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12-04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2021南通大学706教育学科综合研究生考试大纲

2021南通大学706教育学科综合研究生考试大纲的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考研派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哦)[2021南通大学911学前教育学研究生考试大纲] [2021南通大学910发展心理学研究生考试大纲] [2021南通大学907小学课程与教学研究生考试大纲] [2021南通大学708心理学综合研究生考试大纲] [2021南通大学708心理学综合研究生考试大纲] [2021南通大学706教育学科综合研究生考试大纲]

南通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南通大学研究生招生] [南通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南通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南通大学考研难吗] [南通大学研究生院] [南通大学考研群] [南通大学研究生学费] [南通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南通大学研究生辅导] [南通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2021南通大学706教育学科综合研究生考试大纲正文

    南通大学全日制攻读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科目:706教育学科综合)
    一、考查目标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教育学原理、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研究方法等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教育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教育学原理约100分
    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合计约70分
    教育心理学约70分
    教育研究方法约6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5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30分,共150分
    分析论述题3小题,每小题40分,共120分
    三、考查范围
    《教育学原理》
    第一章教育学概述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理解)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
    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识记、理解)
    (一)教育学的萌芽时期
    (二)教育学的独立时期
    (三)教育学的发展时期
    三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四、教育学的学科特点与学习策略(理解)
    (一)教育学的学科特点
    (二)教育学的学习策略
    第二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识记、理解)
    (一)多样化视角下的教育
    (二)教育的定义
    二、教育的结构与功能(理解)
    (一)教育的结构
    (二)教育的功能
    三、教育的本质(理解)
    (一)教育本质概述
    (二)六种教育本质观
    四、教育的起源(识记、理解)
    (一)生物起源论
    (二)心理起源论
    (三)劳动起源论
    五、教育的发展(识记、理解)
    (一)原始形态的教育
    (二)古代社会的教育
    (三)近代社会的教育
    (四)现代社会的教育
    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发展
    一、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主要理论(识记、理解)
    (一)教育独立论
    (二)教育万能论
    (三)人力资本论
    (四)筛选假设理论
    (五)劳动力市场理论
    二、教育的社会制约性(理解)
    (一)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二)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三)文化传统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四)人口状况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三、教育的社会功能(理解)
    (一)教育的经济功能
    (二)教育的政治功能
    (三)教育的文化功能
    (四)教育的科技功能
    (五)教育的人口功能
    四、当代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与挑战(理解)
    (一)现代化与教育变革
    (二)全球化与教育变革
    (三)知识经济与教育变革
    (四)信息社会与教育变革
    (五)多元文化与教育变革
    第四章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
    一、人的身心发展及其对教育的制约性(识记、理解)
    (一)人的身心发展的含义
    (二)人的发展理论与教育
    (三)人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及其对教育的制约
    二、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理解)
    (一)相关理论研究
    (二)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
    三、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理解)
    (一)个体个性化与个体社会化
    (二)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第五章教育目的
    一、教育目的概述(识记、理解)
    (一)教育目的的内涵和层次结构
    (二)教育目的的功能
    (三)教育目的选择和确立的基本依据
    二、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理解)
    (一)个人本位价值取向
    (二)社会本位价值取向
    (三)调和折中论
    三、我国的教育目的(识记、理解)
    (一)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精神实质
    (二)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三)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构成
    第六章教育制度
    一、教育制度的概念(识记、理解)
    (一)教育制度的含义
    (二)“教育制度”概念的辨析
    二、学校教育制度(理解)
    (一)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与要素
    (二)学制确立的依据
    (三)各级学校系统
    (四)各类学校系统
    (五)我国现代学制的历史沿革
    三、现代教育制度改革(理解)
    (一)义务教育年限的延长
    (二)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综合化
    (三)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四)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第七章教师与学生
    一、教师(识记、理解)
    (一)教师职业的产生和发展
    (二)教师的地位与作用
    (三)教师劳动的特点
    (四)教师的专业发展
    (五)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二、学生(理解)
    (一)学生与学生观
    (二)学生的权利与义务
    三、师生关系(理解、应用)
    (一)良好师生关系的意义
    (二)师生关系的特点与类型
    (三)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
    第八章课程
    一、课程的概念(识记、理解)
    (一)课程的定义
    (二)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三)课程理论流派
    二、课程的范围与结构(理解)
    (一)课程的类型
    (二)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与特征
    (三)义务教育课程结构
    (四)高中课程结构
    三、课程的主要表现形式(理解)
    (一)课程计划
    (二)课程标准
    (四)教材
    四、课程改革(理解)
    (一)影响课程改革的主要因素
    (二)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外的主要课程改革
    (三)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五、课程资源开发(理解、掌握)
    (一)课程资源的界定
    (二)课程资源的分类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六、课程的实施与评价(理解、应用)
    (一)课程编制
    (二)课程实施
    (三)课程评价
    第九章教学理论
    一、教学概述(识记、理解)
    (一)教学的概念
    (二)教学与教育、智育、上课的区别与联系
    (三)教学的主要作用与任务
    二、教学理论及其主要流派(理解)
    (一)教学理论概述
    (二)当代主要教学理论流派
    三、教学过程(理解)
    (一)教学过程的本质
    (二)教学过程中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四、教学模式(理解)
    (一)教学模式概述
    (二)当代国外主要教学模式
    (三)当代我国主要教学模式
    五、教学原则(理解、应用)
    (一)教学原则概述
    (二)教学的基本原则
    六、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观(理解、应用)
    (一)全面发展的教学观
    (二)交往与互动的教学观
    (三)创生与开放的教学观
    第十章教学实践
    一、教学组织形式(理解)
    (一)教学组织形式的历史发展
    (二)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三)教学的辅助形式与特殊形式
    (四)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
    二、教学方法(理解、应用)
    (一)教学方法概述
    (二)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
    (三)常用的教学方法
    三、教学手段(理解、应用)
    (一)教学手段及其演变
    (二)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作用
    (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发展趋势
    四、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理解、应用)
    (一)备课
    (二)上课
    (三)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四)课外辅导的内容与要求
    (五)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五、课堂教学(理解、应用)
    (一)课堂教学目标
    (二)课堂教学设计
    (三)课堂教学管理
    (四)课堂教学技能
    六、说课(理解、应用)
    (一)说课概述
    (二)说课的类型
    (三)说课的内容及实施
    七、教学评价(理解、应用)
    (一)教学评价概述
    (二)教学评价的原则
    (三)教学评价的类型
    (四)教学评价的方法
    第十一章德育理论
    一、德育概述(识记、应用)
    (一)德育的概念
    (二)德育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
    (三)德育的任务
    (四)学校德育的基本内容
    二、德育过程(理解、掌握)
    (一)德育过程的要素
    (二)德育过程的规律
    三、德育原则(理解、应用)
    (一)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二)知行统一原则
    (三)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
    (四)发扬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原则
    (五)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原则
    (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原则
    第十二章德育实践
    一、德育途径(识记、理解)
    (一)直接的道德教学
    (二)间接的道德教育
    二、德育方法(理解、应用)
    (一)德育方法概述
    (二)我国中小学德育常用的方法
    (三)德育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三、德育模式(理解、应用)
    (一)德育模式概述
    (二)国外德育模式简介
    (三)德育模式的运用
    第十三章班主任工作
    一、班级与班主任(识记、理解)
    (一)班级组织
    (二)班主任
    二、班主任工作实践(理解、应用)
    (一)了解和研究学生
    (二)建设和培养班集体
    (三)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四)处理偶发事件
    (五)协调和统整教育影响
    (六)科学评定学生操行
    参考书目:《教育学基础》,丁锦宏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教育史》
    第一章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
    一、“学在官府”(掌握)
    二、大学与小学(理解)
    三、国学与乡学(了解)
    四、“六艺”(应用)
    五、私学的兴起(掌握)
    六、孔丘的教育教育思想(应用)
    第二章战国时期的教育
    一、稷下学宫(掌握)
    二、墨翟和墨家的教育思想(理解)
    三、孟轲的教育思想(掌握)
    四、荀况的教育思想(掌握)
    五、道家的教育思想(理解)
    六、战国后期的教育论著:《大学》、《中庸》、《学记》(应用)
    第三章秦汉时期的教育
    一、“独尊儒术”(掌握)
    二、太学(应用)
    三、鸿都门学(了解)
    四、经馆(了解)
    六、董仲舒的教育思想(理解)
    七、王充的教育思想(理解)
    第四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
    一、律学(了解)
    二、西晋的中央官学(了解)
    三、南朝宋的中央官学(了解)
    四、北魏的中央官学。(了解)
    五、颜之推的教育思想(掌握)
    第五章隋唐时期的教育
    一、隋唐的文教政策(了解)
    二、中央政府教育管理机构确立(理解)
    三、中央和地方官学体系完备(了解)
    四、学校教育发展的特点(理解)
    五、科举考试制度的建立(掌握)
    六、韩愈的教育思想(应用)
    第六章辽金元时期的教育
    一、宋朝的文教政策和教育制度(了解)
    二、元朝的教育制度(了解)
    三、宋元时期的书院(应用)
    四、宋元时期的蒙学(掌握)
    五、宋朝的科举制度(理解)
    六、王安石的教育思想(理解)
    七、朱熹的教育思想(应用)
    第七章明朝的教育
    一、明朝的文教政策(了解)
    二、明朝的官学制度(了解)
    三、明朝的书院(理解)
    四、明朝的科举制度(理解)
    五、王守仁的教育思想(掌握)
    第八章清初至鸦片战争前的教育
    一、清朝的文教政策(了解)
    二、清朝的官学制度(了解)
    三、清朝的书院(理解)
    四、黄宗羲的教育思想(理解)
    五、王夫之的教育思想(掌握)
    六、颜元的教育思想(掌握)
    第九章中国教育的近代转折
    一、传统教育的困境与改革派的文化教育主张(理解)
    二、教会学校的设立及其性质和影响(了解)
    三、洋务教育及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启动(掌握)
    四、张之洞的“中体西用”教育思想(应用)
    第十章维新运动到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
    一、早期改良派的教育主张与百日维新中的教育改革(理解)
    二、维新代表人物的教育思想(掌握)
    三、清末学制的建立(应用)
    四、清末教育行政体制与教育宗旨(掌握)
    第十一章民国成立初期的教育
    一、民国教育方针与政策(掌握)
    二、“壬子癸丑学制”(掌握)
    三、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应用)
    第十二章新文化运动时期和20世纪20年代的教育
    一、新文化运动教育观念的变革(了解)
    二、新文化运动影响下的教育思潮(掌握)
    三、1922年“新学制”(掌握)
    四、收回教育权运动(了解)
    五、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办的干部学校(了解)
    第十三章国民政府时期的教育
    一、“党化教育”和“三民主义”教育宗旨(理解)
    二、“战时须作平时看”(理解)
    三、杨贤江的教育思想(理解)
    四、晏阳初的教育思想(掌握)
    五、梁漱溟的教育思想(掌握)
    六、黄炎培的教育思想(应用)
    七、陈鹤琴的教育思想(应用)
    八、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应用)
    第十四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教育
    一、苏维埃文化教育总方针(了解)
    二、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理解)
    三、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掌握)
    四、革命根据地教育的基本经验(理解)
    参考书目:《中国教育史》(2009年版),孙培青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外国教育史》
    第一章古希腊教育
    一、古风时代的教育
    (一)斯巴达教育(识记)
    (二)雅典教育(识记)
    二、古典时代的教育
    (一)“智者派”的教育活动与观念。(识记)
    (二)苏格拉底的教育活动与思想:美德即知识;“苏格拉底方法”。(识记、理解)
    (三)柏拉图的教育活动与思想:学园;学习即回忆;《理想国》。(识记、理解)
    (四)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活动与思想:吕克昂;灵魂论;自由教育。(识记、理解)
    第二章古罗马教育
    一、共和时期的罗马教育(了解)
    二、帝国时期的罗马教育(了解)
    三、古罗马的教育思想(了解)
    (一)西塞罗的教育思想
    (二)昆体良的教育思想
    第三章西欧中世纪教育
    一、基督教教育(理解)
    (一)基督教教育的机构与内容
    (二)基督教教育的特点
    二、世俗教育
    (一)宫廷学校(了解)
    (二)骑士教育(识记)
    (三)城市学校与行会学校(了解)
    (四)中世纪大学(识记)
    三、拜占庭和阿拉伯教育(了解)
    (一)主要教育机构
    (二)历史影响
    第四章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
    一、人文主义教育家
    1、维多里诺;2、伊拉斯谟;3、莫尔;4、蒙田(了解)
    二、人文主义教育的特征、影响和贡献(识记、理解)
    第五章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一、新教的教育思想与实践
    (一)马丁·路德的教育实践与思想(理解)
    (二)加尔文的教育实践与思想(理解)
    二、天主教教育
    (一)耶稣会学校(理解)
    第六章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教育发展
    一、英国教育的发展(识记、理解)
    (一)公学
    (二)贝尔-兰开斯特制
    (三)1870年《初等教育法》(福斯特法)
    (四)《巴尔福教育法》
    (五)《哈多报告》
    (六)《1944年教育法》
    (七)《1988年教育改革法》
    二、法国教育的发展(了解)
    (一)启蒙运动时期国民教育设想
    (二)《帝国大学令》与大学区制
    (三)《费里教育法》
    (四)《郎之万一瓦隆教育改革方案》
    (五)1959年《教育改革法》
    三、德国教育的发展(了解)
    (一)国民教育的兴起
    (二)巴西多与泛爱学校
    (三)实科中学
    (四)柏林大学与现代大学制度的确立
    (五)德意志帝国与魏玛共和国时期的教育
    (六)《改组和统一公立普通学校教育的总纲计划》
    四、俄国及苏联教育的发展(了解)
    (一)彼得一世教育改革
    (二)《国民学校章程》
    (三)苏联建国初期的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四)《统一劳动学校规程》
    (五)20世纪20年代的学制调整和教学改革实验
    (六)20世纪30年代教育的调整、巩固和发展
    五、美国教育的发展
    (一)殖民地普及义务教育(了解)
    (二)贺拉斯•曼与公立学校运动(了解)
    (三)《莫雷尔法案》(识记)
    (四)六三三学制(识记)
    (五)初级学院运动(了解)
    (六)《国防教育法》(识记)
    (七)《中小学教育法》(了解)
    (八)生计教育(了解)
    (九)恢复基础运动(了解)
    (十)《国家在危机中》(了解)
    六、日本教育的发展
    (一)明治维新时期教育改革(了解)
    (二)军国主义教育体制的形成和发展(了解)
    (三)《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识记)
    (四)20世纪70-80年代的教育改革(了解)
    第七章欧美教育思想的发展
    一、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一)论教育的目的和作用(了解)
    (二)论普及教育(了解)
    (三)泛智学校(识记)
    (四)统一学制及其管理实施(了解)
    (五)论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识记)
    (六)论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识记)
    二、洛克的教育思想(识记、理解)
    (一)白板说
    (二)绅士教育
    三、卢梭的教育思想(理解)
    (一)自然教育理论及其影响
    (二)公民教育理论
    四、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了解)
    (一)教育实践活动
    (二)论教育目的
    (三)论教育心理学化
    (四)论要素教育
    (五)初等学校各科教学法
    (六)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五、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了解)
    (一)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二)道德教育理论
    (三)课程理论
    (四)教学理论
    (五)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传播
    六、福禄贝尔的教育思想(了解)
    (一)教育适应自然原则
    (二)幼儿园
    (三)恩物
    (四)作业
    七、斯宾塞论教育(理解)
    (一)生活准备说
    (二)知识价值论
    (三)科学教育论
    (四)课程论
    八、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教育思想(了解)
    (一)对空想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批判继承
    (二)论人的全面发展与教育的关系
    (三)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重大意义
    九、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期的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
    (一)新教育运动历程
    (二)新教育运动中的著名实验
    (三)梅伊曼、拉伊的实验教育学
    (四)凯兴斯泰纳的“公民教育”与“劳作学校”理论
    (五)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了解)
    (六)进步教育运动历程(识记、理解)
    (七)昆西教学法(识记)
    (八)有机教育学校
    (九)葛雷制
    (十)道尔顿制
    (十一)文纳特卡计划
    (十二)设计教学法(了解)
    十、杜威的教育思想(识记、理解)
    (一)论教育的本质与目的
    (二)论课程与教材
    (三)论思维与教学方法
    (四)论道德教育
    (五)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
    十一、现代欧美教育思潮(识记、理解)
    (一)改造主义教育
    (二)要素主义
    (三)永恒主义
    (四)新行为主义教育
    (五)结构主义教育
    (六)终身教育思潮
    (七)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潮
    十二、苏联教育思想(了解)
    (一)马卡连柯的教育思想
    (二)凯洛夫教育学体系
    (三)赞科夫的教学理论
    (四)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
    参考书目:《外国教育史教程》,吴式颖、李明德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年。
    《教育心理学》
    第一部分教师与学生心理
    第一章良好教师的心理特征及其培养
    一、良好教师的心理特征
    (一)角色的概念(识记)
    (二)教师角色的含义(识记)
    (三)理解教师的多重角色(理解掌握)
    (四)有效教师应具备的心理品质(综合理解)
    1.教师的智力与其职业成就的相关
    2.教师的知识准备与其职业成就的相关
    3.教师的特殊能力与其职业成就的相关
    4.教师的人格特征与其职业成就之间的关系
    (五)教师期望的含义(识记)
    (六)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影响(理解)
    (七)效能、教学效能感的含义(识记)
    (八)教师职业倦怠的概念与类型(识记)
    (九)教师职业倦态的不利影响(识记)
    (十)专家和新手的对比研究(了解)
    (十一)舒尔曼关于教师的知识结构(识记)
    (十二)教学专长的特点(理解)
    二、教师的成长及其培养
    (一)教师成长过程的五个阶段(识记)
    (二)新手与专家教师之间的差异(理解)
    (三)教学经验反思的有关研究(了解)
    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
    一、学生的心理结构及其分类
    (一)发展的含义(识记)
    (二)素质的含义(了解)
    (三)加涅关于学生素质的构成及其分类(理解)
    (四)加涅对学生素质分类研究的教育含义(理解)
    二、学生的认知发展及其教育含义
    (一)发展的含义(识记)
    (二)皮亚杰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理解)
    (三)维果茨基认知发展的的文化历史观(理解)
    (四)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理解)
    三、学生的人格发展与社会化
    (一)人格的含义
    (二)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及其教育含义(理解)
    (三)自我概念的含义及其结构(识记)
    (四)学校教育和学生自我概念的关系(理解)
    (五)个体社会化的含义(识记)
    (六)个体社会化的过程(识记)
    (七)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化因素(理解)
    第三章学生的个别差异
    一、学生的认知方式与能力差异
    (一)认知方式的含义(识记)
    (二)认知方式的几种类型(识记)
    (三)认知方式对学习的影响(理解)
    (四)认知能力的含义(识记)
    (五)多元智能理论及其教育意义(理解)
    (六)智力差异及其对学习的影响(理解)
    (七)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理解)
    二、学生的性格差异
    (一)性格的概念(识记)
    (二)性格与气质的联系及区别(理解)
    (三)性格的个别差异(理解)
    (四)性格差异的教育含义(理解)
    三、特殊儿童的心理与教育
    (一)特殊儿童的概念(识记)
    (二)特殊儿童的类型(识记)
    (三)学习困难儿童(识记)
    (四)特殊儿童的教育(理解)
    第二部分学习心理
    第四章学习概论
    一、学习与学习研究概述
    (一)学习的定义、三个要点(识记)
    (二)中国古代主要的学习论思想(了解)
    (三)西方哲学中的学习论思想(了解)
    (四)早期学习研究的三种范型(了解)
    1.联想学习
    2.条件反射
    3.早期认知学习研究
    (五)学习心理学研究发展趋势(理解)
    二、学习的分类及其教学含义
    (一)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五种类型的概念(识记)
    (二)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的概念(识记)
    (三)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的五种类型(识记)
    (四)学习分类研究的教学含义(理解)
    第五章认知领域的学习
    一、认知学习的一般过程和条件的现代观点
    (一)加涅的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识记)
    (二)建构主义学习观的主张(理解)
    (三)奥苏伯尔的同化理论(理解)
    1.三种同化形式及其例举
    2.知识构建和组织的两条原则
    (四)广义的知识分类(识记)
    (五)广义知识的学习阶段与分类模型(理解)
    二、不同类型学习的特殊过程和条件(理解)
    (一)言语信息学习的过程和条件
    (二)智慧技能的学习过程和条件
    (三)策略性知识学习的特殊性
    三、几种复杂知识学习的过程和条件(理解)
    (一)阅读的过程和阅读理解的条件
    (二)写作过程及其条件
    (三)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条件
    第六章动作技能的学习
    一、动作技能学习概论
    (一)动作技能的含义(识记)
    (二)动作技能的特点(识记)
    (三)动作技能的分类(识记)
    (四)动作技能的测量(了解)
    (五)动作技能学习的阶段(识记)
    二、影响动作技能学习的因素(理解)
    (一)言语指导和示范
    (二)练习
    三、影响动作技能学习的因素:反馈(理解)
    (一)反馈的分类
    (二)有关增补反馈的研究
    (三)增补的反馈在动作技能学习中的作用
    第七章态度和品德的学习
    一、态度与品德的概述
    (一)态度的含义、态度的构成成分、态度的功能(识记)
    (二)品德的含义、品德的构成成分(识记)
    (三)态度与品德的关系(理解)
    二、态度与品德学习的过程和条件
    (一)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观察学习、亲历学习(理解)
    (二)态度与品德的改变过程的阶段(理解)
    (三)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心理条件(理解)
    (四)皮亚杰的品德认知发展理论(理解)
    (五)柯尔伯格的儿童道德判断理论(理解)
    三、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理解)
    (一)说服
    (二)利用群体规定
    (三)角色扮演
    (四)价值观辨析
    (五)奖励与惩罚
    第三部分教学心理
    第八章教学与教学心理学概论
    一、教学与教学论概述
    (一)教学、教学论的定义(识记)
    (二)教学的目标领域(识记)
    (三)两种取向的教学论(了解)
    二、教学心理学与教学设计
    (一)教学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了解)
    (二)教学论的主要研究课题(了解)
    (三)目标导向的教学设计
    1.教学设计(识记)
    2.广义的教学设计模型(理解)
    (四)目标导向的课堂教学设计的主要环节(理解)
    第九章教学目标的设置与陈述
    一、教学目标的功能与指导教学目标设置的理论
    (一)教学目标的功能(识记)
    (二)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学(理解掌握)
    (三)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解掌握)
    二、教学目标陈述
    (一)传统教学目标陈述的方式及其弊病(了解)
    (二)教学目标陈述的基本原则
    (三)教学目标陈述的注意事项
    (四)克服教学目标含糊性的几种理论与方法
    1.马杰的行为目标(理解)
    2.内部过程与外线行为相结合的目标陈述(理解)
    3.表现目标(理解)
    三、良好陈述的目标的标准与实例分析(理解)
    四、关于目标导向教学的实证研究(了解)
    第十章教学任务分析
    一、任务分析概述
    (一)教学设计中的任务分析的起源与发展(了解)
    (二)任务分析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理解)
    二、指导课堂教学任务分析的理论及其应用技术
    (一)运用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指导任务分析(理解)
    (二)运用奥苏伯尔的同化论分析教学任务(理解)
    (三)运用乔纳森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系统分析教学任务(了解)
    三、不同领域的教学任务分析:实例研究(综合理解)
    (一)认知领域
    (二)动作技能领域
    (三)情感领域
    第十一章课堂教学过程、方法与技术设计
    一、课堂教学活动过程
    (一)传统课堂教学过程模型及其缺陷(了解)
    (二)广义知识学与教的一般过程模型(理解)
    (三)根据学习结果类型区分的三种不同类型课(理解)
    二、教学方法或技术的选择与运用
    (一)教学方法或教学技术分类(识记)
    (二)教学方法或技术选择的依据(理解)
    三、几种常用的教学方法与教材呈现技术及其评价(综合理解)
    (一)提高教材可懂度的技术
    1.先行组织者的概念与类型(识记),先行组织者运用及教学含义(理解)
    2.设计符号标志的理论依据及其教学含义(理解)
    3.设计附加问题的理论依据及其教学含义(理解)
    (二)概念和规则的教学方法
    1.布鲁纳发现教学法理论依据及其优点(理解)
    2.奥苏伯尔讲解式教学法的理论依据及其教学含义
    3.其他教学方法(了解)
    第十二章学习结果的测量、诊断与评价
    一、两种不同类型的测验和评价与有效测验的必要条件
    (一)常模参照测验及其理论假设(识记)
    (二)常模参照测验的特点(了解)
    (三)目标参照测验及其理论假设(识记)
    (四)目标参照成绩测量的功能(了解)
    (五)效度、信度、难度、区分度(识记)
    二、目标导向教学设计中的学习结果测量理论与技术
    (一)布卢姆掌握学习理论与掌握的标准(理解)
    (二)布鲁姆认知领域目标分类理论与测验题编写技术(了解)
    (三)加涅认知领域学习结果分类理论与测验题编写技术(了解)
    (四)其他领域的目标测验(了解)
    三、测量结果分析、诊断与补救教学
    (一)问题与原因(综合理解)
    1.找出存在问题
    2.分析成绩不良的原因
    (二)补救教学
    1.补救教学的指导原则(识记)
    2.互惠式教学(理解)
    第十三章学习动机的激发
    一、学习动机的概述
    (一)学习动机、内部动机、外部动机、成就动机(识记)
    (二)学习动机的构成成分(识记)
    (三)学习动机的作用(理解)
    二、学习动机激发的内部条件(综合理解)
    (一)学习需要(识记)
    (二)焦虑、焦虑水平
    (三)学习期待(理解)
    (四)维纳的归因模型(理解)
    (五)学生成败归因的因素(理解)
    三、学习动机激发的外部条件(综合理解)
    (一)学习任务的性质
    (二)学习结果的反馈
    (三)学习结果的评价
    (四)奖励与惩罚
    (五)课堂目标结构
    第十四章课堂管理
    一、课堂管理概述
    (一)课堂管理、学生观、教师的影响力(识记)
    (二)课堂管理的功能(识记)
    (三)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理解)
    二、课堂群体的管理(综合理解)
    (一)群体、群体凝聚力、群体规范、课堂气氛(识记)
    (二)群体的特征(识记)
    (三)群体规范的形成
    (四)课堂气氛的改善
    (五)人际关系的和谐
    三、课堂里的控制(综合理解)
    (一)课堂纪律的维护
    (二)课堂结构的设置
    (三)课堂问题行为的矫正
    (四)教师的自我控制
    参考书目:《学与教的心理学》(第五版),皮连生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育研究方法》
    第一章教育研究方法的一般原理
    一、教育研究方法的界说
    (一)什么是教育研究方法(理解)
    (二)教育研究方法的历史发展(了解)
    (三)现代教育研究的基本特点(识记)
    二、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类型结构
    (一)教育研究方法的分类及体系结构(识记)
    (二)教育研究的两种基本形式(理解)
    (三)教育研究的认识层次与水平(理解)
    (四)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应用)
    三、教育研究的意义及方法论原则
    (一)教育研究的主要作用(理解)
    (二)教育研究应遵循的方法论原则(识记)
    第二章研究课题的选定
    一、正确选定研究课题的重要意义
    (一)科学研究始于问题(理解)
    (二)选题决定教育与心理研究的方向和水平(理解)
    (三)正确选题是研究工作者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功(理解)
    二、一个好的研究课题应有的特点(识记)
    (一)问题必须有价值
    (二)问题必须有科学的现实性
    (三)问题必须具体明确
    (四)问题要新颖有独创性
    (五)问题要有可行性
    三、研究课题的类型及来源(识记,应用)
    (一)研究课题的基本类型
    (二)研究课题的主要来源
    四、选题的过程及方法(应用)
    (一)要有明确的、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
    (二)要善于对问题进行分解
    (三)要善于转换问题的提法,并使问题形成系列
    (四)要对选定的课题进行论证
    第三章文献检索
    一、文献检索概述(理解)
    (一)文献的基本概念
    (二)文献检索在教育研究中的作用
    二、文献的种类及主要分布(理解)
    (一)文献的三种等级
    (二)文献的主要分布
    三、文献检索的过程和方法(应用)
    (一)文献检索的过程
    (二)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
    (三)教育文献的利用以及检索文献的要求
    第四章 形成研究假设
    一、研究假设概述
    (一)什么是研究假设(理解)
    (二)假设在教育研究中的作用(理解)
    (三)好的研究假设的基本特点(识记)
    二、研究假设的基本类型及假设的检验
    (一)两种不同的分类法(识记)
    (二)研究假设的形成与检验(理解)
    第五章研究设计
    一、确定研究类型和方法(理解)
    (一)根据研究课题的目的要求选择方法
    (二)注意各种方法的独立性及相互联系
    二、选择研究对象
    (一)总体、样本、取样的基本概念(理解)
    (二)选择样本的基本要求(理解)
    (三)取样的基本方法(识记,应用)
    三、分析研究变量(理解,应用)
    (一)初步判断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状态
    (二)选择自变量
    (三)确定因变量
    (四)辨别无关变量
    第六章历史研究法
    一、历史研究法的基本概念(理解)
    (一)什么是历史研究法
    (二)历史研究法的基本特点
    (三)历史研究法在教育研究中的适用范围
    二、历史研究法的一般步骤及方法结构体系(理解,应用)
    (一)历史研究的一般程序
    (二)历史研究法的结构体系分析
    三、历史研究法运用中的几个问题(理解)
    (一)注意历史研究中资料来源及分析鉴别
    (二)坚持唯物史观,正确处理历史研究中的几个关系
    (三)研究者应具有历史感和现实感
    第七章调查研究法
    一、调查研究法的一般原理
    (一)定义与分类(理解)
    (二)调查研究法的主要功能(理解)
    (三)调查研究的一般步骤(识记,应用)
    二、调查表、问卷及访谈
    (一)调查表(应用)
    (二)问卷调查(应用)
    (三)访谈(应用)
    三、观察研究
    (一)什么是观察研究(理解)
    (二)观察研究的记录(应用)
    (三)观察研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理解)
    四、测验调查(理解)
    (一)测验调查及其在教育与心理研究中的适用范围
    (二)测验调查的施行步骤
    (三)测验的编制
    第八章比较研究法
    一、比较研究法的基本认识
    (一)什么是比较研究法(识记)
    (二)比较研究法的历史发展(理解)
    (三)比较研究在教育研究中的作用(理解)
    二、比较研究方法的种类
    (一)同类比较研究与异类比较研究(理解)
    (二)纵向比较研究与横向比较研究(识记)
    (三)定性分析比较与定量分析比较(理解)
    三、比较研究的方法要求
    (一)运用比较研究法的步骤(识记)
    (二)运用比较研究法的基本要求(理解)
    第九章实验研究法
    一、实验研究法概述
    (一)实验研究法的历史发展(了解)
    (二)实验研究法的性质和基本特点(识记)
    (三)实验研究法的基本类型(识记)
    (四)实验研究在教育科学发展中的主要功能及局限(识记)
    (五)实验研究法的一般程序(识记)
    二、实验的设计
    (一)实验设计的效度(理解)
    (二)实验设计的一般步骤(识记)
    (三)实验分组设计的基本类型(识记,应用)
    三、实验科学水平的评价(理解)
    (一)实验课题的效益性
    (二)实验假设的科学性
    (三)实验设计、程序与方法的合理性
    第十章理论研究法
    一、理论研究的一般原理
    (一)什么是教育科学的理论研究(理解)
    (二)理论研究的主要功能(识记)
    (三)理论研究的基本过程及理论模型的建构方式(理解)
    二、理论研究的基本方法(理解,应用)
    (一)发生学方法
    (二)基本的逻辑思维方法
    (三)从抽象上升到具体
    (四)历史——逻辑方法
    (五)系统科学方法
    第十一章教育叙事研究法
    一、教育叙事研究概述
    (一)教育叙事研究的内涵(理解)
    (二)教育叙事研究的特点(理解)
    (三)教育叙事研究的内容(理解)
    二、开展教育叙事研究对教师的要求(理解)
    三、教育叙事研究法在教育研究中的运用
    如何开展教育叙事研究
    (一)开展教育叙事研究的原则(理解)
    (二)开展教育叙事研究的方法(理解,应用)
    1.教后反思法
    2.跟踪记叙法
    3.模仿实践法
    4.主题实验法
    5.同伴互助法
    第十二章教育行动研究法
    一、教育行动研究法概述(理解)
    教育行动研究的定义
    二、教育行动研究的特点
    (一)为行动而研究
    (二)在行动中研究
    (三)由行动者研究
    三、教育行动研究的原则
    (一)行动
    (二)合作
    (三)弹性
    (四)不断检验
    二、教育行动研究法在教育研究中的运用
    (一)运用教育行动研究法解决教育问题的思路(理解,应用)
    1.问题的发现
    2.问题的定位
    3.问题的初始调查
    4.问题的归因
    5.措施与行动
    6.评估与反思
    第十三章教育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评价
    一、定性资料的分析(理解,应用)
    (一)定性分析概述
    (二)定性分析的过程
    (三)定性分析的信度与效度分析
    二、定量资料的分析(理解,应用)
    (一)定量分析概述
    (二)数据资料的描述
    (三)数据的推断
    (四)数据的综合分析
    三、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述与评价
    (一)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述(应用)
    (二)教育研究成果的评价(理解)
    参考书目:《教育研究方法导论》(2000年版),裴娣娜主编.安徽教育出版社。

本文来源:http://m.okaoyan.com/nantongdaxue/cankaoshumu_387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