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林业大学森林生态学考研辅导
Add 西南林业大学微信
找研究生辅导
西南林业大学森林生态学考研辅导 对考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高效考研方法,西南林业大学森林生态学考研辅导,研究生会根据情况提供部分考研资料等,并根据学员的情况制定复习计划和划出考研的重难点,并有答疑解惑的课程设置,让你的学习更有效率,尤其是学长学姐更了解本专业导师的一些情况,历年出题的规律,会让你的备考事半功倍,花更少的时间取得更多的成绩进步。最后考研派祝您如愿考取森林生态学的研究生。
因为西南林业大学森林生态学专业研究生数量有限,愿意做考研辅导的数量不确定,请加我们顾问的微信进行咨询和确认,抢先预订研究生,以免错失研究生辅导机会。
Add 西南林业大学微信
找研究生辅导
西南林业大学森林生态学考研辅导对于考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据信息,包括复试分数线和录取分数线。因为研究生录取分数线和复试分数线直接就决定了考生需要考取考多少分才能达到成功被院校录取的一个最低标准,这也是考生在备考过程中的一个奋斗的目标和计划的基准。另外,考研分数线也是考生在前期择校、择专业的一个判断依据,如果考研录取分数线过高的话,对于基础相对较差的考生就会有一定的难度,考生可以进行自我衡量能否达到最低分数的要求而进行合理的选择。如果西南林业大学森林生态学研究生录取分数线(尤其是历年分数线和复试分数线)相对而言较低的话,对于考生来说成功的几率就会比较大,备考过程也会相对的容易。考生获取西南林业大学森林生态学分数线的途径有很多:学校研究生官网上通常会有详细的历年分数线情况,考研网站、论坛上也会有相关的资源。考研派的中就为大家总结了详细的西南林业大学森林生态学考研录取分数线分数线情况,以供大家选择使用。最后考研派祝您如愿考取森林生态学的研究生。
考研派的考研频道内含有大量优质的课堂讲义真题资源,欢迎考生前去查询和购买。
关注微信公众号:【考研派之家】,了解第一手考研资讯,免费领取考研学习资源。
西南林业大学森林生态学专业考研录取分数线对于考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据信息,因为研究生录取分数线直接就决定了考生需要考取考多少分才能达到成功被院校录取的一个最低标准,这也是考生在备考过程中的一个奋斗的目标和计划的基准。另外,考研录取分数线也是考生在前期择校、择专业的一个判断依据,如果考研录取分数线过高的话,对于基础相对较差的考生就会有一定的难度,考生可以进行自我衡量能否达到最低分数的要求而进行合理的选择。如果西南林业大学森林生态学考研录取分数线(尤其是历年分数线和复试分数线)相对而言较低的话,对于考生来说成功的几率就会比较大,备考过程也会相对的容易。考生获取西南林业大学森林生态学分数线的途径有很多:研究生官网上通常会有详细的历年分数线情况,考研网站、论坛上也会有相关的资源。考研派的中就为大家总结了详细的西南林业大学森林生态学录取分数线情况,以供大家选择使用。最后考研派祝您如愿考取森林生态学的研究生。
西南林业大学森林生态学考研真题笔记资料
点击标题即可查看资料详情,勾选相关专业前去购买
生态学及森林生态学概述
生物、环境、森林、生态学及森林生态学等基本概念,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分支学科及研究方法,以及生态学的发展概况;森林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及范围, 以及其发展简史。 森林生态学
生态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生物与其生存环境的相互关系,重点讨论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以及两者协同进化的规律。学科的核心理论是自然界中的任何生物间及其生物的集合体间与其周围环境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协同进化的关系并形成结构和功能相协调的各类生态体系。
西南林业大学生态学学科历史悠久,发端于 1939 年云南大学的森林系,是西南林业大学传统优势学科之一。1996 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6 年成为校级重点学科,2011 年获批为云南省“十二五”优势特色重点建设学科,2016 年成为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和云南省 一流学科建设的 A 类高原学科。本学科以服务云南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为目标,以保障西南生态安全屏障为使命,以维护跨境生态平衡为特色,系统开展植物生态、恢复生态、土壤生态、水土保育生态和湿地生态5 个方向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
森林生态学是研究森林生物之间及其与森林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关系的学科,是生态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2017年经批准设置为生态学二级硕士点,2018年开始单独招生。森林生态学学科现有专职教师16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8人;硕士生导师12人,其中4人为博士生导师。本学科拥有校级创新团队1个,有国家林业局玉溪森林生态定位站1个。依托生态学一级学科的条件,科研实验条件完备。近5年来,承担国家级自然科学基金7项,省部级及其他项目数十项,科研经费累计1000万元以上,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学科设置森林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森林生物多样性与服务功能、森林演替及其调控、林木逆境生理生态与种群调控4个研究方向。本学科在林木逆境生理生态,逆境胁迫下人工林衰退机理,森林植物、土壤生物多样性,石漠化地区造林的土壤生物学修复技术及机制,森林土壤生物与养分循环、森林演替、全球气候变化等方面研究具有优势与特色,其中森林土壤动物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研究得到国际土壤学界的认可。研究生的就业去向主要是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及林业系统的科研和管理部门。
第一部分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的内容结构
生态学及森林生态学概述
|
5%
|
|
个体生态学
|
10%
|
种群生态学
|
20%
|
群落生态学
|
35%
|
生态系统生态学
|
15%
|
景观生态学
|
5%
|
应用生态学
|
10%
|
四、试卷的题型结构
|
|
选择题、填空题
|
|
16%(24 分)
|
名词解释题
|
|
16%(24 分)
|
简答题
|
|
40%(60 分)
|
论述题
|
|
28%(42 分)
|
第二部分 考察的知识及范围考察的知识及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生态学及森林生态学概述
生物、环境、森林、生态学及森林生态学等基本概念,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分支学科及研究方法,以及生态学的发展概况;森林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及范围, 以及其发展简史。
二、个体生态学 1、概述:环境因子、生态因子等基本概念;生态因子作用的基本特征。
2、光因子:光的基本性质及其变化规律,光的生态作用,树种的耐荫性。
3、温度因子:温度因子的变化规律,温度对植物的影响;树种对极端温度的适应;温度与树种分布的关系。
4、水分因子:不同形态水的生态学意义,植物对水分胁迫的生态适应,森林对水分的调节作用。
5、大气因子:大气成分的生态作用,大气污染与植物的生态关系,风因子与植物的生态关系。
6、土壤因子:土壤对林木的影响,以及森林对土壤的影响。
7、地形因子:地形的概念,地形因子的生态意义,以及地形对森林的影响。
8、火因子:火的发生条件与林火类型,火对土壤的影响,火对植物的影响和植物的适应,火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三、种群生态学
1、概述:种群的基本概念。
2、种群基本特征:种群密度的概念及描述,种群的空间结构类型,种群的年龄结构和性比,种群的出生率与死亡率及相关概念,生命表的定义、类型及编制;种群增长率及内禀增长率。
3、种群的数量动态:不同类型的种群增长模型;以及自然种群的数量动态变化。
4、种群调节及生态对策:不同的种群调节学说的异同,生态对策的概念, 两套常用的物种生态对策(K-和 r-对策,R-、S-和 C-对策)的概念及其差异。
四、群落生态学
1、概述:群落及森林群落的基本定义,群落的一般特征;群落性质的机体论和个体论观点的讨论。
2、种内及种间关系:种内及种间关系的主要类型
2.1 竞争:竞争的概念及类型,种内竞争的概念,以及密度效应、-3\2 自疏法则、最终产量恒定法则的概念,生态型的定义及分类,他感作用的定义等;种间关系的类型;种间竞争的类型及其差异,竞争排斥原理(高斯假说)的概念,生态位及其相关概念,种间竞争的理论模型;
2.2 捕食作用:捕食作用的定义及相关概念,捕食者与猎物的协同进化关系, Lotka-Volterra 捕食者-猎物模型,自然界捕食者对猎物种群大小的影响,猎物的密度影响-功能反应的概念;食草作用的相关概念,以及食草动物对植物的危害及植物的补偿作用,植物的防卫反应,植物与食草动物种群的协同进化关系, 以及植物和食草动物种群间的相关动态变化。
2.3 寄生:寄生的基本概念及其主要类型
2.4 共生:共生的基本概念及其主要类型
2.5 种间协同进化:种间协同进化的基本概念及其代表性实例。
3、森林群落结构特征:群落的植物物种组成及性质分析,优势种、建群种、亚优势种、伴生种、偶见种的定义;群落内种类的数量特征的描述,包括多度、密度、盖度、频度、高度、体积、重量等单一数量指标,以及优势度、重要值、综合优势比等综合指标的定义,种间关联的定义及计算;生活型的定义及分类, 以及群落生活型结构特征,叶面积指数、层片、林相等概念的定义,群落垂直结构分层及其特征,群落水平结构的定义,群落外貌及季相的相关概念;群落交错区与边缘效应的概念,以及边缘效应的特征及其与物种多样性的关系;影响群落物种组成和结构的因素及其影响机制,以及干扰的概念及性质。
4、森林群落演替:群落发生发育的一般过程,群落演替的概念,不同分类原则下的群落演替类型划分及其演替途径;演替顶极学说及不同演替顶极理论的异同,以及相关演替顶极的概念;不同演替途径下的典型实例。
5、森林群落分布规律:森林分布的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地带性植被及非地带性植被的定义,不同水平地带性及垂直地带性上的代表性植被类型,以及典型地段上的植被水平分布及垂直分布规律分析;主要森林群落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6、群落分类与排序:群落分类及排序的定义;几类代表性的植被分类系统及其相应分类单元下的典型实例,群落直接排序与间接排序的定义及异同,以及
主要的排序方法。
五、生态系统生态学
1、概述:生态系统及森林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
2、生态系统组成与结构: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成分的类型,食物链、食物网、营养级、生态金字塔,以及生态效率等概念的定义;生态平衡及反馈调节的定义。
3、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养分元素的分类,养分循环的三种类型的异同及其循环机制;生态系统中分解过程的性质,以及影响分解速率的因素分析;描述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各类特征参数的概念;碳、氮、磷、硫等几类重要的元素循环的过程。
4、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产力、生产量及生物量的定义及其几者之间的异同;初级生产相关概念及初级生产力的分布规律,初级生产量的主要测定方法, 以及初级生产的主要影响因素;次级生产的相关概念及次级生产量的测定,次级生产中的消费效率、同化效率、生产效率等概念;热力学定律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中的解释,食物链及生态系统层次上代表性的能流分析及其模型。
5、生态系统的信息流动: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特点及其过程环节,以及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模型。
六、景观生态学 1、概述:景观的生态学定义,景观生态学的概念及其研究内容。
2、景观要素:景观要素的定义,以及斑块、廊道、本底、网络及其相关定义,以及各自的分类与判定。
3、景观结构和格局:景观异质性的概念,以及景观异质性的来源及其意义, 景观异质性与稳定性的关系;景观格局的概念及其主要类型;描述森林景观结构的特征指标。
4、景观过程与景观功能:景观生态过程的概念及主要生态过程;景观流的基本原理;景观以及森林景观的功能特征,以及主要的几类森林景观的功能分析;
5、景观动态:景观稳定性的概念以及景观变化的模式;以及景观稳定性与干扰、时空尺度的关系,以及景观变化的主要动力分析。
七、应用生态学 1、生物多样性原理与保护
2、全球气候变化与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
3、森林生态环境监测与效益评价。
4、森林可持续发展与森林可持续经营。
5、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其构建的生态学原理。
西南林业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森林生态学(0713Z6)
Forest ecology
(一)学科简介
生态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生物与其生存环境的相互关系,重点讨论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 环境的适应以及两者协同进化的规律。学科的核心理论是自然界中的任何生物间及其生物的集合体 间与其周围环境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协同进化的关系并形成结构和功能相协调的各类生态体 系。
西南林业大学生态学学科历史悠久,发端于 1939 年云南大学的森林系,是西南林业大学传统优势学科之一。1996 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6 年成为校级重点学科,2011 年获批为云南省“十二五”优势特色重点建设学科,2016 年成为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和云南省 一流学科建设的 A 类高原学科。本学科以服务云南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为目标,以保障西南生态安全屏障为使命,以维护 跨境生态平衡为特色,系统开展森林生态、环境生态、土壤生态和湿地生态 4 个方向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
森林生态学是研究
森林生物之间及其与森林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关系的学科,是生态 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2017 年经批准设置为生态学二级硕士点,2018 年开始单独招生。森林生态学学科现有专职教师 36 人,其中教授 9 人,副教授 18 人;硕士生导师 24 人,其中 8 人为博士生导师。本学科拥有省级创新团队与工程中心、国家林业局玉溪森林生态定位站、石漠化研究院等多个 科研平台。学科科研实验条件完备,科研经费充裕。学科设置森林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森林生物 多样性与服务功能、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林木逆境生理生态与种群调控 4 个研究方向。本学科在林木逆境生理生态,逆境胁迫下人工林衰退机理,森林植物、土壤生物多样性,困难立地植被恢复 的技术及机制,森林土壤生物与养分循环、森林演替、全球气候变化等方面研究具有优势与特色, 其中森林土壤动物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研究得到国际土壤学界的认可。研究生的就业去向主要是 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及林业系统的科研和管理部门。
(二)培养目标
1.
政治目标
坚持立德树人的培养方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教学环节,为美丽中国 建设和乡村振兴计划的实施培养具有高尚品德和实干精神的专业人才。
2. 专业能力目标
(1) 掌握森林生态学科的理论知识、实验技能和基本方法;熟悉学科领域的前沿动态;
(2) 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3) 具有使用外语进行学术交流的能力,能够熟练地阅读本学科的外文文献;
(4) 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具有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5) 能熟练运用专业知识撰写论文,解决森林生态领域的问题;
(6) 可胜任本专业的教学、科研和实际的森林保护与管理等相关工作。
(三)培养方式
采取导师负责与导师组、学科团队、行业专家联合指导等多样化的方式培养研究生。
(四)学习年限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制为 3 年。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弹性修业(学习)年限,全日制学
术型硕士研究生在校学习年限最长为 5 年,非全日制学术型研究生最长学习年限为 6 年。学习年限期满,未毕业者按自动退学处理。
(五)学科(研究)方向
结合本校专业技术特点、区位优势、师资力量以及学科前沿性、先进性和前瞻性,森林生态学 科主要设置以下 4 个研究方向:
1. 森林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
主要研究全球变化对森林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生产力、森林生态系统结构、森林生态系统养 分循环的影响,以及森林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反馈机制。
2. 森林生物多样性与服务功能
研究森林的植物、动物及微生物多样性,森林的类型多样性,森林生物多样性受威胁的现状、 原因及保护措施。研究森林在涵养水源、保育土壤、碳汇、积累营养物质、净化大气环境、生物多 样性保护和游憩等方面提供的生态服务功能。
3. 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
主要研究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以及生态系统内在生态过程的退化过程与机制,厘清生态系统退 化的主要特征与过程,探索生态系统退化过程中水文、土壤、生物和气候等因子的演变及对退化的 响应机制。以石漠化地区、干热河谷、喀斯特地区和大型建设项目废弃地等脆弱生态系统为对象, 探讨困难立地条件下植被修复的机制、模式及技术。开展林隙动态与森林恢复、林隙调控与近自然 经营、森林天然更新的障碍及其调控技术等研究。
4. 林木逆境生理生态与种群调控
林木逆境生理生态主要研究极端温度、水分胁迫、盐碱胁迫、污染胁迫等对林木生理的影响, 以及林木对环境胁迫的生理响应。林木种群调控主要研究不同立地条件、不同营林措施下林木种群 年龄结构的变化,以及环境胁迫下人工林衰退的机理及调控。
(六)学分要求与课程、必修环节设置
本学科总学分最低要求为 28 学分,包括课程学习 23 学分和必修环节 5 学分。
1. 课程设置
本学科课程学习的学分最低要求为 23 学分,其中学位课学分要求为 17 学分,选修课不少于 6
分,课程学习原则上要求在第 1 学年之内完成。具体课程设置如下:
类别 |
序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考核方式 |
备注 |
学位课 |
公共课 |
[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6 |
2 |
2 |
考试 |
|
[2]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8 |
1 |
1 |
考试 |
|
[3] |
硕士生第一外国语 |
144 |
6 |
1、2 |
考试 |
|
专业课 |
[4] |
现代生态学 |
32 |
2 |
1 |
考试 |
|
[5] |
生态学研究方法 |
32 |
2 |
1 |
考试 |
|
[6] |
高级森林生态学 |
32 |
2 |
1 |
考试 |
精品课 |
[7] |
恢复生态学 |
32 |
2 |
1 |
考试 |
精品课 |
选修课 |
方向选修课 |
[8] |
土壤生态学 |
32 |
2 |
1 |
考查 |
双语课 |
[9] |
生态学理论与实践 |
32 |
2 |
1 |
考查 |
案例课 |
[10] |
荒漠生态学 |
32 |
2 |
2 |
考查 |
|
[11] |
景观生态学与生态系统管理 |
32 |
2 |
2 |
考查 |
|
[12] |
石漠化防治理论与实践 |
32 |
2 |
1 |
考查 |
|
[13] |
植物生理生态学 |
32 |
2 |
2 |
考查 |
|
[14] |
全球变化生态学 |
32 |
2 |
2 |
考查 |
双语课 |
[15] |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专题 |
32 |
2 |
2 |
考查 |
|
[16] |
森林水文学 |
32 |
2 |
2 |
考查 |
|
[17] |
生物多样性保育学 |
32 |
2 |
2 |
考查 |
|
[18] |
污染生态学前沿与应用 |
32 |
2 |
1 |
考查 |
|
[19] |
环境仪器分析 |
32 |
2 |
2 |
考查 |
提高实验技能的 课程 |
公共选修课 |
[20] |
生态工程学 |
32 |
2 |
2 |
考查 |
|
[21] |
3S 技术与应用 |
32 |
2 |
2 |
考查 |
|
[22] |
生态监测与评价 |
32 |
2 |
2 |
考查 |
|
[23] |
生物大数据挖掘 |
32 |
2 |
2 |
考查 |
|
[24] |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 |
48 |
3 |
2 |
考查 |
|
[25] |
SCI 论文写作 |
32 |
2 |
2 |
考查 |
全外文课 |
[26] |
多元统计分析与应用 |
48 |
3 |
2 |
考查 |
|
[27] |
高级生物化学 |
32 |
2 |
2 |
考查 |
|
[28] |
基因组学 |
32 |
2 |
2 |
考查 |
|
必修环节 |
[29] |
开题报告 |
|
1 |
3 |
|
|
[30] |
实践训练 |
|
2 |
|
|
|
[31] |
学术交流与讨论 |
|
2 |
|
|
|
要求及说明:
(1) 课程学习的目的在于加深和扩展学生在相应学科领域知识的深度和宽度,使学生掌握本门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同时具备适应社会需要的发展潜力。各学科设置的课程 体系要有足够的纵深度和宽广度,并具有前沿性和前瞻性。
(2) 研究生课程学习分为学位课和选修课两部分。
①政治课和外语课由研究生院统一设课。其中政治理论课 2 门,硕士生第一外国语 1 门,具体设课方式、授课内容及考核方式参照教育部相关文件执行;
②硕士研究生学位课中专业课要求设置合理,以使学生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 统的专门知识。
③选修课是为拓宽硕士研究生的知识领域,增加研究生适应社会需要的能力和发展潜力设置的, 给研究生在选课上更大的灵活性和自由度,并以此促进学科的交叉和研究生的个性发展。选修课只 需列出本学科开设的、或者推荐学生选修的其他课程。
(3) 考核方式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考试分开卷考试和闭卷考试,考查主要指课程论文、竞赛及各类设计等其他形式的考核。学位课的考核要求以考试方式为主。无论考试与考查,均可结合 平时考勤、课堂小测试等综合评定给出成绩。
(4) 对于同等学力和跨学科考取的硕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自学补修 2~3 门本科核心课程, 如自然地理学、普通生态学、植物学或土壤学等,补修的本科课程不计成绩不计学分。
2. 培养环节
(1) 培养计划
硕士生入学后两个月内,导师(组)应根据学科专业培养的要求,结合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和个 人情况,指导研究生做好个人培养计划。培养计划由学科负责审定,经学院负责人批准后执行,并 分别在学院和研究生院备案。
(2) 学术交流与讨论(2 学分)
学术研讨应贯穿于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凡已招收研究生的学科、专业,须定期组织学 术研讨活动,每个学科点每学期举办研讨活动的次数不少于 5 次,研究生必须按要求在研讨活动上
作专题报告;研究生在读期间须参加与本学科专业相关的省级或以上学术会议至少 1 次。相关学科点将对研究生在参加学术研讨过程中应作专题报告次数以及研究生参加学术会议报告和讲座的次数 进行过程管理和登记。该环节考核通过后,记 2 学分。
(3) 开题报告(1 学分)
硕士生开题报告应在导师指导下,在查阅文献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最晚于入学后第三学期结 束前完成。开题报告书应首先获导师认可通过,并在举行开题报告会前一周送交考核小组成员审阅 后方可参加开题。开题报告应由考核小组进行论证,开题报告通过者,以书面形式交至所在学院审 批后备案。具体要求按《西南林业大学关于学术型研究生开题报告的规定(修订)》执行,各学科要 制定详细的考核评价标准。开题报告未通过者,在一定时间内(两次开题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三个 月)重新开题,2 次不能通过者,则学籍自动顺延一年;顺延期满仍未重新开题或第 3 次开题未通
过者,按退学处理。开题报告通过后计 1 学分。
(4) 中期考核
硕士生的中期考核要求入学后第四学期内,由所在学院统一安排,各相关负责人组织和实施。 审查小组应对其思想品德、课程学习和科研能力三方面进行全面考查,并根据考核结果进行预警和 分流,最后由研究生院审核、备案。具体要求按《西南林业大学关于学术型研究生中期考核的规定
(修订)》执行。
(5) 实践训练(2 学分)
包括科研实践、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等形式,要求结合本学科专业特点和硕士生 培养要求进行。硕士生的实践环节学院(部)或学科根据需要予以安排。每学年实践结束,研究生 须提交一份书面的科研进展报告或实践报告。由导师或学科组负责检查和指导,经学院(部)考核 合格后,计 2 学分。
(6) 形势与政策教育
研究生的形势与政策教育除将其相关内容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之中外,主要采 取专题报告的形式进行,与贯穿培养过程的前沿讲座相结合。一年级研究生每学期参加专题讲座不 少于 4 次,上交作业不少于 2 次。该课程每学期考核成绩由听课考勤和作业成绩构成并纳入研究生必修环节,总成绩为各学期考核平均成绩,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形势与政策教研室负责统计并录入成 绩。成绩合格者,视为通过该环节。
(七)学位论文或毕业论文
学位论文应如实反映硕士生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研究工作;论文应阐明选题的目的和学术 意义,或对社会发展、文化进步及国民经济建设的价值;论文作者应在了解本研究方向国内外发展 动向的基础上突出自己的工作特点,对所研究的课题应有新的见解。发表学术论文要求按照《西南 林业大学关于学术型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暂行规定》。
硕士生应按照《西南林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范》的有关规定和要求,撰写学位论文、接受 同行专家评审及申请论文答辩。
(八)其他要求无
(九)学位类型
学位论文按照西南林业大学有关规定组织送审和答辩,经答辩委员会审查通过,并经学校学位 评定委员会讨论批准后,可授予理学硕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