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5-15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山东大学翻译学院英语语言文学研究生培养方案

山东大学翻译学院英语语言文学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考研派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哦)[山东大学法学院的师资力量] [山东大学法学院的联系方式] [山东大学法学院的介绍] [山东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统计学的介绍] [山东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的联系方式] [山东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的师资力量]

山东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0山东大学研究生招生简章] [山东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山东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山东大学考研难吗] [山东大学研究生院] [山东大学排名] [山东大学考研群] [山东大学研究生学费] [山东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山东大学翻译学院英语语言文学研究生培养方案正文

英语语言文学 研究生培养方案
 
培养单位 山东大学(威海)翻译学院 培养层次 R硕士 □博士 □硕博 □直博
学科名称 英语语言文学 学科代码 050201
覆盖二级学科
(按一级学科制订方案需填写)
学科名称(0000);学科名称(0000);
适用年级   2018  级开始适用 修订时间 2018 年 5 月
学制 硕士: 3 年,最长学习年限: 4 年 
提前毕业要求 在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各个环节的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者,可申请提前一年毕业:第一,在CSSCI来源期刊上发表本专业相关学术论文一篇(本人为第一作者,山东大学为第一单位),或在CSSCI扩展版期刊上发表本专业相关学术论文两篇(本人为第一作者,山东大学为第一单位);第二,毕业论文匿名评审通过。
应修总学分与课程设置
(具体课程列表另附页-附件2)
硕士:总学分≥  34 学分,必修学分≥  22 学分
课程设置要求:
 
培养目标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系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英语人才。在业务方面的具体要求是:应具有坚实、宽广的英语语言文学及相关学科的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掌握本学科的当前状况和发展趋势;具有严谨、求实的学风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熟练运用所学语言,应具有一定的口、笔译能力及阅读与本专业有关书刊的能力;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和互联网进行科研工作;适应各级、各类学校的英语(包括文学、翻译、语言学等专业课)教学工作以及政府部门、机构或者企事业单位的外事工作及/或各种翻译工作。
研究方向 1第二语言习得与外语教学
2翻译理论与实践
3认知语言学与西方修辞学
4英国研究
5英美文学
培养方式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式:
全日制。
1.入学后导师负责审核研究生制定培养计划,并负责专业培养工作。
2.根据所授课程的类型与性质采取相应的授课形式,如:课堂讲解与研讨、课外阅读与研究报告撰写等。着重培养研究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着重培养研究生的获取知识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学术创新能力、学术鉴别能力和学术交流能力。
4.配合研究生辅导员做好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培养其具备合作精神,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
其他培养环节及要求
培养环节 学分 内容或要求 备注
前沿讲座
(硕士)
2 第一,学院定期邀请专家开设与英语语言文学相关的讲座或讲习班,介绍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要求每生听讲座不少于15次(以讲座内容记录为准)并在讲座或讲习班结束后就某一论题撰写一篇较有新意的5000字论文,达到要求后取得1个学分。第二,各研究方向在第四学期要求研究生主讲一定数量的前沿讲座,主要有学生轮流主讲本方向有关课题的研究现状及动态,不少于2次。讲解水平达到教师满意可获得1个学分。考核结果分为通过、不通过。  
讨论班
(硕士)
1 在第3学期,每月举办一次由本专业导师参加的讨论班,讨论班以研究方向(语言学、文学和翻译)为单位,由指导教师或研究生提前拟定讨论主题(主要涉及研究生科研选题、所读文献、 国内国际最新发表的论文等方面),研究生应围绕当期主题充分参与讨论,展开学术争鸣并由导师点评。每一次讨论后用英语写500字左右的书面报告。书面报告交由导师审核,学生每次需在讨论班考核表上签字确认。根据每期讨论班的情况记录和书面报告给出最终成绩,通过者可获1学分。   
社会实践
(硕士)
1 主要分为教学实习和翻译实践两种。从二年级起,自行联系实习单位,从事专业相关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考核采取实习单位评价为主的办法,由实习单位出具书面评价材料;也可跟随自己的导师做纵向或横向科研项目,由导师出具书面材料进行评价,学院负责统一审核。翻译实践分为下述几种情况进行考核:为机构、企事业单位提供口译服务者,应由用户出具至少15小时服务的证明,而且应对其工作情况做出书面评价;为机构、企事业单位提供笔译服务者,应由用户提供至少1万字翻译服务证明,并对其翻译质量做出书面评价;为重要的国际会议提供翻译服务者,应由大会组织方出具书面证明,并对其工作做出书面评价;选择自由翻译者,可提供累计不少于0.5万字正式发表的译作。考核结果分为通过、不通过。  
硕士中期考核 / 第四学期第六周至第十二周,结合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对硕士生进行一次中期筛选。考核内容包括思想表现、课程学习、科研能力、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健康状况及学科综合考试等。中期筛选合格者可进入硕士学位论文写作阶段;中期筛选不合格者,按《山东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处理。   
科学研究与创新性成果要求
学生类型 具体要求 备注
硕士 在国内(外)正规期刊上至少发表1篇与本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
学生类型 学位论文要求 备注
硕士 1. 规范性要求
     本学科硕士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生本人独立完成。
     硕士学位论文应当运用英语撰写。字数原则上不少于3万单词。 本学科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应在本学科某一领域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或实践价值;应做到核心学术概念阐释清晰;设计严密,研究方法适当、有效;论证有相关学术理论作为支撑;数据真实可靠;论据充分,前后一致;文献综述客观,引述准确,参考文献标注正确清晰。
2. 写作过程要求
硕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于第三学期中完成论文选题工作。研究课题必须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和可行性,尽量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博士点基金项目、省部级以上的重点科研项目、重点学科科研项目和重点科研基地研究项目等相结合。
    硕士生应于第四学期初中期筛选时提交论文撰写计划,并向指导小组做开题报告,经过讨论认为选题合适,计划切实可行,并提交至少5000词与本选题密切相关的文献综述,方能正式开展论文研究和撰写工作。
     每隔1-2个月,要求硕士生在一定范围内报告论文进展情况,导师、指导小组及有关人员参加,帮助硕士生分析论文工作进展中的难点,及时给予指导,促进论文研究工作的顺利展。
    认真进行学位论文的全面审查硕士生应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3—5个月向本专业和相关专业有关教师、导师、指导小组成员全面地报告学位论文进展情况及取得的成果,广泛征求意见,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学位论文。
    论文定稿后,除研究生院抽审的论文外,其余全部送外校匿名评审;经评审有重大缺陷者,应予以修改或者推迟答辩。
硕士学位论文完成后,导师、指导小组及院、部(所)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和主管院长、主任,按照《山东大学授予硕士、博士学位工作细则》认真组织做好学位论文的审阅和答辩的各项工作,保证学位授予质量。
 
本学科主要经典著作和专业期刊目录
Bachman, L. F. & Palmer. A. S. Language Assessment in Practice. Oxford: OUP,  2010.
Baker, Mona. In Other Words: A Coursebook on Translation.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2001.
Baker, Mona. Routledge Encyclopaedia of Translation studies.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2004.
Bassnett, Susan. Comparative Literature. Wiley-Blackwell, 1993.
Baym, Nina, Wayne Franklin and etc. The Norton Anthology of American Literature. W. W. Norton & Company, 2007.
Black, Joseph, Leonard Conoll and etc. The Broadview Anthology of British Literature. Broadview Press Ltd, 2018.
Cook, Guy. Applied Linguistics (in the series Oxford Introduction to Language Study).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3.
Crystal, David., and Davy, Derek. Investigating English Style. London: Longman, 1969.
Eagleton, Terry. Literary Theory: An Introduction. Minneapolis: The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1996.
Ellis, Rod.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Foss, S. K., Foss, K. A. and Trapp, R. Contemporary Perspectives on Rhetoric (second edition) [M]. Waveland Press, 1991.
Gentzler, Edwin. 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2001.
Geoffrey, Leech., and Mick, Short. Style in Fiction. London: Longman, 1981. 
George, Trevelyan. A Shortened History of England, London: Penguin Books, 1959.
Guerin, Wilfred L., Earl Labor and etc. A Handbook of Critical Approaches to Literature.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13.
Harmer, Jeremy. The Practice of English Teaching. London: Longman, 1991.
Hart, James David. The Oxford Companion to American Literature.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0.
House, J. Translation Quality Assessment -- A Model Revisited, Tübingen: Gunter Narr, 1997.
Hutchinson, Ben.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8.
Kenneth, Morgan. The Oxford History of Britai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Lefevere, Andre, ed. Translation, History, Culture: A Sourcebook. London: Routledge, 1992.
Munday, Jeremy. 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 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 London: Routledge, 2001.
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Oxford: Pergamon Press Ltd., 1982.
Nida, Eugene. A. 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 Leiden: E. J. Brill, 1964.
Nord, Christiane. 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Richards, Jack. C., and Rodgers, Theodore. S. 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Saldanha, Gabriela., and O’Brien, Sharon. Research Methodologies in Translation Studies.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2013.
Schmitt, Norbert. An Introduction to Applied Linguistics. London: Arnold, 2002.
Selden, Raman. 1986. A Readers Guide to Contemporary Literary Theory. Lexington: University Press of Kentucky, 1986.
Shaw, S, D. & Weir, C, J. Examining Writing: Research and Practice in Assessing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Cambridge: CUP, 2007.  
Stern, Hans Heinrich. Fundamental Concepts of Language Teaching.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83.
Ungerer, F. & Schmid, H. J. 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6.
鲍贵. 二语习得研究中的常用统计方法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1.
陈德鸿, 张南峰. 西方翻译理论精选 [M]. 香港: 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 2000.
陈惇、刘象愚. 比较文学概论 [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陈宏薇, 李亚丹. 新编汉英翻译教程(2版) [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3.
陈小慰.《译有所依—— 汉英对比与翻译研究新路径》[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2017.
邓志勇. 修辞理论与修辞哲学:关于修辞学泰斗肯尼思·伯克研究 [M]. 上海: 学林出版社, 2011.
冯庆华. 实用翻译教程: 英汉互译(3版) [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0.
桂诗春, 宁春岩. 语言学方法论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7.
胡曙中. 现代英语修辞学 [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胡曙中. 西方新修辞学概论 [M]. 湘潭: 湘潭大学出版社, 2009.
胡曙中. 英语修辞学 [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鞠玉梅. 社会认知修辞学:理论与实践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1.
刘润清. 外语教学中的科研方法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8.
刘亚猛. 西方修辞学史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8.
刘亚猛. 追求象征的力量 [M]. 上海: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4.
罗新璋. 翻译论集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9.
吕俊, 侯向群. 英汉翻译教程 [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马祖毅. 中国翻译史—— “五四”以前部分 [M].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4
奈达. 语言文化与翻译 [M]. 呼和浩特: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1998.
钱乘旦. 英国通史 [M]. 上海: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
钱媛. 实用英语文体学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6.
谭载喜. 西方翻译简史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4.
王宏印. 文学翻译批评论稿[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文秋芳. 二语习得重点问题研究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0.
张柏然, 许钧. 面向21世纪的译学研究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2.
张辉, 卢卫中. 认知转喻 [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0.
朱刚. 二十世纪西方文论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朱立元.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 [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学术刊物:
1.Applied Linguistics
2.Journal of Linguistics
3.Language
4.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
5.Language Learning
6.TESOL Quarterly
7.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 Trainer,
8.Perspectives: Studies in Translatology,
9.Targe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ranslation Studies,
10.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 Studies,
11.Translation Studies, The Translator, Babel: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Translation, JoSTrans: The Journal of Specialized Translation, Cognitive Linguistics
12.《当代语言学》
13.《外国文学评论》
14.《外国文学研究》
15.《外国文学》
16.《外国语》
17.《外语教学与研究》
18.《外语界》
19.《外语教学》
20.《现代外语》
21.《中国翻译》
22.《外语与外语教学》
23.《外语电化教学》
24.《中国外语》
25.《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6.  《当代修辞学》
审核意见
学科、专业负责人意见  
 
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学位评定分委会审核意见  
 
分委员会主席(签名):              盖章: 
                                         年   月   日



本文来源:http://m.okaoyan.com/shandongdaxue/yanjiushengyuan_288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