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培养方案的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考研派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哦)[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点介绍] [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师资力量] [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联系方式] [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介绍] [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公共政策培养方案] [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土地资源管理培养方案]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0西南大学研究生招生简章] [西南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西南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西南大学考研难吗] [西南大学研究生院] [西南大学排名] [西南大学考研群] [西南大学研究生学费] [西南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培养方案正文
序号 | 研究方向名称 | 主要研究内容、特色与意义 |
研究生导师 (博导注明) |
1 | 中国近现代社会转型与变迁研究 | 本研究方向主要侧重于近代以来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两大历史任务的探索历程的历史考察。一是注重梳理中国人民“四个选择”的历史进程、历史背景,着重揭示近现代西南地域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变迁与转型,中国人民的“四个选择”是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最适合、最明智的抉择;二是注重阐释中国人民“四个选择”的历史规律、历史经验,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
潘洵教授(博导) 鲁克亮副教授 |
2 |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规律和主要经验研究 | 本方向立足重庆、依托西南、面向全国,注重考查和总结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演变的基本规律和主要经验。内容包括: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红色文化资源研究;近现代西南区域社会史研究、中国近现代“三农”问题研究;中国近现代环境问题研究。旨在打通历史与理论、历史与现实之间的隔阂,在红岩精神、“两路”精神的历史溯源与时代价值、近现代西南区域社会发展规律、现当代中国乡村社会变迁规律、现当代中国水土流失及其治理的历史考察与经验总结等方面的研究上形成特色与优势。 | 邓群刚教授 |
3 | 中国近现代政治发展与文化思潮研究 | 本方向主要从中国近现代政治发展与文化思潮方面进行研究,内容包括:一是中国近现代政治制度形成发展的历史进程,探索发展的一般规律和阶段性特征,重点阐释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对发展道路的艰难探索,考察不同阶段政治制度建设及其价值意义。二是中国近现代文化思潮的历史演变,突出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自觉、理论创新及其现实意蕴,加深对中国共产党文化转型和规律的认识。三是中国近现代社会教育史,重点探究中国共产党国家纪念史、思想政治教育史,总结历史经验为社会现实服务。 | 熊斌副教授 |
二、培养目标与学制及应修学分
培养目标(本表可不填政治标准): 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比较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较好掌握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比较熟悉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线索;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动态;能承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研究、与本学科相关的教学、科研和理论宣传、党政工作等。 |
学制: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生2~5年,基本学习年限为3年。 应修学分: 33学分 其中 必修: 27 学分(含必修环节4学分) 选修不低于: 6 学分 |
三、课程设置(包括主文献研读、学术活动等必修环节)
类型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含中英文) | 开课学期 | 学时 | 学分 |
任课 教师 |
考核 方式 |
备 注 | ||||
必修课 | 公共课 | 11000001001 | 第一外国语 | 2 | 90 | 3 | 外国语学院 | 考试 | ||||
11000002002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2 | 36 | 2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考试 | ||||||
11000002004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 2 | 18 | 1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考试 | ||||||
核心课 | 11030500001 |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 1 | 54 | 3 | 导师组 | 考试 | 讲授讨论 | ||||
11030500002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研究 | 1 | 54 | 3 | 导师组 | 考试 | 讲授讨论 | |||||
11030500003 |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 1 | 54 | 3 | 导师组 | 考试 | 讲授讨论 | |||||
专业课 | 11030500036 | 中国近现代基本问题研究主文献研读 | 2 | 54 | 2 | 鲁克亮、邓群刚、熊斌 | 考查 | 讲授讨论 | ||||
11030500037 | 史学理论与史料学 | 2 | 54 | 2 | 鲁克亮、邓群刚、熊斌 | 考查 | 讲授讨论 | |||||
11030500038 | 中国近现代社会转型与变迁专题 | 3 | 54 | 2 | 鲁克亮 | 考查 | 每生必修本方向专业课,同时还要另选一门方向课 | |||||
11030500039 |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规律和主要经验专题 | 3 | 54 | 2 | 邓群刚 | 考查 | ||||||
11030500040 | 中国近现代政治发展与文化思潮专题 | 3 | 54 | 2 | 熊斌 | 考查 | ||||||
选 修 课 |
11030500011 | 《资本论》创作史与阐释史研究 | 2 | 54 | 2 | 胡 刘 | 考查 | 讲授、讨论 | ||||
11030500012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基本问题研究 | 1 | 54 | 2 |
邓湖川、方建、 史 君、张帆 |
考查 | 讲授、研讨 | |||||
11030500013 |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前沿研究 | 1 | 54 | 2 | 鲁克亮、邓群刚、熊斌 | 考查 | 讲授、研讨 | |||||
11030500014 | 国外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 1 | 54 | 2 | 黄其洪 | 考查 | 讲授、研讨 | |||||
11030500015 | 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专题 | 2 | 54 | 2 | 黄蓉生 、靳玉军、张永红等 | 考查 | 讲授、研讨 | |||||
11030500016 | 青年学与人才学专题 | 2 | 54 | 2 |
黄蓉生、罗洪铁 王华敏、周琪 |
考查 | 讲授、研讨 | |||||
其它必修环节 | 入学教育 | 1 | 不计学分,参加学院和各学科组织的新生入学教育 | |||||||||
开题报告 | 3 | 不计学分,完清审核签字手续,向培养单位提交开题报告一份 | ||||||||||
学术活动:参加学术报告、前沿讲座、学术研讨等(至少5次) | 2 | 提交学术报告手册,导师签字,培养单位核查 | ||||||||||
实践活动:在实习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开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习,马克思主义学院相关系部负责实习安排。 | 2 | 提交实习报告手册,实习指导教师和学籍导师签字,培养单位核查备案。 | ||||||||||
中期考核及论文进展检查 | 4 | 完清审核签字手续,向培养单位提交相关材料各一份 | ||||||||||
主文献自主研读 | 不计学分,提交研读报告,导师审核 | |||||||||||
同等学力补修课程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1 | 不计学分 | |||||||||
不计学分 | ||||||||||||
不计学分 | ||||||||||||
不计学分 |
2.按一级学科制定培养方案者应在专业必修课备注栏内标明所属二级学科。
3.必修环节在研究生毕业前必须完成,构成答辩的必备条件
四、培养方式与方法
培养流程与要求,检查与考核,质量监督等措施: 坚持课程学习与论文并重的原则,用于学位论文研究时间不得少于1年。 1.新生入学教育 新生入学教育是研究生入学的第一课,为使新生们尽快熟悉学校环境和学院文化,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特点,掌握研究生阶段学习方法,学院将在入学后的前两周开展入学教育活动。全体新生要严格按照入学指南完成入学教育活动的相关安排,不能无故缺席。 2.制定培养计划 第一学期内在导师和导师组的指导下制定“硕士生个人培养计划”一式两份,一份由研究生自己保存,一份报学院备案,此计划需导师签字认可,方可有效。 3.主文献自主研读 在开题报告前认真研读本学科专业主文献,填写主文献阅读报告记录,提交导师审核。 4.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学位论文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硕士生学位论文开题时间在第三学期末或第四学期初,可与中期考核同时进行。根据研究生选题情况,按二级学科成立若干开题报告审查小组。审查小组由具有研究生培养经验、副高以上职称的专家3-5人组成,对论文选题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分析难点,明确方向,以保证学位论文按时完成并达到预期结果。 5.学术活动 硕士生应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如学术报告、前沿讲座、学术研讨等,在中期考核前须参加学术活动不得少于5次。应填写“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记录册”,提交导师审查。 6.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主要是指教学实习,研究生在读期间接受学院相关系部安排,在实习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承担一定数量的教学任务,填写研究生教学实习报告手册,提交实习指导教师和学籍导师签字,报学院核查备案。 7.中期考核 根据本单位研究生规模和学科点现状,按照学校研究生中期考核实施办法提出本单位研 究生中期考核工作的具体时间和办法,中期考核一般安排在第四学期初进行。 (1)考核在培养单位统一组织领导下,由各专业负责实施,组成包括培养单位(学科) 负责人、导师代表、班主任等在内的若干考核小组(每组成员3-5人)进行考核,同时较广泛地听取其他教师的意见。 (2)业务方面主要考核研究生课程学习是否达到规定要求,通过课程学习反映出来的科研及思维能力;政治、思想、品德方面的考核由院学生工作组会同有关人员进行。 (3)填写“西南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自我评估表”,对被考核研究生作出结论性意见。 (4)经过中期考核的硕士研究生,按考核结果分3种流向: A.硕-博连读:具体要求见学校相关文件规定。 B.进入硕士论文阶段:学习成绩良好,具有一定研究工作能力(以论文为主要参照),可进入硕士论文阶段,继续完成硕士学业。 C.中止学业:个别成绩较差,明显表现出缺乏科研能力,或因其他原因不宜继续攻读学位者,要求限期改正,限期未改正者中止其学业,按学籍管理的有关规定,发给相应证书。 8.学位论文中期进展及检查 硕士研究生在第5学期接受学位论文中期进展检查,检查由各方向导师组负责组织实 施,检查可以以检查答辩或研讨的方式进行。 |
五、科研能力与水平及毕业与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
科研能力与水平的基本要求(列出可证明其科研能力与水平的检验标志): 1.在正规出版物发表学术论文1篇以上。 2.每门课至少提交课程论文1篇,且成绩达到优良。 3.参加学术会议或学术访学至少1次。 4.参与导师主持的课题研究且取得阶段性成果。 |
毕业与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包括毕业条件、毕业论文等方面的要求): (一)毕业基本要求 在学校规定年限内,按培养方案完成课程学习、学分要求和必修环节,成绩合格,完成毕业论文并通过答辩,经审查合格者,准予毕业。 硕士研究生确因学业优秀,经本人申请,指导教师和所在培养单位同意,报研究生院批准,可以申请提前毕业,但在校时间不得少于二年。凡申请提前毕业者,应当达到以下基本条件: 1.中期考核结论为优秀或在校期间被评为优秀研究生; 2.申请毕业答辩前公开发表属于毕业论文研究组成部分的2篇A类学术论文。学术论文界定标准以学校最新发文公布的为准。 (二)毕业论文基本要求 1.选题符合学科要求,与研究方向有密切的相关性。 2.符合学术规范,无学术不端行为,学术不端检测符合相关要求。 3.相关技术规范按硕士学位论文标准执行。 4.与以后提交申请硕士学位的学位论文,在研究主题和内容上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5.能够以毕业论文为基础,通过进一步深化研究形成一篇合格的学位论文。 6.达到本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应有的学术水准。 |
六、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包括学术水平、创造性成果及工作量等方面的要求): (一)学术水平要求 1.学位论文选题应围绕学科方向的研究范围,立足学科前沿,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或现实意义。研究的主题明确、问题集中、观点正确、材料详实、论证充分、文笔流畅。 2.硕士研究生对所研究的课题应当有新见解,能反映出作者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自己的研究结果与他人的观点、材料、数据等不相混淆,引用他人的观点、材料、数据等注明来源;论文应以第一手资料为引用原则,转引文献资料,应如实说明,避免引发知识产权纠纷。 4.独立完成论文,在准备和撰写过程中接受导师指导、采纳专家建议、获得他人帮助等应实事求是地表示感谢,但不能把未对论文提供帮助的名人等列入致谢之列。 5.涉及到的背景知识、引用的资料和数据准确无误,所用概念、术语、符号、公式等符合学术规范,没有严重错误或使用严重错译的译文;对问题的论述完整、系统、逻辑严密,关键词得当。 6.语言精练,语句符合现代汉语规范,错别字、标点符号错误、外文拼写错误、笔误和校对错误等总计不超过论文的万分之三(按排版篇幅计)。 7.格式规范,符合国家标准《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7713-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7714-2005),以及《西南大学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及打印要求》的规范性要求。按学校要求,在《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学位论文版权协议书》上签名,并附在学位论文首页。 (二)创造性成果要求 1.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位论文撰写,注重论文质量,避免粗制滥造和低水平重复。 2.论文应力求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有所创新,如提出了新命题、新角度、新方法,较好地应对或解决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中的某一具体问题。 (三)工作量要求 硕士研究生用于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撰写的时间不得少于1年,论文一般不应少于3万字。 |
七、主文献研读课程书目(列出本学科专业的必读文献,不够可另附页)
序 号 |
著作或期刊的名称 | 作者、出版单位及年月 |
1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 | 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
2 | 《毛泽东选集》第1-4卷 | 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
3 |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1-2卷 |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共党史出版社2002年版、2011年版 |
4 | 《中华民国史》第1-4卷 | 张宪文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
5 | 《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 胡绳著: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 |
6 |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 胡绳著: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
7 | 《中国思想史》(三卷本) | 葛兆光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
8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 杨奎松著: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
9 | 《社会主义学说在中国的初期传播》 | 姜义华著:复旦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 |
10 |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 陈旭麓著:上海社会科学院2006年版 |
11 | 《党员、党权与党争——1924-1949年中国国民党组织形态》 | 王奇生著: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9 年版 |
12 | 《革命政党与乡村社会——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组织形态研究》 | 李里峰著: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1 年版 |
13 | 《新史学第7卷:20世纪中国革命的再阐释》 | 王奇生著:中华书局2013年版 |
14 | 《张力与限界:中央苏区的革命》 | 黄道炫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 |
15 | 《边区的革命》 | 岳谦厚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 |
16 | 《传统与变迁:近代华北乡村的经济与社会》 | 李金铮著: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
17 | 《1945-1949:国共政争与中国命运》 | 汪朝光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 |
18 | 《联合政府与一党训政:1944——1946年间国共政争》 | 邓野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
19 | 《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 陈永发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台北)1998年版 |
20 | 《转型时期的社会与国家》(修订本) | 朱英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 |
21 | 《中国地带的革命——国际大背景下看中共成功之道》 | 杨奎松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
22 | 《乡土中国》 | 费孝通著: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
23 | 《美国在中国的失败》 | 邹谠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
24 | 《中国农民“反行为”调查》 | 高王凌著: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年版 |
25 | 《变迁与重建:1949-1956年的中国社会》 | 李立志著: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
26 | 《建国初期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研究:1949—1957》 | 陈益元著作:海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6 年版 |
27 | 《1949-1956年间的中国》 | 吴玉才著: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
28 | 《倾听底层:我们如何讲述苦难》 | 郭于华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
29 | 《农民日记:一个农民的生存实录》 | 侯永禄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年版 |
30 | 《林村的故事:1949年后的农村变革》 | 黄树民著:三联书店2002年版 |
31 | 《中国人民共和国建国史》 | 杨奎松著: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
32 | 《土地改革运动史》 | 罗平汉著: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
33 | 《中国近代思想与学术的系谱》 | 王汎森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
34 | 《中国现代史史料指引》 | 张玉法著:新文丰出版公司(台北)2000年版 |
35 | 《观念史研究》 | 金观涛、刘青峰著: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 |
36 | 《治史三书》 | 严耕望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 |
37 | 《文化、权力与国家》 | 【美】杜赞奇著: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
38 | 《剑桥中国史》(民国、国史) | 【美】费正清等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1998年版 |
39 | 《革命中的中国:延安道路》 | 【美】马克·赛尔登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
40 | 《统治与抵抗的艺术:隐藏的文本》 | 【美】斯科特耶著:鲁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
41 | 《马克思主义研究》(期刊) | 中国社会科学院 |
42 | 《中共党史研究》(期刊) |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 |
43 | 《当代中国史研究》(期刊) |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史所 |
44 | 《党史研究与教学》(期刊) | 福建省委党校 |
45 | 《党的文献》 |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 |
46 | 《史林》 | 上海社科院 |
47 | 《抗日战争研究》 | 中国社会科学院 |
48 | 《近代史研究》 | 中国社会科学院 |
49 | 《文史哲》 | 山东大学 |
50 | 《史学月刊》 | 河南大学 |
其它说明: |
||
所在培养单位学术分委员会意见: 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
||
学部学术委员会意见: 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
||
研究生院和主管校领导审核意见: 负责人(签名): 校领导(签名): 年 月 日 |
本文来源:http://m.okaoyan.com/xinandaxue/yanjiushengyuan_338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