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管理学院国际关系保研细则
Add 兰州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答疑,送资源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兰州大学研究生招生目录]
[兰州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1]]
[兰州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兰州大学考研难吗]
[兰州大学研究生院]
[兰州大学考研群]
[兰州大学研究生学费]
[兰州大学研究生辅导]
[考研国家线[2006-2021]]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想要成功保研,了解兰州大学管理学院国际关系保研细则是必不可少的,保研细则包括很多内容,比如保研的条件,保研所提供的材料,保研的形式等等,兰州大学管理学院国际关系保研细则是每位想保研的学生必须了解的,比如夏令营的保研细则,到后面正式推免的保研细则,虽说每年的兰州大学管理学院国际关系保研细则不止一个内容,7-8月的夏令营,9月份的预推免以及10月份的正式推免都有自己的保研细则,想要通过院校的保研项目,必须了解每一次的兰州大学管理学院国际关系保研细则,这些内容是想要保研的同学必须了解的。同学们可以从各院校的研究生信息网或公众号中进行查询,大致每年的4月-9月就会公布本年的招生计划。同学们应当仔细阅读相关文件的要求和信息,部分专业的名称相近,内容也比较繁杂,容易混淆或遗漏,同学们要仔细区分。另外各大保研网站的相应版块也会有历年的保研招生信息汇总,兰州大学管理学院国际关系保研细则可能会刷掉一些想要保研的同学,但是也不要灰心,自己仍有选择的余地。最后,小编预祝各位想要保研的同学都可以成功被目标院校录取。
了解
兰州大学管理学院国际关系保研细则是每位想要保研的同学必须要做的事,为了方便各位同学,兰州大学管理学院国际关系保研信息网会提供各种有关保研的资讯和内容,比如历年的保研推免招生计划、保研政策、保研渠道、保研真题、保研经验等等内容,想要稳上岸,就不要放过每一次兰州大学管理学院国际关系保研细则,一定要熟读兰州大学管理学院国际关系保研细则,兰州大学管理学院国际关系保研信息网的小编提醒各位同学要时刻关注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小编会在第一时间公布兰州大学管理学院国际关系保研细则,考生在准备过程中遇到问题或疑惑时可以打电话进行咨询。最后,兰州大学管理学院国际关系保研信息网的小编预祝各位保研的同学都可以成功上岸
兰州大学管理学院国际关系考研真题笔记资料
点击标题即可查看资料详情,勾选相关专业前去购买
国际关系 [030207]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
所属院校:兰州大学
-
招生年份:2020年
-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属学院: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
-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3]法学
-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2]政治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
01国际关系理论 02大国关系研究 03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 04中亚与上海合作组织研究 05国际关系史 06国际关系前沿问题研究 |
招生人数: |
|
考试科目: |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3638政治学原理 4843国际政治学 |
备 注: |
复试笔试科目:国际政治综合 |
学院现有教师35人,专任教学科研人员28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1人,讲师7人,师资博士后2人。多位教师有在驻外使(领)馆和孔子学院工作的经历。多名教师有在全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中国国际关系学会、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中俄关系史研究会、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中方工作组等多个全国性学术组织任职的经历;另有教师在Journal of World Economic Research、《世界经济与政治》、《当代亚太》、《外交评论》、《南亚研究》、《俄罗斯研究》和《国际展望》等核心期刊担任刊匿名审稿专家或编委。
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简介
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的历史,可追溯到1998年成立的兰州大学国际政治系。2004年,国际政治系合并为政治与行政学院。2008年,政治与行政学院同时并设马克思主义学院。2013年,按照教育部有关985高校独立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要求,兰州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建制撤销,政治学与国际关系专业教师分流。2018年6月,兰州大学校党委常委会研究决定成立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
学院现有政治学系和国际政治系两个教学单位,设有国际政治、政治与行政学两个本科专业,拥有政治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并与历史文化学院、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共建世界民族与国际政治博士点方向。目前,学院已形成本硕博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2011年,国际政治专业被甘肃省确定为特色专业;2012年,国际政治专业被甘肃省确定为省级重点学科;2019年,政治学被甘肃省确定为省级重点一级学科;2020年3月30日,政治学增列为一级学科硕士授权方向,可自主设置相应的二级学科。截止2020年4月,学院现有学生154名,其中本科生134名,研究生57名,其中29名为外国留学生。
在人才培养方面,学院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理念,注重综合素质教育,以培养优秀的创新性人才为目标。本科生教育突出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培养,研究生教育注重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提升。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为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政府部门、新闻机构和驻外使(领)馆等单位,部分优秀硕士毕业生在国内外知名大学深造。学院培养的毕业生,因其专业基础扎实、发展潜力巨大,受到用人单位和深造高校的欢迎。
学院现有教师35人,专任教学科研人员28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1人,讲师7人,师资博士后2人。多位教师有在驻外使(领)馆和孔子学院工作的经历。多名教师有在全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中国国际关系学会、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中俄关系史研究会、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中方工作组等多个全国性学术组织任职的经历;另有教师在Journal of World Economic Research、《世界经济与政治》、《当代亚太》、《外交评论》、《南亚研究》、《俄罗斯研究》和《国际展望》等核心期刊担任刊匿名审稿专家或编委。
在学术研究方面,学院坚持以国家和地方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坚持地方特色和国家重大需求相结合,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坚持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相结合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自1994年中亚研究所成立至2018年,学院共承担省部级以上项目46项,其余项目11项;出版专(译)著40余部;发表论文近400篇。
服务国家和社会是高校智库的重要使命和担当。2012年,学院下设中亚研究所成为教育部首批国别和区域研究培育基地;2017年学院下设阿富汗研究中心、格鲁吉亚研究中心、印度研究中心和意大利研究中心进入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备案名单。中亚研究所已成为国内外享有高学术声誉和知名度的高校智库。
学院与国内外诸多知名研究机构保持着良好的学术关系,如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外交学院、外交部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上海社科院、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新疆大学中亚研究院、中亚和高加索各国高校和研究机构、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中亚-高加索战略研究所、乔治华盛顿大学俄罗斯、欧洲与欧亚研究所、俄罗斯国立莫斯科大学、乌克兰国立基辅大学,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国相关中亚研究机构等。
本学科的研究将集中在两个方面: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与中国对外关系。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创立伊始就已包含了丰富的国际关系思想,以后并得到不断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者在不同时期提出的国际关系思想,都是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使中国的内政外交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对外关系研究,就是要以维护国家利益为宗旨,以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为指导,从全球、地区、国家等不同层次和政治、经济、文化等不同领域,从各种学科视角出发,对我国面临的各种国际问题进行观察分析,为政府决策提供学术支撑。为此,本学科点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将中国对外关系的研究重点放在中亚、上海合作组织、西部稳定与地区安全方面,其中,反分裂主义是一项重要内容。分裂主义不仅对地区安全、国家关系、我国的对外形象等造成严重损害,而且还会引发外交冲突。随着分裂势力的国际化,反分裂斗争早已不是一个单纯的内政问题,而是一个重要的国际问题了。
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与中国对外关系两者联系紧密,相辅相成。前者是后者的指导思想,后者是前者的实践基础,它们共同为中国的对外政策服务。
国际政治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概况
国际政治学科是适应国际形势发展的需要而建立,在我国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主要从政治领域,以权利、权力和利益为核心,研究国际社会演变和发展的规律,涉及全球性、地区性和国别性问题的理论、历史和现状,具有理论性、综合性和现实性的特点。其任务是建立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国际政治学科,为国家的国际政治理论教育和研究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我校国际政治学科,以研究中亚地区国际问题为重点,有鲜明的研究方向和区域特点,并具备了多学科的交叉优势。本学科的发展为培养从事国际事务的外事人员,为各级各类干部对世界的了解和国民素质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
二、培养目标
要求研究生应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基础,了解和熟悉中外国际政治的基本理论。有宽广的国际政治专业知识,对主要国家和地区社会政治经济情况有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对当代重大的国际政治现实和理论问题比较熟悉,能运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对一般世界问题、地区问题、国别问题进行科学研究,具有本专业范围内的行政决策能力和实际工作的能力;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动态;胜任普通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的教学、科研工作以及外事和涉外机构的工作。
三、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在校学习年限为二至三年、最长在校年限(含休学)四年。
四、研究方向
1.国际政治理论
2.中亚政治与经济
3.地缘政治与国别研究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安排
总学分:不低于32学分,其中学位课不少于8门 ;
公共课:学位课,研究生选课不少于5门,按照外语分级教学及国家政治课新方案执行;
学科通开课:学位课,研究生选课不少于2门,不低于6学分;
专业基础课:学位课,研究生选课不少于1门,不低于3学分 ;
必修环节:均为必修,计入总学分;
补修课程:根据研究生学科背景由导师指定是否补修,不计入总学分。
六、毕业论文及学位论文
1.论文写作要求
硕士学位论文要求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理论导向,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国际政治发展的历史与现实问题;选题应以国际政治发展中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主,并有新颖见解;字数3—5万;论文答辩前,邀请3位专家(其中1位为外单位专家)论文评阅,评阅通过后方可参加论文答辩。关于论文答辩的具体要求,按照《兰州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要求执行。
2.论文指导思路
对硕士生论文的指导,采取导师负责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提倡组成指导小组,既要发挥导师的专长和主导作用,同时又要注意发挥指导小组其他人员的作用。
3.论文研究阶段
准备阶段:硕士研究生入学后,在完成学习计划所规定的课程的同时,根据导师的指导,按照确定的专业方向,酝酿学位论文选题并进行资料收集工作;
选题阶段:在第三学期确定论文选题,形成写作大纲,写出论文开题报告,并举行开题报告论证会;
研究阶段:第四学期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调研及论文写作;
答辩阶段:第五学期完成撰写工作,在第六学期前两个月统一组织专家进行论文评阅和答辩。
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学科的介绍
国际关系学科是适应国际形势发展的需要而建立,在我国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主要从政治领域,以权利、权力和利益为核心,研究国际社会演变和发展的规律,涉及全球性、地区性和国别性问题的理论、历史和现状,具有理论性、综合性和现实性的特点。其任务是建立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国际政治学科,为国家的国际政治理论教育和研究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我校国际政治学科,以研究中亚地区国际问题为重点,有鲜明的研究方向和区域特点,并具备了多学科的交叉优势。本学科的发展为培养从事国际事务的外事人员,为各级各类干部对世界的了解和国民素质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
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的联系方式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天水南路222号兰州大学大学生活动中心6楼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
邮编:730000
电话:0931-8911802
传真:0931-8911802
E-mail:zgy@lzu.edu.cn
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学科的介绍
国际政治学科是适应国际形势发展的需要而建立,在我国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主要从政治领域,以权利、权力和利益为核心,研究国际社会演变和发展的规律,涉及全球性、地区性和国别性问题的理论、历史和现状,具有理论性、综合性和现实性的特点。其任务是建立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国际政治学科,为国家的国际政治理论教育和研究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我校国际政治学科,以研究中亚地区国际问题为重点,有鲜明的研究方向和区域特点,并具备了多学科的交叉优势。本学科的发展为培养从事国际事务的外事人员,为各级各类干部对世界的了解和国民素质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
国际关系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代码:030207
一、学科概况
国际关系学科是适应国际形势发展的需要而建立,在我国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主要从政治领域,以权利、权力和利益为核心,研究国际社会演变和发展的规律,涉及全球性、地区性和国别性问题的理论、历史和现状,具有理论性、综合性和现实性的特点。其任务是建立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国际政治学科,为国家的国际政治理论教育和研究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我校国际政治学科,以研究中亚地区国际问题为重点,有鲜明的研究方向和区域特点,并具备了多学科的交叉优势。本学科的发展为培养从事国际事务的外事人员,为各级各类干部对世界的了解和国民素质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
二、培养目标
要求研究生应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基础,了解和熟悉中外国际政治的基本理论。有宽广的国际政治专业知识,对主要国家和地区社会政治经济情况有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对当代重大的国际政治现实和理论问题比较熟悉,能运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对一般世界问题、地区问题、国别问题进行科学研究,具有本专业范围内的行政决策能力和实际工作的能力;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动态;胜任普通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的教学、科研工作以及外事和涉外机构的工作。
三、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在校学习年限为二至三年、最长在校年限(含休学)四年。
四、研究方向
1.大国关系研究
2.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
3.中亚国家社会转型研究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安排
总学分:不低于32学分,其中学位课不少于8门 ;
公共课:学位课,研究生选课不少于5门,按照外语分级教学及国家政治课新方案执行;
学科通开课:学位课,研究生选课不少于2门,不低于6学分;
专业基础课:学位课,研究生选课不少于1门,不低于3学分 ;
必修环节:均为必修,计入总学分
补修课程:根据研究生学科背景由导师指定是否补修,不计入总学分
六、毕业论文及学位论文
1.论文写作要求
硕士学位论文要求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理论导向,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国际关系的历史与现实问题;选题应以国际关系发展中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主,并有新颖见解;字数3—5万;论文答辩前,邀请2位专家(其中1位为外单位专家)论文评阅,评阅通过后方可参加论文答辩。关于论文答辩的具体要求,按照《兰州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要求执行。
2.论文指导思路
对硕士生论文的指导,采取导师负责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提倡组成指导小组,既要发挥导师的专长和主导作用,同时又要注意发挥指导小组其他人员的作用。
3.论文研究阶段
准备阶段:硕士研究生入学后,在完成学习计划所规定的课程的同时,根据导师的指导,按照确定的专业方向,酝酿学位论文选题并进行资料收集工作;
选题阶段:在第三学期确定论文选题,形成写作大纲,写出论文开题报告,并举行开题报告论证会;
研究阶段:第四学期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调研及论文写作;
答辩阶段:第五学期完成撰写工作,在第六学期前两个月统一组织专家进行论文评阅和答辩。
国际关系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概况
国际关系学科是适应国际形势发展的需要而建立,在我国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主要从政治领域,以权利、权力和利益为核心,研究国际社会演变和发展的规律,涉及全球性、地区性和国别性问题的理论、历史和现状,具有理论性、综合性和现实性的特点。其任务是建立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国际政治学科,为国家的国际政治理论教育和研究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我校国际政治学科,以研究中亚地区国际问题为重点,有鲜明的研究方向和区域特点,并具备了多学科的交叉优势。本学科的发展为培养从事国际事务的外事人员,为各级各类干部对世界的了解和国民素质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
二、培养目标
要求研究生应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基础,了解和熟悉中外国际政治的基本理论。有宽广的国际政治专业知识,对主要国家和地区社会政治经济情况有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对当代重大的国际政治现实和理论问题比较熟悉,能运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对一般世界问题、地区问题、国别问题进行科学研究,具有本专业范围内的行政决策能力和实际工作的能力;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动态;胜任普通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的教学、科研工作以及外事和涉外机构的工作。
三、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在校学习年限为二至三年、最长在校年限(含休学)四年。
四、研究方向
1.大国关系研究
2.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
3.中亚国家社会转型研究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安排
总学分:不低于32学分,其中学位课不少于8门 ;
公共课:学位课,研究生选课不少于5门,按照外语分级教学及国家政治课新方案执行;
学科通开课:学位课,研究生选课不少于2门,不低于6学分;
专业基础课:学位课,研究生选课不少于1门,不低于3学分 ;
必修环节:均为必修,计入总学分
补修课程:根据研究生学科背景由导师指定是否补修,不计入总学分
六、毕业论文及学位论文
1.论文写作要求
硕士学位论文要求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理论导向,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国际关系的历史与现实问题;选题应以国际关系发展中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主,并有新颖见解;字数3—5万;论文答辩前,邀请3位专家(其中1位为外单位专家)论文评阅,评阅通过后方可参加论文答辩。关于论文答辩的具体要求,按照《兰州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要求执行。
2.论文指导思路
对硕士生论文的指导,采取导师负责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提倡组成指导小组,既要发挥导师的专长和主导作用,同时又要注意发挥指导小组其他人员的作用。
3.论文研究阶段
准备阶段:硕士研究生入学后,在完成学习计划所规定的课程的同时,根据导师的指导,按照确定的专业方向,酝酿学位论文选题并进行资料收集工作;
选题阶段:在第三学期确定论文选题,形成写作大纲,写出论文开题报告,并举行开题报告论证会;
研究阶段:第四学期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调研及论文写作;
答辩阶段:第五学期完成撰写工作,在第六学期前两个月统一组织专家进行论文评阅和答辩。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国际关系 专业代码:030207 门类/类别:法学 学科/类别:政治学
专业介绍
以深圳大学为例
专业代码:030207 专业名称:国际关系 学制:3 所授学位:法学硕士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专门人才,要求系统掌握专业知识,打下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和方法分析国际问题,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毕业后能胜任教学、科研、外事及其他工作。
研究方向:
1、海权与国际关系:主要研究地缘政治与海权理论,探讨战后地缘政治变迁与大国崛起的关系,重点关注东北亚海洋安全格局及中国海洋安全战略。
2、当代中国外交研究:主要研究建国以来中国国际战略环境、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以及中国对国际关系理论的贡献,评介国外关于中国外交政策的研究状况。
3、公共外交与跨文化交流:主要研究政府与国家形象塑造问题、国际舆论分析方法、政府危机公关研究、政府与非政府组织(NGO)关系,以及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问题、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如商人与中西文化交流、留学生群体研究、传教士与近代中国等。
4、亚太政治与外交关系:主要研究亚太地区的地缘政治、经济、安全关系,探讨中国的和平崛起战略与周边大国的关系,分析美国亚太战略及其对东亚国际格局的影响。5、中美关系研究:主要研究当代中国和美国各自的对外战略及其对两国关系的影响以及涉及到两国的亚太热点问题,如南海问题、钓鱼岛问题、台湾问题等。
导师队伍:
本专业拥有一支高学历、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并形成了一个专业相互渗透、年龄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本专业共有导师7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讲师1人。在这7位教师中,有博士4人,大多数教师都具有在国外工作和学习的经历,具备研究国际问题的良好基础。
学术带头人简介:姜安,教授,深圳国际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广东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获教育部全国高校霍英东基金优秀青年教师奖、广东省高校省级教学名师。曾主持、参加并完成多项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和省教育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在《中国社会科学》《政治学研究》《世界经济与政治》《马克思主义研究》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有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全国高校文科学报文摘》《中国人大报刊复印资料》、CSSCI转载或收录,出版及主编著作四部。学术骨干简介:徐建华,副教授,在《世界历史》、《武汉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文章十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项,校级科研项目1项;曾获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湖北省优秀博士论文奖。
娄亚萍,讲师,出版著作《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外经济援助研究》;在《国际论坛》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国侨办青年课题1项,参与省部级课题多项。
课程设置:
国际政治学、当代中国外交专题研究、政治学方法研究、政治学理论专题研究。
教学资源:
本专业与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深圳国际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保持了非常紧密的合作关系,这种合作关系为我院研究生培养的高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培养特色:
国际关系专业按照培养国际化复合型高端人才的总体要求,坚持“厚基础、宽口径、精专业”的原则,要求学生具备坚实的专业理论功底,能够分析解读国内外各类相关问题,成为具备独立科研能力和国际交流能力的应用型高端人才。
就业方向:
目前该专业还没有毕业生。
对报考者要求:欢迎本科政治学专业、外语专业以及相关专业背景、具有科研兴趣的同学报考本专业研究生
专业点分布
北京师范大学 国际关系学院 中国传媒大学 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清华大学 外交学院 中国政法大学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南开大学 山西大学 辽宁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黑龙江大学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 上海社会科学院 复旦大学 同济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苏州大学 南京大学 浙江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厦门大学 山东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山东师范大学 郑州大学 河南大学 武汉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湖北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国防科技大学 湘潭大学 中山大学 暨南大学 深圳大学 中共重庆市委党校 四川大学 云南大学 西北大学 兰州大学 青海民族大学
专业院校排名
0302 政治学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30 所,本次参评28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76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
学校代码 |
学校名称 |
评选结果 |
1 |
10001 |
北京大学 |
A+ |
2 |
10246 |
复旦大学 |
A+ |
3 |
10002 |
中国人民大学 |
A |
4 |
10003 |
清华大学 |
A- |
5 |
10055 |
南开大学 |
A- |
6 |
10183 |
吉林大学 |
A- |
7 |
10511 |
华中师范大学 |
A- |
8 |
10053 |
中国政法大学 |
B+ |
9 |
10065 |
天津师范大学 |
B+ |
10 |
10269 |
华东师范大学 |
B+ |
11 |
10271 |
上海外国语大学 |
B+ |
12 |
10284 |
南京大学 |
B+ |
13 |
10384 |
厦门大学 |
B+ |
14 |
10422 |
山东大学 |
B+ |
15 |
10673 |
云南大学 |
B+ |
16 |
10036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B |
17 |
10200 |
东北师范大学 |
B |
18 |
10276 |
华东政法大学 |
B |
19 |
10285 |
苏州大学 |
B |
20 |
10486 |
武汉大学 |
B |
21 |
10558 |
中山大学 |
B |
22 |
10559 |
暨南大学 |
B |
23 |
10027 |
北京师范大学 |
B- |
24 |
10030 |
北京外国语大学 |
B- |
25 |
10108 |
山西大学 |
B- |
26 |
10247 |
同济大学 |
B- |
27 |
10319 |
南京师范大学 |
B- |
28 |
10542 |
湖南师范大学 |
B- |
29 |
10574 |
华南师范大学 |
B- |
30 |
10610 |
四川大学 |
B- |
31 |
10638 |
西华师范大学 |
B- |
32 |
10028 |
首都师范大学 |
C+ |
33 |
10248 |
上海交通大学 |
C+ |
34 |
10270 |
上海师范大学 |
C+ |
35 |
10385 |
华侨大学 |
C+ |
36 |
10530 |
湘潭大学 |
C+ |
37 |
10590 |
深圳大学 |
C+ |
38 |
10652 |
西南政法大学 |
C+ |
39 |
10140 |
辽宁大学 |
C |
40 |
10212 |
黑龙江大学 |
C |
41 |
10345 |
浙江师范大学 |
C |
42 |
10423 |
中国海洋大学 |
C |
43 |
10459 |
郑州大学 |
C |
44 |
10476 |
河南师范大学 |
C |
45 |
11846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
C |
46 |
10165 |
辽宁师范大学 |
C- |
47 |
10447 |
聊城大学 |
C- |
48 |
10608 |
广西民族大学 |
C- |
49 |
10663 |
贵州师范大学 |
C- |
50 |
10718 |
陕西师范大学 |
C- |
51 |
10719 |
延安大学 |
C- |
52 |
10755 |
新疆大学 |
C- |
53 |
11065 |
青岛大学 |
C- |
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2017年)0302 政治学排名: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30 所,本次参评28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76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
学校代码 |
学校名称 |
评选结果 |
1 |
10001 |
北京大学 |
A+ |
2 |
10246 |
复旦大学 |
A+ |
3 |
10002 |
中国人民大学 |
A |
4 |
10003 |
清华大学 |
A- |
5 |
10055 |
南开大学 |
A- |
6 |
10183 |
吉林大学 |
A- |
7 |
10511 |
华中师范大学 |
A- |
8 |
10053 |
中国政法大学 |
B+ |
9 |
10065 |
天津师范大学 |
B+ |
10 |
10269 |
华东师范大学 |
B+ |
11 |
10271 |
上海外国语大学 |
B+ |
12 |
10284 |
南京大学 |
B+ |
13 |
10384 |
厦门大学 |
B+ |
14 |
10422 |
山东大学 |
B+ |
15 |
10673 |
云南大学 |
B+ |
16 |
10036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B |
17 |
10200 |
东北师范大学 |
B |
18 |
10276 |
华东政法大学 |
B |
19 |
10285 |
苏州大学 |
B |
20 |
10486 |
武汉大学 |
B |
21 |
10558 |
中山大学 |
B |
22 |
10559 |
暨南大学 |
B |
23 |
10027 |
北京师范大学 |
B- |
24 |
10030 |
北京外国语大学 |
B- |
25 |
10108 |
山西大学 |
B- |
26 |
10247 |
同济大学 |
B- |
27 |
10319 |
南京师范大学 |
B- |
28 |
10542 |
湖南师范大学 |
B- |
29 |
10574 |
华南师范大学 |
B- |
30 |
10610 |
四川大学 |
B- |
31 |
10638 |
西华师范大学 |
B- |
32 |
10028 |
首都师范大学 |
C+ |
33 |
10248 |
上海交通大学 |
C+ |
34 |
10270 |
上海师范大学 |
C+ |
35 |
10385 |
华侨大学 |
C+ |
36 |
10530 |
湘潭大学 |
C+ |
37 |
10590 |
深圳大学 |
C+ |
38 |
10652 |
西南政法大学 |
C+ |
39 |
10140 |
辽宁大学 |
C |
40 |
10212 |
黑龙江大学 |
C |
41 |
10345 |
浙江师范大学 |
C |
42 |
10423 |
中国海洋大学 |
C |
43 |
10459 |
郑州大学 |
C |
44 |
10476 |
河南师范大学 |
C |
45 |
11846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
C |
46 |
10165 |
辽宁师范大学 |
C- |
47 |
10447 |
聊城大学 |
C- |
48 |
10608 |
广西民族大学 |
C- |
49 |
10663 |
贵州师范大学 |
C- |
50 |
10718 |
陕西师范大学 |
C- |
51 |
10719 |
延安大学 |
C- |
52 |
10755 |
新疆大学 |
C- |
53 |
11065 |
青岛大学 |
C- |
数据来源: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
2007年国际关系专业全国排名
排名 |
学校名称 |
等级 |
排名 |
学校名称 |
等级 |
排名 |
学校名称 |
等级 |
1 |
中国人民大学 |
A+ |
3 |
复旦大学 |
A |
5 |
外交学院 |
A |
2 |
北京大学 |
A |
4 |
暨南大学 |
A |
6 |
云南大学 |
A |
B+等(10个):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南京大学、华中师范大学 |
B等(9个):辽宁大学、青岛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湘潭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国政法大学 |
C等(7个):名单略 |
2015-2016年国际关系专业全国排名
排 名
|
学校名称
|
星 级
|
开此专业学校数
|
1 |
北京大学 |
5★ |
58 |
2 |
复旦大学 |
5★ |
58 |
3 |
外交学院 |
5★ |
58 |
4 |
暨南大学 |
4★ |
58 |
5 |
上海外国语大学 |
4★ |
58 |
6 |
清华大学 |
4★ |
58 |
7 |
中国人民大学 |
4★ |
58 |
8 |
华东师范大学 |
4★ |
58 |
9 |
南京大学 |
4★ |
58 |
10 |
厦门大学 |
4★ |
58 |
11 |
华中师范大学 |
4★ |
58 |
12 |
云南大学 |
3★ |
58 |
13 |
南开大学 |
3★ |
58 |
14 |
武汉大学 |
3★ |
58 |
15 |
四川大学 |
3★ |
58 |
16 |
吉林大学 |
3★ |
58 |
17 |
中山大学 |
3★ |
58 |
18 |
国际关系学院 |
3★ |
58 |
19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
3★ |
58 |
20 |
北京外国语大学 |
3★ |
58 |
国际关系专业考研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1法语或242德语
③718政治学原理
④833国际关系(含现代、当代和中国外交)
国际关系考研参考书:
《政治学导论》 杨光斌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年
《国际政治学概论》 宋新宁、陈岳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年
《国际关系史》(17世纪中叶――1945年) 王绳祖主编 法律出版社,1986年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李景治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当代中国外交概论》 李宝俊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年
国际关系研究生就业方向:
从传统培养模式来看,国际政治的就业前景其实并不像一些传统的学科那样宽,因为它毕竟是一种精英教育,也不是每一个毕业生都能够毕业以后就直接进入外交部或者进入外事机构,从事高级的外交活动,这个就业面还是比较窄的。单纯从就业来说,学习国际关系是一个选择,但是就当前形势而言,就业前景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