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6-20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一级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

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一级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考研派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哦)[西南交通大学考点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网上报名公告] [西南交通大学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网上报名公告] [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奖学金评定办法] [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学费标准] [ 2021考研​西南交通大学拟录取研究生名单公示] [西南交通大学2021年工程博士研究生招生综合考核及拟录取工作实]

西南交通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2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招生目录] [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1]] [西南交通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西南交通大学考研难吗] [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院] [西南交通大学考研群] [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学费] 西南交通大学保研夏令营 西南交通大学考研调剂2022最新信息 [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辅导] [考研国家线[2006-2021]] [2022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一级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正文

电气工程一级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适用范围

Electrical Engineering

电气工程一级学科(0808),电气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领域(085207)。

二、培养目标

【博士研究生】
为适应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培养具备引领学科发展方向、推动学科发展、能组织实施相关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和工程项目以及具有国际竞争力潜能的行业领军人才,本学科对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应强调系统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重视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为适应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电气工程学科高层次专门技术人才,本学科对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应强调系统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重视综合素质、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为适应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电气工程领域的全日制专业型硕士学位教育旨在为全国电气工程领域内的有关工矿企业和工程部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电气工程学科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使其能够掌握本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 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

三、基本能力和素质要求

【博士研究生】
1. 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掌握科学的方法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品行端正,遵纪守法;积极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
2. 在电气工程学科领域内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通晓所从事研究方向及相关研究方向科学技术发展动向。
3. 具有科学探索精神、科技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团队组织能力,能够独立地、创造性地从事科学研究,具有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4. 掌握一门电气工程专业外语,能够熟练阅读,具有写作能力,并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
5.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身体健康。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1. 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自觉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掌握科学的方法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热爱祖国,品行端正,遵纪守法;积极

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
2. 在电气工程学科领域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熟悉所从事研究方向的科学发展动向。
3. 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负责专门技术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4. 掌握一门电气工程专业外语,能比较熟练地运用其阅读电气工程学科的外文资料,并能撰写论文摘要,具有一定的听说能力。
5.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身体健康。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1. 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热爱祖国,品行端正;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积极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
2. 在电气工程学科领域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门知识;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管理知识。
3. 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4. 掌握一门外国语,能比较熟练地阅读电气工程领域的外文资料。
5. 具有健康的身体条件,能胜任繁重的科研开发和科研管理工作。

四、学制

【博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学制为 4 年,硕博连读生在取得博士学籍后的学制为 4
年,直博生的学制为 5 年,课程学习 1 年,论文工作不少于 2 年。在校最长学习年限均为 6
年。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 3 年,其中课程学习 1 年,论文工
作不少于 1 年;在校最长学习年限为 4 年。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制为 3 年。在校最长学习年限为 4 年。

五、研究方向

1、牵引供电系统及其自动化
2、列车牵引与传动控制
3、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4、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5、电机与电器
6、电工理论新技术
7、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8、电气控制与信息技术
9、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
10、磁浮技术与超导工程

六、课程设置

 
 
级别
课程类型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内容偏重
 
 
学时
 
学分
学期  
考核方式
 
 
 
 
5
级课程
 
中级课程
 
 
公共课
54311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
实践研究
理论 32 2     考试
  第一外国语 应用 48 3     考试
54311002 自然辩证法概论 理论 16 1     考试
54311003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
法论
理论 16 1     考试
50331001 工程创新方法论 并重 32 2     考试
 
公共基础课
54012001 数值分析※ 理论 48 3     考试
54012002 现代数学物理方程  
理论
48 3     考试
54012003 随机过程与时间序列分析  
理论
48 3     考试
54012006 矩阵分析※ 理论 48 3     考试
 
 
 
 
 
 
 
 
 
专业基础课
50333001 电网络理论※ 并重 32 2     考试
50333002 线性系统理论※ 并重 32 2     考试
50333003 电磁兼容原理与技术※ 并重 32 2     考试
50333004 牵引供电系统分析※ 并重 32 2     考试
50333005 现代电力电子学※ 并重 32 2     考试
50333006 电力牵引交流传动及其控制系统*※  
并重
32 2      
考试
50333007 电机统一理论※ 并重 32 2     考查
50333008 现代高压电力工程※ 并重 32 2     考试
50333009 牵引供电系统自动化技术
 
并重
32 2      
考试
50333010 受电弓与接触网系统※ 并重 32 2     考试
50333011 磁悬浮原理与磁浮工程※ 并重 32 2     考查
50333012 超导技术※ 并重 32 2     考查
50333013 优化理论与方法※ 并重 32 2     考查
50333014 现代信号处理及应用*※ 并重 32 2     考查
50333020 应用代数 并重 32 2     考试
50334024 开关变换器电路分析与设
计*※
 
并重
32 2      
考试
专业课 50334001 电能质量分析与控制 并重 32 2     考试
50334002 系统可靠性原理 并重 32 2     考试
50334003 电力电子调制与控制技术 并重 32 2     考试
50333015 最优控制理论 并重 32 2     考试
50333016 模式识别 并重 32 2     考查

      50333018 现代传感器技术 并重 32 2     考试
50333019 系统检测与故障诊断 并重 32 2     考试
50334009 嵌入式系统原理与设计 并重 32 2     考试
50334010 列车运行自动控制系统 并重 32 2     考试
50334011 非线性电路分析 并重 32 2     考试
50334012 特种电机及其控制 并重 32 2     考试
50334013 电气绝缘与在线监测 并重 32 2     考试
50334014 现代电力系统分析 并重 32 2     考试
50334015 现代电力电子建模与仿真 并重 32 2     考查
50334016 数字信号处理器结构与实
 
并重
32 2      
考试
50334017 新能源发电及并网技术 并重 32 2     考查
50334018 电力系统暂态分析及数字仿真  
并重
32 2      
考试
50334019 电力系统微机保护 并重 32 2     考试
50334020 电力系统无功优化与控制 并重 32 2     考试
50334021 供电系统补偿理论及应用 并重 32 2     考试
50334022 配电网理论与应用 并重 32 2     考试
50334023 高频电力变换技术 并重 32 2     考试
50334025 工程电磁场中的数值方法 并重 32 2     考试
50334026 过电压防护与绝缘配合 并重 32 2     考试
50334027 工程电介质理论及其应用 并重 32 2     考试
50334005 电气工程材料导论 并重 32 2     考查
50334006 工程项目管理 并重 32 2     考查
50334007 电器原理与应用 并重 32 2     考试
50334008 工业监控技术 并重 32 2     考试
实验课 50325001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实验 应用 32 2     考查
50325002 电力电子及电力传动实验 应用 32 2     考查
 
 
 
 
6
级课程
 
 
 
 
 
 
 
 
高级课程
公共基础
 
 
64012001
 
 
应用泛函分析
 
 
理论
 
 
48
 
 
3
 
 
     
 
考试
专业基础
 
 
60333001
 
 
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
 
 
并重
 
 
32
 
 
2
   
 
   
 
考查

业课
60334001 电气工程与控制工程前沿
科技 ※
 
并重
48 3      
考试
60333002 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 并重 32 2     考查

 
 
 
 
 
 
 
 
 
 
 
 
7
级课程
 
 
 
 
 
 
 
 
 
 
 
 
 
 
 
 
前沿课程
 
公共课
74311001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理论 32 2     考试
74311002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精选 理论 16 1     考试
70531001 管理系统多变量分析 并重 32 2     考试
71321001 学术期刊英语论文写作 应用 32 2     考试
71321003 英语(二外) 应用 32 2     考试
公共基础
74012001 现代数学 理论 48 3     考试
74012002 可靠性数学 理论 48 3     考试
74032001 粗糙集模型及其应用 并重 32 2     考试
 
 
 
 
 
 
 
 
专业课
70314001 高等电磁理论 理论 32 2     考试
70314002 牵引供电理论与电能质量控制  
理论
32 2      
考试
70314003 工程电介质理论与高电压技术  
理论
32 2      
考试
70314004 现代电力电子动力学与控制技术*  
理论
32 2      
考试
70314005 电力传动基础理论与前沿
技术
 
理论
32 2      
考试
70314006 磁浮列车系统动力学与控
 
理论
32 2      
考查
70314007 高速铁路弓网集流理论 理论 32 2     考试
70314008 非线性系统理论* 理论 32 2     考试
70314009 智能信息处理 理论 32 2     考查
70314012 非平稳信号处理 理论 32 2     考试
70314015 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 理论 32 2     考试
 
注: 1. 以外语教材、外语授课的课程在课程名称的后面填“*”;
2、带※的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

 

实践教学环节

 
 
级别
课程类型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内容偏重
 
 
学时
 
学分
学期  
考核方式
 
 
 
 
 
5
 
 
 
中级
 
环节
54316100 形势与政策 理论 16 0   考查
50316001 学术报告(至少参加 5 次) 理论 16 1     考查
50316002 前沿技术专题(至少听 5 个) 理论 16 1     考查
实践 50326001 科研实践 应用 16 1     考查
50326002 专业实践 应用 80 5     考查
 
7
 
 
前沿
 
 
环节
70316001 前沿性学术专题(不少于 4
个,每个 4~10 学时)
 
理论
32 2      
考查
70316002 学术报告(至少参加 8 次,
其中本人主讲 1 次)
 
理论
16 1      
考查
七、选课要求
【博士研究生】(总学分不低于 16 学分)
学习补修课程、5 级课程不计学分,学习 6 级以上(含 6 级)课程按课程学分计算。
7 级公共课:≥2 学分(《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为必修,《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精选》为选修)。
6 级以上(含 6 级)公共基础课:≥2 学分。
6 级以上(含 6 级)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总学分:≥9 学分,(《电气工程与控制工程
前沿科技》必修),其中 6 级专业基础课和 7 级专业课总学分:≥5 学分。
7 级必修环节:≥3 学分(《前沿性学术专题》、《学术报告》为必修)。
*对于跨学科考入的博士研究生,补 5 级专业基础课:≥2 学分,专业课:≥4 学分。
*对本学科博士研究生,选修一门跨一级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或专业课程。注:至少选学一门外文教材,外语授课课程。
【硕博连读研究生】(总学分不低于 39 学分)
学习补修课程、4 级课程不计学分,学习 5 级以上(含 5 级)课程按课程学分计算。
5 级以上(含 5 级)公共课:≥8 学分(第一外国语必修一门,《自然辩证法概论》和《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两门课中,至少选修一门),其中 7 级公共课:≥2 学分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为必修,《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精选》为选修)。
5 级以上(含 5 级)公共基础课:≥6 学分,其中 6 级以上(含 6 级)公共基础课:≥2 学分。
5 级以上(含 5 级)专业基础课:≥6 学分。
5 级以上(含 5 级)专业课:≥14 学分,其中 6 级以上(含 6 级)专业课总学分:≥8

学分(《电气工程与控制工程前沿科技》必修),6 级专业基础课和 7 级专业课总学分:
≥5 学分。
5 级以上(含 5 级)必修环节:≥4 学分(《形势与政策》、《科研实践》必修),其中 7
级必修环节:≥3 学分(《前沿性学术专题》、《学术报告》为必修)。
*对于跨学科考入的博士研究生,补 4 级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6 学分。
*对本学科博士研究生,选修一门跨一级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或专业课程。注:至少选学一门外文教材,外语授课课程。
【直博生】(总学分不低于 39 学分)
学习补修课程、4 级课程不计学分,学习 5 级以上(含 5 级)课程按课程学分计算。
5 级以上(含 5 级)公共课:≥8 学分(第一外国语必修一门,《自然辩证法概论》和《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两门课中,至少选修一门),其中 7 级公共课:≥2 学分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为必修,《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精选》为选修)。
5 级以上(含 5 级)公共基础课:≥6 学分,其中 6 级以上(含 6 级)公共基础课:≥2 学分。
5 级以上(含 5 级)专业基础课:≥6 学分。
5 级以上(含 5 级)专业课:≥14 学分,其中 6 级以上(含 6 级)专业课总学分:≥8 学分(《电气工程与控制工程前沿科技》必修),6 级专业基础课和 7 级专业课总学分:
≥5 学分。
5 级以上(含 5 级)必修环节:≥4 学分(《形势与政策》、《科研实践》必修),其中 7
级必修环节:≥3 学分(《前沿性学术专题》、《学术报告》为必修)。
*对于跨学科考入的博士研究生,补 4 级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6 学分。
*对本学科博士研究生,选修一门跨一级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或专业课程。注:至少选学一门外文教材,外语授课课程。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总学分不低于 26 学分)
学习补修课程、4 级课程不计学分,学习 5 级以上(含 5 级)课程按课程学分计算。
5 级以上(含 5 级)公共课:≥6 学分(第一外国语必修一门,《自然辩证法概论》和《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两门课中,至少选修一门)。
5 级以上(含 5 级)公共基础课:≥4 学分。
5 级以上(含 5 级)专业基础课:≥6 学分。
5 级以上(含 5 级)专业课:≥8 学分。
5 级以上(含 5 级)必修环节:≥2 学分(《形势与政策》、《科研实践》、《学术报告》必修)。
*对于跨学科考入的硕士研究生,补 4 级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6 学分。注:至少选学一门外文教材,外语授课课程。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总学分不低于 30 学分)
学习补修课程、4 级课程不计学分,学习 5 级以上(含 5 级)课程按课程学分计算。
5 级以上(含 5 级)公共课:≥6 学分(第一外国语必修一门,《自然辩证法概论》和《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两门课中,至少选修一门)。
5 级以上(含 5 级)公共基础课:≥4 学分。
5 级以上(含 5 级)专业基础课:≥6 学分。
5 级以上(含 5 级)专业课:≥6 学分。
5 级实验课:≥2 学分。
5 级以上(含 5 级)必修环节:≥6 学分(《专业实践》、《前沿技术专题》必修)。
*对于跨学科考入的硕士研究生,补 4 级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6 学分。注:至少选学一门外文教材,外语授课课程。

八、论文工作与学位授予

【博士研究生】
本着“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勇于创新、锐意进取、迎接挑战”的宗旨,以学术创新为主线,围绕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大、复杂或前沿科技问题,鼓励自由探索,开展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工作。瞄准国际水平,创新学位论文评价体系,建立高水平学位论文评审和答辩机制。论文工作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选题、开题报告、制订学位论文工作计划、学位论文中期
考核、学位论文预审、学位论文评议、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学位授予等。
1、选题
博士生的学位论文选题应在导师指导下进行。要鼓励博士生选择学科前沿领域或对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开展学位论文工作。
研究课题必须具备科学性、学术性、创新性和可行性,应该强调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博士点基金项目、省部级以上的重点科研项目等相结合。
2、开题报告
(1) 内容要求
开题报告的内容应包括:课题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现状分析;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试验方案及其可行性论证;课题的创新性;计划进度、预期进展和预期成果。
开题报告所用表格由研究生院统一制定,由各学院研究生教务办公室提供,开题报告必须用计算机编辑、打印。
(2) 开题报告的审议
开题报告的审议由各学院组织实施。
博士生的开题报告必须在本学科或相关学科范围内公开进行(应张贴海报)。由各学院聘请 3—5 位相关学科专家对开题报告进行论证,专家中的博士生导师的比例不低于 50%。

应同时邀请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督察组的相关专家参加。
博士生在开题报告会上应就所选课题进行详细报告。导师可作必要的解释和说明。专家对课题的创新性和可行性进行重点论证,并提出书面论证意见。凡开题报告未能提出创新点的,不予通过。
(3) 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按优、通过、不通过三级评定成绩,该成绩作为博士生“ 资格考试”的成绩。对“不通过”者允许半年内修改、补充,再次申请开题报告,仍未通过者取消博士生资格。
(4) 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及专家审议意见、结论,分别于每年 6 月底和 12 月底前报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和学位办公室备案、存档。
3、制订学位论文工作计划
论文题目经学院组织相关学科专家论证通过后,在导师的指导下由博士生拟订论文工作计划,包括论文工作各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进行方式、完成期限等。对于科研经费的来源,试验器材的采购和加工计划等应尽早提前考虑并采取必要措施。
博士生的科研及其论文工作的经费,主要来源于指导教师的科研经费。由学校下达的博
士生业务费,只能解决部分少量器材、调研、上机、试验等费用。
4、学位论文中期考核
学位论文的中期考核是加强博士生学位论文工作过程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对博士生学位论文工作的一次阶段性考核。
(1) 中期考核时间
学位论文中期考核的时间一般应在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后的一年左右进行。
(2) 中期考核的组织和实施。
中期考核工作由各学院组织实施。
博士生必须在中期考核时对论文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阐述已完成的论文工作内容和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同时介绍论文发表情况,并制定与研究课题有关的下一步论文发表计划和拟发表论文等内容。
博士生的中期考核报告必须以书面形式送交。导师对该生的中期报告给出评语,评语应包括对该生已有工作的评价、计划完成情况,以及对后续工作的估计。
中期考核小组一般应由原开题报告专家论证小组成员组成。考核小组根据博士生的中期考核报告和导师的评价,对博士学位论文的阶段性工作进行评价。
学位论文中期考核可结合研究生的学术讨论或专题研究报告会进行。
(3) 学位论文中期考核结论可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档。对于中期考核不合格者 ,考核小组应提出整改方向,并在半年后再次进行论文中期检查,如仍不合格,则应中断博士生培养。
(4) 博士生学位论文中期考核表由研究生院统一印制。考核报告及其评价、结论报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和学位办公室备案、存档。

5、学位论文预审、评议、答辩和学位
按学校学位办公室和电气工程学院相关规定执行。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1、 原则
学术型硕士论文选题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完成。论文应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有自己的新见解,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论文应力求在理论上或实际上对电工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有一定的意义。为保证论文的质量,论文工作必须有一定的工作量,用于论文工作的实际时间应不少于一年。
学位论文工作一般包括文献阅读、科研调查、选题报告、理论分析、软件设计、实验工作、论文撰写、论文答辩等环节。
2、选题
学术型硕士论文选题应是从本一级学科的某一研究方向提出的对电工科学技术的发展或国民经济建设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或理论意义的课题,应尽量结合导师的科研项目、科研方向和导师专长。论文选题必须经导师同意并通过论证。
3、开题报告
硕士研究生一般应于第三学期内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并提交论文工作计划。导师必须组织开题报告会并对选题进行严格审查和把关,研究生应在开题报告会上广泛征求意见,由专家组(专家组至少含 1 名电气工程学位分委会委员或电气工程学院督导组专家)审定后确定选题。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内容要求:拟选课题的国内外动态、水平;所选课题的目的、意义;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预期达到的结果、水平;论文工作安排;进行该课题研究所具备的条件等。
4、制定论文工作计划
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拟定论文工作计划,计划中应对完成论文的研究方法、试验方案与手段、经费与设备、论文撰写、完成期限和预期达到的结果等,做出详细的安排和说明。
5、学位论文评议、答辩和学位
按学校学位办公室和电气工程学院相关规定执行。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1、选题
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或实际意义的课题,必须要有明确的职业背景和应用价值。
2、开题报告
研究生一般应于第三学期开学后的一个月内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开题答辩要求有除导师以外的电气工程学院及以上督导组成员或电气工程学院学位分委会成员参加。研究生应

在开题报告会上广泛征求意见,由相关专业领域专家审定后确定。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内容要求:拟选课题的国内外相关研究、发展动态分析;所选课题的职业背景和应用价值;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预期达到的结果、水平;论文工作安排;进行该课题研究所具备的条件等。
3、制定论文工作计划
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拟定论文工作计划。计划中应对完成论文的研究方法、试验方案与手段、经费与设备、论文撰写、完成期限和预期达到的结果等,做出详细的安排和说明。
4、论文答辩及学位授予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完成硕士学位论文撰写,经导师审定论文初稿,同意提交答辩者,可向所在院(系、中心)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根据学位论文的研究领域选定 2-3 位论文评阅专家,专家职务要求相当于副教授及以上。专家审阅后,对论文写出详细的评语,供答辩委员会参考。此外,对论文是否达到硕士专业学位的水平、可否提交答辩等提出意见。如一名评阅人的评语属否定的,由院(系、中心)另聘一名评阅人复审;如二名评阅人的评语属否定的,不能组织论文答辩。
论文评阅通过后由分委会确定答辩日期,审批答辩委员会组成人员。答辩委员会由 3~5 位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同行专家组成,其中 1~2 名来自工矿企事业或工程建设部门的工程技术专家。工程硕士本人的指导教师可参加答辩,但不能担任答辩委员会成员,除非答辩委员会要求导师进行解释,导师不得替学生解释任何问题。在攻读工程硕士不得担任答辩委员会成员。答辩人所在单位同事不得作为答辩委员。答辩委员会秘书要求是熟悉本专业的具有助教及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在读研究生(除高校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教师外)不得担任答辩委员会秘书。答辩委员会要求有除导师以外的电气工程学院及以上督导组成员或电气工程学院学位分委会成员参加。
答辩委员会应对论文做出评价,并根据申请人的道德品质、课程学习、论文工作、答辩情况及论文评阅人的评语等进行评议。以不记名投票方式表决是否通过论文答辩和是否建议授予学位,经全体委员三分之二(含)同意,方能通过答辩。决议要由答辩委员会主席签字。
答辩通过后,再经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则授予硕士专业学位。
5、论文形式与评价
根据第三届全国工程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工程硕士论文不同形式论文标准》,结合电气工程特点、轨道交通行业特色、职业需求选择适应的形式。论文须注明是哪种形式(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学位论文类型为:“产品研发”、“工程设计”或“应用研究”。具体参考《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不同形式学位论文要求与评价标准》。

九、培养方式与方法


【博士研究生】
充分发挥导师指导博士研究生的主导作用,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发挥学术团队作用的培养机制。应强调在培养过程中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加强研究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应在高水平的科研项目中培养博士生的开拓创新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践行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个性特长,鼓励学生个性发展,挖掘学生的优势潜能,不拘一格培养人才。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式应紧密结合科学研究,围绕培养其创新能力为主线,充分发挥导师指导研究生的主导作用,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发挥学术群体作用的培养机制。应强调在培养过程中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规定研究生参加必要的学术讲座、学术报告、讨论班、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等。加强研究生的自学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式应紧密结合科学研究,围绕培养其创新能力为主线,充分发挥导师指导研究生的主导作用,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发挥学术群体作用的培养机制。应强调在培养过程中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规定研究生参加必要的学术讲座、学术报告、讨论班、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等。加强研究生的自学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十、实践环节

【博士研究生】
在培养博士研究生的科研实践环节上,应积极营造创新、合作和竞争的环境氛围。充分发挥校内外科研实践基地的作用,践行知行统一,将课内实验、课外科技创新、国内外企业实训、科研实战贯穿于整个培养过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团队组织能力和“献身、求实、创新、协作”的科学精神。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在培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科研实践环节上,应积极营造创新、合作和竞争的环境氛围。充分发挥校内外科研实践基地的作用,践行知行统一,将课内实验、课外科技创新、国内外企业实训、科研实战贯穿于整个培养过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献身、求实、创新、协作”的科学精神。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在培养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科研实践环节上,应积极营造创新、合作和竞争的环境氛围。充分发挥校内外科研实践基地的作用,践行知行统一,将实验、实训有机统一, 主要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十一、研究生教育国际化


【博士研究生】
把博士研究生的实训活动融合到国际工程项目中;拓展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领域;鼓励学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国际学科竞赛、国际科研合作项目;支持学生参与海外高校的暑期课程或学术暑假;加强与国际名校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力度;聘请国际知名专家、教授来校讲学和指导研究生;承办高层次国际学术会议。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在课程体系建设、科研实践体系建设和论文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建设等方面加强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建设,建立并实施常态化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拓展国际交流项目与规模,有力推进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进程。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在课程体系建设、科研实践体系建设和论文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建设等方面加强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建设,建立并实施常态化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拓展国际交流项目与规模,有力推进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进程。

添加西南交通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西南交通大学考研分数线、西南交通大学报录比、西南交通大学考研群、西南交通大学学姐微信、西南交通大学考研真题、西南交通大学专业目录、西南交通大学排名、西南交通大学保研、西南交通大学公众号、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西南交通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西南交通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之家公众号

本文来源:http://m.okaoyan.com/xinanjiaotong/yanjiushengyuan_340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