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 直系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考研派】为大家提供浙江海洋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自命题大纲(复试与加试),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

95%的同学阅读了:2020研究生招生简章】【浙江海洋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19]】【浙江海洋大学王牌专业排名】【浙江海洋大学考研难吗】【2021浙江海洋大学考研群】【研究生学费】【浙江海洋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2017年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自命题大纲
 
 
2017年工程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复试大纲 1
交通运输工程(085222) 1
《船舶管理》 1
《结构力学》 1
《土力学》 2
《工程流体力学》 3
《运筹学》 4
《C语言程序设计》 6
2017年工程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加试大纲 6
交通运输工程(085222) 6
《海上交通工程》 6
《工程项目管理》 7
2017年农业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复试大纲 8
养殖(095105) 8
《普通动物学》 8
《养殖水域生态学》 9
渔业(095108) 10
《渔业技术学》 10
《普通生态学》 11
农业机械化(095109) 12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12
《控制工程基础》 12
农村与区域发展(095110) 13
《管理学理论应用》 13
《政治学原理》 14
《中国传统文化》 15
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095111) 15
《管理学理论应用》 15
农业信息化(095112) 16
《微机原理》 16
《数据结构》 19
食品加工与安全(095113) 20
水产食品加工学》 20
《食品技术原理》 21
设施农业(095114) 22
《普通生态学》 22
2017年农业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加试大纲 23
养殖(095105) 23
《鱼类学》 23
《甲壳动物学》 23
渔业(095108) 24
《水生生物学》 24
《计算机基础》 25
农业机械化(095109) 26
《工程图学》 26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26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27
《信号与系统》 28
农村与区域发展(095110) 28
《微观经济学》 28
《行政管理学》 29
《文史知识基础》 31
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095110) 31
《产业经济学》 31
《行政管理学》 32
《教育学》 34
农业信息化(095112) 35
《计算机科学导论》 35
《C++程序设计》 37
食品加工与安全(095113) 38
《食品分析与检验》 38
《食品微生物学》 39
设施农业(095114) 40
《海洋生物学》 40
《计算机基础》 41
 
 
 
 
 
 
2017年工程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复试大纲
交通运输工程(085222)
《船舶管理》
一、考查目标
《船舶管理》涉及船舶驾驶人员应知应会的岗位职责和必须遵守的安全生产规章、规则以及国际国内相关法律等知识,对保证人员、船舶和海洋环境的安全是极为重要的一环。要求考生理解并掌握船舶驾驶人员岗位职责、各项管理和生产规章制度以及国内和国际关于船舶、船员与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的法规和公约等的精神与要求。
二、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选择题,分值比例约在40%;名词解释,分值比例约占15%;简答题,分值比例约在30% ;论述题,分值比例约在15% ,共计100分。
2、内容结构
船舶安全管理概论(3%),船舶安全管理相关的国际公约和国内法规(30%),船员管理(15%),船舶出入境与安全管理(15%),海洋船舶防污染管理(20%),海上船舶安全应急(17%)。
三、考试内容及要求
1、船舶安全管理机构、途径及对象
掌握船舶安全管理的机构和对象。
2、船舶安全管理相关的国际公约
掌握SOLAS公约、STCW公约、MARPOL公约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基本内容。
3、船舶安全管理相关的国内法规
掌握海上交通安全法适用范围、对船舶与船员要求、安全管理、主管机关职权及法律责任等规定,掌握船员条例基本内容。
4、岸上安全管理
掌握船舶进出港签证条件、船舶登记与检验种类及PSC和FSC主要检查内容。
5、船上安全管理
掌握船员职责、船上安全管理制度、驾驶台规则和驾驶、轮机联系制度,掌握海船船员值班规则基本内容,掌握法定记录的记载和管理要求。
6、海洋船舶防污染管理
掌握MARPOL73/78、海洋环境保护法、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对船舶防污设备的要求,船舶含油污水排放标准、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船舶污染海域途径。
7、海上船舶安全应急
掌握应变部署表内容及编制规定,应变种类及信号,各类应变分工与组织。
《结构力学》
一、考查目标
《结构力学》是交通、水利、土木工程等各工科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它主要讨论结构及其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等问题。结构力学的任务是根据力学原理研究在外力或其他外界因素作用下结构内力和变形以及结构的组成规律;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对杆件体系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自学能力和计算说明的表达能力;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初步掌握对实际工程的计算简化、各种计算简化图的分析计算方法和各种杆件的组成规律;要做到能算、能画图、能分析,为后续的结构类课程打下坚实的理论计算基础。 
二、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本课程考试采用的标准化考试题型,题型为:选择体(25%)、判断题(15%)、计算题(60%)三个题型。
2、内容结构
本大纲各章所规定的基本要求、知识点都是考试内容。考试内容要覆盖到章,并适当突出重点章节,加大重点内容的覆盖密度。本课程在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大致是:“了解”占10%,“理解”占20%,“掌握”占40%,“熟练掌握”占30%。
三、考试内容和要求
1.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
 用平面几何不变体系的基本组成规则分析给定平面体系的几何构造,判断其几何稳定性。
 2.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
 静定梁、刚架、桁架、拱和组合结构的内力计算。直杆弯矩图的叠加法;直杆弯矩,剪力及荷载间的微分关系及增量关系。隔离体平衡法:结点法和截面法以及它们的联合应用。 多跨静定梁的计算方法。刚体体系的虚功原理。 
3.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
 弹性体的虚功原理及平面结构位移计算的一般公式。静定平面弹性结构因荷载、支座移动、温度变化和制造误差而产生的位移计算(单位荷载法) 图乘法;三角形及标准二次抛物线图形的面积及形心位置。弹性体系的功的互等定理、反力互等定理和位移互等定理。 
4.力法 
用力法计算超静定梁、刚架、桁架、组合结构。上述超静定结构因荷载、支座移动、温度变化和制造误差而产生的内力和位移的计算。对称性的利用。 
5.位移法
 等截面直杆的转角位移方程。用位移法计算刚架和连续梁由于荷载和支座移动产生的内力。对称性的利用。 
6.力矩分配法 
用力矩分配法计算连续梁和无侧移刚架
7.影响线 
用静力法和机动法作静定梁和桁架反力和内力的影响线。 用机动法作超静定梁的影响线。 用影响线求给定荷载下的影响量。
《土力学》
一、考查目标
“土力学”是交通土建工程的一门重要专业课,它主要是利用力学原理、数学方法和实验手段来研究土的特性、进行工程应用和科学研究。考查考生对土的组成和物理性质、土的渗透性、土中应力分析、土的压缩与地基沉降计算、土的抗剪强度与地基承载力确定、土压力计算与土坡稳定分析的掌握情况,并考查考生对土的动力性质的了解程度。
二、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10%)、选择题(30%)、填空题(30%)、简答题(30%)、计算题(50%),共计100分。
2、内容结构
土的组成和物理性质(20%)、土的渗透性(10%)、土中应力分析(25%)、土的压缩与地基沉降计算(30%)、土的抗剪强度与地基承载力确定(30%)、土压力计算与土坡稳定分析的掌握情况(25%)、土的动力性质(10%)。
三、考试内容和要求
1、土的组成和物理性质
基本要求:掌握土的三相组成、土的物理性质指标、土的物理状态指标等概念及其应用;掌握土的工程分类方法;掌握相关实验指标的测定方法。
2、土的渗透性
基本要求:了解土的渗透原理;掌握渗透系数的概念与测定方法。
3、土中应力计算
基本要求:掌握土的自重应力、基底压力、基底附加压力、土中附加应力等概念及计算方法,并能结合工程实际进行熟练计算。熟悉各种应力和压力的分布形态及规律。
4、土的压缩性与地基沉降计算
基本要求:掌握土的压缩性概念及压缩指标量的测定方法;掌握地基的最终沉降量计算;了解应力历史对地基沉降的影响及地基沉降与时间的关系。能运用本知识进行地基沉降计算应用,能分析地基沉降与时间的关系应用。
5、土的抗剪强度与地基承载力
基本要求:掌握土的抗剪强度及测试方法、土的极限平衡条件、三轴剪切试验、地基的极限荷载;熟悉十字板剪切等试验、地基的临塑荷载和临界荷载;了解地基的破坏形式、原位测试技术。
6、土压力与土坡稳定分析
基本要求:掌握土压力的概念及各种土压力的计算方法(朗肯土压力与库仑土压力),能进行常见情况下的土压力计算(如成层土的土压力计算等),掌握挡土墙设计(重点为重力式挡土墙的设计)、土坡稳定分析的基本方法,并能进行一般应用设计。
7、土动力学
基本要求:熟练掌握土的动力特性相关概念。
《工程流体力学》
一、考查目标
“工程流体力学”是现代力学的重要分支,是“交通运输工程”学科的专业基础课。本科目的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流体及其物理性质,流体静力学,流体运动学、流体动力学,相似原理和量纲分析,管内流动和水力计算、液体出流,黏性流体力学基础,气体动力学基础等八大部分。要求考生对工程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有较深入的了解,能够熟练地掌握基本方程的推导,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20%)、选择填空(20%)、论述题(20%)、计算题(40%)。
2、内容结构
流体物理性质(10%)、流体静力学(20%)、流体运动学(20%)、流体动力学(24%)、管内流动和水力计算、液体出流(8%)、相似原理和量纲分析(6%)、粘性流体力学(6%)、气体动力学(6%)。
三、考试内容和要求
1、流体的物理性质
1)流体力学的任务、研究对象、连续介质假设及其适用条件。
2)作用在流体上的力。质量力、惯性力、表面力的含义。
3)流体的主要力学性质。惯性、粘性、压缩性和热胀性。
2、流体静力学
1)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流体平衡微分方程式及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的推导及应用、等压面含义的理解。
2)流体静压强的分布规律。液体静力学基本方程的推导及应用。
3)压强计示方式与量度单位。绝对压强、相对压强、真空度等概念,压强的三种量度单位,测压管水头的物理含义及计算。
4)流体的相对静止。掌握流体相对静止问题遵循的三个原则,并能进行相关计算。
5)液体对平壁的总压力。熟练掌握解析法和图解法,注意应用两种方法的注意事项。
6)液体对曲壁的总压力。掌握柱面上的总压力计算、深入理解压力体的概念。
7)浮力与稳定性。掌握潜体的平衡和浮体的稳定性概念,并能进行相关计算。
3、流体运动学
1)掌握流体质点和空间点概念、拉格朗日法和欧拉法及其两种表示方法的相互转换。
2)流体运动的分类、迹线和流线的概念及其微分方程的求解、流管和流量计算。
3)直角坐标系下的连续性微分方程的推导。
4)流场中一点领域内相对运动分析。亥姆霍兹速度分解定理、流体的变形和旋转。
5)势流理论和速度势函数的求解。
6)平面流动和流函数的求解。
4、流体动力学
1)理想流体动力学。欧拉运动微分方程式、伯努利方程、伯努利方程的实际应用、恒定流动的动力定理和动量矩定理。
2)粘性流体动力学。粘性流体的运动微分方程式、量纲分析、相似理论及模型试验基础。
5、量纲分析与相似原理
1)量纲和谐原理及瑞利法、 定理。
2)流动相似概念、相似准则。
6、粘性流体力学基础
1)层流、湍流的概念。
2)湍流的沿程水头损失。
3)边界层概念。
4)平板层流边界层、湍流边界层和混合边界层。
5)沿曲面的边界层及其分离现象。
6)绕流阻力的成分、及其一般分析。
7、气体动力学基础
1)气体状态方程、连续方程、微分形式的动量方程、能量方程、声速、马赫数。
2)气体动力学函数及其应用。
3)弱扰动在气流中的传播。
4)气流中的压力波,膨胀波、弱压缩波、激波。
《运筹学》
一、考查目标
运筹学是管理学各学科专业的主干技术基础课,要求考生掌握运筹学主要分支的基本概念、基本模型与基本方法,重点是对各种模型与方法的运用。主要内容包括:线性规划、整数规划、目标规划、动态规划、图与网络分析、存储规划、决策论、服务系统规划的基本原理和建模求解等。考生能够灵活运用运筹学的方法求解各种问题,从应用的角度理解和掌握定量分析的方法和科学决策。
二、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计算题40分(每题10分);应用题45分(每题15分);证明题15分(每题15分)。共计100分。
2、内容结构
基础模型求解(60%)、建模与应用(40%)。
三、考试内容
1. 线性规划
线性规划一般模型;线性规划的解的几种情况;线性规划的标准型;线性规划的可行解、最优解、基本解等概念及其性质;单纯形法的基本原理;线性规划实际问题建模;单纯形表求解线性规划;线性规划的对偶关系;线性规划的对偶性质;线性规划的对偶理论;对偶关系的经济解释;对偶单纯形法;灵敏度分析的程序;运输问题的定义;运输问题的模型
表上作业法的基本原理;表上作业法求解运输问题;产销不平衡问题的求解;运输模型的应用
2. 整数规划
整数规划问题的基本概念,分类与解的特点;指派问题的定义和特点;分支定界法的基本原理;割平面法的基本原理;求解指派问题的匈牙利法的基本原理;分支定界法求解整数规划;割平面法求解整数规划;整数规划的建模与应用;指派问题的求解
3. 动态规划   
多阶段决策问题;动态规划的基本概念;动态规划问题的特征;动态规划求解多阶段决策问题的特点;◎动态规划的最优性原理、基本方法;动态规划对实际问题的建模;动态规划方法的基本步骤;资源分配问题、背包问题、生产存储问题、排序问题、旅行商问题等类型的动态规划方法的求解。
4. 图与网络分析   
图与网络的基本概念;最小支撑数;网络最大流;关键路线;最小树问题的求解与应用;最短路问题的求解与应用;最大流问题的建模、求解与应用;最小费用最大流问题的求解与应用;双代号网络图的绘制;网络时间参数的计算及关键路径的确定;网络图的工期优化和资源优化;网络图的最优工期的求解方法。
5. 决策论
不确定决策;风险型决策;收益矩阵;决策矩阵;决策问题的分类;决策的程序;完全信息价值;样本信息的价值;决策的效用;应用决策树进行决策分析;不确定性决策问题的分析与应用;风险型决策的问题的分析与应用;决策问题的灵敏度分析与风险分析;贝叶斯公式的应用;效用决策;多目标决策方法及其应用
6. 存储论   
存储模型的基本概念; 不许缺货瞬时补充模型的基本原理及应用;不许缺货生产需一定时间模型的基本原理及应用;允许缺货瞬时补充模型的基本原理及应用;允许缺货生产需一定时间模型的基本原理及应用;◎单周期随机模型的基本原理;多周期随机模型的基本原理;需求是离散的随机变量模型的求解与应用;需求是连续的随机变量模型的求解与应用;(s,S)型存储策略的求解与应用
7. 目标规划   
目标规划;目标约束和绝对约束;目标规划问题的一般模型;目标规划的基本原理;目标规划问题的建模;目标规划的图解法;目标规划的单纯形法
8. 排队论 
排队论的基本概念;几类基本的排队问题的状态转移图及状态转移方程;标准M/M/1模型各指标的计算及应用;标准M/M/C模型各指标的计算及应用
 
《C语言程序设计》
一、考查目标
C语言作为一门重要的程序设计语言,应用极为广泛,也因而成为众多理工类大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对于锻炼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提升学生的计算机思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C语言的基本语法、部分常用的程序设计思想及最基本的算法。主要内容包括:程序的基本常识、C语言程序的基本构成、基本程序控制结构、基本的数据类型及最常见的计算机算法。
二、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选择题40分(单选,每小题2分);程序填空题18分(每小题3分);程序阅读题24分(每小题4分);编程题18分(共3个小题)。共计100分。
2、内容结构
基础知识(70%)、应用能力(30%)。
三、考试内容
1.基本数据类型
常量与变量;整型、实型和字符型;
2.表达式
算术运算符与算术表达式,混合运算及数据类型转换,赋值类表达式,逗号运算符及逗号表达式;
3.数据的输入与输出
格式化输入、格式化输出、字符输入输出;
4.分支结构
关系表达式,逻辑表达式,if语句,switch语句;
5.循环结构
for语句,while语句,do-while语句,break和continue语句;
6.数组
一维数组,二维数组,字符数组;
7.函数
函数定义,函数调用,局部变量和全局变量,变量的存储类别;
8.编译预处理
不带参数的宏,带参数的宏,文件包含;
9.指针
变量与指针,数组与指针,字符串与指针;
10.结构体;
11.位操作及文件操作
文件打开与关闭,文件读写,文件定位。
2017年工程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加试大纲
交通运输工程(085222)
《海上交通工程》
一、考查目标
海上交通工程是借用交通工程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来研究海上交通的一门学科,本科目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海上交通的要素、调查、工具行为、事故分析与评价、仿真、管理等几部分。要求考生对其中的基本概念有较深入的理解,系统认识海上交通工程内容范畴和组成部分,掌握海上交通的研究的目的、方法、管理等,考查考生具有对海上交通知识的深度认识、理解的能力。
二、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分值比例约在30%;简答题,分值比例约在70% 。
三、考试内容和要求
1、海上交通要素
掌握海上交通的概念、船舶与驾驶人员特性及关系、海上交通环境要素。
2、海上交通调查
掌握海上调查的目的、方法、内容以及资料的获取与手段。
3、海上交通实况
掌握船舶密度、航迹、速度的分布与统计方法,理解船舶交通流、交通流量、交通容量的定义、分类、统计方法以及数据整理方法。
4、船舶行为
理解船舶行为的研究要素、定义、方法,掌握船舶领域的定义、模型及发展、动界定义及模型;船舶会遇、避碰行为的定义、研究的意义与内容、统计方法。
5、海上交通事故
了解交通事故调查的内容、定义、分类、目的、意义,掌握事故调查的统计要素、内容及分析方法与应用。
6、船舶交通仿真
理解模型试验的概念、意义、应用及范围;掌握数学模型的分类、建立方法、应用;掌握船舶交通仿真的分类、方法,模拟器类型、作用。
7、船舶交通安全评价
理解船舶交通安全评价的含义、意义、评价指标的要素;掌握船舶交通安全评价内容、方法以及预测。
8、船舶交通管理
理解交通管理的概念、功能、规则、信息与决策;掌握船舶报告系统的发展、原则;理解航行的信息发布内容以及设备;掌握船舶交通管理的级别分类、、效益评价。
9、船舶定线
理解船舶定线制与分道通航制的种类、方法、目的;掌握船舶定线制与分道通航制规划与设计的原则、标准要求等。
10、船舶交通服务系统
理解船舶交通服务系统的概念、目的、责任与义务、内容;掌握船舶交通服务系统的功能以及运行管理
《工程项目管理》
一、考查目标
工程项目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工程项目投资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的基本方法,熟悉各种具体管理方法在工程项目上的应用特点,考查考生是否有效掌握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能力。
二、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分值比例约在10%;简答题,分值比例约在25%;计算题,分值比例约在10%;论述题,分值比例约在55%。
2、内容结构
项目管理的组织理论部分(10%);项目目标控制原理部分(10%);项目目标控制原理部分(10%);项目采购部分(10%);投资控制部分(15%);进度控制部分(15%);质量控制部分(15%);信息管理部分(15%)。
三、考试内容和要求
(1)项目管理的组织理论。掌握组织论的基本理论和组织结构模式、管理任务分工、管理职能分工和工作流程组织,掌握工程项目组织结构及其分解、编码原则,掌握工程项目承发包组织模式,掌握工程项目管理组织结构,掌握工程项目管理方案;了解当前几种重要的工程项目管理组织模式(工程指挥部、自行筹建等),了解工程项目管理规划和手册。
(2)项目策划。了解项目策划的基本概念、项目环境调查的分析、项目决策阶段目标策划和项目实施阶段目标策划。
(3)项目目标控制原理。掌握动态控制原理;了解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
(4)项目采购。掌握项目采购的基本原理、基本模式及项目咨询服务采购、项目工程采购和项目物资采购;了解项目采购的发展趋势。
(5)投资控制。掌握投资控制的含义、目的,掌握项目前期和设计阶段投资控制的意义,掌握投资控制的任务和方法,掌握项目实施阶段投资控制的任务与措施;了解项目投资目标论证和分析,了解项目投资规划的编制。
(6)进度控制。掌握进度控制的含义、目的,掌握进度计划系统的构成,掌握进度计划的编制方法,掌握进度控制方法,掌握计算机辅助进度控制;了解总进度目标的论证。
(7)质量控制。掌握项目质量控制目标及控制依据、项目质量体系的建立与运行、项目设计阶段质量控制、项目施工阶段质量控制、工程项目竣工验收。
(8)信息管理。掌握项目信息的分析、收集和处理;了解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2017年农业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复试大纲
养殖(095105)
《普通动物学》
一、考查目标
普通动物学为水产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以研究动物的形态、习性、分类与系统演化为目的,要求考生了解动物学的概念、发展史和动物分类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各类群动物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特征和生活习性,深入了解动物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的演变进化过程。 
二、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40%)、填空题(15%)、简答题(45%),共计100分。
2、内容结构
无脊椎动物(46%)、脊索动物(54%)。
三、考试内容和要求
1.考试范围:
绪论;原生动物门;多细胞动物的起源;多孔动物门;腔肠动物门;扁形动物门;原腔动物;环节动物门;软体动物门;节肢动物门;棘皮动物门;脊索动物门;圆口纲;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
2.考试要求:
(1)动物学的基本概念;种的概念和种的命名;分类的等级;
(2)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原生动物的分类概括;
(3)动物的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生物发生律
(4)海绵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海绵动物的分类概况;
(5)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腔肠动物的分类概况
(6)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扁形动物的分类概况;
(7)假体腔动物的共同特征;假体腔动物的分类概况;
(8)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环节动物的分类概况;
(9)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软体动物的分类概况;
(10)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节肢动物的分类概况;
(11)棘皮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棘皮动物的分类概况
(12)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脊索动物的分类;脊椎动物亚门分类概况
(13)鱼纲的主要特征;鱼纲的分类概况;
(14)两栖纲的主要特征;两栖纲的分类概况;
(15)爬行纲的主要特征;爬行纲的分类概况;
(16)鸟纲的主要特征;鸟纲的分类概况;
(17)哺乳纲的主要特征;哺乳纲的分类概况;
《养殖水域生态学》
一、考查目标
养殖水域生态学是一门以生态学基本原理为基础,以系统阐述养殖水域非生物环境特点、水生生物和环境间相互关系、养殖水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水域环境保护等方面基本理论为主要内容的水产养殖领域专业基础课程。考生应掌握水生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了解养殖水域的各种生物学过程及其变化规律,能够运用生态学原理来分析养殖生产中发生的技术和理论问题。
二、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选择题15分(单选,每题1分);名词解释15分(每题3分);简答题30分(每题6分);计算分析题10分(每题10分);论述题30分(每题15分)。共计100分。
2、内容结构
绪论(5%)、生态因子分类及其基本作用规律(15%)、 种群生态学(20%)、群落生态学(15%)、生态系统生态学(20%)、生物生产力(15%)、养殖水域生态系的结构与功能及其保护(10%)。
三、考试内容
1、绪论:要求考生掌握生态学的内容、方法和分科,水域生态学的产生、发展和现状,生物圈和生态系统,环境和环境因子作用的一般规律等内容
2、生态因子分类及其基本作用规律:要求考生掌握光与光合作用,光谱成分和藻类的色素适应,光对动物的行为和其他生命过程的影响,浮游生物的昼夜垂直移动;水生生物的极限温度,温度和水生生物的地理分布,温度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周期性变温的生态意义;水域的化学分类,水生生物的水盐代谢和对盐度变化的适应能力,盐类成分的意义和离子的拮抗作用与协同作用;水生生物的呼吸强度和呼吸系数,对呼吸条件变化的适应,窒死现象,氧过量的危害,其他气体的作用;pH值、悬浮物、底质、水的运动、水压、水位、水体的容积大小等因子对水生生物的影响等内容。
3、种群生态学:要求考生掌握种群的一般概念,种群结构、种内关系、种群的生长、生态对策、种群量和生物量的变动等内容。
4、群落生态学:要求考生掌握群落的一般概念,种类、营养和时空结构、群落中种间关系、水生生物群落的划分和适应、群落的演替等内容。
5、生态系统生态学:要求考生掌握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基本概念,各类微生物在水生态系物质循环中的作用,水中有机质存在形式和数量关系以及转化和分解特点,腐质的含义及其在生态系中的作用,氮和磷循环的特点等内容。
6、生物生产力:要求考生掌握初级生产力诸因素的生态作用以及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和现存量的时空分布,水生动物的摄食规律和食物能量的转化规律和转化效率,决定渔产力的生态因素和渔产力的评估等内容。
7、养殖水域生态系的结构与功能及其保护:要求考生掌握不同类型水域生态系生态环境特征,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和自游生物,生物生产力及渔业利用,水域的富营养化,渔业施肥,水华和赤潮,毒藻及其防治,移殖和驯化,资源与保护,水污染生态学等内容。
渔业(095108)
《渔业技术学》
一、考查目标
渔业技术学是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的一门主要专业课,要求考生掌握海洋捕捞作业中主要渔具的渔业特点、捕鱼原理、渔具结构原理和装配技术及捕捞操作技术,初步具备海洋渔具的设计、改进及研究能力,它包括主要海洋渔具拖网、围网、刺网、定置网、对网和钓具等类的渔业特点、捕捞原理、各类渔具的分类、渔具结构、制作及装配,以及各渔具的操作技术、生产技能、调整方法及各类渔具的设计原理。
二、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20%)、简答题(50%)、叙述题(30%),共计100分。
2、内容结构
拖网、围网、对网渔具渔法(55%)、刺网、定置网、钓渔具渔法(35%)、其他小杂渔具(10%)。
三、考试内容和要求
(一)拖网渔具渔法
掌握拖网渔业的特点、捕鱼原理,了解拖网的分类及其作业适应性和国内外拖网发展状况、动向,和拖网的结构原理,掌握拖网网图绘制方法、识别和核对技术,拖网的制作及装配,拖网的捕鱼技术,起放网的操作和调整技术,了解拖网设计原理和步骤,能进行一定初步的拖网具设计。
(二)围网渔具渔法
掌握围网渔业的特点、捕鱼原理,了解围网的分类及国内外围网渔业发展状况,掌握围网网具结构原理及制作装配技术,围网的操作技术,了解围网设计原理和步骤,进而对围网进行设计计算。
(三)刺网渔具渔法
掌握刺网渔业的特点和捕鱼原理,了解刺网的种类和网具结构原理,掌握刺网渔业的操作技术,了解刺网的设计原理。
(四)定置网渔具渔法
了解定置网的生产概况,掌握定置网网具结构和捕捞技术,了解网具设计原理和张网渔业现状及管理。
(五)对网渔具渔法
了解对网的生产概况,掌握对网网具结构和捕捞技术特点,了解网具设计原理和编织方法。
(六)钓具渔具渔法
掌握钓具捕鱼原理及其分类,钓具的结构及其装配,了解世界金枪鱼钓渔业,掌握鱿钓技术,同时用力学知识对钓具能进行分析和作业调整。
(七)其他小杂渔具渔法
掌握我国沿岸、近海的一些陷阱类、笼壶类、耙刺类等小杂渔具结构特征及其捕捞操作技术,了解小杂渔具设计原理和装配方法。
《普通生态学》
一、考查目标
普通生态学是水产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以研究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为目的,其内容主要包括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考生应了解生态学基础知识,掌握生态学基本研究方法,利用生态学基本原理分析资源、人口和环境等社会问题。
二、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选择题20分(单选,每题1分);名词解释20分(每题2分);简答题30分(每题6分);论述题30分(每题15分)。
共计100分。
2、内容结构
绪论(5%)、生物与环境(20%)、 种群生态学(20%)、群落生态学(15%)、生态系统生态学(25%)、应用生态学(15%)。
三、考试内容
1、绪论
1)生态学定义
2)生态学研究对象
3)生态学的分支学科
4)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5)生态学的发展趋势
2、有机体与环境
1)生态因子概念及其分类
2)环境因子(温度、水、光照、溶解盐类、溶解气体等)对生物的影响及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3)利比希最小因子、限制因子与耐受性定律
3、种群生态学
1)种群的概念及特征
2)种群的结构及增长模型
3)物种遗传变异和选择
4)物种形成
5)生物的生态对策
6)种内关系
7)种群的动态及其调节
4、群落生态学
1)群落的概念及其特征
2)群落的结构及动态
3)种间关系及其特征
4)生物群落的演替
5、生态系统生态学
1)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
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
3)地球上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
6、应用生态学
1)水域生态系统的生物生产
2)人口、环境、资源问题
3)生物多样性与保育
4)水域的富营养化和赤潮
5)生态系统服务理论
农业机械化(095109)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一、考查目标
考查考生掌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对机械制造领域的最新发展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能根据不同的要求正确地选择加工方法和常用设备,具有分析和解决机械制造实际问题和制订工艺规程的基本能力。
二、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选择题20分;填空题10分;判断题:10分;分析计算及作图题:60分。共计100分。
2、内容结构
金属切削机床、金属切削原理及常用刀具(约25%);机械加工工艺和装配工艺设计(约25%);机床夹具设计基础(约20%);加工精度与统计分析(约20%);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约10%)
三、考试内容
1、金属切削机床、金属切削原理及常用刀具:典型金属切削机床基础知识,切削加工基本知识、常用刀具基本知识。
2、机械加工工艺设计:机械加工工艺路线的拟定,工序设计,工艺尺寸链的分析与计算,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工艺过程的技术经济分析,提高机械加工生产率的工艺措施。
3、机床夹具设计基础:工件定位、夹具原理,定位误差的分析与计算,定位方式、定位元件、定位装置、夹紧机构。
4、加工精度与统计分析:工艺系统的几何精度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工艺系统受力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工艺系统受热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加工误差的综合与统计分析,保证和提高加工精度的途径。
5、机械加工表面质量:零件表面质量对使用性能的影响,影响加工表面质量的工艺因素及改善措施,影响表面层力学物理性能的工艺因素及改善措施,机械加工过程中的振动,提高表面质量的途径。
6、装配工艺: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装配尺寸链的分析与计算。
《控制工程基础》
一、考查目标
控制工程基础是自动化类、机械制造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必修课,本课程重点学习经典控制理论,它是以传递函数为基础,研究单输入─单输出定常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问题,要求学生熟悉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线性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法和频域分析法,掌握线性控制系统的校正方法。
二、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选择题:30分;简答题:20分;综合分析及计算题:50分,共计100分。
2、内容结构
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及数学模型:约占20%;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约占40%;频域分析法:约占30%;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约占10%。
三、考试内容和要求
1、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方式、控制系统的分类、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
2、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数学模型的建立方法、传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控制系统的框图及其化简方法。
3、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典型输入信号的拉氏变换、控制系统时域响应的性能指标、一阶系统的暂态响应、二阶系统的暂态响应、二阶系统性能指标的计算、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劳斯稳定判据及应用、开环传递函数、闭环传递函数、稳态误差计算。
4、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典型环节Nyquist图和Bode图的绘制、开环系统Nyquist图和Bode图的绘制、从Bode图求系统开环传递函数、Nyquist稳定判据、应用Nyquist稳定判据判别系统的稳定性、相角裕度和增益裕度的定义及计算。
5、线性系统的校正:校正基本概念、线性系统的PID控制规律。
农村与区域发展(095110)
《管理学理论应用》
一、考查目标
本《管理学理论应用》考试大纲适用于浙江海洋学院2009年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专业考试科目考试(复试)。要求考生深刻理解管理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从深层次把握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活动中的管理含义,认识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掌握现代管理理论学说的要义,通过案例分析与训练具备解析管理实践活动的能力。
二、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选择题(多选)(20%)、简答题(15%)、论述题(35%)、案例分析题(30%)共计100分。
2、内容结构
总论(15%)、计划(20%)、组织(25%)、领导(25%)、控制(10%)、现代新型管理理论(5%)
三、考试内容和要求
1、总论
1)管理的本质;管理的价值体系;管理的功能
2)管理与环境。组织的外部、内部环境分析;跨国公司的环境与发展;经济和管理的全球化
3)主要管理流派及其学说思想评价。企业管理理论演进过程及背景剖析;经典管理思想形成基础分析
2、计划与决策
1)计划的特征
2)计划的分类
3)重大经济、社会和科技计划与决策案例分析
4)计划决策方法
3、组织
1)组织与环境
2)组织与技术
3)柔性组织的特点
4)新型企业组织结构的应变能力
4、领导
1)激励理论
2)领导理论
3)权变理论
4)群体领导
5)公司治理结构中的领导关系
5、控制
1)控制标准和种类
2)控制技术和方法
3)管理控制的案例分析
6、现代新型管理理论
1)技术创新管理
2)知识经济和知识管理
3)跨文化管理
《政治学原理》
一、考察目标
《政治学原理》是行政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研究国家政权及其运作。要求考生了解国家的起源、本质和职能,国家形式,国家结构,研究国家内部的政党、民族问题以及政治发展、政治文化、 国际政治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国际国内的政治事件。
二、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选择题(20%)、名词解释(30%)、简答题(30%)、论述题(20%);共计100分。
2、内容结构
国家总论(20%)、国家形式与结构(20%)、政党与政治团体(20%)、政治发展(15%)、民族(10%)、国际政治(15%)
三、考试内容和要求
1、国家总论
1)国家的产生,国家的本质和职能
2)国家的历史类型及其更替
3)资本主义民主及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
2、国家形式与国家机构
1)国家形式的含义及基本内容
2)当代世界政体的种类
3)国家机构的基本理论,当今主要的国家机构种类
3、政党与政治团体
1)政党的概念、特征和功能
2)无产阶级政党的特征、历史地位,党的领导方式
3)政治团体的概念,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团体的作用
4、政治发展
1)政治发展的实质
2)政治发展的途径
5、民族
1)民族问题的重要性
2)社会主义国家的民族问题
6、国际政治
1)国际政治的含义,国际政治与国内政治的区别与联系
2)国际政治的行为主体
3)国际政治格局及其趋势
《中国传统文化》
一、考查目标
主要考察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知识的掌握,对中国文化的总体特点的理解。
二、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20%)、简答(40%)、论述(40%)共计100分。
2、内容结构
中国文化的总体特征(20%)、中国哲学的总体特点(15%)中国传统美德的特点(10%)中国古典文学的人文精神与艺术魅力(15%)、中国古代宗教——佛教与道教(20%)、中国古代教育(5%)中国医药学与养生学、中国饮食文化的特色(5%)传统建筑的主要类型及其文化内涵、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10%)
三、考试内容和要求
1、中国文化的总体特征
2、中国哲学的总体特点
3、中国传统美德的特点
4、中国古典文学的人文精神与艺术魅力
5、中国古代宗教——佛教与道教
1)佛教传入与发展
2)道教的兴起与发展
3)佛教、道教与传统文化
6、中国古代教育
1)中国古代学校的发展与演变
2)传统教育与传统文化
7、中国医药学与养生学
1)主要的中医学派
2)中医养生学派与养生理论
8、中国饮食文化的特色
9、传统建筑的主要类型及其文化内涵
10、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095111)
《管理学理论应用》
一、考查目标
本《管理学理论应用》考试大纲适用于浙江海洋学院2009年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专业考试科目考试(复试)。要求考生深刻理解管理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从深层次把握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活动中的管理含义,认识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掌握现代管理理论学说的要义,通过案例分析与训练具备解析管理实践活动的能力。
二、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选择题(多选)(20%)、简答题(15%)、论述题(35%)、案例分析题(30%)共计100分。
2、内容结构
总论(15%)、计划(20%)、组织(25%)、领导(25%)、控制(10%)、现代新型管理理论(5%)
三、考试内容和要求
1、总论
1)管理的本质;管理的价值体系;管理的功能
2)管理与环境。组织的外部、内部环境分析;跨国公司的环境与发展;经济和管理的全球化
3)主要管理流派及其学说思想评价。企业管理理论演进过程及背景剖析;经典管理思想形成基础分析
2、计划与决策
1)计划的特征
2)计划的分类
3)重大经济、社会和科技计划与决策案例分析
4)计划决策方法
3、组织
1)组织与环境
2)组织与技术
3)柔性组织的特点
4)新型企业组织结构的应变能力
4、领导
1)激励理论
2)领导理论
3)权变理论
4)群体领导
5)公司治理结构中的领导关系
5、控制
1)控制标准和种类
2)控制技术和方法
3)管理控制的案例分析
6、现代新型管理理论
1)技术创新管理
2)知识经济和知识管理
3)跨文化管理
农业信息化(095112)
《微机原理》
一、考查目标
“微机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课,主要介绍了构成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内部结构和所涉及的外围芯片。其内容以微机为核心,先介绍CPU的基本原理,工作方式和发展技术;接着对编程所使用的汇编语言进行介绍;然后对构成微机系统所用到的外围系统逐章介绍,包括存储系统,总线系统,外围可编程接口芯片,常用外部设备。考生应抓住上述主线,以微处理器为核心,学习硬件系统,编出软件系统。
二、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填空题20分(1分/空);选择题30分(2分/题);简答题20;典型接口芯片的编程题30分。
2、内容结构
微型计算机概述(10%)、汇编语言指令与编程(15%)、串行接口(15%)、并行接口(10%)、定时器(10%)、存储器系统(5%)、总线技术(5%)、常用外部设备(5%)、中断技术(5%),基本概念(20%)。
三、考试内容
1、微型计算机概述
1)计算机的分类
2)微型计算机的发展
3)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4)计算机的工作过程
5)微型计算机的组成与配置
6)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系统
7)微型计算机的性能指标
8)多媒体计算机系统
2、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
1)计算机中数的表示
2)数制及转换
3)数的编码及表示
4)数的运算
5)文字信息的编码
6)西文字符的编码
7)汉字字符的编码
3、微型计算机CPU
1)微处理器的原理与组成
2)微处理器的基本结构
3)微处理器的工作原理
4)8086/8088微处理器结构
5)8086的总线时序
6)8086最小模式与最大模式
7)8086存储器系统
8)80286到80486微处理器
9)Pentium微处理器
10)64位微处理器
4、微型计算机存储器系统
1)存储器的类型和特点
2)存储器结构和存储容量计算
3)主存储器
4)随机存取存储器
5)只读存储器
6)高速缓冲存储器
7)外部存储器
8)硬盘存储器
9)光盘存储器
10)虚拟存储器
5、汇编语言基础
1)8086指令格式
2)指令流水线和并行控制
3)8086的寻址方式
4)8086的指令系统——数据传送类指令
5)8086的指令系统——算术运算类指令
6)逻辑运算和位移循环指令
7)8086的指令系统——串操作指令
8)8086的指令系统——控制转移类指令
9)程序控制指令
10)伪指令
11)宏指令
6、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1)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
2)程序设计的基本步骤
3)顺序结构程序设计
4)分支程序设计
5)循环程序设计
6)子程序设计
7)DOS系统功能调用
7、数据传送方式
1)CPU与外设之间的数据传送方式
2)程序控制传送方式
3)中断传送方式
4)DMA传送方式
5)中断方式
6)中断控制器 8259A
7)直接存储器存取方式
8)DMA控制器8237A
8、 总线与接口技术
1)总线概述
2)总线的分类和功能
3)接口的基本概念
4)接口的功能及结构
5)I/O接口的硬件分类与发展
6)端口编址方式与地址编码方法
7)串行和并行接口技术
8)串行通信接口
9)并行通信接口
10)模拟接口技术
11)D/A接口技术
12)A/D接口技术
9、 接口芯片
1)8251A不同工作方式的特点和工作初始化
2)8251A不同工作方式的应用设计与编程
3)可编程并行通信接口8255A不同工作方式的应用设计与编程
4)可编程计数器/定时器 8253A不同工作方式的应用设计与编程
10、 常用外部设备
1)键盘
2)鼠标器
3)扫描仪
4)数码相机
5)输出设备
6)图形卡与CRT显示器
7)液晶显示器LCD
8)打印机
9)声音卡
10) 视频卡
《数据结构》
一、考查目标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综合性基础课程,是学科的核心课之一。它是在离散数学、程序设计后,以C语言为工具研究数据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及其数据抽象的方法。是编译原理、操作系统、数据库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等课程的重要基础。课程目标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了解和掌握数据抽象的方法和意义,并根据数据对象的特征,选择合适的存储结构以及相应的算法。
二、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选择题40分(单选,每题2分);名词解释10分(每题2分);简答题30分(每题5分);算法设计题20分(每题10分)。
2、内容结构
线性表(15%)、栈和队列(5%)、串(5%)、数组与广义表(5%)、树和二叉树(20%)、图(20%)、查找(10%)、内部排序(20%)。
三、考试内容
1、线性表
1)理解并掌握线性表的逻辑结构和顺序存储结构;
2)掌握线性链表,循环链表,双向链表的链式存储结构及实现算法;
2、栈和队列
1)熟练掌握栈的定义、基本操作和实现算法;
2)掌握应用栈来实现表达式求值;
3)熟练掌握队列的定义、基本操作和实现算法;
4)熟练掌握链式存储结构实现的链队列;
5)熟练掌握顺序存储结构实现的循环队列。
3、串
1)熟练掌握串的定义、逻辑结构及基本操作;
2)掌握串的存储结构;
3)掌握模式匹配的定义及基本算法。
4、数组和广义表
1)掌握数组的定义和运算;
2)熟练掌握数组的顺序存储结构及特殊矩阵的压缩存储;
3)熟练掌握十字链表表示的稀疏矩阵;
4)理解并掌握广义表的定义、存储结构。
5、树和二叉树
1)熟练掌握树的结构定义及基本操作;
2)熟练掌握二叉树的结构定义及基本操作;
3)熟练掌握二叉树的性质及存储结构;
4)能熟练应用前序,中序,后序遍历二叉树;
5)熟练掌握树的存储结构,树与二叉树的相互转换、森林与二叉树的相互转换,树的遍历算法; 
6)掌握哈夫曼树及其应用。
6、图
1)熟练掌握图的定义和术语;
2)熟练掌握图的邻接矩阵表示法,邻接表表示法;
3)熟练掌握图的深度优先搜索和广度优先搜索算法;
4)理解生成树,最小生成树的概念;
5)熟练掌握构造无向图的最小生成树的算法;
6)熟练掌握拓扑排序和构造关键路径的算法;
7)能快速求出从某个源点到其余各顶点的最短路径。
7、查找
1)熟练掌握顺序查找,折半查找,分块查找的算法;
2)掌握二叉排序树,平衡二叉树;
3)了解哈希表的定义,哈希函数的构造方法及处理冲突的方法;
8、内部排序
1)熟练掌握直接插入排序,希尔排序及算法;
2)熟练掌握冒泡排序、快速排序及算法;
3)熟练掌握简单选择排序及算法;
4)了解二路归并排序的算法。
食品加工与安全(095113)
《水产食品加工学》
一、考查目标
“水产食品加工学”是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的专业课之一,研究水产食品加工的基本理论及水产食品加工技术。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水产原料的利用特性、品质变化、保鲜技术及主要水产制品的加工原理与技术。
二、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填空题(20%)、名词解释(30%)、简答题(30%)、论述题(20%),共计100分。
2、内容结构
水产原料的利用特性约占5%,水产食品的加工原料营养成分约占5%,鱼体死后变化约占15%,鲜度保持方法和低温加工约占30%,鱼贝类的色香味约5%,水产干制品约占5%,水产腌制品及水产调味料占10%、水产罐头食品5%、鱼糜及鱼糜制品约占20%。
三、考试内容
1、绪论
水产食品和水产食品加工学的基本概念;水产食品的主要功能;水产加工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2、水产食品原料
水产食品原料的主要种类;水产食品原料的特性;鱼贝类的肌肉组成;水产食品原料的营养成分;鱼贝类死后变化的三个阶段;水产品的保活和保鲜原理及方法;鱼贝类的主要色素种类;鱼贝类的主要气味成分;鱼贝类的主要成分呈味;海藻的化学成分。
3、水产品低温保鲜与加工
水产品低温保鲜的原理和方法;水产品的冷却保鲜的种类及其原理;水产品微冻保鲜的种类及其原理;水产品冷冻保鲜的方法及其原理;影响冻藏水产品质量的因素;解冻的要求及其与保鲜的关系;常见的冷冻水产品加工工艺。
4、干制水产食品
水产品干制原理;水产食品的干制过程;水产品的干制方法;调味干制品工艺;干制品的保藏与劣变关系。
5、水产腌熏制品
水产品腌制加工的原理与方法;水产品在盐渍过程中的变化及影响因素;烟熏加工原理;熏制的过程与方法。
6、冷冻鱼糜和鱼糜制品
鱼糜制品加工的基本原理;鱼肉的化学组成和凝胶形成能的关系;鱼糜制品的弹性形成机理;鱼糜制品加工的主要辅料及添加剂;鱼肉蛋白质的冷冻变性及防止方法;冷冻鱼糜的生产工艺及要点;水产模拟食品概念;模拟蟹肉的加工工艺流程。
7、水产罐头食品
水产罐头食品的罐藏容器种类;罐头食品加工的基本原理;水产罐头的基本加工工艺;水产罐头的杀菌方式。
8、海洋动物水解蛋白
海洋动物水解蛋白的基本概念;海洋动物蛋白酶解反应的基本条件控制;水产品生产氨基酸调味基料的基本工艺。
    参考书目:《水产食品加工学》 夏松养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8年出版
《食品技术原理》
一、考查目标
食品技术原理为食品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是研究食品加工和保藏的一门科学,它的主要任务是探讨食品资源利用、原辅材料选择、保藏、加工、包装、运输以及上述因素对食品质量、货架寿命、营养价值和安全性等方面的影响。
要求考生掌握最基本的食品保藏和加工的专业知识,熟练掌握各类食品加工技术原理,了解食品加工高新技术原理和发展趋势。 
二、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选择题(单选)(20%)、判断题(20%)、简答题(30%)、论述题(30%),共计100分。
2、内容结构
物理技术对食品的处理(35%)、生化技术对食品的处理(35%)、包装与保藏技术(10%)、食品贮藏与货架寿命(10%)、食品感官评定技术(10%)。
三、考试内容和要求
1、物理技术对食品的处理
1)食品的低温处理和保藏
2)食品的热处理技术
3)食品的干燥
4)食品的辐射保藏
5)物理技术处理食品的新进展
2、化学技术和生物学技术对食品的处理
1)食品的盐制和糖制
2)食品的烟熏
3)食品防腐剂、抗氧化剂和食品涂膜剂(保鲜剂)的应用
4)发酵技术和酶技术
3、食品的包装与保藏
1)食品包装概论
2)食品包装材料及容器
3)食品包装技术
4、食品贮存的稳定性与货架寿命
1)食品质量与贮藏之关系
2)食品质量变化的规律
3)食品货架寿命及其预测
4)贮存过程中稳定性的数学模型
三、参考教材
1、赵晋府. 食品技术原理[M].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曾庆孝. 食品加工与保藏原理[M]. 化学工业出版社
设施农业(095114)
《普通生态学》
一、考查目标
“普通生态学”是生物、农业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以研究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为目的,其内容主要包括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考生应了解生态学基础知识,掌握生态学基本研究方法,利用生态学基本原理分析资源、人口和环境等社会问题。
二、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填空题(20%)、名词解释(20%)、简答题(32%)、论述题(28%),共计100分。
2、内容结构
绪论(4%)、生物与环境(10%)、种群生态学(28%)、群落生态学(22%)、生态系统(20%)、应用生态学(16%)。
三、考试内容和要求
1、绪论
生态学的概念和内容;生态学的学科特点;生态学与其它分支学科的关系;生态学的发展简史。
2、生物与环境
环境与生态因子;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基本原理;生物与光的关系;生物与温度的关系;生物与水的关系;生物与土壤的关系。
3、种群生态学
种群的概念;种群的时空结构;种群的数量增长与动态变化;种内竞争与密度调节;种间的相互作用;种群的进化与选择;种群对环境的适应。
4、群落生态学
生物群落的概念及基本特征;群落种类组成和数量特征,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种间关联;群落结构特征;干扰与群落动态;空间异质性与群落结构;群落动态变化;群落分类与排序;主要生物群落类型与分布。
5、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概念;生态系统空间结构与时间结构;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初级生产、次级生产和分解;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发展与动态变化;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流;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生态系统稳定性与生态平衡;生态系统功能与服务。
6、应用生态学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全球变化;自然资源的概念与分类;农业生态问题与生态农业;人口增长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社会、经济、生态的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2017年农业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加试大纲
养殖(095105)
《鱼类学》
一、考查目标
考查考生对鱼类学的基本概念,鱼类的基本形态特征、鱼类分类、生态和生理等基本知识认知情况和掌握程度,即对鱼类的外部分区、特征、形态测定,以及内部的骨骼、消化、神经、生殖、泌尿等系统器官和组织的认知和掌握程度,以及对于鱼类分类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考查。
二、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判断题(30%) 、填空题(20%)、名词术语解释(15%)、问答题(35%),共计100分。
2、内容结构
绪论(10%左右)、形态学部分(70%左右)、 分类学部分(20%左右)
三、考试内容
1、绪论
6)鱼类学的相关概念及其定义;
7)鱼类学的发展简史。
2、鱼类形态学部分
4)鱼类的外部分区、体型、头部器官和鳍等外部形态,以及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
5)皮肤、腺体、鳞色素细胞和发光器等皮肤衍生物的结构和机能等;
6)骨骼、肌肉、消化、呼吸、血循环、神经、泌尿及生殖器官、系统的构造和功能。
3、鱼类的分类学部分
6)鱼类分类学相关的基本知识;
7)21个目鱼类的分类基本方法和检索表编写技能。
《甲壳动物学》
一、考查目的
考生对甲壳动物学的基本理论认识,虾蟹类苗种繁育基本原理及其方法的认知,以及对我国和世界虾蟹类养殖的概况掌握情况,对全球主要经济虾蟹类养殖概况的了解以及全球虾蟹类增殖情况的认知。
二、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10%)判断题(20%)、问答题(25%)、论述题(45%),共计100分。
2、内容结构
绪论(20%)、虾蟹类苗种繁育基本原理和通用技术(25%)、虾蟹类养成基本原理和通用技术(20%)、虾蟹类养殖的主要模式及主要经济虾蟹类的养殖(25%)、虾蟹类的增殖(10%)。
三、考试内容
1、绪论
1)甲壳动物学的基本概念及相关定义;
2)甲壳动物学的生物学特征及其研究历史。
2、虾蟹类苗种繁育基本原理和通用技术
1)苗种繁育场的选址、设计和建造;
2)育苗用水的处理;
3)亲体的培养、产卵与孵化;
4)环境因子的调控;
5)饵料的选择与投喂。
3、虾蟹类养成基本原理和通用技术
1)养殖池塘的选址、设计和建造;
2)池塘的消毒处理;
3)池塘生态学和池塘生态系统的建立;
4)池塘水质和底质的调控方法。
4、虾蟹类养殖的主要模式及主要经济虾蟹类的养殖
1)虾蟹类养成的主要模式;
2)养殖技术与管理;
3)高位池养殖模式的特点;
4)池塘混养与综合利用;
5)池塘养成的病害防治;
6)主要经济虾类的养殖;
7)主要经济蟹类的养殖。
5、虾蟹类的增殖
1)虾蟹类增殖的基本理论;
2)虾蟹类增殖的种类、目的和手段;
3)增殖放流的生态评价。
渔业(095108)
《水生生物学》
一、考查目标
考查考生对水生生物的基本概念,各门水生生物基本形态特征、分类、生态和分布等基本知识认知情况和掌握程度,要求考生认识和掌握其形态构造、体制、生殖、生态和经济意义;同时要求考生掌握分类系统类型和分类方法、尤其要掌握与渔业有关的或常见的生物种类的分类及生命机理。
二、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基本概念内容约占20%,形态构造、体制、生殖、生命活动机理及分类内容约占45%,水生生物生态分布及经济意义35%。
2、内容结构
判断题30分,占30%,名词解释30分,占30%,简述题40分,占40%,共计100分。
三、考试内容
1.考试范围:
绪论,藻类、维管束植物门、原生动物门、腔肠动物门、轮虫动物门、环节动物门、软体动物门和节肢动物门等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态和经济意义等。
2.考试要求:
各门水生生物的相关概念、形态构造、体制、生殖、生态和经济意义;同时,掌握水生生物的分类方法,尤其要掌握与渔业有关的,或常见的水生生物种类的分类、态分布和经济意义。
《计算机基础》
一、考查目标
大学计算机基础属于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第一层次课程,因此要求考生掌握在信息社会里更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所必须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具有较为深刻的“计算机文化意识”。考查内容包括信息与信息系统,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和计算机安全基础知识。应用能力部分主要包括Windows XP操作系统、Office2003办公软件(Word、Excel、PowerPoint、FrontPage、Access)的使用。
二、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选择题20分(单选,每题1分);填空题20分(每题2分);判断题10分(每题1分);叙述题50分(每题10分)。
共计100分。
2、内容结构
基础知识(60%)、应用能力(40%)。
三、考试内容和要求
1、信息与计算机
信息、信息社会、信息处理、信息技术、信息系统的概念和特点,信息技术的应用等基本概念与基础知识。计算机的诞生、发展、分类、特点、性能指标和应用领域。
2、信息表示与数字化
计算机内信息的表示与存储,二进制及几种常用进位计数制之间的转换;常用字符的ASCII码,汉字在计算机中的表示,汉字的输入编码及分类,机内码、国标码、区位码、字形输出码的概念与关系。 
3、计算机系统
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存储器的种类,存储容量、地址、位、字节、KB、MB、GB、TB等概念;计算机的软件系统,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的概念;指令与程序、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原理、程序设计语言、语言处理程序等基本概念,软件开发的方法。
4、常用计算机软件的使用
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几种常见的微机操作系统;文件、文件夹和路径的基本概念;Windows XP的功能和特点;Windows XP的使用;办公自动化的概念;Office 2003办公软件的使用。
5、数据的组织与管理
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概念;Access软件的基本使用,创建数据查询(使用SQL语句)。
6、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和Internet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分类、拓扑结构和体系结构,TCP/IP协议;局域网的构成,网络互联设备,域名和IP地址;接入Internet的基本方法,Internet的基本服务(WWW、FTP、E-mail、telnet)使用 FrontPage2003制作网页以及用IIS构建网站。
7、信息系统及其安全
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病毒的危害、种类、特点、防治方法,计算机网络的安全;计算机职业道德以及计算机软件的知识产权保护基本知识。
农业机械化(095109)
《工程图学》
一、考查目标
"工程图学"是工科各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之一。考生应比较系统的了解或理解“工程制图”中的基本知识、正投影基础、工程形体常用表达法、机械图等部分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掌握或熟练掌握上述各部分的基本方法,应理解各部分知识结构及知识的内在联系;应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形体分析能力,能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解决工程上的实际问题。
二、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选择题20分;填空题10分;判断题:10分;综合分析及作图题:60分。
共计100分。
2、内容结构
制图基础知识(国标机械制图):约占10%;画法几何:约占20%;尺寸标注:约占10%;机件表达:约占30%;标准件:约占10%,零件图,约占20%。
三、考试内容
1、制图基础知识:绘图仪器与工具的使用;图幅、比例、字体、图线的规定;斜度与锥度表示;圆弧连接的作图;平面图形的分析与画法。
2、画法几何:投影法的基本知识;点投影;直线投影;平行两直线、相交两直线、两直线成直角、交叉两直线的判断;平面的投影;平面的分类判断(投影面平行面、投影面垂直面、一般位置平面);基本立体的画法(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基本立体的表面上取点、线;圆柱、圆锥、球的截交线;利用表面求点法和辅助平面法求解两特殊位置回转体(圆柱、圆锥、球)的相贯线;组合相贯线。
3、尺寸标注:平面图形、组合体、零件图的尺寸标注。
4、机件表达:掌握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根据立体图绘制三视图;根据两个视图绘制出第三视图或补所缺的图线;掌握标准视图、向视图、局部视图、斜视图、剖视图、断面图、简化画法等画法。
5、标准件:掌握螺纹的五要素;内、外螺纹的规定画法;内、外螺纹旋合时的画法;螺纹代号的含义与其标注;三种螺纹连接件(螺栓、螺柱、螺钉)的装配图画法;
6、零件图:能够解释表面粗糙度代号、公差带代号的含义;能阅读零件图,并回答一般的设计及工艺问题。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一、考查目标
本课程是机械类各专业的技术基础课,具有联系设计类课程与制造工艺类课程的纽带作用,也有从基础及其他技术基础课教学过渡到专业课的桥梁作用。本课程主要考查学生了解公差配合基本原则及应用、常用的测量方法和测量器具的基本知识以及看懂图样、标注公差、选择测量、处理测量结果的能力。
二、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判断、选择题(14%)、填空题(24%)、简答题(32%)、计算题(30%)。
共计100分
2、内容结构
公差配合基本知识、常用零部件的公差标准及特点(40%)、计量器具的测量方法、测量误差和数据处理方法(20%)、光滑量规及工作尺寸计算(15%)、形位公差及公差原则(25%)、其他(5%)。
三、考试内容和要求
1.掌握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定义、图解和选用。了解互换性的原则、公差体系及制定原则。
2.掌握常用计量器具的测量方法和常用术语,了解我国长度量值传递系统和量块的标准,初步熟悉测量误差和数据处理方法。
3.掌握形状和位置误差的评价准则,掌握各类形状和位置公差的定义及其选用,掌握公差原则及应用。
4.了解表面粗糙度评定参数,掌握表面粗糙度的标注及参数值的选择原则。
5.掌握滚动轴承内、外径公差带及其特点,掌握滚动轴承精度等级及其配合的选用原则。
6.掌握各类光滑极限量规的设计,重点是量规的尺寸计算,了解选用通用计量器具的基本原则和步骤。
7.掌握公制普通螺纹、键、花键、圆锥结合的公差配合及选用,了解螺纹的分类及主要几何参数,了解螺纹、键、花键、圆锥配合的检测。
8.掌握圆柱齿轮加工误差的来源及齿轮误差项目的分组、定义、影响因素,掌握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等级的选用、标注,了解齿轮副误差和检测项目,了解齿轮检验组的误差项目的分组及选用原则。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一、考查目标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是电气信息类专业的主干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单片机的基本原理、编程方法及设计方法,学会单片机实际应用系统的设计开发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创新意识,为从事电子电气自动化设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选择题:30分;简答题:30分;综合分析及计算题:40分,共计100分。
2、内容结构
单片机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约占20%;单片机汇编指令系统:约占20%;单片机汇编语言编程:约占20%;单片机C语言编程:约占20%;单片机片内基本结构与操作原理,约占10%。单片机接口技术:约占10%。
三、考试内容和要求
1、单片机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了解单片机基本结构 、I/O端口及应用特性、存储器操作方式;理解内部结构和引脚功能、程序复位及中断入口地址、所有SFR的意义及特点。
2、单片机汇编指令系统。掌握单片机指令系统和应用方法;重点掌握51系列单片机的寻址方式和指令格式,掌握111条指令的使用方法。
3、单片机汇编语言编程。掌握单片机汇编语言应用程序设计的一般格式、分支结构程序、循环结构程序、子程序结构程序等。
4、单片机C语言程序设计。掌握单片机C语言的一般格式、数据类型、运算符和表达式、语法结构;掌握单片机C程序设计的一般方法,能编写单片机C程序。
5、单片机基本单元结构与操作原理。掌握定时器/计数器、中断系统、串行口的基本结构与操作方式;重点掌握定时器、中断及串行口的C编程方法。
6、单片机接口技术。理解单片机RAM、ROM、并口等外设扩展的基本原理,掌握外设的寻址及编程方法。
《信号与系统》
一、考查目标
信号与系统是电气信息类专业的主干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建立起信号及线性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概念,掌握傅里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方法及其在通信、控制领域的应用技巧,为后续专业学习及从事信号处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选择题:30分;简答题:30分;综合分析及计算题:40分,共计100分。
2、内容结构
连续时间信号的时域分析与波形变换:约占20%;连续时间线性系统的基本特性及表示方法:约占20%;傅里叶变换:约占30%;拉普拉斯变换:约占10%;傅里叶变换的应用:约占10%;拉普拉斯变换的应用:约占10%。
三、考试内容和要求
1、连续时间信号的时域分析与波形变换。掌握信号的描述、分类、运算及分解方法;理解阶跃信号、冲激信号等特殊信号的特点;掌握线性时不变等重要概念。
2、连续时间线性系统的基本特性及表示方法。掌握线性时不变系统微分方程的建立方法,理解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单位冲激响应等,掌握卷积积分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3、傅里叶变换。理解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理解卷积定理和抽样定理的含义;掌握周期和非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频谱及频谱密度的求解方法。
4、拉普拉斯变换。理解拉普拉斯变换的定义、收敛域及基本性质,掌握用拉普拉斯变换法分析电路的方法,重点掌握由传递函数零、极点分布分析频响特性的方法。
5、傅里叶变换的应用。基本要求是针对通信系统;理解无失真传输、理想低通、带通滤波、系统的物理可实现性等概念;了解脉冲编码调制、频分复用与时分复用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6、拉普拉斯变换的应用:要求针对一阶或二阶控制系统,应用拉普拉斯变换求解传递函数,会根据传递函数分析线性控制系统的稳定性。
农村与区域发展(095110)
《微观经济学》
一、考查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考查,使学生对微观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有一系统全面的了解,基本应达到下列要求:1)准确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2)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各种分析方法。3)引导学生形成对现实经济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4)为学生毕业后从事工作打下相应的理论基础。
二、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选择题(20%)、名词解释(20%)、简答题(20%)、计算题(40%)共计100分。
2、内容结构
  供给与需求(20%)、消费者均衡(20%)、生产者均衡(20%)、不完全信息(10%)、外部性(10%)、公共物品(10%)、政府与市场(10%)。
三、考试内容及要求
1、考试内容:
1)需求和供给:需求、需求量和需求曲线;供给、供给量和供给曲线;需求弹性、供给弹性;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 
2)消费者行为理论:消费者偏好和无差异曲线;消费者均衡分析;价格效应和需求曲线 
3)生产理论:生产函数、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生产者均衡分析;生产成本分析 
4)市场结构分析: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不完全竞争市场 
5)生产要素理论:生产要素需求分析;生产要素供给分析;生产要素市场均衡分析 
6)风险与资产选择:风险偏好;风险分散;风险资产;风险理论应用 
7)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理论:一般均衡分析;福利经济学基础;帕累托最优与经济福利 
8)不完全信息:信息不对称;激励机制;信号显示 
9)外部经济:外部成本和外部收益;干预方案;产权与科斯定理 
10)公共产品:公共产品的特征和生产;公共产品的均衡;需求显示 
11)政府与市场:资源配置与市场失灵;政府失灵;寻租 
2、考试要求:
基本要求:系统把握微观经济学的体系结构,理解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解释分析实际问题。
《行政管理学》
一、考查目标
《行政管理学》为公共管理学科专业基础课,是以研究政府对国家政务和社会事务进行有效管理的一门科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公共行政的一般原理、行政环境、行政职能、行政组织、行政领导、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监督、人事行政、机关行政、行政改革等基本理论,以充分认识行政管理规律,为以后的工作和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概念题(20%)、简述题(30%)、案例分析题(24%)、论述题(26%);共计100分。
2、内容结构
绪论、行政环境(5%)、政府职能(10%)、行政体制(15%)、行政组织(10%)、行政领导(10%)、人事行政、机关行政(15%)、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监督(15%)、公共财政(5%)、法治行政(5%)、行政方法、行政效率、行政改革(10%)。
三、考试内容和要求
1、绪论
重点掌握:行政与公共行政;公共行政的特点与作用;公共行政学的含义和特点。
一般掌握:公共行政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般了解:中国公共行政学的研究与发展;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行政环境
重点掌握:行政环境的含义、特点;一般行政环境与公共行政;具体行政环境与公共行政。
一般掌握:行政环境的类型
一般了解:行政环境的作用
3、政府职能
重点掌握:政府职能的含义和特点;市场失效、政府失效、政府干预;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
一般掌握:政府职能的类型;政府基本职能。
一般了解:新中国政府机构的沿革。
4、行政体制
重点掌握:行政体制的含义;行政体制的特点;行政体制的作用
一般掌握:中央政府体制;地方政府体制;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体制;行政区划体制。
5、行政组织
重点掌握:行政组织理论;行政组织结构。
一般掌握:行政组织的类型;行政组织的作用。
一般了解:行政组织理论的新发展。
6、行政领导
重点掌握:行政领导的含义和特点;行政领导的权力与责任;行政领导的素质与能力。
一般掌握:行政领导的作用;行政领导的类型与产生方式;行政领导理论。
7、人事行政
重点掌握:人事行政的含义、特点和原则;人力资源的含义与特点;国家公务员制度。
一般掌握:人事行政机关;从人事行政到人力资源管理。
一般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
8、机关行政
重点掌握:机关行政的含义;信息技术在机关管理中的应用。
一般掌握:机关行政的任务与作用;机关行政的主要内容。
一般了解:信息技术对机关管理的作用。
9、行政决策
重点掌握:行政决策的含义和特点;行政决策的原则与类型。
一般掌握:行政决策的作用;行政决策体制;行政决策参与。
一般了解:行政决策程序。
10、行政执行
重点掌握:行政执行的含义与特点;行政执行步骤;行政评估的含义与作用。
一般掌握:行政执行的原则与作用;行政评估的原则与方法;行政评估的内容。
11、行政监督
重点掌握:行政监督的含义与特点;行政系统的内部监督;行政系统的外部监督。
一般掌握:行政监督的原则与作用;行政监督的类型。
12、公共财政
重点掌握:公共财政的含义;政府采购。
一般掌握:公共财政的职能。
一般了解:公共预算与决算的管理;税收、财政支出。
13、法治行政
重点掌握:法治行政的特点;行政立法的含义和原则;行政法规与行政规章;行政措施、依法行政。
一般掌握:人治、德治和法治;法制行政与法治行政。
一般了解:行政立法的程序。
14、行政方法
重点掌握:行政方法的含义与特点
一般掌握:行政方法的作用;现代行政方法。
一般了解:传统行政方法。
15、行政效率
重点掌握:政效率的含义与特点;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一般掌握:理解行政效率在公共行政中的作用;公共行政的价值与目标;行政效率的测定。
16、行政改革
重点掌握:行政改革的含义和原则;行政改革的发展趋势。
一般掌握:行政改革的取向、发达国家的行政改革;行政改革的阻力、动力与对策。
《文史知识基础》
一、考查目标
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史知识的初步了解,考查学生对汉字、古代天文历法、官制、法制、礼仪、节庆与民俗等文史基本知识的基本认识和理解。
二、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选择题(单选)(20%)、名词解释(15%)、简答题(35%)、论述(30%)共计100分。
2、内容结构
汉字基本知识(15%)中国古代天文、历法(15%) 中国古代节庆、民俗(15%)中国古代礼仪(15%)中国古代官制(20%) 中国古代法制(20%)。
三、考试内容
1、汉字基本知识
2、中国古代天文、历法
1)星宿
2)节气和纪年
3、中国古代节庆、民俗
4、中国古代礼仪
5、中国古代官制
1)中央官制
2)地方官制
6、中国古代法制
参考文献:谭家健:中国文化史概要(增订版), 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095110)
《产业经济学》
一、考查目标
本《产业经济学》考试大纲适用于浙江海洋学院2016年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专业考试科目考试(加试)。要求考生深刻理解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结构理论、产业关联理论、产业规制与产业发展理论、产业政策理论,从深层次把握产业发展的规律及产业的政策调控。掌握产业经济学的要义,通过案例分析与训练具备解析产业实践的能力。
二、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20%)、简答题(30%)、论述题(25%)、案例分析题(25%)共计100分。
2、内容结构
绪论(10%)、产业组织理论(25%)、产业结构理论(20%)、产业关联理论(20%)、产业规制与产业发展理论(15%)、产业政策研究(10%)
三、考试内容和要求
1、产业及其分类
2、产业组织理论
1)产业组织;企业与产业
2)市场与竞争;
3)马歇尔冲突
4)SCP范式
5)沉没成本
3、产业结构理论
1)产业结构
2)影响和决定产业结构的因素
3)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
4)产业结构优化
4、产业关联理论
1)产业关联
2)投入产出分析法
3)产业的关联关系
4)产业的波及效果
5、产业规制与产业发展理论
1)产业规制
2)产业发展
3)产业发展规律与周期
4)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6、产业政策研究
1)产业政策及其分类
2)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
 
《行政管理学》
一、考查目标
《行政管理学》为公共管理学科专业基础课,是以研究政府对国家政务和社会事务进行有效管理的一门科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公共行政的一般原理、行政环境、行政职能、行政组织、行政领导、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监督、人事行政、机关行政、行政改革等基本理论,以充分认识行政管理规律,为以后的工作和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概念题(20%)、简述题(30%)、案例分析题(24%)、论述题(26%);共计100分。
2、内容结构
绪论、行政环境(5%)、政府职能(10%)、行政体制(15%)、行政组织(10%)、行政领导(10%)、人事行政、机关行政(15%)、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监督(15%)、公共财政(5%)、法治行政(5%)、行政方法、行政效率、行政改革(10%)。
三、考试内容和要求
1、绪论
重点掌握:行政与公共行政;公共行政的特点与作用;公共行政学的含义和特点。
一般掌握:公共行政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般了解:中国公共行政学的研究与发展;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行政环境
重点掌握:行政环境的含义、特点;一般行政环境与公共行政;具体行政环境与公共行政。
一般掌握:行政环境的类型
一般了解:行政环境的作用
3、政府职能
重点掌握:政府职能的含义和特点;市场失效、政府失效、政府干预;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
一般掌握:政府职能的类型;政府基本职能。
一般了解:新中国政府机构的沿革。
4、行政体制
重点掌握:行政体制的含义;行政体制的特点;行政体制的作用
一般掌握:中央政府体制;地方政府体制;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体制;行政区划体制。
5、行政组织
重点掌握:行政组织理论;行政组织结构。
一般掌握:行政组织的类型;行政组织的作用。
一般了解:行政组织理论的新发展。
6、行政领导
重点掌握:行政领导的含义和特点;行政领导的权力与责任;行政领导的素质与能力。
一般掌握:行政领导的作用;行政领导的类型与产生方式;行政领导理论。
7、人事行政
重点掌握:人事行政的含义、特点和原则;人力资源的含义与特点;国家公务员制度。
一般掌握:人事行政机关;从人事行政到人力资源管理。
一般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
8、机关行政
重点掌握:机关行政的含义;信息技术在机关管理中的应用。
一般掌握:机关行政的任务与作用;机关行政的主要内容。
一般了解:信息技术对机关管理的作用。
9、行政决策
重点掌握:行政决策的含义和特点;行政决策的原则与类型。
一般掌握:行政决策的作用;行政决策体制;行政决策参与。
一般了解:行政决策程序。
10、行政执行
重点掌握:行政执行的含义与特点;行政执行步骤;行政评估的含义与作用。
一般掌握:行政执行的原则与作用;行政评估的原则与方法;行政评估的内容。
11、行政监督
重点掌握:行政监督的含义与特点;行政系统的内部监督;行政系统的外部监督。
一般掌握:行政监督的原则与作用;行政监督的类型。
12、公共财政
重点掌握:公共财政的含义;政府采购。
一般掌握:公共财政的职能。
一般了解:公共预算与决算的管理;税收、财政支出。
13、法治行政
重点掌握:法治行政的特点;行政立法的含义和原则;行政法规与行政规章;行政措施、依法行政。
一般掌握:人治、德治和法治;法制行政与法治行政。
一般了解:行政立法的程序。
14、行政方法
重点掌握:行政方法的含义与特点
一般掌握:行政方法的作用;现代行政方法。
一般了解:传统行政方法。
15、行政效率
重点掌握:政效率的含义与特点;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一般掌握:理解行政效率在公共行政中的作用;公共行政的价值与目标;行政效率的测定。
16、行政改革
重点掌握:行政改革的含义和原则;行政改革的发展趋势。
一般掌握:行政改革的取向、发达国家的行政改革;行政改革的阻力、动力与对策。
《教育学》
一、考查目标
1.准确识记教育学的基础知识。
2.正确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3.能够运用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分析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
二、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 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判断题( 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简答题( 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案例分析(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论述题(2题中选作1题,共20分)。
 2.内容结构
绪论(5%),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5%),教育与人的发展(8%),教育与社会的发展(7%),教育目的(5%),教育制度(5%),课程(15%),教学(25%),德育(15%),教师与学生(10%)
三、考查内容
1绪论:教育学概述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2.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教育的概念  、 关于教育起源的主要观点 、教育的发展    
3.教育与社会发展    
教育的社会制约性(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文化\科学技术\人口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教育的社会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科技功能、人口功能)
4.教育与人的发展    
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对教育的制约
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特点(发展的顺序性;发展的阶段性;发展的差异性;发展的不平衡性)、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对教育的制约、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5.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
6.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的概念、学制的概念与要素、、学制确立的依据、现代学制的类型、中国的学制发展、现代教育制度改革
7.课程    
课程的概念、课程类型、课程编制(泰勒原理、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与教材)、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8.教学   
教学的概念、教学原则、教学组织形式、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9.德育    
德育概念、德育任务、我国学校德育的基本内容、德育原则、德育方法、德育模式
(道德认知发展模式;体谅模式)
10.教师与学生   
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与途径、教师的权利与义务、学生及学生观、学生的权利和义务、师生关系处理。
农业信息化(095112)
《计算机科学导论》
一、考查目标
“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目的在于并对计算机学科的系统化和科学化进行阐述。其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的基础知识、计算机体系结构、操作系统、网络计算、程序设计与算法分析、信息系统、软件工程、图形学和可视化计算、智能系统、离散结构等专业知识点以及与信息技术有关的社会人文知识。考生应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法论产生的背景、定义、内容和意义;了解计算学科的历史,计算学科的定义、根本问题;了解计算学科中的抽象、理论和设计三个过程及其内在联系;掌握计算学科各主要领域的基本内容及其相应的课程设置、数学方法、系统科学方法、社会和职业问题等内容,为读者正确认知计算学科提供方法,为今后深入学习计算机课程作铺垫。
二、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选择题20分(单选,每题1分);解答题60分(每题10分);论述题20分(每题10分)。
2、内容结构
概述(5%)、计算机基础知识(5%)、计算机体系结构(10%)、操作系统(10%)、网络计算(10%)、程序设计与算法分析(10%)、信息系统(10%)、软件工程(10%)、图形学和可视化(10%)、智能系统(5%)、离散结构(10%)、社会和职业问题(5%)。
三、考试内容
1、  概述
5)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阶段
6)计算机系统
7)计算机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
8)计算学科概述
9)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知识体系
2、  计算机基础知识
1)数值数据
2)非数值数据
3)数据的机器编码
4)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
3、  计算机体系结构
1)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2)存储系统组织结构
3)输入/输出系统
4)计算机系统的分类
5)高性能计算机
6)并行计算机
7)网络计算机
8)分布式系统
9)多媒体计算机
4、  操作系统
1)操作系统概念
2)操作系统的历史
3)操作系统的功能
4)操作系统的分类
5)操作系统的一些基本概念及组成
6)操作系统的体系结构
7)主流操作系统简介
8)操作系统的新发展
5、  网络计算
1)通信与组网
2)计算机网络
3)Internet和TCP/IP协议
4)网络管理
5)移动通信与无线上网
6)网络安全机制
7)网格计算导论
6、  程序设计与算法分析
1)程序设计基础
2)程序设计方法
3)数据结构
4)算法分析基础
5)编译原理
7、  信息系统
1)信息系统概述
2)数据库系统概述
3)关系数据库
4)数据库查询语言SQL
5)关系数据库设计
6)数据库管理
7)常用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
8)数据库新发展
8、  软件工程
1)软件工程概述
2)软件开发模型
3)软件开发方法
4)软件质量评价和保证
5)质量度量模型
6)软件复杂性
7)软件项目管理
8)软件可靠性
9)软件评审
10)软件容错技术
11)软件工程环境
9、  图形学和可视化
1)图形学基本概念
2)图形系统
3)计算机视觉和可视化
4)图形用户界面
5)人机交互
6)虚拟现实
10、  智能系统
1)人工智能系统概述
2)知识表示及推理
3)搜索技术
4)自然语言处理
5)智能计算
6)机器学习
11、  离散结构
1)离散结构的研究对象及主要内容
2)数理逻辑
3)集合论
4)代数结构
5)图论
6)离散概率
7)数值分析
8)运筹学
9)数学建模与计算机模拟
12、  社会和职业问题
1)计算的社会背景
2)计算机与道德
3)基于计算机系统的风险与责任
4)知识产权
5)隐私与公民自由
6)计算机犯罪
7)哲学框架
《C++程序设计》
一、考查目标
“C++程序设计”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理解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思想,掌握一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在熟悉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与方法的基础上,进而学会利用 C++ 语言解决一般应用问题,并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奠定程序设计基础。其内容主要包括类和对象部分的知识。考试应了解C与C++的区别和兼容性,掌握C++的语法特性;理解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原理,包括类、对象、类之间的关系、继承和多态性等关键要素以及其关键语法特性——类;掌握用C++编写面向对象程序的一般方法;了解VC++编程环境。 
二、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选择题20分(单选,每题2分);判断题10分(每题1分);读程序写结果及改错30分(每题5分);程序填空20分(4个程序,每空2分);编程题20分(2题)。
2、内容结构
C++基础知识约占15%;引用、函数重载和内联函数内容占约20%;对象与类约占40%;类关系,继承与虚函数约占20%;动态内存分配、异常处理内容约占5%。
三、考试内容
1)C++与软件开发:了解C++语言的发展历史、C和C++语言关系、C++语言中一些重要的面向对象理念。
2)C++入门、基本程序设计:掌握C++ 数据类型、变量声明和使用、操作符使用、键盘输入和屏幕输出;掌握if和switch条件分支语句、三种循环控制方法;掌握指针的使用。
3)函数:掌握函数基本概念;掌握引用、函数重载和默认参数;了解内联函数 。 
4)数组、结构与枚举:掌握数组的使用;掌握函数中传递数组的方法;掌握字符串的处理;了解文件中数据的读取,掌握结构和枚举类型的声明;函数间结构类型参数的传递方法。
5)类与对象:掌握类声明、对象的创建、构造函数、析构函数、操作符重载、对象数组、指针和类。 
6)类之间的关系:理解对象模型和类的使用、掌握“有”关系和“使用”关系的实现。
7)继承与多态性:掌握单继承基础、构造和析构函数、多态和虚函数。
8)高级C++编程:掌握动态内存分配、了解异常处理、高级编程初步。
食品加工与安全(095113)
《食品分析与检验》
一、考查目标
《食品分析与检验》是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之一。食品分析就是专门研究各类食品组成成分的检验方法及有关理论,进而评定食品品质的一门技术性学科。该课程主要内容有:介绍食品分析基本知识、食品营养成分的分析、食品添加剂的分析及食品的感官鉴定等。考生应掌握熟悉食品分析的基本方法及其发展方向;了解食品分析的性质、任务、内容和作用;学会运用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食品的主要成分、含量和有关工艺参数进行检测。
二、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15%)、填空题(25%)、判断题(10%)、简答题(30%)、论述题(20%),共计100分。
2、内容结构
样品的采取、制备、处理与保存、水分、灰分(45%)、酸度、脂类、碳水化合物、蛋白质(45%)、其他(10%)。
三、考试内容和要求
1、绪论
了解食品检验与分析的性质、任务和作用,掌握食品检验与分析的内容,熟悉分析方法及发展方向。
2、样品的采取、制备、处理与保存
了解样品的采取、制备、处理与保存的意义,掌握采样、样品的概念及样品的预处理方法,熟悉样品的采集、制备及保存方法
3、水分的测定
了解水分的作用、存在状态及水分测定的意义,掌握水分测定常用方法干燥法、卡尔•费休法(碘量法)的原理及方法,熟悉蒸馏法测定水分的原理及方法。
4、灰分的测定及灰化方法
了解灰分测定的意义,掌握总灰分的测定原理和方法,熟悉水溶性灰分、水不溶性灰分、酸不溶性灰分的测定方法。
5、酸度的测定
了解测定酸度的意义,食品中有机酸的种类与分布,掌握食品中的总酸度、挥发酸度、有效酸度(pH值)的概念及测定方法,熟悉食品中有机酸的分离与定量常用的方法。
6、脂类的测定
了解脂类的测定意义,掌握索氏提取法脂类测定的原理及方法,熟悉其他脂肪测定的方法及各方法的适用范围。
7、碳水化合物的测定
了解碳水化合物的测定意义,掌握总糖和还原糖的常用测定方法,熟悉可溶性糖类的提取和澄清的方法。 
8、蛋白质的测定
了解蛋白质测定的意义,掌握凯氏定氮法的原理及方法,熟悉蛋白质其它测定方法的原理。
9、重金属的测定
了解重金属的测定意义,熟悉常见重金属的测定方法。
10、食品添加剂的的测定
了解食品添加剂的测定意义,熟悉常见食品添加剂的测定方法。
参考书目:《食品分析》 ;无锡轻工大学与天津轻工业学院合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
《食品微生物学》
一、考查目标
食品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与食品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是微生物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既有理论性也有应用性。重点掌握微生物的主要类群形态结构与功能、杀菌技术、微生物营养与生长、微生物的在食品生产中的开发利用,腐败微生物与食源性病原微生物。
二、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5题(20分)、单项选择题10题(20分)、多项选择题10题(30分)、问答题3题(30分),共计100分。
2、内容结构
微生物形态结构(20%)、微生物的营养与代谢(20%)、微生物生长与控制技术(10%)、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10%)、微生物生态(10)、腐败微生物(20%)、食源性病原微生物(10%)。
三、考试内容和要求
1、绪论
1)微生物的特点
2)微生物学的主要奠基人
2、食品微生物学技术
杀菌技术
3、微生物形态结构
1)细菌和形态、结构,细菌群体形态
2)放线菌的形态构造、繁殖与群体特征
3)酵母菌的形态和构造、繁殖方式与生活史
4)真菌的孢子与菌落特征
5)病毒的形态结构、特点、病毒的繁殖过程,亚病毒的类型
4、微生物的营养与代谢
1)微生物的六大营养要素
2)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3)培养基的配制原则、类型与应用
4)化能异养微生物和自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和产能途径
5)次生代谢的概念
6)微生物发酵代谢中的调控
4、微生物生长与控制
1)测定生长繁殖的一般方法
2)微生物的同步生长及典型生长曲线4个时期的特点及应用
3)连续培养,分批培养,及其各自的优、缺点
4)影响微生物生长的主要因素
5)理解灭菌、消毒、防腐的基本概念,控制有害微生物的常用方法及原理。
5、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
1)微生物菌体食品的类别
2)主要应用微生物酶的类别
3)微生物保健食品的定义及保健类微生物应具备的特征
4)微生物多糖的种类
5)微生物产生的调血脂血糖物质主要种类
6、微生物的生态
1)生物膜的概念及形成过程
2)微生物种群关系的主要类型
3)食品环境中极端微生物类型
4)酿造食品可能发生的霉菌毒素及细菌毒害 
7、腐败微生物
1)引起食品腐败的基本条件
2)食品腐败的鉴评方法类别
3)微生物引起食品腐败的机理
4)鲜乳自然腐败的几个阶段
5)食品保藏技术
8、食源性病原微生物
1)食物中毒的概念与分类
2)主要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种类、特点与发病症状和原因:沙门氏菌、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肉毒梭菌、黄曲霉毒素
3)食品卫生学细菌指标
4) 检测大肠菌群的食品卫生学意义
设施农业(095114)
《海洋生物学》
一、考试目标
全面了解学生在本科阶段对基础海洋生物(主要门类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活习性、系统分类、演化等基本概念;常见种类的认知;海洋环境、命名规则、学名、检索等相关术语)的掌握程度,提示今后学习的重点、要点,促进学习。
二、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18%)、单选或多选选择题(15%)、是非题(10%)、填空题(10%)、选择(填空)题(15%)、简答题(10%)、论述题(22%),共计100分。
2、内容结构
绪论部分为占15%,海洋藻类占10%;无脊椎动物占50%;脊索动物占25%。
三、考试内容
分绪论、海洋藻类、无脊椎动物及脊索动物四个部分。
1、绪论部分  重点为一些基本概念、术语解释
主要内容包括海洋生物学的定义及研究内容、研究简史,生物分类系统;生物命名基本规则(书写、命名规则、优先律、同物异名);海洋环境(潮间带、近海、大陆架);生态类型(底栖、浮游、游泳、固着、附着、穴居、洄游);分类阶元(界、门、纲、目、科、属、种);生物多样性及保护。
2、海洋藻类部分  重点浮游藻类(微藻、单细胞藻类)定生性藻类(大型、多细胞藻类)
主要内容包括藻类的基本定义、主要特征(基本结构)、生态类型、生态意义;初级生产力、海洋牧场含义;主要门类的代表种及生活史;赤潮的定义、成因、分类及防治等基本概念。
3、无脊椎动物部分  包括原生动物、海绵动物(多孔动物)、腔肠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重点为腔肠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
主要内容为各门的主要特征及相关术语、主要代表种、经济及生态意义、生活史(系统发生);分类检索表阅读及分析。
4、脊索动物部分  包括“桥梁动物”、圆口纲、软骨鱼纲、硬骨鱼纲、爬行纲、哺乳纲。重点为软骨鱼纲、硬骨鱼纲。
主要内容为各类动物的主要特征、形态术语、各纲形态分类依据、生态类型、主要代表种;濒危物种评估及保护的相关机构、理论。
《计算机基础》
一、考查目标
大学计算机基础属于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第一层次课程,因此要求考生掌握在信息社会里更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所必须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具有较为深刻的“计算机文化意识”。考查内容包括信息与信息系统,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和计算机安全基础知识。应用能力部分主要包括Windows XP操作系统、Office2003办公软件(Word、Excel、PowerPoint、FrontPage、Access)的使用。
二、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选择题20分(单选,每题1分);填空题20分(每题2分);判断题10分(每题1分);叙述题50分(每题10分)。
共计100分。
2、内容结构
基础知识(60%)、应用能力(40%)。
三、考试内容和要求
1、信息与计算机
信息、信息社会、信息处理、信息技术、信息系统的概念和特点,信息技术的应用等基本概念与基础知识。计算机的诞生、发展、分类、特点、性能指标和应用领域。
2、信息表示与数字化
计算机内信息的表示与存储,二进制及几种常用进位计数制之间的转换;常用字符的ASCII码,汉字在计算机中的表示,汉字的输入编码及分类,机内码、国标码、区位码、字形输出码的概念与关系。 
3、计算机系统
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存储器的种类,存储容量、地址、位、字节、KB、MB、GB、TB等概念;计算机的软件系统,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的概念;指令与程序、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原理、程序设计语言、语言处理程序等基本概念,软件开发的方法。
4、常用计算机软件的使用
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几种常见的微机操作系统;文件、文件夹和路径的基本概念;Windows XP的功能和特点;Windows XP的使用;办公自动化的概念;Office 2003办公软件的使用。
5、数据的组织与管理
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概念;Access软件的基本使用,创建数据查询(使用SQL语句)。
6、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和Internet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分类、拓扑结构和体系结构,TCP/IP协议;局域网的构成,网络互联设备,域名和IP地址;接入Internet的基本方法,Internet的基本服务(WWW、FTP、E-mail、telnet)使用 FrontPage2003制作网页以及用IIS构建网站。
7、信息系统及其安全
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病毒的危害、种类、特点、防治方法,计算机网络的安全;计算机职业道德以及计算机软件的知识产权保护基本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