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6-01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介绍

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介绍的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考研派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哦)[西北工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的联系方式] [西北工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的介绍] [西北工业大学航海学院的师资力量] [西北工业大学航海学院的联系方式] [西北工业大学航海学院的介绍] [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研究生学科介绍]

西北工业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0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招生简章] [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西北工业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西北工业大学考研难吗] [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院] [西北工业大学排名] [西北工业大学考研群] [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学费] [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介绍正文

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一级国家重点学科可追溯到1933年的浙江大学航空工程教育、1935年交通大学航空门和1937年南京大学(原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1970年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空军工程系整体加入我校后,大大增强了本学科实力。我校是国内最早获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2007年航宇学科被评为一级国家重点学科,2008年学科评估中全国排名第二。        
航空学院的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下设飞行器设计二级学科、人机与环境二级学科、航空航天安全工程(自设二级学科)等。涵盖飞行器多学科综合设计理论与方法、飞行器气动布局设计、飞行器可靠性安全性及健康管理理论与方法、飞行器结构综合设计方法、先进飞行技术研究、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工程、人机与环境工程等学科重点方向。  
(1)学科队伍与平台  
构建了基础牢固,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化视野的拔尖人才培养体系。学科1981年获得国家首批博士学位授予权,依托航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研究生创新实验中心等国家级教学平台以及多门省部级精品课程,建成了1支省级教学团队,并与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等3所国外高校签署了联合培养协议,构建了留学生、本、硕、博贯通式全英文培养机制。培养了10名航空报国特等金奖获得者中的6位,J20、Y20等多个重大型号的总设计师,享誉全国的“一个班三个飞机型号总师”也出自本学科。  
造就了一支扎根西部、献身国防、勇于创新的科研队伍。学科建成2支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1支国防科技创新团队;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双聘院士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2人、长江学者3人、国防973首席科学家1人、国家级专家5人、省教学名师1人。  
    形成了体系完备的学科研究平台。拥有“翼型叶栅空气动力学”和“无人机特种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工信部“未来飞行器2011协同创新中心”、陕西省试验飞机设计与试验技术工程实验室等省部级科研平台,极大地支撑了主干二级学科和新兴交叉方向的发展。  
(2)主要贡献  
首创双三角翼气动布局技术,催生了我国唯一的校厂联合J7E飞机的成功研制,并服役部队20余年。与中航工业建立了技术成果转化联盟,在C919、Y20、J20等航空重大型号与工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本学科建立的西安航空馆是“全国百家科普教育基地”、“陕西省科普教育基地”、中国航空学会批准的全国三大航空馆之一,形成以“航空筑梦”品牌为代表的航空科普教育系列活动。作为陕西省航空学会理事长单位和我国航模运动的发源地,航模队常年到全国各地中小学校和企事业单位进行航空和航天科普讲座和航模项目展示。  
本学科教师社会兼职方面,高正红教授担任国际航空科学大会(ICAS)学术委员会委员,任中国空气动力学学会的副理事长,任XX部空气动力学专业组成员;宋笔锋教授任中国航空学会会刊《航空工程进展》常务副主编,XX国家重大专项专家组成员和XX部可靠性专业组成员;周洲教授获中国青年科技奖;白俊强教授任XX部飞机技术专家组成员。  

本文来源:http://m.okaoyan.com/xibeigongye/yanjiushengyuan_307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