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 直系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考研派】为大家提供浙江海洋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初试自命题大纲,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

95%的同学阅读了:2020研究生招生简章】【浙江海洋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19]】【浙江海洋大学王牌专业排名】【浙江海洋大学考研难吗】【2021浙江海洋大学考研群】【研究生学费】【浙江海洋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2017年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初试自命题大纲
 
 
2017年工程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初试大纲 1
交通运输工程(085222) 1
901《工程力学》 1
902《船舶原理》 1
903《港口物流学》 2
904《计算机网络技术》 3
2017年农业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初试大纲 4
养殖(095105) 4
340《农业知识综合二》 4
905《普通生态学》 7
渔业(095108) 7
340《农业知识综合二》 7
906《渔业资源学》 10
农业机械化(095109) 11
341《农业知识综合三》 11
907《机械设计基础》 13
908《电工电子学》 15
农村与区域发展(095110) 15
342《农业知识综合四》 15
909《管理学原理》 20
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095111) 21
342《农业知识综合四》 21
909《管理学原理》 21
农业信息化(095112) 22
341《农业知识综合三》 22
910《信息技术基础》 25
食品加工与安全(095113) 27
341《农业知识综合三》 27
911《食品化学》 29
设施农业(095113) 30
340《农业知识综合二》 30
341《农业知识综合三》 30
912《水产养殖学》 30
913《水产养殖工程学》 31
 
 
 
 
 
 
2017年工程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初试大纲
交通运输工程(085222)
901《工程力学》
一、考查目标
工程力学是交通、水利、土木工程等各工科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本科目的考试内容主要包括静力学和材料力学两大部分。要求考生对其中的基本概念有较深入的理解,系统掌握各力学中基本定理和分析方法,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基本概念填空题,分值比例约在30% 。计算题型,分值比例约在70% ,共计150分。
2、内容结构
静力学部分(40%);材料力学部分(60%)。
三、考试内容和要求
1、静力学基本概念与物体受力分析
掌握理论力学的基本假设、主要研究内容等概念;物体受力分析,熟练掌握常见约束与约束反力的分析,和几个静力学公理。
2、力系简化和力系平衡方程
掌握汇交力系的几何法和解析法;力偶系的概念。平面力系和力偶系的平衡方程以及求解,包括桁架系统。
3、掌握材料力学的基本假设,杆件的基本变形等概念。
4、掌握四种基本变形(拉压、剪切、弯曲、扭转)及组合变形的概念及受力分析;杆件在基本变形下的内力、应力、位移及应变的计算及其强度计算和刚度计算。
5、理解并掌握应力状态和强度理论,对组合变形下杆件进行强度计算。
6、掌握弹性稳定平衡的概念,确定压杆的临界载荷和临界应力,并进行压杆稳定性计算。
902《船舶原理》
一、考查目标
《船舶原理》是航海技术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之一。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船舶舶浮性、稳性和抗沉性等基本性能,掌握船舶阻力的成因、船模换算和阻力估算的方法及螺旋桨几何特征、水动力性能和船体的相互作用,了解船舶摇摆规律、减摇装置和船舶操纵性的概念。熟悉船舶操纵性能及其运用,掌握各种环境下的船舶操纵,以达到保证船舶航行的安全。
二、试卷结构
 题型结构:计算题:90分;名词解:20分;简答题:40分。
三、考试内容和要求
1、考试范围
船体的形状、船体计算的近似积分法、浮性、船舶稳性、吃水差、抗沉性、船体强度船舶阻力、船舶推进、船舶的摇荡性、船舶的操纵性。
2、考试要求
1)掌握船舶主尺度,主尺度比、船体系数及与船舶性能的关系。
2)近似积分法的计算原理,梯形法则,辛氏法则的运用。
3)掌握基本概念、根据船舶重量、重心、排水量、浮心的相对位置判定船舶的漂浮状态、掌握本章的相关计算及每厘米吃水吨数的应用。
4)掌握基本概念、掌握船内重物变化及船舶装卸重物的稳性计算、掌握影响船舶稳性的因素及稳性校核的方法。
5)掌握基本概念、掌握船舶吃水及吃水差的计算。船舶浮态与稳性的关系。
6)掌握基本概念、重量增加法和浮力损失法的计算原理及重量增加法的应用。
7)掌握船舶总纵强度、局部强度的计算及影响的因素和校核。
8)掌握船舶阻力的成因及影响因素、附加阻力的计算。
9)掌握螺旋桨的的主要技术参数,螺旋桨的工作原理,船体和螺旋桨的相互影响及影响螺旋桨推进性能的因素。
10)掌握船舶摇荡运动的基本概念,自由横摇和谐摇。
11)船舶变速性能旋回性能、航向稳定性和保向性、船舶操纵性指数(K、T 指数)的物理意义及其与操纵性能的关系、 船舶操纵性试验等船舶操纵性能。
903《港口物流学》
一、考查目标
要求考生了解港口物流的基本概念、发展模式、系统与供应链、经营与效率等港口物流理论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港口物流的基本实务与基本技术,在正确理解港口物流所覆盖的点(港口)、线(围绕港口的水、陆、空运输及其多式联运)与面(港口腹地及辐射的区域经济)的逻辑内涵的基础上,具有相应的分析和解决港口物流规划与管理方面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选择题(单选)(20%)、简答题(20%)、论述题(30%)、案例分析题(30%),共计150分。
2、内容结构
港口与港口物流(20%)、港口物流发展模式与战略(10%)、港口物流系统与供应链(10%)、港口物流经营与效率(10%)、港口生产与商务管理(20%)、港口物流运输管理(10%)、港口物流区域经济与管理(10%)、港口物流技术(10%)
三、考试内容和要求
1、港口与港口物流
1)港口及其分类、港口的构成、港口的技术经济特征
2)港口物流的内涵、港口物流的特点与发展趋势、港口物流的基本功能
3)影响港口物流发展的经济因素、港口物流的几个基本关系
2、港口物流发展模式与战略
1)港口管理模式、物流物流运作模式
2)我国港口物流的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战略目标及几个相关问题
3、港口物流系统与供应链
1)港口物流系统及其特征、港口物流系统规划的原理、特征与步骤
2)港口物流系统一体化的基本内容、资源整合、横向一体化、纵向一体化的基本知识
3)港口物流供应链及其作用、港口物流供应链的形式、港口物流供应链管理原理与机制、港口物流供应链的构建
4、港口物流经营与效率
1)港口物流经营方式、港口物流经营组织结构、港口物流经营管理改革
2)效率与港口物流效率、港口物流效率测评方法
5、港口生产与商务管理
1)港口生产计划管理、港口商务与口岸管理、港口设备与工艺管理、港口库场管理、理货业务管理
2)集装箱基础知识、集装箱港口进出口程序、集装箱港口货运站管理、集装箱码头检查桥业务、集装箱港口箱务管理
6、港口物流运输管理
1)水路运输(班轮运输、租船运输)
2)陆路运输(铁路运输、公路运输)
3)航空运输及其要素、航空运输的类型与形式、航空货物运输的计量规定与托运手续
4)国际多式联运及其特点、国际多式联运的组织形式、国际多式联运经营人
7、港口物流区域经济与管理
1)港口发展与腹地经济、港口竞争力与腹地经济
2)港口物流园区及其特征、港口物流园区的功能、港口物流园区物流量预测
3)保税与保税区、港口物流保税形式
8、港口物流技术
1)港口物流信息及其功能、港口物流信息管理平台
2)货运代理信息管理系统、水路运输信息管理系统、船务信息管理系统
3)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全球定位系统技术(GPS)、北斗卫星导航系统(CNSS)
904《计算机网络技术》
一、考查目标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交通信息工程与控制方向一门重要的基础课,要求考生掌握计算机网络与交通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以及基本分析方法,能够对交通信息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提供坚实的基础。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体系结构、协议、局域网技术、广域网技术、网络互连、网络应用、网络安全、交通信息网络的基本原理等;学生能够从从设计的角度理解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和各层协议;了解当前网络技术的最新发展和交通信息网络的关键技术;对常用的网络能进行安装、管理和维护。
二、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选择题45分(单选,每题3分);填空题30分(每题3分);判断题15分(每题1.5分);叙述题60分(5选4,每题15分)。共计150分。
2、内容结构
基础知识(60%)、应用能力(40%)。
三、考试内容
1. 网络基本概念 
计算机网络及其功能、网络分类、拓扑结构
2.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和协议 
OSI参考模型、TCP/IP参考模型
3. 物理层 
数据通信的理论基础、传输介质、信道复用技术
4. 数据链路层 
定义、功能、数据链路层协议基本原理、滑动窗口协议的基本原理、HDLC的基本工作原理、差错校验方法
5. 网络层 
网络层基本功能、分组交换,虚电路工作原理及其特性、IP协议、子网划分、路由算法、拥塞控制、网络互联
6. 局域网 
CSMA/CD协议、局域网扩展、无线局域网
7. 广域网 
基本概念、分组转发机制
8. 传输层 
传输层基本服务、传输协议的要素、传输层的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重传机制、TCP和UDP 
9. 应用层 
SMTP 、WWW、SNMP 
10. 网络安全 
常规加密体制、公开密钥体制、防火墙
 
2017年农业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初试大纲
养殖(095105)
340《农业知识综合二》
《生物化学》科目
一、考查目标
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实验技术;掌握生物大分子的结构、组成、性质和功能以及分离纯化及表征方法;生物大分子在体内的代谢和调节,遗传信息的复制、转录和表达等。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从分子水平认识和解释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现象,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客观题(名词解释、判断、选择、填充等题型),分值比例约在55% 。主观题(简答题型),分值比例约在45% 。
共计50分。
2、内容结构
蛋白质化学(10%);核酸化学(10%);糖类的结构和功能(15%);脂类和生物膜(5%);酶、维生素和辅酶(5%);新陈代谢与生物氧化(10%);糖、脂类、蛋白质和核苷酸代谢(25%);核酸的生物合成(5%);蛋白质的生物合成(10%);物质代谢的调控(5%)。
三、考试内容和要求
1、蛋白质的生物学意义;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蛋白质的结构及与功能的关系;氨基酸和蛋白质的性质;蛋白质的分类。
2、核酸的组成成份;DNA的结构;RNA的结构与功能;核酸的性质。
3、单糖的构型、结构、构象;多糖代表物;糖复合物。
4、脂类的成份、结构和功能;细胞的膜系统;生物膜的化学组成、结构和功能。
5、酶的概念和化学本质;酶结构与功能的关系;酶作用的专一性和作用机制;酶促反应;各种维生素及作为辅酶的功能。
6、新陈代谢的概念;生物体内能量代谢的基本规律;高能化合物与ATP的作用;生物氧化的特点;氧化磷酸化作用。
7、多糖和低聚糖的酶促降解;糖的分解与合成代谢;脂类的酶促水解;脂肪的分解与合成代谢;蛋白质的酶促降解;氨基酸的一般代谢和合成代谢;核酸的酶促降解;核苷酸的分解与合成。
8、DNA的生物合成;RNA的生物合成。
9、遗传密码、核糖体、转移RNA的功能;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制。
10、糖、脂肪、蛋白质和核酸代谢的相互关系;酶水平的代谢调节。
《微生物学》科目
一、考查目标
微生物学是水产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是研究微生物及其生命活动的学科,主要包括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类群、分离、鉴定以及微生物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微生物在生物界的地位,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微生物与人类及其他生物间的相互关系;微生物在工、农、医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实际应用等。微生物学是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基础科学,又是应用科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全面掌握和了解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训练和学会应用微生物学知识研究和解决生产领域中实际问题。
二、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选择题10分(共10题,单选,每题1分);名词解释10分(共5题,每题2分);简答题15分(共3题,每题5分);论述题15分(每题15分)。共计50分。
2)内容结构
绪论(5%)、微生物种类生物学知识(30%)、微生物的营养与代谢(20%)、微生物的生长(20%)、微生物的生态(20%)、微生物的分类鉴定(5%)。
三、考试内容
1、绪论  
微生物和微生物学的概念;人类对微生物世界的认识史;微生物的五大共性。
2、原核生物
原核生物的种类;细菌的形态、构造和功能;细菌的群体形态。
3、真核微生物
真核微生物的主要类群;酵母菌的繁殖方式和生活史;丝状真菌的形态和构造;真菌的孢子;四类微生物典型菌落的特点。
4、非细胞型微生物
病毒的形态构造和化学成分;四类病毒及其繁殖方式。
5、微生物的营养
微生物的六类营养要素;微生物的营养类型;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培养基的种类。
6、微生物的代谢
微生物的能量代谢;微生物独特合成代谢途径;微生物的主要代谢调节方式。
7、微生物的生长
测定微生物生长的方法;微生物的生长规律;影响微生物生长的主要因素;微生物培养法概论;消毒与灭菌。
8、微生物的生态
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微生物与生物环境间的关系;自然界物质循环中微生物的作用;微生物与环境保护。
9、微生物的分类
微生物在生物界的地位(三域学说);微生物分类鉴定的方法。
《动物遗传学》科目
一、考查目标
要求学生熟悉遗传学的基本概念,掌握遗传学的基本规律和应用,从群体水平,个体水平,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不同层次上对对遗传学有较完整和系统的认识,对遗传的染色体学说,基因学说,群体遗传和基因工程等有较深入的了解。
二、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10分,占20%,填充题10分,占20%,是非题10分,占20%,简答题20分,占40%。
2、内容结构
基础遗传学约占15%,遗传的染色体学说约占10%,遗传物质的改变10%,遗传的分子基础约占10%,遗传和进化约占15%,遗传分析约占10%,遗传与发育约占10%,基因表达与调控约占10%,基因工程约占10%。
三、考试内容和要求
1、基础遗传学
1)掌握孟德尔遗传规律及孟德尔遗传规律的补充和发展。
2)掌握连锁遗传规律。
3)掌握伴性遗传的规律。
4)掌握性别决定的方式。
2、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1)掌握染色体的形态、数目和染色体周史。
2)掌握细胞分裂与细胞周期。
3)掌握染色体学说的主要内容。
3、遗传物质的改变
1)掌握染色体的结构变异。
2)掌握色体数目的变异。
3)掌握基因突变及诱发和修复机制。
4、遗传的分子基础
1)掌握DNA作为主要遗传物质的证据。
2)掌握核酸的化学结构和染色体的分子结构。
3)掌握基因的结构和功能。
4)掌握DNA的复制、RNA的转录与加工、蛋白质的翻译的相关概念和基本过程。
5、遗传和进化
1)掌握Hardy-Weinberg定律及等位基因频率的计算。
2)掌握进化学说及其发展。
3)掌握改变基因平衡的因素。
4)掌握物种的形成方式。
6、遗传分析
1)掌握遗传数据的统计分析。
2)掌握原核生物的遗传分析。
3)掌握真核生物的遗传分析。
4)掌握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5)掌握近亲繁殖和杂种优势。
7、遗传与发育
1)掌握细胞核和细胞质在个体发育中的作用。
2)掌握基因对个体发育的控制。
3)掌握细胞的全能性。
8、基因表达与调控
1)掌握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与调控。
2)掌握原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与调控。
9、基因工程
1)掌握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
2)掌握常见转基因技术的基本过程。
905《普通生态学》
一、考查目标
普通生态学是一门系统阐述不同组织尺度水平下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基础理论与知识的水产养殖领域专业基础课。考生应了解生态学主要名词和基本概念,掌握生物与环境、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研究方法,并能以此灵活回答基础和应用生态学问题。
二、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选择题20分(单选,每题1分);填空15(每空1分);名词解释15分(每题3分);简答题40分(每题8分);计算分析题30分(每题15分),论述题30分(每题15分)。
共计150分。
2、内容结构
绪论(5%)、生物与环境(30%)、 种群生态学(35%)、群落生态学(25%)、生态系统生态学(35%)、应用生态学(20%)。
三、考试内容
1、绪论:要求考生掌握生态学的定义、对象、发展简史及现状,研究方法和分科等内容。
2、有机体与环境:要求考生掌握因子分类,限制因子的概念,利比烯最小因子法则和耐受性定律的表述和意义以及主要生态因子对生物的普遍作用规律等内容。
3、种群生态学:要求考生掌握种群的基本概念和参数,以逻辑斯蒂曲线为描述种群变化的基本模型来推导自然种群变化的规律并能通过它和一些简单衍生模型来预测种群变化的结局、两个种竞争的结局和捕食者—被食者数量的相关变化,自然种群的变化规律、r—K选择原理、种群数量调节的密度和非密度制约因子等内容。
4、群落生态学:要求考生掌握群落的基本特征、演替规律、生物多样性指数和变化规律、影响群落结构的因素、地球上主要生物群落类型和基本特征等内容。
5、生态系统生态学:要求考生掌握生态系统定义,其结构和功能的概念,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的比较,初级生产力定义、测定和分布规律,生态系统分解力的影响因素,生物地化循环的规律,生态系统稳定性,生态系统发展中结构和功能的变化等内容。
6、应用生态学:要求考生了解水域生态系统的生物生产,人口、环境、资源问题,生物多样性与保育,水域的富营养化和赤潮,生态系统服务理论等内容。
渔业(095108)
340《农业知识综合二》
《高等数学》科目
一、考查目标
高等数学是大学本科段理工类学生的一门重要课程。本课程的考试目的是测试考生的数学素质,包括对高等数学各项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试卷结构
1 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5分(每题1分);填空题10分(每题2分);解答题35分(每题分值视题目难度而定).
2 内容结构 
函数、极限、连续(10%),导数及微分的几何意义、导数的计算方法(10%),中值定理及导数的应用(20%),不定积分与定积分(20%),微分方程(10%),偏导数(10%),二重积分及其计算(20%).
三、考试内容
1、函数、极限、连续
1)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表示法,会建立应用问题的函数关系.
2)了解函数的有界性.单调性.周期性和奇偶性.
3)理解复合函数及分段函数的概念,了解反函数及隐函数的概念.
4)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了解初等函数的概念.
5)了解数列极限和函数极限(包括左极限与右极限)的概念.
6)了解极限的性质与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掌握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掌握利用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的方法.
7)理解无穷小的概念和基本性质.掌握无穷小量的比较方法.了解无穷大量的概念及其与无穷小量的关系.
8)理解函数连续性的概念(含左连续与右连续),会判别函数间断点的类型.
9)了解连续函数的性质和初等函数的连续性,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有界性、最大值和最小值定理.介值定理),并会应用这些性质.
2、一元函数微分学
1)理解导数的概念及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的关系,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与经济意义(含边际与弹性的概念),会求平面曲线的切线方程和法线方程.
2)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及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会求分段函数的导数  会求反函数与隐函数的导数.
3)了解高阶导数的概念,会求简单函数的高阶导数.
4)了解微分的概念,导数与微分之间的关系以及一阶微分形式的不变性,会求函数的微分.
5)理解罗尔(Rolle)定理、拉格朗日( Lagrange)中值定理,了解泰勒定理、柯西(Cauchy)中值定理,掌握这四个定理的简单应用.
6)会用洛必达法则求极限.
7)掌握函数单调性的判别方法,了解函数极值的概念,掌握函数极值、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求法及其应用.
8)会用导数判断函数图形的凹凸性,会求函数图形的拐点和渐近线.
3、一元函数积分学
1)理解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概念,掌握不定积分的基本性质和基本积分公式,掌握不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和分部积分法.
2)了解定积分的概念和基本性质,了解定积分中值定理,理解积分上限的函数并会求它的导数,掌握牛顿一莱布尼茨公式以及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和分部积分法.
3)会利用定积分计算平面图形的面积、旋转体的体积和函数的平均值,会利用定积分求解简单的经济应用问题.
4)了解反常积分的概念,会计算简单的反常积分.
4、多元函数微积分学
1)了解多元函数的概念,了解二元函数的几何意义.
2)了解二元函数的极限与连续的概念,了解有界闭区域上二元连续函数的性质.
3)了解多元函数偏导数与全微分的概念,会求多元复合函数的偏导数,会求全微分,会求多元隐函数的偏导数.
4)了解多元函数极值和条件极值的概念,掌握多元函数极值存在的必要条件,了解二元函数极值存在的充分条件,会求二元函数的极值,会用拉格朗日乘数法求条件极值,会求简单多元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并会解决简单的应用问题.
5)了解二重积分的概念与基本性质,掌握二重积分的计算方法(直角坐标、极坐标).会用二重积分计算平面图形的面积、空间立体的体积等.
5、常微分方程
1)了解微分方程及其阶、解、通解、初始条件和特解等概念.
2)掌握变量可分离的微分方程.齐次微分方程和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求解方法.
3)会解二阶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
4)了解线性微分方程解的性质及解的结构定理,会解自由项为多项式、指数函数与多项式的乘积型二阶常系数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
5)会用微分方程求解简单的实际问题。
《普通动物学》科目
一、考查目标
考生应准确掌握动物学的基本概念、了解各门类动物的形态特征及其在动物系统发展的地位、能用进化的观点归纳总结各类群动物的进步性特征,识别各类群动物的代表性种类, 了解具有重要意义的有益或有害物种的生活史或生活习性。
二、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15%)、填空题(20%)、简答题(15%),共计50分。
2、内容结构
无脊椎动物方面约占25%,脊索动物方面约占25%。
三、考试内容和要求
1、考试范围
绪论;原生动物门;多细胞动物的起源;多孔动物门;腔肠动物门;扁形动物门;原腔动物;环节动物门;软体动物门;节肢动物门;棘皮动物门;脊索动物门;圆口纲;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
2、考试要求
1)动物学的基本概念;种的概念和种的命名;分类的等级;
2)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原生动物的分类概括;
3)动物的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生物发生律;
4)海绵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海绵动物的分类概况;
5)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腔肠动物的分类概况;
6)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扁形动物的分类概况;
7)假体腔动物的共同特征;假体腔动物的分类概况;
8)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环节动物的分类概况;
9)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软体动物的分类概况;
10)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节肢动物的分类概况;
11)棘皮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棘皮动物的分类概况
12)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脊索动物的分类;脊椎动物亚门分类概况;
13)鱼纲的主要特征;鱼纲的分类概况;
14)两栖纲的主要特征;两栖纲的分类概况;
15)爬行纲的主要特征;爬行纲的分类概况;
16)鸟纲的主要特征;鸟纲的分类概况;
17)哺乳纲的主要特征;哺乳纲的分类概况。
《海洋科学导论》科目
一、考查目标
海洋学主要阐述海洋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为主,要求考生了解海洋形态,熟练掌握海水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以及海水温度、盐度、密度的分布变化,深入理解海水各种运动,了解海洋水团、海洋环境调查、海洋开发与环境保护等,并能够结合中国近海进行分析。 
二、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10%)、简答题(30%)、选择题(10%),共计50分。
2、内容结构
海水物理、化学性质及温度、盐度、密度分布变化(20%)、海水运动(30%) 
三、考试内容和要求
1、海洋形态
海洋的划分、海洋地形包括海岸带、大陆边缘和大洋底的地貌形态。
2、海水特性和水文要素的分布变化
1)海水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海水的主要热学性质,海水盐度的定义,海水密度的表示方法,海冰的形
成和性质,海洋声学与光学现象,海水中的溶解氧、PH值和营养盐。
2)海洋温度、盐度、密度的分布和变化
海洋的热收支平衡方程、海洋温度的分布与变化,海洋的水量平衡方程、
海水盐度的分布与变化,海洋密度的分布与变化。
3、海水运动
1)海洋环流
   海流的定义、表示法、成因、分类、所受的作用力,地转流和风海流的概念及特性,大洋表层和中国近海的环流。
2)海洋中的波动现象
波浪要素、表示法,小振幅重力波的特性,有限振幅波的特性,海洋内波的特性,开尔文波和罗斯贝波的特性,风浪和涌浪的特性,浅水区海浪的变化,中国近海的波浪。
3)潮汐
潮汐现象、潮汐要素、潮汐类型,潮汐产生的原因,潮汐静力理论,潮高和潮时的计算,潮汐动力理论,三种形态海区的潮汐和潮流,世界大洋近岸及中国近海的潮汐和潮流。
906《渔业资源学》
一、考查目标
考查考生对渔业资源学的基本概念,渔业生物学的基本特征和基本知识认知情况,对鱼类种群数量变动的基本规律,海洋环境因素与鱼类行为之间的关系的认识程度,以及对我国重要渔业资源的特性和利用现状认识,考查就如何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渔业资源,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的见解。
二、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判断题(20%) 名词术语解释(20%)、问答题(20%)、论述题(40%),共计150分。
2、内容结构
绪论(10%)、渔业资源生物学基础(20%)、 鱼类的集群与洄游(15%)、海洋环境及其与鱼类行动的关系(25%)、中国海洋渔业资源状况(30%)。
三、考试内容
1、绪论
1)渔业资源的相关概念及其定义;
2)渔业资源的特性、核心和研究目的;
3)渔业资源学的发展简史。
2、渔业资源的生物学基础
1)鱼类种群的概念和相关的系列概念,以及其相互间的联系与区别,种群的鉴别方法;
2)鱼类的年龄和生长;
3)鱼类性成熟、繁殖习性和繁殖力;
4)渔业资源数量变动规律;
5)鱼类的饵料、食性、摄食与丰满度等。
3、鱼类的集群与洄游
1)集群的概念、规律和意义等;
2)鱼类的洄游概念、类型、机制和生物学意义;
3)鱼类洄游的研究方法。
4、海洋环境及其与鱼类行动的关系
1)海洋划分、面积、底形和底质等;
2)世界海洋中海流的分布;
3)水温、海流、盐度、光、溶解氧、气象因素、水深、海底地形和底质、饵料生物等因子对鱼类生理、行为的影响关系。
5、中国渔业资源现状
1)我国海洋环境特征;
我国海洋渔业资源现状概况,以及如何进行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
农业机械化(095109)
341《农业知识综合三》
《农业机械与装备》科目
一、考查目标
熟悉农作物生产的组成环节和程序,了解每个生产环节的相关机械装备和技术,具体包括具有通用性的轮系,作物播种前的耕整地机械,作物播种、插秧与栽植机械,作物生长过程的施肥、中耕与植保机械,作物成熟后的收获机械等;熟悉现代农业机械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掌握农业机械的典型原理、设计程序、分析方法等。
二、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30%)、简答题(40%)、论述题(30%),共计50分。
2、内容结构
耕种机械(50%)、保育机械(50%)、收获机械(50%)。
三、考试内容和要求
1、耕种机械:行走装置、耕地机械、整地机械、插秧机与栽植机、播种机械行走装置、耕地机械、整地机械;
2、保育机械:施肥机械、中耕机械、植保机械;
3、收获机械:收割机械、脱粒机械、谷物联合收获机、玉米收获机械、经济作物收获机械、谷物清选机械、谷物干燥机械、风机;
《机械设计基础》科目
一、考查目标
机械设计基础为农业机械化领域的学生学习相关机械设备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以研究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和基本设计计算为目的。要求考生初步掌握常用机构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掌握通用零部件的特点、应用场合和工作原理,达到合理选用机构和初步具备运用手册设计简单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具有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和图册等有关资料的能力,能够运用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二、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选择题(或判断题)20分;简答作图题20分;计算题10分;共计50分。
2、内容结构
常用机构(40%)、连接(20%)、 机械传动(20%)、轴系零部件(20%)
三、考试内容和要求
1、常用机构  
1)平面运动副及其分类,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方法,掌握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
2)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型式、特性、演化和曲柄存在条件,典型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连杆机构的类型及应用,掌握行程速比系数,传动角、压力角、死点等基本概念,并能作图表示。
3)各类凸轮机构特点和应用,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的特性。掌握凸轮基本术语,能采用图解法分析对心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各要素。
4)齿廓啮合基本定律、渐开线齿轮的正确啮合条件、可分性和啮合过程;正常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几何尺寸计算;渐开线齿轮的切齿原理、根切现象和最少齿数;斜齿圆柱齿轮、直齿圆锥齿轮的齿廓形成、啮合特点、当量齿数等基本概念。
5)轮系的基本类型和传动比计算。了解轮系的类型和应用,掌握定轴轮系及周转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6)间歇运动机构:棘轮机构、槽轮机构、不完全齿轮机构、凸轮间歇运动机构的工作原理、结构、运动特点及应用。
2、连接:螺纹参数、螺旋副的效率和自锁条件;螺纹连接的基本类型,螺纹连接的预紧、防松和强度计算。键连接、花键连接、销连接的特点和应用。
3、机械传动
掌握机械零件失效形式、设计计算准则、材料选用原则、结构工艺性和标准化等概念,了解零件设计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1)齿轮传动的轮齿失效形式、材料及热处理方法,掌握直齿圆柱齿轮、斜齿圆柱齿轮、直齿圆锥齿轮的受力分析和轮齿的强度计算准则及参数选取;齿轮传动的润滑和效率。
2)普通蜗杆传动的的啮合特点、失效形式,材料选择、受力分析、主要几何尺寸计算。
3)带传动和链传动的类型特点、应用和张紧布置,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和传动比,普通v带传动的计算,V带轮、滚子链的结构。
4、轴系零部件
1)轴的功用、类型、材料,轴的结构设计、强度计算准则。
2)滑动轴承的类型、结构型式,润滑。滚动轴承的类型、特点和代号,滚动轴承的失效形式和基本额定寿命等概念,滚动轴承的润滑、密封以及组合设计。
3)联轴器和离合器和制动器的类型、特点和应用。
《网络技术与应用》科目
一、考查目标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农业信息技术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以研究网络基本原理与网络实际应用之间相互关系,探讨农业信息的加工、获取、传输与共享等相互关系为目的,其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概述、数据通信基础、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和、局域网、广域网与网络互联、Internet技术与Intranet、Internet的应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网络设计与布线、项目实践等。考生应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工作原理,解决农业信息生产、生活中遇到基本技术问题。
二、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选择题20分(单选,每题1分);判断10分(每题1分);简答题10分(每题5分);论述题10分(每题10分)。
2、内容结构
计算机网络概述(10%),数据通信基础(10%),网络的体系结构和协议(10%),局域网(20%),广域网与网络互联(20%),INTERNET技术与INTRANET(10%),INTERNET应用(20%)。
三、考试内容
1、 计算机网络概述
1.2 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和发展
1.3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功能、分类
2、 数据通信基础
2.1 数据通信基础知识
2.2 多路复用技术
2.3 数据交换技术
3、 网络的体系结构和协议
3.1 网络的体系结构
3.3 TCP/IP参考模型
4、 局域网
4.1 局域网的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4.2 局域网常用的协议
5、 广域网与网络互联
5.1 广域网的基本组成
5.2 网络互联的基本原理
6、 INTERNET技术与INTRANET
6.1 二者的区别
7、 INTERNET应用
7.1 常用的应用层协议
7.2 DNS,www,email,DHCP基本原理和应用
8、 网络操作系统
 此章要求了解即可
9、 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
9.1 Internet面临的安全威胁
9.2 常用的解决安全问题的方法
10、 网络设计与布线
  此章作为了解内容
907《机械设计基础》
一、考查目标
本课程为农业机械化专业的学生学习水产、渔业相关机械设备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以研究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和基本设计计算为目的。要求考生初步掌握常用机构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掌握通用零部件的特点、应用场合和设计方法,达到合理选用机构和初步具备运用手册设计简单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具有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和图册等有关资料的能力。
二、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选择题、判断题40分,简答题50分,计算题30分,综合题30分,共150分。
2、内容结构
常用机构(40%)、联接(20%)、 机械传动(20%)、轴系零部件(20%)
三、考试内容和要求
1、常用机构  
1)平面机构
平面运动副及其分类,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方法,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
2)平面连杆机构
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型式、特性、演化和曲柄存在条件,典型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连杆机构的类型及应用,行程速比系数,传动角、压力角、死点等基本概念,并能作图表示。
3)凸轮机构
各类凸轮机构特点和应用,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的特性。掌握凸轮基本术语,能采用图解法分析对心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各要素。
4)齿轮机构
齿廓啮合基本定律、渐开线齿轮的正确啮合条件、可分性和啮合过程;正常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几何尺寸计算;渐开线齿轮的切齿原理、根切现象和最少齿数;斜齿圆柱齿轮、直齿圆锥齿轮的齿廓形成、啮合特点、当量齿数等基本概念。
5)轮系
轮系的基本类型和传动比计算。了解轮系的类型和应用,掌握定轴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6)间歇运动机构
棘轮机构、槽轮机构、不完全齿轮机构、凸轮间歇运动机构的工作原理、结构、运动特点及应用。
2、联接
螺纹参数、螺旋副的效率和自锁;螺纹联接的基本类型,螺纹联接的预紧、防松和强度计算。键联接、花键联接、销联接的特点和应用。
3、机械传动
机械零件失效形式、设计计算准则、材料选用原则、结构工艺性和标准化等概念,了解零件设计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1)齿轮传动
轮齿的失效形式、材料及热处理方法,直齿圆柱齿轮、斜齿圆柱齿轮、直齿圆锥齿轮的受力分析和轮齿的强度计算准则及参数选取。齿轮传动的润滑和效率。
2)蜗杆传动
普通蜗杆传动的啮合特点、失效形式,材料选择、受力分析、主要几何尺寸计算
3)带传动和链传动
带传动和链传动的类型特点、应用和张紧布置,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和传动比,普通V带传动的计算,V带轮、滚子链的结构。
4、轴系零部件
1)轴
轴的功用、类型、材料,轴的结构设计、强度计算准则。
2)轴承
滑动轴承的类型、结构型式和润滑方法。滚动轴承的类型、特点和代号,滚动轴承的失效形式和基本额定寿命等概念,滚动轴承的润滑、密封以及组合设计。
3)联轴器、离合器和制动器
联轴器、离合器和制动器的类型、特点和应用。
参考书目:《机械设计基础》(第六版)杨可桢、程光蕴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8
 
908《电工电子学》
一、考查目标
电工电子学是一门研究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理论与应用的技术基础课程。它具有基础性、应用性和先进性等特点,是高等学校工科非电类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课程理论性强、概念抽象,与各个专业领域都密切相关,涉及的基础理论和知识面十分宽广、综合水平高,主要要求掌握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中各项必要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等。
二、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选择题30分(2分/题);填空题30分(2分/空);分析计算题90分(10-15分/题)。共计150分。
2、内容结构
电路基本定律及分析方法(30%)、电路暂态分析(20%)、正弦交流电路及三相电(30%)、交流电动机(20%)、模拟放大电路基础(25%)、数字电路基础(25%)。
三、考试内容和要求
1、电路基本定律及分析方法
掌握电路分析的基本定律及常用分析方法,包括基尔霍夫KCL和KVL定律、电源等效变换法、叠加定理、戴维宁定理等。
2、单相正弦交流电路
了解单相正弦交流电的基本知识,掌握正弦交流电路的相量分析计算方法。
3、三相交流电
了解三相交流电的线电压、相电压、线电流、相电流等基本概念,掌握星型与三角形两种连接方式及其特点,会进行三相电路的有关分析计算。
4、电路暂态分析
了解零输入、零状态等暂态过程的基本概念,掌握换路定则,会使用三要素分析法求解一阶暂态电路的响应。
5、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
了解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掌握有关机械特性及启动、调速、停车的控制方法。
6、模拟放大电路基础
了解二极管、三极管等基本电子元件与使用特性,掌握分立元件与集成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
7、数字电路基础
了解脉冲与数字的概念、会进行组合逻辑电路的化简、分析。
农村与区域发展(095110)
342《农业知识综合四》
《农业知识综合四》侧重于农村发展与管理综合知识考查,考试内容主要涵盖发展经济学、农村社会学、农村政策学、农业经济学、管理学等课程,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能够运用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浙江海洋学院根据招生领域范围的需求从以上课程中选择农村社会学、农村政策学、农业经济学三门相关科目作为知识综合考查内容,命制试卷,总分150分,各科目内容分别为50分。
《农业政策学》科目
一、考试目标
农村政策学是农业管理等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主要研究农业政策的制定、执行与调整。要求考生熟练掌握农业政策的基础上,掌握对农业的管理能力。
二、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填空题(单选)(20%)、简答题(15%)、案例分析题(15%)共计50分。
2、内容结构
总论(5%)、政策的制定、执行与调整(5%)、农业政策(10%)、农村发展政策(10%)、农民保障政策(10%)、农业科技政策(10%)
三、考试内容及要求:
1、总论
1)政策与政策科学
2)农业政策的本质与内涵
3)政府、市场与农业政策
2、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与调整
1)农业政策的制定
2)农业政策的执行
3)农业政策的调整
3、农业政策
1)农业结构调整政策
2)农业组织政策
3)农业土地政策
4)农产品市场与农业资金政策
5)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政策
4、农村发展政策
1)农村的人口政策
2)农村的教育政策
5、农民保障政策
1)农村的劳动力政策
2)扶贫与社会保障政策
6、农业科技政策
1)农业科技政策概述
2)农业科技体制改革
3)农业技术政策
《农业经济学》科目
一、考查目标
农业经济学为经济管理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以研究农业经济学的性质、内容、理论与方法为目的,要求考生了解农业经济学的概念、发展、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及对中国农业经济实践的意义,在熟练掌握农产品供给与需求、农产品国际贸易、农业生产要素、农业劳动力、农业技术进步、农业资金、农业家庭经营、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业产业化经营、政府对农业的宏观调控、农业产业结构、传统农业改造与农业的现代化、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等的内涵、基本理论与方法等的基础上,具有相应的分析和解决农业经济实践问题的能力。 
二、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20%)、简答题(30%)、论述题(30%)、计算题(20%)共计50分。
2、内容结构
导论(5%)、农产品供给与需求(15%)、农产品国际贸易(10%)、农业生产要素(10%)、农业劳动力(10%)、农业技术进步(10%)、农业资金(5%)、农业家庭经营(5%)、农业合作经济组织(5%)、农业产业化经营(5%)、政府对农业的宏观调控(5%)、农业产业结构(5%)、传统农业改造与农业的现代化(5%)、农业的可持续发展(5%)
三、考试内容和要求
1、总论
1)农业的概念与根本特性;
2)农业的地位与作用;
3)农业经济学科的产生与发展;
4)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2、农产品供给与需求
1)农产品概念、供给原理、农产品供给的特殊性、影响农产品供给的因素、农产品供给弹性及其影响因素;
2)农产品需求、需求原理、农产品需求弹性及其影响因素、恩格尔定律与恩格尔系数、农产品的蛛网理论、决定不同蛛网类型的条件。
3、农产品国际贸易
1)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
2)WTO有关农产品贸易的基本规则;
3)农产品国际贸易的演变与特点;
4)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格局演变、结构特征;加入WTO后中国在农业方面的主要承诺及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
4、农业生产要素
1)土地的概念、自然和经济特点、土地在农业中的地位;中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原则;
2)土地的粗放经营、集约经营及其实现;
3)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及其实现;
4)土地制度概念及特点;
5)产权的涵义、特征与功能;
6)土地产权与功能构成;
7)土地、土地市场的特点;土地的市场机制。
5、农业劳动力
1)农业劳动:概念、特殊性;农业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及其决定因素;
2)中国农业劳动力的供求特点、农业劳动力转移理论与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6、农业技术进步
1)农业技术进步的特点、内容与重要作用;
2)农业技术进步的动力机制;
3)农业技术进步道路的选择;
4)农业科技体系建设
7、农业资金
1)农业资金的概念、特点、分类;
2)农业财政资金、农业财政投资的理论依据、原则、政策取向;
3)农业信贷资金的分类、对农业发展的作用;
4)农户资金概念、来源、投资范围、农户农业投资行为
8、农业家庭经营
1)农业家庭经营的涵义、历史演变;
2)分工协作与农业家庭经营、农业技术进步与农业家庭经营、家庭的社会经济特性与农业家庭经营;
3)农业家庭经营兼业化的概念、利弊与发展趋势;
4)中国农业家庭承包经营的产生、主要问题与完善;
9、农业合作经济组织
1)合作经济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2)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涵义、产生的原因、运行的基本原则与特征;
3)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不同类型的比较及在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
4)中国农业合作化的发展历程、教训与新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产生。
10、农业产业化经营
1)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内涵、特征与成因;
2)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相关理论;
3)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模式与运行机制。
11、政府对农业的宏观调控
1)政府对农业宏观调控的涵义与理论依据;
2)政府对农业宏观调控目标的确定;
3)政府对农业宏观调控的主要领域。
12、农业产业结构
1)农业产业结构的概念、特点与重要意义;
2)农业产业结构形成的条件与演变规律性;
3)农业生产结构的合理化;
4)中国农业产业结构的演变与调整。
13、传统农业的改造与农业现代化
1)传统农业的涵义、特征;传统农业中的稀缺资源及其特性;
2)农业现代化的内涵、特征与主要内容;
3)农业现代化的条件与发展战略;
4)中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特殊背景与条件。
14、农业可持续发展
1)常规现代农业所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2)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基本特征;
3)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4)农业可持续发展与中国生态农业;
5)可持续农业发展趋势。
《农村社会学》科目
一、考查目标
农村社会学为行政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以研究农村社会学的性质、内容、理论与方法为目的,要求考生了解农村社会学的概念、发展、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及对中国农业、农村管理实践的意义,在熟练掌握中国农村社会学的理论与实践、农民的社会化与现代化、农村家庭与家族、农村社会组织与组织创新、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与村落文化、农村土地问题与土地制度、农村社会分化与社会分层、农村人口问题与农村人口城镇化、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民工潮问题、农民技术教育、农村社会保障问题、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农村社会秩序与社会控制等的内涵、基本理论与方法等的基础上,具有相应的分析和解决农村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20%)、简答题(30%)、论述题(30%)、案例分析题(20%)共计50分。
2、内容结构
农村社会学与农村社会(5%)、中国农村社会学的理论与实践(5%)、农民的社会化与现代化(10%)、农村家庭与家族(10%)、农村社会组织与组织创新(10%)、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与村落文化(10%)、农村土地问题与土地制度(5%)、农村社会分化与社会分层(5%)、农村人口问题与农村人口城镇化(5%)、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民工潮问题(5%)、农民技术教育(5%)、农村社会保障问题(10%)、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10%)、农村社会秩序与社会控制(5%)
三、考试内容和要求
1、农村社会学与农村社会
1)农村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
2)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3)农村社会学研究的方法
4)农村社会学研究的意义——农村社会学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2、中国农村社会学的理论与实践
1)掌握以新中国成立前后职业社会学家对中国农村社会学理论与实践的主要贡献;
2)杨开道、费孝通、晏阳初、梁漱溟农村社会学理论与实践的主要贡献;3)费孝通的农村社会学理论的主要内容。
3、农民的社会化与现代化
1)农民的含义及其特征
2)中国农民的历史地位
3)农民的社会化
4)农民的现代化
4、农村家庭与家族
1)家庭的起源与发展、家庭的不同类型,重点理解农村家庭的特点、功能,熟悉农村家庭的变迁;
2)要能科学界定家族的含义,了解传统农村家族特点、存在条件;
3)正确理解现阶段我国农村家族复活趋势的特点和正、负功能。 
5、农村社会组织与组织创新
1)掌握农村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和我国农村社会组织的划分;
2)重点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农村组织制度创新的状况,掌握村民自治制度主要内容存在问题和农村经济组织制度创新成果。
6、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与村落文化
1)掌握农村居民生活方式的主要特征、主要内容及影响因素;
2)熟悉农村居民生活方式的构成和评价方法;
3)领会村落文化概念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7、农村社会分化与社会分层
1)掌握中国农村社会分化的趋势以及中国农村社会分化与分层的意义;
2)重点理解中国农村社会分化的原因和特点,农村社会分层的理论与标准;3)掌握中国农村社会分层的研究成果。
8、农村土地问题与土地制度
1)理解和掌握土地制度的含义、内容以及我国现行农村土地制度的特点和功能;明确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目标、原则和对策。
9、农村人口问题与农村人口城镇化
1)掌握人口、农村人口的含义和中国农村人口的特征;
2)认清我国农村人口问题具体表现,把握解决农村人口问题的途径和方
3)重点理解城镇化、农村人口城镇化的含义和我国农村人口城镇化的必要性、可能性及制约因素。
10、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民工潮问题
1)掌握新时期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特点和原因;
2)重点把握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对策;
3)探索农民工合法权益保护的途径和方法。
11、农民技术教育
重点理解和掌握农民技术教育特定内涵地位作用和特点;了解我国农民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认清农民技术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掌握农民技术教育改革与调整的基本原则、基本思路和主要措施。
12、农村社会保障问题
1)理解定社会保障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合作医疗制度、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含义;
2)重点领会发展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3)掌握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特点。
13、农村社会秩序与社会控制
1)理解社会秩序、农村社会秩序、社会控制、农村社会控制、社会越轨的等概念;
2)社会控制的结构、类型和手段;
3)重点理解传统农村社会秩序构成要素和影响因素,以及农村社会控制的特征、原则和机制。
14、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1)了解环境、环境科学、环境社会学的概念;
2)重点理解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区域综合治理的途径以及目前中国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与行动。
909《管理学原理》
一、考查目标
《管理学》是管理学科各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为各管理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基本的理论和方法指导。因此管理学课程的考查目标,是检验考生对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在管理的基本理论的指导下分析问题、判断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讲,通过考查要求考生达到能够较全面地理解和掌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一般原理;能够较好地了解管理的新理论和新方法;能够较全面地掌握管理的定性和定量方法;能够将理论用于实践,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能够根据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进行案例分析,有较熟练的案例分析能力。
二、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25%)、简答题(35%)、计算分析(10%)、综合分析(30%),总分150分。
2.内容结构
总论(15%)、决策与计划(30%)、组织(20%)、领导(20%)、控制(10%)、创新(5%)。
三、考试内容和要求
1.总论
(1)管理的概念
(2)管理工作的性质
(3)管理人员的角色与技能
(4)管理的基本职能
(5)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2.管理决策
(1)决策的定义、原则和依据
(2)决策的类型
(3)决策的理论
(4)决策的过程
(5)决策的方法
3.计划
(1)计划与计划工作
(2)战略性计划
(3)计划的实施
4.组织
(1)组织结构
(2)组织设计的要素
(3)组织设计决策
(4)常见的组织设计
(5)人员配备
(6)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
5.领导
(1)领导与管理
(2)有关领导问题的理论探索
(3)激励原理
(4)激励理论
6.控制
(1)控制的性质
(2)控制的类型
(3)控制的程序
(4)有效控制的特征
(5)控制的方法
7.创新
(1)创新及其作用
(2)创新职能的基本内容
(3)创新的过程和组织
四、推荐书目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五版),周三多,陈传明,鲁明泓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1年9月。
《管理学教程》,姚丽娜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
 
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095111)
342《农业知识综合四》
同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342《农业知识综合四》。
909《管理学原理》
同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909《管理学原理》。
农业信息化(095112)
341《农业知识综合三》
《程序设计》科目
一、考查目标
"C程序设计"是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基础课之一。本门课程的考试目的在于测试考生对C语言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编程技术的掌握程度,了解其是否具有一定的编写结构化程序的能力和初步的用C语言解决一些常见的编程问题的能力。
二、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选择题10分(单选,每题1分);程序填空10分(每题5分);阅读程序写结果15分(每题5分);编程15分(每题5分)。
共计50分。
2、内容结构
数据类型、运算符、表达式等基本内容(10%)、顺序结构(10%)、选择结构(10%)、循环结构(10%),数组(20%),函数(15%),指针(15%),结构体与共用体(5%)、文件(5%)。
三、考试内容
1、C语言概述
1)了解C 语言的特点 
2)掌握C程序设计步骤与方法 
2、程序的灵魂――算法
1)了解算法的概念 
2)了解算法的特性 
3)掌握算法的表示 
4)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 
3、数据类型、运算符与表达式
1)掌握C语言的数据类型、掌握常量与变量 
2)掌握整型数据、浮点型数据、字符型数据 
3)掌握变量赋初值、各类数值型数据间的混合运算 
4)掌握算术运算符和算术表达式、赋值运算符和赋值表达式 
5)了解逗号运算符和逗号表达式 
4、最简单的C程序设计――顺序程序设计
1)掌握赋值语句 
2)掌握数据输入输出的概念及在C语言中的实现 
3)掌握字符数据的输入输出、格式输入与输出 
4)掌握顺序结构程序设计举例 
5、选择结构程序设计
1)掌握关系运算符和关系表达式 
2)掌握逻辑运算符和逻辑表达式 
3)掌握if语句 
4)掌握switch语句 
6、循环控制
1)了解goto语句以及用goto语句构成循环 
2)掌握用while语句实现循环、用do…while语句实现循环、用for 语句实现循环 
3)掌握循环的嵌套 
4)掌握break语句和continue语句 
7、数组
1)掌握一维数组的定义和引用 
2)掌握二维数组的定义和引用 
3)掌握字符数组 
8、函数
1)了解概述的基本概念 
2)掌握函数定义的一般形式 
3)掌握函数参数和函数的值 
4)掌握函数的调用、函数的嵌套调用、函数的递归调用 
5)掌握数组作为函数参数 
6)掌握局部变量和全局变量 
7)掌握变量的存储类别 
8)了解内部函数和外部函数 
9、预处理命令
1)掌握宏的定义 
2)掌握文件包含处理 
3)掌握条件编译 
10、指针
1)掌握地址和指针的概念 
2)掌握变量的指针和指向变量的指针变量 
3)掌握数组与指针 
4)掌握字符串与指针 
5)掌握指向函数的指针 
6)掌握返回指针值的函数 
7)了解指针数组和指向指针的指针 
11、结构体与共用体
1)掌握定义结构体类型变量的方法 
2)掌握结构体变量的引用、初始化 
3)掌握结构体数组 
4)了解指向结构体类型数据的指针及用指针处理链表 
5)掌握共用体,了解枚举类型 
6)了解用typedef定义类型 
12、位运算
1)掌握位运算符和位运算 
2)掌握位段 
13、文件
1)掌握文件类型指针 
2)掌握文件的打开与关闭、文件的读写,了解文件的定位 
《数据库技术与应用》科目
一、考查目标
随着IT产业的迅猛发展,数据库技术在IT产业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课程《数据库技术与应用》从基本原理和应用实例两方面全面地介绍关系型数据库系统,其主要内容是数据库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以及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SQL Server 2000的使用。考生应了解数据库系统概述、关系数据库系统、关系数据查询、关系数据库设计、网络数据库管理系统、基于C/S的数据库开发技术、基于B/S的数据库开发技术。
二、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10分(每题1分);填空题5分(每题1分);简答题20分(每题5分);根据题意写出SQL语句题15分(每题5分)。
2、内容结构
数据库系统概述(15%)、关系数据库系统(15%)、关系数据查询(30%)、关系数据库设计(20%)、网络数据库管理系统(10%)、基于C/S的数据库开发技术(5%)、基于B/S的数据库开发技术(5%)。
三、考试内容
1、数据库系统概述
1) 计算机数据管理
2) 数据模型与数据库类型
3) 数据库管理系统
4) 数据库应用系统
2、关系数据库系统
1) 关系模型与关系数据库
2) 关系数据操作
3、关系数据查询
1) SQL语言的特点
2) SQL的数据查询
3) SQL的数据更新
4)SQL的数据控制
4、关系数据库设计
1) 关系模式规范化
2) 数据库设计概述
3) 概念结构设计——ER图
4) 逻辑结构设计
5) 物理设计
6) 数据库安全性
5、网络数据库管理系统
1) 网络数据库与系统开发
2) SQL Server环境
3) SQL Server操作
4) SQL Server完整性与安全性
6、基于C/S的数据库开发技术
7、基于B/S的数据库开发技术
《网络技术与应用》科目
一、考查目标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农业信息技术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探讨信息在加工、获取、传输与共享等过程中,网络的基本原理与网络实际应用之间相互关系。其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概述、数据通信基础、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局域网、广域网与网络互联、Internet技术与Intranet、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网络设计与布线、物联网在农业信息化中的项目实践等。考生应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工作原理,解决农业信息生产、生活中遇到基本技术问题。
二、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选择题10分(单选,每题1分);判断5分(每题1分);简答题20分(每题10分);论述题15分(每题15分)。
2、内容结构
计算机网络概述(10%),数据通信基础(10%),网络的体系结构和协议(10%),局域网(20%),广域网与网络互联(20%),INTERNET技术与INTRANET(10%),INTERNET应用(20%)。
三、考试内容
1、计算机网络概述
1)1.2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和发展
2)1.3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功能、分类
2、数据通信基础
1)数据通信基础知识
2)多路复用技术
3)数据交换技术
3、网络的体系结构和协议(重点)
1)网络的体系结构
2)TCP/IP参考模型
4、局域网
1)局域网的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2)局域网常用的协议(包括无线局域网,物联网)
5、广域网与网络互联
1)广域网的基本组成
2)网络互联的基本原理(路由协议)
6、INTERNET技术与INTRANET
7、INTERNET应用
1)常用的应用层协议
2)DNS,WWW,Email,DHCP基本原理和应用
8、网络操作系统(了解)
9、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
1)Internet面临的安全威胁
2)常用的解决安全问题的方法
10、物联网在农业信息化化中的应用
此章作为了解内容
910《信息技术基础》
一、考查目标
“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是一门重要的计算机基础课程,该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信息的表现形式、信息的载体、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存储、传输及管理。考生应该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熟悉windows操作系统及各种常用办公软件和工具软件的使用,并掌握基本的操作系统分类及功能、信息表示和处理、数据库基础、多媒体基础、网络基础、信息安全基础、程序设计基础等知识。
二、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选择题30分(单选,每题2分);名词解释30分(每题5分);简答题40分(每题8分);综合应用题50分(每题10—15分)。
2、内容结构
信息技术与计算机(5%)、计算机系统(5%)、操作系统基础及windows操作系统应用(10%)、信息的表示和处理(5%)、办公软件应用(10%)、计算机网络(15%)、多媒体技术及应用(5%)、信息检索及信息安全(10%), 数据库技术基础(15%)、程序设计基础(20%)。
三、考试内容
1、信息技术与计算机
1)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
2)计算机的发展
3)计算机的分类与特点
2、计算机软系统
1)计算机硬件系统
2)计算机软件系统
3、操作系统基础及windows操作系统应用
1)操作系统的概念
2)操作系统的分类
3)操作系统的功能模块
4)典型的操作系统
5)windows操作系统(含:基本操作、文件与文件夹管理、系统管理与维护)
4、信息的表示和处理
1)数值数据的表示与处理
2)非数值数据的表示与处理
5、办公软件应用
1)字处理软件的使用
2)电子表格处理软件的使用
3)演示文稿软件的使用
6、计算机网络
1)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2)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3)数据通信技术
4)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5)计算机网络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6)Internet的基本概念
7、多媒体技术及应用
1)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
2)多媒体信息的表示
3)多媒体计算机系统
4)多媒体计算机关键技术
8、信息检索及信息安全
1)信息检索基本概念
2)网络搜索引擎的应用
3)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4)信息安全的概念
5)信息安全产品
6)信息安全的道德与法规
9、数据库技术基础
1)数据库基础(数据库系统的概念、数据模型、关系模型的规范化、关系运算、关系的完整性约束)
2)关系数据设计
3)Access数据的基本应用
10、程序设计基础
1)软件工程基础(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软件的生存周期、软件开发模型、程序设计的基本过程)
2)数据结构与算法(算法的基本概念、算法的设计和度量、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线性表、栈和队列、树和二叉树、图、排序、查找)
食品加工与安全(095113)
341《农业知识综合三》
《食品标准与法规》科目
一、考查目标  
“食品标准与法规”是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的专业必修课,它主要研究食品标准的制定完善、标准化活动的基本要求、食品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国内外食品法规的制定与执行现状,以及国内外食品标准与法规体系异同、差距及改善措施,食品认证程序及要求。要求考生掌握上述领域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了解标准化工作的基本内容、方法和原则,具备一定的食品标准与法规领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15%)、简答题(20%)、论述题(15%),共计50分。  
2、内容结构  
标准与标准化的基本概念15%,我国食品标准体系20%,食品企业标准体系15%,我国食品法律法规体系15%;国际食品标准与法规15%,食品产品认证20%。  
三、考试内容和要求  
1、标准与标准化  
标准、标准化、法规、技术法规、合格评定程序、《TBT协定》、技术性贸易壁垒等基本概念,标准化的作用,标准的分类体系,制定标准的程序,标准化工作的基本内容,标准起草编制的要求与方法。  
2、我国食品标准体系  
食品的基础标准、食品的产品标准、食品安全卫生标准、食品添加剂和营养强化剂标准、食品包装与标签标准、绿色食品标准、有机食品标准、无公害食品标准、森林食品标准、辐照食品标准、保健食品标准。  
3、食品企业标准体系  
食品企业标准制定规范,食品企业标准中指标确定的方法和依据、企业标准编制及修订范例。  
4、我国食品法律法规体系  
《食品卫生法》、《食品安全法》的立法情况及基本内容,《产品质量法》的基本内容,食品监督管理与食物中毒的预防控制,进出口食品监督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基本内容。  
5、国际食品标准与法规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的组成、作用和标准体系的组成,食品标准的制定、修行与采纳,SPS协定和TBT协定的基本内容,中国食品法典委员会的情况;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及ISO系统的食品标准,国际标准分类法;欧盟食品标准与法规;美国食品标准与法规。  
6、食品产品认证  
认证认可的基本概念、食品产品认证的种类,绿色食品认证,有机食品的认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食品营养与卫生学》科目
一、考查目标  
“食品营养与卫生学”是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的专业必修课,它主要研究人体营养规律及其改善措施、食品中可能存在的威胁人体健康的有害因素及其预防措施,以培养学生的营养均衡和饮食卫生观点为目的,要求考生掌握基础营养学理论、了解各类食品的营养特点、了解营养与健康的关系,熟练掌握编制营养食谱的方法、了解食品卫生学的概念,熟练掌握食品卫生污染和食物中毒及其防治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食品包装材料和食品添加剂对食品的污染及管理,具备一定的营养与健康、食品卫生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  
二、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15%)、填充题(15%)、论述题(20%),共计50分。  
2、内容结构  
营养学基础50%,营养与膳食平衡10%,特殊人群的营养10%,各类食品的营养特点10%;食品污染及其预防10%,食物中毒及其预防10%。  
三、考试内容和要求  
1、营养学基础  
食品营养素(糖、膳食纤维、脂肪、蛋白质和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水)的基本概念(如必需氨基酸、必需脂肪酸、氨基酸模式、氨基酸互补、酸性食品、碱性食品等)、化学性质、营养功能及其在加工贮藏过程中的变化;食品中营养素在人体中的消化与吸收;影响人体能量需要量的因素,物理能值、生理能值、基础代谢、食物特殊动力等基本概念。  
2、各类食品的营养特点  
谷类、豆类及制品、蔬菜水果、畜禽和鱼类、乳及乳制品、蛋类的营养特点。  
3、营养与膳食平衡及健康的关系  
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内涵、膳食类型、膳食结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及平衡膳食宝塔等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平衡膳食食谱的设计原理与方法;营养与疾病发生的关系,主要包括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肥胖、肿瘤等。  
4、食品污染及其预防  
食品污染的分类、途径及对健康的危害和一般处理原则,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的基本知识及其预防的措施。  
5、食物中毒及其预防  
食源性疾病、食物中毒的概念、病原物和食物中毒的分类,细菌性食物中毒、真菌毒素和霉变食品中毒、有毒动植物中毒和化学性食物中毒的基本知识以及预防食物中毒的方法。  
《食品质量管理学》科目
一、考查目标  
要求学生掌握食品质量管理学的基本概念,食品质量控制的常用方法、现场管理的常用方法和食品抽检方案的设计原理、常用检验技术和方法,同时,了解保证食品安全质量为目的的食品良好操作规范、食品危害分析与关键点控制(HACCP)和ISO9000质量保证标准系列。  
二、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共有四种题型,即概念题5题(10分)、选择题10题(20分)、简答题2题(10分)、论述题1题(10分),其计50分。  
2、内容结构  
质量管理基础内容占25%,质量控制内容占25%,质量检验内容占15%,质量体系与管理标准占25%,质量教育内容占5%,质量审核内容占5%。  
三、考试内容和要求  
1、质量管理基础  
质量与食品质量的定义,食品质量特性与影响食品质量的因素,食品质量管理的途径,质量管理体系的特点,戴明学说与戴明循环,质量控制的内容,质量控制方法,质量保证模式,标准化与质量管理的关系,质量功能展开(QFD)。  
2、质量控制  
质量管理的常用七种工具及新七种工具,工序能力分析,控制图的原理与类型,质量诊断的分级与抽样。  
3、质量检验  
质量检验的类型,抽样检验方案的制定,接受概率的计算,抽样检验中常见的参数  
4、质量体系与管理标准  
HACCP、GMP、SSOP的关系,HACCP的七大原理、十二个步骤,质量管理体系与质量保证体系的概念与关系,实施质量体系的作用。ISO9000-2000族标准的质量管理原则。  
5、质量审核  
审核的概念,质量审核的3个核心原则,审核的分类,产品质量水平的确定,质量认证的基本类型,产品质量认证与质量体系认证的关系。  
6、质量教育  
质量教育的含义,质量文化的特征与构成,QC小组的含义。  
911《食品化学》
一、考查目标  
“食品化学”是食品类专业最重要的基础课程,研究食品的化学组成、结构、理化性质、营养与安全性质以及他们在生产、加工、贮藏和运销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和这些变化对食品品质与安全性影响的一门基础应用科学。本课程要求考生应全面系统的了解有关食品化学基本概念、原理,掌握食品成分在加工和贮藏中的变化,能针对食品品质的变化,分析关于食品化学方面的原因。  
二、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40%),判断题(30%),简答题(40%),论述题(40%),共计150分。  
2、内容结构  
绪论约占5%,食品中的水分约占30%,碳水化合物约占30%,蛋白质约占30%,脂类约占30%,酶(15%),色素与着色剂(10%)。  
三、考试内容  
1、水  
1)了解水的结构  
2)掌握水和溶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3)掌握基本概念以及水分活度与食品稳定性的关系  
2、碳水化合物  
1)了解碳水化合物的结构  
2)理解碳水化合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3)掌握淀粉、果胶、纤维素主要的功能性质以及在加工贮藏过程中的变化  
3、蛋白质  
1)了解蛋白质的结构以及氨基酸的性质  
2)理解蛋白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掌握蛋白质在加工贮藏过程中的变化  
4、脂类  
1)了解脂类的结构和物理性质  
2)掌握脂类的和化学性质  
3)掌握脂类在加工和贮藏过程中的变化  
5、酶  
1)掌握酶的定义以及影响活力的因素  
2)掌握酶的固定化方法以及在食品加工贮藏中的应用。  
6、色素与着色剂  
1)了解食品中天然色素  
2)了解我国允许使用的合成食品着色剂。
设施农业(095113)
340《农业知识综合二》
同渔业中340《农业知识综合二》
341《农业知识综合三》
同农业机械化中341《农业知识综合三》
912《水产养殖学》
一、考查目标
水产养殖学是水产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包括生物学和水域环境学的基本理论以及水产增养殖、渔业经济和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涉及有关生物学和化学实验教学、水产增养殖实践性环节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培养水产经济动、植物增养殖技术、营养与饲料和病害防治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具体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
1.掌握现代生物科学和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
2.掌握水产经济动植物的增养殖技术、营养与饲料和病害防治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掌握主要养殖鱼类、甲壳类、藻类的人工育苗、育种和成体的集约化养殖等生产环节的技术关键;
4.具备内陆水域、浅海、滩涂的渔业资源和环境调查与规划的基本方法,了解现代化养殖工程的基本知识;
5.熟悉有关水产资源保护、环境保护、水产养殖、捕捞和渔政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二、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30分(共5题,每题6分);简答题60分(共4题,每题15分);论述题60分(共2题,每题30分)。共计150分。
2)内容结构
绪论(5%)、总论(15%)、鱼类人工繁殖技术(15%)、鱼苗鱼种培育(15%)、池塘养鱼(15%)、天然水域鱼类养殖(10%)、工业化养鱼(10%)、特种水产品养殖(15%)。
三、考试内容
绪 论
综合养鱼、生态养殖的概念;我国鱼类增养殖的特色。
第一篇、总 论
物种、品种的概念;主要养殖鱼类的食性、生活习性和繁殖习性;养殖水域的生态环境与控制;生物修复的概念;生产上常用的生物修复方法。 
第二篇、各 论
(一)鱼类人工繁殖技术
鱼类人工催产的基本原理;生长成熟、生理成熟、排卵、产卵的概念;催产率、受精率、出苗率的计算方法;防止亲鱼种质退化的方法。 
(二)鱼苗鱼种培育
夏花、秋花、冬花、春花、过池鱼种的概念;家鱼鱼苗阶段的生物学特点;鱼苗清水下塘、肥水下塘和轮虫高峰期限下塘的优劣。
(三)池塘养鱼
养殖周期的概念,如何缩短养殖周期;混养、套养的方法;“四定”投饵原则;鱼类浮头的原因,如何预测、防止和解救浮头。 
(四)天然水域鱼类养殖
天然水域的养殖方式及优缺点;小体积网箱高产的原理。
(五)工业化养鱼
设施渔业的概念,发展设施渔业应注意的问题。
第三篇、特种水产品养殖
主要特种水产品的生物学;主要养殖对象的生活史(例如鳗鲡、河蟹等)。
913《水产养殖工程学》
一、考查目标
水产养殖工程学是一门系统阐述水产养殖工程设计、应用及常用工程技术的水产养殖领域的专业基础课。考生应了解水产养殖及工程技术相关的主要名词和基本概念,掌握养殖场址选择的基本原则,掌握不同养殖工程的结构功能、特点与设计方法。
二、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15分(每题3分);选择题20分(单选,每题2分);是非题15分(每空1分);简答题40分(每题10分);论述题30分(每题15分);设计题30分(每题30分)。
共计150分。
2、内容结构
养殖工程测绘和制图(15%)、常用工程材料(15%)、养殖水文测验(10%)、养殖场的规划设计(25%)、常用养殖工程设施(35%)。
三、考试内容
1、养殖工程测绘和制图:要求考生掌握平面图、水准点、比例尺等常规测绘名词概念,掌握工程测绘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常用工程材料:要求考生掌握土壤的基本特性和分类、基本建筑材料的种类和物理特性。
3、养殖水文测验:要求考生掌握与养殖相关的风、浪、流、潮、降雨量等水文环境因素的概念及基本特点,以及常规的测验方法。
4、养殖场的规划设计:要求考生掌握养殖场选址的基本原则、养殖场规划设计的原则、养殖场建设的基本步骤等。
5、常用养殖工程设施:要求考生掌握常用养殖工程设施的种类及其特点,会进行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和天然水域养殖工程(包括网箱养殖、筏式养殖、人工鱼礁、围网养殖等)的简单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