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一
(1)在北京市区!感受真正的北京城
在北京高校纷纷外迁的今天,首师大依旧坚持在城区办学,学生至少有三年在北京三环内学习生活,天安门、故宫、国家大剧院、宇宙中心五道口......校门左转50米就是地铁站,抬腿就走,说去就去!
(2)实力雄厚,保研率惊人!而且仍处于上升期!
首师大一个双一流建设学科-数学,4个国家重点学科,101个博士点,145个硕士点,保研率同样强势,高达12%!达到了211的平均水平,甚至超过了部分985!
首先,首师大所有的师范专业就业都没问题!在北京教师缺乏,甚至连义务教育学位都不能保证的今天,师范生真是要在被窝里偷笑了。
然后,热情推荐首师大强势非师范专业:一流学科——数学;四个国家重点学科:汉语言文学(古代文学),数学(基础数学),生物(植物学),历史(世界史)。
最后是就业领先的非师范专业,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科学,前任校长宫辉力的研究领域,发展特别快。本来属于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因为发展太好了,现在这两个专业已经单独成立一个学院了,有一个长长的名字:地球空间信息科学与技术国际化示范学院。
师范和非师范,怎么选?
首都师范大学是一所师范大学,“语数英物化生史地政计”,都有师范生和非师范生之分。对于一个学科来说,师范和非师范的差别其实不大,甚至可以互为代替。
从非师范到师范:首师大鼓励非师范专业转向师范专业,院内转专业门槛低;非师范通过考下教师资格证,或者考取学科教学研究生,可以从事教师工作。
从师范到非师范:退还3.6万元培养费,可以任意就职。
师范生待遇优厚,不仅不交学费,每个月还补贴200元生活费,奖学金人均1200元,带薪上学!
观点二
CNU在北京高考圈属于保底的学校,尽管我校也出过纪连海、朴树、小柯等小名人,但是一般来讲,北京本地孩子(尤以城八区为甚)不太愿意报考CNU。校本部的西侧小街对面是高中名校首师大附,高三学生一般都会调侃“好好学啊!小心高考发挥不好后考到对面。”这充分说明首师大在高考圈的地位。另一个原因是,首师大属于市属高校,本地生源是招生大户,这也是理所当然的,因此本科生中北京孩子占大多数。
本科在学的小学弟、学妹们都很不错,机灵、懂礼貌,有很刻苦用功的,打算出国深造的,也有花前月下,打算混个文凭的。研究生队伍里,外地人居多,外地人里,尤以北方人居多,北方人里,尤以山东孩子居多,山东孩子里,尤以考北师大被调剂过来的居多(调侃)……因为本科生毕业后大多直接进入北京市的中小学队伍成为园丁一枚,考本校研究生的就更少了。这侧边反映了,考研考CNU还是很好考的。鄙人当年一心想要进京,为了稳妥期间,一志愿就报考的是CNU,结果不出意外,妥妥儿的进京了……
2 校区纷繁分散
当年(08-11年)号称有“八大校区”(可参另一匿名用户图),鄙人主要活动和学习区域在校本部(研究生一般在此),经常接触的校区有北一区(公共选修课多一些)、北二区(信工学院在此)、白堆子校区(当年女研究生住在这边)、良乡校区(本科新生一般发配至此),其他校区接触较少。
主校区位于西三环北路,交通方便,研究生宿舍9A、9B的顶层基本环视周围,居住环境不错,尤其是朝南的窗子跟电视塔遥遥相望,景色不错。宿舍楼下的岭南路上,经常有早市(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蔬菜、水果等,价格便宜,品色新鲜,经常跟小伙伴去采购小水果什么的。主校区西侧的玲珑公园(慈寿寺塔的故事)不知道有没有人去过,强烈建议在学的同志们去看看,环境好,人少,生活气息浓厚,夏天约上三五好友过去,喝点小酒、打打台球,还是很惬意的。在北京的高校中来看,地理位置绝对上佳!
体育设施完善,有很多爱打篮球的小伙伴,每逢周末主校区的球场都人满为患,因此一般都带上学生卡去北一区打球,那边人少,还有国际学院的美女帅哥一同打球。
3 教工食堂的手工水饺和小火锅
每所高校都有自己的特色美食,但我对教工食堂的手工水饺和小火锅情有独钟,每个冬日周末的下午,都会来上半斤馅料各样的饺子品尝,不过后来教工拆了之后,不知道还有没有这些特色美食了。
观点三
首先说住宿。我们这一届很奇葩。第一年住在本部的9A,9B,就是最高的那两栋研究生楼。宿舍条件不错,但无独立卫生间。楼下的回民食堂堪比北师大的回民餐厅,味道绝对的赞。
第二、三年住白堆子校区。宿舍小到怀疑人生,而且食堂难吃到厨子是那个新东方毕业的。而且,一栋楼男女混住。五层以上都是妹子,研究生蜷缩在五层,一到四层是本科生。
男生在“女校”里的“性别差异”显示在各处。比如中午在校本部食堂打饭的时候,你是不好意思和女生们挤的。比如打饭的大爷大妈普遍给的量要少。但是这仍然无法掩盖食堂饭菜都略精致的优点!尤其是本部食堂二楼三楼,北一的一二楼,各有千秋!还有就是洗澡,据说女生那边洗澡要排队很久还要拿个煮蛋器掐时间...
喜欢运动的朋友不要浪费了自己的资源,本校学生去北一打羽毛球是免费的。只要那块场地不被占用你就可以打到死。并且,还会再在哪里碰到一些同样喜欢运动的外国友人,其中以意大利人和韩国人居多(韩国人真的不知道冷这个字怎么写吗?)
唯一遗憾的就是木有游泳馆啦,至少我走的时候没有。想有用的话,可以去玲珑路上的海淀实验小学的游泳馆,价格适中亲民。
还有呢就是放假的问题。因为本科京籍学生多,研究生博士外地学生多。所以,移到周六日,放假的时候,整个学校就空了,尤其是北一和北二。这点和北师大很不一样。
好看的妹子太多了,整个学校都恨不得飘着洗发素的香味。男女比例3:7。个别学院达到令人发指的1:9。你不想恋爱都不行......
舞蹈学院和音乐学院常年不定期演出,质量上乘,本校学生免费观看。喜欢看演出的同学紧密关注本部大食堂的大海报。
2. 学业
首师大的拳头专业:中文,历史,数学和啥啥啥,我忘了。
英语也不错吧。很多同学毕业了直接去各大中小学校当老师了。PS,鄙人在研一下半学期去了某大型上市英语培训学校。去了一看才知道,教研组的40多人中,有20多人都是我们学校各年级的。我们是不是能不去中关村而只在北一校区开一个分店直接校内办公得了...
导师们都很和蔼,要硬要鸡蛋里挑骨头,就是女导师居多吧。不过无法掩盖导师们的光辉。研究生三年,你混,也能毕业。你好好做研究,也是三年。都看自己。
本部、北一、东区三大图书馆,以及各个院系的小图书馆:悄悄地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来。我挥一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
说说历史专业,很牛,很牛,真的很牛。曾有不下五位老乡立志报考我校历史专业的博士生,仅一人遂愿。
另外就是每年国际学院都会有出国项目,可以参考看着来抱一抱,花费不大很适合中短期交流。
3. 就业
京籍学生就业和非京籍不是一个概念。
仅从机遇的角度讲,非京籍学生还是能得到很多机会的。从研二开始就会安排学校实习,研三一边做毕设一边继续深入实习。一般情况下,没有特别意外的情况,你想留下,还是能留下的。当然了,本人很不知趣的回老家了,因为家庭原因。
身边的朋友考事业单位和公务员的不多。毕竟是师范学校,读了师范,不去做老师做其他的,那要么是非常不喜欢这个职业,要么是有其他追求。
官方介绍
首都师范大学建于1954年,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05年成立的通州师范,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北京市与教育部“省部共建”高校。学校现有学科专业涵盖文、理、工、管、法、教育、外语、艺术等,六十多年来已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二十余万名,是北京市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学校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7个,博士点101个,博士后流动站1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5个,硕士点145个,专业学位类别10个。国家重点学科4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北京市一级重点学科8个,北京市二级重点学科12个,北京市一级重点建设学科2个,北京市二级重点建设学科13个,北京市一级重点培育学科4个,交叉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2个;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民政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语委科研基地,1个北京市高校高精尖创新中心,1个北京实验室,1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个北京市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1个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北京市工程实验室,1个北京市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协同创新研究基地,4个北京高等学校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7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省、部级设置的研究(院、所、中心)、实验室。
学校下设文学院、历史学院、政法学院、教育学院、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管理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数学科学学院、物理系、化学系、生命科学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教育技术系、初等教育学院、学前教育学院、燕都学院、良乡校区基础学部、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文化学院、京疆学院、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文化研究院、中国国学教育学院、首都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院、地球空间信息科学与技术国际化示范学院、心理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等30个院系以及大学英语教研部、体育教研部。共有专科专业1个,本科专业57个。各类学生总数 29,673人。其中,全日制贯通培养生197人,专科生284人,本科生10,871人,硕士研究生6,706人,博士研究生786人,成人教育学生10,088人,外国留学生741人,已形成从专科生到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及博士后,从全日制到成人教育、留学生教育全方位、多层次的办学格局和教育体系。
学校现有教职工2,496人,在1,614名专任教师中正高职称人数343人,副高职称人数640人,博士998人,硕士505人,拥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93%。目前学校已拥有一批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专家、学者。在校工作的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7人,俄罗斯工程院院士1人,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4人,国家教育部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3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项目4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9人,“万人计划”青年拔尖2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2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讲座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者11人,入选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5人,入选北京市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2人,国家级百千万人才12人,入选“北京学者计划”5人,首都科技领军人才培养工程2人,入选北京市海外人才聚集工程19人,入选北京市特聘教授支持计划24人,入选北京市高层次人才引进资助计划17人,北京市创新团队建设计划19人,北京市科技新星39人,入选青年拔尖人才培养计划96人,入选长城学者培养计划15人,教育部创新团队3个。学校另有64名教师荣获曾宪梓高师教师奖、霍英东青年教师教学奖和科研奖。
学校在2003年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被评为“本科教学工作优秀学校”。截至目前,学校共有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北京市级特色专业10个;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北京市级教学团队8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市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1个;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北京高等学校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国家级精品课程12门、北京市级精品课程29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20部、国家级精品教材5部、北京高等教育经典教材1部、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57部,“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16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6门,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8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学校现有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北京市级教学名师22人;2008年我校成为“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校;在优秀教学成果评选中,学校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3项(含合作项目),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奖96项。学生在挑战杯、数学建模与计算机应用竞赛、电子竞赛、英语演讲等国家级及北京市级比赛中均获得了多项奖励。高层次人才培养效果显著,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项,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8项,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9项。
学校设有90余研究所(中心),建有北京市大学科技园。“十二五”以来,获批“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及子课题11项,获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194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90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79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9项,“863”计划项目及子课题9项,“973”计划合作项目17项。获国家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第二单位),北京市科学技术奖10项,省部级以上奖励85项。2016至2017学年度科研项目总经费8,857余万元。编辑出版有《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和自然科学版)、《语文导报》、《中学语文教学》、《教育艺术》等。
学校占地约88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约75.7万平方米。学校教学、科研条件优良,教学科研用仪器设备总资产140,354余万元。校图书馆收藏各类图书文献1,267.3万册(件),馆藏基础雄厚,是全国文献资料骨干馆之一。学校建有数字校园建设中心,稳定、完善、高效的校园网络已全面开通。此外,还建有国家级标准塑胶运动场、体育馆、羽毛球馆、游泳池等体育运动场地。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文化交流活动。目前已同45个国家和地区的234所大学建立了校际交流合作关系,并成立6所孔子学院,即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孔子学院、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孔子学院、意大利威尼斯大学孔子学院、秘鲁皮乌拉大学孔子学院、纽约州立布法罗大学孔子学院和德国不来梅孔子学院。同澳大利亚福林德斯大学联合培养了602名教育硕士。2016年至今,我校培养“一带一路”沿线45个国家近1014人次留学生。学校是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可以接受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的院校之一,是北京市属高校中唯一一个教育部授予的来华留学示范基地,是教育部“中国政府奖学金本科来华留学生预科教育基地”,也是入选北京市首批“北京华文教育基地”的四所高校之一。我校成立西欧研究中心,同时入选“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
首都师大附中、首都师大附属育新学校等附属学校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基地,首都师大附中是北京市首批市级重点中学和示范性高中校。
学校历来重视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近年来,先后被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和北京市委、市政府评为全国和北京市“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并多次获“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北京市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未来,首都师范大学将锐意创新,开拓进取,为把学校建设成为有特色、高水平的师范大学而努力奋斗。
(统计数据截至2018年0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