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6-14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培养方案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培养方案的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考研派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哦)[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点介绍] [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师资力量] [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联系方式] [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介绍] [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公共政策培养方案] [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土地资源管理培养方案]

西南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0西南大学研究生招生简章] [西南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西南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西南大学考研难吗] [西南大学研究生院] [西南大学排名] [西南大学考研群] [西南大学研究生学费] [西南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培养方案正文

一、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序号 研究方向名称 主要研究内容、特色与意义 研究生导师
(博导注明)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研究 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际相结合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其特色在于强调以理论成果为主线,既对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具体理论成果进行研究,也对形成这些理论成果的重大意义进行研究。其意义在于帮助研究生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深刻理解这些理论成果间的继承和发展关系。 王永友  教授(博导)
邓湖川  副教授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经验研究 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化中国”与“中国化”的百年历史进程及其取得的历史经验。其特色在于强调以历史脉络为主线,既对不同历史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其历史进程进行研究,又对其中形成的基本经验进行研究。其意义在于帮助研究生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深刻认识这一历史进程中取得的基本经验。 唐棣宣  副教授
潘顺照  副教授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问题研究 主要研究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当代中国问题以及在解决当代中国问题过程中的最新进展。其特色在于强调以当代中国问题为主线,既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进行跟综研究,也对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问题进行实践研究。其意义在于帮助研究生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深刻体会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当代中国问题产生的理论创新与实现的理论发展。 吴艳东  教授(博导)
王文余  副教授
 
二、培养目标与学制及应修学分
培养目标(本表可不填政治标准):
培养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比较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与理论成果;比较了解和认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理论来源、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动态;能够担任与本学科相关的教学、科研和宣传、党政工作。
学制: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生2~5年,基本学习年限为3年。
应修学分:    33学分
其中     必修  27  学分(含必修环节4学分)
选修不低于:  6  学分
 

三、课程设置(包括主文献研读、学术活动等必修环节)
类型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含中英文) 开课学期 学时 学分 任课
教师
考核
方式
备 注
必修课 公共课 11000001001 第一外国语  2 90 3 外国语学院  考试  
1100000200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 36 2 马克思主义学院  考试  
11000002004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2 18 1 马克思主义学院 考试  
核心课 11030500001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1 54 3 白显良、何玲玲、周琪、张永红、靳玉军、吴艳东 考试 讲授、讨论
1103050000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研究 1 54 3 何玲玲、钟志凌、王丰、唐斌 考试 讲授、讨论
11030500003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1 54 3 胡刘、薛俊强、蒋志红 考试 讲授、讨论
专业课 1103050002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外主文献研读 1 36 2 导师组 考试 讲授、研讨
1103050002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法论研究 1 36 2 王永友、车  放史  君 考试 讲授、研讨
11030500022 中国共产党历史专题研究 1 36 2 唐棣宣、潘顺照
刘心一
考试 讲授、研讨
1103050002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专题研究 3 36 2 王永友、邓湖川
张  帆
考试 方向1必修
1103050002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与经验专题研究 3 36 2 唐棣宣、潘顺照
罗艳梅
考试 方向2必修
1103050002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问题专题研究 3 36 2 吴艳东、陈  玲
车  放
考试 方向3必修


11030500011 《资本论》创作史与阐释史研究 2 54 2 胡  刘 考查 讲授、讨论
1103050001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基本问题研究 1 54 2 邓湖川、方建、
史  君、张帆
考查 讲授、研讨
11030500013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前沿研究 1 54 2 鲁克亮、张朝晖 考查 讲授、研讨
11030500014 国外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1 54 2 黄其洪 考查 讲授、研讨
11030500015 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专题 2 54 2 黄蓉生 、靳玉军、张永红 考查 讲授、研讨
  11030500016 青年学与人才学专题 2 54 2 黄蓉生、罗洪铁
王华敏、周琪
考查 讲授、研讨
它必修环节 入学教育 1   不计学分,参加学院和各学科组织的新生入学教育
开题报告 3   不计学分,完清审核签字手续,向培养单位提交开题报告一份
学术活动:参加学术报告、前沿讲座、学术研讨等(至少5次) 6   2 提交学术报告手册,导师签字,培养单位核查
实践活动:在实习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开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习,马克思主义学院相关系部负责实习安排。 4   2 提交实习报告手册,实习指导教师和学籍导师签字,培养单位核查备案。
中期考核及论文进展检查 4   完清审核签字手续,向培养单位提交相关材料各一份
主文献自主研读     不计学分,提交研读报告,导师审核
 
注:1.核心课是指涵盖本一级学科下所有二级学科或相近二级学科群共有的基础性课程,可根据实际情况开设。
2.按一级学科制定培养方案者应在专业必修课备注栏内标明所属二级学科。
3.必修环节在研究生毕业前必须完成,构成答辩的必备条件
 
 
  四、培养方式与方法
培养流程与要求,检查与考核,质量监督等措施:
 
坚持课程学习与论文并重的原则,用于学位论文研究时间不得少于1年。
1.新生入学教育
新生入学教育是研究生入学的第一课,为使新生们尽快熟悉学校环境和学院文化,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特点,掌握研究生阶段学习方法,学院将在入学后的前两周开展入学教育活动。全体新生要严格按照入学指南完成入学教育活动的相关安排,不能无故缺席。
2.制定培养计划
    第一学期内在导师和导师组的指导下制定“硕士生个人培养计划”一式两份,一份由研究生自己保存,一份报学院备案,此计划需导师签字认可,方可有效。
    3.主文献自主研读
    在开题报告前认真研读本学科专业主文献,填写主文献阅读报告记录,提交导师审核。
    4.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学位论文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硕士生学位论文开题时间在第三学期末或第四学期初,可与中期考核同时进行。根据研究生选题情况,按二级学科成立若干开题报告审查小组。审查小组由具有研究生培养经验、副高以上职称的专家3-5人组成,对论文选题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分析难点,明确方向,以保证学位论文按时完成并达到预期结果。
    5.学术活动
    硕士生应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如学术报告、前沿讲座、学术研讨等,在中期考核前须参加学术活动不得少于5次。应填写“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记录册”,提交导师审查。
    6.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主要是指教学实习,研究生在读期间接受学院相关系部安排,在实习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承担一定数量的教学任务,填写研究生教学实习报告手册,提交实习指导教师和学籍导师签字,报学院核查备案。
7.中期考核
根据本单位研究生规模和学科点现状,按照学校研究生中期考核实施办法提出本单位研究生中期考核工作的具体时间和办法,中期考核一般安排在第四学期初进行。
(1)考核在培养单位统一组织领导下,由各专业负责实施,组成包括培养单位(学科)负责人、导师代表、班主任等在内的若干考核小组(每组成员3-5人)进行考核,同时较广泛地听取其他教师的意见。
(2)业务方面主要考核研究生课程学习是否达到规定要求,通过课程学习反映出来的科研及思维能力;政治、思想、品德方面的考核由院学生工作组会同有关人员进行。
(3)填写“西南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自我评估表”,对被考核研究生作出结论性意见。
(4)经过中期考核的硕士研究生,按考核结果分3种流向:
A.硕-博连读:具体要求见学校相关文件规定。
B.进入硕士论文阶段:学习成绩良好,具有一定研究工作能力(以论文为主要参照),可进入硕士论文阶段,继续完成硕士学业。
C.中止学业:个别成绩较差,明显表现出缺乏科研能力,或因其他原因不宜继续攻读学位者,要求限期改正,限期未改正者中止其学业,按学籍管理的有关规定,发给相应证书。
8.学位论文中期进展及检查
硕士研究生在第5学期接受学位论文中期进展检查,检查由各方向导师组负责组织实
施,检查可以以检查答辩或研讨的方式进行。
 
 
 
 
 
 
 
 
 
 
 
 
 
 
 
 
 

五、科研能力与水平及毕业与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
科研能力与水平的基本要求(列出可证明其科研能力与水平的检验标志):
1.在正规出版物发表学术论文1篇以上。
   2.每门课至少提交课程论文1篇,且成绩达到优良。
   3.参加学术会议或学术访学至少1次。
   4.参与导师主持的课题研究且取得阶段性成果。
 
毕业与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包括毕业条件、毕业论文等方面的要求):
 
(一)毕业基本要求
在学校规定年限内,按培养方案完成课程学习、学分要求和必修环节,成绩合格,完成毕业论文并通过答辩,经审查合格者,准予毕业。
硕士研究生确因学业优秀,经本人申请,指导教师和所在培养单位同意,报研究生院批准,可以申请提前毕业,但在校时间不得少于二年。凡申请提前毕业者,应当达到以下基本条件:
1.中期考核结论为优秀或在校期间被评为优秀研究生;
2.申请毕业答辩前公开发表属于毕业论文研究组成部分的2篇A类学术论文。学术论文界定标准以学校最新发文公布的为准。
(二)毕业论文基本要求
1.选题符合学科要求,与研究方向有密切的相关性。
2.符合学术规范,无学术不端行为,学术不端检测符合相关要求。
3.相关技术规范按硕士学位论文标准执行。
4.与以后提交申请硕士学位的学位论文,在研究主题和内容上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5.能够以毕业论文为基础,通过进一步深化研究形成一篇合格的学位论文。
6.达到本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应有的学术水准。
 
 
 
 
 
 
 
 
 
 

六、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包括学术水平、创造性成果及工作量等方面的要求):
(一)学术水平要求
1.学位论文选题应围绕学科方向的研究范围,立足学科前沿,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或现实意义。研究的主题明确、问题集中、观点正确、材料详实、论证充分、文笔流畅。
2.硕士研究生对所研究的课题应当有新见解,能反映出作者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自己的研究结果与他人的观点、材料、数据等不相混淆,引用他人的观点、材料、数据等注明来源;论文应以第一手资料为引用原则,转引文献资料,应如实说明,避免引发知识产权纠纷。
4.独立完成论文,在准备和撰写过程中接受导师指导、采纳专家建议、获得他人帮助等应实事求是地表示感谢,但不能把未对论文提供帮助的名人等列入致谢之列。
5.涉及到的背景知识、引用的资料和数据准确无误,所用概念、术语、符号、公式等符合学术规范,没有严重错误或使用严重错译的译文;对问题的论述完整、系统、逻辑严密,关键词得当。
6.语言精练,语句符合现代汉语规范,错别字、标点符号错误、外文拼写错误、笔误和校对错误等总计不超过论文的万分之三(按排版篇幅计)。
7.格式规范,符合国家标准《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7713-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7714-2005),以及《西南大学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及打印要求》的规范性要求。按学校要求,在《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学位论文版权协议书》上签名,并附在学位论文首页。
(二)创造性成果要求
1.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位论文撰写,注重论文质量,避免粗制滥造和低水平重复。
2.论文应力求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有所创新,如提出了新命题、新角度、新方法,较好地应对或解决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中的某一具体问题。
(三)工作量要求
硕士研究生用于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撰写的时间不得少于1年,论文一般不应少于3万字。
 
 
七、主文献研读课程书目(列出本学科专业的必读文献,不够可另附页)

著作或期刊的名称 作者、出版单位及年月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 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2 列宁选集1-4卷 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3 毛泽东选集1-4卷 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4 邓小平文选1-3卷 人民出版社1993、1994年版
5 江泽民文选1-3卷 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6 胡锦涛文选1-3卷 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7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1-2卷 外文出版社2018、2017年版
8 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
9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
10 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11 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人民出版社1986、1988年版
12 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人民出版社1991、1993年版
13 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人民出版社1996、1997、1999年版
14 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人民出版社2000、2001、2003年版
15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2006、2008年版
16 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2011、2013年版
17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2016、2018年版
18 毛泽东文集(1-8卷) 人民出版社1993-1999年版
19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1-8卷) 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1999年版
20 周恩来选集(上下册) 人民出版社1980、1984年版
21 刘少奇选集(上下册) 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22 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下) 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年版
23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顾海良 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4 近代中国社会思潮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陈金龙 等,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25 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 陈先达,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26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胡绳,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27 中国近代史 蒋廷黻,中国华侨出版社2016年版
28 中国现代史(上下) 王桧林 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2016年版
29 中国共产党历史(一、二卷)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版
30 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共党史出版社2016年版
3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第一卷·1919-1949 丁俊萍 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3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第二卷·1949-1976 王树荫 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3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第三卷·1976-1992 肖贵清 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3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第四卷·1992年以来 张雷声 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35 毛泽东思想基本问题 金春明 等,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年版
36 邓小平理论基本问题 郑必坚 等,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年版
37 雄关漫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理论成果 王向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3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史论 金民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
39 史事追寻——中共思想史上若干问题 鲁振祥,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40 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吴美华 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41 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创新与发展 梁昱庆 主编,四川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4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法论探研 石书臣 等,上海三联书店2013年版
4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轨迹 田克勤,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年版
4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逻辑研究 从毛泽东思想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 万生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版
4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规律(修订版) 王令金,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年版
46 思想的力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王明生、尚庆飞等,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4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早期探索 王增智,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48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 肖贵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49 马克思主义核心概念的中国化进程及其当代价值 闫虹珏 等,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50 真理之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赵小芒,解放军出版社2013年版
51 真理之光: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章传家 主编,解放军出版社2013年版
52 真理之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颜晓峰 等主编,解放军出版社2013年版
53 中国共产党思想史 张静如 主编,青岛出版社1991年版
54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思想史 张静如、王炳林主编,青岛出版社2008年版
55 中共党史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张静如,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5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及规律性研究 赵智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
5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朱志敏,北京师范出版社2010年版
58 中国近现代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朱志敏,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59 毛泽东思想若干理论研究 梁柱 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60 国外毛泽东思想研究评述 陈葆华 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61 马克思主义研究(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62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期刊) 上海社会科学院
63 科学社会主义(期刊) 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
64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期刊) 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主义研究部等
6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期刊) 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其它说明:
 
 
 
 
所在培养单位学术分委员会意见:
 
 
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学部学术委员会意见:
 
 
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研究生院和主管校领导审核意见:
 
负责人(签名):       校领导(签名):
年  月  日
 

本文来源:http://m.okaoyan.com/xinandaxue/yanjiushengyuan_338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