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一
其次是我在桐乡校区嘛,原来大一刚来的时候,差点以为自己要被卖了……真的太荒凉了,感恩11级的学长学姐,你们真的是桐乡校区的开拓者。四年下来,变化很大,环西小区没落了,南门小吃被禁了,东门开起来一串饭店,叫外卖可以用美团和饿了么,市区的外卖也能叫了,特别是肯德基。11号楼建起来了,成为著名的鸳鸯楼,彩虹门出来那个十字路口种了一棵像圣诞树的家伙,电影学院也慢慢成立了。现在我大四了,支付宝终于可以冲一卡通了,扎心。
虽然没有下沙那么繁华,兼职、实习机会多,但是好在桐乡这边比较安宁,不怎么浮躁,适合写写东西研究学习,但是我真的觉得什么音乐表演啊应该搬去下沙啊,他们更需要出场机会。
离乌镇很近,乌镇戏剧节一块牌子砸下来,十个有九个是浙传的。
管行政的老师和讲课的老师不一样,给我们讲课的老师大部分都很好。
最后是我觉得对我成长很有帮助的一点,浙传教会了我用更包容的眼光看问题。在这里,没有什么不违法的爱好是一定被禁止的。大家不会用奇怪的眼神看你,上课路上,我看见穿汉服的、lo服的,还有穿着睡衣的……习以为常了。
大家交朋友还是以三观合为主,而且都挺有个性的,女生大部分都比较大气,很少见有玩初高中那些抱团小技巧的,合得来就合,合不来就散。
校区比较小,东西放在哪里都比较安全,我就经常把贵重物品随便放,也从来没丢过。
两性方面也比较科学,很少遇到活在大清朝的人,只要双方喜欢,没什么不可以。姑娘们私底下黄段子一个比一个多,然而我们都知道,直男就爱傻白甜……哪个小丫头片子没有两副面孔,是吧?
而且你会发现,长得比你好看的,家境比你好的,不但会穿衣搭配化妆,还看书学习健身实习一个不落下,性格也好,跟她们说话如沐春风。
眼界也不同了,最近我在实习公司里参与一场某卫视在深圳的线下海选现场,讲真啊,我们学校随随便便一场晚会也比这个好……其他什么设备啊,虽然我不是玩设备的,但一看就知道专不专业。
话说我宿舍还有一台蓝头灯,要毕业了,谁要,便宜出……学弟学妹看过来了啊,学姐不坑人的啊。
这四年过得还是蛮舒服的,该完成的都完成了,逃课经常但没挂过科,专业课过得去导师人好,交了值得交的朋友,去了一些地方,感觉自己的三观也没有很歪的样子。够啦。
观点二
食堂很不错,便宜好吃,大学四年就没瘦过,操场很安静,晚上跑步都没什么人。图书馆更是安静,除了期末考试那段时间,平时基本没有人,我可以一个人霸占一个阅览室。图书馆每一层阅览室的管理员跟我都很熟,每次见到我都能拉着我聊半天,我记得那时候7层还是9层,有个老大爷每次看到我都问我怎么还没毕业,一问就问了3年……有几次差点被关在阅览室里,因为管理员不知道还有人在里面……我那时候背着面包和水,就可以在里面呆一天,冬天晒着太阳,太舒服。4层有可以租借电影vcd的地方,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非常小的电脑,非常渣的画质,2块钱一部,我最早看片就是在那里看的,后来开始做电影社团了,就四处淘碟,杭州几个卖碟的地方我都跑熟了,后来还去上海淘碟,再后来就在网上买了。四年最大的收获就是看了上千部电影,买了几百张碟,刻了几百张盘,还读了N多的书。
浙传并没有给我提供特别好的住宿环境,学习的氛围也是比较浮躁,但是它很包容,包容你的个性,也给你张扬个性的空间,只要你想学,在哪里都一样。不要去过多抱怨学校,那时候我们也抱怨开课不合理,很多课程都是重复的,也为此和学院交涉过(后来回复说从下一届开始改,学弟学妹要感谢我们当年的抗争)但客观环境对每个人都一样,更多的还是要靠你自己。我后来跟同学开玩笑说,我在大学的时候,不是学霸也是准学霸,做社团拍片子参加校话剧节,学业外的活动也参加不少,这些都非常锻炼能力,顺便问一句,影视艺术学院的Fsky电影社还在吗?而且浙传还是有不少好老师的,多和老师交流,多和同学交流,多利用图书馆,真的,该有的书都有。我后来去南京大学读研,还是很感谢我大学四年打下的扎实的学术基础。
最初来学校的时候,心里也很忐忑,因为高考出了意外才到浙传的,本来是要报中传的。走的时候,我很骄傲。最好的年华给了浙传,一点都不后悔,我收获了知识和朋友,在浙传的四年,是最珍贵最美好的岁月。
观点三
来到浙传也是有些不甘和遗憾的。的确,浙传不是我想象中大学的样子。在这里学习真的需要靠强大的自控力,你需要自己有很强烈的学术愿望。图书馆很破旧,很小。但浙传也有它自己的福利,比如可以接触到拍片之类的东西,让你很早就开始实践。
如果要我说来浙传是否后悔,应当是不后悔。所有真正热爱传媒的人,来这里都不会后悔。因为我只要一想到,我如果去了别的大学,学了我并不爱的专业,那才是真正的后悔。浙传,适合真正热爱传媒的人,对于梦想的热爱将掩盖你对这个学校一些缺点的不满。
讲讲文化生和艺术生。大多数文化生和艺术生都还是很友善的。从速冻到知乎看到两方的撕逼,基本就一个矛盾点,文化生认为艺术生浮躁,没文化;艺术生觉得这学校就是我们的地盘,轮不到你文化生瞎逼逼。
替艺术生说几句,我们并不是没有文化。比如我们这个专业,有一小部分人上了一本线,还有相当一部分都是差了一本没有多少分的。学校不少文化生都是二本,在分数上,文化生不必有优越感。其次,进学校后,我们也在刷高绩点,考四级我们也努力刷卷子,期末考我们也认真复习。
替文化生说几句,他们也是这个学校很大一部分的存在,我认识几个文化生,也都抱着传媒梦来到浙传,但始终觉得浙传对他们不够友好。不该是这样的,互补难道不是更好吗?
最后送还没来浙传但有意来的高中生们几句话:
1.长得好不好看不重要,内心强大最重要。
2.要来浙传就要做好你以前的同学,你的亲戚觉得你读的大学是个垃圾的心理准备。
3.有梦想你就来吧,你在这里能成长,能从自己身上学到东西。
4.不要以为浙传能带给你虚荣。
官方介绍
浙江传媒学院是浙江省人民政府和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共建高校,拥有两个校区,分别位于杭州下沙和桐乡乌镇。学校总占地1305亩,总建筑面积56.6万平方米。
学校设有播音主持艺术学院、电视艺术学院、华策电影学院、电子信息学院、动画学院、管理学院、国际文化传播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文化创意学院、文学院、新媒体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音乐学院13个二级学院和大学外语教学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科学部)、大学体育教学部、公共艺术教育部4个教学部及继续教育学院、创业学院,目前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近14000人;建有“媒体传播优化协同创新中心”(省级协同创新中心)“浙江省传播与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省哲社重点研究基地)”“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等10个省级以上研究机构。
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学科体系,覆盖了艺术学、文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等5个学科门类。戏剧与影视学获得了省一流学科A类立项,新闻传播学、信息与通信工程获得省一流学科B类立项,拥有美术学等7个校一流培育学科;开设本科专业41个,其中艺术类专业18个,播音与主持艺术和广播电视编导等2个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播音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广播电视工程、广播电视学等4个专业为“十三五”省级优势专业,影视摄影与制作、动画、文化产业管理、摄影、网络与新媒体、戏剧影视文学、数字媒体技术等7个专业为“十三五”省级特色专业。学校拥有1个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位项目,从2012年起连续7年招收研究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研究生139人。
全校教职员工总人数1286人,其中正高职称106人,副高职称284人;全国优秀教师2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教师2名,省“钱江学者”特聘教授2名,省151人才工程各层次培养人才35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8人,省优秀教师3人,省教学名师1人,省教学团队4个,省科研创新团队3个。近年来,教师荣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和柏林电影节杰出艺术贡献银熊奖、电影金鸡奖、飞天奖、意大利A设计大奖等高层次科研与创作奖项20余项。
学校教学仪器设备总价值逾3亿元。建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实验室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其中4个省级重点建设点,1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目前学校拥有播音主持综合实验室、新闻传播实验室、融合媒体云平台、广电通信及信息网络实验室、媒体创作实践基地等49个实验室;22层演播大楼拥有各种规格演播厅17个,是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大功能于一体的广播电视节目生产基地。学校图书馆馆藏各类纸质图书文献152余万册,电子图书135万余册,音像视听资料4.54万件。
学校与全国广电系统合作,建立340余家产学研实践教学基地,包括四家海外实习基地,积极构建学生专业实践和就业的平台,列入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1项,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2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90项。
与北美、欧洲、亚洲、澳洲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60余所高等院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每年向包括哥伦比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爱丁堡大学等在内的合作院校派出近三百名交流生。学校聘用外国和台湾籍教师30余人。2015年,与英国考文垂大学合作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本科教育项目正式开始招生。同年,浙江省首批国际化专业重点建设项目——播音主持艺术(双语方向)专业招收首批留学生。2017年9月我校和英国博尔顿大学合作视觉传媒硕士学位教育项目正式开始招生。
雄厚的师资,一流的设备,优良的学风,使学校的毕业生深受业界及社会好评,每年毕业生就业率在93%以上,许多毕业生成为广电传媒领域的精英骨干。学校先后荣获浙江省“平安校园”、“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全国文明单位”称号。
秉承“敬业、博学、求真、创新”的校训,本着立足浙江、面向全国、紧贴传媒、服务社会的宗旨,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浙江传媒学院正以昂扬的姿态,向着以培养广播影视和文化创意人才为重点,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传媒大学的目标阔步前进!
(数据截止到2018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