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5-15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苏州大学药学院药剂学系简介

苏州大学药学院药剂学系简介的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考研派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哦)[苏州大学第三临床学院联系方式] [苏州大学第三临床学院简介] [苏州大学儿科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硕士介绍] [苏州大学儿科临床医学院联系方式] [苏州大学儿科临床医学院简介] [苏州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检验技术专业简介]

苏州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0苏州大学研究生招生简章] [苏州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苏州大学考研难吗] [苏州大学研究生院] [苏州大学排名] [苏州大学考研群] [苏州大学研究生学费] [苏州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苏州大学药学院药剂学系简介正文

药剂学系
发布者:金雪明发布时间:2016-01-04浏览次数:1804
 
药剂学系概况
 
 
药剂学系起源于1993年成立的药剂学教研室,现由13名教师组成,包括5名教授、6名副教授和2名讲师。经过二十余年努力,药剂学系在肿瘤靶向制剂、缓控释制剂、黏膜给药系统、中药新制剂等方向上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和阶段性进展,多名教师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及面上项目、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等国家、省市人才计划;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以及青年科学基金等10余项国家级项目;在Adv Mater、Nat Commun、JACS、ACS Nano、J Control Release、Biomaterials、Mol Pharm等高水平期刊上发表论文70余篇。
 
药剂学系主要承担《药剂学》、《中药药剂学》、《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科研设计与论文写作》、《医用高分子材料》、《新药研究与开发》、《健康与药物通识》、《Pharmaceutics》、《Biopharmaceutics and Pharmacokinetics》、《Physical Chemistry》等本科中英文班课程。此外,承担了《现代药物制剂与新药研发》、《现代药学基础》、《Modern Pharmaceutics》、《Modern Pharmaceutics and Drug Discovery》等研究生及留学生教学课程。2005年,《药剂学》课程入选校级精品课程。主编或参编《药剂学》(科学出版社)、《药剂学学习指导》(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药剂学实验指导》、《国外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其在生物医学中应用》、《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生命科学类创新实验训练教程》、《健康与药物通识》等教材或专著。目前,药剂学系设有药剂学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2个制剂学公共平台和9个开放性实验室,为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与科研提供了优越的设施与条件。
 
 
 
药剂学系全体职教师简介
 
 
张学农,男,现为国家发改委价格评审中心专家成员、国家执业药师工作专家库首批入选专家、中国药学会药剂学分会委员,江苏省药学会药剂学会副主任委员。国家教育部、国家自然基金评审专家、江苏省人事厅、科技厅和教育厅评审专家。《抗感染药学》副主编,《中国药物警戒》常务编委,《中国药学杂志》。担任Biomaterials、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和Int J Pharm等期刊审稿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和江苏省“六大高峰人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江苏省社会发展项目等。申请发明专利10余项,授权6项。指导学生论文中,4篇江苏省优秀硕士论文,5篇获苏州大学优秀硕士论文,1篇获江苏省高校本科毕业论文二等奖,2篇获三等奖。获江苏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苏州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苏州大学周氏科研奖2次,陈金荣生命科学奖3次。获得2017年度苏州大学“我最喜爱的老师”称号。研究方向:缓控释及靶向给药系统、药物新技术与新剂型。
 
陈华兵,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药剂学系主任。2001年本科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获得生物制药工程博士学位。曾在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东京大学材料工程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12年回国任苏州大学药学院教授,主要从事用于肿瘤成像和靶向治疗的纳米药物载体研究。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参与国家重大研究计划项目1项;在Adv Mater,ACS Nano,JACS等高水平杂志发表通讯和第一作者论文30余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10的论文18篇;作为副主编,参编《药剂学》(科学出版社)。担任《药学学报》青年编委、《Sci Bull》和《Nanomaterials》杂志客座编辑、中国抗癌协会纳米肿瘤学专业委员会青年主委。2014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江苏省“双创人才”计划项目,2016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项目。研究方向:基于蛋白质的靶向性载体、光敏剂纳米药物载体。
 
崔京浩,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本科毕业于延边大学药学院,在韩国江原大学药学院药剂学专业获得博士学位。在Angew Chem Int Ed Engl, J Control Release, Appl Mater Interfaces和Molecular Pharmaceutics等杂志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科技部国家合作项目1项和参与新药创制重大专项1项等。现研究方向:基于DCs的免疫治疗和黏膜给药系统。
 
杨红,教授,硕士生导师。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药学院,主要致力于利用纳米技术与肿瘤靶向技术研究各类微粒给药系统,采用现有高分子材料、无机材料或对其结构修饰改良性能后,制成包载药物的特殊颗粒,产生靶向效应,改善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发挥高效低毒的治疗作用,或同时具有光热、光动力等诊断和治疗作用,也研究靶向免疫治疗及其与靶向化疗、靶向光热等治疗的协同作用。负责国家自然基金项目3项,负责完成新药研发项目6项;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先进个人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奖2项;指导或共同指导学生在国家级、省级竞赛中获奖8项;以第一发明人申请发明专利11项,7项获得授权;发表科研论文9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的文章在Small、Biomaterials、Talanta、J. Microencapsulation等杂志发表;以第一作者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1篇;主编人卫版全国普通高校教材《生命科学类创新实验训练教程》、《健康与药物通识》,共同主编《药学学科综合训练教程》,另担任8部全国教材及专著的编委,共编写出版200余万字。
 
刘密,博士,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苏黎世瑞士联邦理工学院(Swiss 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Zürich , ETH Zürich)药学院药剂系博士,哈佛大学医学院免疫系博士后,曾获得哈佛大学医学院Mary K. Iacocca Genetics/Immunology Fellowship和Mary K. Iacocca Fellowship等。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Nat commun等杂志发表论文多篇,担任Biomaterials和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 等期刊杂志审稿人。研究方向:癌症免疫治疗领域的药物新剂型研究、I型糖尿病免疫治疗领域的药物新剂型研究。
 
曹青日,博士,苏州大学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6年毕业于延边大学药学院,2004年获韩国国立江原大学博士学位。2004至2009年,分别在韩国CJ集团药物研究所和大熊制药从事新药研发工作,任高级研究员。2017年荣获中国医药城第六批“113人才计划”高层次创新人才项目,2018年获得江苏省“双创计划”科技副总项目。主持或参与十项国家及省部级课题、二十多项企业技术攻关项目,积累了丰富的新药研发和产业化经验。在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Molecular Pharmaceutic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armaceutics、Drug Delivery等国内外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 论文3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41项,15项已授权,多数专利在实质审查中。研究方向为新型纳米制剂与缓控释制剂,主要包括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口服吸收机制研究、肿瘤微环境响应型功能化碳纳米载体的研究、缓控释制剂和口腔速溶膜剂的研发。
 
韩亮,博士,特聘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毕业于复旦大学药学院药剂学专业,获得2014年上海市研究生优秀成果(学位论文),2017年江苏省“双创博士”,苏州大学优秀青年学者等。在Advanced Materials、ACS Nano、Small和Biomaterials等杂志以通讯或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3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江苏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面上项目1项。现研究方向:脑疾病靶向给药系统。
 
程亮,博士,副教授。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药剂学专业,在Advanced Healthcare Materials、Acta Biomaterialia、Pharmaceutical Research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anomedicine等杂志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7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现研究方向:肝疾病靶向给药系统。
 
程丽芳,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0年博士毕业于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2014-2015年于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教堂山分校药学院进行访问学者学术交流研究。在Molecular Therapy、ACTA Biomaterialia、Nanomedicine等杂志发表论文10多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江苏省自然科学研究面上项目1项、苏州市科技计划民生项目1项。现研究方向:靶向递药系统及相关分子药剂学机制。
 
柯亨特,博士,副教授。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获得2014年黑龙江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015年苏州市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紧缺高层次人才等。作为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在Adv Mater、Angew Chem Int Ed、ACS Nano、Small、Theranostics等期刊发表论文13篇,他引500余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江苏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面上项目,参编学术专著2项。现研究方向:可视化光治疗纳米药物,多模态影像探针。
 
邓益斌,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毕业于德国慕尼黑大学药物技术与生物制药专业,2014年江苏省“双创博士”。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ACS Nano、Small等杂志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现研究方向:协同治疗纳米药物。
 
刘扬,博士,讲师。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药剂学专业。主持省级、市级科研项目各1项,指导大学生创新计划及学生科研基金项目数项。主编《药剂学实验与指导》、《新药研发》两本教材。发表论文10余篇。研究方向:抗肿瘤药物体内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
 
游本刚,博士,讲师。本科毕业于山东大学药学院,硕士毕业于沈阳药科大学药剂学专业,博士毕业于苏州大学。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国内外论文30多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申请专利4项。研究方向:中药新制剂及新剂型研究。
 
陈大为,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药剂学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主动给药系统研究,功能性高分子载体研究,治疗性基因递送研究。主持或承担“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新药研究基金项目”等多项重大科研课题。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已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被Biomaterials , Acta Biomaterialia , Nanomedicine 等主流SCI杂志收录100余篇;申报国家发明专利20项,研发国家级各类新药32个;指导博士研究生40名、硕士生100余名。担任国家科技部科技专项评审专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制剂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药新剂型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药学会药剂专业委员会委员。
 
客座教授
  张   强,药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药学院副院长
  李凡珍,药学博士,教授,韩国江原大学药学院
  村上正裕,药学博士,教授,日本大阪大谷大学药学部
  高田寛治,药学博士,教授,日本京都药科大学
  福森義信,药学博士,教授,日本神户学院大学药学部
  堀切勇児,药学博士,教授,日本大阪大谷大学药学部
 
 
 
姓名
 
职务
 
办公电话
 
办公室
 
电子邮箱
 
张学农
 
教授
 
  
 
云轩楼1126
 
zhangxuenong@163.com、
 
zhangxuenong@suda.edu.cn
 
陈华兵
 
教授
 
  
 
云轩楼1331
 
chenhb@suda.edu.cn
 
崔京浩
 
教授
 
0512-65882077
 
云轩楼1326
 
jhcui@suda.edu.cn
 
杨红
 
教授
 
 0512-65884630
 
云轩楼1229
 
yanghong@suda.edu.cn
 
刘密
 
教授
 
  
 
云轩楼1334
 
mi.liu@suda.edu.cn
 
曹青日
 
副教授
 
0512-69564123
 
云轩楼1327
 
qrcao@suda.edu.cn
 
韩亮
 
副教授
 
  
 
云轩楼1325
 
hanliang@suda.edu.cn
 
程亮
 
副教授
 
  
 
云轩楼1431
 
chengliang1983@suda.edu.cn
 
程丽芳
 
副教授
 
  
 
云轩楼1431
 
chenglifang@suda.edu.cn
 
柯亨特
 
副教授
 
  
 
云轩楼1333
 
htke@suda.edu.cn
 
邓益斌
 
副教授
 
  
 
云轩楼1333
 
ybyi@suda.edu.cn
 
刘扬
 
讲师
 
  
 
云轩楼1127
 
liuyang@suda.edu.cn
 
游本刚
 
讲师
 
  
 
云轩楼1324
 
youbengang@suda.edu.cn
 
陈大为
 
教授
 
  
 
  
 
chendawei@syphu.edu.cn
 

本文来源:http://m.okaoyan.com/suzhoudaxue/yanjiushengyuan_288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