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考研QQ群
Add 广西民族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答疑,送资源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广西民族大学研究生招生]
[广西民族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广西民族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广西民族大学考研难吗]
[广西民族大学研究生院]
[广西民族大学考研群]
[广西民族大学研究生学费]
[广西民族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广西民族大学研究生辅导]
[广西民族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报考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研究生考试的同学在复习阶段会意识到自己的基础薄弱,时间不够用,寄期望于可以通过参加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考研QQ群的方式帮自己快速的掌握考试的重点。
但是,让很多同学都比较纠结的是,要不要在备考过程中报一个辅导班?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辅导机构呢?针对这些问题,考研派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两条建议:
1. 考研是一项几百万人长跑,最终只有少部分可以到达终点的运动,我们不能选择本科院校、不能选择好的导师授课、不能让自己聪明到看一遍就会,那么,就需要利用一切该利用的资源,在起跑阶段,就超越很多人。
2. 考研辅导班和考研培训班也并非救世主,同学们在选择辅导班的时候,授课导师一定要是报考院校对应专业比较优秀的研究生,或者名师。自己也要足够努力,才能考上理想的学校。
关于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考研辅培训班,目前包括考研机构开设的辅导班以及考研学校自行开设的辅导班。2007年前有很多学校的研究生录取考试,学校会开办一些考研专业课的辅导班,并有辅导班,这些辅导辅导非常好,因为都是参与出题或改卷老师们开的课,但后来国家不在允许研究生招生单位做任何相关的培训辅导,所以专业课考研辅导基本不在会更新,当然一些全国统考的科目还是会有些考研辅导机构会开设一些考研辅导班的培训课程,比如西医综合等等。
目前我国的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考研培训以考研机构为主,时间上包括长期和短期,形式上有大班授课、小班授课以及一对一授课等不同形式,公共课和专业课均有课程(专业课限于热门专业),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需要进行选择上不上辅导班以及选择辅导班的何种方式。
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考研真题笔记资料
点击标题即可查看资料详情,勾选相关专业前去购买
民族学是广西民族大学龙头学科、特色学科,是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广西壮族自治区优质专业、广西高等学校特色专业。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专业代码:030405)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学科是民社学院办学时间较长的学科,属于广西区重点学科民族学之下的四个二级学科之一。2000年以来,我院开始招收民族学专业硕士生,并注意培养该研究方向的硕士生,2006年获中国少数民族艺术专业硕士学位授权资格。
本学科在艺术人类学、民族艺术与文化变迁、民族艺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研究领域处于国内前沿地位,学科特色和优势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学科特色
1.鲜明的专业定位。本专业从民族学及人类学的角度,结合艺术学、社会学、历史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针对民族艺术与文化变迁的内在关联,分析各门类艺术形态的本体特征,探索民族艺术的民族性、活态性与多样性,解读民族艺术发展变迁的文化进程,进而从整体性与联系性的视角在把握族群社会、文化的历史与现状基础上考察、研究民族艺术本体及其文化内涵与社会价值,探索民族艺术的发展趋势。
2.在学科方向和研究内容上,凝练出艺术人类学、民族艺术与文化变迁、民族艺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三个方向,其中“艺术人类学”以中国各地域少数民族纷繁复杂的艺术形态在当下的发展状况、文化内涵及价值等为研究对象,通过艺术人类学的视角、理论与方法,结合各门类艺术形态的本体特征,考察与探索民族艺术的多样性、民族性、社会性与时代性。“民族艺术与文化变迁”立足于跨学科的学术视野,以中国各民族艺术的历史发展与文化变迁为研究对象,将族群的多元艺术生态作为族群历史的重要阐释方式,解读少数民族艺术发展的历史进程和文化变迁。“民族艺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民族艺术的传承发展为研究原点,学术视野拓展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从整体性、活态性和联系性的视角,对民族艺术的艺术形态及其内容之间的广泛关联与文化特质开展考察与研究,探索民族艺术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3.在学科研究方法上,提倡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具有民族学、人类学、艺术学等学科相结合的特点,倡导田野调查与实证研究,力求理论与实践相契合。目前已在广西等地建立了五个田野调查实习基地或协作点。
4.在学科研究成果上,取得了一批有较高水准的学术成果。近年来,本学科在民族地区精神文明建设、民族艺术保护传承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在提升学术和服务社会方面均有成效。
5.在硕士人才培养上,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本学科非常注重学生的田野调查和社会参与能力的培养,有的在读研究生多次获得本校研究生论文竞赛奖,有的优秀硕士毕业论文专著获得出版社出版。
(二)学科优势
1.师资力量较为雄厚。本学科现已形成多个研究方向的导师群,是全国研究民族艺术教研人员优势较为明显的团队。在艺术人类学、民族艺术与文化变迁、民族艺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研究等领域有着独特的优势和较高水平,学生培养质量较高,为学科的未来发展奠定了较高的起点。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学科带头人廖明君教授,是广西民族大学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民社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1995-2014年任广西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民族艺术》杂志主编,兼任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副会长、广西壮学学会副会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文化部优秀专家、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广西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先进工作者,主持《珠江流域少数民族铜鼓艺术与非遗保护》《壮族艺术的人类学研究》《中国少数民族剪纸艺术传统调查与研究》子课题《壮族、瑶族、侗族》等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在民族文化、艺术人类学、非遗保护、古典文学等研究领域发表文论百余万字,出版《壮族自然崇拜文化》《生殖崇拜的文化解读》《壮剧》《多维视野中的艺术对话》《壮族始祖:创世之神布洛陀》《铜鼓文化》《刘三姐歌谣·古歌卷》《生死攸关——李贺诗歌的哲学解读》等多部专著,多次获得省部级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所主编的《民族艺术》杂志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被评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社科引文索引来源期刊[CSSCI]、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权威学术期刊[RCCSE],并获得国家社科基金资助。
2.成果的族群性、地缘性、国际性及学科相互渗透特色突出。本学科在民族艺术、建筑艺术、边疆古代民族崖画、民族音乐等研究领域,能突破传统民族学、人类学和艺术学的研究模式,研究视野涉及民族艺术的源流、文化变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统与现代融合等问题;其成果对于西部大开发、泛北部湾地区、中国-东盟交流与合作发展、社会转型、社会文明建设等现实问题,都可以提供相关的学术理论基础并产生直接转化作用。这些成果集中反映在廖明君研究员的“艺术人类学”、“民族艺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覃彩銮的“古代民族崖画”与“壮侗民族建筑文化”,吴宁华教授、吴巧副教授的瑶族音乐,覃慧宁副教授和谭静老师的民族艺术等系列研究,充分展现了本学科在民族艺术和艺术人类学研究领域中的发展态势。
(三)发展前景
1.对解决社会转型过程中的文明建设与和谐发展问题有重要意义。在社会转型过程中,民族艺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引起国家各级政府和社会人士的广泛关注,推动民族艺术学科的建设发展,对促进社会转型时期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有利于更好地培养相关专业人才,服务于社会发展。目前相关专业人才相对欠缺,因此,促进民族艺术学学科的建设有利于更好地培养相关专业人才,服务于社会发展。
(四)学位点导师
经过多年建设,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学科教学和科研水平有较大提高,是一个具有较好发展前景的学科。现有硕士生导师4人,其中教授2人,兼职教授1人,副教授1人,有博士2人。方向负责人为廖明君教授。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专业 硕士研究生,学制三年,授予法学硕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较好地掌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服务的民族学高级专门人才。
研究方向:经济人类学、民族经济发展理论、民族地区对外经济贸易合作
主要课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文科) 、基础英语(一)、基础英语(二)、民族学通论、中国民族史、民族理论与政策、民族学人类学原著导读、经济人类学与民族经济发展、民族学与社会研究综合课、田野调查方法
一、民族学(0304)
民族学是广西民族大学龙头学科、特色学科,是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广西壮族自治区优质专业、广西高等学校特色专业;下设民族学、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中国少数民族史、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壮学与瑶学等6个二级方向。
研究方向:
01 民族学
民族学在突出"民族性、区域性、国际性"方面,不断凝练研究方向,主要确定了中国南方与东南亚跨国民族、华人华侨研究、发展人类学等特色研究方向,很好地整合了队伍,突出了我校民族学学科建设的特色。
02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
本专业主持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多项。硕士导师中既有多年从事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取得丰硕成果的教学科研人员,也有民族工作部门的专家学者,本专业培养的民族团结教育教学科研和民族事务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可以服务于广西社会发展的需要。
03中国少数民族经济
基于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实际,着力研究民族经济发展理论,探析影响人类经济行为的社会文化因素。设有经济人类学、民族经济发展理论、民族地区对外经济贸易合作3个研究方向。
04中国少数民族史
立足广西、面向东南亚的传统研究导向,现已形成了民族区域社会史,华南、西南民族的历史文化,华南、西南民族与境外民族关系史等三个特色方向,既有传统民族史学科强项的传承与发展壮大,也有处于学科前沿的历史人类学新的理论方法的应用。
05中国少数民族艺术
现已形成艺术人类学、民族艺术与文化变迁、民族艺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多个研究方向的导师群,是全国研究民族艺术教研人员优势较为明显的团队。在艺术人类学、民族艺术与文化变迁、民族艺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研究等领域有着独特的优势和较高水平。
06壮学与瑶学
壮学、瑶学是我校民族学的学科特色和优势。壮瑶及相关民族是中国南方和东南亚主要民族,培养高层次人才,深化壮族与瑶族及相关民族研究,关系到南方乃至全国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领土主权完整,因而本学位授权点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中国少数民族史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专业代码:030404)
中国少数民族史属于民族学基础核心学科。2005年获得中国少数民族史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2003年、2004年成立了“壮学研究中心”和“瑶学研究中心”,并招收“壮族历史文化”、“瑶族历史文化”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2012年获得“壮学与瑶学”自主设置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2年中国少数民族史学科获批“十二五”广西高校重点学科。2013年获得中国少数民族史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一)学科特色
长期的学术沉淀与传承,加上学科的交叉渗透,结合我校立足广西、面向东南亚的传统研究导向,本学科现已形成了民族区域社会史,华南、西南民族的历史文化,华南、西南民族与境外民族关系史等三个特色方向,既有传统民族史学科强项的传承与发展壮大,也有处于学科前沿的历史人类学新的理论方法的应用,特色鲜明,优势不可替代。
1、民族区域社会史采用历史人类学的多学科整合的研究方法,强调对民间文献及口传材料的采集应用,注重在区域史的脉络下把握民族社会变迁的内在逻辑,近年依托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设立于我校的博士后科研基地及与国内外研究机构的良好合作,在新的学术理路下重新解读华南及西南地区的民族变迁与社会发展历程,成为此崭新学术发展方向的区内引领者。
2、华南、西南民族的历史文化研究方向对华南、西南的壮侗、苗瑶语族的历史文化的研究起步早,长期稳步发展,具有突出的特色和不可替代的优势,形成了壮族瑶族生活史及习惯法、民间宗教信仰、壮侗苗瑶语族传统文化艺术等研究主题,其深度和广度备受学界瞩目。
3、历史上华南、西南山地民族具有强烈迁徙性,对留居当地与迁出境外民族间的渊源及关系的研究是我们的重要传统,毗邻的东南亚民族特别是越南、泰国、老挝和缅甸各民族因与华南、西南民族的密切关系,更成为我们的核心课题,几十年的薪火相承和长期的学术交流,我们与东南亚国家相关机构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本方向对越南汉文文献的整理研究工作成绩斐然。
(二)学科优势
1、本学科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国家级项目、获奖科研成果较多,在壮学、瑶学、民族区域社会史研究等领域有着独特的优势和较高水平,取得了系列领先于国内乃至国际研究水平的科研成果。其中《中国壮学文库》和《瑶学丛书》共出版了23部关于壮族瑶族历史文化的专著。为培养高质量的研究生、为学科的未来发展奠定了较高的起点。
2、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有坚实的研究平台。中国少数民族史为自治区重点学科,有壮学研究中心、瑶学研究中心两个区级重点研究基地,并依托我院中国少数民族史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民族学博士后流动站等进行教研工作。还与东南亚国家的学术机构、专家学者有密切的联系,为本学科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研究平台。
3、本学科以壮学、瑶学等优势学科为依托,在研究方向、问题关怀、学术成果和人才培养等方面,与区内外同行相比,有着不可替代的学术地位。在研究方法上,倡导田野调查与文献资料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已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建立了十多个田野调查实习基地或协作点。在人才培养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先后有多人获得自治区研究生创新课题。
(三)发展前景
本学科是我校最具竞争力的学科之一,有良好发展前景。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双核驱动”发展战略的提出广西与东盟各国的经贸文化合作交往的广度与深度大幅度提升,活跃的经贸与文化交流急需具备深厚的民族学人类学理论素养、扎实的民族历史文化功底、良好的文化沟通意识与能力的高级人才。而民族史学科最独特的优势在于其结合了史学关照过去和民族学重视现实的视野,研究成果兼备战略内省性与前瞻性。
本学科的人才培养即顺应上述需要,培养掌握民族学理论、具有民族史功底、深具文化沟通意识与能力的新型人才,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泛北部湾地区的经济合作、为中国与东盟国家经济与文化交流提供人才储备和智力支持,为国家和各省市的民族文化建设工作,包括地方社会发展、博物馆建设、文化项目策划、文化遗产的保护、调查和规划等工作提供合格的人才。
(四)学位点导师
本学位点现有硕士生导师6人,其中教授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导师4人,学科带头人为唐晓涛教授。
中国史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专业代码:0602)
广西民族大学中国史一级学科硕士点是以历史学本科专业和专门史二级学科硕士点为基础建设的,历史学是我校建设最早且持续招生的专业之一,2007年遴选为广西优质专业;专门史200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权点,2007年开始招生,2010年遴选为学校重点学科;本学科2010年增列为“历史学一级学科硕士点”,2011年对应调整为“中国史一级学科硕士点”,2012年开始按一级学科招生,下设“专门史”、“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历史地理学”、“历史人类学”和“艺术史与现代艺术”五个招生方向,授予历史学硕士学位,前四个学科点设于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后一个设在艺术学院招生。
(一)学科特色
中国史一级学科继承我校注重民族史、地方史与区域交流史的传统,提倡田野调查与文献研究相结合,着眼于泛北部湾区域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往及社会整合问题,注重跨国研究和比较研究,突出学术研究的民族性、区域性、国际性。人才培养上,强调教学科研的有机统一,注重通过教师项目带动及深入历史田野等具体做法,培养富有创新性学术视野和实践能力的史学人才。
目前本学科在中国南方与东南亚民族历史文化研究、越南历史与汉喃文献研究、西南边疆历史地理与社会文化研究、海外华侨华人与侨乡的互动研究以及泛北部湾区域史研究等方面均形成了自己的学科特色。
(二)学科优势
本学科拥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学术素养深厚、科研能力突出、具有国际视野的学科队伍,全部导师均获得过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多人荣获自治区级以上社科成果奖、教学成果奖及精品课程奖励,教学、科研成果与学术水平居于广西前列,在专业方向、人才培养及对外交流方面具有自身不可替代的优势。
本学科依托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广西民族大学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历史与社会研究广西工作站、自治区“中国南方与东南亚民族研究”人才小高地、国家外语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基地,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博士后科研基地、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博士后流动站等平台,与国内名校和东南亚国家的高校、学术机构有非常频繁和高层次的合作与交流,学科发展有坚实的物质条件和研究平台。
本学科是广西两个历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之一,也是广西唯一的中国史一级学科硕士点,更是首府南宁唯一的历史学硕士学位点。本学科所在学院为民族学博士点建设单位,具有与民族学、社会学的学科整合和资源共享优势,拥有宽厚的发展基础和发展潜力。
(三)发展前景
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双核驱动”发展战略的提出,广西与东盟各国的经贸文化合作交往的广度与深度大幅度提升,活跃的经贸与文化交流急需具备深厚历史文化积淀、具有良好文化沟通意识与能力的高级人才。
本学科的人才培养面向“文化中国”、“文化广西”的建设需要,培养掌握历史学——尤其是中国南方与东南亚区域史理论的史学人才,为边疆民族地区和谐发展、中国与东盟国家经济与文化交流提供人才储备和智力支持,为国家和各省市的民族文化建设工作,包括博物馆建设、文化项目策划、文化遗产的保护、调查和规划等工作提供合格的人才。
(四)学位点导师
本学位点有硕士生导师10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导师8人,导师主要由从事中国史、世界史、中国少数民族史及艺术史研究的教师担任,学科带头人为王柏中教授。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硕士学位授权点
(专业代码:030403)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学位授权点,是民族学一级学科下设的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广西民族大学是较早开展民族经济与社会发展问题研究的教学科研机构之一。1950年代,我校即开展民族社会发展问题的教学与研究活动;1998年,我校获得民族学硕士学位授予权,开始设置中国少数民族经济方向。2007年,获得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硕士学位授权资格。2013年,我校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专业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同年,“中国少数民族经济”被确定为自治区级重点学科。目前,“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学位授权点设有经济人类学、民族经济发展理论、民族地区对外经济贸易合作3个研究方向。
一、学科特色
我校“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学位授权点致力于民族经济与社会发展问题的教学和研究。学位授权点立基于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实际,以民族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为依托,融合当代民族学、人类学、经济学研究的最新理论成果和研究方法,着力研究民族经济发展理论,探析影响人类经济行为的社会文化因素。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学位授权点以中国南方和东南亚民族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民族学、人类学的理论视角研究少数民族经济发展问题,在研究取向上强调综合研究和民族学人类学的田野工作等学术规范。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学位授权点的人才培养,注重学术理念的培育和学术视野的拓展,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田野工作和社会实践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课外学术活动及各级创新课题研究。
二、学科优势
广西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经济”教学科研团队,以其在民族经济与文化、民族旅游经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研究等学术领域的独特贡献在学术界享有良好声誉。近年来,团队在经济人类学研究等方面异军突起,研究水准和人才培养质量迅速跻身国内同行之先进行列。《财富与他者》、《“那”人社会的嬗变》等研究成果,对于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性意义。
三、发展前景
经济起源于人为了生存而对自然界、他人以及社会的依赖,而作为社会发展的一种表象,民族经济总是沉浸在文化的汪洋大海之中。广西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学位授权点的研究旨趣,在于探寻不同民族群体的经济行为、经济制度和经济观念由以形成的深层原因,并以此增进学术界对于民族经济发展问题的认识和理解。这种旨趣既与民族学、人类学、经济学研究的国际学术潮流相契合,更可以为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四、学位点导师
本学科现有硕士导师6人,其中教授4人,兼职教授1人,副教授1人,有博士学位3人。方向负责人为吕俊彪教授。
一、民族学(0304)
民族学是广西民族大学龙头学科、特色学科,是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广西壮族自治区优质专业、广西高等学校特色专业;下设民族学、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中国少数民族史、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壮学与瑶学等6个二级方向。
研究方向:
01 民族学
民族学在突出"民族性、区域性、国际性"方面,不断凝练研究方向,主要确定了中国南方与东南亚跨国民族、华人华侨研究、发展人类学等特色研究方向,很好地整合了队伍,突出了我校民族学学科建设的特色。
02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
本专业主持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多项。硕士导师中既有多年从事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取得丰硕成果的教学科研人员,也有民族工作部门的专家学者,本专业培养的民族团结教育教学科研和民族事务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可以服务于广西社会发展的需要。
03中国少数民族经济
基于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实际,着力研究民族经济发展理论,探析影响人类经济行为的社会文化因素。设有经济人类学、民族经济发展理论、民族地区对外经济贸易合作3个研究方向。
04中国少数民族史
立足广西、面向东南亚的传统研究导向,现已形成了民族区域社会史,华南、西南民族的历史文化,华南、西南民族与境外民族关系史等三个特色方向,既有传统民族史学科强项的传承与发展壮大,也有处于学科前沿的历史人类学新的理论方法的应用。
05中国少数民族艺术
现已形成艺术人类学、民族艺术与文化变迁、民族艺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多个研究方向的导师群,是全国研究民族艺术教研人员优势较为明显的团队。在艺术人类学、民族艺术与文化变迁、民族艺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研究等领域有着独特的优势和较高水平。
06壮学与瑶学
壮学、瑶学是我校民族学的学科特色和优势。壮瑶及相关民族是中国南方和东南亚主要民族,培养高层次人才,深化壮族与瑶族及相关民族研究,关系到南方乃至全国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领土主权完整,因而本学位授权点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中国少数民族史专业 硕士研究生,学制三年,授予法学硕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熟悉掌握人类学、民族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中国少数民族史的专业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独立从事本学科科学研究、教学及其他相关工作的能力,具有良好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民族学专业高级专门人才。
研究方向:壮学研究、瑶学研究、华南与东南亚民族社会文化变迁、华南与东南亚族群关系和文化史
主要课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文科) 、基础英语(一)、基础英语(二)、民族学通论、中国民族史、民族理论与政策、民族学人类学原著导读、经济人类学与民族经济发展、民族学与社会研究综合课、田野调查方法
硕士研究生,学制三年,授予法学硕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熟悉掌握人类学、民族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中国少数民族史的专业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独立从事本学科科学研究、教学及其他相关工作的能力,具有良好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民族学专业高级专门人才。
研究方向:壮学研究、瑶学研究、华南与东南亚民族社会文化变迁、华南与东南亚族群关系和文化史
主要课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文科) 、基础英语(一)、基础英语(二)、民族学通论、中国民族史、民族理论与政策、民族学人类学原著导读、经济人类学与民族经济发展、民族学与社会研究综合课、田野调查方法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在职教职工61人,其中专任教师48人,具有高级职称32人,博士学位32人,博士生导师11人。现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2 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 1 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1人,广西有突出贡献科技人员 2 人,广西优秀专家 4 人,广西教学名师 2 人,广西优秀教师1人,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 2 人,广西文化名家 2 人,广西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人,广西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2 人,广西高等学校千名中青年骨干教师 3人。(截止2020年1月)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民族学 专业代码:030401 门类/类别:法学 学科/类别:民族学
专业点分布
中央民族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南开大学 内蒙古师范大学 内蒙古工业大学 内蒙古大学 延边大学 南京大学 厦门大学 中南民族大学 湖北民族学院 吉首大学 中山大学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广西师范大学 西南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 四川大学 贵州大学 贵州民族大学 云南民族大学 大理大学 云南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兰州大学 西北民族大学 青海民族大学 宁夏大学 北方民族大学 新疆师范大学 新疆大学
专业院校排名
0304 民族学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15 所,本次参评14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31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
学校代码 |
学校名称 |
评选结果 |
1 |
10052 |
中央民族大学 |
A+ |
2 |
10673 |
云南大学 |
A+ |
3 |
10524 |
中南民族大学 |
A- |
4 |
10558 |
中山大学 |
B+ |
5 |
10656 |
西南民族大学 |
B+ |
6 |
10730 |
兰州大学 |
B+ |
7 |
10126 |
内蒙古大学 |
B |
8 |
10608 |
广西民族大学 |
B |
9 |
10691 |
云南民族大学 |
B |
10 |
10384 |
厦门大学 |
B- |
11 |
10718 |
陕西师范大学 |
B- |
12 |
10749 |
宁夏大学 |
B- |
13 |
10610 |
四川大学 |
C+ |
14 |
10742 |
西北民族大学 |
C+ |
15 |
10762 |
新疆师范大学 |
C+ |
16 |
10135 |
内蒙古师范大学 |
C |
17 |
10517 |
湖北民族学院 |
C |
18 |
10695 |
西藏民族大学 |
C |
19 |
10531 |
吉首大学 |
C- |
20 |
10672 |
贵州民族大学 |
C- |
21 |
11407 |
北方民族大学 |
C- |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民族学 专业代码:030400 门类/类别:法学 学科/类别:民族学
专业介绍
中山大学为例
请查阅中山大学相关招生院系的网页。
专业点分布
内蒙古工业大学 大连民族大学 三峡大学 中山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 青海民族大学 新疆大学
专业院校排名
0304 民族学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15 所,本次参评14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31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
学校代码 |
学校名称 |
评选结果 |
1 |
10052 |
中央民族大学 |
A+ |
2 |
10673 |
云南大学 |
A+ |
3 |
10524 |
中南民族大学 |
A- |
4 |
10558 |
中山大学 |
B+ |
5 |
10656 |
西南民族大学 |
B+ |
6 |
10730 |
兰州大学 |
B+ |
7 |
10126 |
内蒙古大学 |
B |
8 |
10608 |
广西民族大学 |
B |
9 |
10691 |
云南民族大学 |
B |
10 |
10384 |
厦门大学 |
B- |
11 |
10718 |
陕西师范大学 |
B- |
12 |
10749 |
宁夏大学 |
B- |
13 |
10610 |
四川大学 |
C+ |
14 |
10742 |
西北民族大学 |
C+ |
15 |
10762 |
新疆师范大学 |
C+ |
16 |
10135 |
内蒙古师范大学 |
C |
17 |
10517 |
湖北民族学院 |
C |
18 |
10695 |
西藏民族大学 |
C |
19 |
10531 |
吉首大学 |
C- |
20 |
10672 |
贵州民族大学 |
C- |
21 |
11407 |
北方民族大学 |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