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5-07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三峡大学机械与动力学院机械工程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三峡大学机械与动力学院机械工程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考研派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哦)[三峡大学民族学院民族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三峡大学民族学院民族学一级学科简介] [三峡大学民族学院的师资力量] [三峡大学民族学院的联系方式] [三峡大学民族学院的介绍] [三峡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的联系方式]

三峡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0三峡大学研究生招生简章] [三峡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三峡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三峡大学考研难吗] [三峡大学研究生院] [三峡大学排名] [三峡大学考研群] [三峡大学研究生学费] [三峡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三峡大学机械与动力学院机械工程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正文

三峡大学机械工程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80200)

一、培养目标
掌握机械工程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深入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具有从事科研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对所研究的课题具有新见解,具有工程问题建模、工程技术创新和开发的基本能力;具有良好的表达交流能力和团队精神,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一)具有严谨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团队精神,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探索真理、刻苦专研、勇于创新的精神;遵守国家、学位授予单位相关的法律和规章制度,遵守社会公德,遵守学术道德规范。
(二)深入掌握机械工程的理论、方法、技术和专业知识,熟悉本专业的最新发展状况和趋势。
(三)具有主动获取研究所需知识的自学能力、获得科学实验数据和进行合理分析的能力,具备对本研究方向重要问题和研究成果的评判能力;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开展专门技术工作的研发。
(四)能够准确表达自己学术观点和研究成果,能比较熟练地运用一门外国语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并撰写论文;具有一定的规划、组织、协调等能力,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学制及学习年限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基准学制为3年,全日制最长学习年限为4年,非全日制最长学习年限为5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不少于1年,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不少于1年。
三、研究方向
(一)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080201):研究机械制造理论与技术、自动化制造系统和先进制造技术。具体研究方向包括:①增材制造技术;②机械零件修复再制造技术;③高效精密加工制造理论与技术;④复杂制造系统建模、仿真及优化技术;⑤先进材料成形理论及控制技术;⑥数字化设计与制造。
(二)机械设计及理论(080203):根据使用要求对机械产品和装备的工作原理、结构、运动方式、力和能量的传递方式等进行构思、分析、综合与优化。其主要研究领域为:①机械设计方法学与机构学;②机械动力学;③机械强度与可靠性;④表面界面与摩擦学;⑤多学科设计优化与仿真;⑥智能机器及系统。
(三)机械电子工程(080202):以机械设备和制造过程的自动化控制为对象,集机械工程、电子技术、控制工程、振动工程、信息科学等多学科为一体,研究机电产品设计、制造、运行、维护及控制等问题。具体研究方向:①机电状态监测、故障诊断与健康评估;②机、电、液系统与智能控制技术;③机器人;④数字化测控技术与仪器;⑤信号与图像处理。
(四)车辆工程(080204):研究汽车、工程机械等各类动力驱动车辆的基础理论、设计和制造技术。主要涉及到力学、机械设计、计算机科学、电子技术、测试计量技术、控制技术等学科。主要研究方向为:①车辆系统动力学与控制;②工程机械设计与研究;③车辆轻量化;④节能与新能源车辆;⑤机器人与智能系统。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机械工程学术学位研究生应修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其中实践环节不少于5学分。课程设置分为五大类: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公共选修课,以及补修课程,课程设置及具体要求如下:

课程设置一览表

课程
模块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考核
方式
修课
要求
开课
学期
备注
公共
基础
0900000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2 2 考试 必修 1  
0900000003 自然辩证法 16 1 考试 必修 1 二选一
0900000002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6 1 考试 必修 1
1400000001 第一外国语(英语) 64 4 考试 必修 2  
学科
基础

 
0308020001X 矩阵论 48 3 考试 必修 1 至少选修12学分
0308020002X 数值分析 48 3 考试 必修 1
0308020003X 科技论文写作 16 1 考试 必修 1
0308020004X 高等流体力学 32 2 考试 选修 1
0308020005X 现代控制理论 32 2 考试 选修 1
0308020006X 机械动力学 32 2 考试 选修 1
0308020007X 有限元法 32 2 考试 选修 1
0308020008X 制造系统工程 32 2 考试 选修 1
0308020009X 材料分析方法 32 2 考查 选修 1
学科专业课 0308020010X 人工智能技术 32 2 考试 选修 1 至少选修6学分
 
0308020011X 先进制造技术 32 2 考查 选修 2
0308020012X 现代集成制造系统 32 2 考查 选修 2
0308020013X 凝固原理 32 2 考查 选修 2
0308020014X 高等机构学 32 2 考查 选修 2
0308020015X 摩擦学原理 32 2 考查 选修 2
0308020016X 机器人学 32 2 考试 选修 1
0308020017X 结构强度与可靠性 32 2 考查 选修 2
0308020018X 机械信号处理及应用 32 2 考查 选修 1
0308020019X 机械故障诊断学 32 2 考查 选修 2
0308020020X 流体传动与控制 32 2 考查 选修 2
0308020021X 车辆系统动力学 32 2 考查 选修 2
0308020022X 车辆传动与控制 32 2 考查 选修 2
0308020023X 噪声与振动控制 32 2 考查 选修 2
公共
选修
  研究生院统一公布       选修   至少选修2学分
        选修  
        选修  
实践
环节
0308020024X 科研实践   3 考查 必修   至少选修5学分
0308020025X 学术交流   1 考查 必修  
0000000020X 教学实践   1 考查 选修  
社会实践   1 考查 选修  
助管助教和学生辅导员   1 考查 选修  
创新创业及学科竞赛   1 考查 选修  
补修课 同等学力或跨学科专业研究生,须补修本学科专业本科主干课程至少2门。补修课程根据导师意见安排,补修课不记学分,但成绩记入学生档案。
 
五、实践环节
1、科研实践及学位论文
就读期间参与导师的研究课题,在导师指导下进行文献阅读、科学实验、社会调研、实地调查等研究工作。需公开发表1篇论文,具体要求见“八、学位论文工作”。学位论文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论文应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完善性,有新见解。学位论文应通过开题、中期检查、预答辩、毕业答辩等环节的考核。达到以上要求者由学院研究生管理办公室认定3个学分。
2、学术交流
研究生就读期间需参加校内外学术活动10次及以上,其中本人作学术报告至少1次,听取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报告不少于1次。达到以上要求者由学院研究生管理办公室认定1个学分。学术报告学分不累加。
3、教学实践
研究生就读期间,根据需要参加不少于1个月的教学实践活动,包括授课和助教工作。其中承担课堂教学任务应控制在2-4学时。授课前研究生要跟班听课2周,听课期间要认真做好记录、答疑、批改作业等辅导工作,上课时指导教师要亲自听课并做具体指导和评价工作。助教工作参照《三峡大学研究生“三助一辅”工作实施办法(试行)》(三峡大研〔2015〕7号)执行。助教实践可采取多种方式,如专业课程的辅导、答疑、批改作业、带学生实习、实验,以及指导或协助指导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研究生的教学实践工作量由导师、学院研究生管理办公室和研究生院联合认定。研究生填写教学实践考核表并通过认定后计1个学分。
4、社会实践
研究生就读期间,可根据学习、科研需要参加企业实习、调查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研究生撰写实践报告,填写社会实践考核表后由导师评定成绩,考察合格由学院研究生管理办公室认定1个学分。
5、助管助教和学生辅导员
遵照《三峡大学研究生“三助一辅”工作实施办法(试行)》(三峡大研〔2015〕7号)执行,承担助管助教和学生辅导员工作不少于6个月,计1学分。此项由研究生管理办公室评定成绩,学分不累加。
6、学科竞赛及创新创业
研究生应积极参加学校认可的创新创业大赛以及各类学科竞赛活动,参加上述活动者由学院研究生管理办公室认定1个学分。
六、培养方式
导师是立德树人第一责任人,负责研究生日常管理、思想和学术道德教育。指导学生按照培养方案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包括课程学习、文献阅读、教学与科研训练、开题报告、中期考核、学位论文等环节。
研究生入学后两周内,在导师指导下,按照培养方案要求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并录入到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中,个人培养计划应包括课程学习、文献阅读、教学与科研训练、开题报告、学位论文等。同时打印纸质版个人培养计划一式两份,经导师、学位点负责人签字后交学院存档,学生个人留存一份,培养计划一经确定不允许随意改动。
七、中期考核
研究生在课程学分完成后进行中期考核工作,一般在第三学期进行。中期考核以研究生的培养计划为依据,以课程考核成绩为基础,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表现,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开题报告完成情况及创新研究潜力等进行一次综合考核。考核结论为合格与不合格两种,考核不合格者不能进入学位论文工作。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工作是硕士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学位论文既是学位授予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衡量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
(一)论文选题
研究生的学位论文选题应结合机械工程学科的研究方向和导师科研课题,在导师的指导下选取具有科学意义或工程实用价值的问题进行研究,必须具有科学理论意义或实践应用价值。
(二)论文开题
硕士研究生应于课程学习结束之后,第三学期结束之前确定学位论文题目并完成硕士论文开题报告。相关要求遵照《三峡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规定(暂行)》(三峡大研〔2015〕11号)执行。
开题报告的内容要求为:拟选课题的国内外相关研究分析;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预期达到的结果、水平;论文形式;论文工作安排;进行课题研究所具备的条件;参考文献等。
开题报告应经导师审核同意,由导师组织答辩评议并通过。通过开题报告者可以进入硕士论文研究阶段。
(三)论文中期检查
中期检查一般在第五学期12月底前完成,相关要求遵照《三峡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中期检查规定(暂行)》执行。通过中期检查者可以进入论文后期研究阶段和答辩环节。
(四)论文撰写和质量保障
规范学位论文撰写,遵照《三峡大学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印制规格的规定》执行;保证和提高学位论文质量,关于学位论文预答辩、学位论文匿名评阅、学术不端行为检测,遵照《三峡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质量保障办法(试行)》(三峡大研[2018]5号)执行。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环节,论文全文重复率不得高于25%。
(五)论文答辩及学位授予
学位论文答辩资格审核和学位论文答辩遵照《三峡大学硕士、博士学位论文答辩资格认定标准(暂行)(三峡大研〔2014〕28号)、《三峡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资格审核实施办法(暂行)》(三峡大研〔2018〕7号)、《三峡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三峡大研〔2014〕27号) 等文件相关规定执行。
学术型学位研究生申请论文答辩,需在本学科以下类别中公开发表1篇论文:
 (1)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论文发表当年版)及以上;
 (2)EI和SCI收录的学术论文;
附:需阅读的主要经典著作和专业学术期刊目录
(一)需要阅读的学术期刊:


1.    Advanced engineering materials              
2.    Advanced applied mechanics
3.   Advances in applied mathematics            
4.    Mechanical engineering
5.    Mechanism and machine theory              
6.    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
7.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8.    Journal of Mechanical Design
9.    机床与液压          
10.       机械传动      
11.       机械工程材料    
12.       机械工程学报
13.       噪声与振动控制      
14.       机械设计        
15.       机械设计与制造
16.       中国机械工程  
17.       机械传动      
18.       起重运输机械    
19.       建筑机械
20.       工程机械            
21.       矿山机械    
22.       摩擦学学报      
23.       机械制造
24.       机器人        
25.       液压与气动      
26.       机电工程        
27.       振动工程学报
28.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9.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30.       系统工程学报
31.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32.       工业工程与管理  
33.       工业工程        
34.       运筹学学报
35.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36.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二)需要阅读的相关技术的经典著作:
1.    机械CAD技术        
2.    机械可靠性设计测试与信息处理    
3.    控制基础理论及应用
4.    绿色设计与绿色制造    
5.    弹性力学及有限元    
6.    高等流体力学      
7.    高等弹性力学
8.    高等振动力学          
9.    高等工程力学        
10.  高等机构学        
11.  现代设计方法学
12.  结构有限元分析及其应用
13.  机械信号处理及应用
14.  输电线路动力学        
15.  机器人学
16.  机器人建模和控制
17.  人工智能
18.  液压伺服控制系统
19.  网络数据库技术
 
 
   

本文来源:http://m.okaoyan.com/sanxiadaxue/yanjiushengyuan_272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