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大学化学考研真题笔记资料
点击标题即可查看资料详情,勾选相关专业前去购买
一、专业简介
本专业以精密机械设计与制造、光电测试理论与应用工程、智能光学仪器原理与设计等为学科主体,以精密机械设计制造、智能仪器设计、电子学、工程光学、计算机控制技术、光电检测技术与传感器原理、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等为学科基础。要求学生系统熟练地掌握精密机械与智能仪器设计制造原理、制造业过程中质量控制和状态检测系统的设计方法、测量控制信息获取方法与处理技术,并在精密机械与光电工程方面受到良好的工程实践训练。旨在培养具有系统扎实的基础理论、坚实宽广的专业知识、开拓创新的实践能力、较强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优良的人文社会素质,能够胜任精密机械与智能仪器、光电工程与智能控制等领域研究、开发、设计、制造和管理的光-机-电一体化高级工程技术专门人才。
二、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港、澳、台以及内地经济特区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需要的,能够胜任精密机械设计与制造、智能仪器设计、光电工程与智能控制等光-机-电一体化领域研究、开发、设计、制造和管理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专门人才。具体要求:
1、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素质,较强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2、系统熟练地掌握本专业所需的工程图学、工程力学、精密机械设计、电子学、误差理论、信号分析与处理技术、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等学科基础知识;
3、熟练掌握本专业所需的工程光学、传感技术、智能仪器设计、工业过程控制技术、电子电路与控制工程CAD等学科专业知识;
4、较为丰富的精密机械与光电工程领域的工程实训经历和较强的开拓创新意识;
5、综合运用本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
三、主干课程
精密机械与仪器设计、电子技术、工程光学、传感器技术、信号分析与处理、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控制工程基础、微机原理及应用、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智能仪器设计。
四、就业前景
本专业培养光、机、电、计算机的专门人才,紧扣“中国制造2026”的国家政策,与仪器仪表、机器人、精密加工与制造领域等多个优势产业紧密结合,在福建省、乃至全国具有广泛的就业前景,福建省内推荐就业单位有(不限于):华数机器人有限公司、厦门宏发电声股份有限公司、麦克奥迪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等等。
姓名:沈剑云
性别:男
职称:研究员
学院:华侨大学
研究方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联系电话:0592-6162616
电子邮箱:
个人简历:
学习简历:
1994年7月于天津大学机械工程系获工学学士学位;
1997年7月于华侨大学机电工程系获工学硕士学位;
2004年7月于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获博士学位;
2004年-2005年日本理化学研究所访问学者
工作简历:
1997年硕士毕业后在华侨大学留校任教,2004年1月至2005年1月作为访问学者在日本理化学研究所从事客座研究一年。现为华侨大学机电及自动化学院制造工程系主任、脆性材料加工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全国磨粒技术委员会(CCAT)委员兼秘书。已发表论文40多篇,20多篇次论文被SCI、EI收录。先后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6次,2004年获颁福建省青年科技奖。
主持项目:
(1).可控超硬磨粒出刃形貌的超声波微破碎修锐技术研究,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先进陶瓷材料高效精密切割技术研究,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
(3). 基于DEM仿真的石材制品高效生产技术开发,福建省重点科技项目;
(4).具有弧区内润滑功能的钎焊砂轮高速磨削陶瓷研究,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5).硬脆材料超精磨削用超细金刚石磨具工作状态及形成机理,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参加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重大科技项目、国家计委重大项目等30多项
研究领域及方向:
磨粒加工技术、光电晶体材料加工技术、精密与超精密加工技术、先进陶瓷材料加工技术、仿真技术在硬脆材料加工中的应用、超硬材料工具技术等。
主要论著与学术论文
(1) 刘江波,沈剑云,郭桦,徐西鹏,超声波冲击破碎粗粒度金刚石的实验研究,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2010年第2期,
(2) Jianyun Shen and Xipeng Xu, Comparisons of Surface Roughness for Precision Ground Different Brittle Materials, 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 Vol.416 (2009) pp.593 -597(EI)
(3) 张峰,沈剑云,郭桦,徐西鹏,金刚石压齿锯片在先进陶瓷加工中的应用评价,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2008年第6期,pp.21-25
(4) 张宾,沈剑云,徐西鹏,钎焊金刚石砂轮修整实验研究,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2007年第6期,pp.19-22
(5) Jianyun Shen, Fangyi You and Xipeng Xu, Thermal Study in Diamond Grinding of Zirconia, 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 Vols. 359-360 (2008) pp. 133-137(EI)
(6) J.Y. Shen and X.P. Xu, Study on Polishing Rock Minerals of Natural Stone,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Vols. 24-25 (2007) pp. 183-188(EI)
(7) J.Y. Shen, W. Lin, H. Ohmori and X.P. Xu: Evaluation of surface roughness for ELID ground brittle material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Applications in Technology Volume 29 Issue2/3/4 2007 pp. 229-233
(8) J.Y. Shen, W. Lin, H. Ohmori and X.P. Xu: Surface Behaviours of ELID Ground Engineering Ceramics, 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 2007,Vols. 336-338, pp1469-1472(EI)
(9) Jianyun Shen, Weimin Lin, Hitoshi Ohmori and Xipeng Xu: Surface Roughness Characteristics of Finely Ground Ceramics, Materials Science Forum, 2006, Vols. 532-533, pp416-419(SCI)
(10) J.Y. Shen, W. Lin, H. Ohmori and X.P. Xu: Surfaces Formation of Precision ELID Grinding Rock Minerals, Proc. of the 11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recision Engineering, Tokyo, Japan, August 2006. pp.301-304(EI)
(11) J.Y. Shen, W. Lin, H. Ohmori and X.P. Xu: Mechanism of Surface Formation for Natural Granite Grinding, 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 2006, 304-305 pp.161-165(SCI,EI)(EI)
(12) J.Y. Shen, W. Lin, H. Ohmori and X.P. Xu: Characterization of ELID-ground Granite Surfaces, 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 Vols. 291-292 (2005) pp.127-132(SCI,EI收录) (SCI,EI)
(13) 沈剑云,徐西鹏:ELID磨削石材表面微观特性研究,《超硬材料工程》,2005年第1期,pp.22-25,30
(14) Jianyun SHEN, Xipeng XU:Thermal Characteristics in Surface Grinding of Engineering Ceramics, The 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rogress of Machining Technology, Dec. 2004, Suzhou, China. pp.248-253(ISTP收录)
(15) 林偉民,沈剣雲,徐西鵬,大森整,グラナイ卜のELID研削特性,砥粒加工学会誌,2004, Vol.48, No.12, pp. 47-48
(16) Jianyun SHEN, Weimin LIN, Xipeng XU, Hitoshi OHMORI, Characterization of ELID-ground Stone Surfaces, 2004 年度精密工学会秋季大会学術講演会講演論文集,pp. 779-780
(17) 沈剑云,林伟民,大森整,徐西鹏:Grinding Characteristics of Granite Surface with ELID Grinding Method,日本砥粒加工学会学术讲演会(ABTEC2004),2004年9月,日本立命馆大学
(18) J.Y. Shen, S.Y. Zhen, J. Liu, X.P. Xu. Effects of Cooling Methods on Temperatures in Vertical Grinding Stone, 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 Vols. 259-260, 2004; pp. 383-388(SCI,EI)
(19) 沈剑云,徐燕申,曾伟民,徐西鹏:氮化硅陶瓷的磨削实验研究,轴承,2003年第12期, pp. 25-28
(20) J.Y. Shen, Y. Li., X.P. Xu, Y.S. Gao. Force and Energy Characteristics in Grinding of Ceramics, 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 Vol. 238-239, 2003; pp. 105-110 (SCI,EI)
(21) J.Y. Shen, C.B. Luo, W.M. Zeng, X.P. Xu, Y.S. Gao. Ceramics Grinding under the Condition of Constant Pressure, 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 Vol. 129(1-3), 2002; pp.176-181(SCI,EI)
(22) 沈剑云,徐西鹏,徐燕申,结合在线电解修锐高效磨削陶瓷密封件研究,润滑与密封,2002年第4期, pp.46-48
(23) J.Y. Shen, W.M. Zeng, H. Huang, and X.P. Xu. Thermal Aspects for Face Grinding of Ceramics, 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 Vol. 129(1-3), 2002; pp.212-216(SCI,EI)
(24) J.Y. Shen, C.B. Luo, X.P. Xu and Y.S. Gao. Ceramics Grinding under the Condition of Constant Pressure, The 4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dvances in Abrasive Technology (ISAAT2001), Yonsei University (YERC), Seoul, November, 2001. pp. (ISTP收录)
(25) 沈剑云,徐西鹏,特种陶瓷端面磨削的实验研究,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2001年第6期 pp.39-42
(26) J.Y. Shen, X.P. Xu, B. Lin and Y.S. Xu. Lap-grinding of Al2O3 Ceramics Assisted by Water-jet Dressing Metal Bond Diamond Wheel, 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 Vol. 202~203, 2001, pp.171-176(SCI,EI)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姓名:李洪友
性别:男
职称:副教授
学院:机电及自动化学院
研究方向:脉冲电源及特种电源技术;单片机应用技术;微纳加工与检测;表面技术;
电子邮箱:
工作学习经历
1989.09~1993.06 吉林工学院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专业,获学士学位;
1993.07~1996.08 首钢吉林柴油机厂(长春市)技术员,助理工程师;
1996.09~1999.04 吉林工学院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获硕士学位;
1999.09~2003.08 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获博士学位;
2003.09~现今 华侨大学机电及自动化学院;
2006.12~2009.10 厦门大学在职博士后。
主持或参加的科研项目
1、微光学非球面塑料模具电铸技术研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编号:20070410797,负责人)
2、自由曲面脉冲电化学及其复合光整加工理论和技术研究(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2006J0166,负责人)
3、高频数控脉冲电化学光整加工理论及技术研究(福建省青年创新基金,项目编号:2005J031,负责人)
4、微电铸机理及应用技术研究(华侨大学侨办科研课题,项目编号:10QZR10,负责人)
5、脉冲电化学光整加工基础及应用技术研究(华侨大学博士启动基金,项目编号:530065,负责人)
6、基于视觉的熔射制模射流品质动态实时诊断技术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50175035,主要参与人)
7、面向应力缓和设计的骤冷粒子动态生长特性的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50675072,主要参与人)
8、大尺寸矩形平面光学零件高精度磨床(国家863计划项目子课题,项目编号:2008AA042501,主要参与人)
9、楔形聚焦透镜超精密加工技术研究(国家863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08AAXXX,主要参与人)
研究领域
1.微纳加工与检测
主要从事于微纳加工与检测技术领域的研究与开发。
2、表面技术
主要从事于表面光整加工、改性及涂层等技术研究。
3、电源技术
研究微纳制造、表面光整加工、改性及涂层技术专用电源。
4、单片机应用技术
主要论著与学术论文
共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20余篇,SCI检索论文3篇,EI检索论文13篇, ISTP检索论文6篇。
主要代表作如下:
[1] H. Y. Li, C. Huang, et al. Experimental Study of Bipolar Pulse Electroforming on Micro Optical Aspheric Mold Manufacturing,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Vol.154-155 (2011), pp806-809(EI收录号:20110213566282)
[2] LI Hongyou, SHI Yuying, ZENG Haoping, et al. Research on In-flight Property of Particles in Plasma Spray Forming,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Vol.97-101 (2010), pp1562-15659(EI收录号:20101612863200)
[3] Li Hongyou, et al. Research on Technology of Pulse Electrochemical and Its Compound Finishing, 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 Vol. 416 (2009).(EI收录号:20094212376017)
[4] Li Hongyou, et al. Research on Bipolar PulseCurrent Electroforming in Precision Molds and Dies, Tsinghu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 14, Number S1, June 2009(EI收录号:20093012222079).
[5] Li, Hongyou, et al. Bipolar pulse electroforming in precision mold tooling of nonmetal mandrel, ICMTMA 2009, Zhangjiajie, China. April 2009(EI收录号:20094712476485)
[6] Li, Hongyou, et al. Research on Technique of Pulse Electrochemical Surface Finishing, ICMTMA 2009, Zhangjiajie, China. April 2009(EI收录号:20094712476371)
[7] Li Hongyou, et al. Study on the technique of pulse electroforming in optical manufacturing, Proccedings of SIPE, Vol. 7282 72822D (2009).(EI收录号:20093812313177)
[8] 李洪友,郭隐彪等. 高频窄脉冲电化学光整加工工艺特性研究, 电加工与模具,2007(5)
[9] Chao Huang, Hongyou Li, Haoping Zeng, et al. 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Bipolar Pulse Electroforming Nickel,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Vol.152-153 (2011), pp238-241(EI收录号:20110213565798)
[10] 黄超, 李洪友等. 电铸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电镀与环保, Vol. 30, 2010年第6期:1-4
[11] 庞梅, 李洪友等. 双向脉冲电铸镍的实验与研究, 电镀与环保, 2010, 第1期:10-13
[12] H. Y. Li, X. M. Liu, J. C. Fang, et al. Study on the machined surface topography and performances on electrochemical finishing. 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 Vol.291-292, p579~584(SCI & EI收录)
[13] Li H.Y., Liu X. M Jiang K.Y., Technique of Pulse Electrochemical Finishing in Dies and Molds.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vol. 14, October 2004, p487~492(SCI & EI收录)
[14] Li H., Liu X., Jiang K., Researching on techn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Experiments of pulse electrochemical finishing.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ufacturing and Automation(ICMA2004), Wuhan, China. October, 2004(EI收录)
[15] 李洪友, 王辉等. 脉冲电化学齿轮光整加工电源的设计与研究,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Vol.43, No.4(EI收录)
[16] 李洪友, 周锦进等. 表面质量对齿轮使用性能指标影响的研究, 农业机械学报, 2004(4)
[17] 李洪友, 江开勇等. CAD/CAM的电化学展成微加工技术,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
[18] 李洪友, 周锦进等. 齿轮光整加工工艺及其新进展, 起重运输机械, 2003 (3)
[19] 李洪友, 翟小兵等. 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脉冲斩波器的设计与研究, 电加工与模具, 2003(2)
[20] Li H. Y., Liu X. M., Fang J. C. Study on the technique of pulse electrochemical finishing with shaped cathodes. ICSFT2006, Dalian(ISTP收录)
[21] X. M. Liu, H. Y. Li, et al. Study on the Technique of Pulse Electrochemical Mechanical Finishing. 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 Vol.304-305, p393~397(SCI & EI收录)
[22] Liu Xiaomei, Li Hongyou, et al. Pulse Electrochemical Finishing of Hardened Gear with Shaped Cathode, ISAAT2006, Dalian(ISTP收录)
[23] 刘晓梅, 李洪友. 应用IGBT的直流调速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2006(6)
[24] 周锦进, 李洪友等. 齿轮表面质量对其使用性能和寿命影响的研究, 机械科学与技术, 2004(4)
[25] 王辉, 李洪友等. 脉冲电化学碳钢表面光整加工技术实验研究,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Vol.46, No.6
[26] 孙雪松, 李洪友等. 齿轮脉冲电化学光整加工控制系统的研究. 电加工与模具, 2003 (1)
[27] 安军, 李洪友等. 脉冲电化学去毛刺工艺, 工具技术, 2002(12)
[28] 董华军,
[29] 江开勇, 刘斌,
[30] 刘晶峰, 李洪友等. 铸造CAE系统的网格剖分技术,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Vol. 29, pp. 327-330,
[31] 王辉, 李洪友等. 成型轧辊表面的脉冲电化学光整加工技术研究, 制造技术与机床, 2009年第11期.
李洪友等. 脉冲电化学光整加工电源的设计 制造技术与机床 2005(12)李洪友. 快速成形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 Vol.27, No.1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化学工程与技术 [0817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
所属院校:华侨大学
-
招生年份:2020年
-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属学院:化工学院
-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8]工学
-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17]化学工程与技术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
(01)化学工程(02)化学工艺(03)应用化学(04)工业催化(05)制药工程(06)生物化工 |
招生人数: |
20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2)数学二 ④(835)化工原理 |
备 注: |
|
姓名:黄富贵
性别:男
职称:教授
学院:华侨大学
研究方向:几何量计量测试;精密测量技术;误差理论;质量管理工程。
联系电话 13859924065
电子邮箱
个人简历:
黄富贵,江西临川人,1966年出生
1985.9-1989.7: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本科/学士;
1989.9-1992.7: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研究生/硕士;
1992.9-2001.8:华侨大学,机电工程系,助教,讲师。主讲本科生《互换性与测量技术》,《信号分析与处理》等课程;
2001.9-2007.8:华侨大学,机电及自动化学院,副教授。主讲本科生《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精密机械设计》等课程,主讲硕士研究生《误差理论》课程。期间参加海克斯康公司三坐标测量机中高级使用培训。
2007.9-至今:华侨大学,机电及自动化学院,教授。主讲本科生《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精密机械设计》等课程,主讲硕士研究生《误差理论》课程。
主持的项目
1、基于扫描测量的凸轮升程误差评定数学模型的研究(国务院侨办基金项目,编号:03QZR03,时间:2003.8-2005.8)
2、新一代节能环保型热熔胶涂胶枪的开发研究(福建省发改委创新基金项目,时间:2007.11-2009.11)
3、靶式流量计的动态特性标定装置之关键技术研究(企业委托,时间:2012.3-2013.9)
参加的项目
福建省重点基金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企业委托项目等多项
研究领域
1、在几何量计量测试方向:主要研究尺寸误差、形位误差、表面粗糙度误差的测量与误差评定方法,研究新一代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中有关形位误差测量的提取、滤波、拟合等关键技术;
2、在精密测量技术方向:主要研究几何产品,如凸轮、齿轮等难测量件的参数测量和精度分析方法等;
3、在误差理论方向:主要研究流量传感器的原理、产品实现,关注传感器的精度评价,特别是动态性能指标评价方法;
3、在质量管理工程方向:主要研究产品质量管理措施、产品质量检验方案与产品质量合格性判定方法等。
主要论著与学术论文
[1]黄富贵,崔长彩.任意方向上直线度误差评定新方法[J].机械工程学报,2008 ,44(7):221-224.(EI收录)
[2]黄富贵,郑育军.基于区域搜索的圆度误差评定新方法[J].计量学报,2008 ,29(4):117-119. (EI收录)
[3]黄富贵,张认成.基于三次样条函数拟合的凸轮升程误差评定方法[J].计量学报,2004,25(4):306-309(EI收录)
[3]黄富贵,崔长彩. 评定直线度误差的最小二乘法与最小包容区域法精度之比较[J].光学精密工程,2007,15(6):889-894. (EI收录)
[4]黄富贵.凸轮升程误差在三坐标测量机上的精确测量[J].光学精密工程,2006,14(1):111-115. (EI收录)
[5]黄富贵,董兆鹏,崔长彩.用谐波分析方法识别零件的圆度误差特征[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8):8-14.
[6]黄富贵.直线度误差评定的测量提取点数选择[J].华侨大学学报,2011,32(6):615-618.
[7]黄富贵,董兆鹏.圆度误差评定的线性化处理方法[J].华侨大学学报,2011,32(5):492-495.
[8]黄富贵,张认成.渐开线圆柱齿轮分度圆压力角的精确测量新方法[J].华侨大学学报,2006,27(1):76-78.
[9]Zhaopeng Dong, Fugui Huang.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Roundness Error Data. ICMSE 2012(accepted)
[10]黄丽玲,黄富贵(导师).直线度误差统计模型的实验分析方法[J].华侨大学学报,2012(已录用)
[11]侯学锋,黄富贵(导师).对形位误差测量不确定度影响因素的分析[J].工具技术,2008,42(4):102-104
[12]侯学锋,黄富贵(导师),田树耀.圆度最小二乘评定结果的不确定度估计[J].工具技术,2008,42(9):102-104
获批实用新型专利:
1、黄富贵.模块式欧姆枪喷嘴.专利号:ZL200320103583.8,公告日:2004.12.15.
2、黄富贵.Z字形喷胶的喷枪喷嘴.专利号:ZL03206248.6, 公告日:2004.12.29.
3、黄富贵.机械式反抽枪.专利号:ZL03206248.6, 公告日:2005.5.05.
4、黄富贵.带精密调节机构的热熔胶涂胶枪.专利号:ZL2005 20139711.3,公告日:2007.3.21.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姓名:赵紫玉
性别:男
职称:副教授
学院:华侨大学
研究方向:(1)表面工程技术(表面镀层、熔覆层以及纳米复合层制备技术);(2)等离子加工技术(熔射成形、材料表面喷涂加工、焊接和切割等);(3)快速制造技术(快速零件及模具制造); (4)再制造技术(废旧机电产品高技术维修和性能升级)
联系电话: 18959261659
电子邮箱:
个人简历:
1968年6月生,黑龙江海林人,博士/副教授。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3项,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2项,福建省发展改革计划项目1项,福建省青年科技人才创新项目1项。申请发明专利2项。在国内外重要期刊杂志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25篇被SCI、EI收录。
1995.9-1998.4:鞍山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冶金机械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
2002.9-2005.10:大连理工大学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
1991.7-2002.9:鞍山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教学科研教师(讲师)
2005.10至今:华侨大学机电及自动化学院 教学科研教师(副教授)
主持或参加的科研项目
1.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基于熔射和电沉积复合成形的纳米梯度材料模具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编号:2009J01254; 起始时间:2009,03-2011,12),负责人
2.福建省发改委专项基金:基于熔射成形的梯度功能材料模具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起始时间:2006,09-2010,12),负责人
3.福建省青年人才创新基金:工模具等离子喷涂和纳米复合刷镀一体化修复新技术(项目编号:2006F3084; 起始时间:2006,11-2008,10),负责人
4.华侨大学博士启动基金:精细耐久陶瓷模具快速成型技术(项目编号:06BS104; 起始时间:2006,05-2008,05),负责人
5.中央高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扶持计划:基于双向等离子弧的大厚度硬质花岗石板磨料水射流随动切割加工的机理研究(项目编号:JB-ZR1105; 起始时间:2011,05-2014,05),负责人
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视觉的熔射制模射流品质动态实时诊断技术研究(项目编号:50175035; 起始时间:2002,01-2004,12),主要研究成员
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可控等离子体弧技术的金属板件柔性成形理论与方法的研究(项目编号:50375024; 起始日期:2004,01-2006,10),主要研究成员
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向应力缓和设计的骤冷粒子动态生长特性的研究(项目编号:50675071; 起始日期:2007,01-2009,12),主要研究成员
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双向超声波随焊控制铝合金焊接应力变形及热裂纹的机理研究(项目编号:51075158; 起始时间:2011.01-2013.12),主要研究成员
10.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等离子熔射和双向窄脉冲电沉积复合制造经济快速模具的新技术开发(项目编号:2008H0028; 起始日期:2008,03-2010,12),主要研究成员
11.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基于熔射成形的FGM模具快速制造技术(编号:2002H044; 起始日期:2002,5-2004,12),主要研究成员
12.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面向模具快速制造的熔射过程可视化与自动控制(项目编号:E0210024; 起始日期:2002,5-2004,12,),主要研究成员
13.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半金属精细模具一体化快速制造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编号:2006J0165; 起始日期:2006,06-2008,09),主要研究成员
研究领域
主要从事表面工程、等离子材料加工及材料表面改性工艺、特种加工技术、快速制造和再制造技术等领域的研究工作,重点采用等离子熔射技术、电弧熔射技术以及纳米材料复合电沉积技术进行零、部件以及模具的快速制造和绿色再制造研究,着重解决该领域所存在的一系列关键技术问题。
所授课程
本科生:模具制造工艺、真空与表面涂层技术,材料成型技术基础
硕士研究生:材料表面工程技术
主要论著与学术论文
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1] 梯度功能材料快速模具及其制造方法,专利号:200410066042.1
[2] 精细饰纹零件的快速制造方法,专利申请号:200410065717.0
主要学术论文
1.Zhao Z Y, Fang J C, Luo C B, Wang H S, Zhou J J. Rapid Forming Thin Wall Part of High Melting Point Alloy by Arc Spray. The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rontiers of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Xian, 2004:643-644.
2.Zhao Z Y, Fang J C, Zhou J J, Wang H S. Splat Formation and Coating Generation During Spray Forming. Journ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Engineering Science), 2004, 34: 21-22.
3.Zhao Z Y, Wang L, Fang J C, Xu W J. Near Net Forming of Metal-Ceramic Parts by Plasma Spraying. 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 2005, 280-283:1815-1818.(SCI收录号:000227051400434;EI收录号:072310637520)
4.Zhao Z Y, Fang J C, Li H Y. Plasma spray forming of FGM mould.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 Society of China, 2005, 15 (2): 427-431.(SCI收录号:000228956700048;EI收录号:05249161613)
5.Zhao Z Y, Fang J C, Wang H, Li H Y. Arc Spray Forming of Stainless Steel Mould. 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 2005, 291-292: 603-608.(SCI收录号:000232685100104;EI收录号:072210625453)
6.赵紫玉,方建成. 熔射形成的陶瓷件制造技术.华侨大学学报, 2006,27(2)180-183.
7.赵紫玉,方建成.等离子熔射成形中粉末飞行特性研究.中国机械工程,2006,17(10):1065-1067.(EI收录号:06269966661)
8.赵紫玉,方建成,张素芝.复合电火花加工电极的快速制造.机械与模具,2007,8(45):53-55.
9.赵紫玉,方建成,张素芝.锌合金快速模具表面改性技术.新技术新工艺,2007,10:75-77.
10.Zhao Z Y, Zhang S Z, Fang J C. Technology of the antique imitation for surface of nonmetal artworks.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 Society of China, 2007,17: s776-779.(SCI收录号:00251737400043)
11.赵紫玉,张素芝,方建成.等离子熔射制备梯度功能材料技术.功能材料,2008,39(2):301-304.(EI收录号:081311170894)
12.赵紫玉,张素芝,方建成.金属喷涂快速制模工艺.模具工业,2008,34(1):57-60.
13.Zhao Z Y, Xu W J, Zhang S Z. Study on the Composite Technology of Electro-brush Plating and Arc Spraying. Materials Science Forum, Vols. 628-629(2009)pp 709-714.(EI收录号:20094712486179)
14.Ziyu Zhao, Guangtao Zhou, Suzhi Zhang and Bibo Xiao. Technology of pulse electrochemical polishing of stainless steel.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2011, 44-47: 3031-3035.(EI收录号:20110313586383)
15.Ziyu Zhao, Guangtao Zhou, Suzhi Zhang and Bibo Xiao. Study on Gypsum Molding Material Properties and Alloy Liquidity.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11, 154-155: 852-855.(EI收录号:20110213566290)
16.Ziyu Zhao, Guangtao Zhou, Suzhi Zhang and Bibo Xiao. Researches on Alloy form Characteristic Based on Gypsum Molding. The Open Materials Science Journal, 2011, 5: 147-151.(EI收录号:20114114416008)
17.Ziyu Zhao, Bibo Xiao, Suzhi Zhang and Li Wang. Simulation Analysis of Splat Deposition in Plasma Spray Forming.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11, 291-294: 505-508.(EI收录号:20113214222596)
18.Ziyu Zhao, Bibo Xiao, Suzhi Zhang and Li Wang. Study of Splat Particl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in Plasma Spray Forming.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11, 291-294: 509-512.(EI收录号:20113214222597)
19.Ziyu Zhao, Guangtao Zhou, Bibo Xiao and Suzhi Zhang. Plasma jet acquisition and image processing technology. Materials Science Forum, 2012, 704-705: 1259-1265.(EI收录号:20120314682269)
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
1.第三届中国先进陶瓷国际研讨会(The Third China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igh-Performance Ceramics,CICC-3) (2004年5月9日~5月12日,广东深圳)
2.第六届海内外青年设计与制造科学会议 (The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rontiers of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2004年6月21日~23日,陕西西安)
3.第五届环太平洋先进材料和工艺国际会议(The Fifth Pacific Ri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d Materials and Processing)(2004年11月2号~5号,北京)
4.第六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暨首届青年表面工程学术论坛(2006年8月11日-14日,甘肃兰州)
5.2007年国际热喷涂大会(Proceedings of the 2007 International Thermal Spray Conference) (2007年5月14号~16号,北京)
6.2007国际有色金属材料大会(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Nonferrous Meterials,ICNFM,2007)(2007年11月25日-30日,湖南长沙、张家界)
7.第八届亚洲及太平洋地 区材料加工会议(8th Asia-Pacific Conference on Materials Processing ,APCMP2008) (2008年6月15日-20日,广西桂林)
8.第十三届制造技术国际会议(The 13th International Manufacturing Conference in China,IMCC-2009)(2009年9月21-23日,辽宁大连)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华侨大学机电及自动化学院的前身为机械工程系,创办于1978年,先后改名精密机械工程系和机电工程系,2001年6月成立学院。目前,学院设五系一部:即制造工程系、设计工程系、机电工程系、检测与控制工程系、工业设计系、工程图学基础部。以下是华侨大学机电及自动化学院导师介绍,现汇总如下: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07101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
所属院校:华侨大学
-
招生年份:2020年
-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属学院:化工学院
-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7]理学
-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10]生物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
招生人数: |
15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15)微生物学 ④(834)生物化学(化工学院) |
备 注: |
|
考研派快讯,据华侨大学研究生院消息,2015年华侨大学71010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考研报录比已发布,详情如下:
学院代码 |
学院名称 |
专业代码 |
专业名称 |
推免生 |
统考 |
一志愿 |
统考 |
其中: |
其中: |
报录比 |
总录取人数 |
接收人数 |
报考人数 |
上线人数 |
录取人数 |
一志愿录取 |
调剂生录取 |
160 |
生物医学学院 |
71010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0 |
2 |
2 |
12 |
2 |
10 |
600.00% |
12 |
点击【】查看更多专业分数线。
姓名:戴秋莲
性别:女
职称:教授
学院:机电及自动化学院
研究方向:超硬材料工具技术;
电子邮箱:
工作学习经历
1985年7月毕业于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获学士学位
1988年6月毕业于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
1988年月至今在华侨大学机电学院任教。
1999年9月-2002年7月在华侨大学机电学院在职攻读博士学位
2002年8月-2003年6月到日本立命馆大学机械工学部做访问学者
2003年6月获得工学博士学位。
主持或参加的科研项目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高速精密磨削用新型高强度铸铁基CBN砂轮的研制及其性能研究,2012.1-2015.12
主持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稀土对金刚石—Fe基复合材料的改性机制及应用技术”,2000.5 —2002.12
主持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孔微粉金刚石砂轮的开发研究”, 2004.5 —2006.5
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金刚石锯片高效超窄锯缝切割石材的基础研究”,2007.1—2009.12
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高光泽度花岗石饰面高效磨削新技术的基础研究”,2003.1 —2005.12
参加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钎焊金刚石串珠等磨损模型的构造与磨料固着过程控制”,2001.5—2004.4
参加福建省青年科技人才项目“花岗石高光泽度饰面高效磨削技术研究”, 2003.1—2005.12
参加国际共同研究项目“Study on theoretical development and practical establishment of advanced physical/chemical nano-machining technology”,2003.4-2006.3
研究领域
主要研究工作:超硬材料工具技术包括两大方面,一是超硬工具技术,二是加工过程的优化。
工具技术方面主要包括:
1、新型工具材料的研制
2、工具结构的改进
3、工具制造新技术(制造新方法)的研究
4、工具的改性(包括工具主要成分,添家剂种类、含量的优化等)
加工过程主要包括:
1、加工机理(锯切力大小、功率的消耗、工具的温度的高低和分布、工具磨损的原因等)
2、加工参数优化
3、被加工材料与加工工具之间的匹配性
5、加工新技术的研究
主要论著与学术论文
[1] 作者. 论著名. 期刊名, 卷(期)号, 页码
戴秋莲等,Effects of TiH2 on the Properties of Fe-based Diamond Composites,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 Vols.291-292 (2005): 27-32
戴秋莲等,稀土及烧结温度对铁基胎体力学性能的影响,《稀土》2003(1): 28-32
戴秋莲等,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effects of rare earth on the properties of Fe-based diamond composites,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 Vols.202-203 (2001):345-348
戴秋莲等,Effects of rare earth and sintering temperature on the transverse rupture strength of Fe-based diamond composites, 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 Vol.129 (2002):427-430
戴秋莲等,混合稀土和TiH2对金刚石工具用铁基胎体性能影响的研究,《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Vol.2 (2004):285-289
戴秋莲等,Micro-analysis of the use of Re and TiH2 in the fabrication of iron-based diamond segments,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Vols. 250(2003):83-88
戴秋莲等,Study of the sawing performance of diamond segments with different additives in circular sawing,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Vols.259-260 (2003):106-111
戴秋莲等,金属结合剂对金刚石把持力的增强措施及增强机制,《材料科学与工程》2002(3):465-468
戴秋莲等,Characteristics of Granite Surface Lapped and Polished by Loose Abrasives,Proceeding of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eading edge manufacturing in 21st century (LEM21),Vol.1 (2005): 199-204
戴秋莲等,铁基金刚石圆锯片胎体材料的研究,《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2000(4):19-21
戴秋莲等,Study Electrochemical Mechanical Polishing Technology for Commonly Used Metal Materials,Proceeding of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hemical Mechanical Polishing (ISCMP),Aug. 2005: 67-72
戴秋莲等,tudy on the Dependence of Glossiness on the Micro-uneven of Natural Granite Surface,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 Vols. 304-305 (2006) pp 305-309
戴秋莲等,Experimental Study on Porous Metal Bonded Diamond Grinding
Wheels (II) ─ Grinding Performance of Porous Wheels,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 Vols. 359-360 (2008) pp 48-52
戴秋莲等,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Effecting Mechanism of Alloying Additives on the Bronze Matrix and Diamond Composites,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 Vol. 416 (2009) pp 455-460
戴秋莲等,Grinding Performance of Porous Diamond Wheels on different materials,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Volumes 189 – 193 (2011) pp 3191-3197
戴秋莲,Properties of Al-based Matrix and Diamond Composites Fabricated by
Semi-solid Metal Processing,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Vols. 396-398 (2012) pp440-445
戴秋莲等,Comparative study about the effects of alloying additives on the compact and porous metal- bonded diamond composites,dvances in Abrasive Technology X (2007):147-153
戴秋莲等,合金化改善多孔砂轮磨削性能的研究,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No.1, 80-85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化学 专业代码:070300 门类/类别:理学 学科/类别:化学
专业介绍
北京化工大学为例
理学院化学一级学科下设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二级学科,于2006年获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后流动站,2012年成为北京市化学一级重点学科。在教育部评估中心组织的科学评估中,我校化学一级学科位居前列。2018年3月份,化学学科进入全球ESI排名前1‰。
本学科经长期发展已形成一支年龄和知识结构合理、思想活跃、勇于创新的教学科研队伍,包括中科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项目1人、中组部“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13人。现有教授44人、副教授44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93人,45岁以下教师已成为学术带头人的主体。
本学科依托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近代化学研究所、物理化学系、无机化学系、有机化学系、分析化学系、化学生物系及分析测试中心进行建设。在注重基础和理论研究的同时,将研究工作向下游延伸,形成了“基于国际学术前沿和国家实际需求凝炼科学问题-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工程化及产业化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特色发展模式。经多年发展,逐渐形成了超分子插层组装化学、纳米结构与限域催化化学、资源与环境分析化学及安全分析、清洁能源材料与电化学、功能有机化学、纳微尺度的计算化学、化学生物学以及纳米化学与功能器件等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
通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近三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项目170余项。纵向科研经费到款10294万元,与企业合作项目横向科研经费到款4421万元。发表学术论文1248余篇,其中SCI收录972篇,EI收录15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375件,授权专利224件。
在为研究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科研环境的同时,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与法国、英国等多所著名大学建立了实质性合作伙伴关系,实现了研究骨干定期互访、联合承担科研项目及联合培养双学位博士研究生等。
专业点分布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北京化工大学 清华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天津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 河北科技大学 中央司法警官学院 中北大学 内蒙古大学 大连大学 沈阳化工大学 延边大学 长春理工大学 吉林化工学院 黑龙江省科学院 东北石油大学 齐齐哈尔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理工大学 江苏科技大学 江苏师范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 江苏大学 浙江大学 浙江理工大学 温州大学 绍兴文理学院 淮北师范大学 安徽师范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安徽工程大学 华侨大学 东华理工大学 华东交通大学 烟台大学 济南大学 曲阜师范大学 鲁东大学 齐鲁工业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河南师范大学 武汉工程大学 武汉纺织大学 三峡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湖南科技大学 湖南大学 国防科技大学 湘潭大学 湖南理工学院 南方科技大学 中山大学 深圳大学 海南师范大学 重庆大学 西南科技大学 四川理工学院 贵州大学 青海民族大学 喀什大学 新疆大学
专业院校排名
0703 化学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69 所,本次参评66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150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
学校代码 |
学校名称 |
评选结果 |
1 |
10001 |
北京大学 |
A+ |
2 |
10003 |
清华大学 |
A+ |
3 |
10358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A+ |
4 |
10055 |
南开大学 |
A |
5 |
10183 |
吉林大学 |
A |
6 |
10246 |
复旦大学 |
A |
7 |
10384 |
厦门大学 |
A |
8 |
10248 |
上海交通大学 |
A- |
9 |
10284 |
南京大学 |
A- |
10 |
10335 |
浙江大学 |
A- |
11 |
10386 |
福州大学 |
A- |
12 |
10486 |
武汉大学 |
A- |
13 |
10532 |
湖南大学 |
A- |
14 |
10558 |
中山大学 |
A- |
15 |
10610 |
四川大学 |
A- |
16 |
10010 |
北京化工大学 |
B+ |
17 |
10027 |
北京师范大学 |
B+ |
18 |
10200 |
东北师范大学 |
B+ |
19 |
10247 |
同济大学 |
B+ |
20 |
10251 |
华东理工大学 |
B+ |
21 |
10269 |
华东师范大学 |
B+ |
22 |
10285 |
苏州大学 |
B+ |
23 |
10422 |
山东大学 |
B+ |
24 |
10459 |
郑州大学 |
B+ |
25 |
10487 |
华中科技大学 |
B+ |
26 |
10511 |
华中师范大学 |
B+ |
27 |
10635 |
西南大学 |
B+ |
28 |
10697 |
西北大学 |
B+ |
29 |
10718 |
陕西师范大学 |
B+ |
30 |
10730 |
兰州大学 |
B+ |
31 |
10008 |
北京科技大学 |
B |
32 |
10108 |
山西大学 |
B |
33 |
10141 |
大连理工大学 |
B |
34 |
10145 |
东北大学 |
B |
35 |
10319 |
南京师范大学 |
B |
36 |
10370 |
安徽师范大学 |
B |
37 |
10426 |
青岛科技大学 |
B |
38 |
10445 |
山东师范大学 |
B |
39 |
10476 |
河南师范大学 |
B |
40 |
10533 |
中南大学 |
B |
41 |
10542 |
湖南师范大学 |
B |
42 |
10561 |
华南理工大学 |
B |
43 |
10574 |
华南师范大学 |
B |
44 |
10673 |
云南大学 |
B |
45 |
11117 |
扬州大学 |
B |
46 |
10075 |
河北大学 |
B- |
47 |
10118 |
山西师范大学 |
B- |
48 |
10126 |
内蒙古大学 |
B- |
49 |
10212 |
黑龙江大学 |
B- |
50 |
10255 |
东华大学 |
B- |
51 |
10270 |
上海师范大学 |
B- |
52 |
10357 |
安徽大学 |
B- |
53 |
10403 |
南昌大学 |
B- |
54 |
10414 |
江西师范大学 |
B- |
55 |
10475 |
河南大学 |
B- |
56 |
10530 |
湘潭大学 |
B- |
57 |
10602 |
广西师范大学 |
B- |
58 |
10699 |
西北工业大学 |
B- |
59 |
10736 |
西北师范大学 |
B- |
60 |
10755 |
新疆大学 |
B- |
61 |
11414 |
中国石油大学 |
B- |
62 |
10002 |
中国人民大学 |
C+ |
63 |
10019 |
中国农业大学 |
C+ |
64 |
10028 |
首都师范大学 |
C+ |
65 |
10140 |
辽宁大学 |
C+ |
66 |
10165 |
辽宁师范大学 |
C+ |
67 |
10213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C+ |
68 |
10280 |
上海大学 |
C+ |
69 |
10345 |
浙江师范大学 |
C+ |
70 |
10346 |
杭州师范大学 |
C+ |
71 |
10351 |
温州大学 |
C+ |
72 |
10394 |
福建师范大学 |
C+ |
73 |
10524 |
中南民族大学 |
C+ |
74 |
10559 |
暨南大学 |
C+ |
75 |
10698 |
西安交通大学 |
C+ |
76 |
11658 |
海南师范大学 |
C+ |
77 |
10065 |
天津师范大学 |
C |
78 |
10094 |
河北师范大学 |
C |
79 |
10184 |
延边大学 |
C |
80 |
10287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C |
81 |
10291 |
南京工业大学 |
C |
82 |
10299 |
江苏大学 |
C |
83 |
10338 |
浙江理工大学 |
C |
84 |
10373 |
淮北师范大学 |
C |
85 |
10423 |
中国海洋大学 |
C |
86 |
10427 |
济南大学 |
C |
87 |
10446 |
曲阜师范大学 |
C |
88 |
10491 |
中国地质大学 |
C |
89 |
10512 |
湖北大学 |
C |
90 |
10534 |
湖南科技大学 |
C |
91 |
10560 |
汕头大学 |
C |
92 |
10611 |
重庆大学 |
C |
93 |
10186 |
长春理工大学 |
C- |
94 |
10203 |
吉林师范大学 |
C- |
95 |
10231 |
哈尔滨师范大学 |
C- |
96 |
10288 |
南京理工大学 |
C- |
97 |
10290 |
中国矿业大学 |
C- |
98 |
10320 |
江苏师范大学 |
C- |
99 |
10385 |
华侨大学 |
C- |
100 |
10490 |
武汉工程大学 |
C- |
101 |
10513 |
湖北师范大学 |
C- |
102 |
10657 |
贵州大学 |
C- |
103 |
10691 |
云南民族大学 |
C- |
104 |
11258 |
大连大学 |
C- |
105 |
11646 |
宁波大学 |
C- |
应用化学专业考研科目:
院、系所 |
专业代码及名称 |
研究方向 |
招生人数 |
考试科目 |
备注 |
2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021-64253230)(商老师) |
081704应用化学 |
01精细化学品化学与技术 |
54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2数学二④802物理化学或803有机化学 |
▲博士学位授予权专业;☆国家重点学科;△省(区、市)或部委重点学科 研究方向(01)限考803有机化学 |
02有机、无机功能材料化学及其应用 |
03光催化和应用光化学 |
|
应用化学考研参考书:
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
人数 |
考试科目 |
参考书目 |
备注 |
024 化学化工学院(电话:83686232) |
145 |
|
|
|
081704应用化学 |
|
|
|
|
01 化学混合物的精细分离 |
|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③302 数学二④807 化工原理 复试科目:2401 化学实验理论;2402 化学实验技术操作;2405 英语听力 |
《化工原理》姚玉英主编,天津科技出版社。复试参考书目:初试参考书目及《大学化学实验》南京大学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相关无机、有机化学实验书。 |
全院学术型研究生招生规模共计105名。不接受单独考试。录取方法:严格执行差额复试;按照1:1.2比例由高分到低分确定复试名单;复试后,按复试成绩加初试的两门专业课成绩在应用化学专业考生范围内重新排序,最后确定录取名单(复试不及格者不参加录取排序)。 应用化学专业录取人数由学院当年制定的硕士生招生政策确定。 |
02 化学废气废水的资源化 |
03 绿色反应与分离过程一体化 |
04 膜分离与绿色吸收过程 |
05 绿色催化反应过程 |
应用化学研究生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由于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具备用所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科技管理的基本技能,就业前景美好。 化学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
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化学参考书目
01-04方向:
《无机化学》(上、下册)(第三版)曹锡章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大学化学》(上、下册)傅献彩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仪器分析》南京大学方惠群等编著,科学出版社。
《有机化学》(上、下册)(第三版)胡宏纹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物理化学》(上、下册)(第五版)傅献彩、沈文霞、姚天扬、侯文华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物理化学学习指导》孙德坤、沈文霞、姚天扬、侯文华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物理化学习题集》侯文华、淳远、姚天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9月;《结构化学》江元生,高等教育出版社。
05方向:
《无机化学》(上、下册)(第三版)曹锡章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大学化学》(上、下册)傅献彩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仪器分析》南京大学方惠群等编著,科学出版社。
《高分子化学》余学海、陆云编,南京大学出版社;
《高分子化学》(第二版)潘祖仁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21方向:
《普通物理》(第一、二、三册)程守洙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物理化学》(上、下册)(第五版)傅献彩、沈文霞、姚天扬、侯文华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物理化学学习指导》孙德坤、沈文霞、姚天扬、侯文华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物理化学习题集》侯文华、淳远、姚天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9月;
《结构化学》江元生,高等教育出版社。
化学研究方向
以复旦大学为例
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
学习方式 |
人数 |
考试科目 |
备注 |
022 化学系 |
|
57 |
|
本系拟招收学术学位推免生40人。实际招生数视生源情况调整。 |
070301 无机化学(学术学位) |
|
11 |
|
本专业拟招收推免生7人。 |
01固态材料化学 |
全日制 |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
02丰产元素化学 |
全日制 |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
03配位化学 |
全日制 |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
04金属有机化学 |
全日制 |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
05生物无机化学与蛋白质化学 |
全日制 |
|
001: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02: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7生物化学(理);④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
06有机光电功能 |
全日制 |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
070302 分析化学(学术学位) |
|
6 |
|
本专业拟招收推免生5人。 |
01色谱方法和高效分离分析 |
全日制 |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
02化学生物分析和蛋白质组分析 |
全日制 |
|
001: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02: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7生物化学(理);④872细胞生物学 |
03现代电分析化学及传感技术 |
全日制 |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
04天然药物分离分析 |
全日制 |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
070303 有机化学(学术学位) |
|
13 |
|
本专业拟招收推免生9人。 |
01物理有机化学
02有机合成化学
03超分子材料化学
04药物合成化学
05有机大分子化学
06天然产物化学 |
全日制 |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
070304 物理化学(学术学位) |
|
21 |
|
本专业拟招收推免生16人。 |
01表面化学与催化 |
全日制 |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
02复相催化 |
全日制 |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
03电极过程和高能化学电源 |
全日制 |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
04量子化学与分子模拟 |
全日制 |
|
001: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02: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0量子力学;④836普通物理 |
05化学反应动力学和激光化学 |
全日制 |
|
001: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02: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0量子力学;④836普通物理 |
06结构化学 |
全日制 |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
07光化学和反应动力学 |
全日制 |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
08分子筛催化和功能材料 |
全日制 |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
09固态材料化学 |
全日制 |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
10工业催化 |
全日制 |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
11新型化学电源 |
全日制 |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
0703Z1 ★化学生物学(学术学位) |
|
4 |
|
本专业拟招收推免生3人。 |
01功能生物分子的化学基础
02生物分子的分离和鉴定
03药物和医用材料的分子设计 |
全日制 |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7生物化学(理);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
085216 化学工程(专业学位) |
|
2 |
|
本专业拟招收全日制2人,学制2年。本专业不招收推免生。 |
01精细有机化学
02分析仪器技术与仪器分析
03功能材料 |
全日制 |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02数学二;④959基础化学 |
化学就业前景
化学专业的就业形势良好。在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消费升级等因素的拉动下,石化化工产品市场需求仍将保持较快增长。随着能源、建材、家电、食品、服装、车辆及日用品的需求增加,化学专业人才需求也逐渐增加。
化学专业就业前景怎么样
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居民人均收入将比2010年翻一番,社会整体消费能力将增长120%以上,居民消费习惯也将从“温饱型”向“发展型”转变,对绿色、安全、高性价比的高端石化化工产品的需求增速将超过传统产业。
社会消费能力的增长将带动相关能源、建材、家电、食品、服装、车辆等行业的发展,以上行业都是化学专业毕业生可进入的行业。
化学专业就业方向
化学专业的就业范围还是比较广的。化学系的毕业生主要在化学及其相关领域,如化工、生物、医药、材料、环境、农业、食品、检验检疫、环境、国防、能源、信息等行业从事生产与科研工作,从事教师职业、报考政府机关公务员也是不错的选择。此外,有一些毕业生立志当科学家、搞研究,他们就选择在国内外深造,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