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国际关系保研细则
Add 复旦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答疑,送资源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复旦大学研究生招生目录]
[复旦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1]]
[复旦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复旦大学考研难吗]
[复旦大学研究生院]
[复旦大学考研群]
[复旦大学研究生学费]
[复旦大学研究生辅导]
[考研国家线[2006-2021]]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想要成功保研,了解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国际关系保研细则是必不可少的,保研细则包括很多内容,比如保研的条件,保研所提供的材料,保研的形式等等,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国际关系保研细则是每位想保研的学生必须了解的,比如夏令营的保研细则,到后面正式推免的保研细则,虽说每年的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国际关系保研细则不止一个内容,7-8月的夏令营,9月份的预推免以及10月份的正式推免都有自己的保研细则,想要通过院校的保研项目,必须了解每一次的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国际关系保研细则,这些内容是想要保研的同学必须了解的。同学们可以从各院校的研究生信息网或公众号中进行查询,大致每年的4月-9月就会公布本年的招生计划。同学们应当仔细阅读相关文件的要求和信息,部分专业的名称相近,内容也比较繁杂,容易混淆或遗漏,同学们要仔细区分。另外各大保研网站的相应版块也会有历年的保研招生信息汇总,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国际关系保研细则可能会刷掉一些想要保研的同学,但是也不要灰心,自己仍有选择的余地。最后,小编预祝各位想要保研的同学都可以成功被目标院校录取。
了解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国际关系保研细则是每位想要保研的同学必须要做的事,为了方便各位同学,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国际关系保研信息网会提供各种有关保研的资讯和内容,比如历年的保研推免招生计划、保研政策、保研渠道、保研真题、保研经验等等内容,想要稳上岸,就不要放过每一次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国际关系保研细则,一定要熟读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国际关系保研细则,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国际关系保研信息网的小编提醒各位同学要时刻关注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小编会在第一时间公布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国际关系保研细则,考生在准备过程中遇到问题或疑惑时可以打电话进行咨询。最后,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国际关系保研信息网的小编预祝各位保研的同学都可以成功上岸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国际关系考研真题笔记资料
点击标题即可查看资料详情,勾选相关专业前去购买
|
优惠价:¥278
¥560
1
|
|
优惠价:¥79
¥120
1
|
公共行政系是20世纪80年代全国最早举办行政管理专业的院系之一,现有18位教师,其中10位教授,5位副教授,3位讲师。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共行政系现有行政管理本科专业、行政管理与公共政策硕士点,设有行政管理与公共政策两个博士点,设有公共管理博士后流动站,是复旦大学公共管理硕士项目(MPA)的主要承担者,是上海市软科学研究基地“上海市科技创新与公共管理研究中心”和上海市社科创新基地“行政体制改革与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依托单位。
长期以来,公共行政系形成了自身显著的特色—以学生培养为中心的高度跨学科、国际化、追求一流的教学和科研体系。公共行政系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行政学理论、公共政策、当代中国政府、比较公共行政、都市政府管理、电子政务、公共财政、应急管理、公共伦理等。学科研究重点包括:公共管理基础性理论问题、国家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公共管理与政策的方法与技术、公共管理与政策的前沿研究。
公共行政系的发展目标是:让学生享受一流的教育和自由地成长,始终把培养优秀的学生作为本系的重中之重,以中国目前能够集中的优秀教育资源,来培养能够适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未来的公共管理者;瞄准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科学前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以创新能力提升为突破口,积极探索跨学科融合协同创新的新模式、学术国际合作的新途径、与国际接轨的师资队伍建设新机制,推进行政管理与公共政策的教学和研究,使之成为具有国际重大影响的学术高地。同时,以中国政府建设与发展的实践来总结中国公共管理的经验和思想,产生独创性的研究成果,让学术界和公共管理部门分享。
一、培养目标 |
通过系统的国际政治理论和历史及相关课程的学习研究,培养品学兼优,掌握坚实的国际政治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较强的文字能力,能熟练运用外语(一门),具有从事本学科科学研究以及高等学校教学和涉外部门工作能力的专门人才。 |
二、课程学习及学分的基本要求 |
总学分 31 学分
其中:
公共学位课 须修 4 门 8 学分
学位基础课 须修 2 门 6 学分
学位专业课 须修 2 门 6 学分
专业选修课 须修 4 门 9 学分
跨一级学科课程 须修 1 门 2 学分
具体的课程设置请看《政治学一级学科研究生课程设置》
(特别说明:跨专业攻读硕士需补修两门专业选修课) |
三、必修环节的基本要求 |
(一)实践的基本范围或基本形式
(1) 在学期间要至少担任导师一个学期的研究助理,每周八个小时。
(2) 在学期间根据需要,安排担任专业课助教,并讲授二次;
(3) 在学期间根据需要,承担院系的助管工作;
(4) 在学期间要在核心期刊或权威期刊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一篇以上(与导师合作可为第二作者)
(5) 本科为非本专业的学生须在研究生课程中额外补修两门课程。
(二)学术活动的次数、考核方式及基本要求
(1) 每位硕士生在第二学年必须在研究生学术讨论会上就本人的研究作2次系统的发言,基本要求是能够提出问题,论述的逻辑思维清楚,考核以每次的发言提纲作为评分的依据。
(2) 每位硕士生必须参加至少5次前沿讲座,并且针对所参加的讲座进行书面评论。
(3) 每次硕士生必须进行至少一次学术报告。 |
四、博士生学科综合考试或资格考试的基本要求 |
根据学校关于启动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资格考试的文件精神,结合本院的实际,确保本院培养博士研究生的质量,特制订本办法。把博士研究生专业考试纳入中期考核的范围,使其成为中期考核的主要环节,并结合学校规定的中期考核的其他要求,全面、严格地培养博士研究生。对少数未通过博士研究生中期考核的专业考试、个别在学校规定的中期考核其他有关方面未达到要求的博士研究生,根据学校规定的政策,坚决予以淘汰。博士研究生须通过中期考核的专业考试后,方可进入博士学位论文的开题程序。
中期考核包括笔试和口试两部分。
1.时间:第三学期初(即博士第二年第一学期)。
2.内容:
笔试:专业考试的内容是专业综合基础知识,主要是两门专业学位课程的内容,包括课程阅读书目和任课教师的讲课。
3.形式:
笔试:博士研究生中期考核的专业考试采取闭卷形式,时间为三小时。
4.考试标准:
笔试:由教师匿名阅卷,百分制为准。对被判定专业考试不及格的试卷,由学院组织三位具有相应资格的教师进行复查。在中期考核的专业考试中如不及格,给予补考一次。如补考仍不及格,以中期考核未通过论处,取消博士学位论文开题的资格。
5.在笔试的基础上,由教师集体讨论定出成绩等级(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写出评语,说明是否同意转入博士论文写作阶段的学习。 |
五、硕博连读生学科综合考试或资格考试的基本要求 |
根据学校关于选拔硕士研究生提前攻读博士学位的文件精神,结合本院的实际,贯彻“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有利于促进研究生人才的培养,特制订本办法。
1.时间:一般在第三学年第一学期开学后两周为宜。
2.申请资格:
根据学校关于硕士研究生申请提前攻博资格的规定,本院硕士研究生申请提前攻读博士学位须符合下列条件:
(1) 必修课的成绩无“中”,而且“优”多于“良”。
(2) 硕士研究生的英语通过成绩为“良”或“良”以上。
(3) 中期考核被评定为“合格”或“合格”以上。
(4) 提交三篇本人认为能够反映自己水平的论文,其中至少有一篇已发表。
(5) 获得奖学金一次以上。
(6) 遵纪守法,获得师生好评。
3.考核方式:笔试结合面试。
笔试:通过资格审核后的硕士研究生申请提前攻博,须经过专业综合知识考试。考试采取闭卷笔试形式,时间为三小时。笔试的内容是检查对本专业三门核心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面试:由硕士研究生本人向学位点教师集体听取申请人的口头和书面汇报。汇报内容包括:
(1) 公共基础课,学位基础课,专业课的学习情况;
(2) 在国内期刊发表论文情况;
(3) 获得奖励情况;
(4) 在遵纪守法方面的表现情况。
4.考核小组根据口试结果,结合申报资格条件的考察、专业综合知识笔试成绩,并听取考生的硕士研究生导师、硕士研究生有关课程任课教师的意见,提出提前攻博的名单,报请有关的系主任审核,最后由学院予以确定,报研究生院批准。 |
六、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
(1) 在确定选题前要对本学科领域的学术动态作充分的调查研究,选题应属研究基础较为薄弱的问题。
(2) 论文选题必须经过开题报告阶段,经过导师和本专业其他专家审核,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
(3) 论文要提出有别于现有学术成果的新见解。
(4) 论文观点鲜明,引用的资料翔实、可靠,结构严谨,逻辑层次清晰,行文流畅。
(5) 论文字数要在三万字左右,并达到国内核心期刊公开发表的水平。
(6) 论文写作时间不能少于两个学期。 |
七、科学研究能力与水平的基本要求 |
(1) 具有本学科扎实的理论基础。
(2) 能独立开展国际关系领域特定课题的研究,研究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3) 具有较强的调查研究能力、文字能力。
(4) 能运用一门外语较熟练地阅读专业书刊。
(5) 硕士学位论文经过修改后能在国内核心期刊上正式发表。 |
一、培养目标 |
通过系统的国际政治理论和历史及相关课程的学习研究,培养品学兼优,掌握坚实的国际政治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较强的文字能力,能熟练运用外语(一门),具有从事本学科科学研究以及高等学校教学和涉外部门工作能力的专门人才。 |
二、课程学习及学分的基本要求 |
总学分 31 学分
其中:
公共学位课 须修 4 门 8 学分
学位基础课 须修 2 门 6 学分
学位专业课 须修 2 门 6 学分
专业选修课 须修 4 门 9 学分
跨一级学科课程 须修 1 门 2 学分
具体的课程设置请看《政治学一级学科研究生课程设置》
(特别说明:跨专业攻读硕士需补修两门专业选修课) |
三、必修环节的基本要求 |
(一)实践的基本范围或基本形式
(1) 在学期间要至少担任导师一个学期的研究助理,每周八个小时。
(2) 在学期间根据需要,安排担任专业课助教,并讲授二次;
(3) 在学期间根据需要,承担院系的助管工作;
(4) 在学期间要在核心期刊或权威期刊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一篇以上(与导师合作可为第二作者)
(5) 本科为非本专业的学生须在研究生课程中额外补修两门课程。
(二)学术活动的次数、考核方式及基本要求
(1) 每位硕士生在第二学年必须在研究生学术讨论会上就本人的研究作2次系统的发言,基本要求是能够提出问题,论述的逻辑思维清楚,考核以每次的发言提纲作为评分的依据。
(2) 每位硕士生必须参加至少5次前沿讲座,并且针对所参加的讲座进行书面评论。
(3) 每次硕士生必须进行至少一次学术报告。 |
四、博士生学科综合考试或资格考试的基本要求 |
根据学校关于启动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资格考试的文件精神,结合本院的实际,确保本院培养博士研究生的质量,特制订本办法。把博士研究生专业考试纳入中期考核的范围,使其成为中期考核的主要环节,并结合学校规定的中期考核的其他要求,全面、严格地培养博士研究生。对少数未通过博士研究生中期考核的专业考试、个别在学校规定的中期考核其他有关方面未达到要求的博士研究生,根据学校规定的政策,坚决予以淘汰。博士研究生须通过中期考核的专业考试后,方可进入博士学位论文的开题程序。
中期考核包括笔试和口试两部分。
1.时间:第三学期初(即博士第二年第一学期)。
2.内容:
笔试:专业考试的内容是专业综合基础知识,主要是两门专业学位课程的内容,包括课程阅读书目和任课教师的讲课。
3.形式:
笔试:博士研究生中期考核的专业考试采取闭卷形式,时间为三小时。
4.考试标准:
笔试:由教师匿名阅卷,百分制为准。对被判定专业考试不及格的试卷,由学院组织三位具有相应资格的教师进行复查。在中期考核的专业考试中如不及格,给予补考一次。如补考仍不及格,以中期考核未通过论处,取消博士学位论文开题的资格。
5.在笔试的基础上,由教师集体讨论定出成绩等级(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写出评语,说明是否同意转入博士论文写作阶段的学习。 |
五、硕博连读生学科综合考试或资格考试的基本要求 |
根据学校关于选拔硕士研究生提前攻读博士学位的文件精神,结合本院的实际,贯彻“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有利于促进研究生人才的培养,特制订本办法。
1.时间:一般在第三学年第一学期开学后两周为宜。
2.申请资格:
根据学校关于硕士研究生申请提前攻博资格的规定,本院硕士研究生申请提前攻读博士学位须符合下列条件:
(1) 必修课的成绩无“中”,而且“优”多于“良”。
(2) 硕士研究生的英语通过成绩为“良”或“良”以上。
(3) 中期考核被评定为“合格”或“合格”以上。
(4) 提交三篇本人认为能够反映自己水平的论文,其中至少有一篇已发表。
(5) 获得奖学金一次以上。
(6) 遵纪守法,获得师生好评。
3.考核方式:笔试结合面试。
笔试:通过资格审核后的硕士研究生申请提前攻博,须经过专业综合知识考试。考试采取闭卷笔试形式,时间为三小时。笔试的内容是检查对本专业三门核心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面试:由硕士研究生本人向学位点教师集体听取申请人的口头和书面汇报。汇报内容包括:
(1) 公共基础课,学位基础课,专业课的学习情况;
(2) 在国内期刊发表论文情况;
(3) 获得奖励情况;
(4) 在遵纪守法方面的表现情况。
4.考核小组根据口试结果,结合申报资格条件的考察、专业综合知识笔试成绩,并听取考生的硕士研究生导师、硕士研究生有关课程任课教师的意见,提出提前攻博的名单,报请有关的系主任审核,最后由学院予以确定,报研究生院批准。 |
六、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
(1) 在确定选题前要对本学科领域的学术动态作充分的调查研究,选题应属研究基础较为薄弱的问题。
(2) 论文选题必须经过开题报告阶段,经过导师和本专业其他专家审核,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
(3) 论文要提出有别于现有学术成果的新见解。
(4) 论文观点鲜明,引用的资料翔实、可靠,结构严谨,逻辑层次清晰,行文流畅。
(5) 论文字数要在三万字左右,并达到国内核心期刊公开发表的水平。
(6) 论文写作时间不能少于两个学期。 |
七、科学研究能力与水平的基本要求 |
(1) 具有本学科扎实的理论基础。
(2) 能独立开展国际关系领域特定课题的研究,研究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3) 具有较强的调查研究能力、文字能力。
(4) 能运用一门外语较熟练地阅读专业书刊。
(5) 硕士学位论文经过修改后能在国内核心期刊上正式发表。 |
政治学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
培养方案 |
一、培养目标 |
通过系统的政治学专业理论以及相关课程的学习研究,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身心健康,掌握政治学专门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较强文字能力,能熟练运用外语(一门)和计算机工具,独立从事政治学理论研究、教学及其他相关工作的高层次人才。 |
二、课程学习及学分的基本要求 |
总学分 31 学分
其中:
公共学位课 须修 4 门 8 学分
学位基础课 须修 2 门 6 学分
学位专业课 须修 3 门 9 学分
专业选修课 须修 3 门 6 学分
跨一级学科课程 须修 1 门 2 学分
具体的课程设置请看《政治学一级学科研究生课程设置》
(特别说明:跨专业攻读硕士需补修两门专业选修课) |
三、必修环节的基本要求 |
(一)实践的基本范围或基本形式
(1) 在学期间要参加1-2次社会实践活动;
(2) 在学期间根据需要,安排担当本科生专业课助教,并讲授1次;
(3) 在学期间根据需要,可安排担任本科生的辅导员或者教务行政管理助理;
(4) 开展理论研究,进入硕士论文写作之前,进行论文写作训练,并在学术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一篇。
(二)学术活动的次数、考核方式及基本要求
(1) 每位硕士生在第二学年必须在讨论课上作4次系统的发言,对象为本专业的硕士生或本科生。
(2) 基本要求是能提出问题,论述的逻辑思维清晰。
(3) 考核以每次的发言提纲作为论据。 |
四、博士生学科综合考试或资格考试的基本要求 |
根据学校关于启动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资格考试的文件精神,结合本院的实际,确保本院培养博士研究生的质量,特制订本办法。把博士研究生专业考试纳入中期考核的范围,使其成为中期考核的主要环节,并结合学校规定的中期考核的其他要求,全面、严格地培养博士研究生。对少数未通过博士研究生中期考核的专业考试、个别在学校规定的中期考核其他有关方面未达到要求的博士研究生,根据学校规定的政策,坚决予以淘汰。博士研究生须通过中期考核的专业考试后,方可进入博士学位论文的开题程序。
中期考核包括笔试和口试两部分。
1.时间:第三学期初(即博士第二年第一学期)。
2.内容:
笔试:专业考试的内容是专业综合基础知识,主要是两门专业学位课程的内容,包括课程阅读书目和任课教师的讲课。
3.形式:
笔试:博士研究生中期考核的专业考试采取闭卷形式,时间为三小时。
4.考试标准:
笔试:由教师匿名阅卷,百分制为准。对被判定专业考试不及格的试卷,由学院组织三位具有相应资格的教师进行复查。在中期考核的专业考试中如不及格,给予补考一次。如补考仍不及格,以中期考核未通过论处,取消博士学位论文开题的资格。
5.在笔试的基础上,由教师集体讨论定出成绩等级(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写出评语,说明是否同意转入博士论文写作阶段的学习。 |
五、硕博连读生学科综合考试或资格考试的基本要求 |
根据学校关于选拔硕士研究生提前攻读博士学位的文件精神,结合本院的实际,贯彻“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有利于促进研究生人才的培养,特制订本办法。
1.时间:一般在第三学年第一学期开学后两周为宜。
2.申请资格:
根据学校关于硕士研究生申请提前攻博资格的规定,本院硕士研究生申请提前攻读博士学位须符合下列条件:
(1) 必修课的成绩无“中”,而且“优”多于“良”。
(2) 硕士研究生的英语通过成绩为“良”或“良”以上。
(3) 中期考核被评定为“合格”或“合格”以上。
(4) 提交三篇本人认为能够反映自己水平的论文,其中至少有一篇已发表。
(5) 获得奖学金一次以上。
(6) 遵纪守法,获得师生好评。
3.考核方式:笔试结合面试。
笔试:通过资格审核后的硕士研究生申请提前攻博,须经过专业综合知识考试。考试采取闭卷笔试形式,时间为三小时。笔试的内容是检查对本专业三门核心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面试:由硕士研究生本人向学位点教师集体听取申请人的口头和书面汇报。汇报内容包括:
(1) 公共基础课,学位基础课,专业课的学习情况;
(2) 在国内期刊发表论文情况;
(3) 获得奖励情况;
(4) 在遵纪守法方面的表现情况。
4.考核小组根据口试结果,结合申报资格条件的考察、专业综合知识笔试成绩,并听取考生的硕士研究生导师、硕士研究生有关课程任课教师的意见,提出提前攻博的名单,报请有关的系主任审核,最后由学院予以确定,报研究生院批准。 |
六、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
(1) 在确定选题前对本学科领域的学术动态做充分的调查研究,选题应属学界现有研究基础较为薄弱的问题;
(2) 论文选题确定前须经过开题报告阶段,经过导师和本专业其他专家审核;
(3) 论文应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
(4) 论文要提出有别于现有学术成果的新见解;
(5) 论文观点鲜明,引用的材料翔实、可靠,结构严谨,逻辑层次清晰,行文流畅;
(6) 论文字数要在三万字左右,并达到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的水平;
(7) 论文写作时间不能少于两个学期。 |
七、科学研究能力与水平的基本要求 |
(1) 具有本学科扎实的理论基础;
(2) 能独立展开专业研究;
(3) 具有较强的调查研究能力和文字写作能力;
(4) 能运用一门外语较熟练地阅读专业书刊;
(5) 硕士学位论文经过修改后能在国内核心期刊上正式发表。 |
政治学学科及政治学系在复旦大学的设立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初叶。新中国成立后,几经艰难曲折,政治学之学脉得以保存延续,并挟改革开放之势重新焕发生机迅速发展起来。目前,政治学科是复旦大学的重点学科,具有涵盖所有二级学科的完整体系的优势,设有政治学理论、中外政治制度、政治哲学3个博士点;政治学理论、发展政治学、比较政治制度、中国政府与政治4个硕士点,以及“中国政府与治理”1个全英文硕士学位项目。
政治学在复旦的发展特色为:(1)强健的跨学科研究能力。依托完整的学科门类,在政治学理论的二级学科整合与其他一级学科的交叉研究上形成了坚实的发展格局。(2)高度的国际化水平。教师和学生都具备与国际学界平等对话的能力,保持了活跃的国际互动态势,始终在国际前沿上开展学术与科研活动。(3)复合性的科研与创新体系。注重理论研究与政策咨询相结合,注重定性与定量研究结合。
政治学系目前有教师23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6人,讲师6人,全部具有国内或海外大学博士学位。自国家“七五”发展规划以来,政治学系教师在致力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同时,承担了国家、国家部委和上海市多项重大、重点研究课题,主持和经营上海市重点研究基地,撰写和出版各类著作、论文、教材和研究报告1000余部(篇、项),多次获国家部委和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及学会研究成果一、二、三等奖。
政治学系在政治学理论、中国政府与政治、中国共产党以及中外政治制度比较等领域拥有较强的学术基础,目前主要围绕着现代国家建设、比较政治制度、中国政党政治、基层社会民主治理以及政治哲学等五个方向展开,其研究工作重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1)当代中国发展研究,包括国家理论、民主理论、中国政治发展的历史与理论、中央与地方关系、选举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政府的有效性与合法性、反腐败研究等;(2)中国共产党及其执政体系建设研究,包括政党、国家与社会的权力关系、执政党建设及其执政方略、新时期党际关系模式与政治协商制度研究等;(3)中外政治制度研究,包括比较政治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史、西方政治制度史研究等;(4)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研究,包括社会运动、阶级阶层关系、地方治理及其政策研究等。
为保持政治学学科既有的研究优势和开拓新的学术空间,政治学系希望通过强化队伍建设、课程建设、课题项目建设、研究中心建设等方式,在尊重和支持个人研究方向和旨趣的基础上,积极鼓励理论创新,积极扶持学科研究重点,努力形成一批既有深厚学养,又有精专领域的优秀学者;一支既有理论建构关怀,又有问题意识和参与意识的政策研究团队;一种既有持续稳健发展,又有阶段性跨越的研究态势,一个既有学术“高原”,又有学术“高峰”的学科格局。
学校介绍
复旦大学校名取自《尚书大传》之“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始创于1905年,原名复旦公学,1917年定名为复旦大学,是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高等院校。上海医科大学前身是1927年创办的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医学院。2000年,复旦大学与上海医科大学合并。目前,学校(来自:考研派之家公众号)拥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个学科门类;2017年,学校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确立了27个“双一流”建设学科,是一所世界知名、国内顶尖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专业介绍
国际关系是政治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国际社会之间的外交事务和关系,如国家、政府国际组织、非政府国际组织、跨国公司等。国际关系既是学术的领域,也是公共政策的领域。国际关系理论是探讨和寻求关于国际关系现象的一般性规律,对国际关系中反复出现的、规律性的现象加以解释。国际(来自:考研派之家公众号)关系理论是具有通则性、对国际现象的描述和解释。
考试科目
研究方向 |
初试科目 |
复试科目或内容 |
初试参考书目或教材 |
01(全日制)国际关系理论
02(全日制)大国关系
03(全日制)欧洲国际关系
04(全日制)亚太国际关系
05(全日制)中国对外战略与对外关系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2俄语或201英语一或203日语或242德语或241法语③740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含外交史)④833国际关系理论(含外交学理论) |
复试科目:
①017002复试(专业基础+外语水平) |
①孙关宏等主编:《政治学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②王沪宁主编:《政治的逻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③颜声毅著:《当代中国外交》,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④俞正梁等:《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关系》,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⑤唐贤兴主编:《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⑥颜声毅主编:《当代国际关系》,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或相关战后国际关系史
⑦庄起善主编:《世界经济新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⑧谢益显:《中国当代外交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
参考书目
①孙关宏等主编:《政治学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②王沪宁主编:《政治的逻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③颜声毅著:《当代中国外交》,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④俞正梁等:《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关系》,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⑤唐贤兴主编:《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⑥颜声毅主编:《当代国际关系》,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或相关战后国际关系史
⑦庄起善主编:《世界经济新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⑧谢益显:《中国当代外交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分数线
学费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硕士研究生学费为每年8000元。从2014年秋季开始,公费研究生取消,取而代之实行自费研究生,规定硕士研究生每年不超过8000元,具体情况视学校专业而定。针对部分研究生家庭困难的情况,国家提供奖学金、助学金等资助,且高校一般都会提供勤工俭学岗位对学子进行补助,确保研究生能够正常顺利的完成学业。
主要导师
林民旺,男,1979年生,福建南平人,中国南亚学会理事、南京大学中国南海问题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太平洋学报》编委、盘古智库学术委员及多家智库特约研究员。现任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助理、研究员、南亚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关系理论,南亚国际关系(含中印关系)。讲授课程:硕士生:国际关系理论;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国际安全概论;国际制度与国际合作;外交政策分析(留学生);冷战后国际关系;近现代国际关系史;亚太国际关系。
冯玉军,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俄罗斯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院学术委员。中国中俄关系史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中俄友协常务理事。中国国际(来自:考研派之家公众号)问题研究基金会、北京大学、外交学院、山东大学、四川大学特约研究员。主要从事俄罗斯—欧亚问题、上海合作组织、大国关系、国际能源安全与外交、中国周边安全以及俄罗斯国际关系理论研究。撰写有大量有关上述问题的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多次承担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项目研究。
宋国友,1977年生,安徽休宁人。2006年6月毕业于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获国际关系专业博士学位。主要从事中美关系、中国经济外交以及国际政治经济学等方面的研究。现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教授、博导、副主任,上海高校智库“亚太区域合作与治(来自:考研派之家公众号)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和复旦大学经济外交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商务部决策专家委员会特聘专家、财政部国际财经中心特聘研究员、中国太平洋经济合作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和全国经济外交研究会副会长。
一、培养目标 |
通过系统的国际政治理论和历史及相关课程的学习研究,培养品学兼优,掌握坚实的国际政治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较强的文字能力,能熟练运用外语(一门),具有从事本学科科学研究以及高等学校教学和涉外部门工作能力的专门人才。 |
二、课程学习及学分的基本要求 |
总学分 31 学分
其中:
公共学位课 须修 4 门 8 学分
学位基础课 须修 2 门 6 学分
学位专业课 须修 2 门 6 学分
专业选修课 须修 4 门 9 学分
跨一级学科课程 须修 1 门 2 学分
具体的课程设置请看《政治学一级学科研究生课程设置》
(特别说明:跨专业攻读硕士需补修两门专业选修课) |
三、必修环节的基本要求 |
(一)实践的基本范围或基本形式
(1) 在学期间要至少担任导师一个学期的研究助理,每周八个小时。
(2) 在学期间根据需要,安排担任专业课助教,并讲授二次;
(3) 在学期间根据需要,承担院系的助管工作;
(4) 在学期间要在核心期刊或权威期刊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一篇以上(与导师合作可为第二作者)
(5) 本科为非本专业的学生须在研究生课程中额外补修两门课程。
(二)学术活动的次数、考核方式及基本要求
(1) 每位硕士生在第二学年必须在研究生学术讨论会上就本人的研究作2次系统的发言,基本要求是能够提出问题,论述的逻辑思维清楚,考核以每次的发言提纲作为评分的依据。
(2) 每位硕士生必须参加至少5次前沿讲座,并且针对所参加的讲座进行书面评论。
(3) 每次硕士生必须进行至少一次学术报告。 |
四、博士生学科综合考试或资格考试的基本要求 |
根据学校关于启动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资格考试的文件精神,结合本院的实际,确保本院培养博士研究生的质量,特制订本办法。把博士研究生专业考试纳入中期考核的范围,使其成为中期考核的主要环节,并结合学校规定的中期考核的其他要求,全面、严格地培养博士研究生。对少数未通过博士研究生中期考核的专业考试、个别在学校规定的中期考核其他有关方面未达到要求的博士研究生,根据学校规定的政策,坚决予以淘汰。博士研究生须通过中期考核的专业考试后,方可进入博士学位论文的开题程序。
中期考核包括笔试和口试两部分。
1.时间:第三学期初(即博士第二年第一学期)。
2.内容:
笔试:专业考试的内容是专业综合基础知识,主要是两门专业学位课程的内容,包括课程阅读书目和任课教师的讲课。
3.形式:
笔试:博士研究生中期考核的专业考试采取闭卷形式,时间为三小时。
4.考试标准:
笔试:由教师匿名阅卷,百分制为准。对被判定专业考试不及格的试卷,由学院组织三位具有相应资格的教师进行复查。在中期考核的专业考试中如不及格,给予补考一次。如补考仍不及格,以中期考核未通过论处,取消博士学位论文开题的资格。
5.在笔试的基础上,由教师集体讨论定出成绩等级(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写出评语,说明是否同意转入博士论文写作阶段的学习。 |
五、硕博连读生学科综合考试或资格考试的基本要求 |
根据学校关于选拔硕士研究生提前攻读博士学位的文件精神,结合本院的实际,贯彻“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有利于促进研究生人才的培养,特制订本办法。
1.时间:一般在第三学年第一学期开学后两周为宜。
2.申请资格:
根据学校关于硕士研究生申请提前攻博资格的规定,本院硕士研究生申请提前攻读博士学位须符合下列条件:
(1) 必修课的成绩无“中”,而且“优”多于“良”。
(2) 硕士研究生的英语通过成绩为“良”或“良”以上。
(3) 中期考核被评定为“合格”或“合格”以上。
(4) 提交三篇本人认为能够反映自己水平的论文,其中至少有一篇已发表。
(5) 获得奖学金一次以上。
(6) 遵纪守法,获得师生好评。
3.考核方式:笔试结合面试。
笔试:通过资格审核后的硕士研究生申请提前攻博,须经过专业综合知识考试。考试采取闭卷笔试形式,时间为三小时。笔试的内容是检查对本专业三门核心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面试:由硕士研究生本人向学位点教师集体听取申请人的口头和书面汇报。汇报内容包括:
(1) 公共基础课,学位基础课,专业课的学习情况;
(2) 在国内期刊发表论文情况;
(3) 获得奖励情况;
(4) 在遵纪守法方面的表现情况。
4.考核小组根据口试结果,结合申报资格条件的考察、专业综合知识笔试成绩,并听取考生的硕士研究生导师、硕士研究生有关课程任课教师的意见,提出提前攻博的名单,报请有关的系主任审核,最后由学院予以确定,报研究生院批准。 |
六、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
(1) 在确定选题前要对本学科领域的学术动态作充分的调查研究,选题应属研究基础较为薄弱的问题。
(2) 论文选题必须经过开题报告阶段,经过导师和本专业其他专家审核,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
(3) 论文要提出有别于现有学术成果的新见解。
(4) 论文观点鲜明,引用的资料翔实、可靠,结构严谨,逻辑层次清晰,行文流畅。
(5) 论文字数要在三万字左右,并达到国内核心期刊公开发表的水平。
(6) 论文写作时间不能少于两个学期。 |
七、科学研究能力与水平的基本要求 |
(1) 具有本学科扎实的理论基础。
(2) 能独立开展国际关系领域特定课题的研究,研究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3) 具有较强的调查研究能力、文字能力。
(4) 能运用一门外语较熟练地阅读专业书刊。
(5) 硕士学位论文经过修改后能在国内核心期刊上正式发表。 |
2000年11月,原国际政治系改建为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下设国际政治、政治学以及公共行政三系,2009年又增设外交学系。新国际政治系继承了老国际政治系的名称和优良传统,目前拥有国际关系这一全国重点学科,以及教育部“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国际关系和全球问题“,学术地位在国内位居前茅。
该系现有21位教师,其中教授7名,副教授10名,讲师4名,其中有19人具有国内外博士学位。该系设有国际关系博士点、国际关系硕士点、国际政治硕士点各一,以及国际政治本科专业。
该系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国际关系理论、大国战略和大国关系、中国对外战略和对外关系、亚太地区国际关系、欧洲一体化研究、宗教与当代国际关系及国家安全、金砖和新兴国家、军备控制与地区安全、全球化与全球问题等。1995年以来承担国家社科、教育部和上海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20余项,其中包括国家九五重点建设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评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际环境”、“宗教对当代国际关系的影响”、“宗教与中国国家安全研究”、“国际体系的变革与中国的国际秩序观”等6项。该系教师承担本科、硕士、博士研究生课程50余门。
该系拥有上海高校智库宗教与中国国家安全研究中心和复旦大学金砖国家研究中心等市级和校级研究机构,举办《复旦国际关系评论》(与本院外交系合办)、《宗教与美国社会》(与本校美国研究中心合办)、《基督教学术》(与本校哲学学院合办)三种CSSCI来源集刊。
近年来该系主办的国内外学术会议和相关活动包括:“当代国际关系中的国家主权学术研讨会“、“全国国际关系理论研讨会“、“中日面向21世纪的国际政治学研讨会“、“亚太金融合作与国际关系国际研讨会“、“中国宗教走出去战略高层论坛”、“抗日战争与中美关系珍贵文物展”等。
关于该系的详情可参见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国际政治系编:《半个世纪的足迹——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建系五十周年纪念文集》,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以下是2020年的录取名单,成绩从高到底,供准备报考该专业研究生的同学参考:
国际关系 [030207]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
所属院校:复旦大学
-
招生年份:2020年
-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属学院: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3]法学
-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2]政治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
01(全日制)国际关系理论 02(全日制)大国关系 03(全日制)欧洲国际关系 04(全日制)亚太国际关系 05(全日制)中国对外战略与对外关系 |
招生人数: |
12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2俄语或201英语一或203日语或242德语或241法语 ③740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含外交史) ④833国际关系理论(含外交学理论) |
备 注: |
1.本专业拟招收推免生8人。 2.学制3年。 3.复试科目: ①017002复试(专业基础+外语水平) 4.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①017001同等学力考生同等学力加试科目(专业基础) |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国际关系 专业代码:030207 门类/类别:法学 学科/类别:政治学
专业介绍
以深圳大学为例
专业代码:030207 专业名称:国际关系 学制:3 所授学位:法学硕士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专门人才,要求系统掌握专业知识,打下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和方法分析国际问题,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毕业后能胜任教学、科研、外事及其他工作。
研究方向:
1、海权与国际关系:主要研究地缘政治与海权理论,探讨战后地缘政治变迁与大国崛起的关系,重点关注东北亚海洋安全格局及中国海洋安全战略。
2、当代中国外交研究:主要研究建国以来中国国际战略环境、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以及中国对国际关系理论的贡献,评介国外关于中国外交政策的研究状况。
3、公共外交与跨文化交流:主要研究政府与国家形象塑造问题、国际舆论分析方法、政府危机公关研究、政府与非政府组织(NGO)关系,以及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问题、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如商人与中西文化交流、留学生群体研究、传教士与近代中国等。
4、亚太政治与外交关系:主要研究亚太地区的地缘政治、经济、安全关系,探讨中国的和平崛起战略与周边大国的关系,分析美国亚太战略及其对东亚国际格局的影响。5、中美关系研究:主要研究当代中国和美国各自的对外战略及其对两国关系的影响以及涉及到两国的亚太热点问题,如南海问题、钓鱼岛问题、台湾问题等。
导师队伍:
本专业拥有一支高学历、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并形成了一个专业相互渗透、年龄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本专业共有导师7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讲师1人。在这7位教师中,有博士4人,大多数教师都具有在国外工作和学习的经历,具备研究国际问题的良好基础。
学术带头人简介:姜安,教授,深圳国际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广东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获教育部全国高校霍英东基金优秀青年教师奖、广东省高校省级教学名师。曾主持、参加并完成多项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和省教育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在《中国社会科学》《政治学研究》《世界经济与政治》《马克思主义研究》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有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全国高校文科学报文摘》《中国人大报刊复印资料》、CSSCI转载或收录,出版及主编著作四部。学术骨干简介:徐建华,副教授,在《世界历史》、《武汉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文章十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项,校级科研项目1项;曾获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湖北省优秀博士论文奖。
娄亚萍,讲师,出版著作《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外经济援助研究》;在《国际论坛》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国侨办青年课题1项,参与省部级课题多项。
课程设置:
国际政治学、当代中国外交专题研究、政治学方法研究、政治学理论专题研究。
教学资源:
本专业与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深圳国际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保持了非常紧密的合作关系,这种合作关系为我院研究生培养的高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培养特色:
国际关系专业按照培养国际化复合型高端人才的总体要求,坚持“厚基础、宽口径、精专业”的原则,要求学生具备坚实的专业理论功底,能够分析解读国内外各类相关问题,成为具备独立科研能力和国际交流能力的应用型高端人才。
就业方向:
目前该专业还没有毕业生。
对报考者要求:欢迎本科政治学专业、外语专业以及相关专业背景、具有科研兴趣的同学报考本专业研究生
专业点分布
北京师范大学 国际关系学院 中国传媒大学 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清华大学 外交学院 中国政法大学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南开大学 山西大学 辽宁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黑龙江大学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 上海社会科学院 复旦大学 同济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苏州大学 南京大学 浙江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厦门大学 山东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山东师范大学 郑州大学 河南大学 武汉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湖北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国防科技大学 湘潭大学 中山大学 暨南大学 深圳大学 中共重庆市委党校 四川大学 云南大学 西北大学 兰州大学 青海民族大学
专业院校排名
0302 政治学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30 所,本次参评28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76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
学校代码 |
学校名称 |
评选结果 |
1 |
10001 |
北京大学 |
A+ |
2 |
10246 |
复旦大学 |
A+ |
3 |
10002 |
中国人民大学 |
A |
4 |
10003 |
清华大学 |
A- |
5 |
10055 |
南开大学 |
A- |
6 |
10183 |
吉林大学 |
A- |
7 |
10511 |
华中师范大学 |
A- |
8 |
10053 |
中国政法大学 |
B+ |
9 |
10065 |
天津师范大学 |
B+ |
10 |
10269 |
华东师范大学 |
B+ |
11 |
10271 |
上海外国语大学 |
B+ |
12 |
10284 |
南京大学 |
B+ |
13 |
10384 |
厦门大学 |
B+ |
14 |
10422 |
山东大学 |
B+ |
15 |
10673 |
云南大学 |
B+ |
16 |
10036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B |
17 |
10200 |
东北师范大学 |
B |
18 |
10276 |
华东政法大学 |
B |
19 |
10285 |
苏州大学 |
B |
20 |
10486 |
武汉大学 |
B |
21 |
10558 |
中山大学 |
B |
22 |
10559 |
暨南大学 |
B |
23 |
10027 |
北京师范大学 |
B- |
24 |
10030 |
北京外国语大学 |
B- |
25 |
10108 |
山西大学 |
B- |
26 |
10247 |
同济大学 |
B- |
27 |
10319 |
南京师范大学 |
B- |
28 |
10542 |
湖南师范大学 |
B- |
29 |
10574 |
华南师范大学 |
B- |
30 |
10610 |
四川大学 |
B- |
31 |
10638 |
西华师范大学 |
B- |
32 |
10028 |
首都师范大学 |
C+ |
33 |
10248 |
上海交通大学 |
C+ |
34 |
10270 |
上海师范大学 |
C+ |
35 |
10385 |
华侨大学 |
C+ |
36 |
10530 |
湘潭大学 |
C+ |
37 |
10590 |
深圳大学 |
C+ |
38 |
10652 |
西南政法大学 |
C+ |
39 |
10140 |
辽宁大学 |
C |
40 |
10212 |
黑龙江大学 |
C |
41 |
10345 |
浙江师范大学 |
C |
42 |
10423 |
中国海洋大学 |
C |
43 |
10459 |
郑州大学 |
C |
44 |
10476 |
河南师范大学 |
C |
45 |
11846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
C |
46 |
10165 |
辽宁师范大学 |
C- |
47 |
10447 |
聊城大学 |
C- |
48 |
10608 |
广西民族大学 |
C- |
49 |
10663 |
贵州师范大学 |
C- |
50 |
10718 |
陕西师范大学 |
C- |
51 |
10719 |
延安大学 |
C- |
52 |
10755 |
新疆大学 |
C- |
53 |
11065 |
青岛大学 |
C- |
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2017年)0302 政治学排名: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30 所,本次参评28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76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
学校代码 |
学校名称 |
评选结果 |
1 |
10001 |
北京大学 |
A+ |
2 |
10246 |
复旦大学 |
A+ |
3 |
10002 |
中国人民大学 |
A |
4 |
10003 |
清华大学 |
A- |
5 |
10055 |
南开大学 |
A- |
6 |
10183 |
吉林大学 |
A- |
7 |
10511 |
华中师范大学 |
A- |
8 |
10053 |
中国政法大学 |
B+ |
9 |
10065 |
天津师范大学 |
B+ |
10 |
10269 |
华东师范大学 |
B+ |
11 |
10271 |
上海外国语大学 |
B+ |
12 |
10284 |
南京大学 |
B+ |
13 |
10384 |
厦门大学 |
B+ |
14 |
10422 |
山东大学 |
B+ |
15 |
10673 |
云南大学 |
B+ |
16 |
10036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B |
17 |
10200 |
东北师范大学 |
B |
18 |
10276 |
华东政法大学 |
B |
19 |
10285 |
苏州大学 |
B |
20 |
10486 |
武汉大学 |
B |
21 |
10558 |
中山大学 |
B |
22 |
10559 |
暨南大学 |
B |
23 |
10027 |
北京师范大学 |
B- |
24 |
10030 |
北京外国语大学 |
B- |
25 |
10108 |
山西大学 |
B- |
26 |
10247 |
同济大学 |
B- |
27 |
10319 |
南京师范大学 |
B- |
28 |
10542 |
湖南师范大学 |
B- |
29 |
10574 |
华南师范大学 |
B- |
30 |
10610 |
四川大学 |
B- |
31 |
10638 |
西华师范大学 |
B- |
32 |
10028 |
首都师范大学 |
C+ |
33 |
10248 |
上海交通大学 |
C+ |
34 |
10270 |
上海师范大学 |
C+ |
35 |
10385 |
华侨大学 |
C+ |
36 |
10530 |
湘潭大学 |
C+ |
37 |
10590 |
深圳大学 |
C+ |
38 |
10652 |
西南政法大学 |
C+ |
39 |
10140 |
辽宁大学 |
C |
40 |
10212 |
黑龙江大学 |
C |
41 |
10345 |
浙江师范大学 |
C |
42 |
10423 |
中国海洋大学 |
C |
43 |
10459 |
郑州大学 |
C |
44 |
10476 |
河南师范大学 |
C |
45 |
11846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
C |
46 |
10165 |
辽宁师范大学 |
C- |
47 |
10447 |
聊城大学 |
C- |
48 |
10608 |
广西民族大学 |
C- |
49 |
10663 |
贵州师范大学 |
C- |
50 |
10718 |
陕西师范大学 |
C- |
51 |
10719 |
延安大学 |
C- |
52 |
10755 |
新疆大学 |
C- |
53 |
11065 |
青岛大学 |
C- |
数据来源: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
2007年国际关系专业全国排名
排名 |
学校名称 |
等级 |
排名 |
学校名称 |
等级 |
排名 |
学校名称 |
等级 |
1 |
中国人民大学 |
A+ |
3 |
复旦大学 |
A |
5 |
外交学院 |
A |
2 |
北京大学 |
A |
4 |
暨南大学 |
A |
6 |
云南大学 |
A |
B+等(10个):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南京大学、华中师范大学 |
B等(9个):辽宁大学、青岛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湘潭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国政法大学 |
C等(7个):名单略 |
2015-2016年国际关系专业全国排名
排 名
|
学校名称
|
星 级
|
开此专业学校数
|
1 |
北京大学 |
5★ |
58 |
2 |
复旦大学 |
5★ |
58 |
3 |
外交学院 |
5★ |
58 |
4 |
暨南大学 |
4★ |
58 |
5 |
上海外国语大学 |
4★ |
58 |
6 |
清华大学 |
4★ |
58 |
7 |
中国人民大学 |
4★ |
58 |
8 |
华东师范大学 |
4★ |
58 |
9 |
南京大学 |
4★ |
58 |
10 |
厦门大学 |
4★ |
58 |
11 |
华中师范大学 |
4★ |
58 |
12 |
云南大学 |
3★ |
58 |
13 |
南开大学 |
3★ |
58 |
14 |
武汉大学 |
3★ |
58 |
15 |
四川大学 |
3★ |
58 |
16 |
吉林大学 |
3★ |
58 |
17 |
中山大学 |
3★ |
58 |
18 |
国际关系学院 |
3★ |
58 |
19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
3★ |
58 |
20 |
北京外国语大学 |
3★ |
58 |
国际关系专业考研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1法语或242德语
③718政治学原理
④833国际关系(含现代、当代和中国外交)
国际关系考研参考书:
《政治学导论》 杨光斌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年
《国际政治学概论》 宋新宁、陈岳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年
《国际关系史》(17世纪中叶――1945年) 王绳祖主编 法律出版社,1986年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李景治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当代中国外交概论》 李宝俊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年
国际关系研究生就业方向:
从传统培养模式来看,国际政治的就业前景其实并不像一些传统的学科那样宽,因为它毕竟是一种精英教育,也不是每一个毕业生都能够毕业以后就直接进入外交部或者进入外事机构,从事高级的外交活动,这个就业面还是比较窄的。单纯从就业来说,学习国际关系是一个选择,但是就当前形势而言,就业前景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