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5-26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温州大学音乐学院学科教学简介

温州大学音乐学院学科教学简介的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考研派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哦)[温州大学意大利分校介绍] [温州大学意大利分校交换生项目简介] [温州大学意大利分校联系方式] [温州大学意大利分校简介] [温州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创盟简介] [温州大学创新创业学院联系方式]

温州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0温州大学研究生招生简章] [温州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温州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温州大学考研难吗] [温州大学研究生院] [温州大学排名] [温州大学考研群] [温州大学研究生学费] [温州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温州大学音乐学院学科教学简介正文

温州大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音乐 学院 学科教学(音乐、舞蹈)专业  045111 (代码)
一、培养目标
培养高素质的基础教育学校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专任教师和管理人员。具体要求为: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2.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3.具有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能胜任相关的音乐(舞蹈)教育教学工作,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所学音乐理论、音乐技能和方法,熟练使用现代音乐教育技术,解决音乐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能理论结合实践,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创造性的音乐(舞蹈)教育教学工作。
4.具有发现和解决问题、终身学习与发展的意识与能力,熟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和新方法。
5.能较为熟练地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
二、招生对象
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其中报考教育管理专业领域者需有3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
 
二、研究方向
学科教学(音乐、舞蹈)
 
三、学制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为2.5年。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教育硕士(音乐、舞蹈)专业课程设置表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学期 备注
 
课 Z99900001 英语 32 2 1 必修4学分
Z9990000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含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32 2 2
基础课 Z01210001 教育原理 32 2 1 必修8学分
Z01210002 课程与教学论 32 2 1
Z01210003 心理发展与教育 32 2 1
Z01210004 教育研究方法 32 2 1
专业必修课 Z00920014 音乐、舞蹈教学论 32 2 1 必修13学分
Z00920015 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32 2 2
自设课程 Z00920016 论文写作基础 32 2 1
Z00920017 中国音乐史论 32 2 1
Z00920018 专业主课 32 2 1
Z00920019 专业主课II 32 2 2
Z00920020 学科导论 16 1 1
专业选修课 Z99900003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6 1 1 选修不少于6学分,带“*”为必选课。
Z00930016 学术前沿专题* 32 2 2
Z00930005 曲式与作品分析 32 2 2
Z00930007 合唱与指挥 32 2 2
Z00930008 音乐文献学 32 2 2
Z00930009 中国传统音乐理论 32 2 2
Z00930010 乐律学 32 2 2
Z00930011 中国民族唱法研习 32 2 2
Z00930012 中国器乐作品研读 32 2 2
必修环节 实
学 校内实践 专业技能训练 1周 1 2 实践教学8学分
微格教学、课例分析 1周 1 2
校外实践1年 教育见习 2周 1 1
教育实习 6周 4 3-4
 
教育实习(顶岗) 12周
教育研习 4周 1 4-5
学位论文指导 4-5 不计学分
 
 
 
同等学历
跨学科 Z00940008 教育学 32 0 不计学分
Z00940009 心理学 32 0
Z00940010 学科教学论 32 0
Z00940005 乐理与视唱 32 0
Z00940006 和声 32 0
Z00940007 合唱与指挥 32 0
说明 1.分定额为39,学位课31分,实践教学8学分。论文不计学分。
2.论文:专题研究论文、调查研究报告、实验研究报告和案例研究报告等。论文正文部分字数不少于1.5万字。
3.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学年,其中校外集中实践不少于1学期。校内实训应在第一学年内完成;教育见习应在第一学期完成,教育实习、教育研习应在第二学年完成。有充足的实践实训设施和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能切实保障实践教学活动有效开展。
4.补修课程仅限跨学科、专业和同等学力录取的研究生。 学分分配 学位课 31
实践教学 8学分
论文1.5万字 不计学分
 
五、培养方式
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行双导师制,校内外导师共同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工作。根据培养目标、课程性质和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在教学中注重实践与反思,采取案例教学、模拟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注重课内与课外学习相结合,关注学生的主动学习与创新学习;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开展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
 
六、实践教学的实施
    实践教学须有明确的目标和具体内容,有完整的管理与评价制度,有序组织实施。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学年,其中校外集中实践不少于1学期。校内实训应在第一学年内完成;教育见习应在第一学期完成,教育实习、教育研习应在第二学年完成。有充足的实践实训设施和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能切实保障实践教学活动有效开展。
七、学位论文及学位授予
(一)学位论文选题应紧密联系基础教育实践,来源于基础教育学校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的实际问题。
(二)学位论文应符合研究规范并凸显应用价值,论文形式可以多样化,如专题研究论文、调查研究报告、实验研究报告和案例研究报告等。论文正文部分字数不少于1.5万字。
  (三)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该至少有一名具有高级职称的基础教育学校或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师或教学研究人员。
(四)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者,经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八、其它
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生入学后,应至少补修3门教师教育课程(如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论),不计学分。跨专业毕业生入学后,至少补修2门学科专业基础课,不计学分。

本文来源:http://m.okaoyan.com/wenzhoudaxue/yanjiushengyuan_302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