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6-06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环境工程领域培养方案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环境工程领域培养方案的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考研派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科培养方案]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农业工程学科培养方案]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农业工程专业学位培养方]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的专业介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的师资力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的联系方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简章]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考研难吗]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排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考研群]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学费]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环境工程领域培养方案正文

环境工程领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培养全日制环境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旨在主动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环境工程领域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和进一步完善专业学位教育制度的需要。为此,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应达到以下培养目标和要求。
(一)培养目标
全日制环境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应熟练掌握环境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宽广的专业知识。侧重于培养掌握解决环境工程领域实际问题的先进技术与方法,具有创新意识,能独立进行环境工程技术研发、工程设计、运行和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主要是为本领域覆盖范围内的工业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工程设计和研究院所等有关单位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二)培养要求
为了达到环境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应满足以下要求:
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2.掌握所从事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在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以及工程管理等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
二、学习方式及年限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最长不超过4年。
三、培养方式
采用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1.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实行多学科综合、宽口径的培养方式。总学分数最低不少于24个学分。
2.实践教学是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环节,鼓励工程硕士研究生到企事业单位实习,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工程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
3. 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技术背景。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课程学习和实践教学实行学分制。课程学习包括公共课程、基础理论课程、专业技术类课程、选修课四部分。其中,学位课至少16学分,选修课至少4学分,实践教学4学分,总学分不得少于24学分。选修课一般由学生自主选择,导师同意即可修课。课程设置如下:
(一)课程学习
(1)公共课程(5学分)
1. 英语    3 学分
2. 自然辩证法  2 学分
(2)基础理论课程(6学分)
1. 工程数学                                      2 学分
2. 环境污染化学                                 2 学分
3. 环境监测与评价                                2 学分
(3)专业技术类课程(5学分)
1. 环境生物工程                                  3 学分
2. 固体废物处置与利用                            2 学分
(4)选修课(至少4学分,任选2门)
1. 环境工程研究进展                              2 学分
2. 废水处理与利用                                2 学分
3. 环境生物学                                    3 学分
4. 环境毒理学                                    2 学分
5. 大气污染治理与技术                            2 学分
6. 生态工程学原理                                2 学分
7. 环境微生物学                                  2 学分
8. 环境影响评价                                  2学分
9. 环境管理学                                    3 学分
10. 土壤污染与防治                               2 学分
除上述课程外,其它选修课可在全校开课范围内选修相应学分。
(二)实践教学(4学分)
全日制环境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读期间至少应有6个月以上的工程实习实践环节(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实践教学时间不少于1年),可进入校企合作建立的生产实习基地或者学校的中试车间或者相关领域企业或管理部门学习和掌握工程技术。所获得4学分算入总学分。
五、学位论文
(一)选题及开题报告
1. 选题:全日制环境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课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技术背景,可涉及环境工程领域的新产品、新工艺、新过程、新技术、新材料、新软件或新装备的研制、开发、放大、设计与优化。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也可以是某一个大项目中的子项目。论文所涉及的课题要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论文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具有先进性和一定的创新性,必须要有明确的职业背景和应用价值。
2. 开题报告:研究生在进入论文阶段前必须进行开题论证,完成开题报告。在经过阅读大量文献和调研之后,选定论文题目,对拟完成的论文意义、内容、研究方法、试验手段、理论分析、达到的结果在校、企导师共同参与下并得到3-5人以上的导师小组评议通过后方可进入论文阶段。其中,论文自开题后到答辩的实际工作时间不应少于一年。
(二)论文形式与内容
1. 学位论文形式
本领域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形式可以是工程设计或工程研究论文,论文要求参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论文撰写格式与标准”。
2. 学位论文的内容
论文的内容可以是:工程设计与研究、技术研究或技术改造方案研究、工程软件或应用软件开发、工程管理等。论文应具备一定的技术要求和工作量,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并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
(三)导师制度
工程硕士培养尽可能实行双导师制。即由培养高校和工程硕士研究生实习所在单位各选定一名指导老师,所在单位的指导老师为合作指导老师,联合实施培养,目的在于选题更加符合企业发展需要、保证经费支持和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论文研究方向,成立指导小组对学生论文的完成进行集体指导。论文工作须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
六、论文评审与答辩
1. 学位论文的评审着重审核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审核学位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审核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进展;审核其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计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审核其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
本领域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形式要求参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论文撰写格式与标准”。
2. 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的环节,成绩合格,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3. 学位论文实行校内评阅,应有2名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评阅,其中应有来自工程实践领域的专家,或至少有1名校内另一相近、相邻一级学科的硕士生导师。其中1位不同意答辩时,可再请1位评阅,至少有2位专家明确表明具备学位论文水平,同意答辩时,方可组织答辩。
答辩委员会应由3-5位与本领域相关的专家组成(不含作者导师)。
七、学位授予
完成课程学习及实习实践环节,取得规定学分,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发表学术论文要求符合学校规定,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由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并颁发国家统一印制的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证书。

本文来源:http://m.okaoyan.com/xibeinonglin/yanjiushengyuan_327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