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4-24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河南科技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植物保护专业介绍

河南科技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植物保护专业介绍的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考研派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哦)[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系酒店管理专业介绍]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系旅游管理专业介绍]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系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介]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系食品科学工程专业介绍]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系食品科学工程专业介绍]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系简介]

河南科技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0河南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简章] [河南科技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河南科技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河南科技大学考研难吗] [河南科技大学研究生院] [河南科技大学排名] [河南科技大学考研群] [河南科技大学研究生学费] [河南科技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河南科技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植物保护专业介绍正文

专业代码:090103
专业名称:植物保护
学制:4年
授予学位:农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强烈的探索求知欲望与创新意识,宽阔的基础知识面和扎实的专业技能,适应植物保护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具备农业及植物保护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理论和能力,能在农业及相关部门或单位从事植物保护相关的教学与科研、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技术与设计等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1.具有强烈的探索求知欲望与创新意识:本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应在科学研究和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求新探异,积极探索,时刻保持强烈的自由探索求知欲望、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
2.具有宽阔的基础知识面和扎实的专业技能:本专业培养的人才应掌握植物保护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核心技能,具备生物学、农业科学交叉知识和工作技能,具有创新和实践能力并具有一定化学、生物学专长的复合型的植物保护基础科学和基本知识。
3.具有优秀的综合素质:本专业所培养的人才还应具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良好的心理素质、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以及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等。能够满足在国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植物保护领域继续深造,能在农业及相关部门或单位从事植物保护相关的教学与科研、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技术与设计等工作。
主要课程:普通昆虫学、普通植物病理学、植物化学保护学、农业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植物检疫学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培养具备植物保护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业及其它相关的部门或单位从事植物保护工作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毕业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植物保护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农作物病虫害诊断与防治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好的思想素质和道德修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达到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2.具备数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植物学和微生物学等基本理论知识,尤其具有较扎实的化学和生物学基础;
3.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能较熟练的阅读专业外文文献及书刊;
4.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5.掌握植物保护学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了解植物保护学的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
6.掌握与植物保护相关的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知识,获得实验方法和科学思维的基本训练,具有科学思维方法和技术手段来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7.了解国家植物保护的有关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能正确认识植物保护对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8.掌握农业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植物化学保护学、植物检疫学等研究方法,具有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及技术来解决植保问题的能力,掌握植物病虫草害发生发展规律,农业昆虫和植物病原物的生物学规律,植物病虫害防治基本知识和理论;
9.具有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治学态度和工作作风;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等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
10.具备从事农植物保护等相关领域的教学科研、技术推广和管理等工作的能力。
专业基本情况:
植物保护专业始创于1953年,1959年开始招收专科生,1989年招收第一届本科生。2006年“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二级学科获得硕士学位授权,2017年“植物保护”一级学科获得硕士学位授权。目前学科有专职教师40人,其中教授7名,校级特聘教授1人,副教授22人,博导2人,硕导16人,博士25人。另有双聘院士1名,客座教授2名,形成了一支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及专业技术职务结构合理的学科队伍。在6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学科建设成绩突出,涌现出相里矩、刘芹轩、陈由庠、周荣刚等全国知名专家,培养出马万杰、彩万志、范在丰、牛永春等一批杰出专业人才。学科依托的植物保护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实验教学省级示范中心和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建有国家现代农业技术体系蜂体系新乡综合试验站、棉花基因工程育种与有害生物防控河南省工程实验室、河南省棉花遗传改良与害虫防治院士工作站以及新乡市农作物重大有害生物防控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承担和参与国家自然基金、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蜜蜂)、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重点专项等国家级科研项目。
学科依托的植物保护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实验教学省级示范中心和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植物保护学科为河南省重点一级学科,“昆虫分类学科技创新团队”为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学科建有国家现代农业技术体系蜂体系新乡综合试验站、棉花基因工程育种与有害生物防控河南省工程实验室、河南省棉花遗传改良与害虫防治院士工作站以及新乡市农作物重大有害生物防控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承担和参与国家自然基金、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蜜蜂)、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重点专项、农业公益性行业专项等国家级科研项目。
本学科紧密围绕粮食安全、食品安全与生态安全的重大需求,为河南农业病虫害防控和粮食丰产丰收发挥了重大作用,形成了昆虫资源利用与害虫防控、农业害虫综合治理、植物病害综合防控、农药毒理与化学防控和有害生物防控与生态安全4个特色鲜明、科研实力较强的研究方向。已发现新种80个,建立了5个新属、22个模式标本,成为全国襀翅目昆虫分类研究的三大中心之一;系统调查了河南蜜粉源和野生蜜蜂资源,成为蜜蜂饲养新技术研发、推广和示范中心;以烟粉虱、棉盲蝽、菜粉蝶等主要害虫为靶标,形成了一批害虫绿色防控新技术。选育出豫麦32、百农62等多抗或兼抗条锈、叶锈、小麦黄矮病的小麦品种。首次研究了杀菌剂叶青双的环境毒理与降解代谢;探明了除草剂药害与解毒机制、农药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建立了样本中多残留分析检测技术和免疫学检测技术,促进了环境友好型杀虫剂的合理应用与推广。
 
 
 
 
 


本文来源:http://m.okaoyan.com/henankejidaxue/yanjiushengyuan_257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