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一
我读书那几年,东北师大食堂的信誉几乎跌倒了谷底,本部的北苑和南苑大家都颇为抱怨,但是你又不得不吃,因为这个学校大部分的同学口袋里都不太富余(或者说很多人不知道咋花钱),不过据说近几年食堂稍微有点改善。食堂难吃,但是旁边有很多好吃的地方啊:1)吉大南岭,钻过一个狗洞,里面有很多小饭馆,我上学那几年还可以作弊拿到吉大的饭卡,那边真是又便宜又好吃;2)文昌路,师大和吉大的交界处,那边也有不少好吃的,串啊,东北菜啊,清真啊,我的第一次麻辣香锅就是那儿吃的;3)泛桂林路地区,桂林路到同志街那一带遍布各种饭馆,人均30上下(好面馆、米线、全州、金子、东方饺子王),让你吃到爽为止,还有炒粉一类的小吃和小姑娘冰激凌,那叫一个爽啊。 所以,如果你跟我一样有点吃货的追求的话,本部绝对是个好地方
学校有一个奇葩的传统叫系服,就是你大一一进来,为了集体行动的方便,会团购一批运动服,你出去干苦力啊,参加集体活动的时候都可以穿,反正几十块的东西你随便穿。 整个本部校区对于穿着打扮的要求是十分低的,而且每个年级都有自己的风格,你一看就知道迎面走来的妹子是大一的还是大四的,因为这基本上是很土、较土、土、稍微跟上时代的差别
这几年住宿稍微解决了一点,当年我们住的时候,男生6人寝,女生8~10人,没有独立的卫生间,本科生连阳台都没有,寝室里呢就是上下铺,还是嗡嗡响的铁床,俺当年报到的时候看到寝室的条件差点有了退学复读的想法,最后还是坚持下来了,不过长春的好处是冬天有暖气,夏天很凉爽,我等宅男们非常喜欢 寝室晚上11点是要断电的,不过如果你聪明的话,可以从天花板的应急灯接电,我们寝室当年的传奇小月月就是干训楼接电高手,以至于大学前几年寝室都是通宵有电,最后大四被抓了,全寝背处分(最后也没啥) 寝室里的网络是很自由的,你可以接联通的宽带,网速基本凑合,学校没有像其他地方一样给你限定只能用教育网 如果你高中的时候住宿条件尚可的话,可能需要注意:1)公共厕所,男寝室的厕所都是惨不忍睹,以至于某次停水后,厕所门口被挂了(Hell Gate);2)公共水房,一群人光着屁股搞盆浴,基情十足 因为长春的房价便宜,而且学校周边也有很多空房子,所以你有条件可以出去住,学校也是不会干涉的 交通的问题 本部校区处于市区的中心,可以公交快速到达你想去的地点,比如火车站,有N次车(途中经过商业街——重庆路),比如机场(之前有大巴在人民广场附近,现在可以城铁了),比如吃饭的地方(桂林路就在旁边,我一般走着去),比如玩的地方(南湖就在旁边,走着去,远一点的净月潭可以160,路过学校的净月校区),比如看球的地方(看亚泰比赛的话,160或者轻轨就可以,看东北虎比赛,主场就在学校体育馆) 如果要去哈尔滨啊、吉林市啊、沈阳啊等东北大城市,火车也非常方便,学生票还打折,所以大部分人都可以在大学期间把东北的大城市玩转一圈
讲了吃穿住行,终于讲点正经的事情了,学校的学习氛围——那叫一个好啊。和其他混日子的学校不太一样,这个学校学霸和学渣的比例大致是1:1,你要嘛就是俺们寝室小侯一样从本科一路干到博士的学霸,要嘛就跟我一样上课睡觉作业照抄毕业就改行的学渣。 学校的图书馆十分大,里面书很多,看书的人也很多,占座学习的人更多,每天早上图书馆开门的时候,就跟商场做促销是一样一样的,注意这个热闹的景象不止在期末考期间,而是几乎从开学就开始。 图书馆最大的活动一个是每年的选课,跟抢火车票一样;一个是每年的高考改卷,那个时候电子阅览室就封闭了。 学霸们的日常呢,是寝室——教室——食堂——图书馆(自习室)——寝室 学渣们的日常呢,是寝室——寝室——寝室——寝室——寝室 期末考快到的时候,因为图书馆的座位实在是满足不了了,所以采光很不错的北苑食堂1楼就会坐满复习的人,有一半的桌子被各种讲义资料堆满,这个时候往往学渣们也会在那儿出现,一个可以从学渣那边拿点复习资料,二个食堂帅哥美女多养眼,三个你饿了就可以买饭吃困了可以趴着睡
本部除了物理学院以外,所有的学院都是女生的人数远远远多于男生的人数,据说是3比7的比例,但是我所在的专业男女比例(9比36),学院男生我这一届只有8个寝室(50人左右),女生将近200人,学校里甚至有女生节,每个学院和学校的学生会还有女生部,所以男生在这个学校基本上就是被忽略的角色,而且套用俺们专业某女生的评价:大部分的男生都很闷骚,很面(这点我不发表意见)
不止从何开始,大家喜欢用奶牛称呼学校了,(更新:现在的WIFI好像叫iNENU);
每年元旦那一天,男生寝室和女生寝室可以有限度的交流,可惜我没去过;
每年12月31日,系里或者班级会组织集体跨年活动,一个必不可少的项目是包饺子和紫菜包饭,所以我大学期间学会了包饺子和做紫菜包饭,同时也吃伤了;
每年的下雪季,学校的菜鸟们会被统一组织去扫雪,学院里有各种工具,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东北师大几乎是整个吉林省放假最晚,开学最早的学校,有一年逆天的大年24放假,我在学校歇了几天,到家大年27的晚上了
学校没有论坛,学校牛逼的论坛在10年前就被封杀并且再也没有重启过(更新:现在也没有)
学校不强制买新课本,所以大部分人用的都是N手的课本,我的课本基本上就几个来源:浴池淘的,前几届的学长学姐送的,淘宝买的D版
每年6月份的最后三个周末,学校里有跳蚤市场,可以以『侮辱性出价』去跟毕业生们淘点二手装备(主要还是二手书、二手自行车、二手碟啥的),衣服鞋子一类的都会被大妈们包圆了
学校有一个帮你收集各种就业信息的就业网,十分强大,全国几乎独此一家。如果你很懒的话,每天上这上面刷刷信息,也能找到个不错的工作(更新:没想到现在还有)
大一新生进来的第一个学期要学24式太极拳,在后面的3个学期里太极拳也是必考项目,我不幸挂掉了,这是我大学唯一的挂科
回到学校,档案馆的老师说:那些档案还在学校的同学,赶紧把自己的档案迁走
观点二
1.住宿:
文学院本科生都住在新三舍。女生住在A区,男生住在B区,六人寝室,上床下桌,公共卫生间,浴室在宿舍楼外。宿舍楼有电梯,每层有一个吹风机和洗衣机,洗衣卡30元/张,吹风机按时间刷卡计费,每天有18升的免费热水,每层有一个直饮水机供应饮用水,每人每日免费两升。
2.饮食:
基本伙食的消费水平最低可在15元/天,特色窗口价格不等,16年暑假北苑食堂装修后价格略有上调,基本维持在每人每餐10-15元的水平吧。
3.出行:
能够满足购物和前往火车站的基本需要。其他的不作评价。在长春公交车末班车时间基本早于7点半的大背景下,我不觉得出行方面的满意度能有多高。长春出租车起步价5元,然而时常堵车。
二、学习体验
学习氛围略沉闷(个人感受仅供参考)。非公费师范专业需要修的专业选修课非常多(15门共计30学分),课程开设合理程度一般(个人意见:通修课程占用时间太多且授课教师水平良莠不齐,古代文学、古代汉语等课程开设学时太少,部分老师水课令人发指,专选课给分标准成谜)
勤恳学习的人未必是笑到最后的人。你可以说这个学校学风好,也可以说它学风发展方向可疑。不想评价。
三、社团活动(仅限本部校区)
以教育类社团居多。支教团遍地都是,厚普公益学校、爱心学校、教师技能大赛等活动备受关注,风头无二。
社团活动比较单一。辩论赛、歌手大赛、街拍比赛等大多不温不火,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总之就是,单一且略土。(主要问题还是出在经费吧呵呵)
四、思想氛围
整体感觉略功利。大多数学生都以成为中小学教师为职业生涯规划目标。与此同时,成绩排名、学生工作、教技比赛、入党等问题变得非常热门。以入党为例,简直是一种难以理解的狂热。大学四年,听到过太多奇葩的申请入党理由。不予置评。
思想不自由。表达权得不到尊重(可能有人会说这是中国大学通病),集体主义作风严重。虽然女生占大多数,但女性权益并不是被众人认可的话题。很多人将“男生好找工作”和“女生相夫教子不必追求事业”视为理所应当。
不过话说回来,中国的大多数学校都没好到哪里去。
个人感受:我不觉得母校就是一个你必须说她好的地方。评论讲究一个客观。它的就业工作的确数一数二,当然前提条件是你想当中小学老师。学术造假等问题也有其存在的必然性,毕竟身处一潭死水一样的大环境,你无法要求这所学校多么有生机和活力。
学习方面,“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东北师大部属211的招牌可以保证你在简历筛选过程中不被歧视,但最后能走到哪里完全看你个人水平。BTW,很有趣的现象,东北师大的学生英语水平(非英语专业)略捉急,据某校内组织统计,全校2016年6月的六级考试通过率仅20%。
观点三
重点二:图书馆。师大图书馆感动了我无数次,我大三下学期了,临近毕业,与其说我是师大培养的,更准确的应该是师大图书馆培养了我。图书馆藏书真的很丰富,经典的、绝版的书可以找到很多,但这还不是重点,重点在于这是我遇见过的最具有人情味的图书馆。从一下几点来看:
1、每周的读者意见回复。各种有爱的回答,就像我们在和图书馆对话,而且基本有问必答,写问题和建议在一张纸上,放进每层楼阅览室或者过道里的意见箱,等着一周后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有爱回复吧;
2、荐购制度。如果一些书籍图书馆缺藏,可以照上面的做法,把书籍的书名、作者、ISBN号(可以在豆瓣上轻松查到)写在一张纸上放进意见箱,图书馆基本都能给你买,想听音乐专辑也可以荐购的,我想说我从大一到现在图书馆已经依据我的建议买了50多本书和一张专辑了;
3、四楼电子阅览室。强大到爆,各种电视剧、蓝光电影、纪录片、专辑、软件应有尽有。音乐专辑的话还有胆机+功放+耳机的系列产品给你享受,质量的话我就不说了,有机会的师大同学可以体验一下;
4、报刊阅览室。大家都喜欢跑到第一学习空间占座,但有没有跑到里面的报刊阅览室看看报刊呢?我最爱报刊阅览室,气温是全图书馆所有阅览室最冷的,但藏书内容是整个图书馆最新的,在这个阅览室我一般睡不下去,精神很足,学习效果最好,因为冷,哈哈。期刊更新很及时,国内发行的主流期刊基本全部囊括了,只是奇怪中国人大复印报刊自上上个学期就不知道去哪儿了;
5、经常会在报告厅放电影,而且都是有组织的,比方英国电影周、奥斯卡获奖电影周等等,报告厅观影体验一流,幸福;
6、WIFI速度一流啊!我说的是图书馆的WIFI,不是学校要付费的网,第一次体验到“信息高速公路”的感觉。
7、图书馆的工作人员都很和气。
留给大三狗的时间不多了,就要离开师大了,在这所学校我可以尽情的阅读,好好思考如何身为人师,另外我玩了我自小就想玩的吉他,遇到了最心疼的姑凉,我觉得真的值了!
勤奋创新,为人师表。
官方介绍
著名的高等学府东北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学校坐落在美丽的北国春城长春市。本部校区地处人民大街中段,净月校区设在风景如画的净月潭旅游开发区。学校占地面积167万平方米,其中本部校区占地73万平方米,净月校区占地94万平方米。
学校原名东北大学,建校于1946年,是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创建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1949年定址于长春。1950年,根据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易名为东北师范大学。东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张学良将军的胞弟张学思为学校首任校长,著名教育家张如心、成仿吾、丁浩川等先后担任学校主要领导职务。现任党委书记杨晓慧教授、校长刘益春教授。
学校现有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25218人,其中,本科生14719人,博士、硕士研究生9864人,全日制长期在校留学生1022人。
学校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研究生院,学科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现有23个学院(部),78个本科专业,3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1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不含硕士一级学科覆盖点),3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不含博士一级学科覆盖点),1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国家985工程教师教育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5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8个“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32个“十二五”吉林省一级学科优势特色重点学科;历史、中文、生物等3个学科是国家文科、理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我校学科点覆盖了除军事学和医学以外的11个学科门类,形成了综合性学科格局。
药物基因和蛋白筛选国家工程实验室是国家级实验室。植被生态科学实验室、多酸科学实验室、应用统计实验室、分子表观遗传学实验室、紫外光发射材料与技术实验室(在建)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吉林省生态系统恢复与生态系统管理实验室是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动力电池实验室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学校还设有教育部农业与医药基因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数字化学习支撑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在建)、环境保护部国家环境保护湿地生态与植被恢复重点实验室、植物基因科学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微纳光电材料科学与技术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以及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人类干细胞库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农村教育研究所和世界文明史研究中心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教育部在我校设立了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全国妇联在我校设立了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女性研究中心。
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东北师范大学研究中心、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中心、中国赴日本国留学生预备学校、教育部幼儿园园长培训中心、教育部东北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中心、教育部东北高师师资培训中心等全国性培训研究机构设在我校。学校还设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附属中学、附属小学、附属幼儿园和以出版教育类书籍而饮誉海内的高校出版社等。
东北师范大学拥有一批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在全校1489名专任教师中有教授451人,副教授522人,现有本校在岗博士生导师350人。有享誉海内外的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和历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7人,“千人计划”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7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3人,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入选者69人,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
近年来,学校在“尊重的教育”理念指引下,以教育教学为立校之本,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003年,按照“宽口径、厚基础、精专业、多出路”的人才培养思路,大力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开始了新一轮本科教学改革工程。2005年,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得优秀成绩。2007年,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实施本硕一体的“3+0.5+0.5+2”的人才培养模式,启动了“教育家培养工程”。2008年在教育部、财政部“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的支持下,学校开始“教师教育创新平台项目”建设,把“教育家的摇篮”作为更高目标的追求。为提高教师教育质量,深化教师教育模式改革,学校在国内率先提出并践行了“师范大学—地方政府—中小学校” (U-G-S)三方合作的办学模式,构建了理论与实践高度融合的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截至2014年,我校有7篇博士学位论文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7篇博士学位论文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
东北师范大学毕业生以专业思想巩固、基础知识宽厚、教育素质高、基础理论和专业基本功扎实受到社会广泛欢迎和好评,在基础教育界享有较高声誉,毕业生供不应求。每年有近40%的毕业生考取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研究生和本校研究生,许多毕业生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沿海城市就业,还有一批学子出国深造。2004年,学校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就业先进工作单位”,是全国获此殊荣的四所高校之一。2009年9月,学校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2010年,学校荣获“2010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荣誉称号。2012年再次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就业先进工作单位”称号,是至今两次获国务院就业创业工作表彰的两所高校之一。
学校以科学研究为强校之本,不断推动科学研究向高水平、有特色方向发展。2006年至2013年底,学校共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257项,科研经费总额8.23亿元。其中人文社科领域承担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清史纂修工程项目及部委重大委托项目92项,自然科学领域承担国家“863”和“973”计划项目、教育部和科技部重大项目117项。2006年以来,CSSCI论文5000余篇,SCI论文数3900余篇,2013年11月《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显示,我校ESI论文被引总次数在全国高校中排名第33位,篇均被引频次在全国高校中排名第1位。2001年以来,人文社科获省部级以上奖励799项,其中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32项,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12项;自然科学获省部级以上奖励共86项,其中国家级奖励4项。
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校形成了以生命科学、生态学、教育学、历史学等为代表的、在我国学术界有较高地位的优长学科。细胞遗传学、思想政治教育重大问题、草地生态学、应用数学、多酸化学、功能材料学、环境科学、世界上古、中古史专业已处于国内领先、国际上有影响的地位。世界文明比较、基础教育重大问题、草地生态、细胞遗传等优势领域的研究都有可喜的进展,并逐渐形成了信息化东北、材料科学等新的研究领域。
东北师范大学素有“花园式”学校的美誉。夏日的校园,绿草如茵,杨柳依依;冬日的校园,瑞雪飘飞,银妆素裹。近年来,学校不断加强校园基础设施和文体设施建设,新建了一批教学科研和学习生活设施,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舒适环境和良好条件。学校是首批接入中国教育科研计算机网络和下一代互联网的高校之一。校园网现有中国教育科研网、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线出口,总带宽达3.5G,接入用户3万多人。学校通过“数字化大学”建设项目,建成了统一电子身份、统一认证、统一数据、统一支付的系统平台,形成了用网体验良好和应用丰富的信息化环境。其中,功能完备的校园卡系统,可为全校师生提供包括金融消费、电子门禁、考勤、智能控水、图书借阅、网络缴费、体能测试等多种服务。学校建有两座图书馆,总建筑面积3.83万平方米,纸质藏书量约353万册,电子图书134.8万册,阅览座位5154个;有较完善的数字图书馆平台,馆藏各类电子资源187.5T,拥有各种数据库117个,其中自建数据库20个;有近900台计算机供学生检索和浏览网上文献,是国内高校图书馆中藏书丰富、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大型图书馆之一。学校建有自然博物馆,总建筑面积1.67万平方米,收藏自然标本近9万件,是面向社会开放,集科普教育、收藏研究、文化交流、智性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自然博物馆,1999年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认定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00年被长春市教育委员会认定为“长春市中小学生科技活动基地”,2007年被吉林省科技厅认定为吉林省科普基地,同年被共青团吉林省委、吉林省教育厅等7家单位共同认定为“吉林省青少年新闻小记者培训基地”,2008年被国家文物局评定为国家一级博物馆,2010年被国家环保部评为“国家环保科普基地”。学校还建有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旱冰场和国内高校一流的塑胶田径运动场、室内田径馆等。东北师范大学综合体育馆,总建筑面积2.55万平方米,主体建筑由1个能容纳近6000观众的综合比赛馆和9个训练馆组成,是国内高校中功能最全、设施最先进的综合性体育馆之一。
东北师范大学学生课余活动丰富多彩,经过多年培育,形成了精品化、系列化、学院专业特色化的校院两级校园文化格局,其中“双百论坛”学术报告、“挑战杯”科技竞赛、“文明修身”道德发展、“炫亮东师”原创艺术、“激情年华”精品展示、“学士杯、精英杯”足球、篮球竞赛、学院专业素质竞赛等校园文化活动,使大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为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不断全面发展提供了广阔平台。2007年1月,学校成功承办了第六届亚冬会开幕式文艺演出,这是国内首次由一所大学承办国际性体育赛事开幕式的文艺演出。2012年,学校荣获全国第三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艺术表演类甲组二等奖。东北师范大学学子在第九届、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中先后喜获理科类和文科类特等奖,实现了吉林省在这一奖项上“零”的突破,在第十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中捧得“优胜杯”;在被誉为“中国青少年科技类最高奖”的“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评选中,东北师范大学学子连续四届榜上有名;在2007年、2010年、2012年我校三名同学获得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荣誉称号。东北师范大学青年志愿服务活动也具有全国性影响,红烛志愿者协会先后被评为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志愿服务先进集体、中国青年志愿服务优秀组织奖、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集体”、“全国扶残助残先进集体”,并曾3次荣获“全国百个优秀志愿服务集体”称号。
学校注重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已经先后与美国、加拿大、日本、英国、韩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34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与交流关系,开展了一系列重要的交流合作项目。2000年以来学校聘请了长期外籍专家学者702人来校授课,先后聘请了以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为代表的321名外籍专家学者为名誉教授、客座教授。近五年派遣教师出国访学、进修,开展国际学术交流达900多人次。近年来,举办了90多个国际性和区域性学术会议,开展了多项重大合作研究,促进了学校的建设发展,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和国际知名度。为培养国际化人才,学校每年向国(境)外输送留学生200余人,招收8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国(境)外学生来校学习深造。学校分别在韩国东亚大学、西班牙巴伦西亚大学、美国阿拉斯加大学安克雷奇分校、加拿大圣力嘉学院建立了孔子学院,在蒙古国立教育大学建立了孔子课堂。为进一步推广我校师范教育经验,国家汉办和国务院侨办分别在我校设立了“国际汉语教师培训基地”、“华文教育基地”和“教育援外基地”。
建校60多年来,已有20余万名毕业生从学校走向四面八方,成为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各类人才。
迈进新的世纪,东北师范大学正按照“充分彰显办学特色,走强校之路、走开放之路、走和谐之路”的发展思路,积极践行“尊重的教育”理念,坚持教育创新,发展办学特色,提升教育质量,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