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5-15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山东大学商学院劳动经济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山东大学商学院劳动经济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考研派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哦)[山东大学法学院的师资力量] [山东大学法学院的联系方式] [山东大学法学院的介绍] [山东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统计学的介绍] [山东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的联系方式] [山东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的师资力量]

山东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0山东大学研究生招生简章] [山东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山东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山东大学考研难吗] [山东大学研究生院] [山东大学排名] [山东大学考研群] [山东大学研究生学费] [山东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山东大学商学院劳动经济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正文

劳动经济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20207)
 
一  培养目标?
 本专业致力培养具有严谨求实的思想作风和较高的精神文明素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可承担本学科科研工作、高校教学工作和较高层次的劳动经济管理工作,努力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具体培养目标如下:
1、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热爱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和科研作风,具有合作精神、创新和创业精神。
2、应具有扎实的经济学基础理论和知识,掌握劳动经济学专业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较为全面地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研究现状,熟悉其发展趋势,了解相关学科的研究状况;掌握相应的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的能力,能够到高校、研究机关、政府部门、企业从事劳动就业和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工作。
3、至少掌握一门外语及掌握计算机运用技术。能够运用外语进行交流并阅读国外文献, 运用外语写作学术论文。能够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开展工作。
 
二 研究方向?
     1、劳动经济理论与政策
        主要研究劳动力供求、劳动力市场、人力资本、劳动报酬、就业与失业、劳动关系等理论与问题。加深对劳动经济学前沿理论和政策的理解,运用相关理论和政策开展相关研究或实际工作。
      2、收入分配与薪酬激励
        主要从收入分配的基本理论、薪酬设计与激励理论,研究薪酬与企业薪酬分配方案和内部薪酬分配制度。企业劳动量的计量以及薪酬与企业效益和发展潜力相关性,研究薪酬与公平及效率、工资与物价、薪酬与就业等问题的关系。
      3、社会保障
         主要研究社会保障的基本理论和政策,研究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各个险种的运作以及研究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的原则及保值增值的各种方法;研究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等沿问题。
 
4、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综合运用管理学、经济学、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等理论与方法,研究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的获得、开发、保持、利用等方面进行计划、组织、管理,以充分开发人力资源、挖掘人的潜力、调动人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组织目标。重点研究组织中人力资源的规划、职务分析、人员招聘与评价、职业技能鉴定、绩效评价、培训与开发、报酬体系等方面的问题。
三、 学制与学习年限?
     硕士学习期限为二至三年。要求前二学期修满学分,后四学期进行社会实践和毕业论文的选题、开题、写作、答辩。学习成绩突出者可以提前为二年毕业。
四 、应修总学分数
   应修总学分:34学分 ,其中必修 26 学分,选修8 学分。
五 、课程设置
    1、必修课?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3学分
第一外国语3学分、专业外语2学分。
学位基础课 2门,6学分,学位专业课 3门,9学分。
前沿讲座2学分。
(1)基本要求:主要研讨本学科各研究方向最新研究动态、热点问题。通过研讨使学生基本了解学术前沿问题,并为其参与高水平的学术对话提供帮助和条件。
(2)参加次数:在前3个学期内,以每学期不少于3-5次为宜,每位硕士生在前3学期中至少主讲2次。
(3)考核方式:就一个前沿问题或所讨论的各个前沿问题进行综述,撰写学术报告,要求学生有个人独到见解。考核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计分,成绩合格者记2学分。
社会实践1学分。
    2 、选修课   不少于4门  不少于8学分
    鼓励跨学科选修1~2门课程。
硕士生第二外国语,作为选修课,每周4学时,一学期,计2学分。
    3 、补修课
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力考入的研究生未修过而必须补修的本专业本科生必修课。
 
六、 中期筛选  
硕士生实行中期筛选制度。具体办法按学校的有关规定执行。
七 、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经济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
1、选题。研究生入学后在导师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通过广泛查阅和收集,建立较为系统和完备的文献资料和研究资料两个基础平台,确定具体研究课题。学位论文写作选题由导师和学生共同商定,研究生所选的研究课题必须具有科学性、学术性、创新性和可行性,并注重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2、开题。开题报告的内容应该包括:课题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现状分析;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课题的创新性、计划进度、预期进展和预期成果;与本课题有关的工作积累、已有的研究成绩等。研究生论文开题须写出开题报告,在开题报告会上得到导师组集体审查通过后,方可进行写作。学位论文在第三学年结束前完成写作、修改及答辩工作。
3、论文写作。学位论文导师或导师指导小组的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在论文题目确定后,用于论文准备和写作的时间不少于一年。论文要求理论性较强、观点正确、文献详实、思路清晰、文体格式符合要求。
4、学位论文答辩与学位申请。研究生完成所有培养环节后,方能申请论文答辩。有关论文答辩、学位申请等环节的具体要求,按照《山东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硕士研究生在申请学位之前,鼓励在国内外公开出版的刊物上发表论文。
 
 
 
附:需阅读的主要经典著作和专业学术期刊目录
主要经典著作:
  1. [美]西奥多•W•舒尔茨,姚志勇,刘群艺译:《报酬递增的源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2. 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年。
  3. 蔡肪主编:《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2004)》—人口转变与教育发展,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
  4. [美]西奥多•W•舒尔茨:《论人力资本投资》,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
  5.  [南]斯韦托扎尔•平乔维奇,蒋琳绮译:《产权经济学---一种关于比较特征的理论》,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
  6. [印]阿马蒂亚•森著,任頤、于真译:《以自由看待发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7. [美] 加里·S·贝克尔等著,王业宇、陈琪译:《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
  8. [美] 加里·S·贝克尔著,梁小民译:《人力资本:特别是关于教育的理论与经验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
  9.  [美] 坎贝尔·R·麦考马克、斯坦利·L·布莱恩、大卫·A·麦柯费逊著,刘文等译:《劳动经济学》,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年。
  10.  [美]Martin Carnoy 编著,闵维方等译:《教育经济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11. [美]Y•巴泽尔:《产权的经济分析》,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
  12. [美]阿瑟•刘易斯:《二元经济论》,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年
  13. [美]安格斯、麦迪森(Angus Maddison)(英)著,吴晓鹰、许宪春、叶燕斐、施发启译:《世界经济千年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14. [美]加里·S·贝克尔著,彭松建译:《家庭经济分析》,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年
  15. [英]伊特韦尔(Eatwell,J.)等编:《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词典》,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年第2卷。
  16. 李建民:《人力资本通论》,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
专业学术期刊:
  • 中文期刊(15种)
 1、 经济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2、 经济学动态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3、 经济科学 北京大学
4、 经济学家 西南财经大学
5 、南开经济研究 南开大学
6 、财经研究 上海财经大学
7、 经济评论 武汉大学
8 、当代经济科学 西安交通大学
9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中国人民大学
10 、世界经济文汇 复旦大学
11、 国际经济评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12、 宏观经济研究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
13、 中国经济问题 厦门大学经济研究所
14、中国人口科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所
15、学术月刊 上海
外文期刊(14种)
1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美国经济评论     美
2     The Economist                    经济学家     英
3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经济学季刊   美
4     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政治经济学杂志   美
5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经济文献杂志    美
6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哈佛商业评论   美
7     The Economic journal              经济学杂志     英
8     The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经济展望杂志  美
9     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经济研究评论     英
10    The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消费研究杂志    美
11    Journal of labor economics       劳动经济学杂志   美
12 Industrial and labor relations review    劳资关系评论  美
13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          人力资源杂志   美
14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管理学会杂志   美
本文来源:http://m.okaoyan.com/shandongdaxue/yanjiushengyuan_288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