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 西南林业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答疑,送资源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西南林业大学研究生招生] [西南林业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西南林业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西南林业大学考研难吗] [西南林业大学考研群] [西南林业大学研究生学费] [西南林业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西南林业大学研究生辅导] [西南林业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因为西南林业大学土壤生态学专业研究生数量有限,愿意做考研辅导的数量不确定,请加我们顾问的微信进行咨询和确认,抢先预订研究生,以免错失研究生辅导机会。

西南林业大学是一个不错的学校,西南林业大学土壤生态学是个不错的研究生专业,所以每年都有不少人报考西南林业大学土壤生态学研究生。西南林业大学土壤生态学考研需要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考研是个孤独的事情,需要耐得住寂寞,祝愿各位考研的学生好好复习备考,来年上个985/211.

西南林业大学

西南林业大学土壤生态学0713Z7考研科目及参考书目

土壤生态学 [0713Z7]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西南林业大学
招生年份:2018年
招生类别:非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生态与水土保持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7]理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13]生态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招生人数: 2
考试科目: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③707 土壤学④808 普通生态学
备  注:

西南林业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土壤生态学的介绍

土壤生态学
西南林业大学生态学学科历史悠久,发端于1939年云南大学的森林系,是西南林业大学传统优势学科之一。1996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6年成为校级重点学科,2011年获批为云南省“十二五”优势特色重点建设学科,2016年成为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和云南省一流学科建设的A类高原学科。2017年土壤生态学获批为西南林业大学生态学二级硕士点,2018年开始独立招生。土壤生态学是以土壤生物为中心,研究土壤生物之间、土壤生物与土壤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关系的科学,主要探讨土壤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以及人类活动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与过程。本学科以保障西南生态安全屏障为使命,以维护跨境生态平衡为特色,突出森林土壤、山区农业土壤、矿区土壤等特定土壤类型,设置土壤物质循环与地球化学过程、土壤质量与生态安全以及土壤生物与环境响应3个研究方向,集中开展特定区域的土壤质量与生态安全、土壤圈C/N/P等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与生态环境效应、林地土壤干扰生态、土壤微生物生态等相关研究,具有地区优势和鲜明特色。
土壤生态学依托生态与水土保持学院开展硕士研究生培养。学院师资力量雄厚,职称结构合理、学历层次较高。本学科现有教授3人,副教授8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0人。土壤生态学硕士研究生具有较高水平的科研工作能力,毕业后可承担高等院校的教学、科研工作,科研单位及生产部门的科技工作,农业、林业、环保、国土资源等部门的行政管理工作,各级技术推广单位的技术管理和推广工作,以及各层次的生态农业、生态工程的设计和建设工作,区域农林业开发的规划、设计、实施及管理工作等。
 

西南林业大学土壤生态学0713Z7考研科目及参考书目

土壤生态学 [0713Z7]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西南林业大学
招生年份:2018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生态与水土保持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7]理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13]生态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招生人数: 2
考试科目: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1
英语一③707 土壤学④808 普
通生态学
备  注:

西南林业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土壤生态学研究生培养方案

西南林业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土壤生态学
(0713Z7)Soil Ecology
 

(一)学科简介

西南林业大学生态学学科历史悠久,发端于  1939  年云南大学的森林系,是西南林业大学传统优势学科之一。1996 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6 年成为校级重点学科,2011 年获批为云南省“十二五”优势特色重点建设学科,2016 年成为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和云南省一流学科建设的 A 类高原学科。2017  年土壤生态学获批为西南林业大学生态学二级硕士点,2018  年开始独立招生。土壤生态学是以土壤生物为中心,研究土壤生物之间、土壤生物与土壤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关系的科学,  主要探讨土壤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以及人类活动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与过程。本学科以保障西  南生态安全屏障为使命,以维护跨境生态平衡为特色,突出森林土壤、山区农业土壤、矿区土壤等  特定土壤类型,设置土壤物质循环与地球化学过程、土壤质量与生态安全以及土壤生物与环境响应   3 个研究方向,集中开展特定区域的土壤质量与生态安全、土壤圈 C/N/P 等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与生态环境效应、林地土壤干扰生态、土壤微生物生态等相关研究,具有地区优势和鲜明特色。
土壤生态学依托生态与水土保持学院开展硕士研究生培养。学院师资力量雄厚,职称结构合理、  学历层次较高。本学科现有教授 3 人,副教授 8 人,其中,博士生导师 1 人,硕士生导师 10 人。土壤生态学硕士研究生具有较高水平的科研工作能力,毕业后可承担高等院校的教学、科研工作,科   研单位及生产部门的科技工作,农业、林业、环保、国土资源等部门的行政管理工作,各级技术推   广单位的技术管理和推广工作,以及各层次的生态农业、生态工程的设计和建设工作,区域农林业   开发的规划、设计、实施及管理工作等。

(二)培养目标

熟练掌握土壤生态学专业基础知识和研究技术方法,了解土壤生态环境的最新研究动态,熟练  掌握一门外语,具备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担负技术工作的能力。培养成能为土壤生态环境建设服务、  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创新型高层次人才。
1. 坚持立德树人的培养方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教学环节,为美丽中  国建设和乡村振兴计划的实施培养具有高尚品德和实干精神的专业人才。
2. 掌握较坚实的土壤生态学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进行外文专业文献阅读  和论文的写作,并了解所学研究领域的前沿动态。
3. 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具有创新求实精神和良好的科研道德,具备独立从事本学  科的科学研究能力。
4. 能熟练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土壤领域的相关问题,并具备一定的管理创新能力,可胜任本专  业或相邻专业的教学、科研和实际的土壤保护与管理等相关工作。

 
 
 
 
 
5. 具有较强的学术交流能力和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6. 身心健康。

(三)培养方式

围绕生态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采取导师负责与导师组、学科团队、行业专家联合  指导等多样化的方式培养研究生。

(四)学习年限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制为  3    年,并实行弹性修业(学习)年限。提前完成所有培养环节和论文
工作者,可申请提前答辩,但最多只能提前  1    年;因特殊情况需延长学习年限者,由研究生本人提
出申请,经导师和相关部门批准,可适当延期。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在校学习年限最长为  5    年,
非全日制学术型研究生最长学习年限为 6 年。学习年限期满,未毕业者按自动退学处理。

(五)学科(研究)方向

结合我校土壤生态学学科特点、区位优势和师资力量,主要设置以下 3 个研究方向:
1. 土壤物质循环与地球化学过程
土壤物质循环的研究包括物质的输入、输出、平衡,  以及元素和物质在土壤--生物--大气--水系统中的迁移、转化和利用,旨在调控物质的输入与输出,提高土壤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生态服务功  能。土壤物质循环的研究涉及到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以及复合农业生态系  统等多个生态系统,研究的元素与物质包括  C、N、S、P  等多个元素以及水、二氧化碳、甲烷等多种物质。
2. 土壤质量与生态安全
本方向主要研究土壤生产力质量、环境质量以及生物健康质量的动态变化与驱动机制,以及土  壤质量的监测、评价与生态安全评估,并针对土壤质量变化和土壤退化的原因与机理,研究土壤质  量控制与修复方法,突出土壤生态系统的保护、恢复和治理之间的内在联系。
3. 土壤生物与环境响应
本方向主要研究各类环境条件下土壤生物的分布、组成和群落特征,以及土壤生物对各类环境  的具体响应。重点开展森林土壤、山区农业土壤、矿区土壤等特定土壤类型的土壤微生物、动物的  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等相关研究,以及植物根土界面研究和土壤生物的环境响应机制研究。

(六)学分要求与课程、必修环节设置

本学科总学分最低要求为 28 学分,包括课程学习 23 学分和必修环节 5 学分(开题报告 2 学分、
实践训练 2 学分、学术交流与讨论 1 学分)。

1. 课程设置

本学科课程学习的学分最低要求为 23 学分,其中学位课学分要求为 17 学分,选修课学分基本要求为 6 分。选修课分为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 其中公共选修课可从全校同层次研究生课程中选修。课程学习原则上要求在第 1 学年之内完成。具体课程设置如下:

 
 
 
 
 
 
类别
 
序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考核方式  
备注
 
 
 
 
 
学位课
 
公共课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2 考试  
[2]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 1 1 考试  
[3] 硕士生第一外国语 144 6 1、2 考试  
 
 
专业课
[4] 现代生态学 32 2 1 考试  
[5] 生态学研究方法 32 2 2 考试 精品课
[6] 土壤生态学 32 2 1 考试 双语课
[7] 高级土壤学 32 2 1 考试  
 
 
 
 
 
 
 
 
 
 
 
 
 
选修课
 
 
 
 
 
方向选修课
[8] 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与地表物质循环 32 2 2 考查  
[9] 土壤环境与生态安全 32 2 2 考查  
[10] 土壤生物学前沿 16 1 2 考查  
[11] 土壤污染防治 32 2 2 考查  
[12] 面源污染控制原理与实践 32 2 2 考查  
[13] 污染生态学前沿与应用 32 2 1 考查  
[14] 环境仪器分析 32 2 2 考查 提高实验技能
 
 
 
 
 
公共选修课
[15] 多元统计分析与应用 48 3 2 考查  
[16] SCI 论文写作 32 2 2 考查 外文课
[17] 生命科学前沿进展 32 2 2 考查  
[18] 森林水文学 32 2 2 考查  
[19] 生态监测与评价 32 2 2 考查  
[20] 现代分子生物学 32 2 2 考查  
[21] 分子标记原理与应用 32 2 2 考查  
[22] 基因组学 32 2 2 考查  
 
必修环节
[23] 开题报告   1 3    
[24] 实践训练   2      
[25] 学术交流与讨论   2      
 
要求及说明:
(1) 课程学习的目的在于加深和扩展学生在相应学科领域知识的深度和宽度,使学生掌握本门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同时具备适应社会需要的发展潜力。各学科设置的课程  体系要有足够的纵深度和宽广度,并具有前沿性和前瞻性。
(2) 研究生课程学习分为学位课和选修课两部分。
①政治课和外语课由研究生院统一设课。其中政治理论课 2 门,硕士生第一外国语 1 门,具体

 
 
 
 
 
设课方式、授课内容及考核方式参照教育部相关文件执行;
②硕士研究生学位课中专业课要求设置合理,以使学生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  统的专门知识。
③选修课是为拓宽硕士研究生的知识领域,增加研究生适应社会需要的能力和发展潜力设置的,  给研究生在选课上更大的灵活性和自由度,并以此促进学科的交叉和研究生的个性发展。选修课只   需列出本学科开设的、或者推荐学生选修的其他课程。
(3) 考核方式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考试分开卷考试和闭卷考试,考查主要指课程论文、竞赛及各类设计等其他形式的考核。学位课的考核要求以考试方式为主。无论考试与考查,均可结合  平时考勤、课堂小测试等综合评定给出成绩。
(4) 对于同等学力和跨学科考取的硕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自学/补修 2~3 门本科核心课程, 如土壤学、土壤农化分析、普通生态学等,补修的本科课程不计成绩不计学分。

2. 培养环节

(1) 培养计划
硕士生入学后两个月内,导师(组)应根据学科专业培养的要求,结合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和个  人情况,指导研究生做好个人培养计划。培养计划由学科负责审定,经学院负责人批准后执行,并  分别在学院和研究生院备案。
(2) 学术交流与讨论(2 学分)
学术研讨应贯穿于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凡已招收研究生的学科、专业,须定期组织学  术研讨活动,每个学科点每学期举办研讨活动的次数不少于 5 次,研究生必须按要求在研讨活动上
作专题报告;研究生在读期间须参加与本学科专业相关的省级或以上学术会议至少  1  次。相关学科点将对研究生在参加学术研讨过程中应作专题报告次数以及研究生参加学术会议报告和讲座的次数  进行过程管理和登记。该环节考核通过后,记 2 学分。
(3) 开题报告(1 学分)
硕士生开题报告应在导师指导下,在查阅文献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于入学后第三学期结束前  完成。开题报告书应首先获导师认可通过,并在举行开题报告会的前一周送交考核小组成员审阅后  方可参加开题。开题报告应由考核小组进行论证,论证通过者记  1  学分。开题报告通过者,以书面形式交至所在学院审批后备案。在此基础上,硕士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尽快拟定论文的具体工作计  划,并予以实施。具体要求按《西南林业大学关于学术型研究生开题报告的规定(修订)》执行。开  题报告未通过者,在一定时间内(两次开题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 3 个月)重新开题,2 次不能通过者,则学籍自动顺延一年;顺延期满仍未重新开题或 3 次开题未通过者,按退学处理。
(4) 中期考核
硕士生的中期考核要求入学后第四学期内,由所在学院统一安排,各相关负责人组织和实施。  审查小组应对其思想品德、课程学习和科研能力三方面进行全面考查,并根据考核结果进行预警和   分流,最后由研究生院审核、备案。具体要求按《西南林业大学关于学术型研究生中期考核的规定

 
 
 
 
 
(修订)》执行。
(5) 实践训练(2 学分)
包括科研实践、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等形式,要求结合本学科专业特点和硕士生  培养要求进行。每学年实践结束,研究生须提交一份书面的科研进展报告或实践报告,经导师考核  认定合格后,计 2 学分。
科研实践:参加课题研究;进行工程设计或工程试验;协助企业、科研单位及本学科解决生产、  管理及科研中的技术问题等。
教学实践: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如辅助导师参加大学生的某个章节教学、辅导,指导实习、  实验,指导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辅导答疑、批改作业、主持课堂讨论等。
管理实践(含助管):参加学校各管理部门的部分行政及教学管理工作。勤工助学:到用人单位兼职,担任管理、技术和劳务等工作。
(6) 形势与政策教育
研究生的形势与政策教育除将其相关内容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之中外,主要采  取专题报告的形式进行,与贯穿培养过程的前沿讲座相结合。一年级研究生每学期参加专题讲座不  少于 4 次,上交作业不少于 2 次。该课程每学期考核成绩由听课考勤和作业成绩构成并纳入研究生必修环节,总成绩为各学期考核平均成绩,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形势与政策教研室负责统计并录入成  绩。成绩合格者,视为通过该环节。

(七)学位论文或毕业论文

学位论文应如实反映硕士生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研究工作;论文应阐明选题的目的和学术  意义,或对社会发展、文化进步及国民经济建设的价值;论文作者应在了解本研究方向国内外发展  动向的基础上突出自己的工作特点,对所研究的课题应有新的见解。发表学术论文要求按照《西南  林业大学关于学术型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暂行规定》。
硕士生应按照《西南林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范》的有关规定和要求,撰写学位论文、  接受同行专家评审及申请论文答辩。

(八)其他要求

(九)学位类型
学位论文按照西南林业大学有关规定组织送审和答辩,经答辩委员会审查通过,并经学校学位  评定委员会讨论批准后,可授予理学硕士学位。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土壤生态学     专业代码:0713Z7     门类/类别:理学     学科/类别:生态学

专业介绍

中国科学院大学为例
教学目的、要求 
本课程为土壤学、植物营养学及相关学科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课程主要讲授土壤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土壤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土壤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功能性过程及调控规律、土壤生态系统的退化与恢复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土壤生态学的基本内容、研究方法及相关的生态修复技术,为今后的学习和科研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预修课程 
土壤学、普通生态学 
教  材 
主要参考书:
1. Ken Killham, 《Soil Ecology》,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4. 
2.曹志平主编,《土壤生态学》,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2007。
3. 杨林章等主编,《土壤生态系统》,科学出版社,北京,2005。
4. 骆世明,《农业生态学》,中国农业出版社,北京,2001。 
5.周启星等,《污染土壤修复原理与方法》,科学出版社,北京,2004。
6.Lijbert Brussaard et al.,《Soil Ecology in Sustainable Agricultural System》,
CRC Press, 1997.
 
主要内容 
内容提要:
第一章 绪论
土壤生态学的概念、发展及其在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
第二章 土壤生态系统的概念、结构与功能
农业生态系统(包括土壤生态系统)的平面结构、立体结构、时间结构、食物结构等,土壤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及其调控。
第三章 土壤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
土壤生态系统中水和碳、氮、磷、硫等养分元素的循环过程,影响因子,循环强度,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第四章 土壤微生物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土壤微生物的种类、形态及其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与功能,包括对养分的释放及其有效化,对养分的迁移与提高养分利用率等的影响机制,及其在农业生态工程中的应用。
第五章 土壤动物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土壤动物的种类、分布与形态,土壤动物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与功能,包括对有机物质的破碎、分解、养分释放等的影响,对土壤结构和化学性质的影响。
第六章 植物根系及根际生态
植物根系生长、根系分泌物与根际特征及其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第七章 土壤生态系统的退化与生物修复
土壤生态系统的退化与生物修复原理与方法,以及生物修复技术在退化土壤生态
系统的恢复与重建等方面的应用。
第八章 土壤生态系统的调控与评价
土壤生态系统的调控机制与技术,土壤生态系统的评价原则与方法。
第九章 土壤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土壤生态系统研究的方法(长期定位研究、模拟研究等方法)及相关技术。
第十章 土壤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
主要介绍全球变化及土壤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响应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专业院校排名

0713 生态学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57 所,本次参评48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100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335 浙江大学 A+
2 10558 中山大学 A+
3 10001 北京大学 A
4 10200 东北师范大学 A
5 10730 兰州大学 A
6 10027 北京师范大学 A-
7 10246 复旦大学 A-
8 10269 华东师范大学 A-
9 10284 南京大学 A-
10 10673 云南大学 A-
11 10003 清华大学 B+
12 10019 中国农业大学 B+
13 10055 南开大学 B+
14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B+
15 1035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B+
16 10384 厦门大学 B+
17 10389 福建农林大学 B+
18 10486 武汉大学 B+
19 10610 四川大学 B+
20 1071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B+
21 10022 北京林业大学 B
22 10028 首都师范大学 B
23 10094 河北师范大学 B
24 10126 内蒙古大学 B
25 10225 东北林业大学 B
26 10357 安徽大学 B
27 10423 中国海洋大学 B
28 10538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B
29 10611 重庆大学 B
30 10697 西北大学 B
31 10108 山西大学 B-
32 10364 安徽农业大学 B-
33 10370 安徽师范大学 B-
34 10394 福建师范大学 B-
35 10422 山东大学 B-
36 10537 湖南农业大学 B-
37 10542 湖南师范大学 B-
38 10559 暨南大学 B-
39 10574 华南师范大学 B-
40 10593 广西大学 B-
41 10052 中央民族大学 C+
42 10319 南京师范大学 C+
43 10341 浙江农林大学 C+
44 10346 杭州师范大学 C+
45 10504 华中农业大学 C+
46 10635 西南大学 C+
47 10638 西华师范大学 C+
48 10718 陕西师范大学 C+
49 10755 新疆大学 C+
50 11658 海南师范大学 C+
51 10002 中国人民大学 C
52 10075 河北大学 C
53 10140 辽宁大学 C
54 10166 沈阳师范大学 C
55 10300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C
56 10403 南昌大学 C
57 10475 河南大学 C
58 10512 湖北大学 C
59 10657 贵州大学 C
60 10677 西南林业大学 C
61 10086 河北农业大学 C-
62 10165 辽宁师范大学 C-
63 10193 吉林农业大学 C-
64 10212 黑龙江大学 C-
65 10345 浙江师范大学 C-
66 10511 华中师范大学 C-
67 10531 吉首大学 C-
68 10663 贵州师范大学 C-
69 10749 宁夏大学 C-
70 11075 三峡大学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