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化工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介绍的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考研派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哦)[吉林化工学院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控制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 [吉林化工学院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介绍] [吉林化工学院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 [吉林化工学院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介绍] [吉林化工学院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介] [吉林化工学院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0吉林化工学院研究生招生简章] [吉林化工学院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吉林化工学院王牌专业排名] [吉林化工学院考研难吗] [吉林化工学院研究生院] [吉林化工学院排名] [吉林化工学院考研群] [吉林化工学院研究生学费] [吉林化工学院研究生奖学金]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吉林化工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介绍正文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是研究能量以热和功及其它相关的形式在转化、传递过程中的基本规律,以及按此规律有效地实现这些过程的设备及系统的应用科学及应用基础科学。
工程热物理学科,是研究能量以热和功的形式在转化、传递过程中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在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中起着支撑和指导的作用;热能工程学科,主要研究燃料燃烧及能量传递、转换和利用的原理与方法;流体机械及工程学科,研究流体机械及流体动力系统的工作过程及其内部流体流动的规律;化工过程机械学科,研究流体密封、过程设备检测及安全技术等设备和系统。
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综合应用了数学、力学、机械工程、仪器科学、材料科学、电子技术、控制科学及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理论、方法和已有成果,形成了独立的理论体系和实践范畴。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已有成果广泛应用于交通、工业、农业、国防领域,与人类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并成为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综合体现;同时又几乎与所有的科学技术领域密切相关,推动人类社会的能源利用与现代动力技术的发展。
二、培养目标:
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诚实守信,团结协作,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学位获得者具备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方面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有关研究领域国内外的学术现状和发展方向;具有独立分析和解决本学科的专门技术问题的能力;
3.较好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听、说、写、译能力。
4.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及心理素质。
工程热物理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适用专业:工程热物理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培养工程热物理学科高层次专门人才为目标。本专业硕士学位获得者应具备合格的德智体条件,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治学严谨、身心健康;具有工程热物理等方面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对本学科的现状、前沿和发展趋势有较深入的了解;能够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方法、实验技术及手段和计算机技术,研究和解决科学研究或工程设计中的重大技术课题;能够应用一门外国语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期刊,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交流的能力。
本学科培养学术型、应用型和复合型三种类型的硕士研究生,其中学术型主要培养从事学术研究的专门人才,为博士研究生教育输送合格生源;应用型、复合型则以培养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主要为相关企业与研究院所输送合格的专门人才。
二、研究方向
1.能源利用与能量转换理论及装置;
2.传热、传质、热流体学及应用;
3.热力系统的设计、仿真与优化;
4.数值传热学;
5.材料热物性的研究和测试。
三、修业年限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基本修业年限为3,原则上不超过5年。
四、毕业学分和授予的学位
硕士研究生总学分应不少于30学分,其中课程总学分不低于27学分,毕业授予工学硕士。
五、培养方式
1. 合理安排课程学习、论文工作和实践活动等各个环节
(1)充分发挥经典文献阅读在夯实硕士研究生本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中的作用。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应在导师的指导下至少阅读3-5部本专业的经典文献,并在第二学期期末之前提交两份书面文献阅读报告。
(2)充分发挥个人学习与研究计划在引导和促进硕士研究生自主学习和研究中的作用。硕士研究生应在入学后3个月内在导师的指导下制订个人学习与研究计划。
(3)课程学习环节应注重研究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硕士生可根据本人学习计划合理安排课程学习时间,在申请论文答辩前完成规定的全部学分。
(4)论文工作环节侧重于对硕士生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训练,培养硕士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指导硕士生制订论文研究计划,引导学生早进入论文研究状态。
(5)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通过采用研讨式、专题式、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把课堂讲授、交流研讨、工程案例分析等有机结合,加大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 采用导师个人指导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在充分发挥导师主观能动性的同时,注重发挥集体智慧,拓宽硕士生的学术视野;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主导作用,同时努力引导和促进研究生的自主和个性化发展。
六、课程学习(见附表)
1.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硕士研究生总学分应不少于30学分,其中课程总学分不低于27学分,按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和发展方向课四个类别设置课程。
(1)公共基础课(7学分)
根据《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和教育部的有关规定设置,由研究生学院统一组织开设。
政治理论课(3学分)
文、理科统一授课,采取专题讲座的形式,于春季学期开设。
外国语课(4学分)
重点培养硕士生的外语口语交流和写作能力。于春季学期和秋季学期重复开设,课程设置不少于4门,硕士生从中至少选择2门课程(4学分),同时可根据个人学习与研究计划选择修课学期。硕士生可以申请免修。
(2)学科基础课(6学分)
学科基础课是硕士生学习和掌握本学科基础理论的重要课程,每个学科应在一级学科平台上至少开设3门学科基础课(6学分),建议包含一门研究方法类课程。学科基础课为必修课。
(3)专业主干课(6学分)
专业主干课是硕士生了解本专业的研究领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结构、领悟本专业精髓的核心课程。每个专业须开设3门专业主干课(6学分),专业主干课为必修课。专业主干课应发挥督促、检查、深化本专业经典文献阅读的作用。
(4)发展方向课(8学分)
发展方向课是硕士生为拓宽知识面或加深某方面知识而选修的本专业或相关学科专业的硕士课程,既可以是本专业的方向课,也可以是跨专业课程或全校公选课。
2.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可灵活多样,倡导实行讲授与研讨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研讨方式在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
3.考核方式
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学科基础课中至少有一门课程为闭卷考试。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注重引导和促进硕士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
本文来源:http://m.okaoyan.com/jlhgxy/yjsy_339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