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5-21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山东艺术学院艺术管理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培养方案

山东艺术学院艺术管理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培养方案的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考研派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哦)[山东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师资力量] [山东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联系方式] [山东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简介] [山东艺术学院国际艺术交流学院的联系方式] [山东艺术学院国际艺术交流学院概况] [山东艺术学院电影学院的介绍]

山东艺术学院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0山东艺术学院研究生招生简章] [山东艺术学院王牌专业排名] [山东艺术学院考研难吗] [山东艺术学院研究生院] [山东艺术学院考研群] [山东艺术学院研究生学费] [山东艺术学院研究生奖学金]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山东艺术学院艺术管理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培养方案正文

山东艺术学院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艺术学理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专业名称:艺术学理论                            专业代码:130100
    研究方向: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方向代码:13010006
    一、培养目标
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和保护领域的专业人才,能够系统掌握非物质文化遗产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在熟悉本专业的研究现状及学术动态的基础上具备系统、广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独立的学术实践与科研能力。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领域形成自己的理论特长,取得一定的创造性的科研成果,能够为高等院校的教学、科研和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和保护工作服务。
具体要求: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和良好的人文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素质。
    2.能够较系统、全面地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了解本学科前沿发展动态。具有一定独立研究的能力,治学态度严谨,获得具有创造性的研究成果。
3.能够掌握一门外国语,较熟练地阅读本学科专业的外文资料。
4.毕业后能够胜任专业单位的研究、教学、管理等相关工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研究方向介绍
本方向主要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畴及应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俗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的学术渊源及方法论差别,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田野作业的关系及实践,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的地域文化与民俗文化,以及建立在田野作业基础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方法论实践等。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为三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不超过2年,进行科研创作及学位论文写作时间不少于1年。在职同等学力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可延长,但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最长不得超过8年(含休学、保留学籍时间)。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
课程设置分为学位课程、选修课程与必修环节三部分,总学分为40学分:其中学位课程28学分,选修课程8学分,必修环节包括学生在校期间进行的学术活动或发表论文、专业实践、学位论文的选题与开题和学位论文写作与答辩,总计4学分。
以同等学力或跨学科考入该专业的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补修本科有关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两门,补修课程考核成绩须达到合格60分以上,不计学分。
    五、中期考核与学年考核
在第四学期,由各二级学院组织进行中期考核。研究生课程学习基本结束、开题报告会结束之后,由中期考核领导小组组织,以研究生的培养计划为依据,对研究生的思想表现、课程学习、科研创作能力、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中期考核合格者可由课程学习阶段进入学位论文写作阶段;考核不合格者,按照研究生学籍管理的有关规定处理。
研究生应于每学期完成1-2篇课程论文,有条件的可参加导师的课题研究。
    六、培养方式
    1.采取导师负责制及导师指导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2.研究生培养过程要理论联系实际,课程学习与艺术实践紧密结合,加强科研与创作能力的培养,形成良好的学风,在本专业研究方向能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3.导师应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从每位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出发,在研究生入学后的两周内制定出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并填写有关表格,报研究生处备案,并通过研究生教育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网络提交。
    4.课程学习采取课堂讲授、讨论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发挥研究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着重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授课教师应对开设课程精心准备,课程结束时按规定进行认真的考核并评定成绩。
    七、专业实践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参加相关课题研究,积极参加各类专业学术活动。在读期间需作为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在省级以上本专业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篇,要求3千字以上;举行学术报告会1次,报告时间约为50分钟;根据参加活动情况,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给予评价。
    八、毕业学位论文
    1.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专业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学术研究能力的全面训练,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不得剽窃或抄袭他人的成果。
    学位论文的选题应当在本学科或交叉学科领域内,带有一定学科前沿研究性质,对研究课题有独特的见解,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学生在入学的第四学期,由各二级学院组织举行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会。学生应将学位论文选题和主要论述过程撰写成3000字左右的开题报告,经由各二级学院组成的开题报告评议小组进行审核,通过后方可开始论文写作。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具体要求参照《山东艺术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要求》。
学位论文的写作应当材料确凿、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有力、图表清晰、逻辑严谨、结构合理、语言通顺、格式规范,体现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一定的学术能力。学位论文(不含图表)要求3—5万字;于第六学期的4月上旬定稿并提交。论文具体格式参照《山东艺术学院硕士论文格式统一规定》执行。
    2.学位论文答辩
    在修完规定的各门课程,考试合格并取得必需的学分后,由导师推荐申请硕士学位。毕业研究生按照论文格式要求匿名打印两份论文,二级学院统一收齐交研究生处,由研究生处组织对学位论文进行学术审核和论文盲评工作。学位论文学术审核与盲评等各项考核成绩合格者,方可进入论文答辩阶段。
   论文答辩时间为第六学期的5月底或6月初。论文答辩委员会由5人以上组成,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就是否通过学位论文和建议授予硕士学位作出表决,并写出评语,表决获三分之二以上票数者方可视为论文答辩通过。报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查,通过者,即按程序授予硕士学位。
课程学习补考成绩不及格,未取得规定的学分,毕业论文未通过导师推荐、或学术审核、论文盲评、论文答辩未通过者将延期半年或一年毕业。具体办法参照《山东艺术学院研究生延期毕业管理暂行规定》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九、学位授予
    完成课程学习并获得相应学分,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可授予硕士学位。具体要求参照《山东艺术学院硕士学位授予工作暂行实施细则》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十、阅读书目
外国
    1.《东方学》,爱德华·W·萨义德,王宇根译,三联书店,1995年版;
    2.《蒙塔尤》,[法]埃马纽埃尔·勒华拉杜里著,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3.《宗教与艺术》,[美] 保罗·韦斯、冯·沃格特著,何其敏、金仲译、丘仲辉校,四
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4.《汉族的民俗宗教——社会人类学研究》,[日]渡边欣雄著、周星译,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5.《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美]杜赞奇著、王福明译,
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6.《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民族主义话语与中国现代史研究》,[美]杜赞奇著、王宪
明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7.《中国东南的宗族组织》,[英]莫里斯.弗里德曼,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8.《人类学与现代生活》,[美]弗朗兹·博厄斯、刘莎等译,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
    9.《中国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美]黄宗智著,中华书局,2000年版;
    10.《野性的思维》,[法]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李幼蒸译,商务印书馆;
    11.《文化的解释》,[美]克利福德·格尔兹著、纳日碧力戈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2.《地方性知识——阐释人类学论文集》,[美]克利福德·格尔兹著,王海龙、张家瑄
译,中编译出版社,2000年版;
    13.《韦伯作品集Ⅴ(中国的宗教·宗教与世界)》,[德]马克斯·韦伯著,康乐、简惠
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4.《西太平洋的航海者》,[英]马林诺夫斯基,梁永佳、李绍明译,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
    15.《礼物》,[法]马塞尔·莫斯著,汲喆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6.《甜蜜的悲哀》[美]马歇尔·萨林斯著,王铭铭、胡宗泽译,三联书店,1997年版;
    17.《文化与实践理性》,[美]马歇尔·萨林斯著,赵丙祥译、张宏明校,上海人民出版
社,2002年版;
    18.《论集体记忆》,[法]莫里斯·哈布瓦赫著,毕然、郭金华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9.《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美]施坚雅主编,叶光庭等译、陈桥驿校,中华书局,2002年版;
    20.《中国农村的市场和社会结构》,[美]施坚雅著,史建云、徐秀丽译,中国社会科学
出版社1998年版;
    21.《中国的宗族与戏剧》[日]田仲一成著,钱杭、仁余白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22.《明清的戏曲——江南宗族社会的表象》,[日]田仲一成著,云贵彬、王文勋译,北
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
    23.《文化的变迁》,[美]C·恩伯、M·恩伯著,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24.《历史研究》,[英]汤因比,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25.《身份的焦虑》,[英]德波顿,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年版;
    26.《金枝》,[英]弗雷泽,新世界出版社,2006年版;
    27.《艺术与宗教》,[美]沃尔斯托夫,工人出版社,1988年版;
    28.《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美]柯文,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29.《心理学与民俗学》,[英]马雷特,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中国
    1.《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费孝通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费孝通著、戴可景译,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3.《草根的力量——台州戏班的田野调查与研究》傅谨著 广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4.《宗教与神话》,李亦园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金翼——中国家族制度的社会学研究》,林耀华著、庄孔韶、林宗成译,三联书店,1989年版;
    6.《义序的宗族研究》,林耀华著,三联书店,2000年版;
    7.《仪式与象征的秩序——一个客家村落的历史、权力与记忆》,刘晓春著,商务印书
馆,2003年版;
    8.《近代华北农村社会变迁》,乔志强主编,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9.《戏曲人类学初探——仪式、剧场与社群》,容世诚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0.《流动的传统——一条大河的文化印迹》,山曼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1.《当代中国村落家族文化:对中国社会现代化的一项探索》,王沪宁,上海人民出版
社,1991年版;
    12.《村落视野中的文化与权力》,王铭铭著,三联书店,1997年版;
    13.《乡士社会的秩序、公正与权威》,王铭铭、王斯福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4.《溪村家族——社区史、仪式与地方政治》王铭铭著,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5.《山西乐户研究》,项阳著,文物出版社,2001年版;
    16.《礼物的流动:一个中国村庄中的互惠原则与社会网络》,阎云翔著、李放春、刘瑜
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7.《空间·记忆·社会转型——“新社会史”研究论文精选集》,杨念群主编,上海人
民出版,2001年版;
    18.《地权分配·农家经济·村落社区 ——1900-1945年的山东农村》,张佩国,齐鲁
书社,2000年版;
    19.《狂欢与日常——明清以来的庙会与民间社会》,赵世瑜著,三联书店,2002年版;
    20.《小历史与大历史:区域社会史的理念、方法与实践》,赵世瑜,三联书店,2000年版;
    21.《权力与公正——乡土社会的纠纷解决与权威多元》,赵旭东著,天津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22.《时空穿行——中国乡村人类学世纪回访》,庄孔韶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3.《霓虹下的草根:非物质遗产与都市民俗》,高小康著,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24.《民间俗信与科学文化》,刘德龙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25.《中国戏曲文化概论》,郑传寅,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6.《中国民间信仰》,乌丙安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27.《乡民艺术的文化解读》,张士闪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28.《泰山香社研究》,叶涛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
    29.《中国民俗学》,乌丙安著,辽宁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30.《都市发展与非物质文化传承》,姚朝文、袁瑾、高小康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31.《非物质文化遗产学论集》,陶立璠著,学苑出版社,2006年版;
    32.《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工作方法》,王文章、王秋桂、张庆善、方李莉著,文化艺
术出版社; 
    3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与方法》,乌丙安著,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年版;
    34.《非物质文化遗产学》,苑利、顾军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35.《山东省志·民俗志》陈光林、刘德龙、山曼等编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36.《灵魂不能下跪》—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集,冯骥才,宁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37.《民间文化于公民社会》,高丙中,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8.《人类学关键词》,叶舒宪、 彭兆荣、 纳日碧力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9.《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向云驹,宁夏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40.《中国艺术民俗学》,张士闪,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与课程设置
(艺术学理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专业与研究方向 专业 研究方向 专业代码 研究方向代码
艺术学理论 非物质文化遗产
研究
130100 13010006
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和保护领域的专业人才,能够系统掌握非物质文化遗产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在熟悉本专业的研究现状及学术动态的基础上具备系统、广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独立的学术实践与科研能力。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领域形成自己的理论特长,取得一定的创造性的科研成果,能够为高等院校的教学、科研和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和保护工作服务。
课程
类型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授课方式 考核方式 备注
学位课程

ggb01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
实践研究
36 2 1 讲授 考试  
ggb01003 艺术学方法论 36 2 2 讲授 考试  
ggb01004 外国语 72 4 1 讲授 考试  
ggb01005 艺术美学2 36 2 2 讲授 考试  
基础
ysb0101001 中西哲学名著选读 36 2 1 讲授 考试  
ysb0101002 文化经济学 36 2 1 讲授 考试  
ysb0101003 艺术学理论研究前沿 36 2 2 讲授 考试  
专业课 ysb0102016 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概论 72 4 2 讲授 考试  
ysb0102017 艺术民俗学专题研究 72 4 3 讲授 考试  
ysb0102018 人类学概论 72 4 3 讲授 考试  
选修
课程
ysx01001

ysx01009
在选修课目录中选取 144 8 按选修课计划 按选修课
要求讲授
按选修课
要求考核
 
必修环节 专业
实践
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专业论文2篇   2 2—5 学位评定委员会评价  
举办学术报告会1次   1
访学或文化考察(3周)报告   1 4-5 导师及任课教师评价  
毕业
环节
学位论文的选题与开题     4 论文答辩委员会评审  
学位论文写作与答辩     5—6 论文答辩委员会评审
 

本文来源:http://m.okaoyan.com/sdysxy/yjsy_296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