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9-28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2022年河北北方学院中国通史硕士研究生考研大纲及参考书目

2022年河北北方学院中国通史硕士研究生考研大纲及参考书目的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考研派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哦)[2022年河北北方学院农业综合知识一硕士研究生考研大纲及参考书] [2022年河北北方学院动物生理学硕士研究生考研大纲及参考书目] [2022年河北北方学院草地学硕士研究生考研大纲及参考书目] [2022年河北北方学院农业知识综合三硕士研究生考研大纲及参考书] [2022年河北北方学院经济学基础硕士研究生考研大纲及参考书目] [2022年河北北方学院农业综合知识二硕士研究生考研大纲及参考书]

河北北方学院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2河北北方学院研究生招生目录] [河北北方学院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1]] [河北北方学院王牌专业排名] [河北北方学院考研难吗] [河北北方学院研究生院] [河北北方学院考研群] [河北北方学院研究生学费] 河北北方学院考研调剂2022最新信息 [河北北方学院研究生辅导] [考研国家线[2006-2021]] [2022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2022年河北北方学院中国通史硕士研究生考研大纲及参考书目正文

一、 考查目标
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中国通史科目考试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四门历史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历史与现实问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中国古代史 约 35 分
中国近代史 约 50 分
中国现代史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约 65 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6 小题,每小题 5 分, 共 30 分简答题: 3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45 分
分析论述题:3 小题,每小题 25 分,共 75 分
三、考查范围
中国古代史
一、考查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社会、中国古代文明的产生、发展。
2.使学生在了解基本历史史实和学术动态的基础上,以历史发展的视角,进一步探索中国古代社会历史发展演变的规律。
3.着力培养学生开阔的视野和独立进行思考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
二、考查内容
一、先秦
(一)了解我国是人类起源与发展的摇篮之一,理解母系氏族公社、父系氏族公社不同的历史时期的婚配、家庭、社会组织的概况。掌握不同历史时期的考古学文化。
(二)夏商时期
了解学术界三代史研究所取得的成就及其研究热点问题。理解三代的交替、政治制度与王权的创建及发展,掌握三代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三)西周时期
了解由文王建国、武王伐商、周公东征、共和行政、宣王中兴、幽王暴虐、平王东迁等一系列历史事件组成的西周发展历程。理解西周政治制度和经济形态的内容与特点。掌握利用出土资料和传世文献进行相关问题的研究方法。
(四)春秋时期
了解春秋时代权力重心由王室向诸侯卿大夫逐渐下移的过程。理解大国争霸的内容及其对社会变革的影响。掌握社会结构、阶级阶层、家庭宗族等方面发生的变化;老子、孔子的学说。
(五)战国时期
了解战国时代政治制度、经济形态、战争方式、科技文化等方面发生的变革与进步。理解各国变法的背景、内容、作用与影响。掌握百家争鸣的内容与地域文化的特点。
二、秦汉时期
(一)秦
了解秦建立的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政治体制的内容。理解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掌握秦朝的基本史实,能利用相关知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
(二)西汉
了解西汉至王莽新朝的历史演变脉络,了解西汉时期的中外关系,了解王莽改制的内容,并全面评价其措施的得失。理解西汉的治国思想、经济文化政策和政治制度建设等问题。掌握西汉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巩固和发展过程,分析汉武帝时期的措施和特点;西汉的文化成就。
(三)东汉
了解东汉的发展脉络,了解东汉后期宦官外戚擅权专国和党锢之祸。理解光武中兴,分析东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强化的原因和措施。了解东汉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豪强地主势力的壮大。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
理解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和三国的政治经济,分析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胜败原因及其意义。掌握基本史实,对南、北朝的相关问题作比较,同时对制度方面的创新在了解的基础上,分析其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影响。
四、隋唐时期
(一)隋朝
从隋的统一和隋的政治、经济改革措施理解隋朝的历史地位,分析评价隋文帝和隋炀帝。
(二)唐朝
分析从贞观到开元年间唐朝的政治、经济措施及其作用;对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应予恰当的评价;通过对安史之乱及唐朝后期社会矛盾的分析,从中理解强盛的唐朝为什么会走向衰落。
五、五代十国宋辽夏金时期
了解五代十国割据局面形成的原因;了解五代十国时期和动乱局面给当时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后周世宗的改革活动及其社会效果;契丹族的兴起及政治制度的特点;了解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出发点、主要措施、后果。结合北宋中期的社会危
机,加深对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内容、作用和失败原因的探讨,对王安石进行正确而充分地评价。 正确认识辽、西夏与北宋的战和关系,要从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过程去理解。
六、元明清时期
(一)元朝
了解蒙古族的形成发展及其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对成吉思汗在推进蒙古族发展进步和为元朝奠基方面的历史贡献应给予客观地历史评价;对元朝实现空前大一统的历史意义,结合史实加深理解;对忽必烈推行汉法的历史作用加以评述。
(二)明朝
掌握明初加强君主专制统治和恢复发展经济的措施及影响。明朝中期,土地高度集中,社会矛盾日趋激化。土地空前集中,是明中期最突出而尖锐的问题,是引起明中期以后统治危机的根本原因;了解张居正的改革是为了挽救明朝的统治,解救日益加深的危机而进行的;分析郑和下西洋等历史事件。分析评价朱元璋、努尔哈赤等历史人物。
(三)清朝(1840 以前)
了解清前期采取的维护国家统一和巩固疆域的重要措施。如:平定三藩之乱, 统一台湾,加强对蒙古和新疆的统治,加强对西藏的管理,对西南地区实行“改土归流”。
主要参考书:《中国古代史》(上下)(第五版)朱绍侯等著,福建人民出版社 2010 年。
中国近代史
一、考查目标
本课程将分析和展示 1840 年至 1919 年期间中国历史的发展变化。以四个方面为主线,即列强侵华战争和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庚子事件;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起义、义和团事件;清政府的体制内改革活动——创立近代化的洋务运动、百日维新、清末新政、预备立宪;
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改革运动和革命派的革命运动——收回利权运动、立宪运动、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
1.让学生总体了解近代中国的国情,了解近代中国革命和早期现代化的历史背景和历史过程,总结近代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基本经验和教训,从而能够把握中国历史在这一极其重要时期的发展演变情况,树立起爱国主义、近代民族主义、为现代化贡献力量的信心和决心。
2.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所达到的教学目标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相一致,即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课程“三基”水平,较强的课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熟练运用课程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查范围
一、鸦片战争和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要求学生着重掌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及其性质;林则徐禁烟抗英斗争和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使学生能够全面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总结出这场战争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深刻影响,全面理解和掌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这一基本问题。
二、太平天国及第二次鸦片战争
了解和掌握洪秀全利用和改造西方基督教创立拜上帝会作为农民起义的工具; 太平天国在军事上的全盛时期;太平天国的各项制度和政策,尤其是农民革命纲领
《天朝田亩制度》;曾国藩湘军的崛起和特点;天京变乱的原因及其后果;太平天国后期的军事、政治情况和特点;洪仁玕和《资政新篇》;太平天国的失败原因及其经验教训;第二次鸦片战争和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等。能够全面理解太平天国是单纯农民战争所能达到的最高峰,天国悲剧的阶级根源、思想根源和历史根源,并能深刻总结血的历史教训。
三、洋务运动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了解洋务运动产生的背景和内容,并对其作用进行评价。掌握洋务派和顽固派在学习西方问题上的冲突;洋务运动兴起后中国社会思想领域发生的变化;中国资
产阶级两个组成部分的产生。理解洋务派和早期维新派的分歧。四、中法战争和中日战争
了解十九世纪七十至九十年代边疆危机、中法战争和中日战争发生的背景、经过和结果,理解它们对中国的影响。
五、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
系统了解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的社会历史背景、发展过程、相关重要事件和人物等基本史实。认识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的性质及其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 结合史实对相关重要理论问题作出思考。把握贯穿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中爱国主义的主线,从仁人志士的奋斗精神中领受启迪。
六、辛亥革命
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革命团体的形成和革命思想的传播,革命派的形成。掌握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及革命活动情况;认识清廷立宪和立宪派的宪政活动。理解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了解和掌握辛亥革命时期的文化。
七、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和近代中国历史的新趋向
了解和掌握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基本史实。理解北洋军阀统治的社会历史根源及其政治腐朽性;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北洋军阀斗争的历史进步性。把握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意义和近代中国历史新趋向的必然性。
主要参考书:《中国近代史》(1840-1919)(第四版)李侃等著,中华书局,1994 年。
中国现代史
一、考查目标
1.掌握中国现代史的基础知识、技能和理论,了解其基本线索和发展规律,使学生具备深入学习和研究中国现代史的能力。
2.总结中国现代史的经验教训,更好地为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3.通过中国现代史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和领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高自己的思想理论水平。
4.学习老一辈革命家的优良品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考查范围
一、北洋军阀统治的继续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了解五四运动发生的历史背景和伟大意义,明了中国革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必然性,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历史必然性及其伟大意义。
二、 国民革命的兴起和失败 北洋军阀统治的崩溃
了解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新三民主义的基本特点,国民革命兴起和发展的主要表现及其原因,认识北洋军阀统治走向崩溃的历史必然性, 理解国民革命的意义、失败原因和经验教训。
三、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确立 土地革命的广泛开展
认清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认识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曲折性和不平衡性,掌握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主要内容和伟大意义,了解这一时期中间政派的主要活动和主张。
四、日本帝国主义的武装入侵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正确认识国民党蒋介石政府“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严重危害和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的严重危害,掌握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中的伟大历史地位,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历史过程。
五、全民族抗战的兴起 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了解日寇侵华的法西斯暴行和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精神,正确看待国共两党分别领导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历史地位,进一步掌握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正确认识抗日战争后期两种前途、两种命运的斗争,理解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六、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崩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
认识到国民党统治的迅速崩溃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迅速发展是抗战后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明白第三条道路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的最后破产是历史的必然,掌握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意义和基本经验。
主要参考书:《中国现代史》(上册第四版)王桧林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一、考查目标
1.较好地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并能对当代中国历史的内容作系统分析,使学生做到提高基本素质、培养基本技能。
2.运用所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知识以及与此密切相关的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知识,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分析、综合,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结合事例加以运用,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高在实际工作中的综合能力。
3.能够较好地掌握建国以来中国的历史基本知识,达到提高基本素质、培养基本技能,并能较为全面地了解建国以来的历史等。
二、考查范围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了解建国以前以及建国初期的中国的基本国情,建国后,新政府为了巩固新政权和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而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为此,中国发起了五大运动、社会主义改造等;要求学生掌握五大改造的内容和第一五年计划的实行和结果;使学生了解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必然性和积极意义;在此基础上, 能够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二、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了解中共八大的召开是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伟大尝试,八大有其积极意义,也有其历史局限性;要求学生认识在新的形势下,毛泽东提出了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问题;并且为了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整风运动并随后发动了反右派运动,但结果事与愿违,导致扩大化。要求学生掌握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制定的积极性和局限性和“大跃进”、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时代背景及其消极作用。使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在调整政策、战胜困难中进一步探索建设道路的曲折性;在此基础上,能够了解中共中央在政治上“左”倾错误的发展。
三、“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了解“文化大革命”深刻的历史原因和社会原因。四、伟大的历史转折
认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对中国的影响和其伟大的积极意义;要求学生掌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后,中共中央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 中国的道路开始一个根本改变,并走向新的征程;使学生了解国民经济“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的制定和农村改革的兴起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启动对中国带来的积极效益;在此基础上,能够了解中共中央开始全面平反冤假错案,调整社会政治关系,改革国家领导制度与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五、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要求学生掌握中共十二大首次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重要命题, 以及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规划和部署;掌握中共十三大系统阐明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这一时期,中国的改革开放全面展开,要求学生了解各方面取得重大成就。
六、面向二十一世纪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从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到中共十六大,国际局势发生重大而复杂的变化,国内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从容应对困难和风险,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 21 世纪。要求学生掌握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丰硕成果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
七、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迈进
21 世纪伊始,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的发展阶段。要求学生掌握中国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理解这一时期中国取得了抗击“非典”疫情以及应对汶川特大地震、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等严重自然灾害的重大胜利,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和上海世博会等。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主要参考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2013 年。

添加河北北方学院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河北北方学院考研分数线、河北北方学院报录比、河北北方学院考研群、河北北方学院学姐微信、河北北方学院考研真题、河北北方学院专业目录、河北北方学院排名、河北北方学院保研、河北北方学院公众号、河北北方学院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河北北方学院考研信息或资源

河北北方学院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之家公众号

本文来源:http://m.okaoyan.com/hbbfxy/cksm_470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