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化学考研参考书目
Add 兰州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答疑,送资源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兰州大学研究生招生]
[兰州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兰州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兰州大学考研难吗]
[兰州大学研究生院]
[兰州大学考研群]
[兰州大学研究生学费]
[兰州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兰州大学研究生辅导]
[兰州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兰州大学化学考研参考书目信息,是考研之前需要获取相应的考研信息,比如考试大纲、招考专业、招考目录等等基本信息,这些内容是进行考研前期工作的必要准备。考生可以从各院校的研招网进行查询,每年的9月左右就会公布下一年度的招生计划。考生应当仔细阅读相关文件的要求和信息,部分专业的名称相近,内容也比较繁杂,容易混淆或遗漏,考生要仔细区分。另外各大考研网站的相应版块也会有历年的招生信息汇总,兰州大学化学考研参考书目信息内总结了各大院校的历年招生信息,方便考生查询和选择。最后,考研派的小编预祝各位考研的同学都可以考取理想的学校。
兰州大学化学考研参考书目信息网是考生获取考研信息的最基本、最官方的渠道,该网站会提供各种有关考研的资讯和内容,比如历年的考研招生计划、考试计划、考试内容、考试大纲、考试政策、报录比、录取名单、复试名单、复试分数线、推免政策等等内容,兰州大学化学招生信息网提供的信息是最为准确和官方的,是考生进行考研的信息主要来源,兰州大学化学的小编提醒各位考生要时刻关注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一切信息变动要以该网站提供的内容为主。兰州大学化学考研参考书目信息网会公布研招办以及各个院系的招生负责人电话,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遇到问题或疑惑时可以打电话进行咨询。最后,兰州大学化学的小编预祝各位考研的同学都可以考取理想的学校。
兰州大学化学考研真题笔记资料
点击标题即可查看资料详情,勾选相关专业前去购买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07101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
所属院校:兰州大学
-
招生年份:2020年
-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属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7]理学
-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10]生物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
01多肽药物 02多肽仿生催化与手性药物合成 03动物生理生化 04纳米生物材料 |
招生人数: |
|
考试科目: |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1英语一 3613细胞生物学 4810分子生物学 |
备 注: |
复试笔试科目:生物化学或生物有机化学 |
一、概况
化学化工学院(原化学系)的前身是1946年秋成立的国立兰州大学化学系。当时,一批留学回国知名专家(张怀朴、袁翰青、常麟定、戈福祥、方乘、左宗杞、陈时伟、王雒文等)组成的先驱者,为化学系的崛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初,程溥、韦镜权、刘有成、朱子清、黄文魁、陈耀祖等近百名专家学者,或留学回国,或支援大西北,陆续来到了兰州大学,为化学学科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954年,化学系开始招收培养研究生。1957年以后受政治运动影响,化学系各项工作受到冲击,但是仍然有一批教师坚持奋战在教学科研第一线,为后来化学学科的恢复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976年以后,科学的春天给化学系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国家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相继成立了兰州大学有机化学研究所(1978年)、分析测试中心(1982年)、应用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1986年,2003年更名为功能有机分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1998年7月,在原化学系的基础上组建化学化工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历经七十载建设与发展,在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怀与支持下,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奋斗,已经形成了实力雄厚、作风过硬的教学和科研集体,并以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创造高水平的成果享誉海内外,成为国家布局在西部地区化学化工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二、学科建设
博士、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化学(1998)
博士学位授权专业: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化学信息学、放射化学、药物化学
硕士学位授权专业: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化学信息学、药物化学、应用化学、化学工艺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化学工程(2006)
学士学位授权专业:化学、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功能材料、能源化学工程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化学(1985)
国家重点学科:有机化学(1982)
国家重点实验室:功能有机分子化学(1986)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有色金属催化剂开发(2014)
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化学(1993)
国家基金委首批建立“创新研究群体”:有机化学(2001)
国家级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2007)
国家级教学团队:基础理论与实验能力双高型化学专业课程(2009)
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化学(2011)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化学化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014)
甘肃省重点实验室:有色金属化学与资源利用(2009)
甘肃省工程实验室:化工催化(2012)
甘肃省青少年科技创新示范基地(2006)
兰州大学淮安高新技术研究院(2014)
兰州大学中卫高新技术研究院(2015)
兰州大学白银产业技术研究院(2016)
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级国际联合中心)(2016)
三、队伍状况
截至2020年4月,专任教师:182人。其中
中国科学院院士:涂永强、严纯华、李灿、岳建民
国家人才项目专家:王珠银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涂永强、严纯华、王为、唐瑜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涂永强、严纯华、厍学功、王为、张浩力、樊春安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涂永强、刘伟生、王为
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刘伟生
国家突出贡献专家:胡之德、刘中立、沈伟国
国家人才项目专家青年项目:魏华、舒兴中、王晓磊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樊春安、丁三元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樊春安、韩丙、邵向锋、席聘贤
教育部跨世纪人才:涂永强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许鹏飞、厍学功、张浩力、唐瑜、王为、周波、姚小军、张海霞、蒲巧生、樊春安、刘鹏、覃文武、卜伟锋、杨尚东、谢志翔、韩丙、汪宝堆
飞天学者特聘教授:唐瑜、丁勇
飞天学者青年教授:房建国、李云
飞天学者客座教授:郑子剑
博士生导师59人
教授75人
副教授68人
四、人才培养
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吴云东、涂永强、周其林、冯小明、岳建民、王锐、吴骊珠、张锦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周其林、李卫东、谭仁祥、赵煜、丁毅力、罗永章、王锐、涂永强、冯小明、王为、苏成勇、张锦、白俊峰、王新平、唐瑜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姜标、谭仁祥、周其林、杨士勇、李卫东、岳建民、涂永强、邓金根、王官武、朱晓晴、吴骊珠、王锐、邓友全、吴云东、冯小明、罗永章、刘吉开、祝介平、苏成勇、鲁统部、陈忠宁、冯钰锜、张锦、徐富强、南发俊、石建功、龙腊生、付红兵、王毅琳、潘远江、厍学功、胡有洪、王祥科、吴彪、李泓、王为、邓春晖、王新平、张浩力、邓伟侨、王亚韡、樊春安、贾彦兴、刘培念、葛子义
国家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入选者:涂永强、李卫东、刘伟生、孙兆林、谭仁祥、王为
国家人才项目专家:王喆、张伯彦、罗永章、张宗超、刘生忠、戴雄新、田国新
国家人才项目专家青年项目:王新平、段小洁、蒋先兴、张书宇、姚亚刚、梅天胜、资伟伟、舒兴中、叶萌春、王震、王晓磊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王亚韡、樊春安、韩丙、高栓虎、段小洁、邵向锋、姚亚刚、关正辉、宋振雷、席聘贤
全国“五四奖学金”获得者:王 臻
首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获得者:陆 梅
第二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获得者:刘焕香
第五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获得者:毕海鹏
第六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获得者:舒兴中
有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李 宏
全国十大杰出青年:乌力吉
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获得者:涂永强、谭仁祥、李元宗、李卫东、熊照明、王彦广、苏成勇、张锦、陈淼、王亚韡、宋振雷、高栓虎、关正辉
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汪清民、段小洁、姚亚刚、毕海鹏
五、科学研究
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6项,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全国科学大会奖8项。2014-2018年完成科研项目611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25项(包括重大项目1项,重大项目子课题2项,重点项目1项,重点项目(合作)2项,杰出青年基金1项, 优秀青年基金3项) 、教育部各类基金30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110项、甘肃省科学基金和兰州市科技计划及城关区项目43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193项、横向课题110项。发表各类研究论文2031篇,其中发表在SCI收录刊物上的论文占95%。获省(部)级奖6项,国家发明专利100项, 实用新型专利12项。
目前承担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67项(其中包括国家基金重点项目5项,杰出青年基金3项,优秀青年基金1项)、省市级项目19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37项、横向课题30项。
2018全球各大高校与科研机构自然指数排名中,兰大化学位列世界第47位,亚太地区第23位,全国高校第17位。截止2016年3月,兰州大学已经有12个学科进入全球前1%的排名,化学是唯一进入1‰的学科。2017年5月,化学学科首次进入世界排名前100。2017年9月,化学学科入选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六、教学工作
学院现有化学、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功能材料和能源化学工程5个本科专业,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施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化学萃英班)。学院十分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学过程的质量保障机制建设,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基础课教学“四大台柱”,到八十年代率先试点的基础课“双语教学”,从1998年大学化学教学实验中心成立,到直属学院的课程组成立,学院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无不走在全国前列。2000年以来,学院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二等奖1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7项。出版教材20部,电子课件3套。
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化学、功能材料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应专业:功能材料
国家级精品课程:《结构化学》
国家理科基地名牌课程:《结构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化工基础》
甘肃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
甘肃省高校教学团队:基础化学实验I骨干教学团队
甘肃省精品课程:《化工原理》《有机化学》《化工基础》《大学化学实验-基础化学实验Ⅱ》《分析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高分子基础》
甘肃省精品资源共享课:《化工基础》
甘肃省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配位化学》
全国先进生产者:朱子清
全国劳动模范:黄文魁
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刘有成、周效贤
全国优秀教师:苏致兴
全国“三八”红旗手:李素珍
全国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阎兰
甘肃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化学化工学院
甘肃省教学名师:李炳瑞、马建泰、严世强、唐瑜
七、条件建设
学院有各类实验用房30000 m2,其中教学实验室面积达6000 m2。化学文献资料楼1000 m2,日常陈列外文期刊700多种10万多册,中文期刊400多种1.2万册,图书约4万册,学位论文约1000多册,教科书13万余册。40万元以上仪器57台,仪器总值1.4亿元。教学科研条件达到国内高校同类学科的先进水平。
八、学术交流
自1991年以来学院共主办国际学术会议50余次,主办国内学术会议近100余场,出席国际学术会议超过3800人次,出席国内学术会议3200人次,提交各类学术会议论文3470多篇。
化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级学科代码:0703
一级学科名称:化学
第一部分 学科定位与发展目标
化学是最古老的自然科学学科之一,历史悠久而富有活力,是人类用以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它是一门创造性的和实用的科学,在自然科学中位居核心地位,是包括生命、医药、材料、能源和环境科学等在内的其他学科的重要科学基础和生长点。
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始建于1946年成立的化学系。经过近70年的建设和发展,在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下,化学化工学院已经形成了实力雄厚、作风过硬的教学和科研集体,并以培养高质量人才、创造高水平成果享誉海内外,成为国家布局在西部地区化学化工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我院化学学科建设和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在兰州大学建设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研究型、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的总体目标下,实施内涵建设基础上跨越式发展战略,促进学科水平明显提高,教学科研队伍的实力显著增强;人才培养质量和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的综合实力明显提高,创造同类研究一流成果的能力显著增强。
近期目标包括:
1.把化学学科建设成为活跃在学术前沿、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学科。在保持有机化学等传统优势学科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优势学科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大力发展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等学科,并扶持材料化学和生命化学等新兴学科和方向,保持化学学科整体的生命力与学术竞争力。
2.发挥地区优势,发展特色方向。充分利用西部地区独特的自然资源和多样的环境资源的比较优势,在现有学科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具有地域特色和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化学工艺学和应用化学,并将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建设成为优势学科;同时进一步拓宽校企合作、促进产学研结合,逐步增强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能力;借助企业的技术条件和力量,加强学科建设,促进基础理论学科与特色学科、应用学科的协调发展,完善多模式的学科发展格局。
3.注重交叉学科,不断开拓新的学科方向。利用学科交叉、融合的发展趋势,积极扶持化学信息学、生物无机化学等新兴、交叉学科,形成一批新的学科生长点和研究方向,促进传统学科与新兴、交叉学科的协调发展,进一步拓宽学科发展的空间。
第二部分 硕士学位授予标准
一、获本学科硕士学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
化学是实验和理论并重的学科,除掌握坚实宽广的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外,还要注重合成、制备技能的培养和表征、研究方法的学习和创新。因此需要在掌握化学核心课程如波谱分析、有机合成化学、功能高分子、配位化学、现代分析方法与技术、计算化学、胶体与固体表面化学的基础上,系统地掌握某特定化学研究方向的专门知识,了解其现状和发展趋势。
1.无机化学:晶体结构分析、群论与化学、稀土元素化学、生物无机化学、高等无机化学、高等无机化学实验、过渡元素金属有机化学、超分子化学进展、分离过程化学、无机功能材料化学、配位催化等。
2.分析化学:分离方法原理、现代光谱能谱分析、电化学与电分析化学、化学计量学、现代液相色谱及相关技术、近代发光分析、Matlab 在化学中的应用、生物信息学与药物分子设计、电化学实验、分离科学研究方法实验、微流控分析等。
3.有机化学:物理有机化学、金属有机化学、天然有机化学专论、有机立体化学、有机合成专论、自由基化学与生物化学、有机合成实验、天然产物分离技术导论、杂环化学、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原理及应用、有机光化学等。
4.物理化学:高等物理化学、化学热力学、催化原理、催化研究方法、均相不对称催化、纽结理论、结构分子生物学、对称性原理、工业催化剂设计及应用、激光光谱学等。
5.高分子化学与物理:高聚物结构与性能、聚合反应原理、生物高分子导论、高分子研究方法、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实验等。
6.药物化学生物学:药学实验设计与统计、分子生物学与生化技术、药物研发概论、现代药物分析、实验动物学、有机合成专论、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药物作用的化学原理、天然药物提取分离及结构鉴定、现代药物化学、药物合成新技术、药物化学进展、抗肿瘤药物新型设计方法、药物代谢、有机合成设计导论等。
7.化学信息学:分离方法原理、化学计量学、Matlab在化学中的应用、生物信息学与药物分子设计、化学信息学算法与程序设计、近代发光分析、电化学实验、分离科学研究方法实验、微流控分析、化学信息研究常用软件使用介绍等。
二、获本学科硕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学术素养
(1)具有良好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化学研究怀有浓厚的兴趣,具有献身化学科学事业的精神。
(2)具备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历史、现状和动态,具有广阔的学科视野和丰富的想象力。
(3)掌握本专业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具有简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多角度、批判性思维能力。
(4)具有能够使用计算机等现代科技手段快速获取科研信息的能力和使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的能力。
2.学术道德
学术道德就是学术共同体从事学术研究时遵循的道德。硕士研究生在科学研究和学术活动中应当遵守以下学术道德规范:
(1)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及相关规章制度,以坚守学术道德为己任。
(2)坚持实事求是、严谨治学的学风,自觉维护学术事业的神圣性、纯洁性与严肃性。
(3)自觉维护知识产权,充分尊重他人的研究成果,尊重他人的辛勤劳动和学术贡献。
(4)树立正确的名利观和廉耻观,自觉抵制研究工作中沽名钓誉、急功近利、粗制滥造、损人利己等不良风气。
(5)能够对学位论文和其它自主发表的科研成果独立承担法律责任。
三、获本学科硕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学术能力
1.获取知识的能力
获取知识的能力是指硕士生能从不同渠道、以不同方式获得新知识和满足自己学习和科研需求,促进自我发展和完善的能力。这是硕士生必须具有的一种基本能力。在信息化社会中,获取知识的能力同时还应具备一定的学术鉴别能力。
获取知识能力是硕士生向更高层次能力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基础。硕士生不应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应主动的学会如何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研究性学习,掌握自主获取知识的方法,培养自主更新知识的能力。
2. 科学研究能力
硕士生应具有较为独立的科学研究能力。这些能力包括:发现问题的能力;基本的实验动手能力;设计并开展重复对照实验能力;实验数据处理及结果分析能力等。
科学研究能力是硕士生最终学术培养目标之一。研究能力的本质实际是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得创新性的成果是科学研究能力的最终体现。
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完成科研成果的基本要求如下:作为作者之一,有1篇以学位论文为主要内容的学术论文在SCI收录刊物发表或以本人为主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篇。从事应用性研究的硕士生,以本人为主获得发明专利1项或其专利申请至少已处于实质审查期;或作为项目组成员(以项目立项书等为依据)参加导师主持的生均5万元以上经费的科研项目。
3.实践能力
硕士生必须具备在实验室工作的技术能力和动手能力,应该掌握与研究课题相关的实验技术,包括对这些技术的原理、实验中使用的必要仪器设备的构造原理和对实验中的质量控制的良好的理解,使其对实验室的技术有足够的自信并拥有一定的技术竞争力,从而在将来的研究工作中不会在利用新技术方面受到限制。技术竞争力和应变能力是开展独立研究所必备的素质。
硕士生实践能力培养通过加强课程学习的实践功能来实现。课程内容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求硕士生以撰写实验报告、文献综述报告等形式加强过程考核等。
4.学术交流能力
熟练地进行学术交流是本学科硕士生的基本能力之一。硕士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研究能力,而且还需具备将自己的研究成果顺利表达的能力。硕士生应定期向导师做学位论文进展汇报,并作实验室组会(seminar)报告不少于5次,提倡和鼓励硕士生多参加本学科国际学术会议,至少参加1次本学科国内学术会议。
四、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1.规范性要求
本学科硕士学位论文形式应为研究论文为主,论文一般包括以下部分:
(1)论文题目:应当简明扼要地概括和反映出论文的核心内容,题名语意未尽,可加副标题。
(2)中英文摘要与关键词:论文摘要重点概述论文研究的目的、方法、成果和结论,语言力求精炼、准确,要突出本论文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
(3)前言或绪论:前言应对论文的背景及工作内容作简要的说明,要求言简意赅。
(4)正文部分:是学位论文的主体和核心部分,不同学科专业和不同的选题可有不同的写作方式:可以是对一个研究问题的实验方法的详细描述、实验结果的说明与讨论等;也可以由基于同一研究目的、多篇已发表系列论文组成。
(5)结论:是学位论文最终和总体的结论,是整篇论文的归宿。应精炼、准确、完整。着重阐述作者研究的创造性成果及其在本研究领域中的意义,还可进一步提出需要讨论的问题和建议。
(6)参考文献:是作者撰写论文或论著而引用的有关期刊论文和图书资料等。凡有引用他人成果之处,均应按论文中所引用的顺序列于文末。论文引用参考文献的数量一般不应少于50篇,其中英文文献应占三分之二以上(应用型论文应占三分之一以上)。
硕士论文一般用中文撰写,论文写作表达准确、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文字通顺、格式规范、数据准确、图表规范、结论可信。如特需用英文或其它文字撰写,则论文题目、摘要等必须有中文译注。本学科硕士学位论文字数一般不少于1.2万。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不少于两年。
2.质量要求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而取得创新成果和具备研究能力通常是衡量学位论文质量的两个重要指标。对于本学科硕士生学位论文,要求通过考察学位论文是否让研究生受到全面系统的研究训练,是否具备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来考察论文质量。要从论文答辩中论文选题与综述、研究设计、论文的逻辑性和规范性、工作量等方面考查。鼓励本学科硕士生在取得硕士学位之前,将论文工作中取得的研究发现以学术论文的形式发表。
3. 去除本人已发表文献后,文字复制比不超过15%。
|
报考专业 |
|
报考总人数 |
其中: |
|
|
|
|
|
报考学院名称 |
代码 |
名称 |
|
统考(联考) |
推荐免试 |
单考 |
少数民族骨干计划 |
强军计划 |
大学生士兵计划 |
历史文化学院 |
30401 |
民族学 |
21 |
20 |
1 |
0 |
0 |
0 |
0 |
历史文化学院 |
30402 |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 |
2 |
2 |
0 |
0 |
0 |
0 |
0 |
历史文化学院 |
30404 |
中国少数民族史 |
4 |
3 |
1 |
0 |
0 |
0 |
0 |
历史文化学院 |
30421 |
民族社会学 |
6 |
5 |
1 |
0 |
0 |
0 |
0 |
历史文化学院 |
30422 |
藏学 |
4 |
3 |
1 |
0 |
0 |
0 |
0 |
历史文化学院 |
60100 |
考古学 |
17 |
14 |
3 |
0 |
0 |
0 |
0 |
历史文化学院 |
60200 |
中国史 |
129 |
122 |
7 |
0 |
0 |
0 |
0 |
历史文化学院 |
60221 |
敦煌学 |
21 |
20 |
1 |
0 |
0 |
0 |
0 |
062历史文化学院 0931-8913704
有机化学
1982年,兰州大学有机化学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学科所依托的功能有机分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计委于1985年首批筹建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享誉海内外的朱子清、刘有成、陈耀祖、黄文魁教授等是其重要奠基人
学科师资队伍中,有中科院院士2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4人,新世纪人才9人,教授26人,博士生导师27人,具有博士学位者49人,45岁以下者46人。以中科院院士、长江学者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作为领军人物的研究团队中,有机化学创新研究群体连续三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的资助。2009年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支持的“有机化学创新研究群体”顺利结题,作为创新群体成员的十多名年轻教授已经成长为实验室的学术骨干。2011年翟宏斌教授领衔的天然产物合成化学团队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成为培养实验室学术骨干的新摇篮。2012年涂永强院士申请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获得立项。
学科所依托的科研硬件平台实力雄厚,目前拥有单价30万元以上大型仪器设备近50台,主要包括Varian INOVA 600、400及300 MHz 核磁,Bruker AVANCE 400 MHz固体核磁,APEX II FT-MS高分辨质谱,Orbitrap高分辨质谱,Bruker Smart Apex II X射线单晶衍射仪,Hitachi 4800 场发射扫描电镜,Angilent 5500 SPM和Agilent SuperNOVA微焦斑X射线单晶衍射仪,PANalytical X’pert Pro X射线粉末衍射仪和Bruker A300顺磁共振波谱仪等。由这些仪器设备构建的技术先进的公共平台,为兰州大学乃至整个西北地区开展前沿有机化学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条件保障。
同时在对外交流方面,曾先后与美国、日本、英国、德国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国家973子项目,面上项目和青年基金项目、省部级科研项目以及企业合作项目近千项,年平均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90%以上发表在SCI收录的高水平国际著名学术刊物上;主要成果获得包括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在内的三项国家级奖励以及四十余项省部级奖励。
有机化学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平台建设、服务地方经济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尤其是天然产物合成化学领域,在天然抗肿瘤、抗氧化、抗艾滋病等抗疾病药物或先导化合物的结构、合成、生物活性、构效关系以及机理研究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的、高水平的、富有创新意义的研究成果,为推动我国有机化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以具有药用价值的天然产物合成为导向,大力发展有特色的有机合成方法学研究,为一些重要药物(如抗早老性痴呆症药物加兰他敏、抗癌药物三尖杉酯碱,抗癫痫药物卡马西平等)的合成提供了关键的技术支撑,并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在生物有机化学领域,采用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以及物理有机化学等的理论、技术和方法研究天然产物及药物的构效关系,在分子水平上阐明其作用机制,并进一步在分子水平上设计了天然产物导向的抗肿瘤药物、多肽药物和手性药物等,为发展创新药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有机材料化学领域,结合有机合成方法学与物理有机化学两方面研究的积淀,设计、合成了具有特殊功能的有机分子,研究了这些分子的光学电学性质,并探讨其在有机光电材料领域的应用。在此基础上,发展了新型的共价有机骨架材料(COF)、有机-无机复合材料、有机纳米材料和超分子组装体等材料,并研究其性能和结构之间的关系,拓展了有机功能材料在催化、分子识别和光电转换等方面的应用,为发展新型的有机功能材料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支撑。
据不完全统计,兰州大学培养的有机化学毕业生,4人成长为院士,21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或者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的支持。
放射化学 [0703Z3]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
所属院校:兰州大学
-
招生年份:2021年
-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属学院:核科学与技术学院
-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7]理学
-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3]化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
01 环境放射化学 02 放射分析与核化学 03 核能放射化学 04 放射性同位素技术 |
招生人数: |
|
考试科目: |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分 析化学占 40%) ④无机化学和放射化学(各占 50%) 或 物理化学和化工原理(各占 50%) 或 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各占50%) |
备 注: |
复试笔试科目: 化学基础实验 1.同等学力考生要求:①具有中级职称②已在公开出版的核心及以上学术期刊以第一作者发表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学术论文至少一篇。 2.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目:①仪器分析;②化学综合。 |
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联系方式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嘉峪关西路3号兰州大学一分部衡山堂308室
电话: 0931-8913714邮编: 730020 Email:lsxb@lzu.edu.cn
兰州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考研的各位同学,2020年兰州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生录取名单终于公布了,兰州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一个不错的专业,希望各位今年的考研分数线能过兰州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2020年的录取分数线,下面是2020年兰州大学研究生院公布的兰州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2020年研究生录取分数线和兰州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生拟录取名单。
兰州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2020年研究生复试分数线(或称考研分数线)和兰州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研究生录取分数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进入兰州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生复试的基本要求线,后者是兰州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生的录取分数线,包含了初试复试的综合成绩。本文是兰州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2020年研究生录取分数线,内容来自兰州大学研究生院相关网站,如有出入请以兰州大学官方网站公布的兰州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2020年研究生录取分数线为准。
以下是2020年兰州大学的研究生录取名单,成绩从高到底,供准备报考该专业研究生的同学参考:
医学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第一、二篇),童坦君 李刚主编,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第2版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化学 专业代码:070300 门类/类别:理学 学科/类别:化学
专业介绍
北京化工大学为例
理学院化学一级学科下设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二级学科,于2006年获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后流动站,2012年成为北京市化学一级重点学科。在教育部评估中心组织的科学评估中,我校化学一级学科位居前列。2018年3月份,化学学科进入全球ESI排名前1‰。
本学科经长期发展已形成一支年龄和知识结构合理、思想活跃、勇于创新的教学科研队伍,包括中科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项目1人、中组部“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13人。现有教授44人、副教授44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93人,45岁以下教师已成为学术带头人的主体。
本学科依托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近代化学研究所、物理化学系、无机化学系、有机化学系、分析化学系、化学生物系及分析测试中心进行建设。在注重基础和理论研究的同时,将研究工作向下游延伸,形成了“基于国际学术前沿和国家实际需求凝炼科学问题-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工程化及产业化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特色发展模式。经多年发展,逐渐形成了超分子插层组装化学、纳米结构与限域催化化学、资源与环境分析化学及安全分析、清洁能源材料与电化学、功能有机化学、纳微尺度的计算化学、化学生物学以及纳米化学与功能器件等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
通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近三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项目170余项。纵向科研经费到款10294万元,与企业合作项目横向科研经费到款4421万元。发表学术论文1248余篇,其中SCI收录972篇,EI收录15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375件,授权专利224件。
在为研究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科研环境的同时,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与法国、英国等多所著名大学建立了实质性合作伙伴关系,实现了研究骨干定期互访、联合承担科研项目及联合培养双学位博士研究生等。
专业点分布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北京化工大学 清华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天津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 河北科技大学 中央司法警官学院 中北大学 内蒙古大学 大连大学 沈阳化工大学 延边大学 长春理工大学 吉林化工学院 黑龙江省科学院 东北石油大学 齐齐哈尔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理工大学 江苏科技大学 江苏师范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 江苏大学 浙江大学 浙江理工大学 温州大学 绍兴文理学院 淮北师范大学 安徽师范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安徽工程大学 华侨大学 东华理工大学 华东交通大学 烟台大学 济南大学 曲阜师范大学 鲁东大学 齐鲁工业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河南师范大学 武汉工程大学 武汉纺织大学 三峡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湖南科技大学 湖南大学 国防科技大学 湘潭大学 湖南理工学院 南方科技大学 中山大学 深圳大学 海南师范大学 重庆大学 西南科技大学 四川理工学院 贵州大学 青海民族大学 喀什大学 新疆大学
专业院校排名
0703 化学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69 所,本次参评66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150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
学校代码 |
学校名称 |
评选结果 |
1 |
10001 |
北京大学 |
A+ |
2 |
10003 |
清华大学 |
A+ |
3 |
10358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A+ |
4 |
10055 |
南开大学 |
A |
5 |
10183 |
吉林大学 |
A |
6 |
10246 |
复旦大学 |
A |
7 |
10384 |
厦门大学 |
A |
8 |
10248 |
上海交通大学 |
A- |
9 |
10284 |
南京大学 |
A- |
10 |
10335 |
浙江大学 |
A- |
11 |
10386 |
福州大学 |
A- |
12 |
10486 |
武汉大学 |
A- |
13 |
10532 |
湖南大学 |
A- |
14 |
10558 |
中山大学 |
A- |
15 |
10610 |
四川大学 |
A- |
16 |
10010 |
北京化工大学 |
B+ |
17 |
10027 |
北京师范大学 |
B+ |
18 |
10200 |
东北师范大学 |
B+ |
19 |
10247 |
同济大学 |
B+ |
20 |
10251 |
华东理工大学 |
B+ |
21 |
10269 |
华东师范大学 |
B+ |
22 |
10285 |
苏州大学 |
B+ |
23 |
10422 |
山东大学 |
B+ |
24 |
10459 |
郑州大学 |
B+ |
25 |
10487 |
华中科技大学 |
B+ |
26 |
10511 |
华中师范大学 |
B+ |
27 |
10635 |
西南大学 |
B+ |
28 |
10697 |
西北大学 |
B+ |
29 |
10718 |
陕西师范大学 |
B+ |
30 |
10730 |
兰州大学 |
B+ |
31 |
10008 |
北京科技大学 |
B |
32 |
10108 |
山西大学 |
B |
33 |
10141 |
大连理工大学 |
B |
34 |
10145 |
东北大学 |
B |
35 |
10319 |
南京师范大学 |
B |
36 |
10370 |
安徽师范大学 |
B |
37 |
10426 |
青岛科技大学 |
B |
38 |
10445 |
山东师范大学 |
B |
39 |
10476 |
河南师范大学 |
B |
40 |
10533 |
中南大学 |
B |
41 |
10542 |
湖南师范大学 |
B |
42 |
10561 |
华南理工大学 |
B |
43 |
10574 |
华南师范大学 |
B |
44 |
10673 |
云南大学 |
B |
45 |
11117 |
扬州大学 |
B |
46 |
10075 |
河北大学 |
B- |
47 |
10118 |
山西师范大学 |
B- |
48 |
10126 |
内蒙古大学 |
B- |
49 |
10212 |
黑龙江大学 |
B- |
50 |
10255 |
东华大学 |
B- |
51 |
10270 |
上海师范大学 |
B- |
52 |
10357 |
安徽大学 |
B- |
53 |
10403 |
南昌大学 |
B- |
54 |
10414 |
江西师范大学 |
B- |
55 |
10475 |
河南大学 |
B- |
56 |
10530 |
湘潭大学 |
B- |
57 |
10602 |
广西师范大学 |
B- |
58 |
10699 |
西北工业大学 |
B- |
59 |
10736 |
西北师范大学 |
B- |
60 |
10755 |
新疆大学 |
B- |
61 |
11414 |
中国石油大学 |
B- |
62 |
10002 |
中国人民大学 |
C+ |
63 |
10019 |
中国农业大学 |
C+ |
64 |
10028 |
首都师范大学 |
C+ |
65 |
10140 |
辽宁大学 |
C+ |
66 |
10165 |
辽宁师范大学 |
C+ |
67 |
10213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C+ |
68 |
10280 |
上海大学 |
C+ |
69 |
10345 |
浙江师范大学 |
C+ |
70 |
10346 |
杭州师范大学 |
C+ |
71 |
10351 |
温州大学 |
C+ |
72 |
10394 |
福建师范大学 |
C+ |
73 |
10524 |
中南民族大学 |
C+ |
74 |
10559 |
暨南大学 |
C+ |
75 |
10698 |
西安交通大学 |
C+ |
76 |
11658 |
海南师范大学 |
C+ |
77 |
10065 |
天津师范大学 |
C |
78 |
10094 |
河北师范大学 |
C |
79 |
10184 |
延边大学 |
C |
80 |
10287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C |
81 |
10291 |
南京工业大学 |
C |
82 |
10299 |
江苏大学 |
C |
83 |
10338 |
浙江理工大学 |
C |
84 |
10373 |
淮北师范大学 |
C |
85 |
10423 |
中国海洋大学 |
C |
86 |
10427 |
济南大学 |
C |
87 |
10446 |
曲阜师范大学 |
C |
88 |
10491 |
中国地质大学 |
C |
89 |
10512 |
湖北大学 |
C |
90 |
10534 |
湖南科技大学 |
C |
91 |
10560 |
汕头大学 |
C |
92 |
10611 |
重庆大学 |
C |
93 |
10186 |
长春理工大学 |
C- |
94 |
10203 |
吉林师范大学 |
C- |
95 |
10231 |
哈尔滨师范大学 |
C- |
96 |
10288 |
南京理工大学 |
C- |
97 |
10290 |
中国矿业大学 |
C- |
98 |
10320 |
江苏师范大学 |
C- |
99 |
10385 |
华侨大学 |
C- |
100 |
10490 |
武汉工程大学 |
C- |
101 |
10513 |
湖北师范大学 |
C- |
102 |
10657 |
贵州大学 |
C- |
103 |
10691 |
云南民族大学 |
C- |
104 |
11258 |
大连大学 |
C- |
105 |
11646 |
宁波大学 |
C- |
应用化学专业考研科目:
院、系所 |
专业代码及名称 |
研究方向 |
招生人数 |
考试科目 |
备注 |
2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021-64253230)(商老师) |
081704应用化学 |
01精细化学品化学与技术 |
54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2数学二④802物理化学或803有机化学 |
▲博士学位授予权专业;☆国家重点学科;△省(区、市)或部委重点学科 研究方向(01)限考803有机化学 |
02有机、无机功能材料化学及其应用 |
03光催化和应用光化学 |
|
应用化学考研参考书:
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
人数 |
考试科目 |
参考书目 |
备注 |
024 化学化工学院(电话:83686232) |
145 |
|
|
|
081704应用化学 |
|
|
|
|
01 化学混合物的精细分离 |
|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③302 数学二④807 化工原理 复试科目:2401 化学实验理论;2402 化学实验技术操作;2405 英语听力 |
《化工原理》姚玉英主编,天津科技出版社。复试参考书目:初试参考书目及《大学化学实验》南京大学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相关无机、有机化学实验书。 |
全院学术型研究生招生规模共计105名。不接受单独考试。录取方法:严格执行差额复试;按照1:1.2比例由高分到低分确定复试名单;复试后,按复试成绩加初试的两门专业课成绩在应用化学专业考生范围内重新排序,最后确定录取名单(复试不及格者不参加录取排序)。 应用化学专业录取人数由学院当年制定的硕士生招生政策确定。 |
02 化学废气废水的资源化 |
03 绿色反应与分离过程一体化 |
04 膜分离与绿色吸收过程 |
05 绿色催化反应过程 |
应用化学研究生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由于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具备用所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科技管理的基本技能,就业前景美好。 化学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
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化学参考书目
01-04方向:
《无机化学》(上、下册)(第三版)曹锡章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大学化学》(上、下册)傅献彩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仪器分析》南京大学方惠群等编著,科学出版社。
《有机化学》(上、下册)(第三版)胡宏纹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物理化学》(上、下册)(第五版)傅献彩、沈文霞、姚天扬、侯文华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物理化学学习指导》孙德坤、沈文霞、姚天扬、侯文华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物理化学习题集》侯文华、淳远、姚天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9月;《结构化学》江元生,高等教育出版社。
05方向:
《无机化学》(上、下册)(第三版)曹锡章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大学化学》(上、下册)傅献彩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仪器分析》南京大学方惠群等编著,科学出版社。
《高分子化学》余学海、陆云编,南京大学出版社;
《高分子化学》(第二版)潘祖仁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21方向:
《普通物理》(第一、二、三册)程守洙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物理化学》(上、下册)(第五版)傅献彩、沈文霞、姚天扬、侯文华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物理化学学习指导》孙德坤、沈文霞、姚天扬、侯文华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物理化学习题集》侯文华、淳远、姚天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9月;
《结构化学》江元生,高等教育出版社。
化学研究方向
以复旦大学为例
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
学习方式 |
人数 |
考试科目 |
备注 |
022 化学系 |
|
57 |
|
本系拟招收学术学位推免生40人。实际招生数视生源情况调整。 |
070301 无机化学(学术学位) |
|
11 |
|
本专业拟招收推免生7人。 |
01固态材料化学 |
全日制 |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
02丰产元素化学 |
全日制 |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
03配位化学 |
全日制 |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
04金属有机化学 |
全日制 |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
05生物无机化学与蛋白质化学 |
全日制 |
|
001: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02: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7生物化学(理);④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
06有机光电功能 |
全日制 |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
070302 分析化学(学术学位) |
|
6 |
|
本专业拟招收推免生5人。 |
01色谱方法和高效分离分析 |
全日制 |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
02化学生物分析和蛋白质组分析 |
全日制 |
|
001: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02: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7生物化学(理);④872细胞生物学 |
03现代电分析化学及传感技术 |
全日制 |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
04天然药物分离分析 |
全日制 |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
070303 有机化学(学术学位) |
|
13 |
|
本专业拟招收推免生9人。 |
01物理有机化学
02有机合成化学
03超分子材料化学
04药物合成化学
05有机大分子化学
06天然产物化学 |
全日制 |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
070304 物理化学(学术学位) |
|
21 |
|
本专业拟招收推免生16人。 |
01表面化学与催化 |
全日制 |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
02复相催化 |
全日制 |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
03电极过程和高能化学电源 |
全日制 |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
04量子化学与分子模拟 |
全日制 |
|
001: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02: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0量子力学;④836普通物理 |
05化学反应动力学和激光化学 |
全日制 |
|
001: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02: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0量子力学;④836普通物理 |
06结构化学 |
全日制 |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
07光化学和反应动力学 |
全日制 |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
08分子筛催化和功能材料 |
全日制 |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
09固态材料化学 |
全日制 |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
10工业催化 |
全日制 |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
11新型化学电源 |
全日制 |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
0703Z1 ★化学生物学(学术学位) |
|
4 |
|
本专业拟招收推免生3人。 |
01功能生物分子的化学基础
02生物分子的分离和鉴定
03药物和医用材料的分子设计 |
全日制 |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7生物化学(理);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
085216 化学工程(专业学位) |
|
2 |
|
本专业拟招收全日制2人,学制2年。本专业不招收推免生。 |
01精细有机化学
02分析仪器技术与仪器分析
03功能材料 |
全日制 |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02数学二;④959基础化学 |
化学就业前景
化学专业的就业形势良好。在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消费升级等因素的拉动下,石化化工产品市场需求仍将保持较快增长。随着能源、建材、家电、食品、服装、车辆及日用品的需求增加,化学专业人才需求也逐渐增加。
化学专业就业前景怎么样
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居民人均收入将比2010年翻一番,社会整体消费能力将增长120%以上,居民消费习惯也将从“温饱型”向“发展型”转变,对绿色、安全、高性价比的高端石化化工产品的需求增速将超过传统产业。
社会消费能力的增长将带动相关能源、建材、家电、食品、服装、车辆等行业的发展,以上行业都是化学专业毕业生可进入的行业。
化学专业就业方向
化学专业的就业范围还是比较广的。化学系的毕业生主要在化学及其相关领域,如化工、生物、医药、材料、环境、农业、食品、检验检疫、环境、国防、能源、信息等行业从事生产与科研工作,从事教师职业、报考政府机关公务员也是不错的选择。此外,有一些毕业生立志当科学家、搞研究,他们就选择在国内外深造,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