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8-06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城镇建筑学
东南大学研究生学院城镇建筑学介绍

东南大学研究生学院城镇建筑学介绍的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考研派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哦)[2020年东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复试须知] [东南大学公开卫生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学介绍] [东南大学公开卫生学院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介绍] [东南大学公开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介绍] [东南大学公开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简介] [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简介]

东南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东南大学研究生招生] [东南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东南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东南大学考研难吗] [东南大学研究生院] [东南大学考研群] [东南大学研究生学费] [东南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东南大学研究生辅导] [东南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东南大学研究生学院城镇建筑学介绍正文

东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一所全国重点大学,是全国211、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具有悠久的历史,起源可以追溯至清末,师资力量雄厚,地理位置优越,学校环境优美,是广大学子求学的良好选择,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一下,东南大学的 研究生学院城镇建筑学介绍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祝你成功!

一、项目定义
1、项目名称
城镇建筑学
2、项目所属领域

"城镇建筑学"建设项目主要依托学科是建筑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内含: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国家重点学科)、建筑历史与理论(国家重点学科)、城市规划与设计(江苏省重点学科)、建筑技术科学、艺术学(江苏省重点学科)等学科专业。与本建设项目交叉相关的学科有结构工程、环境工程、地理学、生态学、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社会人文学科等。

二、项目背景
1、项目意义:

建筑学科旨在揭示城镇建设发展和人居环境整体优化途径及其规律,城镇建筑学是建筑学科中最重要和关键的学术领域。从世界范围看,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会带来对建筑业的旺盛需求。建筑业历来都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21世纪初的中国正引来一个高速城市化的发展阶段。世界城市化发展规律表明,当一个国家城市化程度处在30~50%时,其经济就会有一个大飞跃,建筑业发展便达到一个高峰期,根据最新人口普查资料,我国2000年的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36.09%,因此,我国目前正处于这一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具备比西方更优越的条件和需要来发展和开拓建筑学科。
随着"中国21世纪行动议程"、"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及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建筑学科在观念、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均发生了深刻变化,研究领域不断拓展和深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城乡人居环境已被世界各国所重视。通过本项目建设,可以为城市建设和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技术支撑平台,并承担国家、省、市各级政府的重大建筑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咨询工作。
因此,从各方面看,本项目建设不仅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而且具有推动科技进步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重大现实价值。
2、国际、国内水平
从本项目研究的基础和起点看,本学科在国内同类学科中具有明显优势。其中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和建筑历史与理论两个二级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城市规划设计和艺术学为省重点学科,CAAD为世界银行贷款建设的国家专业实验室。
由于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以及对建筑学科的实际需求存在很大差异,包括目前世界上公认比较强的建筑院系美国哈佛大学GSD、MIT建筑系、日本东京大学建筑工学科和GIT建筑系、瑞士ETHZ建筑系在内,在建筑学领域的学科建设和研究水平具有一定的不可比性。就总体而言,国外建筑学研究在现代城市规划和建筑理论研究、建筑技术研究和体现教授各人兴趣特色的研究方面相对较强,而中国在针对东方文化和历史背景下的城市建筑和理论研究、和建筑科学在实践应用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在世界上占有突出的地位。
在可参照的体系内,在建设期内本项目及其相关的子项内容建设首先要保持国内领先水平;其中建筑设计和工程应用、城市历史地段建筑遗产保护的数字技术、中国城市和建筑历史、东方建筑研究等领域在研究水平、科研项目数量、项目获奖和论文发表的数量等方面接近或达到国际上同类研究的先进水平。
在办学条件方面,相比国外相关的一流学科,主要差距在于建筑学科的现代技术支撑平台建设,科研教学的国际化程度等方面。通过"十五""211工程"学科建设,在这方面可望有明显的改观并具有一定的国际可比性。

三、项目建设目标与具体指标
1、整体建设目标
保护追踪本学科国际发展前沿,利用国家重点学科的基础优势,针对中国城镇建筑环境的整体优化及其可持续发展,在本学科基础理论和应用方法技术上有所创新和突破,使学科整体建设上一个新的台阶。
以项目带动学科建设,发展交叉学科,并致力于解决在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重大建筑工程规划设计和咨询、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城镇建筑物理环境评价、控制和节能技术等方面的关键科学问题。运用现代科学技术,通过规划设计等科技成果的实施转化,产生直接而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环境综合效益。
形成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在整体科研水平、教学质量、规划设计成果、办学条件等方面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并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2、主要研究方向:
(1)城市形态学和城镇建筑规划设计研究
(2)建筑环境地域化与现代化
(3)现代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
(4)CAAD、VR和GIS技术在城镇建筑学中的应用
(5)中外建筑历史与理论、遗产保护研究
(6)城镇文化与城镇美学
3、建设内容及具体指标
(1)学科建设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学科,保持国家重点学科的领先地位,在学科的研究深度上,向建筑本体规律和设计方法论等方面延伸; 在研究广度上,向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数字化、现代建筑技术构造等内容拓展,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并在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方面争取在规划期内接近世界高水平。
建筑历史及其理论学科,保持国家级重点学科(本二级学科唯一)的领先地位和研究水平,在中国古代城市史、园林景观、现代建筑理论、近现代建筑、建筑遗产保护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城市规划与设计学科拓宽研究领域,追踪城市"数字化"发展趋势,充实宏观的规划内容,巩固在物质环境规划和城市设计方面的国内优势,力争在规划期内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建筑技术科学学科,作为现代技术与传统学科的交叉与互动重点发展与建设的学科,在规划期内有新的发展和突破,在城市和建筑物理环境评价、控制和建筑节能技术研究方面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艺术学学科,在城镇文化和城镇美学等方面研究城镇建设中的地域乡土文化和建筑审美问题,并争取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2)科学研究
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以项目建设带动学科建设,发展交叉学科,扩大学科覆盖面,承接国家重大科研课题和国家重点工程设计;接受政府委托,对国家重大工程建设计划和决策、发展规划、建筑方案及其实施提供咨询,提高参与国际科研项目的竞争力。继续加强国家和省级重大重点工程关键性技术的研究和科研成果转化,突破重大科技难关,学科自身通过为社会高水平和高质量的服务和回馈,形成良好的发展和运行机制,建设期实现总科研经费4000万。
(3)教学研究
本学科的教学改革、研究和水平在国内外一直享有盛誉。其中中国建筑史部分课程已经走向国际并产生一定影响。建设期间,还将全面深化本科生教学课程体系改造,改革并加强硕士、博士生课程建设;进一步推进教学研究和教材建设,在建设期内形成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在整体教学研究水平、教学质量、办学条件等方面,达到或接近国际一流大学的水平。
(4)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和学术交流
学科梯队的主要学术带头人基本实现中青年化,并具有较宽的国际交流和合作的领域。建设一支以本学科学术带头人为核心、学历层次高、视野开阔,学术思想活跃、富于战斗力的科学研究队伍。
在建设期内召开1~2次国际学术会议,2~3次国内学术会议,进一步扩大和加强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建设东大建筑互联网站,开展建筑学网络课程教学研究,使之成为国内重要的建筑专业网站,在发挥东大建筑人才和信息优势、专业人才培训、国际信息和专业成果交流和共享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和现代工程技术正日益渗透并深刻影响着传统建筑学科的发展。根据现有条件和学科建设的实际需要,在建设期内规划新增主要用于建设CAAD、GIS、VR教学和科研技术支撑平台、扩建物理环境与节能评价检测中心等方面的实验室,新增多媒体和专用教室2座。
继续建设建筑学科图书资料中心,完善电脑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与国内外图书馆图书查询系统的联网,并使其规模与设施在全国建筑院校中名列前茅。
(5)预期效益和标志性成果
a.预期效益
建设以建筑学一级学科为主体的宽阔学术平台,同时,形成一个以本学科两院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为核心、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和建筑历史与理论两个国家重点学科为龙头,城市规划(省重点学科)、艺术学(省重点学科)、建筑技术及相关学科领域相互促进,齐头并进的学科群体。同时,通过重点建设由CAAD国家专业实验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东南大学合作的GIS、VR亚洲培训中心,物理环境与节能评价检测中心、构造技术实验室等构成的现代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科研教学的技术支撑平台,使我校建筑学科成为教学科研设备先进、测试技术现代化的具有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研教学基地。并有能力承接国家级标志性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和研究。
造就6-8名国内外有影响的学术带头人。争取增加1名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争取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五"重点项目一项。五年累计培养博士生80名,硕士生350-400名,博士后8-10名,建设期末重点学科学科梯队中获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达55%。
b.标志性成果:
争取有8~10项左右的科研成果获国家与省部级奖(规划设计奖)、国家或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
建设期内,承担或承担国家和地方标志性重大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咨询研究,并促成科技成果转化。
出版学术专著、国家级重点教材12~15部,并正争取获国家和省部级优秀图书奖。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00-150篇。
与UNESCO合作,运用GIS和VR技术,在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历史地段保护、建筑学科研究和教学的技术支撑等方面开创出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新方法,并取得具有前瞻性的研究成果和技术突破,争取获得相关的国际和国内奖项。

四、本建设项目现有基础、优势和特色
本项目申请者所在学科在国内同类学科中具有明显优势。东南大学建筑系创立于1927年,是中国现代建筑教育的发源地。著名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家杨廷宝、刘敦桢和童寯教授长期在系任教。齐康、钟训正院士为代表的第二代及第三代中青年教授在教学科研的同时,创作设计了一批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建筑,先后获国家金质奖2项、银质奖3项、铜质奖3项; 部省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10余项, 其它省部级奖60余项。1996年以来, 本学科教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国内同类学科最多);国际合作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16项。
目前,除院士在国内城镇环境和建筑创作研究方面具有公认的学术领先地位外,还有一批中青年学者(8人)在现代城市设计、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数字化、历史街区和景观保护GIS和VR、中国建筑历史理论、东方建筑、建筑遗产保护技术等专业方向崭露头角、形成特色并产生全国性影响。这些学者均独立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含重点项目和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其中3人承担过两项以上的基金项目)研究,其获准数量、研究水平和得奖数量均处全国同类学科领先地位。
目前,东南大学建筑学科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拥有2名院士、16名博士生导师,2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全国同类学科中目前仅有)、1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全国同类学科中目前仅有)、CAAD国家专业实验室、UNESCO的GIS亚太培训中心和VR工作站和博士后流动站。本学科先后与美、加、澳、日、瑞士、德国开展了交流合作和互访。其中与瑞士ETHZ的交流已经持续近20年。
本项目所在学科是东南大学"九五""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其中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学科早在1988年就被评为首批国家重点学科,2001年,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和建筑历史与理论双双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均为所在二级学科排名第一),城市规划设计和艺术学则在2002年被评为江苏省重点学科。项目所在的建筑系还是全国高等院校建筑学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历届主任挂靠单位。

五、建设经费及用途
本建设项目总投资950万元,其中中央专项资金550万元(国家计委220万元,教育部330万元),江苏省政府配套资金250万元,自筹资金150万元,投资的主要用途是:仪器设备460万元,图书资料300万元,学术交流80万元,其它110万元。本项目拟购的代表性仪器设备是:专用软件:Archi CAD7.0;Multigen Creator Vega;Arc GIS;信号处理与分析软件;厅堂音质仿真软件;红外热像仪;环境噪声监测分析仪;声场实时分析仪;数据采集器;信号处理器;三维激光扫描仪;便携式双声道声学振动分析仪。

本文来源:http://m.okaoyan.com/dongnandaxue/yanjiushengyuan_19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