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大学机械与动力学院研究生招生 专业:

三峡大学机械与动力学院研究生招生

Add三峡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免费答疑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三峡大学研究生招生] [三峡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三峡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三峡大学考研难吗] [三峡大学研究生院] [三峡大学考研群] [三峡大学研究生学费] [三峡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三峡大学研究生辅导] [三峡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三峡大学机械与动力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机械与动力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三峡大学机械与动力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三峡大学机械与动力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三峡大学机械与动力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三峡大学机械与动力学院研究生招生

三峡大学机械与动力学院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研究生培养方案

三峡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80700)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扎实的工作作风、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能从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相关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产品开发等工作的学术型研究人才。
(一)掌握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较宽厚的专业知识,受到良好的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训练,掌握相应的实验操作能力,并具有较好的综合素质、创新和创业精神。
(二)熟悉本学科的现状、发展动态和国际学术前沿状况,能够自主进行研究性学习并具备对本学科重要问题和研究成果进行评判的能力,能独立地开展具有较高学术意义或工程应用价值的科研工作。
(三)掌握一门以上外国语,能够熟练的阅读本专业文献资料,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尊重他人劳动和权益,具备良好的学术道德。
(四)有严谨的科学态度、良好的科研道德和团队协作精神,具有一定的规划、组织、协调等能力,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学制及学习年限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基准学制为 3年,全日制最长学习年限为4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不少于1年,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不少于1年。
三、研究方向
本学科涵盖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三个学科方向。
(一)工程热物理(080701):以热力学、传热学和流体力学等为理论基础,研究多介质、多相态及多过程耦合的流体流动及传热传质的机理与强化方法,同时进行核反应堆物理、热工水力、核安全及相关领域的研究。具体研究方向为:①传热传质理论;②核反应堆物理热工分析及仿真;③核检测技术与评价。
(二)热能工程(080702):研究能源的合理、高效、清洁转换和利用的科学,着重研究通过热能过程和装备实现能源转换和利用的原理与技术,研究和开发节能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等,为开发高效的节能产品,淘汰低效、耗能高的产品奠定科学理论和工程技术基础。具体研究方向为:①热能深度清洁利用与系统优化;②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③电厂运行管理及优化。
(三)动力机械及工程(080703):以火力发电机组、水力发电机组以及风力发电机组等动力机械及其系统为对象,研究能量转换过程中的系统和设备,以及与此相关的控制技术。具体研究方向为:①动力机械建模、仿真与性能分析;②动力机械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③新型动力机械的设计与研究。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术学位研究生应修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其中课程学习不少于26学分,实践环节不少于5学分。具体课程设置如下表所示:

课程设置一览表

课程模块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考核
方式
修课
要求
开课
学期
备注
公共
基础
0900000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2 2 考试 必修 1  
0900000003 自然辩证法 16 1 考试 必修 1 二选一
0900000002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6 1 考试 必修 1
1400000001 第一外国语(英语) 64 4 考试 必修 2  
学科
基础
0308070001X 矩阵论 48 3 考试 必修 1 至少选修12学分
0308070002X 数值分析 48 3 考试 必修 1
0308070003X 科技论文写作 16 1 考试 必修 1
0308070004X 高等流体力学 32 2 考试 选修 1
0308070005X 高等热力学 32 2 考试 选修 1
0308070006X 高等传热学 32 2 考试 选修 1
0308070007X 现代控制理论 32 2 考试 选修 1
0308070008X 有限元法 32 2 考试 选修 1
学科专业课 0308070009X 多能域转换原理 32 2 考查 选修 2 至少选修6学分

 
0308070010X 低品位能源利用 32 2 考查 选修 2
0308070011X 流体传动与控制 32 2 考查 选修 2
0308070012X 两相与多相流体动力学 32 2 考查 选修 2
0308070013X 机械信号处理及应用 32 2 考查 选修 1
0308070014X 机械动力学 32 2 考试 选修 1
0308070015X 能源经济学 32 2 考查 选修 2
0308070016X 噪声与振动控制 32 2 考查 选修 2
0308070017X 热工水力数值分析 32 2 考查 选修 2
0308070018X 核反应堆安全传热 32 2 考查 选修 2
公共
选修
  研究生院统一开设       选修   至少选修2学分
        选修  
        选修  
实践
环节
0308070019X 科研实践   3 考查 必修   不少于5学分
0308070020X 学术交流   1 考查 必修  
0000000021X 教学实践   1 考查 选修  
社会实践   1 考查 选修  
助管助教和学生辅导员   1 考查 选修  
创新创业及学科竞赛   1 考查 选修  
补修课 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力考入的研究生需补修2门及以上本专业本科生必修课程。补修课成绩要求合格但不记学分。
 
五、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包括科研实践及学位论文、学术交流、教学实践、社会实践、助管和学生辅导员、创新创业及学科竞赛(科研实践及学位论文、学术交流为必选项),实践环节总共不少于 5学分,具体要求如下:
1、科研实践及学位论文
研究生就读期间,需在导师指导下参与科学研究课题,从事科学实验、科学研究等。需公开发表1篇论文,具体要求见“八、学位论文工作”。学位论文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论文应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完善性,有新见解。学位论文应通过开题、中期检查、预答辩、毕业答辩等环节的考核。达到以上要求者由学院研究生管理办公室认定3个学分。
2、学术交流
研究生就读期间需参加校内外学术活动10次及以上,其中本人作学术报告至少1次,听取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报告不少于1次。达到以上要求者由学院研究生管理办公室认定1个学分。学术报告学分不累加。
3、教学实践
研究生就读期间,根据需要参加不少于1个月的教学实践活动,包括授课和助教工作。其中承担课堂教学任务应控制在2-4学时。授课前研究生要跟班听课2周,听课期间要认真做好记录、答疑、批改作业等辅导工作,上课时指导教师要亲自听课并做具体指导和评价工作。助教工作参照《三峡大学研究生“三助”工作管理办法》执行。助教实践可采取多种方式,如专业课程的辅导、答疑、批改作业、带学生实习、实验,以及指导或协助指导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研究生的教学实践工作量由导师、学院研究生管理办公室和研究生院联合认定。研究生填写教学实践考核表并通过认定后计1个学分。
4、社会实践
研究生就读期间,可根据学习、科研需要参加企业实习、调查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研究生撰写实践报告,填写社会实践考核表后由导师评定成绩,考察合格由学院研究生培养办公室认定1个学分。
5、助管助教和学生辅导员
遵照《三峡大学研究生“三助一辅”工作实施办法(试行)》(三峡大研〔2015〕7号)执行,承担助管助教和学生辅导员工作不少于6个月,计1学分。此项由研究生管理办公室评定成绩,学分不累加。
6、创新创业及学科竞赛
鼓励研究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以及各类学科竞赛活动,参加上述活动者由学院研究生管理办公室认定1个学分。
六、培养方式
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也可实行以导师为主的指导小组负责制,充分发挥集体指导和团队培养的优势,有利于交叉学科人才培养。导师(组)负责研究生日常管理、学风和学术道德教育、制订和调整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组织安排开题、指导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等。在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导师(组)的指导作用,又要特别注重硕士生自学、独立工作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坚持科教结合,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研究生培养,重视课题研究、专题研讨、学术报告等学术训练环节,加强研究生的系统科研训练。
(二)积极搭建研究生培养国际、国内合作平台,努力推动联合培养、学分互认、海外实习、短期交流等研究生培养国际化进程,鼓励并创造条件资助硕士生赴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访学、研修。
(三)研究生入学后两周内,应在导师(组)指导下,按照培养方案要求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并录入到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中,个人培养计划应包括课程学习、文献阅读、教学与科研训练、开题报告、学位论文等。同时打印纸质版个人培养计划一式两份,经导师、学位点负责人签字后交学院存档,学生个人留存一份,培养计划一经确定不允许随意改动。
七、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是研究生按照个人培养计划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习和规定环节获得规定学分后,进入学位论文写作之前,对研究生品质、专业情况进行的全面考核。一般在第三学期进行,它是检查、督促研究生加强自身修养,顺利完成学业,保障培养质量的有效机制,考核不合格将不能进入学位论文工作。
八、学位论文工作
学位论文工作是硕士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学位论文既是学位授予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衡量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
(一)论文选题
硕士生应在广泛阅读文献和深入了解本学科发展动态和本人主攻研究方向现状的基础上,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研究课题,研究课题选择尽可能与导师承担的科研项目相结合。研究课题选择可以多样化,可以是基础研究,也可以是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研究等,但必须具有较强的科学理论意义或实践应用价值。
(二)论文开题
硕士研究生应于课程学习结束之后,第三学期结束之前确定学位论文题目并完成硕士论文开题报告。相关要求遵照《三峡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规定(暂行)》(三峡大研〔2015〕11号)执行。
开题报告的内容要求为:拟选课题的国内外相关研究分析;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预期达到的结果、水平;论文形式;论文工作安排;进行课题研究所具备的条件;参考文献等。
开题报告应经导师审核同意,由导师组织答辩评议并通过。通过开题报告者可以进入硕士论文研究阶段。
(三)论文中期检查
中期检查一般在第五学期12月底前完成,相关要求遵照《三峡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中期检查规定(暂行)》执行。通过中期检查者可以进入论文后期研究阶段和答辩环节。
(四)论文撰写和质量保障
规范学位论文撰写,遵照《三峡大学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印制规格的规定》执行;保证和提高学位论文质量,关于学位论文预答辩、学位论文匿名评阅、学术不端行为检测,遵照《三峡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质量保障办法(试行)》(三峡大研[2018]5号)执行。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环节,论文全文重复率不得高于25%。
(五)论文答辩和学位授予
规范学位论文答辩资格审核和保证学位授予质量,遵照《三峡大学硕士、博士学位论文答辩资格认定标准(暂行)(三峡大研〔2014〕28号)、《三峡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指导期刊目录》(三峡大研〔2015〕4号)、《三峡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资格审核实施办法(暂行)》(三峡大研〔2018〕7号)、《三峡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三峡大研〔2014〕27号) 等文件相关规定执行。
学术型学位研究生申请论文答辩,需在以下类别中公开发表1篇论文:
(1)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论文发表当年版)及以上;
(2)EI和SCI收录的学术论文;
附:需阅读的主要经典著作和专业学术期刊目录
(一)需要阅读的学术期刊:
1.    Progress in Energy and Combustion Science
2.    Renewable &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
3.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
4.    Applied Energy
5.    Fuel
6.    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
7.    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
8.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ultiphase Flow
9.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Fluid Flow
10.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s
11.  Progress in nuclear energy  
12.  Nuclear technology  
13.Nuclear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14.  内燃机学报
15.  工程热物理学报
16.  动力工程学报
17.  燃烧科学与技术
18.  太阳能学报
19.  热能动力工程
20.  热力发电
21.  汽轮机技术
22.  水利学报
23.  水科学进展
24.  水泵技术
25.  摩擦学学报
26.  锅炉技术
27.  热科学与技术
28.  电站系统工程
29.  可再生能源
30.  核动力工程
31.  核科学与工程
32.  原子能科学技术
33.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34.  辐射防护
35.  核技术        
36.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二)需要阅读的相关技术的经典著作:
1.    计算流体力学
2.    高等热力学
3.    数值传热学
4.    热力学循环优化分析
5.    能量系统的热力学分析方法
6.    流体力学中的数值计算方法
7.    FLUENT流体分析及仿真实用教程
8.    流固耦合动力学
9.    高等内燃机原理
10.  液压与气动
11.  高等工程力学
12.  现代设计方法学
13.  噪声控制理论及应用
14.  能的综合梯级利用与燃气轮机总能系统
15.  新能源技术
16.  高等振动力学
17.  测试与信息处理
18.  非均匀材料多场耦合行为的宏细观理论
19.  高压水射流清洗技术
20.  流体网络理论
21.  转子动力学
22.  摩擦学的分形
23.  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及其应用
24.  核反应堆物理理论与计算方法
25.  核反应堆工程设计  
26.  压水堆核电厂堆芯燃料管理计算及优化  

三峡大学机械与动力学院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三峡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85201)

机械工程领域是通过研究并实施各种制造技术,为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及国防的发展提供各类机械制造产品、各类装备和相应服务的重要基础工程领域。
机械工程领域主要覆盖基于各种科学原理的制造工艺类技术,支持不同制造工艺及满足不同行业需求的装备及其自动化类技术,面向产品、工艺、装备及制造系统的设计类技术,工艺实施及装备运行的控制类技术,保证或改善工艺、产品及装备品质的检测、试验、诊断及质量控制类技术,工艺过程、制造系统或制造企业的信息获取、管理及应用类技术;工艺装备的安装、维护、保养技术等。
一、培养目标
本学科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具体目标为: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诚实守信,恪守学术道德规范;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强烈的事业心和科学精神,掌握科学的思想和方法,遵守职业道德和工程伦理。
2)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机械工程领域的专业知识及研究方法,熟悉机械工程领域的相关规范。
3)具有借用相关方法和途径获得各种载体的知识素材并通过学习、合理分类归档、比较与分析、综合与归纳、提取与再制,形成为己所用知识的能力;具有运用专门知识和综合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工程应用中有关技术或管理问题的能力;对所从事的工程技术或管理工作有深刻的认识,具备从技术及管理层面合理规划并分解工作的能力,明晰和策略地表达自己的技术或管理见解及建议的能力。
4)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及技术研发能力。
二、学制及学习年限
本专业学位学制为3年,学生在校学习年限为3年。课程学习时间不少于1年,实践环节不少于1年;具有2 年及以上企业工作经历的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时间应不少于6个月。全日制最长学习年限为4年,非全日制最长学习年限为5年。
三、学分要求
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应修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其中课程学分不少于25学分,实践环节不少于7学分。课程学分中学位课16学分,公共选修课2学分。
四、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一览表
课程模块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考核方式 修课要求 开课学期 备注
公共
基础课
0900000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2 2 考试 必修 1  
0900000003 自然辩证法 16 1 考试 必修 1 二选一
0900000002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6 1 考试 必修 1
1400000010 第一外国语(英语) 48 3 考试 必修 1  
0900000005Z 工程伦理 16 1 考查 必修 1
专业  
基础课
1000000001Z 矩阵论 48 3 考试 必修 1 至少选修11学分
1000000003Z 数值分析 48 3 考试 必修 1
0308520104Z 科技论文写作 16 1 考试 必修 1
0308520105Z 高等流体力学 32 2 考试 选修 1
0308520106Z 机器人学 32 2 考试 选修 1
0308520109Z 有限元法 32 2 考试 选修 1
0308520110Z 制造系统工程 32 2 考试 选修 1
0308520111Z 人工智能技术 32 2 考试 选修 1
专业课 0308520112Z 先进制造技术 32 2 考试 选修 2 至少选修5学分
0308520113Z 材料分析方法 32 2 考试 选修 1
0308520114Z 现代集成制造系统 32 2 考查 选修 2
0308520115Z 凝固原理 32 2 考查 选修 2
0308520116Z 流体传动与控制 32 2 考试 选修 2
0308520117Z 结构强度与可靠性 32 2 考试 选修 2
0308520118Z 摩擦学原理 32 2 考试 选修 2
0308520119Z 高等机构学 32 2 考查 选修 2
0308520121Z 机械故障诊断学 32 2 考查 选修 2
0308520122Z 机械信号处理及应用 32 2 考查 选修 1
0308520107Z 现代控制理论 32 2 考试 选修 1
0308520108Z 机械动力学 32 2 考试 选修 1
0308520123Z 车辆系统动力学 32 2 考试 选修 2
0308520124Z 车辆传动与控制 32 2 考试 选修 2
0308520125Z 噪声与振动控制 32 2 考试 选修 2
公共
选修课
  研究生院统一公布     考查 选修   至少选修2学分
      考查 选修  
      考查 选修  
实践环节 0308520127Z 专业实践   5 考查 必修 3/4 至少选修7学分
0308520128Z 学术交流   1 考查 必修  
0000000020Z 教学实践   1 考查 选修  
社会实践   1 考查 选修  
助管助教和学生辅导员   1 考查 选修  
创新创业及学科竞赛   1 考查 选修  
补修课 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力考入的研究生需补修2门及以上本专业本科生主干课程。补修课成绩要求合格但不记学分。
 
注:学术报告按相关规定执行,其中听取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报告应不少于2次。
五、实践环节
(一)专业实践(必修)
专业实践:一般依托校外实践基地、以及相关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完成;在校内外导师的共同指导下,结合工程实际岗位,进行专业综合实践和应用能力训练。其中具有2年及以上企业工作经历的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时间应不少于6个月,不具有2年企业工作经历的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时间应不少于1年。研究生要提交实践计划,在专业实践结束后,撰写实践总结报告,经导师和实习单位技术负责人共同评价后给出成绩,合格者计5学分。
(二)学术交流
研究生就读期间需参加校内外学术活动10次及以上,其中本人作学术报告至少1次,听取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报告不少于1次。达到以上要求者由学院学科建设及研究生管理办公室认定1个学分。学术报告学分不累加。
(三)教学实践
研究生就读期间,根据需要参加不少于1个月的教学实践活动,包括授课和助教工作。其中承担课堂教学任务应控制在2~4学时。授课前研究生要跟班听课2周,听课期间要认真做好记录、答疑、批改作业等辅导工作,上课时指导教师要亲自听课并做具体指导和评价工作。助教工作参照《三峡大学研究生“三助一辅”工作实施办法(试行)》(三峡大研〔2015〕7号)执行。助教实践可采取多种方式,如专业课程的辅导、答疑、批改作业、带学生实习、实验,以及指导或协助指导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研究生的教学实践工作量由导师、学院学科建设及研究生管理办公室和研究生院联合认定。研究生填写教学实践考核表并通过认定后计1个学分。
(四)社会实践
研究生就读期间,可根据学习、科研需要参加企业实习、调查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研究生撰写实践报告,填写社会实践考核表后由导师评定成绩,考察合格由学院学科建设及研究生管理办公室认定1个学分。
(五)助管助教和学生辅导员
遵照《三峡大学研究生“三助一辅”工作实施办法(试行)》(三峡大研〔2015〕7号)执行,承担助管助教和学生辅导员工作不少于6个月,计1学分。此项由学科建设及研究生管理办公室评定成绩,学分不累加。
(六)学科竞赛及创新创业
鼓励研究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以及各类学科竞赛活动,参加上述活动者由学院学科建设及研究生管理办公室认定1个学分。
六、培养方式
研究生培养实行双导师制,至少有1位企业导师或行业导师。导师负责研究生日常管理、学风和学术道德教育、制订和调整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组织安排开题、指导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等。
研究生入学后两周内,应在导师指导下,按照培养方案要求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并录入到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中,个人培养计划应包括课程学习、文献阅读、教学与专业实践、开题报告、学位论文等。同时打印纸质版个人培养计划一式两份,经导师、学位点负责人签字后交学院存档,学生个人留存一份,培养计划一经确定不允许随意改动。
采用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同等重要。课程学习须按照培养计划严格执行,其中公共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选修课程主要在培养单位集中学习,校企联合课程、案例课程以及职业素养课程可在培养单位或企业开展。专业实践的要求参见“六、实践环节”。
七、中期考核
研究生在课程学分完成后进行中期考核工作,一般在第三学期进行。中期考核以研究生的培养计划为依据,以课程考核成绩为基础,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表现,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一次综合考核。考核结论为合格与不合格两种,考核不合格者不能进入学位论文工作。
八、学位论文
(一)论文选题
本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者具有明确的工程背景与应用价值,具有一定技术难度,能体现所学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有足够工作量;论文研究应体现作者的知识更新及在具体工程应用中的新意,论文研究结果能对行业或相关企业的技术进步起到促进作用。学位论文研究工作一般应与专业实践相结合,时间不少于 1年。
学位论文的形式可以多样化,既可以是研究类学位论文,如应用研究论文,也可以是设计类和产品开发类论文,如产品研发、工程设计等,还可以是软科学论文,如调查研究报告、工程管理类论文等。
(二)开题报告
硕士研究生应于课程学习结束之后,第三学期结束之前确定学位论文题目并完成硕士论文开题报告。相关要求遵照《三峡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规定(暂行)》(三峡大研〔2015〕11号)执行。
开题报告的内容要求为:拟选课题的国内外相关研究分析;课题的理论意义和价值;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预期达到的结果、水平;论文形式;论文工作安排;进行课题研究所具备的条件;参考文献等。
开题报告应经导师审核同意,由导师组织答辩评议并通过。通过开题报告者可以进入硕士论文研究阶段。
(三)论文中期检查
中期检查一般在第五学期12月底前完成,相关要求遵照《三峡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中期检查规定(暂行)》执行。通过中期检查者可以进入论文后期研究阶段和答辩环节。
(四)论文撰写和质量保障
学位论文格式及规范遵照《三峡大学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印制规格的规定》执行;学位论文预答辩、学位论文匿名评阅、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等遵照《三峡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质量保障办法(试行)》(三峡大研[2018]5号执行。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环节,论文全文重复率不得高于25%。
(五)论文答辩及学位授予
学位论文答辩资格审核和学位论文答辩遵照《三峡大学硕士、博士学位论文答辩资格认定标准(暂行)(三峡大研〔2014〕28号)、《三峡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资格审核实施办法(暂行)》(三峡大研〔2018〕7号)、《三峡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三峡大研〔2014〕27号) 等文件相关规定执行。
本学科研究生申请学位需满足下述所有条件:
(1)公开发表一篇本学科领域的学术论文;
(2)申请并授权专利(含软件著作权)一项。
 
 
 
 
   

三峡大学机械与动力学院机械工程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三峡大学机械工程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80200)

一、培养目标
掌握机械工程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深入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具有从事科研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对所研究的课题具有新见解,具有工程问题建模、工程技术创新和开发的基本能力;具有良好的表达交流能力和团队精神,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一)具有严谨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团队精神,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探索真理、刻苦专研、勇于创新的精神;遵守国家、学位授予单位相关的法律和规章制度,遵守社会公德,遵守学术道德规范。
(二)深入掌握机械工程的理论、方法、技术和专业知识,熟悉本专业的最新发展状况和趋势。
(三)具有主动获取研究所需知识的自学能力、获得科学实验数据和进行合理分析的能力,具备对本研究方向重要问题和研究成果的评判能力;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开展专门技术工作的研发。
(四)能够准确表达自己学术观点和研究成果,能比较熟练地运用一门外国语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并撰写论文;具有一定的规划、组织、协调等能力,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学制及学习年限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基准学制为3年,全日制最长学习年限为4年,非全日制最长学习年限为5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不少于1年,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不少于1年。
三、研究方向
(一)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080201):研究机械制造理论与技术、自动化制造系统和先进制造技术。具体研究方向包括:①增材制造技术;②机械零件修复再制造技术;③高效精密加工制造理论与技术;④复杂制造系统建模、仿真及优化技术;⑤先进材料成形理论及控制技术;⑥数字化设计与制造。
(二)机械设计及理论(080203):根据使用要求对机械产品和装备的工作原理、结构、运动方式、力和能量的传递方式等进行构思、分析、综合与优化。其主要研究领域为:①机械设计方法学与机构学;②机械动力学;③机械强度与可靠性;④表面界面与摩擦学;⑤多学科设计优化与仿真;⑥智能机器及系统。
(三)机械电子工程(080202):以机械设备和制造过程的自动化控制为对象,集机械工程、电子技术、控制工程、振动工程、信息科学等多学科为一体,研究机电产品设计、制造、运行、维护及控制等问题。具体研究方向:①机电状态监测、故障诊断与健康评估;②机、电、液系统与智能控制技术;③机器人;④数字化测控技术与仪器;⑤信号与图像处理。
(四)车辆工程(080204):研究汽车、工程机械等各类动力驱动车辆的基础理论、设计和制造技术。主要涉及到力学、机械设计、计算机科学、电子技术、测试计量技术、控制技术等学科。主要研究方向为:①车辆系统动力学与控制;②工程机械设计与研究;③车辆轻量化;④节能与新能源车辆;⑤机器人与智能系统。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机械工程学术学位研究生应修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其中实践环节不少于5学分。课程设置分为五大类: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公共选修课,以及补修课程,课程设置及具体要求如下:

课程设置一览表

课程
模块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考核
方式
修课
要求
开课
学期
备注
公共
基础
0900000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2 2 考试 必修 1  
0900000003 自然辩证法 16 1 考试 必修 1 二选一
0900000002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6 1 考试 必修 1
1400000001 第一外国语(英语) 64 4 考试 必修 2  
学科
基础

 
0308020001X 矩阵论 48 3 考试 必修 1 至少选修12学分
0308020002X 数值分析 48 3 考试 必修 1
0308020003X 科技论文写作 16 1 考试 必修 1
0308020004X 高等流体力学 32 2 考试 选修 1
0308020005X 现代控制理论 32 2 考试 选修 1
0308020006X 机械动力学 32 2 考试 选修 1
0308020007X 有限元法 32 2 考试 选修 1
0308020008X 制造系统工程 32 2 考试 选修 1
0308020009X 材料分析方法 32 2 考查 选修 1
学科专业课 0308020010X 人工智能技术 32 2 考试 选修 1 至少选修6学分
 
0308020011X 先进制造技术 32 2 考查 选修 2
0308020012X 现代集成制造系统 32 2 考查 选修 2
0308020013X 凝固原理 32 2 考查 选修 2
0308020014X 高等机构学 32 2 考查 选修 2
0308020015X 摩擦学原理 32 2 考查 选修 2
0308020016X 机器人学 32 2 考试 选修 1
0308020017X 结构强度与可靠性 32 2 考查 选修 2
0308020018X 机械信号处理及应用 32 2 考查 选修 1
0308020019X 机械故障诊断学 32 2 考查 选修 2
0308020020X 流体传动与控制 32 2 考查 选修 2
0308020021X 车辆系统动力学 32 2 考查 选修 2
0308020022X 车辆传动与控制 32 2 考查 选修 2
0308020023X 噪声与振动控制 32 2 考查 选修 2
公共
选修
  研究生院统一公布       选修   至少选修2学分
        选修  
        选修  
实践
环节
0308020024X 科研实践   3 考查 必修   至少选修5学分
0308020025X 学术交流   1 考查 必修  
0000000020X 教学实践   1 考查 选修  
社会实践   1 考查 选修  
助管助教和学生辅导员   1 考查 选修  
创新创业及学科竞赛   1 考查 选修  
补修课 同等学力或跨学科专业研究生,须补修本学科专业本科主干课程至少2门。补修课程根据导师意见安排,补修课不记学分,但成绩记入学生档案。
 
五、实践环节
1、科研实践及学位论文
就读期间参与导师的研究课题,在导师指导下进行文献阅读、科学实验、社会调研、实地调查等研究工作。需公开发表1篇论文,具体要求见“八、学位论文工作”。学位论文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论文应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完善性,有新见解。学位论文应通过开题、中期检查、预答辩、毕业答辩等环节的考核。达到以上要求者由学院研究生管理办公室认定3个学分。
2、学术交流
研究生就读期间需参加校内外学术活动10次及以上,其中本人作学术报告至少1次,听取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报告不少于1次。达到以上要求者由学院研究生管理办公室认定1个学分。学术报告学分不累加。
3、教学实践
研究生就读期间,根据需要参加不少于1个月的教学实践活动,包括授课和助教工作。其中承担课堂教学任务应控制在2-4学时。授课前研究生要跟班听课2周,听课期间要认真做好记录、答疑、批改作业等辅导工作,上课时指导教师要亲自听课并做具体指导和评价工作。助教工作参照《三峡大学研究生“三助一辅”工作实施办法(试行)》(三峡大研〔2015〕7号)执行。助教实践可采取多种方式,如专业课程的辅导、答疑、批改作业、带学生实习、实验,以及指导或协助指导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研究生的教学实践工作量由导师、学院研究生管理办公室和研究生院联合认定。研究生填写教学实践考核表并通过认定后计1个学分。
4、社会实践
研究生就读期间,可根据学习、科研需要参加企业实习、调查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研究生撰写实践报告,填写社会实践考核表后由导师评定成绩,考察合格由学院研究生管理办公室认定1个学分。
5、助管助教和学生辅导员
遵照《三峡大学研究生“三助一辅”工作实施办法(试行)》(三峡大研〔2015〕7号)执行,承担助管助教和学生辅导员工作不少于6个月,计1学分。此项由研究生管理办公室评定成绩,学分不累加。
6、学科竞赛及创新创业
研究生应积极参加学校认可的创新创业大赛以及各类学科竞赛活动,参加上述活动者由学院研究生管理办公室认定1个学分。
六、培养方式
导师是立德树人第一责任人,负责研究生日常管理、思想和学术道德教育。指导学生按照培养方案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包括课程学习、文献阅读、教学与科研训练、开题报告、中期考核、学位论文等环节。
研究生入学后两周内,在导师指导下,按照培养方案要求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并录入到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中,个人培养计划应包括课程学习、文献阅读、教学与科研训练、开题报告、学位论文等。同时打印纸质版个人培养计划一式两份,经导师、学位点负责人签字后交学院存档,学生个人留存一份,培养计划一经确定不允许随意改动。
七、中期考核
研究生在课程学分完成后进行中期考核工作,一般在第三学期进行。中期考核以研究生的培养计划为依据,以课程考核成绩为基础,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表现,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开题报告完成情况及创新研究潜力等进行一次综合考核。考核结论为合格与不合格两种,考核不合格者不能进入学位论文工作。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工作是硕士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学位论文既是学位授予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衡量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
(一)论文选题
研究生的学位论文选题应结合机械工程学科的研究方向和导师科研课题,在导师的指导下选取具有科学意义或工程实用价值的问题进行研究,必须具有科学理论意义或实践应用价值。
(二)论文开题
硕士研究生应于课程学习结束之后,第三学期结束之前确定学位论文题目并完成硕士论文开题报告。相关要求遵照《三峡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规定(暂行)》(三峡大研〔2015〕11号)执行。
开题报告的内容要求为:拟选课题的国内外相关研究分析;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预期达到的结果、水平;论文形式;论文工作安排;进行课题研究所具备的条件;参考文献等。
开题报告应经导师审核同意,由导师组织答辩评议并通过。通过开题报告者可以进入硕士论文研究阶段。
(三)论文中期检查
中期检查一般在第五学期12月底前完成,相关要求遵照《三峡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中期检查规定(暂行)》执行。通过中期检查者可以进入论文后期研究阶段和答辩环节。
(四)论文撰写和质量保障
规范学位论文撰写,遵照《三峡大学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印制规格的规定》执行;保证和提高学位论文质量,关于学位论文预答辩、学位论文匿名评阅、学术不端行为检测,遵照《三峡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质量保障办法(试行)》(三峡大研[2018]5号)执行。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环节,论文全文重复率不得高于25%。
(五)论文答辩及学位授予
学位论文答辩资格审核和学位论文答辩遵照《三峡大学硕士、博士学位论文答辩资格认定标准(暂行)(三峡大研〔2014〕28号)、《三峡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资格审核实施办法(暂行)》(三峡大研〔2018〕7号)、《三峡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三峡大研〔2014〕27号) 等文件相关规定执行。
学术型学位研究生申请论文答辩,需在本学科以下类别中公开发表1篇论文:
 (1)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论文发表当年版)及以上;
 (2)EI和SCI收录的学术论文;
附:需阅读的主要经典著作和专业学术期刊目录
(一)需要阅读的学术期刊:


1.    Advanced engineering materials              
2.    Advanced applied mechanics
3.   Advances in applied mathematics            
4.    Mechanical engineering
5.    Mechanism and machine theory              
6.    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
7.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8.    Journal of Mechanical Design
9.    机床与液压          
10.       机械传动      
11.       机械工程材料    
12.       机械工程学报
13.       噪声与振动控制      
14.       机械设计        
15.       机械设计与制造
16.       中国机械工程  
17.       机械传动      
18.       起重运输机械    
19.       建筑机械
20.       工程机械            
21.       矿山机械    
22.       摩擦学学报      
23.       机械制造
24.       机器人        
25.       液压与气动      
26.       机电工程        
27.       振动工程学报
28.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9.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30.       系统工程学报
31.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32.       工业工程与管理  
33.       工业工程        
34.       运筹学学报
35.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36.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二)需要阅读的相关技术的经典著作:
1.    机械CAD技术        
2.    机械可靠性设计测试与信息处理    
3.    控制基础理论及应用
4.    绿色设计与绿色制造    
5.    弹性力学及有限元    
6.    高等流体力学      
7.    高等弹性力学
8.    高等振动力学          
9.    高等工程力学        
10.  高等机构学        
11.  现代设计方法学
12.  结构有限元分析及其应用
13.  机械信号处理及应用
14.  输电线路动力学        
15.  机器人学
16.  机器人建模和控制
17.  人工智能
18.  液压伺服控制系统
19.  网络数据库技术
 
 
   

三峡大学机械与动力学院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点介绍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点
本学科2016年获批一级学科硕士点,拥有两个本科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和“核工程与核技术”,兼顾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与物理学等相关专业。该一级学科点的设立,使我校形成能源基地建设、能源装备开发、能源控制、能源运行和输送等较为完整的教学科研体系,优化我校硕士学位点布局;促进“能源与动力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等相关专业的发展,促进其它专业研究内容的交融,培养更多高水平人才,增强服务水利电力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源装备研发能力。
本学科拥有相关科研背景的教师36人,全部获得博士学位,其中教授15人(含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25人。近五年来,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0余项,科研经费近千万,获省级科技奖励10余项,著作及教材11部,三大检索论文100余篇。
本学科根据已经开展的研究工作,凝练出“工程热物理”、“水电动力机械”、“流体机械及工程”以及“新能源装置及运行”等四个研究方向,在传统的水电行业、新能源开发,能源储存以及基础理论研究上取得一系列成果,并将在相关方向继续深入进行下去。
学位获得者应系统掌握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研究方法,具备理论分析、建模仿真、实验研究等方面的能力,具有对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领域的科学问题和应用基础问题进行研究的能力。能够对本专业相关产品、设备进行设计开发,并从专业角度进行性能分析及优化,同时具备制造工艺和制造系统分析等应用技术研究和工程技术实践能力。
 

三峡大学机械与动力学院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点介绍

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点
本学科源于1978年原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机械工程系,开设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机械电子工程等4个本科专业,建设了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工业工程等5个二级硕士点,拥有3个楚天学者岗位,机械工程一级学科获批湖北省重点学科。
本学科依托单位地处水电工程高度集中的三峡区域,学科围绕国家能源战略、水电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重大需求,重点面向水电工程施工和运行等能源装备以及区域内特种装备,开展其设计、制造和运行维护方面的应用基础科学研究,着重解决工程领域中复杂机电装备的科学技术问题。本学科的目标是建设成行业和区域内一流的机械工程学科,使本学科成为行业和区域内能源装备共性技术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强化学科交叉,促进机械与力学、材料、控制等学科的融合,服务于水利电力行业和区域内的装备制造业,增强服务国家能源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装备研发能力。
本学科立足三峡区域,围绕水利电力行业对装备设计、制造及安全运行管理中的重大需求及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在水电工程高精度施工装备研发、特种装备先进设计及理论、能源装备在线监测和维护技术及设备、高附加值石墨制品研发及其关键设备集成研究、智能制造过程及其支撑空技术等领域形成了优势。学科立足能源建设和运行管理过程中的重大科技需求,形成了以下四个特色研究方向:(1)机械设计理论与方法;(2)机电设备状态检测与维护;(3)机械制造技术与应用;(4)智能制造与精益生产。
本学科通过培养和引进,建设了一支包含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省新世纪人才、省杰出青年、楚天学者以及三峡学者、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研究队伍;其中博士生导师8人,教授19人,楚天学者3人,教师博士比69%,45岁以下教师占71%。拥有水电机械设备设计与维护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省新型液压气动技术及产品研发中心等省部级科研教学平台;与中国葛洲坝集团机械船舶有限公司、宜昌江峡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等共建了省级、校级研究生工作站;参与共建了湖北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还建设了4个校级科研教学平台。近5年,本学科承担国家级项目20余项,科研经费2000余万,获省部级科技奖励12项,授权发明专利200余项,著作教材13部,三大检索论文247篇,其中ESI高水平论文3篇。
本学科培养研究生机械工程坚实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培养研究生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毕业研究生可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工矿企业等从事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内的科技开发与研究工作,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自2012年以来培养了600余名研究生,部分毕业生已成为水电建设领域的企业领袖与工程技术骨干。
学科充分发挥智库作用,参与了三峡水电工程中的升船机关键技术的研发,研制的钢模台车在尾水隧洞、三峡水利施工中得到应用;为宜昌市制订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的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型产业的发展规划提供了决策咨询,同时还参与积极参与多项机械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的制订和咨询工作,学科多项工作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学科多名教师在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及各分会、《机械工程学报》等学术组织中担任委员或编委等职务。学科教师国际视野开阔,20余名教师到国外知名大学开展科研合作,学科聘有海外高水平专家12人,与英国帝国理工大学、法国VALENCIENNES大学等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教师和研究生积极参加学术会议,学院每年均承办了本领域的学术会议。

三峡大学机械与动力学院的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教职工100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36人、博士6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1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三峡大学特聘教授2人、三峡学者2人、“151”学术带头人8人、校学术骨干4人、博士生导师9人。
 学院拥有水电机械设备设计与维护省重点实验室、湖北省新型液压气动技术及产品校企共建研发中心、湖北省新型石墨阻燃材料校企共建研发中心、机器人与智能系统宜昌市重点实验室、高端石墨/石墨烯增材制造技术与装备省级工程技术中心(筹建)五个科研平台。拥有机械设计研究所、智能机器及系统研究所、先进成形技术与装备研究所、数字化制造研究所、智能仿真优化与调度研究所、摩擦学研究所、机电系统诊断与控制研究所、核能科学与技术研究所、动力装备研究所等校级科研机构。形成了一支职称、学历与年龄结构合理,具有高水平教学科研能力、团结协作的教学科研队伍。 

三峡大学机械与动力学院的联系方式

三峡大学机械与动力学院的联系方式
咨询电话:0717-6397559
传 真:0717-6397559
邮箱地址:jxxybgs@ctgu.edu.cn
联系地址:湖北省宜昌市大学路8号

三峡大学机械与动力学院的介绍

学院办学源于1978年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水利工程机械本科专业,2001年获机械设计及理论硕士研究生招生资格,2010年获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招生资格,2012年机械工程学科获批为湖北省重点学科,2016年获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
 学院开办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业工程、机械电子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六个本科专业,其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为国家特色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拥有机械工程和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机械工程和控制工程两个专业学位领域专业型硕士学位点,机械工程学科为学校立项建设博士点学科。
学院现有教职工100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36人、博士6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1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三峡大学特聘教授2人、三峡学者2人、“151”学术带头人8人、校学术骨干4人、博士生导师9人。
 学院拥有水电机械设备设计与维护省重点实验室、湖北省新型液压气动技术及产品校企共建研发中心、湖北省新型石墨阻燃材料校企共建研发中心、机器人与智能系统宜昌市重点实验室、高端石墨/石墨烯增材制造技术与装备省级工程技术中心(筹建)五个科研平台。拥有机械设计研究所、智能机器及系统研究所、先进成形技术与装备研究所、数字化制造研究所、智能仿真优化与调度研究所、摩擦学研究所、机电系统诊断与控制研究所、核能科学与技术研究所、动力装备研究所等校级科研机构。形成了一支职称、学历与年龄结构合理,具有高水平教学科研能力、团结协作的教学科研队伍。
学院在校全日制本科学生1674人,在校研究生182人,来华留学生5人。至今已为国家输送研究生、本科生7500多人,毕业生获得了用人单位好评,毕业生已成为水电建设领域、能源建设领域、机械制造行业的企业领袖与现代工程师。本科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左右,硕士研究生就业率100%。
 学院拥有机械创新实验室、机械基础实验室、机械电子工程实验室、工业工程实验室、能源与动力实验室、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实验室、材料成型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实验室建筑面积7000多平米,设备仪器总值6000余万元,其中超过10万元的设备50多台(套)。
学院近年来承担和参加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60余项,省(部)、市(厅)级科研项目120余项,受企业委托与合作研究项目400余项。近三年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检索刊物收录200余篇次,公开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10余部,获批授权专利700余项。在复杂机械装备设计及理论、增材制造技术、摩擦磨损及表面工程、新能源装备工程等方面形成了科研特色,构建了机械+的科研体系。
学院广泛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与英国帝国大学、英国南安普顿大学、英国华威大学、法国centralesupelec大学、法国VALENCIENNES大学、德国柏林应用科技大学、德国凯泽斯劳藤应用科技大学、荷兰TWENTY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延边大学、美国南方卫理公会大学工程学院先进制造研究中心、日本北九洲国际交流中心等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40年来的办学实践中,学院立足于水利、电力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以培养“高素质、强能力、应用型”现代工程师为目标,形成了厚德、笃行、创新、卓越的文化氛围,建立了讲规矩、讲落实、讲业绩、讲奉献的工作机制,确立了创新、创高、创富、创健的工作格局。全院师生齐心协力、克难奋进,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服务于水利电力行业、机械制造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有特色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学院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