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5-06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培养方案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培养方案的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考研派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培]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培养方案]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介绍]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介]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介绍]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矿业技术学院的师资力量]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0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研究生招生简章]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考研难吗]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研究生院]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排名]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考研群]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研究生学费]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培养方案正文

环境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83002                          学科门类:工学/理学
一级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                    学分要求:40
一、学科(专业)概况
本学科点始建于1986年,以研究矿山开采所引发的环境问题为起点,逐步发展成为融矿山环境污染治理、矿山环境质量演变、矿山生态恢复、矿山环境管理于一体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学科。分别于2003年、2010年成立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硕士点,2005年依托矿业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设立矿山环境工程二级学科博士点。现有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10人,目前已培养硕士生200多人,博士10人。
本学科点现拥有环境分析、环境模拟两个科研实验平台,拥有ICP、气质联机、离子色谱、液相色谱、原子吸收、激光粒度仪等一批重要的仪器设备,可以完成各类有机和无机污染物的分析检测与科学研究工作。本学科包括循环经济研究中心、矿山环保研究中心、污染生态过程研究中心、环保材料与装备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近年来共承担各类科研课题1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重大专项2项,省部级等纵向课题10项,各类企业委托项目100多项,研究成果获省部级、市厅级科技进步奖励7项。
本学科主要研究领域有:水资源与水污染控制技术、大气环境与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环境土壤修复与生态重建、固体废弃物处置与资源化、矿山环境治理与修复、环境质量评价与规划、清洁生产与可持续发展。
二、培养目标
本学科培养具备坚实的基础理论、较宽广的专业知识以及熟练地实验技能,了解本学科理论研究和工程技术的前沿动态,具有一定的理论分析、试验研究及工程实践方面的能力,能结合与本学科有关的实际问题从事科学研究或担负专门工程技术工作,并取得较系统的研究成果,从事环境保护方面的工程设计、项目管理以及科学研究、教学、行政管理等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三、学制与学习年限
学制: 3年,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含休学、保留学籍): 2-5 年。原则上用1.25学年完成课程学习,用1.75学年完成学位论文。
四、研究方向
名   称 研究方向的范围及特点概述
水环境与水污染控制技术 研究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规律;水体环境污染模拟与预警;水体污染物毒理学生态过程;水生态环境风险评价。研究高效、低能耗的污水处理工艺;污水深度处理及多尺度资源化利用技术;新型水处理材料与装备。
大气环境与大气污染控制技术 研究大气环境污染行为机理;大气污染物沉降过程与污染效应;气溶胶污染控制及大气污染的人体健康效应;室内空气污染检测评价方法与技术;工业除尘与脱硫脱氮技术;大气污染扩散理论与建模技术;气溶胶成因与预防措施。
环境土壤修复与生态重建 研究土壤中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石油复合污染过程;污染农田土壤或工业场地土壤的生态、健康风险评估;污染土壤的植物、微生物修复及物化修复;退化土地的生态修复;区域土壤环境质量演变与生态调控。
固体废弃物处置与资源化 研究产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典型行业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技术;危险废物管理与安全处置技术。
矿山环境治理与修复 研究矿山大气污染防治技术;矿井水处理与回用技术;矿山噪声控制与防治技术;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与重建技术。
环境质量评价与规划 研究建设项目开发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影响与评价技术;环境系统与环境工程决策分析; 流域生态规划与管理;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与利用规划;绿色经济核算;环境信息系统;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清洁生产与可持续发展 研究典型行业清洁生产原理与方法;区域循环经济体系构建模式;社会可持续发展理论与生态文明制度构建。
 

本文来源:http://m.okaoyan.com/liaoninggongchengjishudaxue/yanjiushengyuan_271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