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考研辅导
Add 广西民族大学微信
找研究生辅导
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考研辅导 对考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高效考研方法,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考研辅导,研究生会根据情况提供部分考研资料等,并根据学员的情况制定复习计划和划出考研的重难点,并有答疑解惑的课程设置,让你的学习更有效率,尤其是学长学姐更了解本专业导师的一些情况,历年出题的规律,会让你的备考事半功倍,花更少的时间取得更多的成绩进步。最后考研派祝您如愿考取民族学的研究生。
因为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专业研究生数量有限,愿意做考研辅导的数量不确定,请加我们顾问的微信进行咨询和确认,抢先预订研究生,以免错失研究生辅导机会。
Add 广西民族大学微信
找研究生辅导
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考研辅导对于考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据信息,包括复试分数线和录取分数线。因为研究生录取分数线和复试分数线直接就决定了考生需要考取考多少分才能达到成功被院校录取的一个最低标准,这也是考生在备考过程中的一个奋斗的目标和计划的基准。另外,考研分数线也是考生在前期择校、择专业的一个判断依据,如果考研录取分数线过高的话,对于基础相对较差的考生就会有一定的难度,考生可以进行自我衡量能否达到最低分数的要求而进行合理的选择。如果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研究生录取分数线(尤其是历年分数线和复试分数线)相对而言较低的话,对于考生来说成功的几率就会比较大,备考过程也会相对的容易。考生获取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分数线的途径有很多:学校研究生官网上通常会有详细的历年分数线情况,考研网站、论坛上也会有相关的资源。考研派的中就为大家总结了详细的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考研录取分数线分数线情况,以供大家选择使用。最后考研派祝您如愿考取民族学的研究生。
考研派的考研频道内含有大量优质的课堂讲义真题资源,欢迎考生前去查询和购买。
关注微信公众号:【考研派之家】,了解第一手考研资讯,免费领取考研学习资源。
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专业考研录取分数线对于考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据信息,因为研究生录取分数线直接就决定了考生需要考取考多少分才能达到成功被院校录取的一个最低标准,这也是考生在备考过程中的一个奋斗的目标和计划的基准。另外,考研录取分数线也是考生在前期择校、择专业的一个判断依据,如果考研录取分数线过高的话,对于基础相对较差的考生就会有一定的难度,考生可以进行自我衡量能否达到最低分数的要求而进行合理的选择。如果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考研录取分数线(尤其是历年分数线和复试分数线)相对而言较低的话,对于考生来说成功的几率就会比较大,备考过程也会相对的容易。考生获取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分数线的途径有很多:研究生官网上通常会有详细的历年分数线情况,考研网站、论坛上也会有相关的资源。考研派的中就为大家总结了详细的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录取分数线情况,以供大家选择使用。最后考研派祝您如愿考取民族学的研究生。
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考研真题笔记资料
点击标题即可查看资料详情,勾选相关专业前去购买
中国史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专业代码:0602)
广西民族大学中国史一级学科硕士点是以历史学本科专业和专门史二级学科硕士点为基础建设的,历史学是我校建设最早且持续招生的专业之一,2007年遴选为广西优质专业;专门史200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权点,2007年开始招生,2010年遴选为学校重点学科;本学科2010年增列为“历史学一级学科硕士点”,2011年对应调整为“中国史一级学科硕士点”,2012年开始按一级学科招生,下设“专门史”、“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历史地理学”、“历史人类学”和“艺术史与现代艺术”五个招生方向,授予历史学硕士学位,前四个学科点设于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后一个设在艺术学院招生。
(一)学科特色
中国史一级学科继承我校注重民族史、地方史与区域交流史的传统,提倡田野调查与文献研究相结合,着眼于泛北部湾区域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往及社会整合问题,注重跨国研究和比较研究,突出学术研究的民族性、区域性、国际性。人才培养上,强调教学科研的有机统一,注重通过教师项目带动及深入历史田野等具体做法,培养富有创新性学术视野和实践能力的史学人才。
目前本学科在中国南方与东南亚民族历史文化研究、越南历史与汉喃文献研究、西南边疆历史地理与社会文化研究、海外华侨华人与侨乡的互动研究以及泛北部湾区域史研究等方面均形成了自己的学科特色。
(二)学科优势
本学科拥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学术素养深厚、科研能力突出、具有国际视野的学科队伍,全部导师均获得过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多人荣获自治区级以上社科成果奖、教学成果奖及精品课程奖励,教学、科研成果与学术水平居于广西前列,在专业方向、人才培养及对外交流方面具有自身不可替代的优势。
本学科依托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广西民族大学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历史与社会研究广西工作站、自治区“中国南方与东南亚民族研究”人才小高地、国家外语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基地,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博士后科研基地、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博士后流动站等平台,与国内名校和东南亚国家的高校、学术机构有非常频繁和高层次的合作与交流,学科发展有坚实的物质条件和研究平台。
本学科是广西两个历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之一,也是广西唯一的中国史一级学科硕士点,更是首府南宁唯一的历史学硕士学位点。本学科所在学院为民族学博士点建设单位,具有与民族学、社会学的学科整合和资源共享优势,拥有宽厚的发展基础和发展潜力。
(三)发展前景
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双核驱动”发展战略的提出,广西与东盟各国的经贸文化合作交往的广度与深度大幅度提升,活跃的经贸与文化交流急需具备深厚历史文化积淀、具有良好文化沟通意识与能力的高级人才。
本学科的人才培养面向“文化中国”、“文化广西”的建设需要,培养掌握历史学——尤其是中国南方与东南亚区域史理论的史学人才,为边疆民族地区和谐发展、中国与东盟国家经济与文化交流提供人才储备和智力支持,为国家和各省市的民族文化建设工作,包括博物馆建设、文化项目策划、文化遗产的保护、调查和规划等工作提供合格的人才。
(四)学位点导师
本学位点有硕士生导师10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导师8人,导师主要由从事中国史、世界史、中国少数民族史及艺术史研究的教师担任,学科带头人为王柏中教授。
科学技术史专业 硕士研究生,学制三年,授予理学硕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的硕士研究生须达到如下要求:1、德、智、体全面发展;2、掌握坚实、系统的科学技术史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了解本专业发展现状与前沿动向,具备良好的科技文化、科学思维与科研能力素养;3、在本专业学习与研究中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理解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4、能够独立地、创造性地从事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5、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除从事专业科技史研究之外,可以在政府管理和决策部门、新闻、出版、文化、教育、科学普及等领域从事相关工作。
主要课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自然辨证法概论(理工科)、基础英语(一)、基础英语(二)、中国科技史、科技史经典文献选读、西方科技史、技术哲学、科技史研究方法、田野调查方法
科学技术史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学科代码:071200)
广西民族大学科学技术史学科为理学一级学科,2004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8年被列为本校重点建设学科之一,并成为学校首批申请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之一——民族学专业的主要支撑学科。科学技术史学科在国内外科技史界具有较大影响,被学术界誉为中国“南方少数民族科技史研究重镇”。
本学科点下设科学史、技术史、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科技与社会四个研究方向,授予理学硕士学位,学科点设于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本学科所在的科学技术史系下设校级“文化遗产与科技文明重点研究基地”和科技考古实验室。
(一)学科特色
本学科立足西南地区,深入挖掘南方各少数民族地区科技史料、发掘民族科技文化遗产,保护和继承民族传统技艺,进行本土化和民族化的STS研究是本学科的主要特色。具体而言有:
特色之一:注重科技考古。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从极有地域特色的古代铜鼓研究开始,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7项,省部级课题20余项。运用成分分析、金相分析、频谱分析、同位素分析等一系列现代科学实验手段,对考古发掘出来的文物进行二次信息提取,发现其技术奥妙和科学内涵。先后在《化学通报》、《自然科学史研究》、《中国科技史料》、《考古》、《考古学报》、《文物》、《物理》等核心期刊发表了有影响的论文,并在多届科技史国际会议及国际冶金史会议上发表成果。值得一提的是,1985年由本学科点参与发起并承办了在广西召开了中国第一次科技考古学术研讨会。本学科点下设的科技考古实验室是广西地区唯一科技考古实验,在文物科技研究、修复与保护等领域具有明显优势。
特色之二:注重田野调查。很多少数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可考的文献、记录不多,大量活生生的少数民族“科技史料”存在于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工艺之中,所以,本学科点在重视文献研究的同时,十分注重田野调查,重视第一手资料。像《贡川壮族纱纸的考察研究》、《人类学视野下的传统工艺》等研究成果就得益于田野调查。
特色之三:注重与人类学结合。人类学在地方性知识研究方面有丰富的积累,很多方法值得借鉴,如瑶族巫医与草医研究、南方巫蛊的科技人类学考查都是科技史研究方法与人类学研究方法相结合的很好范例。
(二)学科优势
学科点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授(研究员)9人,副教授(副研究员)6人,讲师2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有11人,博士后4人。其中,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博士生导师2人,广西高校优秀人才计划人选1人,留学回国人员4人。
广西民族大学科学技术学科已经具有26年历史,与内蒙古师范大学的科学史系形成一南一北两个主要基地。从2000年起中国科技史学会少数民族科技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由本学科点资深教授万辅彬担任。2016年,又由本学科点发起成立了广西科学技术研究会,会长由本学科点吴致远教授担任。本学科点的万辅彬教授和容志毅教授分别在中国科学院和四川大学担任博士生导师,两人同时也是国家一级学会中国科技史学会的理事。本学科点近年来多位专职教师都获得过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或者自然科学基金。如2011年容志毅教授先后获国家社科学重大课题“中外科学文化交流历史文献整理与研究(主持子课题)和国家社科基金一般课题“东晋道士发明火药的模拟试验及文献再检索”。吴致远教授2008、2015年分别获得“后现代技术观研究”和“技术的民族性与民族化问题研究”两项国家社科项目。近年来学科点出版了《中国少数民族科技与文明》丛书(22卷)、《大器铜鼓》、《史家心语》、《中国科技史研究方法》、《后现代技术观研究》、《老挝克木鼓与相邻地区同类型铜鼓研究》等重要著作出版。获得广西社会科学优秀论文和著作奖十余次。
本学科点主办的《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被专家誉为“独树一帜”,其主打栏目“科学技术史”是科技史界宣传学术成果和研究进展的阵地。2007年,国家文物局文物研究所与该学科点签订了共建科技史博士学位授权点的合作协议;同年,中国科技大学985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在本学科点设立“南方工作站”。2013年与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签订合作协议。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07年8月, 学科点成功主办了具有国际影响的“第11届中国科学技术史国际学术会议”,与会学者有国内、港台、欧美地区的知名学者、院士等。2011-2014年分别主办“中国第二届技术史论坛”,“中国第九届少数民族科技史会议”、“中国第十届少数民族科技史会议”、“全国科学技术与社会(STS)年会”等重要学术会议,2016年承办“第六届全国科技史教学研讨会暨第二届全国科技编史学论坛”。
本学科点位于中国南方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从事少数民族科技史研究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中国南方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都创造了自身的科技文明,这些科技文明既是各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又是他们创造力的体现,是各民族在地域性的生存环境中谋求生存发展的智慧结晶。几十年来坚持“形成特色、突出优势”的方针,使本学科有了长足的发展,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学科毕业生发展良好,到目前为止,已毕业硕士生100余人,大部分就业于高校、政府机关、博物馆、文物考古研究所等部门。毕业生中考上博士生的比率长期保持在10%以上,如2016年9位毕业生中,有4位分别考取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高校的博士研究生。
(三) 发展前景
我国南方特别是南方民族地区是科学技术史研究工作薄弱的地方,这为我校科学技术史研究提供了发展的潜力。现我校科学技术史学科以分布在我国南方各民族的科技史和传统工艺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我校邻近田野及语言上的优势,加强田野工作,拓展与外界的学术交流从而形成地方民族科技史与国际学术理论的一个对话平台,这一学术平台在广西乃至整个中国南方都是独一无二的,对于推动本地区的的相关学科发展、增进与东盟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以及加强西南地区传统工艺与文化遗产的保护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广西地区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地区,同时国家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方面十分重视,这都给本学科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四)学位点导师
本学位点现有硕士生导师10人,其中教授(研究员)8人,副教授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导师7人,导师主要由从事科技史、文物保护、科技哲学研究的教师担任,学科带头人为吴致远教授。
中国史专业 硕士研究生,学制三年,授予历史学硕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科学修养,能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文科)、基础英语(一)、基础英语(二)、华南区域史、壮侗苗瑶语族民族史志、边疆历史地理研究、越南汉文文献导读与研究、田野调查方法、民族与社会研究综合课
民族学 [0304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
所属院校:广西民族大学
-
招生年份:2020年
-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属学院: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3]法学
-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4]民族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
(01)民族学(02)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03)中国少数民族经济(04)中国少数民族史(05)中国少数民族艺术(06)壮学与瑶学 |
招生人数: |
34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6)民族学通论 ④(866)田野调查方法 |
备 注: |
|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专业 硕士研究生,学制三年,授予法学硕士学位
培养目标:培养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与政策的基础知识,具有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实践基础的高级专门人才。了解国内外民族理论和政策的基本发展状况,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基本掌握田野工作技术;能够从事高等院校和科研部门的专业教学与研究工作、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工作。
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发展与创新研究、当代民族政策、民族法制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团结教育
主要课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文科) 、基础英语(一)、基础英语(二)、民族学通论、中国民族史、民族理论与政策、民族学人类学原著导读、民族学与社会研究综合课、田野调查方法
社会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专业代码:030301)
社会学学科是民社学院相对较新的学科,2002年,我院开始招收社会学和社会工作专业本科生,2007年获社会学硕士学位授权资格。授予法学硕士学位。
经过几年建设,社会学学科建设水平有较大提高,是一个充满活力且发展前景良好的学科。科研经费累计达86万左右。总体看来,本学科学科特色鲜明,优势明显,体现在:
(一)学科特色
1.在学科方向和研究内容上,凝练出社区研究、社会人类学、社会心理、社会工作等四个方向。其中社会人类学视野涉猎北部湾以及华南现代的乡村社会和城市社区,关注民族生计、社会转型、科技文化等现实问题;社会工作重点关注民族区域社会发展过程中社会工作的文化介入等现实问题,对中国—东盟经济贸易区以及区域民族社会的社会保障、救助救济与社会工作民族地区的文化介入展开整体性研究;社会心理主要探讨西部民族地区社会政策与心理干预等;社区研究注重突出广西社会发展过程中,壮族、瑶族等少数民族社会文化发展、变迁的研究。四个方向既各具特色又互为一体,彰显了学科的学术与人文关怀。
2.在学科研究方法上,秉承社会学“华南学派”学术传统,倡导田野调查与实证研究。本学科强调研究的田野功底,力求理论与实际相契合。目前已在广西、云南、四川、贵州等地建立了十多个田野调查实习基地或协作点。
3.在学科研究成果上,取得了一批有着较高水准和较大社会经济效益的学术成果。近年来,本学科在民族地区和谐乡村建设、少数民族宗教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工作的文化介入等方面,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在提升学术和服务社会方面均有成效。
4.在硕士人才培养上,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本学科非常注重学生的田野调查和社会参与能力的培养,先后有两批、四人次获得了第三届、第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三等奖,广西区一等奖。
(二)学科优势
团队一:社会学团队。社会学团队在建设过程中注重学术研究与社会服务并重的基本原则。在学术研究方面,社会学团队紧扣广西地处祖国大西南边疆少数民族欠发达地区的现实,学术研究强调区域性、民族性,注重与民族学、人类学、人口学等学科交叉,以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劳动力城镇转移等社会经济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近5年,团队成员在《中国人口科学》《社会》《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国内权威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多项。在社会服务方面,积极与各级政府部门、相关企事业单位展开合作,近五年承担各类横向项目十余项,累积经费60余万元,相关项目所提出的建议、对策有的为广西有关部门采纳,产生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团队二:社会工作团队。社会工作专业注重与社会服务相衔接,针对社会问题与社会需求进行校地合作,近5年来取得了较大的发展。累计有1名教师获得副教授职称,1名教师获得讲师职称;累计招生社会工作方向硕士研究生5名。主要凝练的研究方向有:民族地区居家养老服务本土化研究;民族地区残疾人社会交往研究;民族地区社会治理与社区服务研究等。注重与政府部门合作,关注社会弱势群体服务。课题主要有民政部理论政策研究课题1项;共青团青少年研究课题2项;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政策研究课题1项。其中《社区居家养老的社会工作介入探索》获得民政部理论政策研究二等奖;《南宁社区治理“三社互动”机制研究》获得民政部理论政策研究三等奖。
团队三:人类学团队。近五年来,学校组建了人类学系,并成功申报了人类学本科专业。在民族学获得博士授权点后,人类学也获准成为民族学博士点中的二级学科,已招收博士研究生2名,2名博士生科研人员已进站工作。在研究方面,注重人类学、民族学、经济学等学科的交叉与整合,形成了《“侬峒”天琴:金龙布傣壮族群的信仰与生活》等典型研究,成为中国西南山地少数民族研究的新亮点。聚焦于经济与文化互动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就全球化与民族经济发展、民族传统生计文化蕴含等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推出的《手工艺里的智慧》《人类学视野下的传统工艺》等成果。关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文化多样性和谐互动机制,承担的多个社区发展项目已取得一定成就。
(三)发展前景
1.对解决广西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社会问题有重要意义。在广西转型过程中,贫困、养老、性别等社会问题越来越突出,推动社会学学科的建设发展,对解决广西社会转型过程中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2.有利于更好地培养相关专业人才,服务于广西社会发展。相关专业人才相对欠缺,因此,促进社会学学科的建设有利于更好地培养相关专业人才,服务于广西社会发展。
(四)学位点导师
本学位点现有硕士生导师6人,其中教授(研究员)2人,副教授4人,博士3人。学科带头人为秦红增教授。
四、教育(0451,专业型硕士)
领域:
学科教学(历史)(045109,专业型硕士)
具有以下素质与能力的应用型中学历史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具有扎实的教育理论和历史学专业基础,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熟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理念、新内容和新方法。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胜任相关的教育教学工作,在现代教育观念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学科教育或教育管理实践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能够理论联系实践,进行创造性的研究与教育教学工作。
五、文物与博物馆(0651)
结合广西民族地区特色以及我校学科特色,重点培养民族文物与文化遗产保护、东南亚历史与文物、少数民族传统工艺、科技考古等方面人才,强调传统工艺技术和现代科技手段在文物科学与博物馆学领域的应用,为各级文物管理及研究机构,各类博物馆、考古所、传媒组织、社团组织等文化机构,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和现代文博理念,能胜任文化遗产领域业务及管理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
民族学是广西民族大学龙头学科、特色学科,是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广西壮族自治区优质专业、广西高等学校特色专业。 二、中国史(0602)
聚焦边疆历史地理、华南边政与族群、泛北部湾区域社会发展史、中国与东南亚交流史的研究传统,着眼于泛北部湾区域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往及社会整合问题,注重跨国研究和比较研究,突出学术研究的民族性、区域性、国际性。下设专门史、历史人类学、中国近代史、历史地理学等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
01 专门史
既有传统的底蕴,又具有新时代的特色。近年来,围绕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一带一路"建设,聚焦广西地方史、中国与东南亚交流史两大领域,形成了两大研究特色。在广西地方历史资源发掘和系统梳理中国-东南亚经济文化交流史方面成绩斐然,使我校成为中国与东南亚交流史研究领域的重镇之一。
02 历史人类学
在注重史料实证的基础上,充分吸收民族学、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方法,重点研究历史时期王朝国家对南部边疆治理过程中的族群互动与社会变迁,特别是华南族群与社会史的研究,开辟了边疆族群与国家认同、族群信仰与重新建构、族群关系演变与社会变迁等新的研究领域,为探索华南边疆民族的多元性、社会发展路径的多样性以及国家与地方社会的互动过程提供了历史的经验。
03 中国近代史
在太平天国史、桂系史和近现代广西区域社会发展史研究等方面形成了自身的特色优势。目前本方向正不断拓宽视野,立足广西以及西南地区,聚焦泛北部湾地区近代城市史、经济史等方面的研究,对于当代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民族地区的现代化进程和广西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
04 历史地理学
立足广西地处边疆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注重运用历史地理学、地缘政治学等多学科交叉方法,重点开展广西陆地边疆和北部湾海疆的研究,揭示广西边疆的特性,充分凸显区域历史地理研究的特色,为国家治理广西边疆提供历史的借鉴,依托历史地理学的广西边疆研究中心已经成为中国研究南部边疆的重要平台。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民族学 专业代码:030401 门类/类别:法学 学科/类别:民族学
专业点分布
中央民族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南开大学 内蒙古师范大学 内蒙古工业大学 内蒙古大学 延边大学 南京大学 厦门大学 中南民族大学 湖北民族学院 吉首大学 中山大学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广西师范大学 西南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 四川大学 贵州大学 贵州民族大学 云南民族大学 大理大学 云南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兰州大学 西北民族大学 青海民族大学 宁夏大学 北方民族大学 新疆师范大学 新疆大学
专业院校排名
0304 民族学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15 所,本次参评14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31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
学校代码 |
学校名称 |
评选结果 |
1 |
10052 |
中央民族大学 |
A+ |
2 |
10673 |
云南大学 |
A+ |
3 |
10524 |
中南民族大学 |
A- |
4 |
10558 |
中山大学 |
B+ |
5 |
10656 |
西南民族大学 |
B+ |
6 |
10730 |
兰州大学 |
B+ |
7 |
10126 |
内蒙古大学 |
B |
8 |
10608 |
广西民族大学 |
B |
9 |
10691 |
云南民族大学 |
B |
10 |
10384 |
厦门大学 |
B- |
11 |
10718 |
陕西师范大学 |
B- |
12 |
10749 |
宁夏大学 |
B- |
13 |
10610 |
四川大学 |
C+ |
14 |
10742 |
西北民族大学 |
C+ |
15 |
10762 |
新疆师范大学 |
C+ |
16 |
10135 |
内蒙古师范大学 |
C |
17 |
10517 |
湖北民族学院 |
C |
18 |
10695 |
西藏民族大学 |
C |
19 |
10531 |
吉首大学 |
C- |
20 |
10672 |
贵州民族大学 |
C- |
21 |
11407 |
北方民族大学 |
C- |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民族学 专业代码:030400 门类/类别:法学 学科/类别:民族学
专业介绍
中山大学为例
请查阅中山大学相关招生院系的网页。
专业点分布
内蒙古工业大学 大连民族大学 三峡大学 中山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 青海民族大学 新疆大学
专业院校排名
0304 民族学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15 所,本次参评14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31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
学校代码 |
学校名称 |
评选结果 |
1 |
10052 |
中央民族大学 |
A+ |
2 |
10673 |
云南大学 |
A+ |
3 |
10524 |
中南民族大学 |
A- |
4 |
10558 |
中山大学 |
B+ |
5 |
10656 |
西南民族大学 |
B+ |
6 |
10730 |
兰州大学 |
B+ |
7 |
10126 |
内蒙古大学 |
B |
8 |
10608 |
广西民族大学 |
B |
9 |
10691 |
云南民族大学 |
B |
10 |
10384 |
厦门大学 |
B- |
11 |
10718 |
陕西师范大学 |
B- |
12 |
10749 |
宁夏大学 |
B- |
13 |
10610 |
四川大学 |
C+ |
14 |
10742 |
西北民族大学 |
C+ |
15 |
10762 |
新疆师范大学 |
C+ |
16 |
10135 |
内蒙古师范大学 |
C |
17 |
10517 |
湖北民族学院 |
C |
18 |
10695 |
西藏民族大学 |
C |
19 |
10531 |
吉首大学 |
C- |
20 |
10672 |
贵州民族大学 |
C- |
21 |
11407 |
北方民族大学 |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