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 直系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考研派】为大家提供浙江海洋学院学术型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自命题大纲(复试与加试),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

95%的同学阅读了:2020研究生招生简章】【浙江海洋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19]】【浙江海洋大学王牌专业排名】【浙江海洋大学考研难吗】【2021浙江海洋大学考研群】【研究生学费】【浙江海洋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浙江海洋学院2016年学术型研究生
入学统一考试自命题大纲
 
 
2017年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复试大纲 1
海洋科学(0707) 1
《高等数学》 1
《仪器分析》 2
《微生物学》 3
《细胞生物学》 5
《药学导论》 6
《公共管理学》 9
《环境科学概论》 10
船舶与海洋工程(0824) 11
《船舶原理》 11
《轮机工程概论》 12
《数字信号处理》 13
《海洋工程结构力学》 13
《传热学》 14
《油气集输》 15
水产养殖(090801) 17
《鱼类增养殖学》 17
《水产养殖综合知识》 18
《细胞生物学》 20
捕捞学(090802) 21
《渔具渔法学》 21
《流体力学》 22
《机械设计基础》 23
渔业资源学(090803) 24
《渔业资源学》 24
《渔业资源评估》 25
《水环境保护与管理》 25
渔业经济与管理(0908Z1) 26
《区域经济学》 26
水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0908Z2) 27
《食品化学》 27
2016年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加试大纲 27
海洋科学(0707) 27
《C语言》 27
《大学物理》 29
《海洋技术概论》 31
《海洋生物学》 32
船舶与海洋工程(0824) 32
《材料力学》 32
《理论力学》 34
《海洋科学导论》? 34
水产养殖学(090801) 35
《海洋学》 35
《养殖水环境化学》 35
捕捞学(090802) 36
《海洋学》 36
《大学计算机基础》 36
渔业资源学(090803) 37
《海洋学》 37
《普通动物学》 38
渔业经济与管理(0908Z1) 39
《生态学与鱼类学概论》 39
《管理学原理》 40
水产品加工与工程贮藏(0908Z2) 41
《食品技术原理》 41
《食品分析与检验》 42
 
 
 
 
 
2017年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复试大纲
海洋科学(0707)
《高等数学》
一、考查目标
考生应按本大纲的要求了解或理解《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中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熟练掌握或者掌握上述各部分的基本解题思路与方法。同时要求考生理解各部分知识结构及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运算能力;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正确地判断和证明,准确地计算;能综合运用所掌握知识分析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单选题、填空题、解答题(包括证明题和计算题),共计100分。
2、内容结构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三、考试内容和要求
高等数学
1、函数
函数的基本概念、基本性质及其图形;数列极限与函数极限的定义及其四则运算性质; 
2、一元函数微分学
导数和微分的概念、四则运算;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复合函数、反函数、隐函数以及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的微分法;平面曲线的切线和法线;微分中值定理和洛必达法则;函数的极值;弧微分;曲率的概念;曲率圆与曲率半径;
3、一元函数积分学
原函数和不定积分的概念;不定积分、定积分的基本性质和基本积分公式;积分中值定理;牛顿-莱布尼茨(Newton-Leibniz)公式;不定积分和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 
4、向量代数和空间解析几何
向量的概念;向量的线性运算、数量积、向量积、混合积;两向量的夹角、坐标表达式及其运算;曲面方程和空间曲线方程的概念;平空间曲线的参数方程和一般方程;
5、多元函数微分学
多元函数的概念、几何意义;多元函数的偏导数和全微分;多元复合函数、隐函数的求导法;二阶偏导数、方向导数和梯度;空间曲线的切线和法平面;曲面的切平面和法线;二元函数的二阶泰勒公式;多元函数的极值和条件极值;
6、多元函数积分学
二重积分与三重积分的概念、性质、计算和应用;曲线积分的概念、性质及计算;格林(Green)公式;二元函数全微分的原函数;曲面积分的概念、性质及计算;高斯(Gauss)公式、斯托克斯(Stokes)公式;曲线积分和曲面积分的应用
7、无穷级数
常数项级数的收敛与发散的概念;常用级数的基本性质与收敛的必要条件;幂级数的基本概念及其收敛半径、收敛区间(指开区间)和收敛域;初等函数的幂级数展开式;
8、常微分方程 
可用简单的变量代换求解的某些微分方程;线性微分方程解的性质及解的结构定理;二阶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微分方程的简单应用;
线性代数
1、行列式 
行列式的概念和基本性质;线性代数、行列式按行(列)展开定理;
2、矩阵
矩阵的概念;矩阵的基本运算;矩阵的初等变换;逆矩阵的概念和性质;伴随矩阵;矩阵的秩;分块矩阵及其运算;
3、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概念、性质;相似变换、相似矩阵的概念及性质;矩阵可相似对角化的充分必要条件及相似对角矩阵;实对称矩阵的特征值、特征向量及其相似对角矩阵;
4、向量 
向量组的秩与矩阵的秩之间的关系;向量空间及其相关概念n维向量空间的基变换和坐标变换;线性无关向量组的正交规范化方法;正交矩阵及其性质;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1、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随机变量;随机变量分布函数的概念及其性质;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常见随机变量的分布;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
2、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二维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边缘分布和条件分布;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边缘概率密度和条件密度;随机变量的独立性和不相关性;常用二维随机变量的分布;两个及两个以上随机变量简单函数的分布;
3、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均值)、方差、标准差及其性质;随机变量函数的数学期望;矩、协方差、相关系数及其性质;
《仪器分析》
一、考查目标
掌握现代常用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分析条件、仪器结构及其应用,了解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多种仪器分析新技术。通过本课程的考核,强化学生的专业素质,使之具有较广的知识面和较强的选择分析方法的能力。
二、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填空题(20%)、判断题(20%)、简答题(60%)。
2.考核办法:笔试,满分100分。
3. 内容安排:基本概念、光谱分析、波谱分析、色谱分析、质谱分析的基本理论主要以填空、判断出题占分值约40%左右,简答题形式出题占60%左右。
说明:具体题型及内容分值分配可根据需要由出题人员适当调整
三、考核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绪论
1、仪器分析方法的特点及分类,标准曲线(绘制、线性范围、相关系数);
2、灵敏度、精密度、准确度及检出限的概念。
第二章  光学分析法导论
1、了解原子光谱与分子光谱产生的机理,原子光谱与分子光谱的分类;
2、了解原子光谱与分子光谱的区别。
第三章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1、掌握主要的电子跃迁类型,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掌握溶剂对吸收光谱的影响,紫外与可见吸收光谱的异同点;
2、掌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主要部件及作用;
3、了解紫外吸收光谱的特点和应用;
4、了解紫外分光光度计结构原理,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催化动力学光度法。     
第四章  原子发射光谱法
考核知识点:
1、原子光谱的产生及其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2、常用的发射光谱光源:直流电弧、交流电弧、高压火花;
3、单色仪的色散率及分辨率;
4、光谱定性分析。灵敏线、分析线、分析结果判断。
第五章  原子吸收与原子荧光光谱法
1、原子吸收的干扰因素及其消除方法;
2、定量分析方法、标准曲线法、标准加入法;
3、原子吸收光谱仪各组成部件及作用;
48、原子荧光分析法的基本原理、仪器与应用。
5、了解原子荧光分析法的基本原理、仪器与应用。
第六章  色谱分析法
1、色谱法分类,色谱法的基本概念:分配系数,分配比,色谱峰,保留值,区域宽度等;
2、塔板理论和速率理论,色谱分离的基本方程式;
第七章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法
1、了解方法的编辑和保存过程;
2、液相色谱各模块和三重四极杆质谱采集参数的设置。
第八章 有机质谱分析法
1、有机质谱仪器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仪器分辨率的含义和在质谱分析中的应用。
2、EI实验原理和对结果图谱的分析方法。
第九章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
1、了解仪器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常规测试方法(压片法、液体池法、薄膜法)和参数的设定。
2、了解外反射红外光谱测试装置结构和工作原理、测试方法,掌握计算机谱库检索方法。
第十章相色谱法
1、气相色谱仪工作原理和仪器构造,掌握石英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
2、气相色谱分析方法的设计过程和测试条件的优化方法。
3、掌握气相色谱内标法定量分析方法。
4、气相色谱仪的主要部件,气相色谱的固定相与流动相;
5、气相色谱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气相色谱法的应用。
第十一章 高效液相色谱法
1、 高效液相色谱仪的构造及工作原理,掌握基本操作方法;
2、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的特点和应用。
 
四、参考书目 
1. 《仪器分析》第四版 ,2008,朱明华,胡坪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微生物学》
一、考查目标
“微生物学”主要考查学生对微生物基础知识及其相关应用知识的掌握程度。要求学生掌握微生物的特点及应用领域、形态结构、营养及代谢调控、生长繁殖、生态、菌种的分离及筛选、遗传变异、菌种的保藏以及传染与免疫。
二、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填空题(20%)、名词解释(30%)、简答题(30%)、论述题(20%),共计100分。
2、内容结构
绪论(2-5%)、微生物形态结构(20-25%)、微生物的营养与代谢(15-20%)、微生物的生长(10-15%)、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10-15%)、菌种保藏、分类(5-10%)、微生物生态(10-15%)、传染与免疫(10-15%)。
三、考试内容
1、绪论
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它包括哪些类群;微生物学发展史各时期的特点及代表人物;微生物的五大共性。
2、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细菌单体的一般结构与特殊结构;细菌群体形态;放线菌的基本结构及群体形态;蓝细菌、支原体、衣原体及立克次氏体的结构特点。
3、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酵母菌的形态和构造、繁殖方式与生活史;真菌的孢子与菌落特征。
4、病毒与亚病毒
毒粒的基本构造和化学成份;病毒的复制过程;亚病毒的类型。
5、微生物的营养与培养基
微生物的六大营养要素是什么;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微生物吸收营养的方式;培养基的配制原则、类型与应用。
6、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化能异养微生物和自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类型和产能途径;肽聚糖合成的过程及控制。
7、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测定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微生物同步生长及典型生长曲线4个时期的特点及应用;影响微生物生长的主要因素;控制有害微生物的常用方法及原理。
8、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育种
从自然界中和从生产中选种的程序;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微生物的复壮技术;诱变育种的概念及一般过程。
9、菌种保藏
菌种衰退的原因、现象及防止衰退的措施;菌种保藏的一般方法及基本原理。
10、微生物生态
微生物在自然界循环中的作用;微生物与生物环境的关系;了解生态系统中的微生物;理解污水处理的微生物原理;理解沼气发酵
   11、传染与免疫
传染与免疫的概念;决定传染结局的三个因素及传染的三个可能结局;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类型及其基本原理;免疫球蛋白的一般结构,抗原抗体反应的一般规律;了解人工自动免疫生物制品和人工被动免疫生物制品类型及应用。
12、微生物的进化、系统发育与分类鉴定
微生物的分类鉴定方法类型;了解作为进化时钟的测量指征;了解rRNA序列测定与分析方法;熟悉细菌分类的常用类群术语;了解微生物的快速鉴定和自动化分析技术。
《细胞生物学》
 
一、考查目标
“细胞生物学”是海洋生物的专业基础课,通过考察,使学生掌握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了解细胞内各亚细胞组分的形态构成、发育特点和动态变化过程,了解它们的相互关系及功能特点,同时对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信号传递及基因表达等生命活动进行了解。
二、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20%);选择题(30%);简答题(30%);论述题(20%)共计100分。
2、内容结构
绪论(4%)、细胞基本知识概要(4%)、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4%)、细胞膜与细胞表面(10%)、物质的跨膜运输及信号传递(10%)、细胞质基质与细胞内膜系统(10%)、细胞能量转换(10%)、细胞核与染色体(10%)、核糖体(8%)、细胞骨架(7%)、细胞增殖及其调控(10%)、细胞分化与基因表达调控(8%)、细胞衰老与凋亡(5%)。
三、考试内容和要求
1、绪论
1)细胞生物学概念及其主要研究内容
2)细胞学及细胞生物学发展简史
2、细胞基本知识概要
3)细胞概念极其基本共性
4)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区别
5)非细胞形态生命体
3、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
1)细胞形态结构的观察方法
2)细胞培养、细胞工程与显微操作技术
3)细胞组分的分析方法
4、细胞膜与细胞表面
1)细胞膜与细胞膜特化结构
2)细胞连接类型与功能
3)细胞外被与细胞外基质
5、物质的跨膜运输及信号传递
1)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及机理
2)细胞的主要通讯与信号传递
6、细胞质基质与细胞内膜系统
1)细胞质基质概念
2)内质网结构与功能
3)高尔基复合体结构与功能
4)溶酶体与过氧化物酶体
5)细胞内蛋白质的分选与细胞结构的装配
7、细胞能量转换
1)线粒体结构与氧化磷酸化过程
2)叶绿体结构与功能
3)线粒体与叶绿体增殖与起源
8、细胞核与染色体
1)核膜与核孔复合体
2)染色质与染色体
3)染色质结构和基因转录
4)核仁的结构与功能
9、核糖体
1)核糖体的结构与组分
2)核糖体蛋白质合成功能
10、细胞骨架
1)细胞质骨架的类型
2)微管、微丝及中间纤维的结构与功能
3)细胞核骨架的结构与功能
11、细胞增殖及其调控
1)细胞周期
2)细胞分裂类型及其过程
3)细胞周期的调控
12、细胞分化与基因表达调控
1)细胞分化的概念与胚胎发育
2)癌细胞的特征与基因
3)真核细胞的基因表达调控主要类型
13、细胞衰老与凋亡
1)细胞衰老概念与基本过程
2)细胞调亡的概念与基本机制
《药学导论》
一、考查目标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能够受到药学的启蒙教育,了解药学的发展,明确药学工作者的职责和使命,把握将来学习的方向。最终使他们获得正确的、全面的一些药学概念,以便于解决其在将来的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二、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及论述题。
2.考核办法:笔试,满分100分。
3. 内容安排:基本概念、药学主要二级学科的基本理论,主要以填空、判断、简答题形式出题占分值约50%左右,简答与论述约50%左右
说明:具体题型及内容分值分配可根据需要由出题人员适当调整
三、考核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至第八章    药学基本知识
第1章    绪论
(一) 学习目的及要求
掌握:掌握古代药物的萌芽和发展,近代药学的发展。近代药学的一些基本概念。
理解:中国古代药物的发展和近代药学的一些基本概念。
了解: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二) 课程内容
第一节 药物萌芽
第二节 古代药学发展
第三节 近代药学发展
第四节 现代药学发展
第五节 现代药学的概念与特点
第六节 21世纪药学发展趋势
(三) 本章重难点内容
中国古代药物的发展和代表、现代药学的概念和特点。
第2章  生药学
(一)学习目的及要求
掌握:生药的概念和发展、生药学的性质和任务、生药的化学成分
理解:生药的鉴定、生药的采收和处理、中药材的炮制方法。
了解:生药的利用和生药的发展趋势。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生药学的性质与任务
第二节 生药的名称和分类
第三节 生药的化学成分
第四节 生药的质量标准
第五节 生药的鉴定
第六节 生药的生产
第七节 生药的商品流通
第八节 生药的应用
第九节 生药学的发展趋势
 (三) 本章重难点内容
生药的鉴定、生药的标准、生药的生产
第3章 药物化学
(一)学习目的及要求
掌握:药物的化学结构与理化性质与药效的关系、有机药物的化学结构修饰。
理解:药物化学的性质以及任务
了解:常见有机药物类型简介、药物化学的进展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药物化学的性质和任务
第二节 药物的化学结构与药效关系
第三节 药物的转运代谢与药效关系
第四节 有机药物的化学结构修饰
第五节 常见有机药物类型简介
第六节 新药开发的途径和方法
第七节 药物化学进展
 (三) 本章重难点内容
药物的化学结构与药效关系、药物的化学结构修饰。
第4章 天然药物化学
(一)学习目的及要求
 掌握: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提取以及分离纯化、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结构鉴定方法。
 理解:天然药物化学的性质和任务。
了解:天然药物化学的起源和发展、天然药物化学的内容。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天然药物化学的性质与任务
第二节 天然药物化学在发扬祖国医药学中的作用
第三节 天然药物化学的内容
第四节 天然药物化学成分提取分离方法简介
第五节 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结构鉴定方法简介
第六节 天然药物化学的发展
(三) 本章重难点内容
天然药物化学成分提取方法、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结构鉴定方法
第5章 药理学
(一)学习目的及要求
 掌握:药理效应动力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基本内容,药物量反应与质反应的剂量-效应关系,药物的吸收、分布、排泄,常用药物药理。
 理解:受体与药物的作用机制,药效与毒性。
了解:药理学的历史与发展极其分支。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药理学的历史与发展
第二节药理学的研究内容
第三节 常用药物药理
(三) 本章重难点内容
 药物的作用和不良反应;药物的跨膜转运;药物的吸收、分布、排泄
  第6章 药剂学
(一)学习目的及要求
  掌握: 药物的给药途径与药效发挥;血管外给药制剂;注射给药剂型
理解:药剂学的性质,药剂学的历史与任务,七十年代以后药剂学的发展情况;DDS给药系统与药剂学的发展
了解:药剂学分支学科与药剂学的发展。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药剂学的历史与任务
第二节 药剂学的内容
第三节 药剂学分支学科与发展
 (三) 本章重难点内容
  血管外给药制剂的特点、发展、制备和使用;注射给药剂型的特点、发展、制备和使用。
第7章  药物分析学
(一)学习目的及要求
  掌握:国家药品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国外主要药典;《中国药典》的主要内容;药品检验工作的基本内容。
  理解:药品分析学的性质;药品质量标准的制订。
了解:药品分析学的任务;药物分析的新技术与新方法。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药物分析学的性质与任务
第二节 药物分析学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药物分析的新技术与新方法
 (三) 本章重难点内容
国家药品标准;中国药典与国外主要药典;药品检验工作程序中的各项内容。
第8章 生物制药
 (一)学习目的及要求
  掌握:生物工程的基本含义;基因工程的定义发酵工程的定义和特点;发酵工程的五中类型;酶工程的定义和特点;人类基因组计划公布的历史事件和成果。
  理解:生物药品现状和发展的趋势;生物技术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
了解:生物工程在医药及工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筛选新化合物实体。
四、参考书目 
《药学导论》 毕开顺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
《公共管理学》
一、考查目标
公共管理学是研究政府和其他公共部门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一门应用性学科,旨在帮助公共管理者获取解决公共问题,处理公共事务所需的知识、技能与政策。重点测试考生对公共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范畴、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掌握的程度,考察考生运用上述知识和理论分析和解决现实公共管理问题的能力,并由此判断学生是否具有进一步深造的基本素质和培养潜力。
二、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25%)、简答题(35%)、论述题(20%)、案例分析(20%),共计100分。
2、内容结构
基本概念(25%)、基本知识和理论(40%)、知识综合(20%)、知识运用(15%)。
三、考试内容和要求
1. 导论:(1)掌握公共管理、公共行政、公共部门、公共物品、治理、善治、行政国家的基本概念;(2)理解公共物品的基本特征、划分方法和供给方式;(3)理解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相似之处和差别;(4)理解转型期我国传统政府管理模式的弊端、面临的挑战及我国政府管理的创新。
2. 公共组织理论:(1)理解并掌握公共组织的概念;(2)理解公共组织、第三部门与私人组织的差异;(3)掌握公共组织的构成要素;(4)理解管理层次、管理幅度及其二者之间的辨证关系;(5)了解公共组织的一般结构形式;(6)理解并掌握行政组织体制的基本类型;(7)理解权力的来源、运行和组织授权;(8)掌握公共组织环境的基本构成因素; 
3. 政府改革与治理:(1)掌握网络治理的新特征;(2)理解网络治理的三种实践类型;(3)理解网络治理的多重困境;(4)理解并掌握当代西方政府改革的基本取向(或“新公共管理”模式的主要特征);(5)理解对以“新公共管理”取向为特征的西方政府改革运动的评价;(6)掌握“新公共服务”模式的基本内容及特征;(7)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历次机构改革的成就、经验和教训;(8)理解我国政府改革的新趋势。 
4. 政府间关系:(1)掌握政府间关系的概念;(2)理解西方政府间关系发展的新趋势;(3)了解中国政府间关系的传统模式:等级控制模式;(4)理解并掌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间关系等级制结构的变化、地方分权改革和横向联系的扩展;(5)理解并掌握我国政府间关系进一步调整的必然性和措施;(6)理解我国政府间关系的未来走势——网络模式。 
5. 政府作用:(1)了解物品的分类和特性;(2)理解基于物品特性和提供机制的政府三种基本角色;(3)掌握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我国政府职能;(4)理解并掌握转型期我国政府角色合理定位的思考;(5)理解政府失败现象的表现、类型与成因;政府失败的纠正及防范;(10)理解政府失败理论对于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发挥政府职能等方面启示意义。 
6. 公共政策:(1)掌握公共政策的性质及功能、种类,公共政策的目标和手段;公共政策系统的构成,公共政策主体,公共政策过程及决策方式;(2)理解并掌握我国公共政策系统及其运行的优化。 
7. 绩效管理:(1)掌握绩效、绩效评估、绩效管理的概念;(2)掌握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类型;绩效评估的目标、途径和制度安排,绩效评估的信息系统;(3)理解并掌握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程序、方法和技术;(4)理解并掌握公共部门绩效评估面临的困难,改进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途径;(5)理解我国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推进我国绩效评估事业的措施。 
8. 人力资源管理:(1)理解我国人事制度从传统的人事管理到当代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转变呈现的发展趋势;(2)了解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形成与特点;(3)了解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建立与发展;(4)掌握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内容;(5)了解我国公务员制度建设取得的成就、存在的主要,理解完善我国公务员制度的措施;(6)理解加快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 
9. 公共经济管理:(1)掌握公共财政管理的概念、总体目标和主要内容;(2)掌握公共预算管理的内涵、基本模式和预算过程;(3)掌握公共收入管理:税收管理、政府收费管理和公债管理;(4)掌握公共支出管理的基本目标、内容;公共支出管理的两个方面: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管理;(5)理解并掌握目前我国公共财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10. 第三部门管理:(1)掌握第三部门的概念;(2)了解西方第三部门的发展,理解西方第三部门所起的作用及面临的问题;(3)理解西方国家公共服务部门改革的做法及经验;(4)了解我国第三部门的发展,理解并掌握我国第三部门所起的的作用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5)理解并掌握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基本方向。
四、参考书目
陈振明. 《公共管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环境科学概论》
一、考试目标
《环境科学概论》主要研究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解决环境问题的技术和措施。要求学生掌握环境问题、环境保护、环境政策与法规、环境经济等基本概念、掌握环境科学的理论基础、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的基本理论体系和方法、分析和协调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环境间的辩证关系。
二、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25%)、单选或多选选择题(15%)、填空题(15%)、简答题(20%)、论述题(25%),共计100分。
2、内容结构
环境与环境问题占15%,环境科学的理论基础25%;解决环境问题的技术与方法占50%;环境管理占10%。
三、考试内容
1.环境与环境问题。重点包括环境学基本概念、基本特征、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成因;我国的环境问题及原因、全球环境热点问题。
2.环境科学的理论基础。重点包括水环境污染现状,水环境污染物的降解过程,环境容量,水体自净;大气环境与保护,影响大气污染扩散的因素;环境伦理观基本内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发展、内涵、创新、指标体系。 
3解决环境问题的技术与方法。重点包括污水处理系统、有机污染物生物处理技术及原理;大气污染控制措施;固体废弃物定义、固体废物污染及其处理处置、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噪声污染控制技术;环境监测手段、要求,常规水、气监测项目、环境监测技术;环境影响评价含义、环境影响评价内容、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清洁生产。
4.环境管理。环境法体系构成;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制度、生命周期评价、循环经济、环境标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
船舶与海洋工程(0824)
《船舶原理》
一、考试目标
船舶原理是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硕士生入学考试复试科目,测试考生是否具有较好的船舶原理理论基础,以保证被录取者达到优秀本科毕业生应该达到的水平。
二、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选择判断题(30%)、简答题(40%)、计算及论述题(30%)。
2、内容结构
静力学占25%,快速性占55%,操纵与耐波性占20%
三、考试内容
1、船舶原理的基本概念 
 船舶浮性、稳性、快速性、操纵性、耐波性的基本概念。 
2、船舶静稳性  
稳性的一般概念,初稳性公式的建立及应用,重物移动、增减对稳性的影响,自由液面及悬挂重量对稳性的影响,浮态及初稳性计算,倾斜试验方法,稳性曲线的计算及其特性。 
3、船舶动稳性  
动稳性概念,稳性衡准,稳性衡准原则。
4、船舶阻力的基本概念  
船舶阻力分类,阻力产生机理、特性,曲度、粗糙度影响,附体阻力的特点及确定方法。 
5、船舶阻力的确定方法 
 船模阻力试验方法,阻力换算方法(傅汝德换算法、1+k法),阻力近似计算的概念及方法,艾尔法、海军系数法等。 
6、船型对阻力的影响 
船型变化及船型参数,主尺度及船型系数的影响,横剖面面积曲线形状、满载水线形状、首尾端形状对阻力的影响。 
7、浅水阻力特性
浅水影响的特点,浅水阻力计算方法,浅窄航道对船舶阻力的影响。  
8、高速船船型及特性
航态和高速船的种类,高速排水型船的船型及其阻力性能。 
9、船舶推进器一般概念 
推进器的种类、传送效率及推进效率,螺旋桨几何特性。 
10、螺旋桨基础理论及水动力特性 
理想推进器及理想螺旋桨理论,效率表达式,作用在桨叶上的力和力矩。
11、螺旋桨与船体的相互作用 
伴流、推力减额的概念、组成及表达方法,推进效率的分解及提高推进效率的措施。 
12、螺旋桨空泡问题  
空泡成因、条件,空泡现象及影响因素,避免和延缓空泡产生的措施,桨模空泡试验方法,空泡校核。 
13、螺旋桨强度  
规范校核法,分析计算法的基本概念;桨叶厚度的径向分布,螺距修正。  
14、螺旋桨图谱设计方法  
设计问题分类;常用设计图谱及应用,初步设计与终结设计方法,设计考虑因素。 
15、船桨机平衡配合  
船、桨、机特性曲线,有效推力计算,螺旋桨设计工况点的讨论。
16、船舶操纵运动  
航向稳定性和回转性概念,船型对航向稳定性与回转性的影响,船舶对操舵的运动相应,操纵性指数K、T值的意义。 
17、船舶在波浪上运动  
船舶在波浪上的6自由度运动,船舶在规则波中与不规则波中的摇荡特性。
《轮机工程概论》
一、考查目标
“轮机工程概论”是轮机工程专业的综合性课程。课程介绍了船舶动力的装置组成和类型,对船舶动力装置的要求,以及各种动力设备的工作原理及特点,包括船舶主推进装置、船舶管路系统、船舶电站、船舶锅炉装置、甲板机械及船舶推进装置的特性与配合。课程主要考查学生对轮机工程专业知识宏观上的掌握程度。
二、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选择题30%;判断题20%;简答题30%;论述题20%。
2.内容结构
船舶动力装置概述约占20%;船舶柴油机动力装置约占15%;船舶推进装置约占10%;船用泵约占20%;船舶甲板机械约占15%;船舶辅助系统约占20%。
三、考试内容和要求
1. 船舶动力装置概述
1)了解船舶动力装置的组成和类型。
2)掌握对船舶动力装置的要求。
2. 船舶柴油机动力装置
1) 了解船舶柴油机基本结构。
2)掌握工作原理。
3)掌握柴油机的工作系统。
4)掌握柴油机的运转特性。
3.船舶推进装置 
1)掌握船舶推进装置的传动方式。
2)掌握轴系的组成。
3)了解各种航行条件下主机的工况。
4. 船用泵 
1)了解各种船用泵的用途 。
2)掌握容积式泵、叶轮式泵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3)了解油马达作用,工作原理及结构特征。
5. 船舶甲板机械
1)了解液压传动的基本知识。
2)掌握液压舵机结构及工作原理。
3)了解锚机和系缆机、侧推装置以及减摇装置的功用及工作原理。
6. 船舶辅助系统
1)掌握舱底水系统与压载系统的特征。
2)了解船舶生活污水处理系统、船用焚烧炉、海水淡化装置与船舶空调系统的功用。
《数字信号处理》
一、考查目标
要求掌握时域离散系统的时域分析法、频域分析法和Z域分析法,掌握快速傅里叶变换的快速原理和实现方法,掌握时域离散系统的网络结构以及无限脉冲响应数字滤波器IIR和有限限脉冲响应数字滤波器FIR的工作原理和实现方法。
二、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选择题30分(3分/题);填空题30分(3分/空);判断题10分;证明与计算题30分(10分/题)。共计100分。
2、内容结构
时域分析法(15%)、频域分析法(30%)、Z域分析法(15%)、快速傅里叶变换(20%)、数字滤波器(20%)。
三、考试内容
    1、时域离散信号和系统的时域分析。包括时域离散信号、时域离散系统、时域离散系统的输入输出描述法,模拟信号的数字处理方法等。
2、离散信号和系统的频域分析。包括时域离散信号傅里叶变换的定义及性质,周期序列的离散傅里叶级数及傅里叶变换表示式,时域离散信号的傅里叶变换与模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的关系,序列的Z变换,利用Z变换分析信号和系统的频率响应等。
3、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包括离散傅里叶变换定义及物理意义,离散傅里叶变换的基本性质,频域采样,DFT的应用等。
4、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包括基2FFT算法、减少计算量的措施、其他快速算法等。
5、时域离散系统的网络结构。包括网络结构、信号流图、IIR系统的基本网络结构、FIR系统的基本网络结构和线性相位结构等。
6、无限脉冲响应数字滤波器的设计。包括数字滤波器概念,经典模拟滤波器的设计,脉冲响应不变法和双线性变换法设计数字滤波器、数字高通、带通、带阻滤波器类型转换等。
7、有限脉冲响应数字滤波器的设计。包括线性相位FIR数字滤波器的条件和特点,利用窗函数、频率采样设计法、优化设计法设计FIR滤波器,IIR与FIR数字滤波器的各自特点与应用等。
8、多采样率数字信号处理。包括信号的整数倍抽取和内插,整数倍抽取和内插在数字语音系统中的应用,采样率转换滤波器的高效实现方法等。
《海洋工程结构力学》
一、考查目标
本试卷主要考查考生对杆系、板架等结构力学、结构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基本解题方法的掌握情况、掌握的水平,通过试题的求解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简答题、论述题、绘图题、计算题。其中简答题、论述题、绘图题占整个试题的40%,计算题占60%。
2.内容结构
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力学占考试内容的80%,结构动力学占考试内容的20%。
三、考试内容和要求
1.结构力学
 1)力法、位移法求解超静定结构的基本原理以及相应的基本概念;运用以上两种方法求解船体及海洋工程中常见结构在外力作用下的位移及内力分布、绘制弯矩图剪力图;正确理解弹性支座及弹性固定端的物理含义,求解相应的弹性系数;正确理解超静定结构内力分布的特点、梁的复杂弯曲问题,并进行定性分析。
 2)开、闭口薄壁杆件断面自由扭转、非自由扭转的基本概念,求解开、闭口薄壁杆件断面自由扭转应力分布及转动惯性矩。
 3)能量法求解单跨梁弯曲问题的基本原理及方法,根据梁的约束条件及外力状况选择基函数、写出应变能及力函数。
 4)板平面问题及板平面问题有限元求解的基本概念,不要求计算。
 5)板弯曲问题以及板梁组合结构的弯曲问题基本概念。
 6)杆系结构稳定性、板后屈曲性能的基本概念,能够进行定性分析,不要求具体求解。
2.结构动力学
单自由度振动的基本概念,单自由度振动方程的建立,单自由度自由振动的特点及分析方法,有阻尼自由振动分析,阻尼对振动的影响,无阻尼强迫振动特点及分析方法,共振的概念及形成,有阻尼强迫振动特点及振动响应计算方法。两个自由度振动方程的建立,可以采用直接平衡法和能量方法,不要求求解。
《传热学》
一、考查目标
传热学考试的目标在于考查考生对传热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掌握和分析求解基本问题的能力。考生应能:
1. 准确地把握定义的物理量以及它们的量纲;
2. 正确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3. 正确应用基本理论知识分析和处理实际传热问题;
4. 掌握基本计算方法,准确完成简单问题的定量计算。
二、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15%;选择题20%;填空题20%;简答题15%;计算题30%。
2、内容结构
导热基本定律及稳态导热分析、非稳态导热、对流换热、热辐射与辐射换热、传热过程与换热器
三、考试内容和要求
1绪论
传热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在专业中的作用。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传热过程。热阻。量纲与单位。
2导热基本定律及稳态导热分析
温度场、温度梯度。付里叶定律及导热系数。导热微分方程式及单值性条件。热扩散系数。一维稳态导热过程分析。肋片散热过程分析。导热问题数值求解。
3非稳态导热
非稳态导热过程的特征。一维非稳态导热分析求解。集总参数系统的导热分析。
4对流换热
对流换热过程的基本概念以及对流换热与导热的关系、与热辐射的区别。牛顿冷却公式与换热系数。对流换热的准则及其关系式。边界层概念及边界层微分方程。自然对流换热过程的特征与计算方法
5热辐射与辐射换热
热辐射的本质与特点,吸收率、反射率和穿透率、黑体、辐射力。黑体辐射的基本定律。实际物体的辐射和吸收,黑度、灰体和基尔霍夫定律。角系数、有效辐射。物体表面间的辐射换热计算。遮热屏。
6传热过程与换热器
复合换热。传热过程与传热系数。传热过程的分析和计算。换热器热计算方法。
《油气集输》
二、考查目标
油气集输是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全面地介绍了油气集输系统的任务、研究对象和油气集输流程以及各主要工艺环节的设计原则和计算方法。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油气集输的基本内容和工艺流程以及设计的基本方法,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核内容包括油气产品原油和天然气的分离、油气混输管路、原油净化、原油稳定、天然气矿场集输和油田水处理技术等。
二、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30%)、简答题(30%)、论述题(40%),共计100分。
2、内容结构
原油和天然气的分离(15%)、油气混输管路(20%)、原油净化(20%)、原油稳定(20%)、天然气矿场集输(15%)、油田水处理(10%)
三、考试内容和要求
1油气集输概述
(1)考试内容
油气集输系统的任务与地位
油气集输的工作内容
油田主要产品及其质量指标
油气集输系统基本工艺流程
(2)考试要求
了解油气集输系统的任务与地位
了解油气集输的工作内容
了解油田主要产品及其质量指标
掌握油气集输系统基本工艺流程。
2原油和天然气的分离
(1)考试内容
石油的组成和性质
原油和天然气的相平衡
油气分离方式和操作工艺条件选择
油气水分离设备
(2)考试要求
掌握油气性质、烃系的相特性、相平衡计算。
了解油气分离方式和操作工艺条件选择。
3油气混输管路 
(1)考试内容
油气混输管路的流动参数和技术术语
油气混输管路的特点和处理方法
油气混输管路的热力计算
油气混输管路的水力计算
(2)考试要求
掌握混输管路的分类、混输管路的参数和术语
掌握混输管路的特点和处理方法
掌握两相流压降计算
4原油净化 
(1)考试内容
原油乳状液及其特性
破乳剂的选择
原油脱水的基本方法
原油电动态脱盐技术
原油集输系统除砂技术
(2)考试要求
掌握原油乳状液的定义、生成机理和其性质
掌握原油脱水各方法的原理
掌握所用容器设备的结构以及影响脱水效果的因素
了解原油电动态脱盐技术、原油集输系统除砂技术
5原油稳定 
(1)考试内容
原油稳定原理与方法
原油稳定方法的选择及其工艺计算
原油稳定设备
(2)考试要求
掌握原油稳定的原理、方法和工艺流程
掌握原油稳定深度以及工艺方案的确定、比较和选择
6天然气矿场集输
(1)考试内容
天然气集输工艺
天然气集输管网
天然气处理
(2)考试要求
掌握天然气集输工艺、管网
掌握天然气处理
7油田水处理技术
(1)考试内容
油田污水性质及处理质量标准
油田常规含油污水处理技术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海上油田注水及水质处理
(2)考试要求
掌握油田常规含油污水处理技术
了解油田污水性质及处理质量标准
掌握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了解海上油田注水及水质处理
水产养殖(090801)
《鱼类增养殖学》
一、考查目标
鱼类增养殖学是水产养殖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鱼类增养殖学是水产养殖专业的一门实用技术课程,它是研究鱼类资源、饲养鱼类繁殖、鱼类育种和引种驯化,饵料与施肥,鱼苗的捕捞、运输及苗种饲养与鱼场建造,池塘养鱼,湖泊河道养鱼,水库养鱼,网箱养鱼及其他养鱼方法,鱼病防治,商品鱼捕捞与运输等内容。重点考察学生掌握鱼类增养殖的相关技术环节及基本技能。
二、试卷类型
1、 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20%)、简答题(50%)、论述题(30%),共计100分。
2、 内容结构
主要海、淡水经济鱼类种类(5%)、鱼类资源的保护(15%)、鱼类育种和引种驯化(20%)、饵料和施肥(10%)、鱼苗鱼种的运输(10%)、池塘养鱼、水库养鱼、稻田养鱼、网箱养鱼及其他养鱼方法(20%)、鱼病防治(10%)、水生生物的定量调查方法(10%)
三、考试内容及要求
1、主要海、淡水经济鱼类
1) 种类、名称及相关生物学特性
2、 鱼类资源的保护
1)目的和意义
2) 保护鱼类资源的主要途径
3、 鱼类育种和引种驯化
1)鱼类鱼种及相关生物技术
2) 引种和驯化的概念及方法
4、 饵料和施肥
1)天然饵料种类及影响饵料生物的主要因素
2) 水体施肥的意义及方法
5、 鱼苗、鱼种的运输
1) 影响运输成活率的因素
2) 运输方法
3) 运输途中管理及注意事项
6、 池塘养鱼、水库养鱼、稻田养鱼、网箱养鱼及其他养鱼方法
1)池塘环境、轮捕轮放、套养、池塘管理
2)水库养鱼、稻田养鱼、网箱养鱼的技术措施
3)流水养鱼及工厂化养鱼的技术要点
7、鱼病防治
1)鱼病的类型
2)鱼病的预防和治疗
8、水生生物的定量调查方法
1)浮游生物现存量和生产力的测定
2)渔获物统计
《水产养殖综合知识》
《水产养殖学》科目(40%)
一、考查目标
水产养殖学是一门实用技术课程,它是研究水产养殖对象、主要养殖方式、水产养殖技术措施,水生动物疾病防治等内容。重点考察学生掌握水产养殖的相关技术环节及基本技能。
二、试卷类型
1、 题型结构
填空(10分)、名词解释(10分)、简答题(20分),共计40分。
2、 内容结构
主要水产养殖对象(25%)、水产养殖方式(25%)、水产养殖技术措施(25%)、水生动物疾病防治(25%)。
三、考试内容及要求
1、水产养殖对象
1) 主要养殖鱼类
2)主要养殖贝类
3)主要养殖甲壳类
4)主要栽培藻类及其他水产养殖动物
2、 水产养殖方式
1)池塘养殖、工厂化养殖、网箱养殖、围拦养殖
2) 浅海浮筏养殖、浅海底播增养殖
3、水产养殖技术措施
1)放养的生物学技术(种类、规格、混养原理、密度、轮养)
2)养殖池水质调节及控制措施
3)饲料选择和投饲技术
4)活鱼运输技术
4、水生动物疾病防治
1)疾病的发生和预防
2) 水生动物疾病的初步检查和诊断
3)常用药物及使用方法
《鱼类生态学》科目(30%)
一、考查目标
要求考生全面系统地理解并掌握鱼类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了解细胞生物学的最新进展,掌握鱼类生活史、生长发育、洄游与集群的规律,种群与群落的基本概念、特征,了解水域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及划分。
二、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30%)、简答题(70%),共计30分。
   2、内容结构
    鱼类生长与摄食(20%),鱼类发育、洄游与集群(40%),种群与群落(20%),水域生态系统(20%)。
三、考试内容
1、鱼类生活史及其发育阶段的划分、特点;年轮的概念及年轮标志类别。
2、生长的基本概念和式型、外源因子对鱼类生长的影响。
3、鱼类食性类型及摄食形态学业适应,食物组成变动规律,影响选择性的因子及最适萦饵理论。
4、鱼类的两性系统,性腺发育与环境因子,产卵群体,繁殖力变动,繁殖方式及生态类型。
5、洄游、集群概念,洄游的类型;了解洄游的原因及定向机制。鱼类分布的理论及鱼类的行为感觉在渔业上的应用。
6、种群的基本概念和鉴别,种群丰度估计,种群数量变动基本模型,有效种群,环境承载量,生物量,生产量,剩余渔产量等基本概念。
7、群落的基本概念和特征,群落的分类和命名,群落演替;鱼类生物性相关:竞争,捕食,寄生,共生;食物链及其能流过程:食物链和食物网,营养级和生态锥体,能量流和生态效率;鱼类群聚和物种多样性:鱼类群聚结构的特征,鱼类物种多样性的一般式型,影响鱼类物种多样性的因子。
8、生态系统概念,水域生态系统的划分;生态系的主要属性;生态系的结构和功能;人类活动对水域环境和鱼类资源再生的影响:过度捕捞,水域污染,水利农田建设;水域综合调查和治理:水域综合调查,水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
《水生生物学》科目(30%)
一、考查目标
水生生物学是一门以生物进化为线索、以适应水域环境为特质,系统阐述水生生物系统分类,形态结构与生命运行规律的演化过程,以及主要经济动植物分类地位、形态特征、生活方式、生态习性、生活史以及经济意义等为主要内容的渔业领域专业基础理论课。考生应了解水生生物学的主要名词和基本概念,掌握水生生物形态分类的基本知识、常见水生动、植物的主要特征和开展水生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备独立鉴别常见水生动、植物种类的能力,能并能灵活分析水生生物与水域环境间相互关系的应用性问题。
二、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12分(每题3分);简答题6分(每题6分);论述题12分(每题12分),共计30分。
2、内容结构
水生植物(40%)、水生动物(60%)
三、考试内容和要求
1、水生植物
(1)藻类:要求考生掌握藻类、浮游植物和着生藻类的定义;藻类细胞构造特点,藻类的经济意义及繁殖方法;蓝藻、红藻、甲藻、褐藻、金藻、硅藻、绿藻等各门常见种类的分类地位、形态特征、生态习性、生活周期、生态分布及意义。
(2)水生维管束植物:要求考生掌握蕨类植物门的主要特征,常见种类形态特征、分类地位及生物学特点;被子植物门的主要特征,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主要特征,常见种类特征,分类地位及生物学特点;水生维管束植物的生态类群,生态分布及意义。
2、水生动物
(1)水生原生动物:要求考生掌握水生原生动物的主要特点、繁殖方式及常见属的特征及其浮游生活适应机制。
(2)腔肠动物:要求考生掌握腔肠动物的主要特点、繁殖方式、常见属的特征及常见种类的浮游生活适应机制。
(3)轮虫动物:要求考生掌握轮虫的主要特征、常见属的特征及常见种类的浮游生活适应机制。
(4)水生环节动物:要求考生掌握水生多毛类的主要特征,常见属的特征。
(5)水生软体动物:要求考生掌握水生软体动物的主要特点、生态分布、繁殖方式、常见属的特征、主要经济种类的构造及其生态适应机制。
(6)水生节肢动物:要求考生掌握水生软体动物的主要特点、生态分布、繁殖方式、常见属的特征、主要经济种类的构造及其生态适应机制。
(7)水生棘皮动物:要求考生掌握水生软体动物的主要特点、生态分布、繁殖方式及常见属的特征、主要经济种类的构造及其生态适应机制。
(8)毛颚动物:要求考生掌握毛颚动物的主要特征、生态分布、繁殖方式,常见属的特征及其生态适应机制。
《细胞生物学》
一、考查目标
要求考生全面系统地理解并掌握细胞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能熟练运用细胞生物学知识分析生物学基本问题,了解细胞生物学的最新进展。
二、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20%)、填空题(15%)、简答题(45%),论述题(20%),共计100分。
   2、内容结构
    绪论(5%),细胞基本知识概要(5%),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10%),细胞的结构与功能(50%),细胞增殖及其调控(10%),细胞分化与基因表达调控(10%),细胞衰老与凋亡(10%)。
三、考试内容
1. 绪论
细胞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细胞学说的创立及其内容要点和意义,当前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总趋势与重点领域。
2. 细胞基本知识概要
细胞的基本概念、原核细胞与古核细胞、真核细胞基本知识概要。
3. 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
细胞形态结构的观察方法和相关仪器的原理和应用范围,细胞化学组成及其定位和动态分析技术的原理和应用范围,动物细胞培养的相关概念和原理。
4. 细胞膜与细胞表面
细胞膜结构模型的基本要点,细胞膜的基本组成成分及其特点和意义,细胞膜的基本功能,细胞表面的特化结构的类型,膜骨架的结构特点和研究方法,细胞连接的方式、特点及生物学意义,细胞外被与细胞外基质的基本概念、组成、化学结构特点和功能。
5. 物质的跨膜运输与信号传递
物质的跨膜运输的基本概念、主要方式、运输的基本过程。细胞通讯与细胞识别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信号传递的类型及其作用机制:包括胞内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及信号分子和膜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及信号分子:G蛋白偶联的cAMP通路和肌醇磷脂通路、受体本身为酪氨酸激酶的生长因子类受体信号通路、受体为配体门控离子通道的神经递质类受体。
6. 细胞质基质与细胞内膜系统
细胞质基质的不同概念和功能。
内膜系统的概念及其组成成员,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的形态结构、标志性酶以及功能。溶酶体与过氧化物酶体的结构特点,功能。信号假说与蛋白质分选信号。蛋白质分选的基本途径与类型。膜泡运输。
7. 细胞的能量转换——线粒体和叶绿体。
线粒体的显微形态特征和主要功能,超微结构与功能定位及各部的结构和化学的组成特点,内膜进行能量转化(氧化磷酸化)的分子和超分子结构基础与转化机制,线粒体的半自性。
8. 细胞核与染色体
核被膜一般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物学意义。核孔复合体的发现,结构模型及功能。染色质的概念及其化学组成,染色体的基本结构单位的结构模型和要点,染色质的类型和各类染色质的定义。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及其相关概念,染色体DNA的功能元件,染色体(质)包装(结构或超分子结构)的两种主要模型。核仁的超微结构分部和各部分的结构组成特点,核仁的功能。
9. 核糖体
核糖体的结构成分及其功能,多聚核糖体。
10. 细胞骨架
细胞骨架的基本概念。
细胞质骨架:微丝的基本成分,微丝结合蛋白,组装和解聚,特异性破坏药物和稳定药物,功能;微管的形态结构和微管的种类及分布,微管蛋白和微管结合蛋白,微管的组装、去组装与微管组织中心,微管的“滑车”现象,永久性微管和暂时性微管,微管的功能,微管的特异性药物和微管组成的细胞器;.中间纤维的一般形态和类型及类型的细胞特异性,中间纤维的功能。
核骨架和核基质的概念和功能。
11. 细胞增殖及其调控
(一)细胞周期与细胞分裂
细胞周期、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相关概念,如周期内细胞、周期外细胞(休止细胞)、细胞周期检验点、Go期细胞等;细胞周期的时相划分及各时相的主要事件,以及研究细胞周期的最基本方法;细胞有丝分裂的形态学过程,时相划分及各时相的变化标志,早中期染色体的移动与纺锤体的形成和结构,姐妹着丝粒的分离与后期染色体的移动,胞质分裂;减数分裂的形态学过程,时期划分和各期的主要变化特征,重要事件和重要结构分析。
(二)细胞周期的调控
MPF的发现及其作用,P34cdc2激酶的发现及其与MPF的关系,周期蛋白,CDK激酶和CDK激酶抑制物,细胞周期运转调控。
12. 细胞分化与基因表达调控
细胞分化的基本概念、干细胞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癌细胞的基本特征及肿瘤的发生等。
13. 细胞衰老与凋亡
细胞衰老与凋亡是目前国内外细胞生物学的研究热点。
细胞衰老的分子机制。细胞凋亡的概念及其生物学意义。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和生物化学特性,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植物细胞的凋亡,细胞凋亡与衰老。
捕捞学(090802)
《渔具渔法学》
一、考查目标
渔具渔法学是捕捞学科的一门主要专业课,要求考生掌握海洋捕捞作业中主要渔具的渔业特点、捕鱼原理、渔具结构原理和装配技术及捕捞操作技术,初步具备海洋渔具的设计、改进及研究能力,它包括主要海洋渔具拖网、围网、刺网、定置网、对网和钓具等类的渔业特点、捕捞原理、各类渔具的分类、渔具结构、制作及装配,以及各渔具的操作技术、生产技能、调整方法及各类渔具的设计原理。
二、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15%)、简答题(50%)、计算题(15%)、叙述题(20%),共计100分。
2、内容结构
拖网、围网、对网渔具渔法(55%)、刺网、定置网、钓渔具渔法(35%)、其他小杂渔具(10%)。
三、考试内容和要求
(一)拖网渔具渔法
掌握拖网渔业的特点、捕鱼原理,了解拖网的分类及其作业适应性和国内外拖网发展状况、动向,和拖网的结构原理,掌握拖网网图绘制方法、识别和核对技术,拖网的制作及装配,拖网的捕鱼技术,起放网的操作和调整技术,了解拖网设计原理和步骤,能进行一定初步的拖网具设计。
(二)围网渔具渔法
掌握围网渔业的特点、捕鱼原理,了解围网的分类及国内外围网渔业发展状况,掌握围网网具结构原理及制作装配技术,围网的操作技术,了解围网设计原理和步骤,进而对围网进行设计计算。
(三)刺网渔具渔法
掌握刺网渔业的特点和捕鱼原理,了解刺网的种类和网具结构原理,掌握刺网渔业的操作技术,了解刺网的设计原理。
(四)定置网渔具渔法
了解定置网的生产概况,掌握定置网网具结构和捕捞技术,了解网具设计原理和张网渔业现状及管理。
(五)对网渔具渔法
了解对网的生产概况,掌握对网网具结构和捕捞技术特点,了解网具设计原理和编织方法。
(六)钓具渔具渔法
掌握钓具捕鱼原理及其分类,钓具的结构及其装配,了解世界金枪鱼钓渔业,掌握鱿钓技术,同时用力学知识对钓具能进行分析和作业调整。
(七)其他小杂渔具渔法
掌握我国沿岸、近海的一些陷阱类、笼壶类、耙刺类等小杂渔具结构特征及其捕捞操作技术,了解小杂渔具设计原理和装配方法。
《流体力学》
一、考查目标
流体力学是现代力学的重要分支,是许多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要求考生掌握流体概念和流体物理性质,流体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无粘性不可压缩和可压缩流动,粘性不可压缩流动及湍流、流体波动和漩涡理论等方面知识。要求考生对其基本概念有较深入的了解,能够熟练地掌握基本方程的推导,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填充题30分(每空2分);选择题20分(每题2分);名词解释题16分(每题4分);回答题10分(每题10分);计算题24分(每题12分)。
2、内容结构
流体基本概念和物理性质(10%)、理想流体的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波浪(60%),粘性流体力学(30%)。
三、考试内容和要求
1、流体概念及主要物理性质
2、流体静力学
作用在流体上的力;流体静压力及其特性;流体静力学平衡微分方程式;等压面;流体静压力分布规律及压力的高度表示法;液体对壁面的作用;流体的相对静止。
3、流体运动学
研究流体运动的两种方法;流体运动中的几个基本概念;连续性方程;流体微团运动分析;势流及速度速函数;平面流动及流函数;势流的迭加原理。
4、理想流体动力学
理想流体运动微分方程式;理想流体运动微分方程式的积分;伯努利方程式的意义及其应用;定常流动的动量定理与动量矩定理。
5、平面势流
几种简单的平面流动;绕圆柱的流动;茹柯夫斯基升力。
6、水波运动
波浪特点,波浪参数,有限水深波浪概念和计算方法。
7、粘性流体动力学
粘性流体的运动微分方程式;纳维—斯托克斯方程;层流与紊流。
8、相似理论与量纲分析
相似理论与模型试验;相似条件;动力相似准则;量纲分析的基本概念;量纲分析法及其应用、π定理及其应用。
9、边界层理论
边界层概念;层流边界层运动微分方程式及其解法。
 
《机械设计基础》
一、考查目标
本课程为捕捞学科的学生学习相关机械设备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以研究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和基本设计计算为目的。要求考生初步掌握常用机构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掌握通用零部件的特点、应用场合和工作原理,达到合理选用机构和初步具备运用手册设计简单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具有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和图册等有关资料的能力。
二、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选择题20分、判断题14分、简答作图题36分、计算题30分,共计100分。
2、内容结构
常用机构(40%)、联接(20%)、 机械传动(20%)、轴系零部件(20%)
三、考试内容和要求
1、常用机构  
1)平面机构
平面运动副及其分类,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方法,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
2)平面连杆机构
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型式、特性、演化和曲柄存在条件,典型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连杆机构的类型及应用,行程速比系数,传动角、压力角、死点等基本概念,并能作图表示。
3)凸轮机构
各类凸轮机构特点和应用,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的特性。掌握凸轮基本术语,能采用图解法分析对心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各要素。
4)齿轮机构
齿廓啮合基本定律、渐开线齿轮的正确啮合条件、可分性和啮合过程;正常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几何尺寸计算;渐开线齿轮的切齿原理、根切现象和最少齿数;斜齿圆柱齿轮、直齿圆锥齿轮的齿廓形成、啮合特点、当量齿数等基本概念。
5)轮系
轮系的基本类型和传动比计算。了解轮系的类型和应用,掌握定轴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6)间歇运动机构
棘轮机构、槽轮机构、不完全齿轮机构、凸轮间歇运动机构的工作原理、结构、运动特点及应用。
2、联接
螺纹参数、螺旋副的效率和自锁;螺纹联接的基本类型,螺纹联接的预紧、防松和强度计算。键联接、花键联接、销联接的特点和应用。
3、机械传动
机械零件失效形式、设计计算准则、材料选用原则、结构工艺性和标准化等概念,了解零件设计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1)齿轮传动
轮齿的失效形式、材料及热处理方法,直齿圆柱齿轮、斜齿圆柱齿轮、直齿圆锥齿轮的受力分析和轮齿的强度计算准则及参数选取。齿轮传动的润滑和效率。
2)蜗杆传动
普通蜗杆传动的的啮合特点、失效形式,材料选择、受力分析、主要几何尺寸计算
3)带传动和链传动
带传动和链传动的类型特点、应用和张紧布置,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和传动比,普通V带传动的计算,V带轮、滚子链的结构。
4、轴系零部件
1)轴
轴的功用、类型、材料,轴的结构设计、强度计算准则。
2)轴承
滑动轴承的类型、结构型式、润滑方法。滚动轴承的类型、特点和代号,滚动轴承的失效形式和基本额定寿命等概念,滚动轴承的润滑、密封以及组合设计。
3)联轴器、离合器和制动器
联轴器、离合器和制动器的类型、特点和应用。
渔业资源学(090803)
《渔业资源学》
一、考查目标
考查考生对渔业资源学的基本概念,渔业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基本知识认知情况,对鱼类种群数量变动的基本规律,海洋环境因素与鱼类行为之间的关系的认识程度,以及对我国重要渔业资源的特性和利用现状认识,考查如何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渔业资源,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的见解。
二、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判断题(20%) 名词术语解释(20%)、问答题(20%)、论述题(40%),共计100分。
2、内容结构
绪论(10%)、渔业资源生物学基础(20%)、 鱼类的集群与洄游(15%)、海洋环境及其与鱼类行动的关系(25%)、中国海洋渔业资源状况(30%)。
三、考试内容
1、绪论
1)渔业资源的相关概念及其定义;
2)渔业资源的特性,研究核心和目的;
3)渔业资源学的发展简史。
2、渔业资源的生物学基础
1)鱼类种群的概念和相关的系列知识,以及其相互间的联系与区别,种群的鉴别方法;
2)鱼类的年龄和生长;
3)鱼类性成熟、繁殖习性和繁殖力;
4)渔业资源数量变动规律;
5)鱼类的饵料、食性、摄食与丰满度等。
3、鱼类的集群与洄游
1)集群的概念、规律和意义等;
2)鱼类的洄游概念、类型、机制和生物学意义;
3)鱼类洄游的研究方法.
4、海洋环境及其与鱼类行动的关系
2)海洋划分、面积、底形和底质等;
3)世界海洋中海流的分布;
4)水温、海流、盐度、光、溶解氧、气象因素、水深、海底地形和底质、饵料生物等因子对鱼类生理、行为的影响关系。
5、中国渔业资源现状
1)我国海洋环境和地理特征;
2)我国海洋渔业资源现状概况,以及如何进行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
《渔业资源评估》
一、考查目标
《渔业资源评估》是渔业资源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要利用数学方法对渔业资源进行评估和估算,在估算有关种群参数的基础上,运用各类资源评估模型评估资源开发利用状况,进而提出如何合理利用的管理措施,为渔业管理提供依据。
二、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简答题(20%)、问答题(30%)、计算题(50%)。
2、内容结构
鱼类生长与死亡(35%)、渔业管理(15%)、单位补充量产量模型(15%)、亲体-补充量模型(15%)、实际种群分析(20%)。
三、考试内容和要求
1、鱼类生长与死亡
1)Von Bertalanffy体长生长方程
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生长速度、生长加速度和生长拐点。
2)年龄-体重关系
估算各生长参数 L∞ (cm)、K、t0。
3)自然死亡与捕捞死亡
自然死亡与捕捞死亡的关系与区别,自然死亡系数和总死亡系数的估算方法
2、渔业管理
1)渔业资源数量变动代表性学说的主要内容
2)渔业管理各个阶段;各阶段的特征
3、单位补充量产量模型
Beverton-Holt单位补充量产量模型,及其中的参数含义
4、亲体补充量模型
B-H和Ricker亲体-补充量关系模型,及其中参数含义
5、实际种群分析模型
年龄结构实际种群分析模型,能用其估算不同年龄的资源量、年捕捞死亡系数、年捕捞死亡尾数等变量
《水环境保护与管理》
一、考查目标
要求考生理解并掌握水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了解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现状及最新进展,掌握渔业水域环境污染及其危害、渔业水域保护与管理的现状、基本原理与方法、了解涉渔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了解渔业水域污染事故的调查处理方法。
二、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5个,每个4分,共20分),简答题(50分,共6题),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共计100。
   2、内容结构
环境保护概论(10%),渔业水域环境保护概论(15%),渔业水域环境污染与危害(15%),渔业水域环境保护与管理(30%),涉渔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10%),渔业水域污染事故调查、评估(20%)。
三、考试内容
1 环境保护概论
环境保护的定义、特点、发展概况。
2渔业水域环境保护概论
中国的渔业水域基本情况、中国的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现状与问题。
3渔业水域环境污染与危害
渔业水域主要污染源、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不同类型水域污染特征。
4渔业水域环境保护与管理
    中国渔业水域环境保护与管理现状、渔业水域生态环境建设与修复现状、渔业水域环境监测。
5涉渔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
不同类型的涉渔工程及其环境影响评价及评价方法。
6 渔业水域环境污染事故调查、评估
渔业水域污染事故的概念、渔业水域污染事故的调查、评估方法、处理原则、程序和方式。
渔业经济与管理(0908Z1)
《区域经济学》
一、考查目标
考查重点为: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核心理论、基本方法;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和发展趋势;运用区域经济一般理论分析和研究中国及全球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的能力。
本大纲依据的参考书:《区域经济学》(第3版),高洪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10.7。
二、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15)、简答题(20)、论述题(40)、案例分析题(25),共计100分。
2、内容结构
基本概念(10)、区域经济一体化(20)、国家区域经济(20)、梯度理论(10)、辐射理论(10)、产业结构(20)、比较理论与方法(10)。
三、考试内容和要求
1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区位概念、区域与经济区域、区域经济、区域经济学
2 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
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概述、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体系、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模式及新趋势、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典型合作组织
3 国家区域经济
国内区划的区域经济、特区经济、城市区域经济、科技工业园区的区域经济
4 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
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的概念、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梯度发展理论的动态表象、不同梯度上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5 区域经济发展辐射理论
经济发展的辐射理论研究、梯度推进理论和辐射理论的比较、辐射理论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意义
6 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分析
区域产业结构分析、二重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区域产业结构变动导向理论
7 区域经济发展的比较理论与方法
区域差异理论、地域分工理论、区域产业结构比较理论、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的划分方法。
水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0908Z2)
《食品化学》
一、考查目标
“食品化学”是食品类专业最重要的基础课程,研究食品的化学组成、结构、理化性质、营养与安全性质以及他们在生产、加工、贮藏和运销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和这些变化对食品品质与安全性影响的一门基础应用科学。本课程要求考生应全面系统的了解有关食品化学基本概念、原理,掌握食品成分在加工和贮藏中的变化,能针对食品品质的变化,分析关于食品化学方面的原因。
二、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30%),判断题(10%),简答题(30%),论述题(30%),共计100分。
2、内容结构
绪论约占5%,食品中的水分约占20%,碳水化合物约占20%,蛋白质约占20%,脂类约占20%,酶(10%),色素与着色剂(5%)。
三、考试内容
1、水 
1)了解水的结构 
2)掌握水和溶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3)掌握基本概念以及水分活度与食品稳定性的关系 
2、碳水化合物 
1)了解碳水化合物的结构 
2)理解碳水化合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3)掌握淀粉、果胶、纤维素主要的功能性质以及在加工贮藏过程中的变化 
3、蛋白质 
1)了解蛋白质的结构以及氨基酸的性质 
2)理解蛋白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掌握蛋白质在加工贮藏过程中的变化 
4、脂类 
1)了解脂类的结构和物理性质
2)掌握脂类的和化学性质
3)掌握脂类在加工和贮藏过程中的变化 
5、酶 
1)掌握酶的定义以及影响活力的因素 
2)掌握酶的固定化方法以及在食品加工贮藏中的应用。
6、色素与着色剂
1)了解食品中天然色素
2016年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加试大纲
海洋科学(0707)
《C语言》
一、考查目标
C语言是当下最常用的程序设计语言之一,因其简洁、高效、功能丰富而受到各行业的重视,是理工科学生学习计算机编程能力、理解计算机如何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了解、掌握C语言的语法和使用它进行编程的方法,并能上机调试运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C语言程序设计》的考试目标是测试考生对C语言基础知识及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以检验和考核考生进一步学习本专业的潜力。
二、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单项选择题(20%)、程序阅读(30%)、程序填空(20%)及编程题(20%)。
2.考核办法:笔试,满分100分。
3.内容结构:C语言概述(5%)、运算符与表达式(5%)、程序结构程序设计(15%)、数组(20%)、函数(20%)、编译预处理(5%)、指针(10%)、结构体(10%)、位运算(5%)、文件(5%)。
说明:具体题型及内容分值分配可根据需要由出题人员适当调整。
三、基本内容
1.C语言概述
1)C程序的构成,main函数和其他函数
2)头文件格式,数据说明方法,函数基本框架及其开始和结束标志
3)源程序的书写格式及C语言的风格
4)C程序上机调试过程(编辑、编译、连接和运行)
2.数据类型、运算符与表达式
1)C的数据类型(基本类型,构造类型,指针类型,空类型)及其定义方法。常量与变量,整型,实型,字符型
2)C运算符的种类、运算优先级和结合性。算术运算符与算术表达式,赋值类运算型与赋值类表达式,自增、自减运算符,逗号运算符与逗号表达式,求字节运算符(sizeof)
3)不同类型数据间的转换与运算。自动转换(隐式转换)、强制类型转换(显式转换)
3.顺序结构程序设计
1)语句的定义:表达式语句,空语句,复合语句。
2)数据的输入与输出,输入输出函数的调用。printf、scanf函数的基本格式与调用方法,getchar,putchar函数调用方法
4.选择结构程序设计
1)关系运算符与关系表达式:<、<=、>、>=、==、!=
2)if语句
3)switch语句与多分支结构。     
4)选择结构的嵌套。     
5)条件表达式(?:)
5.循环结构程序设计     
1) for循环结构。     
2) while和do while循环结构。     
3) continue语句和break语句。     
4) 循环的嵌套。     
6.数组的定义和引用
1)一维数组和多维数组的定义、初始化和引用:定义数组时,每一维的长度必须是常量,且每一维的下标索引从0开始
2)字符数组与字符串:字符串结束符(\0)、字符串处理函数puts(字符串输出函数)、gets(字符串输入函数)、strlen(字符串长度函数,不包括字符串结束符)、strcpy(字符串复制函数)、strcmp(字符串比较函数)、strcat(字符串连接函数)等
7.函数     
1) 标准库函数的调用:嵌入相应的头文件     
2) 函数的定义方法:函数首部与函数体 
3) 函数的类型和返回值。return语句
4) 函数的参数:形式参数(形参)和实在参数(实参),参数传递 
5) 函数的调用:函数声明,函数嵌套调用,递归调用。     
6) 变量的作用域:局部变量和全局变量。     
7) 变量的存储类别:自动变量(auto),静态变量(static),寄存器变量(register),外部变量(extern)
8) 内部函数与外部函数。 
8.编译预处理 
1)宏定义(#define):不带参数的宏定义,带参数的宏定义。     
2)"文件包含"处理(include) 
3)条件编译
9.指针
1)指针与指针变量的概念:指针运算符与地址运算符。     
2)数组的指针:一维数组指针,二维数组指针,指针与字符串 
3)指针与函数:指针作为函数的参数,返回指针的函数,指向函数的指针
5)指针数组,多级指针
6)main函数的命令行参数。     
10.结构体与其他数据类型
1)结构体类型的定义方法和引用方法:struct
2)共用体类型的字义方法与引用方法:union
3)用指针和结构体处理链表:单向链表的建立、输出、删除与插入,动态内存分配(malloc和free的使用)
4)枚举类型:enum
5)定义新类型名:typedef 
11.位运算     
1)位运算规则     
2)常用位运算符:按位取反(~),左移位(<<),右移位(>>),按位与(&),按位或(|),按位异或(^)
12.文件操作     
只要求缓冲文件系统(即高级磁盘I/O系统),对非标准缓冲文件系统(即低级磁盘I/O系统)不要求。     
1)文件类型指针(FILE类型指针)。     
2)文件的打开与关闭(fopen,fclose)。     
3)文件的读写(fputc,fgetc,fputs,fgets,fread,fwrite,fprintf,fscanf函数)
4)文件的定位(rewind,fseek函数)。     
四、参考教材:
1.高禹等,《C语言程序设计》(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2.布朗森(美)著,张永健等译,标准C语言基础教程(第四版),电子工业出版社
 
《大学物理》
一、考查目标
《大学物理》考试大纲主要根据浙江海洋学院《大学物理A》教学大纲编制而成,大学物理是高等学校理工科专业的公共基础课,是理工类课程的基础。本大纲适用于报考浙江海洋学院硕士研究生的考生。
二、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选择题(35%)、填空题(20%)、计算题(45%),共计100分。
2.内容结构
力学(30%)、振动和波动(20%)、波动光学(30%)、热学(30%),电磁学(40%)。
三、考试内容和要求
  1.力学
掌握:(1)位置矢量、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描述质点运动和运动变化的物理量;(2)直角坐标系计算质点在平面内运动时的速度和加速度;(3)计算质点在自然坐标系下的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4)功的概念;(5)直线运动情况下变力的功;(6)保守力作功的特点及势能的概念;(7)质点的动能定理和动量定理;(8)刚体绕定轴转动定律。
理解:(1)牛顿三定律及其适用条件;(2)微积分方法求解一维变力作用下的简单质点动力学问题;(3)转动惯量概念;(4)动量矩(角动量)概念(5)动量矩守恒定律及其适用条件;(6)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7)洛伦兹坐标变换,长度收缩和时间膨胀的概念;(8)狭义相对论中质量和速度的关系、质量和能量的关系、能量和动量的关系。
了解:(1)狭义相对论中同时性的相对性;(2)牛顿力学中的时空观和狭义相对论中的时空观以及二者的差异。
2.振动和波动
掌握:(1)谐振动的基本特征;(2)弹簧振子或单摆谐振动的微分方程;(3)根据给定的初始条件写出一维谐振动的运动方程;(4)两个同方向、同频率谐振动的合成规律,以及合振动振幅极大和极小的条件;(5)根据已知质点的谐振动方程建立平面简谐波的波动方程的方法;(6)波的相干条件;(7)相位差或波程差概念;(8)相干波叠加后振幅加强和减弱的条件。
理解:(1)描述谐振动和简谐波动的各物理量(特别是相位)的物理意义及各量之间的相互关系。(2)机械波产生的条件;(3)波动方程的物理意义;(4)机械波的波形图线;(5)惠更斯原理和波的叠加原理。
了解:(1)谐振动中旋转矢量法,并能用以分析有关问题。(2)两个相互垂直、同频率和不同频率谐振动的合成规律。(3)李萨如图形。(4)了解拍现象的物理意义与拍频。(5)波的能量传播特征及能流、能流密度等概念。
3.波动光学
    掌握:(1)光程的概念以及光程差和相位差的关系;(2)杨氏双缝干涉条纹;(3)薄膜等厚干涉条纹的位置;(4)单缝夫琅和费衍射条纹分布规律的方法(半波带法);
理解:(1)获得相干光的方法;(2)会分析单缝夫琅和费衍射缝宽及波长对衍射条纹分布的影响;(3)光栅衍射公式;(4)确定光栅衍射谱线位置的方法;(5)缝宽及波长对衍射条纹的影响。
了解:(1)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工作原理;(2)惠更斯—菲涅耳原理;(3)自然光和偏振光;(4)布儒斯特定律和马吕斯定律。
4. 热学
掌握:(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2)理想气体微观模型,理想气体压强公式、温度公式;(3)理想气体分子平均平动动能,分子运动自由度,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原理、理想气体内能;(4)最概然速率,平均速率,方均根速率;(5)功、热量、内能的的概念;(6)热学第一定律,各等值过程的计算;(7)准静态过程,静态过程、摩尔热容;理想气体等体过程、等压过程、等温过程、绝热过程状态变化特征、能量转换关系和过程方程;(8)循环过程特征,熟练掌握卡诺循环,能计算循环效率和致冷系数;
理解(1)压强公式推导过程;(2)与克劳修斯熵;(3)宏观过程的不可逆性。(4)玻耳兹曼熵与热力学概率的关系式;卡诺定理。
了解(1)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2)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平均碰撞频率;(3)熵增原理。
5. 电磁学
掌握:(1)电势与场强的积分关系;(2)高斯定理,能用高斯定理计算一些对称场强的电场强度;(3)磁感应强度的简单计算问题;(4)安培环路定理计算磁感应强度的条件和方法;(5)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理解:(1)静电场的电场强度和电势的概念以及场的叠加原理;(2)简单带电体的场强和电势的计算;(3)静电场的环路定理;(4)高斯定理计算场强的条件和方法;(5)磁感应强度的概念及毕奥—萨伐尔定律;(6)磁场“高斯定理”和安培环路定理;(7)安培定律和洛伦兹公式;(8)简单几何形状载流导体和载流平面线圈在磁场中所受力、力矩的计算;(9)动生电动势及感生电动势的概念和规律。
了解:(1)场强与电势的微分关系;(2)电偶极矩和磁矩的概念;(3)电容、自感系数和互感系数的定义及其物理意义;(4)电场能量的概念;(5)电磁场的物质性;(6)电场能量密度、磁场能量密度的概念;(7)涡旋电场、位移电流的概念以及麦克斯韦方程组(积分形式)的物理意义。
四、推荐教材或参考书
1. 张三慧编,《大学物理学》第1、2、3、4、5册,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2005。
2. 马文尉,《物理学》第五版,高教出版社,北京,2006。
《海洋技术概论》
一、考查目标
海洋技术课程是一门海洋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课程。主要研究以海洋要素、海洋资源为对象所进行的探测、开发、应用与保护的应用性海洋类专业课程。本课程旨在使学生能掌握海洋技术的基本知识,了解海洋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掌握海洋技术课程基本理论与实践,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与应用打下基础。
二、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名词解释、简答题及论述题。
2.考核办法:笔试,满分100分。
3. 内容安排:基本概念、海洋技术的基本理论与应用。其中,名词解释、简答题形式出题占分值约60%左右,应用论述题约40%左
说明:具体题型及内容分值分配可根据需要由出题人员适当调整
三、考核内容及要求
第1章 海洋水文要素观测技术
重点:海水温度、海水盐度、海水密度、海水透明度、水色的测量方、潮汐及潮汐观测的技术、海洋波动类型及其影响、海流的类别及其特点、ADCP及流速、流向测量。
第2章 海洋声学探测技术
重点:声呐及其工作方式、海洋声速及声速剖面类型划分、声线跟踪、等效声速剖面法、声线跟踪过程、声速测量误差对水深计算的影响
第3章 潮汐调和分析及海洋垂直基准面
重点:平衡潮理论、潮汐、潮流分析、垂直基准、基准传递与推估、海洋垂直基准统一框架
第4章 水深测量及海底地形测量技术
重点:回声测深原理、四波束扫海测深仪、多波束测深系统、高分辨率测深侧扫声呐、基于水下机器人的水下地形测量、机载激光测深、测线布设、测深精度、水位改正、测量数据质量与管理、海底地形成图
第5章 海底地貌及底质探测技术
重点:声波与海底底质的相互作用、回波强度及其数据处理、声纳图像的形成原理、海底地貌形态
第6章 卫星海洋遥感技术
重点:海表温度遥感、海色卫星遥感、微波高度计、微波散射计、星载合成孔径雷达、相干雷达、水深遥感
第7章海洋能能源开发利用技术
重点:化石能、风能、太阳能、核能、氢能、生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领域内的开发技术
第8章 国际海域划界测量技术
重点:关术语、适用的国际法原则、 国内外划界技术的发展现状、 海域划界的关键技术、常用的划界方法、海域划界中的主要测量任务、等距离线及其构成方法、 海域划界的技术支撑、划界方法与分析
 
四、参考书目 
《现代海洋测绘》赵建虎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5月
《海洋能源开发》,李允武主编,北京:海洋出版社,2008年
《海洋生物学》
一、考试目标
全面了解学生在本科阶段对基础海洋生物(主要门类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活习性、系统分类、演化等基本概念;常见种类的认知;海洋环境、命名规则、学名、检索等相关术语)的掌握程度,提示今后学习的重点、要点,促进学习。
二、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20%)、是非题(20%)、单选选择题(20%)、填空题(20%)、论述题(20%),共计100分。
2、内容结构
绪论部分为占15%,海洋藻类占10%;无脊椎动物占50%;脊索动物占25%。
三、考试内容
分绪论、海洋藻类、无脊椎动物及脊索动物四个部分。
1、绪论部分  重点为一些基本概念、术语解释
主要内容包括海洋生物学的定义及研究内容、研究简史,生物分类系统;生物命名基本规则(书写、命名规则、优先律、同物异名);海洋环境(潮间带、近海、大陆架);生态类型(底栖、浮游、游泳、固着、附着、穴居、洄游);分类阶元(界、门、纲、目、科、属、种);生物多样性及保护。
2、海洋藻类部分  重点浮游藻类(微藻、单细胞藻类)定生性藻类(大型、多细胞藻类)
主要内容包括藻类的基本定义、主要特征(基本结构)、生态类型、生态意义;初级生产力、海洋牧场含义;主要门类的代表种及生活史;赤潮的定义、成因、分类及防治等基本概念。
3、无脊椎动物部分  包括原生动物、海绵动物(多孔动物)、腔肠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重点为腔肠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
主要内容为各门的主要特征及相关术语、主要代表种、经济及生态意义、生活史(系统发生);分类检索表阅读及分析。
4、脊索动物部分  包括“桥梁动物”、圆口纲、软骨鱼纲、硬骨鱼纲、爬行纲、哺乳纲。重点为软骨鱼纲、硬骨鱼纲。
主要内容为各类动物的主要特征、形态术语、各纲形态分类依据、生态类型、主要代表种;濒危物种评估及保护的相关机构、理论。
船舶与海洋工程(0824)
《材料力学》
一、考查目标
本试卷主要考查考生对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基本解题方法的掌握情况、掌握的水平,通过试题的求解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选择填空(20%)、计算题(80%)。
2、内容结构
轴向拉伸(压缩)约20%,扭转约20%,弯曲约60%。
三、考试内容
总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和研究方法,熟悉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有关实验方法。具体要求掌握杆件拉伸(压缩)、扭转、剪切、弯曲的基本分析方法,学会各种情况下应力和变形的计算以及利用强度条件和刚度条件进行计算。
1、绪论
1)明确材料力学的任务,掌握保证构件(杆件)正常工作必须满足强度、刚度、稳定性的要求
2)理解并掌握可变形固体的基本性质及其基本假设
3)掌握杆件的几何特征、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轴向拉伸(压缩)、剪切、扭转、弯曲
2、轴向拉伸与压缩
1)理解轴向拉伸与压缩的概念
2)掌握内力的概念、用截面法求内力、轴力和轴力图的画法
3)掌握应力的概念、横截面上应力的计算公式以及通过横截面的应力求斜截面上的应力
4)掌握拉(压)杆变形的计算、胡克定律的两种表达形式,并会运用
5)了解能量守恒定律,理解拉(压)杆内应变能的计算公式
6)了解测量材料力学性能的基本实验方法,了解一些典型材料在拉(压)时的力学性能上
7)了解应力集中的概念
3、扭转
1)理解等直圆杆扭转的基本概念,掌握薄壁筒扭转切应力、切应变计算公式、剪切胡克定律
2)掌握力偶矩、扭矩的计算,会画扭矩图
3)掌握等直圆杆扭转时横截面上应力的计算公式、切应力互等定理、扭转强度条件;掌握等直圆杆扭转时的扭转变形计算以及刚度条件;理解等直圆杆扭转时的应变能计算方法
4)了解等直非圆杆扭转时应力的计算方法
4、弯曲内力
1)理解平面弯曲的基本概念、梁的计算简图的三种基本形式
2)熟练掌握用截面法和简易法求梁任一横截面的剪力与弯矩
3)掌握列剪力方程、弯矩方程的方法,熟练绘制剪力图、弯矩图
4)掌握弯矩、剪力与分布荷载的关系及其应用
5)理解叠加原理,掌握使用叠加法作弯矩图
6)掌握平面刚架和曲杆的内力图的画法
5、弯曲应力
1)了解纯弯曲时梁上正应力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正应力的计算
2)理解纯弯曲理论在横力弯曲中的推广,熟记正应力的计算公式,掌握梁的正应力强度条件及其应用
3)掌握梁横截面上的切应力的计算公式及梁的切应力强度条件的应用
4)了解梁的合理设计常采用的几种措施
6、弯曲变形
1)理解梁的位移的基本概念,掌握梁的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及其积分求位移方程的方法
2)理解并掌握叠加法计算梁的挠度和转角的方法
3)掌握梁的刚度条件及应用,了解提高梁弯曲刚度的措施
7、简单超静定问题的解法
1)掌握什么是超静定问题、会判断超静定次数
2)掌握简单轴向拉(压)超静定问题的求解
3)掌握简单扭转超静定问题的求解
4)掌握简单超静定梁的求解
《理论力学》
一、考查目标
理论力学对工科专业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主要内容包括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三大部分。要求考生对其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和分析方法有较深入的了解,能够较熟练地应用其基本理论和方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简答题,分值比例约在0% 。计算题型,分值比例约在100% ,共计150分。
2、内容结构
静力学部分(40%);运动学部分(30%);动力学部分(30%)。
三、考试内容和要求
1、静力学基础
掌握静力学公理、约束与约束反力概念;能正确地进行受力分析并作出受力图;掌握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的计算。
2、平面力系
掌握平面力系的受力分析,能正确地列出平衡方程求出静定结构的约束反力;能计算平面桁架内力。
3、空间力系
掌握空间力系的受力分析,能正确地列出平衡方程求出静定结构的约束反力及杆件的内力;能计算物体的重心。
4、磨擦
能正确地进行含摩擦力的受力分析,计算摩擦角。
5、点的运动
掌握直角坐标法和自然法计算速度与加速度。
6、刚体的基本运动
能计算刚体的平行移动各点的的速度和加速度;掌握刚体定轴转动、转动方程、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的计算;能计算定轴转动刚体内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7、点的合成运动
能利用点的速度合成定理与加速度合成定理求点的速度与加速度。
8、刚体的平面运动
掌握基点法求、速度投影定理求平面图形上各点的速度。利用用基点法求、速度瞬心法求平面图形上各点的加速度。
9、质点动力学基本方程
能正确列出质点的运动微分方程,能根据运动初始条件确定积分常数。
10、动量定理、动量矩定理、动能定理
能正确选择并综合运用动力学的普遍定理求解工程实际问题中简单的理论力学问题。
《海洋科学导论》?
 
水产养殖学(090801)
《海洋学》
一、考查目标
海洋学主要阐述海洋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为主,要求考生了解海洋形态,熟练掌握海水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以及海水温度、盐度、密度的分布变化,深入理解海水各种运动,了解海洋水团、海洋环境调查、海洋开发与环境保护等,并能够结合中国近海进行分析。 
二、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选择题(单选或多选)(15%)、填空题(20%)、名词解释(25%)、简答题(30%)、计算题(10%),共计100分。
2、内容结构
海水物理、化学性质及温度、盐度、密度分布变化(35%)、海水运动(45%),其他(20%)
三、考试内容和要求
1、海洋形态
 海洋的划分、海洋地形包括海岸带、大陆边缘和大洋底的地貌形态。
2、海水特性和水文要素的分布变化
1)海水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海水的主要热学性质,海水盐度的定义,海水密度的表示方法,海冰的形
成和性质,海洋声学与光学现象,海水中的溶解氧、PH值和营养盐。
2)海洋温度、盐度、密度的分布和变化
海洋的热收支平衡方程、海洋温度的分布与变化,海洋的水量平衡方程、
海水盐度的分布与变化,海洋密度的分布与变化。
3、海水运动
1)海洋环流
   海流的定义、表示法、成因、分类、所受的作用力,地转流和风海流的概念及特性,大洋表层和中国近海的环流。
2)海洋中的波动现象
波浪要素、表示法,小振幅重力波的特性,有限振幅波的特性,海洋内波的特性,开尔文波和罗斯贝波的特性,风浪和涌浪的特性,浅水区海浪的变化,中国近海的波浪。
3)潮汐
潮汐现象、潮汐要素、潮汐类型,潮汐产生的原因,潮汐静力理论,潮高和潮时的计算,潮汐动力理论,三种形态海区的潮汐和潮流,世界大洋近岸及中国近海的潮汐和潮流。
《养殖水环境化学》
一、考查目标
养殖水环境化学是一门以环境学、化学、生态学、生物学为基础,系统研究养殖水域生态系统中非生物变化过程,包括天然水的基本理化特征及主要化学过程,揭示天然水体中主要化学物质的变化规律,及其对水生生物的作用和影响。要求考生应掌握天然水体中的主要化学过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及其与水产养殖方面的应用,了解水质常规项目的基本操作和实验原理。
二、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判断20分(每题1分);名词解释15分(每题3分);填空题10分(每空1分);简答题30分(每题6分);论述题25分(分别为10分和15分)。共计100分。
2、内容结构
绪论(10%)、天然水的基本化学特征(20%)、天然水生生态系统的主要化学
过程(55%)、各类内陆水体及大气降水的化学过程(15%)
三、考试内容
1、绪论:课程的性质、主要任务,掌握水体、水质、水体污染、水环境化学等基本的概念,水化学与水生生物及水产业的关系。
2、天然水的基本化学特征:水分子的结构和天然水的基本物理性质。
3、天然水生生态系统的主要化学过程:天然水中酸碱反应、配位化学、生物化学、溶解与沉淀等反应,以及固液界面上的物理化学过程,水体酸碱度、溶解盐类特征,重点掌握水体溶解氧、主要营养盐变化规律和转化过程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
4、各类内陆水体与大气降水的化学过程:河水、湖水、潜水、大气降水等不同水体的基本化学特征。
捕捞学(090802)
《海洋学》
一、考查目标
海洋学主要阐述海洋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为主,要求考生了解海洋形态,熟练掌握海水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以及海水温度、盐度、密度的分布变化,深入理解海水各种运动,了解海洋水团、海洋环境调查、海洋开发与环境保护等,并能够结合中国近海进行分析。 
二、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选择题(单选或多选)(15%)、填空题(20%)、名词解释(25%)、简答题(30%)、计算题(10%),共计100分。
2、内容结构
海水物理、化学性质及温度、盐度、密度分布变化(35%)、海水运动(45%),其他(20%)
三、考试内容和要求
1、海洋形态
 海洋的划分、海洋地形包括海岸带、大陆边缘和大洋底的地貌形态。
2、海水特性和水文要素的分布变化
3)海水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海水的主要热学性质,海水盐度的定义,海水密度的表示方法,海冰的形
成和性质,海洋声学与光学现象,海水中的溶解氧、PH值和营养盐。
4)海洋温度、盐度、密度的分布和变化
海洋的热收支平衡方程、海洋温度的分布与变化,海洋的水量平衡方程、
海水盐度的分布与变化,海洋密度的分布与变化。
3、海水运动
1)海洋环流
   海流的定义、表示法、成因、分类、所受的作用力,地转流和风海流的概念及特性,大洋表层和中国近海的环流。
2)海洋中的波动现象
波浪要素、表示法,小振幅重力波的特性,有限振幅波的特性,海洋内波的特性,开尔文波和罗斯贝波的特性,风浪和涌浪的特性,浅水区海浪的变化,中国近海的波浪。
3)潮汐
潮汐现象、潮汐要素、潮汐类型,潮汐产生的原因,潮汐静力理论,潮高和潮时的计算,潮汐动力理论,三种形态海区的潮汐和潮流,世界大洋近岸及中国近海的潮汐和潮流。
《大学计算机基础》
一、考查目标
大学计算机基础属于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第一层次课程,因此要求考生掌握在信息社会里更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所必须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具有较为深刻的“计算机文化意识”。考查内容包括信息与信息系统,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和计算机安全基础知识。应用能力部分主要包括Windows XP操作系统、Office2003办公软件(Word、Excel、PowerPoint、FrontPage、Access)的使用。
二、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选择题20分(单选,每题1分);填空题20分(每空2分);判断题10分(每题1分);简答题50分(每题5分)。
共计100分。
2、内容结构
基础知识(70%)、应用能力(30%)。
三、考试内容和要求
1、信息与计算机
信息、信息社会、信息处理、信息技术、信息系统的概念和特点,信息技术的应用等基本概念与基础知识。计算机的诞生、发展、分类、特点、性能指标和应用领域。
2、信息表示与数字化
计算机内信息的表示与存储,二进制及几种常用进位计数制之间的转换;常用字符的ASCII码,汉字在计算机中的表示,汉字的输入编码及分类,机内码、国标码、区位码、字形输出码的概念与关系。 
3、计算机系统
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存储器的种类,存储容量、地址、位、字节、KB、MB、GB、TB等概念;计算机的软件系统,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的概念;指令与程序、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原理、程序设计语言、语言处理程序等基本概念,软件开发的方法。
4、常用计算机软件的使用
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几种常见的微机操作系统;文件、文件夹和路径的基本概念;Windows XP的功能和特点;Windows XP的使用;办公自动化的概念;Office 2003办公软件的使用。
5、数据的组织与管理
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概念;Access软件的基本使用,创建数据查询(使用SQL语句)。
6、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和Internet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分类、拓扑结构和体系结构,TCP/IP协议;局域网的构成,网络互联设备,域名和IP地址;接入Internet的基本方法,Internet的基本服务(WWW、FTP、E-mail、telnet)使用 FrontPage2003制作网页以及用IIS构建网站。
7、信息系统及其安全
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病毒的危害、种类、特点、防治方法,计算机网络的安全;计算机职业道德以及计算机软件的知识产权保护基本知识。
渔业资源学(090803)
《海洋学》
一、考查目标
海洋学主要阐述海洋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为主,要求考生了解海洋形态,熟练掌握海水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以及海水温度、盐度、密度的分布变化,深入理解海水各种运动,了解海洋水团、海洋环境调查、海洋开发与环境保护等,并能够结合中国近海进行分析。 
二、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选择题(单选或多选)(15%)、填空题(20%)、名词解释(25%)、简答题(30%)、计算题(10%),共计100分。
2、内容结构
海水物理、化学性质及温度、盐度、密度分布变化(35%)、海水运动(45%),其他(20%)
三、考试内容和要求
1、海洋形态
 海洋的划分、海洋地形包括海岸带、大陆边缘和大洋底的地貌形态。
2、海水特性和水文要素的分布变化
5)海水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海水的主要热学性质,海水盐度的定义,海水密度的表示方法,海冰的形
成和性质,海洋声学与光学现象,海水中的溶解氧、PH值和营养盐。
6)海洋温度、盐度、密度的分布和变化
海洋的热收支平衡方程、海洋温度的分布与变化,海洋的水量平衡方程、
海水盐度的分布与变化,海洋密度的分布与变化。
3、海水运动
4)海洋环流
   海流的定义、表示法、成因、分类、所受的作用力,地转流和风海流的概念及特性,大洋表层和中国近海的环流。
5)海洋中的波动现象
波浪要素、表示法,小振幅重力波的特性,有限振幅波的特性,海洋内波的特性,开尔文波和罗斯贝波的特性,风浪和涌浪的特性,浅水区海浪的变化,中国近海的波浪。
6)潮汐
潮汐现象、潮汐要素、潮汐类型,潮汐产生的原因,潮汐静力理论,潮高和潮时的计算,潮汐动力理论,三种形态海区的潮汐和潮流,世界大洋近岸及中国近海的潮汐和潮流。
《普通动物学》
一、考查目标
普通动物学为水产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以研究动物的形态、习性、分类与系统演化为目的,要求考生了解动物学的概念、发展史和动物分类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各类群动物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特征和生活习性,深入了解动物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的演变进化过程。 
二、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40%)、填空题(15%)、简答题(45%),共计100分。
2、内容结构
无脊椎动物(46%)、脊索动物(54%)。
三、考试内容和要求
1.考试范围:
绪论;原生动物门;多细胞动物的起源;多孔动物门;腔肠动物门;扁形动物门;原腔动物;环节动物门;软体动物门;节肢动物门;棘皮动物门;脊索动物门;圆口纲;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
2.考试要求:
(1)动物学的基本概念;种的概念和种的命名;分类的等级;
(2)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原生动物的分类概括;
(3)动物的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生物发生律
(4)海绵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海绵动物的分类概况;
(5)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腔肠动物的分类概况
(6)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扁形动物的分类概况;
(7)假体腔动物的共同特征;假体腔动物的分类概况;
(8)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环节动物的分类概况;
(9)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软体动物的分类概况;
(10)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节肢动物的分类概况;
(11)棘皮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棘皮动物的分类概况
(12)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脊索动物的分类;脊椎动物亚门分类概况
(13)鱼纲的主要特征;鱼纲的分类概况;
(14)两栖纲的主要特征;两栖纲的分类概况;
(15)爬行纲的主要特征;爬行纲的分类概况;
(16)鸟纲的主要特征;鸟纲的分类概况;
(17)哺乳纲的主要特征;哺乳纲的分类概况;
渔业经济与管理(0908Z1)
《生态学与鱼类学概论》
一、考查目标
普通生态学重点考查基础和应用两部分。基础部分的考查内容包括有机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应用部分考查内容包括全球变暖与环境污染、人口与资源、农业生态、生物多样性与保育、生态系统服务、收获理论与生物防治等内容。命题原则为充分考查考生的生态学知识面、科学素质和学习能力。鱼类学重点考查内容包括鱼类形态部分,考生须掌握鱼类形态结构与机能之间的关系,分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地理分布、鱼类生活习性等内容。
本大纲依据的参考书:
《基础生态学》(第一版) 孙儒泳等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养殖水域生态学》(第一版) 董双林、赵文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4
《鱼类学与海水鱼类养殖》(第二版) 苏锦祥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5
《鱼类学》 孟庆闻 上海科技出版社 1989
二、试卷结构
名词解释(30)、简答题(30)、论述题(20)、案例分析题(20),共计100分。
2、内容结构
有机体与环境(5)、种群生态学(10)、群落生态学(10)、生态系统(20)、鱼类外形形态(5)、世界重要经济鱼类和世界各大渔区的主要经济鱼类(50)。
三、考试内容和要求
1 有机体与环境 
生态因子,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最小因子、限制因子与耐受限度, 地球上光及温度的分布, 对光的适应,生物对温度的适应,地球上水的存在形式及分布,生物对水分的适应,大气组成及其生态作用。
2 种群生态学 
种群的概念,种群动态,种群调节,集合种群动态,生物种及其变异与进化。
3 群落生态学 
群落的组成与结构,群落的动态,.群落的分类与排序。
4 生态系统生态学
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地球上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
5 鱼类外形形态
主要内容:鱼类的分区、常见的体型,头部有哪些器官及各器官的结构特点,鳍的分类、形态和功能。 
要求:掌握鱼类的分区及一些可量性状的划分方法和划分原理,掌握鱼类常见的体型及各体型的特点,鱼类头部各器官的形态结构和特点,掌握鳍的形态结构和各鳍的功能、鳍式的定义,能从形态结构上区分棘、假棘和软条。
6  世界重要经济鱼类和世界各大渔区的主要经济鱼类
主要内容:世界重要经济鱼类的产量和目、科、种类组成;世界各大渔区的主要经济鱼类的区系组成,鱼类的产量;
要求:掌握世界重要经济鱼类的产量和目、科、种类组成;掌握世界各大渔区的主要经济鱼类的区系组成,鱼类的产量和捕捞情况,世界和我国捕捞产量前10位的鱼类种类分别是哪些?捕捞产量最高的前3个目和科是哪些?
《管理学原理》
一、考查目标
《管理学》是管理学科各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为各管理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基本的理论和方法指导。因此管理学课程的考查目标,是检验考生对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在管理的基本理论的指导下分析问题、判断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讲,通过考查要求考生达到能够较全面地理解和掌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一般原理;能够较好地了解管理的新理论和新方法;能够较全面地掌握管理的定性和定量方法;能够将理论用于实践,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能够根据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进行案例分析,有较熟练的案例分析能力。
二、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25%)、简答题(35%)、计算分析(10%)、综合分析(30%),总分100分。
2.内容结构
总论(15%)、决策与计划(30%)、组织(20%)、领导(20%)、控制(10%)、创新(5%)。
三、考试内容和要求
1.总论
1)管理的概念
2)管理工作的性质
3)管理人员的角色与技能
4)管理的基本职能
5)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2.管理决策
1)决策的定义、原则和依据
2)决策的类型
3)决策的理论
4)决策的过程
5)决策的方法
3.计划
1)计划与计划工作
2)战略性计划
3)计划的实施
4.组织
1)组织结构
2)组织设计的要素
3)组织设计决策
4)常见的组织设计
5)人员配备
6)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
5.领导
1)领导与管理
2)有关领导问题的理论探索
3)激励原理
4)激励理论
6.控制
1)控制的性质
2)控制的类型
3)控制的程序
4)有效控制的特征
5)控制的方法
7.创新
1)创新及其作用
2)创新职能的基本内容
3)创新的过程和组织
四、推荐书目
1. 周三多,陈传明,鲁明泓编著.《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五版),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1年。
2. 姚丽娜主编.《管理学教程》,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
水产品加工与工程贮藏(0908Z2)
《食品技术原理》
一、考查目标
食品技术原理为食品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是研究食品加工和保藏的一门科学,它的主要任务是探讨食品资源利用、原辅材料选择、保藏、加工、包装、运输以及上述因素对食品质量、货架寿命、营养价值和安全性等方面的影响。要求考生掌握最基本的食品保藏和加工的专业知识,熟练掌握各类食品加工技术原理,了解食品加工高新技术原理和发展趋势。 
二、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选择题(单选)(20%)、判断题(20%)、简答题(30%)、论述题(30%),共计100分。
2、内容结构
物理技术对食品的处理(35%)、生化技术对食品的处理(35%)、包装与保藏技术(10%)、食品贮藏与货架寿命(10%)、食品感官评定技术(10%)。
三、考试内容和要求
1、物理技术对食品的处理
食品低温处理技术、热处理技术、干燥处理技术、辐照处理技术以及物理处理新技术(微波、高压、脉冲等)基础知识。
2、生化技术对食品的处理
1)食品腌制、熏制、防腐、抗氧化以及涂膜技术原理;
2)食品发酵技术、酶工程技术原理
3、包装与保藏技术
1)包装材料、包装的作用与设计;
2)包装容器;
3)包装技术原理
4、食品贮藏与货架寿命
1)贮藏与质量的关系;
2)质量变化的热力学和动力学规律;
3)包装食品质量劣变的原因及控制;
4)食品货架寿命的预测
5、食品感官评定技术
1)感官评定技术原理;
2)感觉疲劳与心理作用对感觉的影响;
3)感官评定的技术应用。
《食品分析与检验》
一、考查目标
《食品分析与检验》是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之一。食品分析就是专门研究各类食品组成成分的检验方法及有关理论,进而评定食品品质的一门技术性学科。该课程主要内容有:介绍食品分析基本知识、食品营养成分的分析、食品添加剂的分析及食品的感官鉴定等。考生应掌握熟悉食品分析的基本方法及其发展方向;了解食品分析的性质、任务、内容和作用;学会运用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食品的主要成分、含量和有关工艺参数进行检测。
二、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15%)、填空题(25%)、判断题(10%)、简答题(30%)、论述题(20%),共计100分。
2、内容结构
样品的采取、制备、处理与保存、水分、灰分(45%)、酸度、脂类、碳水化合物、蛋白质(45%)、其他(10%)。
三、考试内容和要求
1、绪论
了解食品检验与分析的性质、任务和作用,掌握食品检验与分析的内容,熟悉分析方法及发展方向。
2、样品的采取、制备、处理与保存
了解样品的采取、制备、处理与保存的意义,掌握采样、样品的概念及样品的预处理方法,熟悉样品的采集、制备及保存方法
3、水分的测定
了解水分的作用、存在状态及水分测定的意义,掌握水分测定常用方法干燥法、卡尔•费休法(碘量法)的原理及方法,熟悉蒸馏法测定水分的原理及方法。
4、灰分的测定及灰化方法
了解灰分测定的意义,掌握总灰分的测定原理和方法,熟悉水溶性灰分、水不溶性灰分、酸不溶性灰分的测定方法。
5、酸度的测定
了解测定酸度的意义,食品中有机酸的种类与分布,掌握食品中的总酸度、挥发酸度、有效酸度(pH值)的概念及测定方法,熟悉食品中有机酸的分离与定量常用的方法。
6、脂类的测定
了解脂类的测定意义,掌握索氏提取法脂类测定的原理及方法,熟悉其他脂肪测定的方法及各方法的适用范围。
7、碳水化合物的测定
了解碳水化合物的测定意义,掌握总糖和还原糖的常用测定方法,熟悉可溶性糖类的提取和澄清的方法。 
8、蛋白质的测定
了解蛋白质测定的意义,掌握凯氏定氮法的原理及方法,熟悉蛋白质其它测定方法的原理。
9、重金属的测定
了解重金属的测定意义,熟悉常见重金属的测定方法。
10、食品添加剂的的测定
了解食品添加剂的测定意义,熟悉常见食品添加剂的测定方法。
参考书目:《食品分析》 ;无锡轻工大学与天津轻工业学院合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