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6-17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吉林化工学院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分析化学研究生培养方案介绍

吉林化工学院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分析化学研究生培养方案介绍的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考研派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哦)[吉林化工学院汽车工程学院车辆工程专业介绍] [吉林化工学院汽车工程学院航空地面设备维修(原民航特种车辆维] [吉林化工学院汽车工程学院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介绍] [吉林化工学院汽车工程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介绍] [吉林化工学院航空工程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介绍] [吉林化工学院航空工程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介绍]

吉林化工学院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0吉林化工学院研究生招生简章] [吉林化工学院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吉林化工学院王牌专业排名] [吉林化工学院考研难吗] [吉林化工学院研究生院] [吉林化工学院排名] [吉林化工学院考研群] [吉林化工学院研究生学费] [吉林化工学院研究生奖学金]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吉林化工学院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分析化学研究生培养方案介绍正文

一、培养目标
分析化学专业要求硕士研究生具有系统而坚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科技开发及科学研究工作能力、且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符合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德才兼备的高级层次专门人才。
具体培养目标和要求是:
1.要求自觉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以“三个代表”思想指导工作实践;品德良好、遵纪守法,身心健康。具有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高尚科学道德情操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具有高度责任感和事业心,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多作贡献的献身精神。
2.具有宽厚扎实的化学及相关的化工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的应用开发技能,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较宽的知识面,有较强的科学研究与分析技术开发能力,具有从事分析化学学科领域的科学研究,独立担负专门技术或教学工作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
3.对所研究的方向有较全面而深入地研究,熟悉和了解本领域研究的国内外新理论、新成果和新动向与发展趋势;具有勇于思考,大胆创新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会运用所学理论、方法和主要手段独立担负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顺利地完成阅读和笔译有关外文资料及撰写论文摘要。
二、研究方向
 1.新型分离富集技术及现代色谱分析;
 2.微分析与计量技术;
 3.基于分析化学的荧光纳米材料;
 4.药物分析;
 5.现代分离与分析技术
三、修业年限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校学习年限为三年。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根据需要选修合适的课程,并在硕士论文答辩前应完成课程学分。从事论文工作的时间一般不得少于一年。在校学习与作学位论文的最长时间不得超过四年。
特别优秀的硕士研究生提前完成培养计划并符合提前毕业条件,经过规定的审批程序可以提前毕业,获得学位。
四、毕业学分和授予的学位
硕士研究生课程实行学分制,硕士研究生必须在规定年限内至少修满30 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低于1418 学分。分析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授予理学硕士学位。
 五、培养方式
1.硕士研究生培养以课程学习为主。
2.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导师负责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导师是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每个硕士研究生导师组要由3-5 人组成,配合导师,充分发挥其集体培养优势。
3.充分发挥个人学习与研究计划在引导和促进硕士研究生自主学习和研究中的作用。硕士研究生应在入学后3 个月内在导师的指导下制订个人学习与研究计划。
4.充分发挥经典文献阅读在夯实硕士研究生本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中的作用。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应在导师的指导下至少阅读3-5 部本专业的经典文献,并在第二学期期末之前提交两份书面文献阅读报告。
5.硕士研究生教学形式应灵活多样,提倡采用研讨班、专题式、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把课堂讲授、交流研讨、案例分析等有机结合,加大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6.有计划地聘请国内外专家来我院授课,或派出硕士研究生到其他名牌高校或科研院所修读部分课程。提倡与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互相承认学分,联合培养研究生。
7.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少于30 学分,其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方向选修课的学分不少于18 学分。
六、课程学习
 1.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分析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注重基础性、宽广性、实用性和前沿性,课程总学分为32 学分,其中理论课程总学分27 学分,按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和发展方向课四个类别设置课程;实践课程3 学分。
     注:(1) 同等学历或跨学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确定2-3 门本学科的本科生的主干课程作为补修课程,没有补修成绩或补修课程考试不合格者不得进入论文答辩,补修课程不计学分。
(2) 要求硕士研究生必须选修创新学术讲座课,取得相应学分,缺席超过两次(含两次)者,必须设法了解每次讲座内容,分别列出讲课纲要并写出学习心得,由导师签字验收;缺席三次以上(含三次)者,必须从新补修,否则不给学分,不予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2. 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可灵活多样,倡导实行讲授与研讨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研讨方式在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
 3. 考核方式
课程学习必须通过考核,成绩合格方可获得学分。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可根据课程特点,自行选择考核方式,但学科基础课中至少有两门课程为闭卷考试。
为充分发挥课程学习在强化硕士生研究训练方面的作用,提倡以要求学生撰写文献阅读报告、实验报告、调查报告等形式加强过程考核,以课程论文等形式进行期末考核。
七、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工作一般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环节:
1.研究计划
硕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尽早初拟论文选题范围,并在入学后三个月内制定研究计划,提交各培养单位备案。
2.论文开题报告
硕士生一般应于第三学期开学完成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的时间与论文通讯评阅的时间间隔不应少于8个月。
开题报告的审查应重点考查硕士生的文献收集、整理、综述能力和研究设计能力。
3.论文进展报告
建议在导师的监督下,定期以报告的形式进行汇报,报告的次数和形式由指导教师确定。
4.论文评阅与答辩
硕士生学位论文必须由导师认可,并经过专家评阅认定合格后,方可进行答辩。论文答辩应从论文选题与综述、研究设计、论文的逻辑性和规范性、工作量等方面重点考查论文是否使硕士生受到了系统、完整的研究训练。论文答辩未通过者,应修改论文,并再次申请答辩,两次答辩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半年。完成学位论文工作各个环节,并通过论文答辩后记3学分。
八、实践活动
硕士研究生都要参加学院组织的教学实践、科研和学术活动活动。
1.教学实践
硕士研究生教学实践工作量不少于36 学时,应在第三学期末之前完成。教学实践形式包括本科专业课、基础课的辅导、答疑、批改作业、指导实验和实习、协助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或论文等。教学实践是提高研究生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的重要手段,该环节结束后由主讲教师负责对硕士研究生参加教学实践情况进行考核,系主任或院写出考核评语,合格者记2 学分。
2.学术活动
要求研究生在学习期间积极参加学术活动,如参加研究生例会,开展学术讨论,听取研究生汇报研究进展,参加相关学术会议和学术报告等。有针对地写出读书心得或研究报告4 份,并在适当场合作口头汇报,其中至少有1 次公开在学院的学术论坛做报告。学术活动后,填写学术报告表,连同其余3 次报告有指导教师或学院写出评语,合格后计算1 学分。
3.创新实践
将根据学科特点和当时情况,安排一定量的创新教育实践活动,活动的内容、方式、地点、成果等具体要求由学科点确定报学院审批。

本文来源:http://m.okaoyan.com/jlhgxy/yjsy_339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