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生理学保研
Add 湖南师范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答疑,送资源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目录]
[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1]]
[湖南师范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湖南师范大学考研难吗][湖南师范大学考研难吗]
[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湖南师范大学考研群]
[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费]
[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辅导]
[考研国家线[2006-2021]]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生理学保研,是读研究生的一个快速渠道,但是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生理学保研对学生生源的要求更高,申请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生理学保研的同学必须成绩优秀,额外的奖项更是有用的加分项, 可以比考研的学生更快地获得研究生资格,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生理学保研一般可分为3个阶段,7-8月的夏令营,9月份的预推免以及10月份的正式推免,想要通过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生理学保研项目,必须了解保研项目需要准备什么,例如相应的保研信息,保研夏令营的准备材料,预推免的流程以及推免的注意事项等等,这些内容是想要保研的同学必须了解的。同学们可以从各院校的研究生信息网或公众号中进行查询,大致每年的4月-9月就会公布本年的招生计划。同学们应当仔细阅读相关文件的要求和信息,部分专业的名称相近,内容也比较繁杂,容易混淆或遗漏,同学们要仔细区分。另外各大保研网站的相应版块也会有历年的保研招生信息汇总,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生理学保研信息内总结了学院历年招生信息,方便考生查询和选择。最后,小编预祝各位想要保研的同学都可以成功被目标院校录取。
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生理学保研信息网是同学获取保研信息的最基本、最官方的渠道,该网站会提供各种有关保研的资讯和内容,比如历年的保研推免招生计划、保研政策、保研渠道、保研真题、保研经验等等内容,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生理学保研招生信息网提供的信息是最为准确和官方的,是同学保研信息主要来源,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生理学保研信息网的小编提醒各位同学要时刻关注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一切信息变动要以该网站提供的内容为主。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生理学保研信息网会公布研招办以及各个院系的招生负责人电话,考生在准备过程中遇到问题或疑惑时可以打电话进行咨询。最后,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生理学保研信息网的小编预祝各位保研的同学都可以成功上岸
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生理学考研真题笔记资料
点击标题即可查看资料详情,勾选相关专业前去购买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100104]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
所属院校:湖南师范大学
-
招生年份:2020年
-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属学院:医学院
-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10]医学
-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1]基础医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
01肿瘤病理生理 02呼吸道疾病病理生理 03心血管疾病病理生理 04生殖健康与病理学 |
招生人数: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63专业基础综合 |
备 注: |
复试笔试科目: 病理生理学 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目: ①生物化学 ②生理学 |
参考书目
《生理学》第9版,五年制教学,王庭槐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生理学 [071003]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
所属院校:湖南师范大学
-
招生年份:2020年
-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属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7]理学
-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10]生物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
01动物营养生理学 02细胞信号转导调控与人类疾病 03生理基因组学与生物信息学 04动物的生殖发育及调控机制 05宿主与微生物互作机制 |
招生人数: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06普通生物化学 ④864细胞生物学 数学与计算机专业考生考试科目同数学 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考试科目 |
备 注: |
03方向欢迎数学、计算机和医学专业考生报考。 复试笔试科目: 生理学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①生命科学导论 ②现代分子生物学 |
生理学 [071003]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
所属院校:湖南师范大学
-
招生年份:2021年
-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属学院:医学院
-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7]理学
-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10]生物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
01 (全日制)细胞生理 02 (全日制)呼吸生理 |
招生人数: |
2 |
考试科目: |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743 生理学 ④876 病理生理学 |
备 注: |
复试科目: 分子生物学 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目: ①人体解剖学 ②细胞生物学 |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100104]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
所属院校:湖南师范大学
-
招生年份:2021年
-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属学院:医学院
-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10]医学
-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1]基础医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
01 (全日制)肿瘤病理生理 02 (全日制)呼吸道疾病病理生理 03 (全日制)心血管疾病病理生理 04 (全日制)生殖健康与病理学 |
招生人数: |
11 |
考试科目: |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763 专业基础综合 |
备 注: |
复试科目: 病理生理学 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目: ①生物化学 ②生理学 |
生理学 [071003]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
所属院校:湖南师范大学
-
招生年份:2020年
-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属学院:医学院
-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7]理学
-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10]生物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
01细胞生理 02呼吸生理 |
招生人数: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43生理学 ④876病理生理学 |
备 注: |
复试笔试科目: 分子生物学 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目: ①人体解剖学 ②细胞生物学 |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 ] 考试科目名称:病理生理学
一、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一)总论及基本病理过程
1、绪论
考试内容
病理生理学的概念。
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地位与内容。
病理生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病理生理学的发展简史。
考试要求
(1)了解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地位与内容。
(2)掌握病理生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
(3)了解病理生理学的发展简史。
2、疾病概论
考试内容
健康与疾病:健康、亚健康的概念、疾病的概念。
病因学:疾病发生的原因、条件。
发病学: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
疾病的转归:康复、死亡(脑死亡)的概念、临终关怀与安乐死。
考试要求
(1)熟悉健康的概念、疾病的概念,了解疾病发生的原因与条件。
(2)掌握疾病发生的一般规律及基本机制。
3、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考试内容
正常水、钠代谢:体液的容量和分布、体液的电解质成分、体液的渗透压、水的生理功能和水平衡、电解质的生理功能和钠平衡、体液容量及渗透压的调节。
水、钠代谢障碍的分类。
低钠血症(低容量性低钠血症-低渗性脱水、高容量性低钠血症-水中毒、等容量性低钠血症)的概念、病因和机制、对机体的影响和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高钠血症(低容量性高钠血症-高渗性脱水、高容量性高钠血症、等容量性高钠血症)的概念、病因和机制、对机体的影响及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等渗性脱水的概念及病因。
水肿的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特点及对机体的影响。
正常钾代谢(钾的体内分布、钾平衡的调节、钾的生理功能)。
钾代谢障碍的分类。
低钾血症的概念、原因和机制、对机体的影响。
高钾血症的概念、原因和机制、对机体的影响。
钾代谢障碍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
考试要求
(1)了解水钠代谢紊乱的分类。
(2)掌握低渗性脱水的特征、主要病理变化、对机体的影响。
(3)熟悉水中毒产生的条件及对机体的影响。
(4)熟练掌握高渗性脱水的特征,主要病理变化、对机体的影响。
(5)了解水肿的概念;掌握水肿产生的机制及对机体的影响。
(6)熟练掌握低钾血症、高钾血症产生的原因,对心肌、神经肌肉、酸碱平衡的影响。
4、酸碱平衡紊乱
考试内容
酸碱的概念、体内酸碱物质的来源、酸碱平衡的调节。
反映酸碱平衡状况的常用指标及其意义:pH值、PaCO2、SB、AB、BB、BE、AG。
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碱中毒)的原因和机制、分类、机体的代偿调节、对机体的影响、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双重性酸碱失衡、三重性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
分析判断酸碱平衡紊乱的方法及其病理生理基础(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的判断、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的判断)。
考试要求
(1)了解酸碱的概念。
(2)熟悉体液酸碱来源、酸碱平衡的调节。
(3)熟悉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及常用的指标。
(4)熟练掌握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的原发性改变、原因和机制、代偿调节及对机体的影响。
(5)掌握单纯性及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分析判断的方法及发生机制。
(6)了解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发生的原因。
5、缺氧
考试内容
概述:缺氧的概念、常用的血氧指标(血氧分压、血氧容量、血氧含量、血氧饱和度)。
各型缺氧(低张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循环性缺氧、组织性缺氧)的概念、原因与机制、血氧变化的特点。
缺氧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呼吸系统变化、循环系统变化、血液系统变化、中枢神经系统变化、组织细胞变化。
缺氧治疗的病理生理基础。
考试要求
(1)熟悉常用的血氧指标的正常值及其意义。
(2)掌握各型缺氧发生的原因、机制、血氧指标的变化。
(3)掌握缺氧对机体的影响:呼吸系统的变化、循环系统的变化、血液系统的变化、中枢神经系统的变化、组织细胞的变化。
(4)了解缺氧治疗的病理生理基础。
6、发热
考试内容
概述:发热、生理性体温升高与病理性体温升高,发热与过热的区别。
发热的原因和机制:发热激活物和致热原的概念,发热激活物的主要种类和性质,内生致热原的细胞来源、种类及生物学效应。
体温升高调节的机制:体温调节中枢,内生致热原信号进入体温调节中枢的途径,发热中枢的调节介质及作用,热限及其成因,发热体温上升的基本环节。
发热时机体的主要代谢与功能变化:物质代谢改变,包括蛋白质、糖和脂肪、水盐代谢在发热过程中的变化;生理功能改变,包括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变化;免疫防疫功能改变。
发热的生物学意义及其处理原则:发热对机体有利与不利方面以及发热的一般处理原则。
考试要求
(1)掌握发热有关概念、了解发热与生理性、被动性体温升高的区别。
(2)了解发热激活物的类型、作用特点。了解内生致热原的概念、性质、特点。
(3)掌握发热时体温的调节机制。
(4)了解发热物质代谢、生理功能和防御功能的改变。
(5)了解发热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7、应激
考试内容
概述:应激的概念、应激原。
应激的全身性反应:神经内分泌反应与全身适应综合症: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激素系统;全身适应综合症;急性期反应(急性期反应蛋白)。
细胞应激反应:热休克蛋白的概念与分类、功能、表达的调控。
应激时机体的代谢功能变化。
应激与疾病:应激性溃疡、心身疾病、应激相关心理、精神障碍。
防治应激相关疾病的病理生理基础。
考试要求
(1)掌握应激的概念,了解应激原。
(2)熟练掌握应激反应的基本表现:神经内分泌反应、细胞体液反应、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
(3)了解应激性疾病与应激相关疾病。
(4)了解防治应激相关疾病的病理生理基础。
8、缺血-再灌注损伤
考试内容
缺血-再灌注损伤、钙反常、氧反常、pH反常概念。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原因及条件。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自由基的作用(概念、分类、代谢、生成增多机制和引起损伤的机制)、钙超载(细胞内钙超载概念、发生机制、钙超载引起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白细胞的作用。
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变化、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变化。
防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基础。
考试要求
(1)了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概念,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原因及条件。
(2)掌握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
(3)了解自由基的概念、作用;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机体的代谢及功能变化。
(4)了解防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基础。
9、休克
考试内容
概述:休克概念、研究历史;
休克的病因与分类。
休克的发展过程:各期(代偿期、进展期和难治期)的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改变及其机制、主要临床表现。
休克的发病机制:神经-体液机制(血管活性胺、调节肽、炎症介质)、组织-细胞机制(细胞损伤与代谢障碍)。
器官系统功能的变化。
MO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概念、病因与发病经过、发病机制(全身炎症反应失控、促炎-抗炎介质平衡紊乱、其他导致器官功能障碍的因素)。
休克和MODS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考试要求
(1)掌握休克的概念、休克的病因。
(2)熟练掌握休克的始动环节、休克的发展过程和发病机制、休克各期的微循环变化。
(3)掌握休克初期代偿意义、休克各期的临床表现。
(4)了解休克与DIC的关系。
(5)了解休克时体液因子的作用,炎症介质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对休克的影响、细胞损伤与代谢障碍。
(6)了解休克时各重要器官的功能变化以及MODS的发病机制。
(7)了解休克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10、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
考试内容
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概念 。
DIC的常见原因和发病机制:启动外源性凝血系统;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血细胞大量破坏,血小板被激活;促凝物质进入血液。
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受损、肝功能严重障碍、血液高凝状态、微循环障碍。
DIC的分期和分型。
DIC的功能代谢变化(临床表现):出血 、器官功能障碍、休克、贫血(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DIC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考试要求
(1)掌握 DIC的概念、原因和发病机制。
(2)了解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
(3)掌握DIC的功能代谢变化。
(4)了解DIC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二)各论部分
1、心功能不全
考试内容
心力衰竭的概念。
心力衰竭的病因、诱因与分类。
心功能不全时机体的代偿反应:心脏代偿反应、心外代偿反应。
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心肌收缩性减弱、心肌舒张功能异常、心脏各部分舒缩活动的不协调性。
心功能不全临床表现的病理生理基础:心输出量不足、静脉淤血。
防治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基础。
考试要求
(1)了解心功能不全及相关的概念,掌握心功能不全的原因及诱因。
(2)了解心功能不全的分类。
(3)掌握心功能不全的发生机制,机体代偿反应,心功能不全临床表现的病理生理基础及各种呼吸困难产生的机制。
(4)了解防治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基础。
2、肺功能不全
考试内容
呼吸衰竭的概念。
呼吸衰竭的分类:根据血气变化分类、根据主要发生机制分类、根据发病部位分类。
呼吸衰竭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肺通气功能障碍(限制性通气不足、阻塞性通气不足)、肺换气功能障碍(弥散障碍、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和解剖分流增加。
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概念和发生机制。
COPD(慢性阻塞性肺病)与呼吸衰竭。
主要代谢功能变化: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呼吸系统变化、循环系统变化、中枢神经系统变化、肾功能变化、胃肠变化。
防治呼吸衰竭的病理生理基础。
考试要求
(1)掌握呼吸衰竭的定义、病因和发病机制(肺通气功能障碍、肺换气功能障碍);了解呼吸衰竭时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各系统的功能代谢变化。
(2)了解肺源性心脏病和肺性脑病的概念及发病机制。
(3)了解防治呼吸衰竭的病理生理基础。
3、肝功能不全
考试内容
肝脏疾病的常见病因和机制。
肝脏细胞与肝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的概念、肝细胞损害与肝功能障碍、肝Kupffer细胞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肝星形细胞与肝纤维化、肝窦内皮细胞与肝功能障碍、肝脏相关淋巴细胞与肝功能障碍。
肝性脑病:概念、分类、分期、发病机制(氨中毒学说、GABA学说、假性神经递质学说、血浆氨基酸失衡学说)、影响因素。
肝肾综合症:病因和类型、发病机制。
防治肝性脑病的病理生理基础。
考试要求
(1)了解肝脏疾病的常见病因和机制。
(2)掌握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
(3)了解肝性脑病的概念、分类以及影响因素。
(4)了解肝肾综合征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5)了解防治肝性脑病的病理生理基础。
4、肾功能不全
考试内容
急性肾功能衰竭:概念、分类与病因、发病机制、功能代谢变化、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慢性肾功能衰竭:概念、病因、发展过程及机制、功能代谢变化。
尿毒症:概念、功能代谢变化及发病机制、防治尿毒症的病理生理基础。
考试要求
(1)掌握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概念、分类、原因、发病机制及功能代谢变化。
(2)掌握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概念、原因、功能代谢变化,了解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发展过程和发病机制。
(3)了解尿毒症的概念、功能代谢变化和发病机制。
考试内容及要点
(一)肌肉活动部分
1、肌肉活动的能量供应
考试内容
(1)肌肉活动的能量来源
肌肉活动的能量直接来源——ATP(ATP的分解-放能;ATP的再合成-吸能;ATP分解与再合成的关系);
肌肉活动的能量间接来源——糖、脂肪、蛋白质(食物的消化与吸收;糖代谢;脂肪代谢;蛋白质代谢)
(2)肌肉活动能量供应的三个系统
三大系统:磷酸原系统、乳酸能系统、有氧氧化系统
(3)肌肉活动的代谢特征及影响因素
肌肉活动时能量供应的代谢特征(ATP供能的连续性;耗能与产能之间的匹配性;供能途径与强度的对应性;无氧供能的暂时性;有氧代谢的基础性);
能量代谢的测定原则与方法(热量的测定;直接测定与间接测定;呼吸商;食物热价与氧热价);基础代谢;
能量统一体理论(概念;表示形式;在体育实践中的应用);
肌肉活动时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分析
考试要求
(1)掌握肌肉活动时能源的来源与去路
(2)掌握三个供能系统各自特征以及与运动强度、时间的对应关系
(3)掌握运动中能量代谢变化的特点和能量统一体概念,学会分析不同性质运动中的代谢规律及应用
2、肌肉收缩
考试内容
(1)肌肉的微细结构
肌原纤维(粗肌丝和细肌丝;肌丝的分子组成;细胞骨架)
肌管系统(横管系统;纵管系统)
(2)肌肉的特性
肌肉的物理特性;
肌肉的生理特性——兴奋性与收缩性(兴奋和兴奋性概念;引起兴奋的刺激条件;兴奋性的评价指标;兴奋后恢复过程的兴奋性变化)
(3)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形成的原因;动作电位的传导;局部兴奋
(4)肌肉的收缩原理
运动单位;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的传递(神经-肌肉接点的结构;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的传递的机制);肌肉的兴奋-收缩耦联;肌肉的收缩与舒张过程
(5)肌肉的收缩形式与力学特征
缩短收缩、拉长收缩和等长收缩;肌肉收缩的力学特征(肌肉收缩的张力与速度关系;肌肉收缩的长度与张力关系;肌肉的做功、功率和机械效率)
(6)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
人类肌纤维的类型(根据组织化学染色法;根据肌纤维代谢特征);
两类肌纤维的形态、生理和代谢特征;不同类型肌纤维的分布;
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训练对肌纤维的影响(训练能否引起肌纤维组成的改变;不同训练形式对肌纤维影响的专门性);运动时不同肌纤维的动员
(7)肌肉的结缔组织
肌肉结缔组织的组成成分;运动对肌肉结缔组织的影响(长期运动可提高肌腱的抗张应力和抗断裂力量;长期运动中可使肌中结缔组织肥大)
(8)肌电图
机电信号的引导和记录;肌电图的基本原理与正常肌电图的表现;肌电图的应用
考试要求
(1)了解肌肉的微细结构、肌丝的分子组成、肌肉的物理特性与生理特性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2)掌握细胞兴奋、兴奋性、阈强度和时值的概念,以及引起可兴奋细胞兴奋的刺激强度与作用时间的关系
(3)了解霍奇金的“离子学说”,理解膜电位发生的原因,以及兴奋在细胞膜传播和在神经肌肉接点传递的生理机制
(4)掌握在完整机体内肌肉收缩的基本过程和兴奋-收缩耦联的机制
(5)掌握运动时肌肉收缩的基本形式、力学表现及其在体育运动实践中的应用
(6)掌握人类肌纤维的分型、两类肌纤维的形态、代谢和生理特征,以及肌纤维的百分组成与运动能力的关系
(7)了解肌肉结缔组织的组成和运动对肌肉结缔组织的影响
(8)了解肌电图概念及其在体育教学、训练与科研中的运用
3、肌肉活动的神经调控
考试内容
(1)神经系统及其功能
神经元(一般结构;类型;生物电的产生;信息的传导);
突触及突触传递;神经递质与受体;神经胶质细胞;神经营养因子
(2)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感受器(概念;分类;基本生理特征);视觉(光感受与信息处理;视觉中枢的神经机制);听觉(声音信息的感受与传递;听神经编码及声音的分析;听觉的中枢分析);位觉(位觉的感受装置及其产生机制;前庭反应和前庭稳定性);本体感受器(肌梭;腱器官;本体感觉的特征)
(3)躯体运动的神经调控
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控(脊髓神经元;脊髓反射;行走时脊髓运动程序的发生;高位中枢对脊髓反射的调控);
脑干对躯体运动的调控(脑干对肌紧张的调控;脑干对节律性运动的调控;姿势反射);
高位中枢对躯体运动的调制(高位中枢控制运动的下行通路;大脑皮质的运动调节功能;基底神经节的运动调节功能;小脑对运动的调控);运动功能的整合
(4)运动技能学习
学习和记忆;运动技能形成的生理本质;运动技能形成过程(发动认识动作阶段;粗略掌握动作阶段;改进提高动作阶段;巩固与应用自如阶段);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应注意的生理学问题(有效信息的输入;感觉机能作用的发挥;大脑皮质的功能状态;信息反馈的调节)
考试要求
(1)熟练掌握专业术语和基本概念
(2)了解神经元、突触、神经递质、受体和神经营养因子的功能
(3)详细了解视觉、听觉、位觉和本体感觉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4)掌握脊髓、脑干和高位中枢对躯体运动的调控机制以及它们的协调配合
(5)掌握运动技能学习形成的机制及在实践中的应用
(二)运动的生理支持系统部分
4、激素与运动
考试内容
(1)内分泌、内分泌腺与激素
内分泌与内分泌腺(内分泌与外分泌;内分泌系统;靶器官、靶组织或靶细胞;激素传递方式);
激素(分类;生理作用和作用特征)
(2)激素作用的机制和调节
受体以及作用特征;激素作用的机制和过程(含氮激素的作用机制——第二信使学说;固醇类激素的作用机制——基因表达学说;激素作用的终止);激素分泌的调节
(3)主要内分泌腺的内分泌功能
下丘脑的内分泌功能;垂体的内分泌功能(腺垂体激素;神经垂体激素);甲状腺的内分泌——甲状腺素;甲状旁腺素;肾上腺的内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髓质激素);胰岛的内分泌功能(胰岛素;胰高血糖素)
(4)功能器官的内分泌及激素
功能器官的内分泌功能(心脏和血管的内分泌功能;胸腺的内分泌功能;胃肠道系统的内分泌功能;肾脏的内分泌功能);组织激素(前列腺素的主要生理作用;瘦素)
(5)运动与内分泌功能
运动时影响激素分泌的主要因素(受试者训练、功能水平;心理状态;其他);运动引起血激素变化的类型(快速应答型;缓慢应答型;滞后应答型);
某些激素对运动和训练的反应与适应——儿茶酚胺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儿茶酚胺对急性运动的反应特征;儿茶酚胺对长期运动的适应特征);糖皮质激素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生长激素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抗利尿激素和盐皮质激素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胰岛素和高血糖素对运动的适应与反应;
激素对运动应答与适应的基本规律
考试要求
(1)掌握内分泌、内分泌腺、激素的概念以及激素的分类
(2)掌握激素的一般生理作用、作用特征以及作用机制
(3)了解功能器官的内分泌功能以及组织激素
(4)掌握主要应激激素对运动应答和适应的基本规律
5、血液与运动
考试内容
(1)血液的组成与特性
血液的组成(血浆;血细胞);血液的理化特性(颜色和比重;黏滞性;血浆渗透压;血浆pH值)
(2)血液的功能
运输功能(氧的运输;CO2的运输;其他物质的运输);血液的调节功能(内环境;血液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中的作用);血液的防御与保护作用
(3)运动对血液成分的影响(运动对血浆和血细胞的影响;Hb与运动)
考试要求
(1)了解血液的基本组成成分及运动对其影响
(2)掌握血液的主要理化性质和血液的基本功能
(3)熟悉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和血液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
(4)掌握运动对血液成分的影响
6、呼吸与运动
考试内容
(1)肺通气
肺通气的原理;肺通气功能的评定(肺容积;深吸气量和功能余气量;肺活量和时间肺活量,每肺通气量和每分最大通气量;肺泡通气量);肺通气功能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肺通气功能对运动的反应;肺通气功能对运动的适应);运动与呼吸(呼吸方法;呼吸形式;憋气;过度通气;哮喘和运动诱发的支气管痉挛)
(2)气体的交换
气体交换的原理;气体交换的过程;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气体扩散速率;通气/血液比值);肺通气功能的评定
(3)呼吸运动的调节
呼吸中枢及其呼吸的反射性调节;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运动时呼吸变化的调节
考试要求
(1)了解肺通气原理,掌握运动时应采取的合理呼吸方法
(2)掌握肺通气功能的评定方法和肺通气功能对训练的适应规律
(3)掌握气体的交换过程,了解其影响因素
(4)掌握肺换气功能的评定方法和肺换气功能对训练的适应规律
(5)掌握运动时呼吸功能的变化规律,了解其调节机制
7、循环与运动
考试内容
(1)心脏生理
心肌的生理特性(兴奋性;自动节律性;传导性;收缩性);心动周期与心脏泵血功能(心动周期和心率;心脏的泵血过程;心音;心电图);心泵功能的评价(每搏输出量和射血分数;每分输出量和心指数;心力贮备;心脏做功量);心泵功能的调节(每搏输出量的调节;心率对心泵功能的影响)
(2)血管生理
动脉血压(动脉血压形成的条件;动脉血压的正常值;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动脉脉搏;微循环;静脉回心血量(静脉血压;静脉回流及其影响因素)
(3)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神经调节(自主神经系统概述;心血管活动的神经支配;心血管中枢;心血管反射);体液调节(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肾素-血管紧张素;其他体液因素;心脏的自分泌功能);局部血流的自身调节(代谢性自身调节机制;肌源性自身调节机制)
(4)运动时心血管功能的变化
心血管系统对运动的反应(心输出量的反应;血液重新分配;血压的改变);心血管系统对运动的适应(运动性心脏肥大;运动心脏微细结构的重塑;运动心脏功能改变)
考试要求
(1)熟悉心肌的生理特性,掌握心动周期的概念及心脏泵血的过程,掌握评定心脏功能的指标及方法
(2)掌握动脉血压的概念、形成过程及影响因素;了解微循环;掌握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
(3)熟悉心血管功能的调节机制
(4)掌握运动训练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
8、酸碱平衡与肾脏排泄
考试内容
(1)酸碱物质的来源
酸、碱与pH;体内酸性物质的来源(碳酸;固定酸);体内碱性物质的来源
(2)酸碱平衡的调节
缓冲体系与缓冲作用;血液缓冲体系及其调节作用(血浆缓冲体系;红细胞缓冲体系;血液缓冲体系的相对作用);肺对酸碱平衡的调节作用;肾脏排泄及其对机体酸碱平衡和水平衡的调节作用(肾脏的排泄功能;肾脏在维持机体酸碱平衡中的作用;肾脏在维持机体水平衡中的作用;运动对肾脏泌尿机能的影响);酸碱平衡紊乱;酸碱平衡检测的主要指标(pH值;CO2总量和CO2结合力;CO2分压;真实碳酸氢盐和标准碳酸氢盐;缓冲碱;碱过剩)
(3)运动时机体酸碱平衡调节的特点
运动时骨骼肌和血液pH的变化规律;运动时体内酸性物质的来源(ATP水解;6-磷酸葡萄糖和1-磷酸甘油的生成;乳酸的生成;不完全和完全氧化);运动时骨骼肌细胞内的缓冲作用(化学缓冲作用;代谢缓冲过程;H+和HCO3-的跨膜流动);口服NaHCO3对体内酸碱平衡和运动成绩的作用
考试要求
(1)掌握酸碱平衡的概念,熟悉体内酸性和碱性物质的来源
(2)掌握缓冲作用的概念和机体酸碱平衡的基本调节方式,了解酸碱平衡紊乱及其分类
(3)掌握运动时机体酸碱平衡变化及其调节的基本过程
(4)掌握排泄的概念和肾脏尿生成的基本过程
(三) 体育锻炼与运动训练的生理学部分
9、体适能与运动处方
考试内容
(1)体适能与健康
体适能(概念;分类);健康体适能(有氧适能;肌适能);健康与康宁
(2)运动处方
运动处方的概念、分类;运动处方的制定与实施(运动处方的要素;运动处方的制定程序与原则;运动处方的实施);提高体适能的运动处方(提高有氧适能的运动处方;提高肌适能的运动处方)
考试要求
(1)了解体适能的概念,熟悉体适能的主要组成成分
(2)掌握有氧适能和肌适能的概念,熟悉有氧适能和肌适能的评价方法
(3)掌握运动处方的概念和四要素,熟悉运动处方的内容、制定与实施
(4)掌握提高有氧适能和肌适能的运动处方
10、肥胖与体重控制
考试内容
(1)肥胖
肥胖的概念及其危害;肥胖的分类及诊断指标(肥胖度;体质指数;腰臀围比值);体成分估算方法(皮褶厚度法;围度法;生物电阻抗分析法;水下称重法;空气置换法;DEXA法);超重
(2)运动与体重、体成分控制
体重、体成分控制的理论基础(能量平衡;人体每日能量消耗);体重、体成分控制方法及注意事项(保持体重衡定的原则;体力活动能量消耗的评估方法;减体重方法及注意事项;增加体重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3)肥胖与运动减肥
造成肥胖流行的主要原因(肥胖成因;现代肥胖流行的原因);运动减肥(运动减肥的可能机制;减肥运动处方的制定原则)
考试要求
(1)掌握肥胖、超重、体成分、身体指数等概念,以及肥胖与体重控制的意义
(2)熟悉肥胖的诊断方法和判定标准,并能应用于实践
(3)在了解肥胖主要发病机制的基础上,掌握肥胖的防治理论,特别是运动防肥减肥机制
(4)在掌握减肥健体运动处方制定原则的基础上,能够初步制定运动处方,指导运动防肥减肥实践
11、运动与免疫
考试内容
(1)免疫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免疫的基本概念及分类(免疫的概念;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抗原与抗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及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免疫反应(体液免疫的应答反应过程;细胞免疫的应答反应过程)
(2)身体运动对免疫机能的影响
不同运动对免疫机能的影响(适中运动与抗感染能力;大强度运动对免疫机能的影响);运动免疫理论(“开窗”理论;“J”型曲线模式)
(3)运动性免疫抑制现象
运动性免疫抑制现象;运动性免疫抑制的可能机制(神经系统的影响;生物信息物的影响;血糖水平的影响;氧自由基水平的影响;谷氨酰胺水平的影响;免疫抑制因子的影响);运动性免疫抑制的生理意义(保护机体安全;保证训练后的恢复;训练过度的信号)
(4)免疫调理的基本思路和措施
营养调理;中药调理;训练之外的免疫保护措施
考试要求
(1)掌握免疫的概念、免疫系统的组成以及各组分的特点与功能
(2)掌握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的过程与特点
(3)掌握免疫功能对不同运动的应答和适应特征,了解运动性免疫抑制的机理
(4)了解免疫调理的基本思路和措施,了解运动者自我保护的方法
12、肌肉力量
考试内容
(1)肌肉力量及其影响因素
肌肉力量的分类;肌肉力量的影响因素(肌源性因素;神经源性因素;其他因素)
(2)肌肉力量的检测与评价
最大肌肉力量(等长肌力;等张肌力;等速肌力——慢等速测试;快等速测试;其他等速向心肌力测试;等速离心肌力测试);
肌肉耐力(等长肌肉耐力;等张肌肉耐力;等速肌肉耐力)
(3)肌肉力量训练
肌肉力量训练的若干生理学原则(超负荷原则;特异性原则;安排练习原则);肌肉力量训练的手段和方法(影响肌肉力量训练效果的若干负荷因素;几种肌肉力量训练手段的生理学分析);
运动导致的肌肉酸痛(急性肌肉疼痛;延迟性肌肉酸痛)
考试要求
(1)掌握肌肉力量的概念及肌肉力量的分类
(2)掌握影响肌肉力量的因素,熟悉其作用机制
(3)掌握肌肉力量的常用检测与评价方法
(4)掌握肌肉力量训练的基本原则及肌肉对运动的反应,熟悉肌肉力量训练的方法
13、身体素质
考试内容
(1)平衡
平衡的概念及分类;发展平衡能力的训练(前庭;动觉;视觉);平衡能力的测评(平衡仪测评;单脚支撑测评;其他)
(2)灵敏
灵敏的概念及分类;灵敏的生理学基础(大脑皮层;感觉器官;运动技能的掌握);发展灵敏的训练及测评(传统测试法;灵敏测定仪)
(3)柔韧
柔韧的生理学基础(关节的结构特征;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伸展性;关节周围组织的体积;中枢神经的协调功能和肌肉力量);发展柔韧性的训练(牵张练习;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作用;训练原则);柔韧性的测评(简易测量方法;精确测量法)
考试要求
(1)了解平衡、灵敏和柔韧的基本概念
(2)掌握平衡、灵敏和柔韧的生理学基础
(3)掌握平衡、灵敏和柔韧的训练及测评方法
14、有氧运动能力
考试内容
(1)需氧量、吸氧量和氧亏
需氧量、吸氧量和氧亏的概念;运动后过量氧耗及其影响因素(运动后过量氧耗的生理基础;运动后过量氧耗的影响因素)
(2)有氧工作能力
最大摄氧量概念、表示方法及其影响因素;最大摄氧量平台概念;无氧阈——乳酸阈与通气阈(乳酸阈与个体乳酸阈;乳酸阈的生理机制及其影响因素;通气阈及其产生机制;研究乳酸阈、通气阈的意义);有氧耐力的生理基础及其影响因素;有氧耐力的训练(持续训练;间歇训练;低氧训练)
(3)有氧耐力的测定法及其评定
最大摄氧量(VO2max)测定法(直接测定法;间接测定法);次最大运动负荷的测试(PWC170测试;哈佛台阶测试)
考试要求
(1)掌握有氧工作能力有关的基本概念,了解有氧工作能力的生理学意义
(2)熟悉影响有氧工作能力的生理学基础知识,掌握提高有氧工作能力的方法
(3)掌握安静时、运动中以及运动后恢复期有氧能力的生理变化过程,及其调节的基本过程
(4)掌握最大摄氧量和无氧阈在体育运动实践中的应用及其价值
15、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原理
考试内容
(1)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状态变化的规律
赛前状态与准备活动;进入工作状态(进入工作状态的生理机制;影响进入工作状态的因素;“极点”与“第二次呼吸” );稳定状态(真稳定状态;假稳定状态);运动性疲劳与恢复
(2)运动训练的生理本质
运动负荷的本质;机体对运动负荷的反应特征(耐受性;疲劳;恢复;超量恢复;消退);机体对运动负荷的适应与训练效果
(3)运动训练效果的生理学评定
有训练者安静状态下的生物学适应特征(运动系统;氧运输系统;神经系统);有训练者在运动时和恢复期的生物学特征(有训练者对定量负荷的反应特征;有训练者对极限负荷的反应特征)
考试要求
(1)掌握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状态变化的规律和各阶段的特点及其生理机制
(2)了解机体对运动负荷刺激的反应与适应特征和运动训练的生理本质
(3)掌握运动训练效果的生理学评定方法并能应用于运动训练实践
16、运动性疲劳与恢复过程
考试内容
(1)运动性疲劳
运动性疲劳的概念及其分类;运动性疲劳的特点及其发生的部位;运动性疲劳产生的可能机制(能量耗竭学说;代谢产物堆积学说;内环境稳定性失调学说;保护性抑制学说;突变理论;离子代谢紊乱;自由基学说;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理论;中医理论);运动性疲劳的诊断(神经系统与感觉器官;生物电;主观感觉判断;疲劳自觉症状;肌力;生理与生化指标)
(2)恢复与提高过程
恢复过程的一般规律;机体能源贮备的恢复(磷酸原的恢复;肌糖原贮备的恢复;氧合肌红蛋白的恢复;乳酸再利用);促进人体功能恢复的措施(活动性手段;营养性手段;药物手段;睡眠;物理手段;心理学手段)
考试要求
(1)掌握运动性疲劳的概念、发生部位、可能机制与判断方法
(2)掌握恢复过程的概念、阶段性特点与促进机体功能恢复的方法
17、运动强力手段
考试内容
(1)生理学手段
改善机能状态的一般生理学手段;改善内环境的手段;改善能量供应的手段;改善神经营养状态的手段
(2)营养学手段
运动与糖、脂肪、蛋白质的补充(运动与糖的补充;运动与蛋白质的补充;运动与脂肪的补充);运动与矿物质的补充(运动与补钙;运动与补磷;运动与补铁;运动与补锌;运动与补硒);运动与水的补充;运动与维生素的补充
(3)药理学手段
西药在运动中的应用;中药在运动中的应用
考试要求
(1)了解强力手段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掌握生理学手段的方法和强力作用
(3)掌握营养学手段的方法和强力作用
(4)掌握药理学手段的方法和强力作用
18、兴奋剂与运动
考试内容
(1)兴奋剂概况
竞技体育中的反兴奋剂问题(禁止使用兴奋剂的主要目的;禁止使用兴奋剂的措施);兴奋剂与使用兴奋剂区别;对兴奋剂和使用兴奋剂概念的理解(对兴奋剂“质”的理解;对兴奋剂“量”的理解;兴奋剂“方法与技术”的理解);兴奋剂的分类
(2)兴奋剂问题的生理学分析
兴奋剂的作用与危害(兴奋剂对运动员体能的作用;兴奋剂对运动员的心理作用;兴奋剂对运动员机体的危害);兴奋剂的生理、药理效应和毒副作用(刺激剂;麻醉止痛剂;合成类固醇;β阻断剂;利尿剂;其他类型的兴奋剂)
考试要求
(1)了解禁止使用兴奋剂的主要目的与措施
(2)熟悉兴奋剂的概念与分类
(3)掌握各种兴奋剂的主要毒副作用
19、环境与运动
考试内容
(1)冷热环境
体温的调节(机体的产热与散热;体温调节装置);热环境与运动(热环境运动时的生理反应;热环境运动时对人体的热伤害;热习服);冷环境与运动(冷环境的生理反应;冷环境对人体运动的影响;冷习服)
(2)水环境与运动
水环境与运动能力;人体对水环境的适应
(3)高原环境与运动
高原环境与身体适应(高原环境;高原的人体生理反应;高原运动的机能变化;高原适应);高原训练和运动成绩(高原训练的适宜高度;高原训练能否提高运动员在平原的运动成绩;平原训练与高原运动成绩)
(4)大气环境与运动
大气环境与健康(大气环境与大气污染;大气环境与健康;大气污染影响人体健康的效应);大气环境对运动能力的影响
(5)生物节律
生物节律的特点及其可能机制;生物节律与运动训练
考试要求
(1)了解人体保持体温相对恒定的原理,掌握热环境运动对人体的影响及其热服习的产生
(2)了解冷环境对人体运动的影响和人在水环境中的急性适应过程
(3)掌握高原环境对人体的影响和高原适应的生理机制,及其在提高运动成绩中的实际应用
(4)了解大气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
(5)掌握生物节律的特点及其利用价值
(四) 不同人群与运动部分
20、儿童少年与体育锻炼
考试内容
(1)儿童少年的生理特点
运动系统(骨骼与关节特点;肌肉的特点;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氧运输系统(血液;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物质代谢;能量代谢;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神经系统(神经过程兴奋和抑制的发展;两个信号系统的特点;青春发育期神经系统的稳定性;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2)动作技能和身体素质的发展
身体素质的发展(身体素质发展的特点;各项素质的年龄变化)
(3)运动定向的生理学依据
运动定向与科学选材;科学选材与年龄(科学选材的年龄特点;生物年龄与日历年龄);主要运动项目选材的生理学评价(力量性项目;速度性项目;耐力性项目;球类项目)
考试要求
(1)掌握儿童少年的生理特点以及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2)掌握身体素质发展的特点及年龄变化
(3)了解科学选材的年龄特点与主要运动项目选材的生理学评价
21、女子与体育锻炼
考试内容
(1)女子的生理特点与运动能力
女子生理阶段的划分;女子生理特点与运动能力(有氧能力;无氧能力;肌肉力量;柔韧性与协调性)
(2)月经周期、妊娠与运动
卵巢的内分泌功能(雌激素的主要作用;孕激素的主要作用);月经周期与运动(月经周期的时相划分;月经周期与运动能力;运动对月经周期的影响;月经周期与健身锻炼)
(3)妊娠期与运动
考试要求
(1)掌握月经周期的概念,熟悉月经周期时相划分及生理机制
(2)掌握女性生理特点与运动能力特点
(3)了解女性激素的生理作用,熟悉月经周期与运动能力的关系
(4)了解妊娠期与运动的关系
22、老年人与体育锻炼
考试内容
(1)衰老与老年人
衰老的概念及老年人划分标准;衰老的机制与抗衰老
(2)老年人生理特点与健身作用
健身运动对身体成分的影响;健身运动对运动系统的影响;健身运动对氧运输系统的影响(循环系统特点;呼吸系统特点;血液流变学特点);健身运动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健身运动对血脂代谢的影响;健身运动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健身运动对应激能力的影响
(3)老年人的健身运动方案
老年人健身的注意事项(医学检查;循序渐进;自我监督;持之以恒);老年人健身方案(运动方式;运动强度;运动频度和持续时间)
考试要求
(1)掌握衰老的概念,了解衰老的主要机制
(2)熟悉健身运动对老年人生理机能的影响
(3)掌握为老年人制定健身方案的方法
23、残障人与体育锻炼
考试内容
(1)残障与残障人
概念;引起残障的原因;残障人参与体育锻炼的特点和作用(残障人参加体育活动的特点;残障人参与体育锻炼的作用)
(2)残障人的分类与分级
(3)残障人的生理特点
视觉残障;听力残障;言语残障;智力残障;肢体残障;精神残障
(4)残障人的康复与功能训练
康复功能训练的内容、原则;残障人对辅助器械的适应;肢体残障训练评估
(5)残障人体育活动
体育活动对残障人生理功能的影响;适合残障人参加的体育比赛项目(肢体残障人的体育项目;智力残障人的体育项目;视觉残障人的体育项目;听觉残障人的体育项目)
考试要求
(1)了解残障人概念、分类、分级方法
(2)了解残障人的生理心理特点
(3)熟悉残障人的康复手段和辅助工具
(4)掌握不同种类残障人群的体育锻炼方法
24、若干疾病的体育锻炼
考试内容
(1)运动与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的定义和分型;高脂血症的表现和诊断标准;高脂血症的发病机理;运动与高脂血症(运动促进脂代谢;运动促进脂代谢的机理;降脂运动方案)
(2)运动与高血压
高血压定义和分类;高血压的流行病学;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运动与高血压(运动对高血压的预防作用;运动对高血压的降压作用;运动降压的可能机制;降压运动处方)
(3)运动与糖尿病
糖尿病的定义和分类;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运动与糖尿病(运动对糖尿病的控制作用;运动控制糖尿病的作用机理;糖尿病人的运动方案)
(4)运动与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的定义和分类;骨质疏松的危害;骨质疏松的病因与诊断;运动防治骨质疏松的机制(应力效应;激素效应;补钙效应;肌力效应);骨质疏松患者的运动处方
(5)运动与冠心病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冠心病康复锻炼的作用机制;冠心病运动处方(有氧运动;力量;注意事项)
(6)运动与腰痛
腰痛的分类;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原因;腰痛的主动运动治疗
考试要求
(1)掌握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冠心病和腰痛的定义、分型,了解其临床表现和发病机制
(2)掌握运动对各慢性疾病的防治作用及其作用机理
(3)掌握各慢性疾病患者的运动方案 考试内容及要点
(一)绪论
1.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对象、目的和任务
2.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3.人体生理功能的维持与调节
4.运动生理学的发展历史与研究现状
(二)肌肉的活动
1.肌肉的兴奋与收缩
1.1.肌肉的神经支配
1.2 肌纤维的微细结构
1.3 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的传递
1.4肌肉的收缩的原理与过程
2.肌肉收缩的形式
2.1缩短收缩
2.2拉长收缩
2.3等长收缩
3.肌肉收缩的力学特征
3.1肌肉收缩的张力-速度关系
3.2肌肉收缩长度-张力关系
4.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
4.1肌纤维的形态、代谢和功能特征
4.2 运动时肌纤维的募集
4.3 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
4.4 运动对肌纤维的影响
(三)血液与运动
1.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1.1 血液的组成
1.2 血液的理化特性
1.3 血液的功能
2.血液对运动和训练的反应与适应
2.1 血液对急性运动的反应
2.2 血液对运动训练的适应
(四)血液循环与运动
1.心脏的泵血功能
1.1 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
1.2 心脏的泵血过程与机制
1.3 心输出量及其影响因素
1.4 心脏泵血功能及其评价
2. 血管生理
2.1 动脉血压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
2.2 静脉回流及其影响因素
3. 心脏血管活动的调节
3.1 神经调节
3.2 体液调节
4.心血管对运动和训练的反应与适应
4.1 运动时的心血管反应
4.2 长期运动训练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
4.3 脉搏(心率)和血压测定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
(五)呼吸与运动
1.呼吸运动与肺通气
1.1 呼吸的定义及全过程
1.2 肺通气的动力与阻力
1.3 呼吸的形式与运动
1.4 肺通气功能的评价
2. 肺换气
2.1肺换气的原理和动力
2.2气体交换的过程
2.3 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
3. 气体的运输
3.1 氧气的运输
3.2 氧解离曲线的特征及其生理意义
3.3 二氧化碳的运输
4. 呼吸的调节
4.1 呼吸中枢
4.2 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
5. 呼吸对运动和训练的反应与适应
5.1 呼吸对运动的反应
5.2 呼吸对训练的适应
5.3运动时的合理呼吸
(六)肌肉活动与物质能量代谢
1. 胃肠道的功能与运动
1.1食物在胃肠道的消化过程
1.2 营养物质在胃肠道的吸收
1.3 胃肠道对运动的反应与训练的适应
2. 肾的功能与运动
2.1 尿的生成
2.2 肾脏在维持机体水平衡中的作用
2.3肾脏在维持机体酸碱平衡中的作用
2.4 运动性蛋白尿与运动性血尿
3. 能量代谢与运动
3.1 能力的来源与去路
3.2 能量代谢的测量原理与方法
3.3 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
3.4人体三大供能系统的供能方式、特征及其在运动中的供能意义
3.5 能量连续统一体理论在体育实践中的应用
3.6 静息与运动时的能耗
(七)内分泌与运动
1. 概述
1.1 激素的概念、分类、生理作用及作用特征
1.2 激素作用的机制
2.几种主要激素的生物学作用
2.1腺垂体激素、 神经垂体激素的作用
2.2 糖皮质激素与应激反应
2.3 儿茶酚胺与“应急”反应
2.4 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作用
2.5 睾酮的作用
3.运动与内分泌功能轴
3.1 运动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A轴)
3.2 运动与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HPT轴)
3.3 运动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PG轴)
3.4 运动与交感-肾上腺系统
4.激素对运动和训练的反应与适应
(八)神经系统对运动及其学习的调控
1.神经学基础
突触、突触传递、神经递质、反射
2. 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视觉、听觉、位置觉、前庭功能稳定性、本体觉
3. 躯体运动的调控
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控 牵张反射
脑干对躯体运动的调控 姿势反射
高位中枢对躯体运动的调控
4.运动技能的学习与记忆
4.1.运动技能的概念和分类
4.2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4.3体育教学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九)体育教学与课余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分析
1.体育教学与课余运动训练负荷阈
1.1负荷阈的组成
1.2体育教学负荷阈的特征与调控
1.3课余运动训练负荷阈的特征与调控
2.体育教学与课余运动训练效果的生理学评定
2.1安静状态下运动效果的生理学评定
2.2定量负荷时运动效果的生理学评定
2.3极量负荷时运动效果的生理学评定
(十)身体素质的生理学分析
1.身体素质概述
1.1身体素质的概念
1.2发展身体素质的意义
2.力量素质
2.1力量的概念及分类
2.2力量素质的生理学基础
2.3肌肉力量的测量
2.4肌肉力量的训练
3.速度素质
3.1速度素质的概念及分类
3.2速度素质的生理基础
3.3速度素质的训练
4.耐力素质
4.1无氧耐力的生理学基础及其训练方法
4.2有氧耐力的生理学基础及其训练方法
5.灵敏与柔韧素质
5.1灵敏素质
5.2柔韧素质
(十一)有氧、无氧工作能力
1.有氧工作能力
1.1最大摄氧量的概念、影响因素及测定方法
1.2乳酸阈概念、测定方法及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
1.3提高有氧工作能力的训练方法
2.无氧工作能力
2.1无氧工作能力的影响因素
2.2无氧工作能力的测试与评价
2.3提高无氧工作能力的训练方法
(十二)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的变化
1.赛前状态与准备活动
1.1赛前状态的概念
1.2准备活动
2.进入工作状态
2.1极点
2.2第二次呼吸
2.3影响极点与第二次呼吸的因素
3.稳定状态
3.1真稳定状态
3.2假稳定状态
4.疲劳状态
4.1概念
4.2产生机制
4.3判断运动性疲劳的指标及方法
5.恢复过程
5.1.恢复过程的一般规律(超量恢复)
5.2促进人体功能恢复的措施
(十三)儿童少年与体育运动
1.儿童少年的生理特点与运动
1.1运动系统
1.2氧运输系统
2.儿童少年身体素质的发展
身体素质发展的特点
(十四)特殊环境与运动
1.高原环境与运动
1.1高原环境对运动能力的影响
1.2高原训练
2.热环境与运动
2.1预防热危害的原则
2.2补充体液的原则与方法
3.水环境与运动
3.1水环境与运动
3.2对水环境的适应 主要参考书
《病理生理学》第9版,五年制教学,王建枝,钱睿哲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生理学 专业代码:071003 门类/类别:理学 学科/类别:生物学
专业介绍
山西医科大学为例
学科简介
生理学科是全国首批(1978年)硕士学位授权单位,是全省首批(1986年)仅有的两个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之一。2002年生理学科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2007年经再次评审仍为国家重点建设学科);2003年细胞生理学实验室被山西省科技厅批准为山西省重点实验室;2008年以生理学系为主体的细胞生理学实验室被教育部批准为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乔教授与同事赵荣瑞教授(中)、吴博威教授(左)在一起讨论问题
博士后流动站
生理学系共有教师 28人,其中教授8人(60岁以上3人,45-55岁5人)、副教授6人(均在30-40岁之间),讲师14人(36-45岁4人,35岁以下10人);有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11人,其中4位博士生导师是山西医科大学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合作导师。生理学系20人具有博士学位,5人为在读博士研究生。实验室总面积达2000余平方米,实验设备400余台(件),主要仪器设备有: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离子成像系统、膜片钳等。建设经费投入1000多万元。
长期以来,生理学系一直保持着三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即“神经生理学”、“循环生理学”、“心肌细胞生理学”。神经生理学研究方向学科带头人为祁金顺教授和张策教授,主要从事老年痴呆的神经生物学、疼痛及痛觉调制以及神经变性疾病的病理机制及保护作用研究;循环生理学方向学科带头人为刘慧荣教授和康玉明教授,主要从事心血管受体免疫学、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和老年心脏疾患易感性的机制与保护以及心血管及其疾病的中枢调控和痛觉调制研究。心肌细胞生理学学科带头人为吴博威教授和郭大玮教授,主要从事心肌离子通道、细胞Ca2+转运以及RNA干扰的基础和应用研究。
生理学系的主要创始人包括乔健天教授和赵荣瑞教授。乔健天教授是国家“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山西省特级劳模、山西医科大学终身教授。赵荣瑞教授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山西省优秀科技工作者,也是山西医科大学终身教授。长期以来,生理学系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以教学为基础,以科研为动力,在保证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保持了三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即“神经生理学”、 “循环生理学”和“心肌细胞生理学”。近年来,又新增加了“心血管及其疾病的中枢调控”研究方向。目前,神经生理学研究方向的学科带头人为祁金顺教授和张策教授,主要从事老年痴呆的神经生物学和疼痛及痛觉调制研究;循环生理学研究方向的学科带头人为刘慧荣教授,主要从事心血管受体免疫学、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和老年心脏疾患易感性的机制与保护等研究;心肌细胞生理学学科带头人为吴博威教授,主要从事心肌离子通道、细胞Ca2+转运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心血管及其疾病的中枢调控研究方向学科带头人为康玉明教授,主要从事心血管及其疾病的中枢调控和痛觉调制研究。
2005以来,生理学系已完成和在研的各级科研项目共38项,其中国家级项目8项,部级项目30项;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主编或参编学术著作、教材14部;在国际和国家级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50多篇,其中被SCI收录110篇,包括高影响因子的著名刊物《Nature》、《Circulation》以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关注。5年间,本学科已培养研究生88名,其中博士生38名,硕士生50名。
生理学系多年来特别注重老中青三结合,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特别注重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始终不忘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有用人才。在历届团队负责人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生理学系不仅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年轻教师、一届又一届的医药卫生本科学生,也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大量高素质的教学和科研人才。截至2008年为止,生理学系共招收硕士生28届,博士生20届,培养硕士生149人,博士生97人。仅近三年来,本系培养的研究生就达68名(博士生26名,硕士生42名),其中7人获得山西省优秀博士论文,1人获山西省优秀硕士论文。毕业的研究生部分任职于国内的高校或研究所,部分已成为国内外知名大学及研究所的高级研究人员,还有3人在国际著名刊物Science和Nature上发表有多篇学术文章。
生理学系特别注重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以科研促进教学。2005以来,生理学科已完成和在研的各级科研项目共3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8项,省部级项目22项;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75篇;承担了大量本科生、专科生、七年制本硕班、研究生等多层次的计划内与计划外教学任务;近年来,主编和参编各种教材和辅助教材36部,其中包括国家规划教材13部;2005年本科生理学课程被评为“山西省精品课程”。
在教学改革方面,学科各研究方向的学科带头人主动将其科研成果应用在课堂教学,使学生增长了知识,扩大了视野;根据生理学是功能研究科学的特点,通过采取启发式教学,注意结合临床病例,注重讲深讲透,加深了学生对生理学知识的理解;在教学改革中对七年制医学生进行了PBL教学法推广,使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为医学英语专业学生进行了部分内容的双语教学,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为研究生教学、七年制本硕班教学增加了科研成果展示,先进科研技术示教,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承担了教学改革项目1项,获山西省教学成果奖3项,发表教学改革论文13篇;学科还获得山西省首届研究生教育优秀导师团队的称号,数位教授获得“山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山西省博士学位论文外评优秀指导教师” 或“山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等称号。
生理学系注重国际交流,营造多层次的吸引一流国际人才的科研平台,并定期派出人员赴国外实验室进行科研活动,从而为本学科凝聚了一批国内外的优秀人才。近年来不断推进和扩大对内、对外交流与合作,与国内外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往来与合作关系。极大的提高了生理学系的科研水平和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促进了学科的快速发展。
在老一代生理学家的带领下,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生理学系取得了不斐的业绩,同时为学科的继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这里起步,我们将拥有宽广的视野,美好的未来!
专业点分布
北京师范大学 首都师范大学 首都医科大学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科学院大学 南开大学 河北医科大学 河北师范大学 山西医科大学 内蒙古医科大学 大连大学 大连海洋大学 大连医科大学 中国医科大学 锦州医科大学 延边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吉林大学 哈尔滨医科大学 佳木斯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 牡丹江医学院 海军军医大学 复旦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扬州大学 苏州大学 东南大学 南京大学 徐州医科大学 南京医科大学 江苏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温州医科大学 浙江大学 安徽农业大学 安徽医科大学 皖南医学院 福建医科大学 山东大学 潍坊医学院 郑州大学 新乡医学院 河南大学 河南师范大学 武汉轻工大学 武汉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武汉科技大学 长江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湖南农业大学 中南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 南方医科大学 中山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 暨南大学 广东医科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汕头大学 广西医科大学 广西大学 重庆医科大学 陆军军医大学 四川大学 四川农业大学 西南医科大学 遵义医学院 昆明医科大学 西南林业大学 空军军医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兰州大学 宁夏大学 宁夏医科大学 石河子大学 新疆医科大学
专业院校排名
0710 生物学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91 所,本次参评75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161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
学校代码 |
学校名称 |
评选结果 |
1 |
10001 |
北京大学 |
A+ |
2 |
10003 |
清华大学 |
A+ |
3 |
10248 |
上海交通大学 |
A+ |
4 |
10019 |
中国农业大学 |
A |
5 |
10284 |
南京大学 |
A |
6 |
10358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A |
7 |
10486 |
武汉大学 |
A |
8 |
10504 |
华中农业大学 |
A |
9 |
10055 |
南开大学 |
A- |
10 |
10200 |
东北师范大学 |
A- |
11 |
10246 |
复旦大学 |
A- |
12 |
10335 |
浙江大学 |
A- |
13 |
10384 |
厦门大学 |
A- |
14 |
10487 |
华中科技大学 |
A- |
15 |
10558 |
中山大学 |
A- |
16 |
10610 |
四川大学 |
A- |
17 |
10025 |
首都医科大学 |
B+ |
18 |
10027 |
北京师范大学 |
B+ |
19 |
10028 |
首都师范大学 |
B+ |
20 |
10183 |
吉林大学 |
B+ |
21 |
10247 |
同济大学 |
B+ |
22 |
10269 |
华东师范大学 |
B+ |
23 |
10319 |
南京师范大学 |
B+ |
24 |
10422 |
山东大学 |
B+ |
25 |
10423 |
中国海洋大学 |
B+ |
26 |
10533 |
中南大学 |
B+ |
27 |
10559 |
暨南大学 |
B+ |
28 |
10673 |
云南大学 |
B+ |
29 |
10712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B+ |
30 |
10718 |
陕西师范大学 |
B+ |
31 |
10730 |
兰州大学 |
B+ |
32 |
90032 |
第四军医大学 |
B+ |
33 |
10022 |
北京林业大学 |
B |
34 |
10126 |
内蒙古大学 |
B |
35 |
10159 |
中国医科大学 |
B |
36 |
10161 |
大连医科大学 |
B |
37 |
10225 |
东北林业大学 |
B |
38 |
10226 |
哈尔滨医科大学 |
B |
39 |
10364 |
安徽农业大学 |
B |
40 |
10389 |
福建农林大学 |
B |
41 |
10475 |
河南大学 |
B |
42 |
10476 |
河南师范大学 |
B |
43 |
10511 |
华中师范大学 |
B |
44 |
10512 |
湖北大学 |
B |
45 |
10537 |
湖南农业大学 |
B |
46 |
10542 |
湖南师范大学 |
B |
47 |
10635 |
西南大学 |
B |
48 |
10697 |
西北大学 |
B |
49 |
10075 |
河北大学 |
B- |
50 |
10086 |
河北农业大学 |
B- |
51 |
10094 |
河北师范大学 |
B- |
52 |
10108 |
山西大学 |
B- |
53 |
10114 |
山西医科大学 |
B- |
54 |
10264 |
上海海洋大学 |
B- |
55 |
10346 |
杭州师范大学 |
B- |
56 |
10394 |
福建师范大学 |
B- |
57 |
10403 |
南昌大学 |
B- |
58 |
10445 |
山东师范大学 |
B- |
59 |
10561 |
华南理工大学 |
B- |
60 |
10574 |
华南师范大学 |
B- |
61 |
10593 |
广西大学 |
B- |
62 |
10626 |
四川农业大学 |
B- |
63 |
10657 |
贵州大学 |
B- |
64 |
10698 |
西安交通大学 |
B- |
65 |
10089 |
河北医科大学 |
C+ |
66 |
10141 |
大连理工大学 |
C+ |
67 |
10165 |
辽宁师范大学 |
C+ |
68 |
10193 |
吉林农业大学 |
C+ |
69 |
10251 |
华东理工大学 |
C+ |
70 |
10270 |
上海师范大学 |
C+ |
71 |
10343 |
温州医科大学 |
C+ |
72 |
10345 |
浙江师范大学 |
C+ |
73 |
10370 |
安徽师范大学 |
C+ |
74 |
10532 |
湖南大学 |
C+ |
75 |
10538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C+ |
76 |
10560 |
汕头大学 |
C+ |
77 |
10611 |
重庆大学 |
C+ |
78 |
10755 |
新疆大学 |
C+ |
79 |
11065 |
青岛大学 |
C+ |
80 |
11117 |
扬州大学 |
C+ |
81 |
10065 |
天津师范大学 |
C |
82 |
10145 |
东北大学 |
C |
83 |
10184 |
延边大学 |
C |
84 |
10212 |
黑龙江大学 |
C |
85 |
10213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C |
86 |
10231 |
哈尔滨师范大学 |
C |
87 |
10280 |
上海大学 |
C |
88 |
10285 |
苏州大学 |
C |
89 |
10320 |
江苏师范大学 |
C |
90 |
10338 |
浙江理工大学 |
C |
91 |
10341 |
浙江农林大学 |
C |
92 |
10356 |
中国计量大学 |
C |
93 |
10357 |
安徽大学 |
C |
94 |
10459 |
郑州大学 |
C |
95 |
10466 |
河南农业大学 |
C |
96 |
10674 |
昆明理工大学 |
C |
97 |
10005 |
北京工业大学 |
C- |
98 |
10140 |
辽宁大学 |
C- |
99 |
10160 |
锦州医科大学 |
C- |
100 |
10166 |
沈阳师范大学 |
C- |
101 |
10289 |
江苏科技大学 |
C- |
102 |
10299 |
江苏大学 |
C- |
103 |
10359 |
合肥工业大学 |
C- |
104 |
10366 |
安徽医科大学 |
C- |
105 |
10386 |
福州大学 |
C- |
106 |
10524 |
中南民族大学 |
C- |
107 |
10619 |
西南科技大学 |
C- |
108 |
10637 |
重庆师范大学 |
C- |
109 |
10681 |
云南师范大学 |
C- |
110 |
10699 |
西北工业大学 |
C- |
111 |
10749 |
宁夏大学 |
C- |
112 |
11075 |
三峡大学 |
C- |
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2017年)0710 生物学排名: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91 所,本次参评75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161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
学校代码 |
学校名称 |
评选结果 |
1 |
10001 |
北京大学 |
A+ |
2 |
10003 |
清华大学 |
A+ |
3 |
10248 |
上海交通大学 |
A+ |
4 |
10019 |
中国农业大学 |
A |
5 |
10284 |
南京大学 |
A |
6 |
10358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A |
7 |
10486 |
武汉大学 |
A |
8 |
10504 |
华中农业大学 |
A |
9 |
10055 |
南开大学 |
A- |
10 |
10200 |
东北师范大学 |
A- |
11 |
10246 |
复旦大学 |
A- |
12 |
10335 |
浙江大学 |
A- |
13 |
10384 |
厦门大学 |
A- |
14 |
10487 |
华中科技大学 |
A- |
15 |
10558 |
中山大学 |
A- |
16 |
10610 |
四川大学 |
A- |
17 |
10025 |
首都医科大学 |
B+ |
18 |
10027 |
北京师范大学 |
B+ |
19 |
10028 |
首都师范大学 |
B+ |
20 |
10183 |
吉林大学 |
B+ |
21 |
10247 |
同济大学 |
B+ |
22 |
10269 |
华东师范大学 |
B+ |
23 |
10319 |
南京师范大学 |
B+ |
24 |
10422 |
山东大学 |
B+ |
25 |
10423 |
中国海洋大学 |
B+ |
26 |
10533 |
中南大学 |
B+ |
27 |
10559 |
暨南大学 |
B+ |
28 |
10673 |
云南大学 |
B+ |
29 |
10712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B+ |
30 |
10718 |
陕西师范大学 |
B+ |
31 |
10730 |
兰州大学 |
B+ |
32 |
90032 |
第四军医大学 |
B+ |
33 |
10022 |
北京林业大学 |
B |
34 |
10126 |
内蒙古大学 |
B |
35 |
10159 |
中国医科大学 |
B |
36 |
10161 |
大连医科大学 |
B |
37 |
10225 |
东北林业大学 |
B |
38 |
10226 |
哈尔滨医科大学 |
B |
39 |
10364 |
安徽农业大学 |
B |
40 |
10389 |
福建农林大学 |
B |
41 |
10475 |
河南大学 |
B |
42 |
10476 |
河南师范大学 |
B |
43 |
10511 |
华中师范大学 |
B |
44 |
10512 |
湖北大学 |
B |
45 |
10537 |
湖南农业大学 |
B |
46 |
10542 |
湖南师范大学 |
B |
47 |
10635 |
西南大学 |
B |
48 |
10697 |
西北大学 |
B |
49 |
10075 |
河北大学 |
B- |
50 |
10086 |
河北农业大学 |
B- |
51 |
10094 |
河北师范大学 |
B- |
52 |
10108 |
山西大学 |
B- |
53 |
10114 |
山西医科大学 |
B- |
54 |
10264 |
上海海洋大学 |
B- |
55 |
10346 |
杭州师范大学 |
B- |
56 |
10394 |
福建师范大学 |
B- |
57 |
10403 |
南昌大学 |
B- |
58 |
10445 |
山东师范大学 |
B- |
59 |
10561 |
华南理工大学 |
B- |
60 |
10574 |
华南师范大学 |
B- |
61 |
10593 |
广西大学 |
B- |
62 |
10626 |
四川农业大学 |
B- |
63 |
10657 |
贵州大学 |
B- |
64 |
10698 |
西安交通大学 |
B- |
65 |
10089 |
河北医科大学 |
C+ |
66 |
10141 |
大连理工大学 |
C+ |
67 |
10165 |
辽宁师范大学 |
C+ |
68 |
10193 |
吉林农业大学 |
C+ |
69 |
10251 |
华东理工大学 |
C+ |
70 |
10270 |
上海师范大学 |
C+ |
71 |
10343 |
温州医科大学 |
C+ |
72 |
10345 |
浙江师范大学 |
C+ |
73 |
10370 |
安徽师范大学 |
C+ |
74 |
10532 |
湖南大学 |
C+ |
75 |
10538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C+ |
76 |
10560 |
汕头大学 |
C+ |
77 |
10611 |
重庆大学 |
C+ |
78 |
10755 |
新疆大学 |
C+ |
79 |
11065 |
青岛大学 |
C+ |
80 |
11117 |
扬州大学 |
C+ |
81 |
10065 |
天津师范大学 |
C |
82 |
10145 |
东北大学 |
C |
83 |
10184 |
延边大学 |
C |
84 |
10212 |
黑龙江大学 |
C |
85 |
10213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C |
86 |
10231 |
哈尔滨师范大学 |
C |
87 |
10280 |
上海大学 |
C |
88 |
10285 |
苏州大学 |
C |
89 |
10320 |
江苏师范大学 |
C |
90 |
10338 |
浙江理工大学 |
C |
91 |
10341 |
浙江农林大学 |
C |
92 |
10356 |
中国计量大学 |
C |
93 |
10357 |
安徽大学 |
C |
94 |
10459 |
郑州大学 |
C |
95 |
10466 |
河南农业大学 |
C |
96 |
10674 |
昆明理工大学 |
C |
97 |
10005 |
北京工业大学 |
C- |
98 |
10140 |
辽宁大学 |
C- |
99 |
10160 |
锦州医科大学 |
C- |
100 |
10166 |
沈阳师范大学 |
C- |
101 |
10289 |
江苏科技大学 |
C- |
102 |
10299 |
江苏大学 |
C- |
103 |
10359 |
合肥工业大学 |
C- |
104 |
10366 |
安徽医科大学 |
C- |
105 |
10386 |
福州大学 |
C- |
106 |
10524 |
中南民族大学 |
C- |
107 |
10619 |
西南科技大学 |
C- |
108 |
10637 |
重庆师范大学 |
C- |
109 |
10681 |
云南师范大学 |
C- |
110 |
10699 |
西北工业大学 |
C- |
111 |
10749 |
宁夏大学 |
C- |
112 |
11075 |
三峡大学 |
C- |
数据来源: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
2007年生理学专业全国排名
排名 |
学校名称 |
等级 |
排名 |
学校名称 |
等级 |
排名 |
学校名称 |
等级 |
1 |
北京大学 |
A+ |
5 |
浙江大学 |
A |
9 |
中山大学 |
A |
2 |
中国农业大学 |
A+ |
6 |
山西医科大学 |
A |
10 |
河北医科大学 |
A |
3 |
复旦大学 |
A+ |
7 |
华东师范大学 |
A |
11 |
哈尔滨医科大学 |
A |
4 |
中南大学 |
A |
8 |
华中科技大学 |
A |
12 |
大连医科大学 |
A |
B+等(19个):青岛大学、首都医科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南京医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中国医科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延边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四川大学、吉林大学、广西医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福建医科大学、东北林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华南师范大学
|
B等(19个):武汉科技大学、重庆医科大学、昆明医学院、石河子大学、南京大学、安徽医科大学、辽宁医学院、泸州医学院、新疆医科大学、内蒙古医学院、南华大学、兰州大学、南方医科大学、汕头大学、清华大学、江苏大学、潍坊医学院、暨南大学、温州医学院
|
C等(13个):名单略 |
2015-2016年生理学专业全国排名
排 名
|
学校名称
|
星 级
|
开此专业学校数
|
1 |
北京大学 |
5★ |
113 |
2 |
南京大学 |
5★ |
113 |
3 |
复旦大学 |
5★ |
113 |
4 |
中山大学 |
5★ |
113 |
5 |
厦门大学 |
5★ |
113 |
6 |
武汉大学 |
5★ |
113 |
7 |
北京协和医学院 |
4★ |
113 |
8 |
中国农业大学 |
4★ |
113 |
9 |
西安交通大学 |
4★ |
113 |
10 |
山西医科大学 |
4★ |
113 |
11 |
华中农业大学 |
4★ |
113 |
12 |
上海交通大学 |
4★ |
113 |
13 |
青岛大学 |
4★ |
113 |
14 |
四川大学 |
4★ |
113 |
15 |
浙江大学 |
4★ |
113 |
16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4★ |
113 |
17 |
南方医科大学 |
4★ |
113 |
18 |
山东大学 |
4★ |
113 |
19 |
首都医科大学 |
4★ |
113 |
20 |
南昌大学 |
4★ |
113 |
生理学研究生考试科目:
考试科目(北京大学生理学为例)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761基础医学综合 、765生物综合
956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960病理生理学
生理学考研参考书:
武汉大学生理学考研参考书目:
664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 第六版 主编:周爱儒 人民卫生出版社
957生理学:
《生理学》 第六版 主编:姚泰 人民卫生出版社
生理学专业研究生就业:
中国生理学的发展是迅速稳固的,主要表现在:首先,生理学研究成果明显增多,而且质量颇高,其中消化生理和神经生理的某些课题研究在国际上也是先进的。其次,国内生理学教学中已基本普及了实验课,并在条件好的学校建立了教学科研体系。21世纪是生理学发展时期,要求从业者具备丰富的知识和工作经验,在人才的需求量上也在进一步扩大。该专业毕业后能掌握基础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医学实验的分析、设计方法和操作技术;具有基础医学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熟悉基础医学教学工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临床医学基本知识并了解临床医学的新进展和新成就;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能用一门外语熟练地阅读本专业书刊,并具有一定的听、说、写能力,从而加深自身的潜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