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研究生招生 专业:

湖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研究生招生

Add湖北师范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免费答疑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湖北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 [湖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湖北师范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湖北师范大学考研难吗] [湖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湖北师范大学考研群] [湖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费] [湖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湖北师范大学研究生辅导] [湖北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湖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历史文化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湖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湖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湖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湖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研究生招生

湖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主要实践环节
教育学硕士学位获得者应该具有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因此教育实践环节是培养中的重要环节。在培养模式中,教育实践环节贯穿于整个学习阶段。教育实践包括教学实践、科研实践、社会实践、专业实习、学术活动等。成绩合格者,计6学分。
1.社会实践,1学分。硕士生应利用寒暑假时间,结合相关课题、项目或论文工作,参加社会调查不少于10天,完成社会实践调研报告(不少于6000字)。
2.专业学术活动,2学分。硕士生在校期间应参加15次以上学术讲座、学术沙龙和读书报告会,主讲不少于2次。学习期间应主讲两次学术报告,一般在开题报告前后 3 个月内各一次。学术报告内容为读书报告、文献综述、调研报告、阶段性成果报告(不含论文开题报告、中期报告)等。
3.助教实践,1学分。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参与本科生教学不少于16学时。
4.助管实践,1学分。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须根据学院需要协助一定的学院事务。
5.助研实践,1学分。硕士生应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承担相应的课题研究任务。提倡和鼓励硕士生申请各种科研基金项目和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课题。
研究生参加实践环节活动的情况须记入《湖北师范学院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活动考核表》,由导师或学科组进行考核并认定学分,合格与否将作为其能否学位论文答辩的资格审核条件之一。
二、主要科研要求
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应基本具备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必须至少以湖北师范学院为署名单位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2篇,其中至少1篇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
三、学位论文及学位授予
学位论文工作一般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环节:选题、开题报告、学位论文中期检查、学位论文标准、学位论文预答辩、学位论文评阅、学位论文答辩。学位论文研究、撰写及答辩的时间要求不少于1年。学位论文12学分,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即可获得。
1. 论文选题。论文选题硕士研究生在撰写论文之前,必须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了解研究方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确定学位论文题目。 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应站在学科的前沿,具有开创性,有较强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论文对所研究的课题要有创造性的见解,一般安排在第2学期末完成。
2. 开题报告。论文开题硕士研究生必须撰写完整的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论文开题报告包括研究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研究设计、研究重难点、研究的创新点与研究局限等。开题报告必须提前一个月通知学院研究生秘书,由学院以学术海报的方式提前一周公开张贴。论文开题未获通过的硕士生应重新组织开题,直至最终通过,方可撰写论文,安排在第3学期末完成。
 3. 中期考核。中期审查论文开题通过后,硕士生应充分吸纳导师组建议开展论文写作工作。硕士生应按照论文研究计划进行学位论文研究,在进入中期审查之前完成不少于2次的学位论文进展报告。硕士生应在入学后第四学期初(根据具体情况可调整)通过中期审查。中期审查合格后方可继续学位论文工作,一般安排在第4学期末完成。
 4.论文撰写。研究生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应定期向导师和导师组做阶段性报告,并在导师组的指导下不断完善论文的结构、思路和观点,硕士研究生必须保证投入论文写作的时间不少于 1 年以确保学位论文的质量。
5.学位论文检测与评审。学位论文正式答辩前,申请人应提交学位论文,由学校组织不少于2人(至少1人为外校)学科专家对论文进行评阅,评阅通过后才能组织论文答辩,一般安排在第5学期末。
6.学位论文答辩。学位论文答辩实行学位论文的预答辩制度(正式答辩前三个月)。在预答辩合格或通过修改合格后方可申请正式答辩,学校审核合格后方可举行正式答辩会,一般安排在第6学期末。
7.授予学位要求:修完规定课程学分、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符合授予条件者可授予相应的硕士学位,具体按《湖北师范学院硕士学位授予实施细则》执行。
四、培养方式
我校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式采用导师负责制。导师应对所指导的学生在思想道德修养、课程学习与研究工作等方面全面负责。导师应在充分了解学生的专业能力、职业取向、个性特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制定个性化的个人培养计划;全程指导硕士研究生的完成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研究工作;导师有义务为学生毕业、就业提供尽可能多的帮助。

湖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学科教学(历史,教育硕士,Ed.M)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

一、主要实践环节
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实践教学包括教育实习、教育见习、微格教学、教育调查、课例分析、班级与课堂管理实务等实践形式,其中到中小学进行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少于半年。
二、主要科研要求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必须至少以湖北师范学院为署名单位在国内本学科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1篇。
三、学位论文及学位授予
1、学位论文选题应紧密联系基础教育实践,来源于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论文形式可以多样化,如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校本课程开发、教材分析、教学案例设计等,论文字数不少于1.5万字。
2、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该至少有一名具有高级教师职称的中小学教师或教学研究人员。
3、授予学位要求:修完规定课程学分、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符合授予条件者可授予相应的硕士学位,具体按《湖北师范学院硕士学位授予实施细则》执行。
四、培养方式
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理论讲授、课堂讨论、小组研讨、案例教学、合作学习、模拟教学等方式。应以研究生工作站为基础建立稳定的教育实践基地,做好教育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成立导师组负责研究生的指导,并在中小学聘任有经验的高级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实行“双导师制”。

湖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社会工作(社会工作硕士,MSW)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


一、主要实践环节
1、实践类型
①专业(课程)实习:专业(课程)实习与公共课、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程教学同步开展,在第一、二学期进行,不少于200小时(2学分);
②毕业实习:毕业实习主要在专业社会工作组织和机构开展,在第三、四学期进行,不少于600小时(6学分)。
2、实习督导方式
采用学校督导与机构督导相结合的方式。
①学校督导:由专业教师担任,每位督导指导学生人数为5-8人,在课程同步见习阶段,每学期督导次数不少于2次;在毕业实习阶段,每学期督导次数不少于4次;督导方式采用个别督导与团体督导相结合。
②机构督导:由机构主管或具有丰富实务工作经验的人员担任,采取个别督导或团体督导相结合的方式,每周至少1次。
3、实习考核方式
①实习计划一份。
②实习日志(周志)。
③实习总结报告一份。
二、学位论文及学位授予
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社会工作服务与管理实践,具有明确的社会工作背景和实用价值,论文要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创新性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社会工作理论、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相关服务、管理等实际问题的能力。论文选题有以下五种形式(学生任选一):①项目设计与评估。即按照项目设计、项目执行和绩效评估的基本程序,就某一具体的社会服务与管理项目写出完整的项目设计与评估报告;②实务研究。就社会工作实务的方法、某个实务领域的知识开展研究,在实务提供或具体案例中验证和发展社会工作实务的知识和方法;③政策研究。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撰写社会政策方面的论文;④调查研究报告。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撰写针对某一具体实务社会工作的调研报告;⑤案例研究。就社会工作实习过程中某一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案例,从专业角度进行分析与反思,案例研究要能反映出社会工作领域的重要问题。学位论文字数不少于2 万字。具体要求如下:
1、论文选题。学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结合导师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领域,通过文献阅读、调研,和导师交流、研讨等方式确定论文选题,时间安排在第2学期末。
2、开题报告。开题报告是硕士研究生开展学位论文工作的重要环节,硕士研究生在修完学位课程,进入学位论文写作前必须作开题报告,时间安排在第2学期末。
3、中期考核。研究生的中期考核应在课程学习结束、论文工作实施前进行,未通过中期考核的不得进入论文工作,时间安排在第2学期末。
4、学位论文送审。学位论文正式答辩前,申请人应提交学位论文,由学校组织不少于2人(至少1人为外校)学科专家对论文进行评阅,评阅通过后才能组织论文答辩,时间安排在第4学期。
5、学位论文答辩。论文评阅通过后的按学校有关规定组织学位论文答辩。学位论文研究、撰写及答辩的时间要求不少于1年,时间安排在第4学期末。
6、授予学位要求:修完规定课程学分、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符合授予条件者可授予相应的硕士学位,具体按《湖北师范学院硕士学位授予实施细则》执行。
三、培养方式
我校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式采用导师负责制。导师应对所指导的学生在思想道德修养、课程学习与研究工作等方面全面负责。导师应在充分了解学生的专业能力、职业取向、个性特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制定个性化的个人培养计划;全程指导硕士研究生的完成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研究工作;导师有义务为学生毕业、就业提供尽可能多的帮助。

湖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获批新增中国史硕士学位授权点

日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公布了2017年学位授权审核结果。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下达2017年审核增列的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名单的通知》(学位[2018]9号),我校申报的8个硕士点全部成功获批,分别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史、生物学、地理学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汉语国际教育、工程、法律、体育4个专业学位硕士点。
此次学位点申报2017年3月启动,学校高度重视,在校党委行政领导下,组织多次专题调研论证,达成学校学位点优化布局和学科发展共识,校院协同、部处联动、全力以赴,圆满完成申报工作。历史文化学院在申报中国史一级学科硕士点过程中,全力以赴,认真论证,反复修改,内引外联,多方征求专家意见,精益求精,终得如愿。
本次新增的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将于今年9月发布招生简章,2019年正式招生。目前,我校硕士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达到1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达到7个,涵盖到文学、理学、工学、法学、教育学、经济学、艺术学7大学科门类,学位点布局更加优化。其中,历史文化学院拥有中国史一级学硕点、社会工作一级专硕点和课程与教学论(历史)二级学硕点,学科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
本次学位授权点申报取得的突出成绩,是学校近年来学科建设成效的集中体现。学校将以此为契机,继续加强教育学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和博士点立项建设工作,不断完善研究生培养平台和条件,推动我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湖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研究生联系方式

湖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研究生联系方式
综合办公室:0714-6511260
学工办公室:0714-6511565


湖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师资力量

我院现有教职工35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9人,讲师11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18人,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4人,黄石市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校学术带头人1人,校学术骨干5人。外聘教授10人。
近五年我院教师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70多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项、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7项、湖北省社科基金项目3项、省教育厅重大、重点和一般项目30多项、黄石市社科项目10项,在研经费达200余万。近五年我院教师在人民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科文献出版社等出版专著7部;发表学术论文350多篇。科研成果获省市级奖20项,其中毕道村教授的专著《现代化本质》荣获吴玉章人文社科成果二等奖。现设有现代化研究、鄂东旅游资源研究、社区发展研究、汉冶萍研究、老龄人研究和残疾人研究等6个研究所。拥有2个校级青年科技创新团队。中国史一级学科为校级重点学科。长江中游矿冶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是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设有校级鄂东地方文化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目前,我院有2门校级精品课程,1门校级视频精品课程,5门校级优质课程。建成集个案、小组与计算机房于一体的社会工作实验室。历史专业建有铜绿山古矿冶遗址、西安、洛阳-郑州-开封、井冈山等野外见习基地和30余个教育实习基地;社会工作专业、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在北京、香港、深圳、厦门、苏州和省内建有20余个教学实习基地。院资料室藏书2万余册,各种教学音像资料1000余盘/带,电子专业书籍2000册,订有专业期刊110余种;重点研究基地资料室藏书890册,电子专业书籍1650册。每年均邀请在历史学、社会学、管理学等领域卓有成就的专家、学者、官员、企业家等来我院讲学,学术氛围浓郁。

湖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简介

历史沿革:历史文化学院源于1980年设置的历史教研室,1982年开始招收历史教师进修班学员。1983年创办历史科。1984年开始招收历史教育专科生。1986年成立历史系,开始招收历史学本科生。1996年开始与湖北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2003年增设社会工作专业,开始招收社会工作本科生。2005年增设导游服务专业,开始招收导游服务专科生。2006年历史学专业被增列为湖北省第四批立项建设硕士点。2008年学校实行院系改革,历史系更名为历史文化学院。2011年开始招收历史学+地理学双学位本科生。2011年获批课程与教学论(历史)、教育史硕士研究生招生权。2013年获批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开始招收该专业本科生。2014年获得社会工作专业硕士招生权。
师资队伍:我院现有教职工35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9人,讲师11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18人,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4人,黄石市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校学术带头人1人,校学术骨干5人。外聘教授10人。
科研成果:近五年我院教师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70多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项、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7项、湖北省社科基金项目3项、省教育厅重大、重点和一般项目30多项、黄石市社科项目10项,在研经费达200余万。近五年我院教师在人民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科文献出版社等出版专著7部;发表学术论文350多篇。科研成果获省市级奖20项,其中毕道村教授的专著《现代化本质》荣获吴玉章人文社科成果二等奖。
学科建设:现设有现代化研究、鄂东旅游资源研究、社区发展研究、汉冶萍研究、老龄人研究和残疾人研究等6个研究所。拥有2个校级青年科技创新团队。中国史一级学科为校级重点学科。长江中游矿冶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是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设有校级鄂东地方文化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目前,我院有2门校级精品课程,1门校级视频精品课程,5门校级优质课程。建成集个案、小组与计算机房于一体的社会工作实验室。历史专业建有铜绿山古矿冶遗址、西安、洛阳-郑州-开封、井冈山等野外见习基地和30余个教育实习基地;社会工作专业、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在北京、香港、深圳、厦门、苏州和省内建有20余个教学实习基地。院资料室藏书2万余册,各种教学音像资料1000余盘/带,电子专业书籍2000册,订有专业期刊110余种;重点研究基地资料室藏书890册,电子专业书籍1650册。每年均邀请在历史学、社会学、管理学等领域卓有成就的专家、学者、官员、企业家等来我院讲学,学术氛围浓郁。
人才培养:近五年学生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获校级以上科研立项43项;获省优学士学位论文45篇;获得校级以上奖项50项,其中,我院学生连续获得湖北省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挑战杯二等奖,在湖师独占鳌头!
30年来,我院毕业生或扎根基础教育事业、或走上行政岗位、或落户基层社区、或遨游旅游界、或潜心学术研究、或从事文化宣传工作、或活跃在律师行业、或驰骋商界。在毕业生中有80人考取博士;有近百人在高校工作,其中教授18人、博士导师6人;有50余名副处级以上干部,其中副厅级干部8人;国家一级作家1人;全国最美社工1人;特级教师2人,20多人担任中学副校长以上职务,绝大部分毕业生成为中学骨干教师。设有“三明奖学金”、“冰马奖学金”、“陶兵林奖学金”等校友奖学金。
 
专业名称:历史学(师范类,四年制本科,授予历史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具备历史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忠于人民教育事业,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具备从事教育和历史教学工作能力的基础教育师资人才。
主要课程:中国通史、世界通史、史学概论、历史教学论、中国思想史、中国社会生活史、中国经济史、中国史学史、版本目录学、西方文化史、西方史学史、西方经济史、西方政治制度史等。 
就业去向:中学历史教师;博物馆、文物单位和地方志编撰机构;企事业单位文秘工作;公务员以及考研深造等。
专业名称:社会工作(非师范类,四年制本科,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基本社会工作理论和知识、熟练的社会调查研究技能和较强的社会工作能力,能在社会保障部门、社会团体组织、社会福利和服务机构、基础政权和社区从事社会保障、社会政策研究、社会行政管理、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社会学概论、社会工作概论、人口社会学、社会心理学、高等数学、社会行政学、社会统计学、人力资源管理、社会环境保护、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社会保障与福利、国外社会保障制度、社会工作法规与职业道德、应用文写作等。 
就业去向:民政部门、社保部门、福利机构、学校社工、各级社区单位、街道办、相关政府部门以及民间组织;相关企事业单位;考研深造等。
专业名称:历史学--地理学(师范类,双学位四年制本科,授予历史学学士、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掌握历史学、地理学以及教师教育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并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流的中学师资和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史学概论、世界古代史、世界中世纪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中国历史文选、课程教学论、地球概论、地质学基础、气象学与气候学、地图与测量学、水文与水资源学、地貌学、土壤地理学、植物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中国地理、世界地理。
就业去向:中学历史、地理及其相关学科教师;区域规划、环境保护、新闻出版、方志地名、水利建设等单位;相关企事业单位;考研深造等。
专业名称: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非师范类,四年制本科,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系统而扎实的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以及相应的旅游产业实践技能,能在旅行社、酒店、景区、旅游行政部门及相关旅游企业从事服务、经营管理、营销策划,并能在中、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从事教学工作的“一体化”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管理学原理、旅游学概论、中国文化概论、旅游经济学、旅游教育学、旅游资源学、旅游心理学、旅游教学论、中国旅游地理、旅游市场营销、旅游政策与法规、旅行社管理、导游业务等。
就业去向: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景区;各级旅游行政部门;旅游组织机构;考研继续深造等。
联系电话:0714-6511260,0714-6511565,
网    址:http://www.ls.hbnu.edu.cn
长江之滨,青山湖畔,欢迎您走进历史文化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因为您的融入、关心和支持而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