发布时间:2020-05-15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山东大学法学院的介绍

山东大学法学院的介绍的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考研派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哦)[山东大学法学院的师资力量] [山东大学法学院的联系方式] [山东大学法学院的介绍] [山东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统计学的介绍] [山东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的联系方式] [山东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的师资力量]

山东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0山东大学研究生招生简章] [山东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山东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山东大学考研难吗] [山东大学研究生院] [山东大学排名] [山东大学考研群] [山东大学研究生学费] [山东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山东大学法学院的介绍正文

山东大学法学教育始自20世纪早期。1980年代山东大学重建法学教育,1983年成立法律系,1994年发展为法学院;1995年山东大学在威海分校成立法律系,2004年发展为分校法学院,2012年更名为山东大学(威海)法学院。目前,山东大学实施一校三地一体化发展战略,青岛-威海校区法学院对接发展,凝聚特色积蓄优势,共同建设山东大学法学学科。
【教育战略】
学院秉持“以本为本”和开拓创新的办学理念,坚持学科涵养、学术支撑和特色教育的办学方向,积极贯彻山东大学一校三地办学、一体化发展战略,推进本科专业交叉融合与转型升级,完善山东大学教师教学发展资源、优质在线课程资源等共建共享体制机制,以山大深厚文史底蕴和丰富社科能量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
【培养目标】
学院不忘“为天下储人才”的初心,牢记“为国家图富强”的使命,以特色教育形成人才培养优势,致力于培养拥有扎实专业基础和相关学科背景、深厚人文精神和专业伦理素养、基础实践技能和社会服务能力,以及具备全球意识、世界视野和国际能力的国内一流法科生。
【教学力量】
学院围绕培养一流法科生的目标和特色教育,不断优化师资队伍。在法律系、行政管理系和社会工作系教师队伍的基础上,加强教学力量建设。现有58名教师,其中教授15名、副教授20名,国家社会科学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山东省中青年优秀法学家等8人。形成了法理学、公法学、民商法学、国际法学、交叉法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等高水平教学团队,确保国内一流法科教育教学质量。
【专业特色】
学院拥有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和社会工作三个本科专业,其中法学专业是省级特色专业,社会工作专业是校级特色专业。近年来,学院注重人才培育目标的定位与路径创新,致力于本科专业的交叉融合与升级改造,开展了计算法学、党内法规与监察法学、法学与英语双学位、法律与新闻、法律与行政管理、司法社会工作等一系列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社会实际需要的特色教育。
1. 计算法学特色教育
学制4年,着力培养拥有法学专业基础并具有数据科学应用能力的文理交叉复合型人才,适合科技法律、公共治理领域以及教学科研机构的相关工作。学生从法学院全体新生中选拔,毕业授予法学学士学位。交叉法学教学团队牵头负责计算法学特色教育。
2.党内法规和监察法学特色教育
学制4年,着力培养具有政治学、党建学和法学等学科素养的复合型人才,适合党政机关尤其是纪检监察机关工作,以及教学科研工作。学生从法学院全体新生中选拔,毕业授予法学学士学位。公法学教学团队领衔负责党内法规和监察法学特色教育。
3.法学与英语双学位教育
学制5年,着力培养具有相当外语水平和深厚法律素养的复合型人才,适合党政机关和国际政治、国际贸易、跨文化交流等工作。学生从法学院和翻译学院一年级新生中选拔,毕业授予法学学士学位和文学学士学位。国际法学教学团队牵头负责法律与英语双学位教育。
4.法律与新闻法学特色教育
学制4年,着力培养既精通新闻学又熟悉法学的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实施“新闻+法学”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学生从法学院全体新生中选拔,毕业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5.法律与行政管理特色教育
学制4年,着力培育具有政治学与行政学、法学基本素养,适应公共治理现代化需要的创新型管理人才,适合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教学科研机构工作。学生从法学院全体新生中选拔,毕业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6.司法社会工作特色教育
学制4年,着力培养掌握社会工作专业理念与技巧和司法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能胜任司法服务与调解、社会福利与社区建设、矫治帮教与就业援助、应急处置等多领域的司法社会管理和司法服务工作。学生从法学院全体新生中选拔,毕业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学科涵养】
学院现有法学、政治学和社会学三个一级学科,形成法学为体、政治学与行政管理和社会学与社会工作为翼的学科格局。以新公法学为核心构建法学理论、公法治理、社会治理与社会法治、交叉法学等学科平台,拥有法律方法研究、立法研究等省级重点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基地,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权、法学博士后流动站,以及法理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刑法学等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优势学科领域,计算法学、党内法规学、社会法学等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的前沿学科方向。优化学科布局为涵养一流法科教育奠定了基础。
【学术支撑】
一流的本科教育离不开一流的学术支撑。学院设有法律方法研究中心、政府法制与立法研究中心、计算法学研究中心、党内法治研究中心、人大制度研究中心、刑法学研究中心、体育法治研究中心、中小城市治理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加强法律方法、立法科学、人大制度学、党内法规学、刑事正义学、体育法学、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地方政府发展与服务,以及计算社会科学等学术团队建设,推进组织化科研和原创性、交叉性、智库性研究,推出多样化、关联性学术活动,主办全国高端学术论坛,与国内同行共办学术盛宴,以“玛珈山法政论坛”为依托,广泛邀请海内外著名专家学者莅临学院举办各类学术讲座,开展丰富的学术交流活动。
【成才机制】
学院围绕“一流本科生培养目标,遵循“三全育人方针”,创新学生成长成才支持机制,全面推进本科生导师制、基础课程教授负责制,开辟第一课堂、第二课堂互动育人阵地,完善主学位教育与第二学位教育联动成才机制,打造“法治文化节”“玛珈山法政论坛”等育人活动品牌,形成了“人才培养有特色、能力锻塑有重点、就业选择有优势”的育人平台。
近年来在校本科生连创各类竞赛佳绩,包括ICC国际刑事法院模拟法庭国际赛第三名“Philip C. Jessup International Law Moot Court Competition”(杰赛普国际法模拟法庭辩论赛)全国一等奖、ICC国际刑事法院模拟法庭国际赛全国一等奖、“互联网+”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等,凸显出学院一流法科生培养的山大气派、威法风格。
【学生发展前景】
学院坚持教书育人宗旨,着力于培育本科生就业选择和学业深造的竞争优势,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才,既有在中央党政机关工作的佼佼者,又有立足基层、服务社会的工作骨干;既有政府和法律实务部门的专家,又有从事教学研究的中青年学者。近五年来,本科生年均就业率在90%以上,每年有大批优秀本科毕业生进入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美国西北大学等海外知名高校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国内一流高校继续深造。

本文来源:http://m.okaoyan.com/shandongdaxue/yanjiushengyuan_288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