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 专业: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

Add福建师范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免费答疑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 [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福建师范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福建师范大学考研难吗] [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福建师范大学考研群] [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学费] [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辅导] [福建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地理科学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生态学专业简介

【专业介绍】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生态学专业,于2003年申报,2004年批准正式招生,经过10年建设,本专业办学条件和办学质量达到国内同类院校先进水平。现有专职教师 32 人,其中教授 10 人,副教授 9 人,21 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队伍中 79% 为 45 岁以下中青年教师,58% 为 35 岁以下青年教师,是一支年富力强、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教学科研团队。专业于2006年11月顺利通过学校新增设专业评估和2007年10月的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于2013年5月顺利通过学校组织的理科专业评估,并获得优秀。
本专业依托生态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水土保持二级学科博士点,生态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硕士点,以及生态学、水土保持学省级重点学科这一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致力于培养具备“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生态学基础与应用型优秀人才,具备系统的生态学专业理论和知识,具有开展生态学科学研究和生态建设实践技能,能够从事农业、林业、水利、环保、工业等广泛行业的教学与科研单位、政府部门和企事业的生态学教学、科研、规划、技术开发等不同工作。
【主干课程】
本专业开设的核心课程主要包括:普通生态学、植物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统计与实验设计、植物生理生态学、景观生态学、恢复生态学、生态学实验与技术、生态工程、环境科学概论、地理信息系统导论。
课程体系围绕培养目标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进行整体设计,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生态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最新的生态学理论与应用技术。教学内容在强调基本理论课堂传授的同时,尤其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等基本技能的培养,实践教学贯穿于课程实验、课程与专业综合实习、课程论文与毕业论文等各环节,并充分利用本系师资学历高和科研能力强的优势,鼓励教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
《普通生态学》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关系、种群生态、群落生态和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与方法;《生态学实验与技术》主要培训生态学常用的野外测定与室内分析的国际先进仪器设备,并开设综合的生态研究探索型实验;《植物生物学》要求学生认识植物的细胞、组织、器官的形态特征以及功能,掌握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形态解剖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技巧,以及植物的分类与演化。《景观生态学》主要培养学生应用景观生态理论进行野外景观类型调查、数据采集、景观生态功能区划、景观生态分类规划与设计的能力。《恢复生态学》重点理解和掌握退化生态系统形成的原因与机理,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理论基础、实践、技术与方法,以及生态恢复与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健康的关系等内容,熟悉不同退化生态系统采用的技术与方法。

【就业及升学前景】
本专业培养的人才就业面广、社会需求良好。接近50%的毕业生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就业部门涵盖高校、中学、科研院所(中科院,环境保护研究院,标准化研究院等)、政府部门(市委办,环境保护局,农办,林业局,工商局等)、企事业单位(环保公司,绿化公司,通讯公司等),自主创业的毕业生亦发展良好。每年亦有很大比例毕业生进入中科院和知名高校如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或远赴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留学深造。
【办学特色与优势】
本专业学科基础坚实,办学条件先进,师资力量雄厚;拥有教育部创新团队;国家“万人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新世纪国家百千万人才,“闽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等优秀人才;在森林和湿地生态以及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方面研究在国内外有一定的影响力。人才培养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注重生态规划/生态评价/生态工程设计、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建设方面技能的训练,注重研究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结合;充分利用学科优势和重点实验室优质资源,本科四年全程实施班主任制和导师制。在导师指导下,学生主持国家级、省级、校级以及院级大学生课外科技立项课题,居全校前列。

 
【专业介绍】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生态学专业,于2003年申报,2004年批准正式招生,经过10年建设,本专业办学条件和办学质量达到国内同类院校先进水平。现有专职教师 32 人,其中教授 10 人,副教授 9 人,21 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队伍中 79% 为 45 岁以下中青年教师,58% 为 35 岁以下青年教师,是一支年富力强、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教学科研团队。专业于2006年11月顺利通过学校新增设专业评估和2007年10月的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于2013年5月顺利通过学校组织的理科专业评估,并获得优秀。
本专业依托生态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水土保持二级学科博士点,生态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硕士点,以及生态学、水土保持学省级重点学科这一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致力于培养具备“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生态学基础与应用型优秀人才,具备系统的生态学专业理论和知识,具有开展生态学科学研究和生态建设实践技能,能够从事农业、林业、水利、环保、工业等广泛行业的教学与科研单位、政府部门和企事业的生态学教学、科研、规划、技术开发等不同工作。
【主干课程】
本专业开设的核心课程主要包括:普通生态学、植物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统计与实验设计、植物生理生态学、景观生态学、恢复生态学、生态学实验与技术、生态工程、环境科学概论、地理信息系统导论。
课程体系围绕培养目标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进行整体设计,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生态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最新的生态学理论与应用技术。教学内容在强调基本理论课堂传授的同时,尤其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等基本技能的培养,实践教学贯穿于课程实验、课程与专业综合实习、课程论文与毕业论文等各环节,并充分利用本系师资学历高和科研能力强的优势,鼓励教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
《普通生态学》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关系、种群生态、群落生态和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与方法;《生态学实验与技术》主要培训生态学常用的野外测定与室内分析的国际先进仪器设备,并开设综合的生态研究探索型实验;《植物生物学》要求学生认识植物的细胞、组织、器官的形态特征以及功能,掌握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形态解剖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技巧,以及植物的分类与演化。《景观生态学》主要培养学生应用景观生态理论进行野外景观类型调查、数据采集、景观生态功能区划、景观生态分类规划与设计的能力。《恢复生态学》重点理解和掌握退化生态系统形成的原因与机理,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理论基础、实践、技术与方法,以及生态恢复与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健康的关系等内容,熟悉不同退化生态系统采用的技术与方法。
【就业及升学前景】
本专业培养的人才就业面广、社会需求良好。接近50%的毕业生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就业部门涵盖高校、中学、科研院所(中科院,环境保护研究院,标准化研究院等)、政府部门(市委办,环境保护局,农办,林业局,工商局等)、企事业单位(环保公司,绿化公司,通讯公司等),自主创业的毕业生亦发展良好。每年亦有很大比例毕业生进入中科院和知名高校如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或远赴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留学深造。
【办学特色与优势】
本专业学科基础坚实,办学条件先进,师资力量雄厚;拥有教育部创新团队;国家“万人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新世纪国家百千万人才,“闽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等优秀人才;在森林和湿地生态以及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方面研究在国内外有一定的影响力。人才培养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注重生态规划/生态评价/生态工程设计、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建设方面技能的训练,注重研究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结合;充分利用学科优势和重点实验室优质资源,本科四年全程实施班主任制和导师制。在导师指导下,学生主持国家级、省级、校级以及院级大学生课外科技立项课题,居全校前列。
 【专业介绍】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生态学专业,于2003年申报,2004年批准正式招生,经过10年建设,本专业办学条件和办学质量达到国内同类院校先进水平。现有专职教师 32 人,其中教授 10 人,副教授 9 人,21 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队伍中 79% 为 45 岁以下中青年教师,58% 为 35 岁以下青年教师,是一支年富力强、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教学科研团队。专业于2006年11月顺利通过学校新增设专业评估和2007年10月的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于2013年5月顺利通过学校组织的理科专业评估,并获得优秀。
本专业依托生态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水土保持二级学科博士点,生态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硕士点,以及生态学、水土保持学省级重点学科这一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致力于培养具备“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生态学基础与应用型优秀人才,具备系统的生态学专业理论和知识,具有开展生态学科学研究和生态建设实践技能,能够从事农业、林业、水利、环保、工业等广泛行业的教学与科研单位、政府部门和企事业的生态学教学、科研、规划、技术开发等不同工作。
【主干课程】
本专业开设的核心课程主要包括:普通生态学、植物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统计与实验设计、植物生理生态学、景观生态学、恢复生态学、生态学实验与技术、生态工程、环境科学概论、地理信息系统导论。
课程体系围绕培养目标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进行整体设计,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生态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最新的生态学理论与应用技术。教学内容在强调基本理论课堂传授的同时,尤其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等基本技能的培养,实践教学贯穿于课程实验、课程与专业综合实习、课程论文与毕业论文等各环节,并充分利用本系师资学历高和科研能力强的优势,鼓励教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
《普通生态学》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关系、种群生态、群落生态和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与方法;《生态学实验与技术》主要培训生态学常用的野外测定与室内分析的国际先进仪器设备,并开设综合的生态研究探索型实验;《植物生物学》要求学生认识植物的细胞、组织、器官的形态特征以及功能,掌握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形态解剖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技巧,以及植物的分类与演化。《景观生态学》主要培养学生应用景观生态理论进行野外景观类型调查、数据采集、景观生态功能区划、景观生态分类规划与设计的能力。《恢复生态学》重点理解和掌握退化生态系统形成的原因与机理,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理论基础、实践、技术与方法,以及生态恢复与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健康的关系等内容,熟悉不同退化生态系统采用的技术与方法。
【就业及升学前景】
本专业培养的人才就业面广、社会需求良好。接近50%的毕业生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就业部门涵盖高校、中学、科研院所(中科院,环境保护研究院,标准化研究院等)、政府部门(市委办,环境保护局,农办,林业局,工商局等)、企事业单位(环保公司,绿化公司,通讯公司等),自主创业的毕业生亦发展良好。每年亦有很大比例毕业生进入中科院和知名高校如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或远赴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留学深造。
【办学特色与优势】
本专业学科基础坚实,办学条件先进,师资力量雄厚;拥有教育部创新团队;国家“万人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新世纪国家百千万人才,“闽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等优秀人才;在森林和湿地生态以及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方面研究在国内外有一定的影响力。人才培养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注重生态规划/生态评价/生态工程设计、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建设方面技能的训练,注重研究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结合;充分利用学科优势和重点实验室优质资源,本科四年全程实施班主任制和导师制。在导师指导下,学生主持国家级、省级、校级以及院级大学生课外科技立项课题,居全校前列。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简介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资源与环境问题关注度正不断提升,本专业利用教师们多年来在该领域的影响力及学术地位,以地理学的视角,通过对学生进行严格科学思维、创新能力和专业技能等训练,培养具备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知识和实践技能,且具有土地利用管理优势的高素质复合型专门人才。毕业生能够适应土地利用管理、自然资源管理、环境保护等领域的教育、企事业单位、相关政府部门的教学、科研与管理工作,也可考研,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具有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立足于地球表层特征及其变化。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课程结构:地质地貌学、气候与水文学、植物与土壤地理学、全球环境变化、地图学、测量学、自然资源概论、资源环境经济学、环境生态学、土地科学原理、土地评价与土地管理、土地利用规划、国土规划、房地产估价、房地产投资分析、环境评价与规划、管理学、地籍管理、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GIS理论与应用等。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通过对学生进行严格科学思维、创新能力和专业技能等训练,培养具备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知识和实践技能,且具有土地利用管理、生态环境监测与管理等优势的高素质复合型专门人才,让学生能够适应土地利用管理、自然资源管理、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等领域的教育、企事业单位、相关政府部门的教学、科研与管理工作。
二、培养要求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掌握扎实的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了解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的理论前沿、发展现状、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具有与本专业相关的多学科知识,了解国家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战略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2. 掌握自然地理、资源环境管理等方面的观测、分析和应用技术,具有较熟练的遥感、遥测和GIS技术的应用能力,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实验设计、操作、分析、归纳、整理能力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3. 接受良好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的基本训练,具有创新意识、协同攻关能力及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4. 掌握一门外语和计算机应用技能,达到规定的等级。
5. 具备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身心,具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管理能力和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核心课程
自然资源学、环境科学概论、水土保持学、土地评价与土地管理、土地利用规划、土地科学导论、地籍管理、土地管理、房地产投资分析与估价、ArcGIS原理及应用、计算机辅助制图、地质学基础、气象学与气候学、地图学、植物地理学、土壤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等。
四、学制、总学分及授予学位
1. 标准学制:4年,学生可在3-6年完成学业。
2. 本课程学生需同时修满规定的专业课程159学分和素质拓展15学分,方可毕业。
3. 授予学位:符合学校学位授予条件者,方可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简介

地理信息科学    地理信息科学或称空间信息科学,是地理学与计算机技术的交叉学科,属于新兴的高新技术领域。地理信息科学研究的对象是,在计算机软硬件系统支持下,对地球表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解决复杂的管理、规划和决策问题。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所急需的高素质地理信息科学专门人才,毕业生可在自然资源、城市规划、环境保护、交通运输、农业、林业、测量、电力、电信、公安、银行、保险、房地产、软件开发等各级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和企事业单位从事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管理维护和数据处理分析等工作,而具备良好的计算机技术也使得本专业的毕业生拥有更多的就业选择。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课程结构:高等数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综合、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现代地图学、计算机制图、普通测量学、遥感导论、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方法、遥感数字图像处理、软件工程与GIS设计、卫星定位系统原理与应用、3S综合实习等。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地理学基础知识,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接受严格科学思维的训练和良好的专业技能训练,能在科研、教学、企事业单位和政府相关部门从事地理信息科学的研究、教学、开发或应用的高素质复合型科技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并掌握地球信息科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掌握地理信息科学、信息科学、地球科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 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与应用软件、遥感图像处理和地学信息提取技术、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原理与应用,具有空间分析和数学建模的基本能力;
3. 具有开阔的学术视野,了解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领域研究发展前沿,能熟悉地运用地理系统遥感与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技术解决地理学中的信息采集、分析处理和决策支持相关问题;
4. 掌握一门外语和计算机应用技能,达到规定的等级;
5. 具备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身心,具有创新意识和协同攻关能力,能在教师指导下从事地理信息系统设计、开发或具体应用。
三、核心课程
地图学(校级精品课程)、地理信息系统导论(省级精品课程)、普通测量学、数据库原理与应用、遥感导论、遥感与GIS综合、GIS空间分析、GPS原理与应用、软件工程与GIS设计等。
四、学制、总学分及授予学位
1. 标准学制:4年,学生可在3-6年完成学业。
2. 学生需同时修完规定的专业课程155学分和素质拓展15学分,方可毕业。
3. 授予学位:符合学校学位授予条件者,方可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地理科学(教师教育)专业简介

【专业介绍】
本专业是地理科学学院办学历史最悠久的专业,每年面向全国招收60-80人,培养具有坚实的地理科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熟悉教育学、心理学基本知识,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基本技能,能胜任中等学校地理及其相关学科教学、地理教育研究以及其它教育管理的专门人才,或继续攻读硕士学位的人才。
本专业依托地理科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地理科学所有的二级学科硕士点培养学术型研究生,依托教师教育专业硕士学位点培养地理教学专业硕士。本专业教师学历层次高、学缘结构多元,80%的在国内外获得博士学位,并具有在国外访学研修的经历,教师队伍具有极强的创新能力。
【主干课程】
地图学(Cartology):国家的疆域可以用地图、文字等多种形式来表达,其中,地图是表示国家版图最常用、最主要的形式。在地图上可以形象直观地表示出国家的疆域范围和边界、各级行政区域、行政中心、主要城市等。本课程学习研究以地图图形反映与揭示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空间分布、相互联系及动态变化的科学、技术与艺术。
 
地理信息系统(GIS):可以对空间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对地球上存在的现象和发生的事件进行成图和分析。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地貌学(Geomorphology):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及其演变规律的学科。它是自然地理学的主要分支学科之一,亦是地质学的一部分。学习地貌学,有助于理解地球表面自然现象的分异规律,初步掌握自然地理学在工程建设、农业生产、矿产勘查、自然灾害防治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人文地理学(Human geography):以人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研究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人文地理学综合理论部分主要指对人地关系理论的研究。人文地理学通论部分可分为经济、政治、社会文化3个大的方面。人文地理学专论部分则包括对各种地区人文要素的区域地理研究。
中国地理(Chinese Geography):研究中国各自然地理要素在该区域相互作用以及与人文地理各要素的关系,综合揭示区域自然环境背景、区位特征、发展变化以及区域发展规律。深入理解区域地理学在协调人-地关系,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世界地理(World Geography):研究世界各地各自然地理要素在区域中的相互作用以及与人文地理各要素的关系,综合揭示区域自然环境变化规律、区位特征、发展变化规律。深入了解区域地理学在协调人-地关系,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地理教材研究(Geography Teaching Material Analysis):以中学地理教材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地理课程标准、地理教材与课例分析。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按照新课程标准,分析教材编写意图和教材特点;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和深广度;分析教材的重点与难点,掌握处理教材重点与难点的方法;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能够独立的设计教学课例。
地理教学论(Geography Teaching Theory):以地理教学为研究对象,系统地探讨地理教育的发展、地理教学目的和原则、地理教学过程、地理教学内容和方法、地理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教学、地理教学评价与教学研究,以及学生的地理学习心理和地理教师素质等问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从功能与原则、经验与问题、课程与教材等方面去了解学校地理教育,为学生顺利地走上地理教育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就业及升学前景】
地理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必修课程之一,地理教师是我国公民素质教育和中小学校长期稳定需求的专业人才之一。2011-2013年,本专业毕业生在省内外中学教师岗位的就业率达到95-100%,其中报考硕士研究生录取率为20%左右。学校支持本专业毕业生不限于公立学校或教育系统内就业,鼓励毕业生报考硕士研究生和各级各类公务员,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和跨专业跨行业就业。
 
【办学特色与优势】
历经百年历练,本专业形成三大特色:
(1)师范性升华,依托校内外和国内外优质教学实习基地,优化教师教育实践模块,提升学生的教育教学技能。目前全省中学地理特级教师、名师、学科带头人85%以上由本专业培养。本专业已成为福建省中学地理教师培养的摇篮,福建省中学地理学科带头人培养基地。
(2)研究性强化,依托地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进行系统毕业论文(设计)训练,提升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3)闽台特色凸显,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区位优势,加强闽台学习交流,拓宽学生的创业发展视野。
目前地理科学专业已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009年)和省级特色专业,在2013年开展的校内理工学科专业评估中获得优秀。
 
袁书琪、曾从盛、陈友飞三位教授先后担任全国高校地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陈友飞教授担任副主任委员(2013年)。袁书琪教授被评为“国培首批专家”(2011年),刘恭祥副教授被评为福建省首批基础教育教师培训专家(2013年)。
地理科学(教师教育)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按照卓越教师培养理念,遵循教师专业化发展规律,培养现代地理科学基础理论扎实、基本知识全面、基本技能熟练、教学能力适应现代地理教学发展需要,熟悉教育学、心理学基本知识,能在高等院校和中等学校从事地理教学、教学研究和其他教育工作的人才。为国家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德才兼备的专业化师资;为硕士研究生教育提供良好生源。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8个方面的知识与能力
1. 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自信宽容的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2. 具有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能力。有基本的信息收集、分析、处理和应用能力;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
3. 掌握地球表层(包括岩石圈、土壤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和人类圈及其相互作用)系统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4. 掌握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地图、野外观测、实验室分析模拟等现代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能,具有数学、经济和历史的基本素养;
5. 能应用现代地理科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科学问题和实践问题,了解相关领域的基本进展和社会需求,能在教师指导下从事基本的理论研究或应用研究。
6. 具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身心,能胜任野外考察,具有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和人文修养,善于团结合作。
7. 掌握教育学基本理论和地理教学法,具备优秀的表达能力,能运用可视化等现代教学手段开展地理教学工作,具备乐教、懂教、会教、善教等教师教育专业素养。
8. 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和计算机应用技术,并达到规定的等级。
三、核心课程
地球概论,地质学基础,气象与气候学,地貌学,水文与水资源学,土壤地理学,植物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地图学,遥感概论、地理信息系统、地理学科教学论等。
四、学制、总学分及授予学位
标准学制为4年,学生可在3-6年完成学业。学生需修完专业课程165学分和素质拓展课程15学分方可毕业。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地理科学专业简介

地理科学类学生入学第一学年不分专业按大类培养。第一学年结束后,根据本人志愿、学业成绩、社会需求和教学资源等因素,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专业分选,进入地理科学(国家人才培养基地)、地理科学(师范)、地理信息科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等专业学习。
地理科学(国家人才培养基地)    本专业是教育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联合建设的重点基础专业,是与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兰州大学、武汉大学等地理学基地并列的全国7个地理学基地之一,连续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人才培养基金支持;着重培养高水平、创新型地理学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专门人才,属于非师范类本科专业。本专业突出“精英”教育理念,配备有一流的师资和实验实习条件,实行“小班制”教学、“导师制”及滚动分流制管理,优先获得本科生科研基金、直接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研究。绝大部分毕业生继续升学攻读研究生,其中50%以上可以获得推荐免试研究生指标。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课程结构:开设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等理科类及外语、计算机等公共基础课程;突出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理信息科学等专业基础课程;开设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地理信息科学、生态学等4个不同方向的系列选修课程;开设海洋地理学、台湾地理、福建地理等具有地域特色的选修课程;强化科研实践训练和创新能力培养,开展武夷山、永安等地理野外综合实习。
教学单位:
http://geo.fjnu.edu.cn/s/200/t/877/p/1/c/6664/d/6732/list.ht 
         地理科学(国家人才培养基地)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现代地理科学基础理论扎实、基本知识全面、基本技能熟练、适应现代地理学发展需要、有志于地理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的专门人才,或成为地理科学和相关学科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合格生源。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并掌握地理科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掌握地球表层(包括岩石圈、土壤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和人类圈及其相互作用)系统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2. 掌握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地图、野外观测、实验室分析模拟等现代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能,具有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经济、历史的基本素养;
3. 受到良好的科学思维与科学实验(包括野外与室内实验)的训练,了解地理科学的前沿问题、应用前景和发展动态,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有关信息的方法;
4. 能应用现代地理科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科学问题和实践问题,了解相关领域的基本进展和社会需求,能在教师指导下从事基本的理论研究或应用研究;
5. 具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身心,能胜任野外考察,具有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和人文修养,善于团队合作;
6. 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和计算机应用技术,并达到规定等级。
三、核心课程
地质学基础,气象学与气候学,地貌学,水文与水资源学,土壤地理学,植物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城市地理学、人口地理学、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区域分析与规划、地图学,遥感导论、地理信息系统导论等。
四、学制、总学分及授予学位
1. 标准学制:4年,学生可在3-6年完成学业。
2. 学生需同时修完规定的专业课程157学分和素质拓展学分15学分,方可毕业。
3. 授予学位:符合学校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联系方式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联系方式
旗山校区:
福建省福州市大学城科技路1号
福建师范大学旗山校区地理科学学院
邮编:350108 传真:0591-22868223
仓山校区:
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上三路8号
福建师范大学仓山校区地理科学学院
邮编:350007 传真:0591-83465397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简介

地理科学学院肇始于1907年创办的“福建优级师范学堂”之史地专科,至今,地理学科已走过了百余年的历程。1952年福建师范学院始建地理系,1958年成立中科院华东分院福建地理所(1964年更名为福建地理研究所);1970年(文革期间)系所均被迫停办;1972年和1982年先后复办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系(后增设旅游系和土地与城市系)和地理研究所;1999年8月,由地理系和地理研究所组建地理科学学院(2004-2009年,旅游学院挂靠在地理科学学院),2019年学院被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百年地理,薪火相传。学院以国家地理学科发展战略为导向,强化地理学与生态学的交叉,发挥闽台毗邻的地缘优势,凸显湿润亚热带区域特色,为国家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提供智力保障与技术支撑。数代师大地理人励精图治,奋发图强,使得学院在学科建设、教学科研、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等方面不断登上新台阶,已成为居全国高师同类院系前列、在我国东南部地区起学科辐射作用的地学领域人才培养基地和科研机构。地理学在教育部组织的全国第三轮(2012年)学科评估中位居第九名,地理学、生态学在全国第四轮(2017年)学科评估中分别进入B+、B-的行列,同年,地理学进入福建省“高峰学科”建设行列。
目前,学院形成比较完备的学科和支撑体系。拥有地理学、生态学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两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有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自然资源学、城市与区域规划、水土保持、生态学等7个二级学科博士点,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自然资源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生态学、土地资源管理、学科教学(地理)等8个硕士点;地理科学、地理信息科学(含闽台合作项目)、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含闽台合作项目)、生态学等5个本科专业和1个地理学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学院下设地理学系、资源与城市规划系、地球信息科学系、生态学系、地理学国家理科基地建设办公室等5个教学工作单位。
学院建设有高水平的教学科研支撑平台。教学支撑平台有国家级地理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福建师范大学--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理科实践教育基地),福建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福建师范大学生态文明科学研究中心)、福建省地理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福建省综合地理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科研支撑平台有省属公益类事业法人单位-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湿润亚热带山地生态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湿润亚热带生态-地理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建闽江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国家林业局)、福建省陆地灾害监测评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森林碳计量技术开发应用工程研究中心、福建省亚热带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福建省植物生理生态重点实验室、福建省资源环境与绿色发展研究中心(智库)、三明森林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福建省野外科学研究站、闽江河口湿地福建省野外科学研究站、福建省河湖健康研究中心等省部级以上平台;校属城乡规划研究所、生态文明研究所,旅游研究所、全球变化研究中心、自然资源研究中心、亚热带湿地研究中心、地球信息科学研究中心、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等教学科研单位。《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Journal of Subtropic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编辑部、福建省地理学会、自然资源学会、天文学会、生态文明研究会、教育学会地理教学研究会挂靠学院。
学院拥有一支结构日趋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学科研人员134人,其中有拥有院士1人、双聘院士2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万人计划”人才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省双创计划4人、省科技领军人才2人、省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省高校领军人才2人和闽江学者特聘教授6人。博士生导师39人,教授研究员)45人,副教授(副研究员)55人。杨玉盛教授领衔的“湿润亚热带山地生态地理过程”团队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并于2013年以优秀成绩通过验收。人文地理学科带头人朱宇研究员连续5年入选世界著名出版公司爱思唯尔的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被聘请为担任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世界城市报告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陈志彪教授获2019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创新奖1人。
近5年获973计划课题、973前期研究项目、国家基金重点项目、国家杰出(优秀)青年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基金重大国际(地区)合作研究、国家发改委赠款项目、教育部创新团队、国家基金面上(青年)项目等一批国家级及省部级项目,总经费近2亿元;近年来,学院发挥学科优势,积极承担了福建省资源与环境五年计划及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福建省生态功能、主体功能区划,福建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试点研究,福建省重点港湾海域使用规划,全省土壤污染大调查,海洋资源价值绿色评估及其应用,福建省林业保护利用规划,福建省生态十年变化遥感调查与评估,福州(平潭)综合试验区的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等一系列横向课题任务,合同经费近1亿元。

2016年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考研报录比

  据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院消息,2016年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考研报录比已经公布,详情如下:

学院名称 专业码 专业名称 报考人数 录取人数 其中推免 其中单考 其中统考 其中调剂 其中破格
地理科学学院 45110 学科教学(地理) 36 47 0 0 14 33 0
地理科学学院 70501 自然地理学 114 58 0 0 37 21 0
地理科学学院 70502 人文地理学 65 26 1 0 25 0 0
地理科学学院 70503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12 14 0 0 4 10 0
地理科学学院 0705Z1 自然资源学 2 4 0 0 0 4 0
地理科学学院 0705Z2 城市与区域规划 8 6 0 0 4 2 0
地理科学学院 71300 生态学 4 16 0 0 3 13 0
地理科学学院 90707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0 6 0 0 0 6 0
地理科学学院 95111 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 3 2 0 1 1 0 0
地理科学学院 120405 土地资源管理 5 6 0 0 3 3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