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 华南理工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答疑,送资源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招生] [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华南理工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华南理工大学考研难吗] [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华南理工大学考研群] [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学费] [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辅导] [华南理工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因为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数量有限,愿意做考研辅导的数量不确定,请加我们顾问的微信进行咨询和确认,抢先预订研究生,以免错失研究生辅导机会。

华南理工大学是一个不错的学校,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是个不错的研究生专业,所以每年都有不少人报考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研究生。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考研需要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考研是个孤独的事情,需要耐得住寂寞,祝愿各位考研的学生好好复习备考,来年上个985/211.

华南理工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分析

学校介绍
华南理工大学是直属教育部的全国重点大学,坐落在南方名城广州,占地面积约391万平方米。校园分为三个校区,五山校区位于广州市天河区石牌高校区,校园内湖光山色、绿树繁花,民族式建筑与现代化楼群错落有致,文化底蕴深厚,是教育部命名的“文明校园”;大学城校区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广州大学城内,是一个环境优美、设施先进、管理完善、制度创新的现代化校园;广州国际校区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创新城,与广州大学城隔岸相望。三个校区交相辉映,是莘莘学子求学的理想之地。南理工大学原名华南工学院,组建于1952年全国高等(来自:考研派之家公众号)学校院系调整时期,是以中山大学工学院、华南联合大学理工学院、岭南大学理工学院工科系及专业、广东工业专科学校为基础,调入湖南大学、武昌中华大学、武汉交通学院、南昌大学、广西大学等5所院校部分工科系及专业组建而成,1988年改为现名。学校办学历史悠久,作为组建基础的中山大学工学院源于1931年成立的国立中山大学理工学院;华南联合大学理工学院由1930年成立的私立广东国民大学工学院和1940年成立的私立广州大学理工学院合并而成;岭南大学理工学院可追溯至1930年成立的岭南大学工学院;广东工业专科学校的前身是1918年成立的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其历史可追溯至1910年清政府创办的广东工艺局。这些院校是早期中国南方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摇篮和民主科学思想的重要策源地。
 
专业介绍
培养具有扎实的化学、生物学以及工程学等基础知识、掌握生命过程中糖类物质制备的相关理论知识与技术,具有从事糖品制备及新糖源研发(来自:考研派之家公众号)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技术管理等能力,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工程技术专门人才和管理人才。
考试科目
研究方向 初试科目 复试科目或内容 初试参考书目或教材
01 食品生物技术
02 蛋白质化学与营养
03 功能碳水化合物
04 食品工程
05 海洋食品工程
06 食品安全与控制
① 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1|英语一
③ 302|数学二
④ 820|有机化学或830|生物化学(自)
 本专业所列招生计划包含推免生
复试笔试科目
938|食品专业基础知识
《食品生物化学》(第二版)宁正祥、赵谋明编著,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食品加工与保藏原理》(第二版)曾庆孝、芮汉明、李汴生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参考书目
《食品生物化学》(第二版)宁正祥、赵谋明编著,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食品加工与保藏原理》(第二版)曾庆孝、芮汉明、李汴生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分数线
年份 分数线
2020 350
2019 340
 
学费
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均需缴纳学费。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制3年,学费标准为0.8万元/生.学年,每学年第一学期开学报到时缴纳,按三学年缴纳
 
主要导师
余以刚博士,1968年2月出生,湖北,汉族,中共党员。1999年毕业于江南大学粮油及植物蛋白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先后在无锡科学设计研究院、国家质检总局和东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综合技术中心工作。2006,5-至今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任教,现任食品科学与工程系主任。出版教材5部:主编“十一五”国(来自:考研派之家公众号)家级规划教材《食品标准与法规》(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01);主编《食品质量与安全检验实验》;中国质检出版社,2011,8;主编教育部高等学校轻工与食品学科教指委推荐特色教材《动植物检验检疫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01);副主编“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食品质量与安全实验技术》(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03);参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精品课程建设教材《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0年7月)。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公益性行业等科研项目30多项,发表论文6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0多项。  
 
阮征  1994年本科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1997年3月和2008年12月在华南理工大学分别获得食品科学工学硕士和食品科学工学博士学位。1997年4月开始在华南理工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工作,2000年任讲师,2009年晋升为副教授。2007年8月至11月赴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WashingtonState University)生物系统工程系进修并接受双语教师教学培训。现任广东省食品学会益生菌与乳品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杨继国,男,博士,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2000年7月本科毕业于郑州粮食学院(现河南工业大学)发酵工程专业,2004年7月获华南理工大学生物化工专业工学硕士学位,2007年7月获华南理工大学发酵工程专业工学博士。2007年8月至2009年8月在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做博士后研究,出站(来自:考研派之家公众号)后留校工作,现任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1] 主持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调节脂代谢功能食品及功能性油脂开发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和企业委托项目共20项,发表论文20多篇(其中SCI收录10篇),获得发明专利7项(已授权4项)。

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083200考研科目及参考书目

食品科学与工程 [0832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华南理工大学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8]工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32]食品科学与工程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 食品生物技术
02 蛋白质化学与营养
03 功能碳水化合物
04 食品工程
05 海洋食品工程
06 食品安全与控制
招生人数: 101
考试科目: ① 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1|英语一
③ 302|数学二
④ 820|有机化学或830|生物化学(自)
备  注: 本专业所列招生计划包含推免生
复试笔试科目
938|食品专业基础知识

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师资力量介绍

学院重视教学、科学队伍的建设,通过国际科技合作、服务地方经济和重视基础研究等途径强化学术团队建设和高端人才的培养与引进。目前学院教职工共127人,其中专任教师104人,正高职称有49人,副高职称37人;博士生导师47人,硕士生导师94。98%以上的教师拥有博士学位,90%以上的教师曾到国内外著名高校进修,62%以上的教师为45周岁以下的中青年学术骨干,同时积极从国外引进高级科研人才,聘请国内外著名的学者为兼职教授、荣誉教授。
 

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学术型)专业设置简介

轻工技术与工程(学科代码:0822)
 
华南理工大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及“985工程”建设行列的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由制浆造纸工程、制糖工程、发酵工程和淀粉资源科学与工程等二级学科组成。其中,制浆造纸工程和制糖工程学科均创建于1952年,分别于1960年和1962年招收硕士生,1981年和1984年获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1988年至今均连续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发酵工程学科始建于1958年,1987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被评为广东省重点学科。轻工技术与工程学科1991年建立全国首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5年全国博士后流动站评估中获“全国优秀博士后流动站”称号。
 
该学科近三年培养博士54名、硕士135,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3篇,另有2篇获提名;获“广东省优秀博士论文”6篇。目前在读博士生51名、硕士生138名,毕业研究生一次就业率达到100%。多数毕业生已成为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领导和教学科研单位学术带头人。
 
1、制糖工程(学科代码:082202)
 
制糖工程学科是我国首批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专业,首批国家重点学科。也是“211工程”、“985工程”、广东省人民政府重点建设的优势学科,该学科以教育部直属轻化工研究所为依托,拥有淀粉与植物蛋白深加工教育部工程中心、广东省国际糖业研究中心、农产品资源绿色加工广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基地,以化工过程和碳水化合物科学为基础,结合华南地区亚热带作物和糖源的开发与研究,紧跟糖生物学、糖药物学领域的国际研究前沿,并结合生物技术、营养学和现代材料学等高新科技,拓宽学科的研究领域,在传统学科的改造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该学科自50年代开始相继有多名海外留学人员参与学科建设,目前拥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等为带头人的知识结构和年龄层次合理、创新与竞争意识强的高水平教学和科研队伍。
 
研究方向:碳水化合物绿色加工、糖类药物制备、糖生物技术与安全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代码:0832)
 
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是国内最早建立的食品科学专业之一。1990年获得“食品科学”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1995年建立博士后流动站,2000年被评为广东省重点学科,2001年批准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2007年食品科学学科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2002年,其所辖的“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在全国本科教学评估中排名第1,2004年被评为“广东省高等学校名牌专业”,并于同年增设了“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2005年该学科的主干课程《食品加工与保藏原理》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该学科近三年培养博士47人、硕士275人。研究生累计发表学术论文1000多篇,其中三大索引收录论文270多篇,2009年有2篇博士论文获广东省优秀博士论文奖。目前在读博士生91名、硕士生327名,毕业研究生一次就业率达到100%。多数毕业生已成为行业内的技术骨干和领导力量。
 
研究方向:食品生物技术、蛋白质化学与营养、功能碳水化合物、食品工程、海洋食品工程、食品安全与控制

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简介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于2015年11月,其前身是我校原轻工与食品学院,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952年华南工学院成立伊始设置的本科和专修科专业。目前,学院设有一系四所,拥有食品科学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参与建设轻工技术与工程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拥有食品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参与)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设有食品科学与工程(国家特色专业)和食品质量与安全2个本科专业,建有食品科学与工程和轻工技术与工程(参与)博士后流动站。2017年9月,我院作为主体建设的农学入围“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在第四轮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排名A-,参与建设的轻工技术与工程学科排名A+,均进入A行列。学院支撑的农业科学进入ESI全球前千分之一。在2017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位列世界第四位。
 
  学院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现有教职工127人,其中专任教师104人,正高职称人员49人,98%以上的教师拥有博士学位。拥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广东省领军人才2人,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 2人,广东省“千百十工程”国家级培养对象 2人,广东省“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2人,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广东省特支计划“杰出人才”1人,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12人。15位教授进入ESI世界前1%科学家行列,形成了高层次人才汇聚、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学科高地。
 
 学院具有坚实的学科基础,拥有小麦与玉米深加工国家工程实验室(共建)、淀粉与植物蛋白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广东省天然产物绿色加工与产品安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食品绿色加工与营养调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脂类科学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冷链食品智能感知与过程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特种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香蕉精深加工与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乐百氏-华工大植物蛋白工程研究中心、农产品资源绿色加工广东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广东高校脂类研发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一批教学和科研基地。学院坚持科学研究面向市场、科技成果转化进入市场,承担了一大批国家、省市、企业的重大科研项目,2018年实到科研经费达到9604.51万元;2018年发表三大索引收录论文516篇,SCI论文单篇引用率在全国食品类研究单位中名列榜首;申请专利203项;授权专利73项;2018年度获得中国优秀专利奖1项,行业一等奖3项。
 
 学院始终把培养高级工程技术和科学研究能力的高层次人才作为首要任务,已为社会培养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毕业生。目前学院在校学生1356人,其中本科生512人,研究生844人。2人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3人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10人获得广东省优秀博士论文。
 
 学院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与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多所科研院校建立了稳定的科技合作和人才交流关系,获批立项广东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外专讲学及教师/生出国(境)进修学习、国际会议、合作研究往来频繁密切,学院国际化进程不断推进。

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品工程专业设置简介

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采用“三段式”培养方式,即课程学习+企业实践+学位论文。课程学习一般应在1年内完成,企业实践一般不少于6个月,学位论文一般约1年。2.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行双导师制。其中一位导师来自培养学校,一般为第一导师;另一位导师为具有高级职称的企业专家或其他具有丰富工程实际经验和责任心强的技术专家。并根据学生的实践和论文方向,成立联合指导小组,更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
 
研究方向:食品生物工程、健康食品工程、食品大分子材料、食品绿色加工与安全
 
  
 
食品工程(非全日制学科代码:085231)
 
食品工程领域密切联系的务实型高层次专业技术与综合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本专业侧重于工程应用,主要是为食品企业及相关部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食品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食品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掌握所从事食品科技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深入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实践技能;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担负食品工程技术和管理工作的能力。
 
研究方向:食品生物工程、健康食品工程、食品大分子材料、食品绿色加工与安全

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联系方式

学院办公室:020-87113848
教务工作:020-87110738
实验室管理:020-87111910
学生工作:020-87113037
组织人事:020-2223601

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2020年研究生录取分数线

以下是2020年的录取名单,成绩从高到底,供准备报考该专业研究生的同学参考:
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2020年研究生录取分数线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食品科学与工程     专业代码:097200     门类/类别:农学     学科/类别:食品科学与工程
 

专业点分布

山西农业大学 大连海洋大学 上海海洋大学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食品科学与工程     专业代码:083200     门类/类别:工学     学科/类别:食品科学与工程

专业介绍

北京工商大学为例
食品学科是在原北京轻工学院发酵工程专业和原北京商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金培松、姚国雄等老一代专家为代表的著名教授为食品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过50多年的建设与历史积淀,食品学科已形成了院士领军的科研传统及研究实力,确立了以科研创新为主导,以教学基地与人才队伍为基础,以强化实践教学为办学特色,以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策略为手段,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相融,知识与能力并重,人品与才干相长的人才培养目标。食品学科是学校重点建设的龙头学科,先后被评为北京市重点学科、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及北京市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现为 “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的授权点及“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 “食品科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先进的培养理念及科学的教学实践并行成绩斐然。近3年本学科教师主持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973计划项目子课题等国家级项目20余项,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15项,主持校企合作科研项目15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其他奖2项。发表科研论文350余篇,其中SCI、EI收录50余篇,出版重要学术专著8部,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
 
主要研究方向如下:
 
食品添加剂与配料:研究重点是食品香料香精、食品乳化剂、生物防腐剂和功能性食品配料制备中科学问题及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农残、兽残的快速检测以及食品添加剂、食品加工过程中有害因子的监控、风险评估与危害分析。
 
食品化学: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食品风味化学、食品成分与食品品质的内在联系。
 
食品工程:以发酵技术、酶技术、定向化学改性技术、物理场强化技术、等高新技术集成研究为特色,对食品及农副产品进行深度加工利用。

专业点分布

北京工商大学 北京农学院 北京联合大学 天津农学院 河北科技大学 大连工业大学 长春大学 齐齐哈尔大学 上海理工大学 上海海洋大学 南京财经大学 浙江工商大学 浙江农林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海洋大学 山东理工大学 齐鲁工业大学 山东农业大学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四川理工学院 陕西科技大学

专业院校排名

0832 食品科学与工程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27 所,本次参评26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79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019 中国农业大学 A+
2 10295 江南大学 A+
3 10403 南昌大学 A
4 10307 南京农业大学 A-
5 10335 浙江大学 A-
6 10504 华中农业大学 A-
7 10561 华南理工大学 A-
8 10057 天津科技大学 B+
9 10152 大连工业大学 B+
10 10224 东北农业大学 B+
11 10264 上海海洋大学 B+
12 10299 江苏大学 B+
13 10423 中国海洋大学 B+
14 10564 华南农业大学 B+
15 1071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B+
16 10011 北京工商大学 B
17 10129 内蒙古农业大学 B
18 10157 沈阳农业大学 B
19 10183 吉林大学 B
20 10353 浙江工商大学 B
21 10359 合肥工业大学 B
22 10389 福建农林大学 B
23 10635 西南大学 B
24 10086 河北农业大学 B-
25 10193 吉林农业大学 B-
26 10240 哈尔滨商业大学 B-
27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B-
28 10327 南京财经大学 B-
29 10463 河南工业大学 B-
30 10496 武汉轻工大学 B-
31 10566 广东海洋大学 B-
32 102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C+
33 10223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C+
34 10337 浙江工业大学 C+
35 10390 集美大学 C+
36 10462 郑州轻工业学院 C+
37 10466 河南农业大学 C+
38 10538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C+
39 10559 暨南大学 C+
40 10610 四川大学 C+
41 10167 渤海大学 C
42 10386 福州大学 C
43 10464 河南科技大学 C
44 10589 海南大学 C
45 10623 西华大学 C
46 10626 四川农业大学 C
47 10676 云南农业大学 C
48 10708 陕西科技大学 C
49 11646 宁波大学 C
50 10252 上海理工大学 C-
51 10364 安徽农业大学 C-
52 10435 青岛农业大学 C-
53 10536 长沙理工大学 C-
54 10733 甘肃农业大学 C-
55 11117 扬州大学 C-

食品科学与工程研究生考试科目:
北京工商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考研科目
初试科目: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或202 俄语或203日语;③302数学二;④ 811食品生物化学。
复试科目:
食品科学综合(812微生物学和813食品化学)。
另同等学历需加试800《食品分析》。
 
食品科学与工程考研参考书:
北京工商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考研科目及参考书
初试科目: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或202 俄语或203日语;③302数学二;④ 811食品生物化学。
复试科目:
食品科学综合(812微生物学和813食品化学)。
另同等学历需加试800《食品分析》。
参考书目
科目    参考书    出版社    作者
811食品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教程》第三版    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年    张洪渊主编
812微生物学    微生物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5月,第二版    沈萍等主编
813食品化学    食品化学    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年8月    汪东风主编
800食品分析    食品分析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4年    大连轻工业学院等
 
食品科学与工程研究生就业去向:
随着世界人口的急剧膨胀,对食品的需求量势必剧增。方便、速冻、保鲜、保健、微波、休闲、儿童、老年食品及健康饮料和调味品将风靡全球。食品行业的“大输血”为食品专业教育指明了方向。与世界的接轨,使我国食品市场与流通秩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也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先进的技术与管理制度的大量引入,为食品工业毕业生大显身手提供了舞台。食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它在一个国家工业体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是不容置疑的。我国又是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世界第一大国,对食品的需求依然很大。更值得一提的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食品的需求已由过去的单一温饱型逐步向五彩缤纷的精品科技型过渡。
我国食品工业急需大量专门人才,该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比较广。食品制造加工企业、以动植物产品为原料的产品制造加工企业及相关的国家机关、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商务公司、海关、质量监督、卫生防疫、环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等部门都是该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单位。以北工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2008年毕业生就业情况为例,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1.6%,毕业生多去往国内外著名食品企业、政府质检部门从事产品品质控制、产品研发、企业管理、分析检验等方面的工作,或考取国内外知名大学研究生。
食品行业招聘企业主要以外资企业和民营大中型公司为主。外资企业方面,从其在各大网上所发布的职位显示出,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有明显的人力资源匮乏的现象。同时,因为受所需人才专业度和地域的限制,所以外资企业虽然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空间、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等优越条件,招聘到所需的研发技术人员也有一定难度。但是在对应届毕业生的吸引上,外资企业有它独到的优势,所以中层人才大多通过内部提升的方式得以解决。
民营企业方面,中层的管理人员变成了企业急需的人才热点。从02年起市场营销岗位就方兴未艾,而且该行业大量的市场、销售人员,特别是品牌建设人员流向其他行业,而从其他行业流向快速消费品行业的市场人员并不多。因此,相关企业将有必要继续对此类人才进行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