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研究生招生 专业:

吉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研究生招生

Add吉林师范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免费答疑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吉林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 [吉林师范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吉林师范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吉林师范大学考研难吗] [吉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吉林师范大学考研群] [吉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费] [吉林师范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吉林师范大学研究生辅导] [吉林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吉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物理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吉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吉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吉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吉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研究生招生

吉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物理)培养方案介绍

一、学科简介
课程与教学论(物理)是关于物理学科教育与教学规律的一门学科。该学科是教育学科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学校教育中与课程、教学相关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该学科的形成经历了很长的历史时期。目前正朝着新的、更高水平的理论综合和不同学科教学论专门化研究的方向发展。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同哲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文化学、历史学以及自然科学等学科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课程与教学论(物理)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边缘学科,它以国家的教育方针为依据,以辨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把物理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哲学、教学理论、和物理教学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系统地研究中学物理教学过程的规律、教学改革等理论,并结合中学物理教学的实践,为中学物理教学以及高等师范院校课程与教学论(物理)方向培养合格的物理教师,使教师教育专业的学生具有现代科学教育的理念,初步掌握中学物理教学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具有分析和处理中学物理教材、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具有改革创新意识和初步的物理教育研究能力,从而为顺利从事中学物理的教学与研究、不断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奠定基础。
本学科拥有计算机设备、专业资料室、专业实验室,这些都为本学科持续、稳定地进行高水平的教学、教研工作提供了较好的物质条件;本学科还具有中学实习基地,为学生调查科研、科研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提供了稳定的场所。
本学科点有较强的研究生指导教师队伍,现有教授5名,副教授2名。学科成员先后有8人次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省跨世纪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省中青年骨干教师、省拔尖创新人才等称号。
本学科研究达到较高水平,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级教育技术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育技术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3项。承担教育部、省教育厅教研课题15项,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三等奖2项。编写教材、著作8部,获教育部优秀教材二等奖。发表论文数百篇,其中30余篇被SCI收录。
  二、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物理教育教学研究人才,能胜任高师物理教学论及中等物理教育教学工作,具体要求为:
1. 热爱祖国、热爱教育,勤奋好学、创新求实,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
2. 热爱教师职业和物理教育工作,有志于物理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能够胜任物理课程与教学论、普通物理学和中学物理教学工作。
3. 掌握系统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理论、普通物理及物理学科教育研究的基础理论;了解各国物理教育的现状和改革的趋势,能独立设计改革方案,进行教学试验,深入理论分析,撰写科学论文;能熟练地运用一门外语阅读本专业的书刊,具有一定的写作和口语能力。
4. 能够比较熟练地阅读、翻译本专业的外语文献。
  (二)研究方向
1. 中学物理课程研究
2. 中学物理教学研究
3. 物理实验教学研究
  (三)主要相关学科
课程论;教学论;物理教育;普通物理;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教育哲学;社会学。
  (四)学习年限及应修学分
学习年限为3年;学分不少于36,不超过38学分。

吉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介绍

一、学科简介
材料物理与化学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之一,是材料科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学科。它是在分子、原子、电子层次上研究材料的物理和化学行为规律,通过材料的结构和功能设计,实现材料的制备与合成,探索材料的主要性能及其与成分结构的关系,研究和发展新型的先进材料和相关器件。
吉林师范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2007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本学科由物理学院和化学学院组成,有强大的研究生指导教师队伍,现有教授8名,副教授12名。学科成员先后有15人次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人才,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省跨世纪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省中青年骨干教师、省拔尖创新人才等称号。
本学科拥有多台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材料制备装置,具有国际前沿水准的测试分析条件。拥有高温高压合成装置、热压烧结装置、管式及箱式电炉、高能球磨机、液相化学合成装置、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单晶衍射仪、扫描电镜(SEM)、扫描隧道电镜(STM)、穆斯堡尔谱仪、TG/DTA热分析仪、等离子元素分析仪(ICP)、低温电阻测量系统、振动样品磁强计(VSM)、荧光光谱仪、万能实验机等仪器设备,可进行材料制备和分析测试工作,本专业还建有专业资料室,所有这些为本学科持续、稳定地进行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工作提供了较好的物质条件。
本学科在稀土发光材料、纳米材料、过渡金属配合物材料的实验和理论研究等领域,先后承担国家973、国家863、国家自然基金、教育部、人事部、省科技厅、国家重点实验室、省教育厅、市科技局等部门资助的科研项目80余项。研究成果获省科技进步奖6项。发表SCI/EI收录论文200余篇。同时,本学科重视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并取得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本学科注重学术交流,先后邀请多位国内外著名学者来本学科讲学。本学科的发展方向是建设成为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人才培养能力的学科,形成教学、科研的学术优势和特色,为地方院校培养高素质师资,并结合我省和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开展科学研究工作,为我省和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从事材料物理与化学学科领域教学、科研的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具体要求是:
1. 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团结协作,学风严谨,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
2. 德智体全面发展; 掌握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掌握材料制备的物理化学方法和技术; 掌握分析材料结构、研究材料物性的方法与技术,以物理、化学和数学为基础,从分子、原子和电子等层次深入揭示材料的物理与化学性质本质,致力于先进功能材料与器件的研究开发,在材料物理与化学领域取得具有创新性的成果.
3. 掌握一门外国语(英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外国语种非英语的,必须选修第二外国语,且语种为英语。
  (二)研究方向
1. 稀土发光材料物理与化学
2. 纳米材料物理与化学
3. 过渡金属配合物物理与化学
  (三)主要相关学科
理论物理;材料物理与化学;物理化学。
  (四)学习年限及应修学分
学习年限为3年;学分不少于36,不超过38学分。

吉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光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介绍

一、学科简介
光学是物理学重要的分支学科之一,是研究光的本性、光的产生、光的传播、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以及光在科学研究和生产技术中各种应用的一门独立的学科。该学科具有源远的历史和丰富的积累,已经成为当前科学技术领域中最活跃的前沿之一。光学不仅是基础性的学科,也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当前,光学的应用已遍及或渗透到各个科学技术领域, 如空间、能源、 材料、微电子、生物工程、化学工程。医疗、环境保护、遥感、遥测、精密加工、计量、通信、印刷、能源、生态环境、防灾、农业、生命科学、资源保护以及军事、农业等领域,不仅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也决定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光学科学与技术获得了飞速的发展,逐渐形成了量子光学、非线性光学、信息光学、导波光学、激光物理、红外物理等新的分支。目前主要的研究领域有以下几个方面:(1)量子光学。其主要任务在于,研究光场的各种经典和非经典现象的物理本质、揭示光场的各种线性和非线性效应的物理机制、揭示光场与物质(原子、分子或者离子) 相互作用的各种动力学特性及其与物质结构之间的关系、揭示光子自身相互作用的基本特征、机理、规律以及光子的深层次结构等。自爱因斯坦于1905年用光的量子学说研究光电效应开始,量子光学领域先后取得了5个诺贝尔奖,这足以说明量子光学研究的重要作用以及国际科学界对量子光学学科的重视程度。(2)光电子学 (光电材料与器件)。它在物理学科内是光学、凝聚态物理、原子物理、材料物理、理论物理等学科间的交叉学科;在物理学科外,它还与电子学、生物学、信息学、材料科学等学科交叉。光电材料是一种新型的功能材料,其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在信号传输、光信息存储、平板显示、激光与红外武器等国民经济和国防科技的各个领域都有其重要的应用价值。研究、制备和开发各类光电材料已成为目前材料科学的研究热点。而光电技术被认为是二十一世纪取得国际技术市场先进地位至关重要的关键技术之一,光电产业将成为21世纪世界上主要的支柱产业之一。(3)光子晶体。随着社会的发展,半导体器件逐渐将不能满足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必须寻找信息传输速率更高,效率更高的新材料。光子晶体的出现,使人们操纵和控制光子的梦想成为可能,使信息处理技术的"全光子化"和光子技术的微型化与集成化成为可能,它可能在未来导致信息技术的一次革命。普遍认为,光子技术将续写电子技术的辉煌,光子晶体将成为未来所依赖的新材料。
吉林师范大学光学研究开展于2005年,在光电材料与器件、光子晶体和光学薄膜材料与器件三个研究方向取得了有一定显示度的成果。而光学学科正是在这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于2009年正式创建。该学科以物理学院,化学学院和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为依托,有一支力量较强、素质较高、结构合理、发展后劲强的教学、科研队伍。光学学科同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等家省内著名科研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促进了学科科研工作的发展。
本学科重视学科基本建设,拥有磁控溅射系统、高温高压合成系统、热压烧结装置、气相沉积装置、液相化学合成装置、管式及箱式电炉、高能球磨机、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镜、扫描电镜、扫描探针显微镜、振动样品磁强计、穆斯堡尔谱仪、TG/DTA热分析仪、差示量热扫描仪、共聚焦显微拉曼光谱仪、红外拉曼光谱仪、荧光光谱仪、低温电阻测量系统、阻抗分析仪、半导体特性分析仪、电子万能实验机等仪器设备,可进行材料制备和分析测试工作,所有这些为本学科持续、稳定地进行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工作提供了很好的物资条件。
本学科在半导体发光材料、光子晶体、有机发光二极管等材料和器件的实验和理论研究等领域,先后承担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基金、国家教育部、国家人事部、吉林省科技厅等资助的科研项目数十项,研究成果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6项,近5年发表SCI、EI收录论文100余篇。同时,本学科重视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并取得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本学科注重学术交流,先后邀请前国际电子显微镜学会理事长桥本初次郎先生,中科院院士余瑞璜先生、程开甲先生、邹广田先生、陆埮先生、冯守华先生等国内外著名学者来本学科讲学,并聘请中科院院士邹广田先生、陆埮先生、冯守华先生,中国科技大学许武教授,吉林大学陈岗教授、郑伟涛教授、姚斌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刘益春教授,江苏大学李长生教授,瑞典林雪萍大学赵庆祥教授等为本学科兼职教授。
本学科的发展方向是建设成为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人才培养能力的学科,形成教学、科研的学术优势和特色,并结合我省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开展科学研究工作,为我省和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建设和人类持续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
1.政治思想方面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高尚的科学道德和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精神;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及职业道德。
2.业务能力方面
具有扎实的光学理论基础知识和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了解光学学科的发展历史、现状及发展方向,掌握研究物质的宏观和微观现象所用的物理模型和方法等专业理论及相关的数学知识与计算方法,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且具备一般的外语听说能力。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具备从事光学前沿理论研究、实验研究以及应用技术开发的能力。可以胜任高等学校和研究单位或生产单位的研究、教学及高技术开发工作。
  (二)研究方向
1. 光电材料与器件
2. 光子晶体
3. 光学薄膜技术
  (三)主要相关学科
凝聚态物理;材料物理与化学;理论物理。
  (四)学习年限及应修学分
学习年限为3年;学分不少于36,不超过38学分。

吉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理论物理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介绍

一、学科简介
理论物理是从理论上探索自然界未知的物质结构、相互作用和物质运动的基本规律的学科,是在实验现象的基础上,以理论的方法和模型研究基本粒子、原子核、原子、分子、等离子体和凝聚态物质运动的基本规律,解决学科本身和高科技探索中提出的基本理论问题。理论物理的研究领域涉及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统计物理、凝聚态物理、宇宙学等,几乎包括物理学所有分支的基本理论问题,研究范围包括粒子物理理论、原子核理论、凝聚态理论、统计物理、光子学理论、原子分子理论、等离子体理论、引力理论、数学物理、理论生物物理、非线性物理、计算物理等。
粒子物理学是研究物质微观结构及基本相互作用规律的物理学前沿学科。粒子物理理论作为量子场的基本理论,取得了极大的成功。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建立是二十世纪物理学的重大成就之一,它能统一描述目前人类已知的最小"粒子"(夸克、轻子、光子、胶子、中间玻色子、Higgs 粒子)的性质及强、电、弱三种基本相互作用。粒子物理学有许多研究方向,例如:强子物理、重味物理、轻子物理、中微子物理、标准模型精确检验、对称性和对称性破坏、标准模型扩展等等。
光子晶体是一种介电常数周期性排列的人工介质。它对光具有频率选择特性,即有些频率的光不能在光子晶体中存在或传输。因此,光子晶体也被称为光子带隙材料。人们设想以光子作为信息的载体,信息的传输和处理都均由全光器件完成,像集成电路一样制造出集成光路。类似于集成电路中的半导体材料,集成光路也需要一种基础的材料,光子晶体被认为是最合适的。光子晶体自1987年诞生以来,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重视,是目前光子学的一个非常热门的研究领域。目前,光子晶体的工作波长在实验室已从微波波段推进到可见光波段。但是可见光波长范围的光子晶体的实用制造仍然是一个挑战。光子晶体的应用涉及到高品质反射镜的制造、改善发光二极管的效率、实现低阈值激光振荡、高品质因数微谐振腔的制造、宽带带阻滤波器的制造、极窄带选频滤波器的制造、光子开关、光子存储器、光子限幅器以及光子频率变换器等诸方面,其前景非常广阔。类似于半导体材料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电子学和电子产业的发展,光子晶体的发展也将极大地推动光子学和光子产业的发展。
量子信息是利用微观粒子状态表示的信息。量子信息学是量子力学与信息科学相结合的产物,是以量子力学的态叠加原理为基础,研究信息处理的一门新兴前沿科学, 微观系统的量子特性为信息带来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现象,在信息的表示、加工、处理和传输上生长出一些新的概念、原理和方法,量子信息与量子通讯将在未来的信息与通信的研究领域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功能,将发挥重要的作用。量子信息学包括量子密码术、量子通信、量子计算机等几个方面,近年来在理论和实验上都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本学科的发展方向是建设成为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人才培养能力的学科,形成教学、科研的学术优势和特色,为地方院校培养高素质师资,为我省和国家培养较高理论水平的科研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1.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行端正,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具有创新求实精神和良好的科研道德。
2. 应有扎实的理论物理基础和相关的背景知识,了解理论物理学科的现状及发展方向,掌握研究物质的微观及宏观现象所用的模型和方法等专业理论以及相关的数学与计算方法,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具备从事前沿课题研究的能力。
3. 应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4. 毕业后能胜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高科技企业的教学、研究、开发和管理工作。
  (二)研究方向
1.粒子物理理论
2.光子晶体理论及应用
3.量子信息
  (三)主要相关学科
粒子物理与核物理、凝聚态物理、光子晶体、量子信息。
  (四)学习年限及应修学分
学习年限为3年;学分不少于36,不超过38学分。

吉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专业培养方案介绍

一、学科简介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研究粒子(重子、介子、轻子、规范粒子、夸克)和原子核的性质、结构、相互作用及运动规律,探索物质世界更深层次的结构和更基本的运动规律。从根本意义上而言,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的研究处于整个物理学研究的最前沿,它们涉及从最微观领域的规律到天体的形成与演化规律。同时,粒子物理和核物理的研究对极为精密和复杂的实验仪器设备及先进实验技术的需求,是高新技术发展的推动力之一。
粒子物理学是研究比原子核更深层次的微观世界中物质的结构、性质,和在很高能量下这些物质相互转化及其产生原因和规律的物理学分支。目前,粒子物理已经深入到比强子更深一层次的物质的性质的研究。更高能量加速器(1TeV,即 1012eV的质子加速器及2×100GeV的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建造,无疑将为粒子物理实验研究提供更有力的手段,有利于产生更多的新粒子,以弄清夸克的种类和轻子的种类,它们的性质,以及它们的可能的内部结构。从发展趋势来看,粒子物理学的进展肯定会在宇宙演化的研究中起到推进作用,这个方面的研究也将会是一个十分活跃的领域。很重要的是,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粒子物理学也不例外。因此,新的粒子加速原理和新的探测手段的出现,将是意义深远的。
原子核物理研究原子核的结构和变化规律,获得射线束并将其用于探测、分析的技术,以及研究同核能、核技术应用有关的物理问题。核物理基础研究的主要目标有两个方面:①通过核现象研究粒子的性质和作用,特别是核子间的相互作用。一些重要问题如中子的电偶极矩、中微子的质量和质子的寿命等都要通过低能核物理实验测定;粒子间相互作用的重要知识也可由中高能核物理提供。②核多体系运动的研究。核多体系是运动形态很丰富的体系,过去主要研究了基态和低激发态的性质以及一些核反应机制,对于高自旋态、高激发态、大变形态以及远离β稳定线核素等特殊运动形态的研究才刚开始,对基态和低激发态的实验知识也不足,远小于多体波函数提供的信息。核运动形态的研究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成为核物理基础研究的主要部分。在原子核物理学诞生、壮大和巩固过程中,核技术的应用使核物理基础的研究获得广泛的支持,后者又为前者不断开辟新的途径。这两方面的需要推进了粒子加速技术和核物理实验技术的发展;而这两门技术的新发展,又有力地促进了核物理的基础和应用的研究。这种相互推动、共同发展的趋势,将在核物理的新阶段中发挥日益巨大的作用。
本学科的发展方向是建设成为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人才培养能力的学科,形成教学、科研的学术优势和特色,为地方院校培养高素质师资,为我省和国家培养较高理论水平的科研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行端正,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具有创新求实精神和良好的科研道德。
2.应有扎实的理论物理基础和相关的背景知识,了解理论物理学科的现状及发展方向,掌握研究物质的微观及宏观现象所用的模型和方法等专业理论以及相关的数学与计算方法,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具备从事前沿课题研究的能力。
3.应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4.毕业后能胜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高科技企业的教学、研究、开发和管理工作。
  (二)研究方向
1.粒子物理
2.高能重离子物理
3.高能重离子碰撞实验
4.理论核物理
  (三)主要相关学科
粒子物理;原子核物理;理论物理;计算物理。
  (四)学习年限及应修学分
学习年限为3年;学分不少于36,不超过38学分。

吉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凝聚态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介绍

一、学科简介

凝聚态物理是当今物理学中最重要的二级学科之一。它是研究凝聚态物质中的原子、分子、离子或电子等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和粒子的运动规律,同时研究这些作用、规律和动力学过程与凝聚态物质性质之间的关系。凝聚态物理的研究对象除传统的晶体、非晶体、准晶体等固相物质外,还包括稠密气体、液体以及介于液态和固态之间的各类居间凝聚相。凝聚态物理学的研究已取得巨大进展,研究对象日益扩展和深入。一方面传统的固体物理各分支,如金属物理、磁学、低温物理、电介质物理等的研究更加前沿,各分支之间的联系更趋密切;另一方面许多新的分支不断涌现,如强关联电子体系物理学、无序体系物理学、准晶物理学、介观物理学、团簇物理学等,从而是凝聚态物理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更加拓宽。由于凝聚态物理的基础研究往往与实际的技术应用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当今世界的高新科技领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掌握这些联系并能付诸实际应用是本专业强调的培养目标之一。近年来,凝聚态物理学的研究成果、研究方法和技术日益向相邻学科渗透、扩展,有力促进了许多交叉学科的发展。
吉林师范大学凝聚态物理学科创建于1985年,1995年被确定为吉林省重点建设学科,2000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被确定为吉林省重点学科,2002年开始独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3年被确定为吉林省重点资助学科,2006年被确定为吉林省“十一五”期间重点学科。2006年以本学科为主要支撑学科的功能材料物理与化学实验室被确定为吉林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并被确定为立项建设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于2010年12月通过教育部专家组验收。1985-1988年,本学科与吉林大学合作招收了四届硕士研究生。1996-2001年,本学科与吉林工学院、延边大学合作、长春光机学院合作,招收了六届硕士研究生。
本学科现有教授5人、博士20人、在读博士生8人。学科成员先后有多人次获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吉林省高级专家、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吉林省跨世纪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吉林省中青年骨干教师、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等称号。
本学科重视学科基本建设,拥有磁控溅射系统、高温高压合成系统、热压烧结装置、气相沉积装置、液相化学合成装置、管式及箱式电炉、高能球磨机、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镜、扫描电镜、扫描探针显微镜、振动样品磁强计、穆斯堡尔谱仪、TG/DTA热分析仪、差示量热扫描仪、共聚焦显微拉曼光谱仪、红外拉曼光谱仪、荧光光谱仪、低温电阻测量系统、阻抗分析仪、半导体特性分析仪、电子万能实验机等仪器设备,可进行材料制备和分析测试工作,所有这些为本学科持续、稳定地进行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工作提供了很好的物资条件。
本学科在无机纳米材料、半导体发光材料、稀土化合物材料、复合材料的实验和理论研究等领域,先后承担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基金、国家教育部、国家人事部、吉林省科技厅等资助的科研项目数十项,研究成果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8项,近5年发表SCI、EI收录论文180余篇。同时,本学科重视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并取得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本学科注重学术交流,先后邀请前国际电子显微镜学会理事长桥本初次郎先生,中科院院士余瑞璜先生、程开甲先生、邹广田先生、陆埮先生、冯守华先生等国内外著名学者来本学科讲学,并聘请中科院院士邹广田先生、陆埮先生、冯守华先生,中国科技大学许武教授,吉林大学陈岗教授、郑伟涛教授、姚斌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刘益春教授,江苏大学李长生教授,瑞典林雪萍大学赵庆祥教授等为本学科兼职教授。
本学科的发展方向是建设成为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人才培养能力的学科,形成教学、科研的学术优势和特色,并结合我省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开展科学研究工作,为我省和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
1.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行端正,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掌握凝聚态物理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高等教育工作、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负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能熟练运用一门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书刊。
4.具有健康的体魄。
  ()研究方向
1.无机纳米材料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2.半导体发光材料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3.稀土化合物材料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4.复合材料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主要相关学科
理论物理;材料物理与化学;物理化学。
  ()学习年限及应修学分
学习年限为3年;学分不少于35,不超过38学分。

吉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原子与分子物理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介绍

一、学科简介
原子与分子物理是物理学中最重要的二级学科之一。它是研究原子分子结构、性质、相互作用、运动规律及其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一门科学。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为现代科学各分支学科提供基础理论、实验方法和基本数据,是许多研究领域的基础,原子与分子是组成物质的基本结构单元,它的发展对物质科学的研究尤为重要。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渗透面宽,它的深入研究直接或间接导致了电子学和电子产业、光电子学和激光产业等现代产业的诞生和发展。原子与分子物理学应用范围广,在能源、材料、环境、医学和生命科学以及国防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开拓高新技术产业、推动科技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方面占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目前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正处于新的发展高峰时期。这是因为一方面,当今世界在能源、材料、环境、信息、生命以及国家安全等方面的竞争日趋激烈,需要大量新数据新概念新构思,而原子与分子物理学作为以上各项研究的基础,其作用也日益突出。另一方面,计算机、激光、同步辐射、束技术和检测技术的发展为原子分子物理学的深入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研究工具。特别是近场技术和飞秒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认识微观物质世界的能力得到空前的提高,许多新仪器设备相继诞生。原子力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发明使人们的空间分辨水平提高到原子量级,这些先进的仪器设备将人们带入了奇妙的原子世界,对单原子的操控已经成为现实。利用超快技术实现高精度时间分辨,可以研究原子分子的相对论效应,许多以前观测不到的现象现在已经进入人们的视野。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主要的研究领域有以下几个方面:1) 离子、原子、分子的囚禁、冷却、操控及在相关条件下的应用和一些精密测量,如能级的高精度测量、BEC的实现及其应用、原子激光、离子阱频标技术和新方案等。2) 极端条件下的原子分子物理研究。主要包括在外加强电场、强磁场、强光场、高温、高压等条件下的原子分子结构及其动力学行为的研究。3) 基于目前一些新环境下的原子、分子与团簇的结构与碰撞动力学研究。如冷原子分子之间的碰撞,分子、分子离子、团簇的结构与光谱,分子与电子的碰撞, 高离化态原子的碰撞及其与电子、光子等的相互作用。4) 量子计算、量子信息。实验室里相继在离子阱中的离子、光腔中的原子、核磁共振中的核自旋等体系中演示了基本量子逻辑门操作,推进了量子计算机的研究。5) 与生命、化学、材料、信息等方面的交叉,进行机理及其应用方面的研究。
本学科现有教授2人、副教授2人,讲师6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9人、具有硕士学位的1人。学科成员获得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新世纪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四平市五四青年奖章等称号。
本学科重视学科基本建设,拥有了一些重要的实验设备,如共聚焦显微拉曼光谱仪、荧光光谱仪、透射电镜、扫描电镜、扫描探针显微镜等仪器设备,为原子分子物理学科持续、稳定地进行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本学科先后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吉林省科技厅、四平市科技厅等资助的科研项目数20余项,研究成果获四平市科技进步奖5项,近5年发表SCI、EI收录论文100余篇。同时,本学科重视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并取得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本学科注重学术交流,先后邀请中科院院士、国内外著名教授和学者来本学科讲学,并聘请中科院、中国科技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江苏大学、瑞典林雪萍大学的多名教授为本学科兼职教授。
本学科的发展方向是建设成为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人才培养能力的学科,形成教学、科研的学术优势和特色,并结合我省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开展科学研究工作,为我省和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应是品行端正,热爱祖国,学风良好、治学严谨、身体健康,具有本专业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及技能,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较熟练的掌握一门外语,并初步具有独立从事与原子分子物理学专业有关学科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
  ()研究方向
1. 原子、分子结构与光谱学
2. 原子与分子的非线性光学性质
3. 激光与原子、分子和物质的相互作用
4. 原子分子与电磁场的相互作用
  ()主要相关学科
材料,化学,光学,天体和凝聚态物理。
  ()学习年限及应修学分
学习年限为3年;学分不少于35,不超过38学分。

吉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物理学学科介绍

学科简介:
   
  吉林师范大学物理学科始建于1958年,1985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0年和2006年分别获凝聚态物理和理论物理硕士二级学科学位授予权,2011年获物理学硕士一级学科学位授予权。吉林省重点学科,吉林省高等学校首批“重中之重”设学科。
   本学科现有专职教师57人,其中教授17人,副教授2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1人,博士生导师10人。教师队伍中,“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人选1人,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吉林省高级专家2人,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2人,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5人,“长白山学者”特聘教授1人,,吉林省教学名师1人,吉林省优秀教师1人,吉林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人,吉林省中青年骨干教师2人,吉林省高校科研春苗人才5人。学院现有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省科技创新团队3个,省高校创新团队1个,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3个。
近五年,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80余项,其中包括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30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30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8部,获授权发明专利20项,获吉林省自然科学奖11项。
   本学科现有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教育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五年来,本一级学科招生114人,授予学位73人。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SCI、EI检索90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中学物理教学技能大赛中多次获奖,毕业生以知识面宽,实践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社会适应能力强而赢得了良好社会声誉。
   本学科拥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吉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吉林省高端科技创新平台1个,吉林省科技创新中心1个,吉林省基础物理实验示范教学中心1个,省重点学科1个。省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优秀课程4门,省创新创业教育示范课程1门。物理学专业是国家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物理学教学团队是省优秀教学团队。本学科现有科研用房8600余平方米,设备总值9700余万元,中外文图书资料及网络资源丰富。
   本学科广泛开展学术交流, 先后有16人次在美国波士顿大学、南加州大学等高校访学。组织召开国际国内学术会议4次,教师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20余次。邀请冯守华院士、都有为院士、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吴韬教授、韩国仁川大学权铭会教授等国内外著名专家来本学科讲学30余次。本学科长期与吉林大学、韩国仁川大学、瑞典林雪平大学等高校开展合作交流。
 
研究方向:
  
  本学科在发展中不断凝炼学科研究方向,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研究方向一:凝聚态物理
   瞄准凝聚态物理国际前沿领域,形成半导体物理与器件、多铁性材料、磁性纳米材料三个稳定的研究方向。研究本征和掺杂半导体量子点的发光来源和热稳定性机制;设计并制备多铁性复合薄膜材料,探究磁电耦合机制;探究磁性纳米复合材料结构及磁交换耦合机制。为新型纳米材料在光、磁、电器件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
研究方向二:光学
   围绕光学功能材料及应用的科学问题,形成光伏材料与器件物理、纳米荧光标记及检测、光电材料物理三个稳定研究方向。利用界面工程调控光伏电池性能;设计合成高效荧光探针及诊治一体化药物载体;合成系列稀土及过渡金属掺杂的低维半导体光学材料,总结掺杂元素-结构-光学性能间构效关系。为能源和生物领域应用提供后备材料。
研究方向三:原子与分子物理
   以原子分子相互作用为研究主线,形成表面增强拉曼检测、光催化剂表面吸附与界面耦合、燃料电池表界面结构与性能调控三个稳定研究方向。设计合成新型高热点密度SERS基底,实现对有机污染物高灵敏度检测;揭示复合核壳结构光催化剂组成-微结构-界面-降解性能的构效关系和调变规律;开发新型高催化活性单/双钙钛矿SOFC材料。
研究方向四:理论物理
   跟踪理论物理的前沿和热点,形成高压理论模拟、光子晶体设计和材料物化性质模拟三个稳定研究方向。利用激光、同步辐射等尖端技术探索强剪切与超高压结合条件下材料的奇异物理现象;构建一维、二维函数光子晶体理论设计新型光子晶体及其三极管、激光器等光学器件;利用第一性原理研究不同尺度和维度层面上材料的结构演变规律、光电性能等,为新材料的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吉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材料物理与化学介绍

学科简介
 
  学校材料物理与化学学科成立于2003年,2006年获批材料物理与化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07年招收硕士研究生。经过1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现已形成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三个相对稳定的学科方向。
  本学科现有专任教师24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3人,博士学位24人,博士生导师6人,海外经历人员10人,各类国家和省部级人才13人,是一支学术水平较高、以中青年教师为主的师资队伍。
  本学科旨在新材料和新能源技术领域进行创新性研究,充分利用物理、化学、环境科学和生物科学等多学科交叉优势,已形成电化学储能材料与器件、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材料与器件、光催化材料设计与环境净化应用研究、微纳米材料加工工程等多个特色鲜明的、紧密联系的研究方向。近年来,开展了较高水平的研究工作,形成了以新型功能材料的设计、制备和应用为主的研究特色。
  近5年,承担国家级项目18项,省部级项目19项;获省级科学技术奖5项;国家授权发明专利8项;发表学术论文136篇,其中SCI收录106篇;出版专著5部。科研经费总计1301.9万元,年师均11.84万元。
  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物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吉林省高等学校高端科技创新平台、吉林省磁性与发光材料科技创新中心等多个科研教学平台,实验室总面积8600m2,仪器设备总价值1.2亿元,满足教学和科研发展需要,并可为省内外高新技术企业、研究院所提供分析测试等服务。图书馆有充足的国内外图书资料和电子期刊,满足培养研究生科研资料检索的需要。
  坚持立德树人,着重关注研究生身心发展、个性化需求的人文理念和价值。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近5年,材料物理与化学二级学科共招收硕士生43人,授予学位25人;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毕业生多数成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等的骨干。

研究方向
 
1. 材料物理与化学
  主要研究方向:
  (1)低维材料物理与化学;
  (2)铁电复合薄膜材料;
  (3)有机——无机杂化功能材料设计、制备与应用。
2、材料学
  主要研究方向:
  (1)高效能量转换/存储新材料;
  (2)无机纳米功能材料制备与应用;
  (3)磁光生物探针材料。
3.材料加工工程
  主要研究方向:
  (1)功能材料设计与性能预测;
  (2)类石墨烯材料可控生长;
  (3)材料超高压过程模拟。

吉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应用物理学专业介绍

一、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物理学及材料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较好的数学基础和实验技能,能在材料制备、材料结构研究与分析、材料加工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设计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物理学及材料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掌握基础材料的成份、组织结构、制备和加工工艺。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必修课程和相关选修课程的学习,课堂教学、实验教学与设计、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并重。
  1. 掌握坚实的物理学基础理论知识、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
  2. 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适应高新技术发展的需要,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和较广泛的科学适应能力;
  3. 掌握材料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各种先进材料的专业基础知识;
  4. 具备运用材料科学方向的知识和技能,进行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设计等工作的能力;
  5. 具有本专业必需的机械、电工与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6. 具有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基本能力。
二、主干学科和主干课程
  主干学科:物理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主干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数学物理方法、固体物理、工程图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物理、功能材料、材料分析方法、材料分析实验等课程。
三、学制
  标准学制四年。
四、毕业学分及授予学位
  学生必须修满本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161学分方能毕业。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授予条例》和《吉林教师教育大学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规定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