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4-30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兰州财经大学统计学院的介绍

兰州财经大学统计学院的介绍的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考研派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哦)[兰州财经大学长青学院的介绍] [兰州财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的联系方式] [兰州财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的介绍] [兰州财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的联系方式] [兰州财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的介绍] [兰州财经大学农林经济管理学院的联系方式]

兰州财经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0兰州财经大学研究生招生简章] [兰州财经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兰州财经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兰州财经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兰州财经大学考研难吗][兰州财经大学考研难吗] [兰州财经大学研究生院] [兰州财经大学排名] [兰州财经大学考研群][兰州财经大学考研群] [兰州财经大学研究生学费] [兰州财经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兰州财经大学统计学院的介绍正文

一、学院概况  
学校1985年开设计划统计本科专业,1987年成立计划统计系,2000年成立统计学院。  
学院现设有经济统计学系、数理统计学系、投资学系、大数据应用研究所、调查评估研究所、投资分析研究所、实践教学中心等七个教学机构,拥有统计数据处理与分析实验室。  
学院现有在岗教职员工52人,专任教师44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20人,副高以上职称占到65.9%;博士(含博士在读)26人,占59%;45岁以下人员占2/3以上。飞天学者2人,兴隆学者5人,青年学术英才4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1人,甘肃省领军人才2人,甘肃省教学名师1人,甘肃省优秀教师“园丁奖”2人。  
学院现有在校生1111人(其中,本科生987人,硕士研究生124人)。  
截止2017年,学院累计向社会输送各类毕业生3734人(本专科3474人、硕士260人)。  
二、学科布局  
学科点:现有统计学、数量经济学和国民经济学三个学科点。  
博士点:新批统计学一级学科授权点。  
硕士点:拥有统计学一级学科授权点,统计学、经济统计学、管理统计学、数理统计学、金融统计、数量经济学、国民经济学七个学术型二级学科硕士点,以及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点。  
学科方向:  
统计学科有社会经济统计学,应用统计学,金融统计、风险管理与精算,西部生态与资源环境统计四个二级学科方向。  
数量经济学科有计量经济学、经济预测与决策、金融计量分析三个研究方向。  
国民经济学科有宏观经济管理、投资经济分析两个研究方向。  
研究特色:应用性、地域性。  
三、专业布局  
统计学本科专业,培养适应大数据时代要求,掌握数据分析主要方法与应用技能,具有处理特定领域数据问题能力的应用型专门人才。授理学学位。  
应用统计学本科专业,突出面向各类企业,培养市场研究和质量管理方面的应用型专门人才。授理学学位。  
经济统计学本科专业,突出面向国民经济各个行业,培养行业经济数据分析、绩效评价、调查咨询方面的应用型专门人才。授经济学学位。  
投资学本科专业,突出面向国民经济各行业和各类企业,培养投资项目分析和投资效果评估方面的应用型专门人才。授经济学学位。  
四、建设平台  
统计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点、省级创新创业试点专业;  
统计学科为甘肃省一流(特色)学科、首批飞天学者设岗学科;  
统计学科具有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资格;  
经济统计学专业为甘肃省级特色专业;“应用统计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为省级教学团队;  
依托甘肃省统计局建设了“甘肃省联合培养研究生统计学示范基地”;  
联合甘肃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共建科学研究“协同创新基地”;  
《统计学》、《抽样调查》、《多元统计分析》、《计量经济学》为省级精品课程,《统计学》同时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统计学院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财经教育分会统计学专业协作组主任委员单位;  
统计数据处理与分析实验室为兰州财经大学国家级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骨干实验室;  
依托统计学、数量经济学等学科建设了甘肃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甘肃经济发展数量分析研究中心”。  
五、学术交流  
举办多场重要学术会议:  
“中国高等财经教育分会统计学专业协作组会议”(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  
“海峡两岸应用统计学术研讨会”(2012);  
“名师谈教学与科研系列活动——2013统计学、计量经济学教学与科研高级研讨会”(2013);  
“2013-2017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统计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二次会议”(2014);  
“第二届全国经济统计学协同发展论坛”(2014);  
“首届大数据与应用统计国际研讨会”(2014);  
“2015亚洲可持续发展论坛”、“兰州财经大学挂牌庆典暨中国西部统计科学国际研讨会”(2015);  
“第十届全国企业经济统计学会”(2016);  
“2017全国试验设计及其应用研讨会”,“中国R会议暨西北地区数据科学会议”(2017)。  
请进来交流频繁:  
原澳大利亚科学学院院士、墨尔本大学数学与统计学系Peter HALL教授,美国耶鲁大学生物统计系张和平教授,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Jeremy S.Wu博士,原英国伍斯特大学、现香港理工大学教授宋海岩博士,台湾淡江大学蔡宗儒教授,美国纽海文大学梁家卷博士,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林共进教授曾先后来我院开展学术交流。  
原中科院院士、中国科技大学陈希儒教授,国内各高校统计学科知名学者几乎都到我院开展过学术交流活动。  
六、学术成果  
近五年,在CSSCI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41篇,其中14篇发表在《统计研究》、《数理统计与管理》、《应用概率统计》、《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四种本学科领域国内权威刊物。  
学院累计在上述四种权威刊物共发表学术论文37篇。  
近五年出版学术专著7部。  
近五年获省级以上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3项。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  
完成省部级以上项目25项。  
目前在研国家自然基金项目3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项、教育部项目5项,其他省部级项目18项。  
七、服务社会  
1.全程参与了近年来甘肃省特别重大自然灾害损失评估调研,有效支持了灾害重建规划的制定。  
如:2010年的“8·12”陇南天水特大暴洪泥石流灾害损失评估、2011年的“3·2”东乡特大地质灾害损失评估、2012年的“5·10”岷县特大冰雹山洪泥石流灾害损失评估、2013年的“2·6”迭部县腊子口乡黑多村火灾灾情调查、“6·20”天水暴洪灾害调研、“7·22”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灾害损失评估、“8·7”陇南文县暴洪泥石流灾害损失调研、2016年的夏河县8·22暴雨泥石流灾害民房损毁情况核查、2017年的陇南8·7暴洪泥石流灾害损失评估。  
2.接受省委人才办、省扶贫办、省统计局、省调查总队、省财政厅、省民政厅、省政府参事室、榆中县统计局等部门委托完成了一系列调查、研究、开发项目,有效支持了地方发展。  
如:《甘肃人才队伍调查数据处理》、《甘肃“十五”扶贫开发统计资料汇编整理》、《甘肃省道路交通运输贡献率研究》、《贫困地图分省报告—甘肃省》、《甘肃水资源利用与对策研究》、《甘肃省农村卫生项目效果评估》、《甘肃省整体小康实现程度评估》、《甘肃自然灾害生活应急救助体系研究》、《全省<文化生活调查>问卷录入与分析》、《榆中县统计资料汇编(1993—2016)》、《省级储备物资财政绩效第三方评价》等。  
3.主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现实问题调研,累计提交资政报告18篇,调研总结出美丽乡村建设的“康县模式”,有效支持了政府决策。  
如:《贯彻落实大数据战略,创新甘肃经济发展空间》、《完善政府统计工作的几点建议》等8篇调研、咨政报告先后得到11位省上领导的肯定性批示,省委书记林铎在《当前我省县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和着力重点》的报告上批示:“这份报告很有分量。调研充分,分析透彻,建议准确。请各位常委、副省长认真研读并思考,政府主管部门,如省发改委、农牧厅、财政厅、教育厅、科技厅、旅游委等都要分项研究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具体化、可操作,一家汇总,形成新的措施。这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应有之义。请省委组织部、宣传部、农工办阅。”  
八、学生成果  
1.全国统计学专业优秀学位论文  
研究生组: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  
本科生组: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  
2.各类学术科技竞赛  
全国性:一等奖4项6人次、二等奖11项29人次、三等奖11项25人次、优秀奖2项6人次。  
甘肃省:特等奖5项13人次、一等奖12项23人次、二等奖16项41人次、三等奖17项25人次。  
3.部分学生作品被省科技厅领导批示采纳。  
九、发展定位、目标与特色  
发展定位:  
瞄准国内一流统计学院,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专业建设为核心、队伍建设为基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建设教学科研并重、学科专业协同发展的引领型二级学院。  
人才培养总体目标:  
面向各类企事业单位或行业组织,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和广泛适用性的专业型应用人才。  
办学特色:  
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人才培养服务社会两条腿走路。  
十、六大机制  
建立引导教师积极投身教学改革与质量工程建设的教学成果认定新机制;  
建立理论基础扎实、实际业务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新机制;  
建立注重团队合作、稳定研究方向的教师科研成果考核激励新机制;  
建立跨学科、跨专业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联合培养新机制;  
建立平时的专业课程应用能力考核与毕业前的专业综合基础知识测试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新机制;  
建立实验室综合实验(建设从数据到价值全流程仿真实验系统)、实习基地业务实习、企事业单位业务流程考察参观、寒暑假期创新创业调查、团学活动品牌实训密切结合的立体化实践教学新机制。  

本文来源:http://m.okaoyan.com/lanzhoucaijingdaxue/yanjiushengyuan_267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