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 苏州科技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免费答疑

【考研派 okaoyan.com】 为大家提供苏州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复试相关资讯,以下是苏州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目录和招生简章,在这里你可以了解苏州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的专业和苏州科技大学研究生报考要求。具体请下载附件,查看苏州科技大学考研专业目录。

点击下载:
苏州科技大学2023研究生招生目录
点击下载:2023年苏州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简章+招生目录苏州科技大学地处素有“人间天堂”美称的历史文化名城苏州,由原建设部直属高校苏州城建环保学院与原铁道部直属高校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合并组建而成,2017年成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江苏省共建高校,同年获批江苏省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学校拥有1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个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B档,“工程学”、“化学”和“材料科学”学科跻身ESI前1%;6个学科入选省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6个学科入选“十四五”省重点学科。根据教育部及江苏省教育考试院相关文件规定,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苏州科技大学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培养目标
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能力的高层次学术型专门人才以及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学习及就业方式
硕士研究生学习方式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考试招生依据国家统一要求,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
硕士研究生就业方式分为定向就业和非定向就业两种类型。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按定向合同就业;非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按本人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办法就业。
三、招生类型、招生计划
我校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分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两种类型。招生专业详见《苏州科技大学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实际招生规模以国家正式下达的招生计划为准,各学科(类别)、专业(领域)的招生名额将根据生源情况等综合因素做适当调整。
四、报考条件
(一)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 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4. 符合我校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中招生专业规定的其他要求。
5. 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等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录取当年入学前(以录取通知书上规定的报到时间为准)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入学之日,下同)或2年以上的人员,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我校部分专业招收同等学力考生,详见生专业目录。
(4)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二)报名参加工商管理、工程管理硕士中的工程管理[代码为125601]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按下列规定执行:
1. 符合(一)中第1-4项要求。
2. 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或大学本科结业后,达到大学本科毕业同等学力并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后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相关考试招生政策同时按照《教育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意见》(教研〔2016〕2号)有关规定执行。
(三)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仅招收在职定向就业人员(报考类别应选择“定向”,并填写定向委培单位名称)。
五、报名
(一)网上报名
1. 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其他考生(含工商管理、工程管理等专业学位考生)应选择工作或户口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
2. 考生须在2022年10月5日至10月25日,每天9:00—22:00,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s://yz.chsi.com.cn,教育网址:https://yz.chsi.cn,以下简称“研招网”),按报考须知和相关网上公告要求报名。网上预报名时间:2022年9月24日至9月27日,每天9:00—22:00。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上报名信息或重新填报报名信息,但每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修改报名信息。
3. 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考生可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考生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https://www.chsi.com.cn)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未能通过学历(学籍)网上校验的考生应在网报时间截止前完成学历(学籍)核验。
4. 考生应当认真了解并严格按照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填报志愿并选择报考点。因不符合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以及考生网报信息填写错误、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网上确认、考试(含初试和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5. 考生报名时须签署《考生诚信考试承诺书》并遵守相关约定及要求。
(二)网上确认
所有考生(不含推免生)均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在网上核对并确认其网上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办。网上确认时间由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根据国家招生工作安排和本地区报考组织情况自行确定和公布。
考生网上确认时应当积极配合报考点工作人员,根据核验工作需要,按要求提交本人居民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和网上报名编号等,由报考点工作人员进行核对。考生按报考点规定配合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逾期不再补办。
六、资格审查
我校将对考生网上填报的报名信息进行全面审查,符合我校报考条件的考生准予考试。在复试前,我校还将对考生有效居民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学历学籍核验结果、学生证等报名材料原件及考生资格进行再次审查,对弄虚作假、不符合规定者,不予复试。对弄虚作假者,不论何时,一经查实,即按有关规定取消报考资格、录取资格或学籍。
七、考试
(一)初试
1. 打印准考证。考生应当在考前十天左右,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自行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使用A4幅面白纸打印,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或书写。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有效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和复试。
2. 初试。初试时间为2022年12月24日至25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考试时间超过3小时或有使用画板等特殊要求的考试科目在12月26日进行(起始时间8:30,截止时间不超过14:30)。考试时间以北京时间为准。详细考试时间、考试科目及有关要求等请见《准考证》及报考点和学校公告。
(二)复试
复试内容为专业课笔试、外语听说能力测试以及综合素质面试。复试时间、地点及具体形式由我校根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实际情况确定。复试录取办法另行公布。
八、录取
按照教育部、江苏省教育考试院的有关招生录取政策规定,根据招生计划、复试录取办法等择优确定拟录取名单。
定向就业的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均须在被录取前与我校、用人单位分别签订相关培养协议,否则不予发放录取通知书。考生因报考硕士研究生与所在单位产生的问题由考生自行处理。若因此造成考生不能复试或无法被录取,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九、体检
体检工作在考生拟录取后组织进行,具体安排另行通知。体检标准参照教育部、原卫生部、中国残联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教育部办公厅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号)的规定执行。
十、学制、学费、奖助
(一)学制:3年。
(二)学费:
招生类型 招生学科/类别 学习方式 学费
学术学位 所有招生学科 全日制 8000元/年
专业学位 建筑学、城市规划、风景园林、土木水利、资源与环境、电子信息、金融、教育、材料与化工、翻译、机械 全日制 10000元/年
艺术 全日制 15000元/年
艺术 非全日制 20000元/年
工商管理 非全日制 30000元/年
工程管理 非全日制 25000元/年
 
(三)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奖助体系:由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学业奖学金、“三助”岗位津贴、捐赠奖(助)学金和助学贷款组成。
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硕士研究生20000元/生·年。
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硕士研究生600元/月,每年发放10个月。
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硕士研究生6000-12000元/生·年。
“三助”岗位津贴:助教500元/人·月,助研原则上不低于200元/人·月,助管500元/人·月。
具体奖助政策以学校相关文件为准。
十一、其它
(一)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学制内安排住宿;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不安排住宿。住宿费用自理。
(二)我校各专业硕士研究生所在培养学院分布在江枫校区、石湖校区和天平校区。
(三)我校有关研究生招生信息将在研究生院网站发布。考生可查询初试、复试、录取等相关信息。复试通知、复试情况表、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协议书等相关材料由考生从网上下载、打印并按要求提供给相关招生学院,复试阶段我校将发布相关公告。
(四)我校不举办任何形式的考前辅导及培训,不提供历年试题。
十二、联系方式
单位代码:10332 邮政编码:215009
单位地址:江苏省苏州市虎丘区学府路99号
学校主页:http://www.usts.edu.cn/
联系部门:苏州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部门网站:http://yjsb.usts.edu.cn/ 
联系人:呼老师、董老师
电话:0512-68093182
Email:yzb@mail.usts.edu.cn

一、学院简介
苏州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是在2007年创建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及2015年成立的材料科学与器件研究院的基础上建设的研究为主型学院。学院以“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为依托,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材料与化工”硕士专业学位类别授权点、功能材料和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两个本科专业。
学院瞄准材料科学与工程前沿,紧密结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积极响应“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注重学科交叉,形成了能源存储与转换材料、纳米生物功能材料、环境功能材料和绿色印刷与上转换发光材料等研究方向。拥有“江苏省环境功能材料与技术”优势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江苏省重点学科、“江苏高校水处理技术与材料”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点)、“江苏省环境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生化传感与芯片技术”工程实验室等省市级科研平台。拥有大型原位制备-表征联用系统、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共聚焦荧光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原子力显微镜等大型精密分析测试仪器及相应辅助、配套设备4000余台/套,总价值8000余万元,是目前苏州地区现代分析测试手段较为齐全的理化检测中心之一。同时拥有电催化、二次电池、燃料电池、超级电容器、太阳能电池、光催化系统、生化传感测试系统等研发、测试与产业化的中试平台。
学院注重对外交流与合作,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来院进行学术交流活动。与国内企业联合开展产学研合作,推进成果转化,协同长三角地区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推动新能源和生化传感领域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建立多个实践基地,与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地区的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有着广泛的合作,建立了学生联合培养模式。应届研究生学位授予率为100%,近90%的毕业研究生在长三角区域企业从事与专业相关的研发和工程技术工作,且部分毕业生已经成长为副总经理和项目经理等企业骨干。


二、师资与科研
现有专职教师58人,包括教授14名,副教授15名,博士生导师6名,硕士生导师39名,博士学位率100%。国家和省部级人才比例较高: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1名,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2名,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名,江苏省特聘教授1名,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工程培养对象等省部级人才29人次。“江苏省环境功能材料”和“江苏省表界面优化构筑水处理耦合系统创新”高等学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2个,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外国院士类)1个。学院教师担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材料分会委员、中国物理学会固体缺陷专业委员会委员等,在Materials Report: Energy、Joule、Nanoscale、Nanoscale Horizons等国际学术机构担任主编或委员。
近5年来,学院教师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研发计划项目、省部级重大项目在内的纵横向课题60余项,科研经费合计近亿元,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0余项,在Nature Energy、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等国际高影响力期刊上发表论文400余篇。
研究生导师信息请见:https://clxy.usts.edu.cn/info/1111/1399.htm


三、学科简介
1. 材料科学与工程
本学科始于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本科专业(2004年),于2011年获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2004年)、材料化学(2007年)、功能材料(2011年)和新能源材料与器件(2021年)4个本科专业为支撑。经建设,本学科于2011年,2016年和2021年分别入选江苏省第一期、第二期优势学科建设项目和江苏省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本学科涵盖材料学和材料物理与化学两个研究方向。学科以“江苏省环境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江苏高校水处理技术与材料”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点)、“江苏省生化传感与芯片技术”工程实验室等科研平台为依托,围绕“生态环境、新兴能源与生物检测”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在能源存储与转换材料、纳米生物功能材料、环境功能材料和绿色印刷与上转换发光材料等研究方向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方向:
(1)能源存储与转换材料:开发新能源关键材料、技术和器件,研发高倍率、大容量、长寿命、高安全性的动力电池材料和技术,实现新型高性能动力电池的应用;开发高效光催化、电催化材料和技术,研发高性能太阳能电池。
(2)纳米生物功能材料:研发新型生物传感材料及新机制,开发生物芯片标准化集成技术,开展生物炼制与生物催化,制备抗病毒药物中间体非天然糖、甾体激素类药物中间体等高价值产品,结合细胞代谢等进行生物信息预测与天然活性成分的筛选。
(3)环境功能材料:瞄准绿色环保领域关键材料与技术研发及其应用,围绕环境检测/监测、高效富集净化水处理技术相关功能新材料、新工艺与新设备开展深入系统研究,实现“三废”环境污染有效控制与资源高效利用。
(4)绿色印刷与上转换发光材料:紧扣有机半导体OLED产业链需求,研发三线态激子迁移发光材料、绿色印刷材料、光子晶体涂层材料和印刷电子浆料及配套的绿色印刷技术,探索反斯托克斯发光新机理,开展从“双光子”到“单光子”弱光上转换等原创性研究。
2. 材料与化工(材料工程)(专业学位)
材料与化工专业以“江苏省环境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江苏高校水处理技术与材料”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点)、“江苏省生化传感与芯片技术”工程实验室等科研平台为依托,拥有江苏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和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外国院士类),围绕“生态环境、新兴能源与生物检测”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在能源材料与器件工程、生化传感材料与医药工程、环境材料与资源绿色工程和绿色印刷与上转换发光材料四个研究方向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材料与化工研究方向:
085601(专业学位)材料工程
(1)能源材料与器件工程:储能方面:研发高倍率、大容量、长寿命、高安全性的动力电池材料和器件技术,实现高性能动力电池的中试。能源转化方面:开发高效光催化、电催化材料和技术,研发高性能太阳能电池器件应用。
(2)生化传感材料与医药工程:研发新型生物传感材料和芯片集成技术,开发生物芯片标准化集成技术。开展生物炼制与生物催化,制备抗病毒药物中间体非天然糖、甾体激素类药物中间体等高价值产品,以及结合细胞代谢等进行生物信息预测与天然活性成分的筛选工程。
(3)环境材料与资源绿色工程:瞄准绿色环保领域关键材料与技术研发及其应用,围绕环境检测/监测、高效富集净化水处理技术相关功能新材料、新工艺与新设备开展深入系统研究,实现“三废”环境污染有效控制与废弃物资源化综合高效利用。
(4)绿色印刷与上转换发光材料:对标有机半导体OLED产业链需求,研发三线态激子迁移发光材料、绿色印刷材料、光子晶体涂层材料和印刷电子浆料及配套的绿色印刷技术,助力产业链升级换代。


四、拟招生专业目录
   

                                           

最终以学校正式公布的招生简章为准。


五、入学考试参考书目

六、奖助学金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奖助体系:由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学业奖学金等组成。
(一)国家奖学金:每生2万元;
(二)国家助学金:硕士研究生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6000元。由研究生部、财务处按月发放,每学年发放10 个月;
(三)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设三个等级:
1. 一年级研究生:(1)第一志愿报考我校录取或推免录取的研究生:一等学业奖学金获奖比例50%,奖励金额10000元;二等学业奖学金获奖比例50%,奖励金额8000元;(2)调剂录取的研究生:二等学业奖学金获奖比例50%,奖励金额8000元;三等学业奖学金获奖比例50%,奖励金额6000元;
2. 二、三年级研究生:一等学业奖学金获奖比例20%,奖励金额12000元;二等学业奖学金获奖比例40%,奖励金额8000元;三等学业奖学金获奖比例40%,奖励金额6000元。
获得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奖励的研究生,可以同时参评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研究生国家助学金以及其他研究生奖助学金。
具体奖助政策,详见我校学生处或研究生院网站。


学院联系方式
学院网址:https://clxy.usts.edu.cn/index.htm
联系电话:0512-68230137
联系人:兰老师
另,请各位考生扫描下方二维码观看我院于2022年7月15日在“中国教育在线”平台开展的线上直播回放。


一、 学校简介
苏州科技大学地处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苏州,由原建设部直属高校苏州城建环保学院与原铁道部直属高校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合并组建而成,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文管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普通高校,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2017年成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江苏省共建高校,同年获批江苏省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学校拥有1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个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B,“工程学”和“化学”学科跻身ESI前1%;6个学科入选省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6个学科入选“十四五”省重点学科。64个本科专业中, 13个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3个专业入选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项目;8个专业通过高等教育专业评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学校先后与20多个国家、地区的近80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自1993年以来每年承办由国家商务部主办的援外人力资源培训班,为120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发展中国家2000余名环保、能源和物流等领域的官员和技术人员开展培训和学历教育。学校2015年成为全国首批承担援外硕士学历学位教育项目高校。现有4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其中3个获批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示范性建设工程,获批省“十四五”首批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品牌专业立项建设重点项目1项,获批省“十四五”首批高校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重点平台建设项目1项。
当前,学校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的高素质创新性应用型人才为己任,坚持立德树人,注重内涵建设,强化特色发展,提升办学实力,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品质卓越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


二、 学院简介
教育学院现有教职工55人,其中专任教师46人。在专任教师中,正高职称6人、副高职称16人;博士38人,占比近83%;教育部高等学校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苏省333工程、青蓝工程、双创博士等人才项目十余人。
目前,学院现有心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教育硕士(心理健康领域)专业学位授权点,拥有应用心理学和学前教育(师范)两个本科专业。2021年,应用心理学专业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点。学院积极加强与国(境)外高校交流与合作,与美国、日本、丹麦、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多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开展学生交流、教师互访和科研合作等活动。学院现有本科生、研究生600余名。
近三年来,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等国家级项目7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项目二十余项。出版著作、教材二十余部,在《心理学报》、《教育研究》、《心理科学》、《NeuroImageAttention,Perception,&Psychophysics》、《Frontiers in Behavioral NeuroscienceScientific Reports》、《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Psychological Science》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近两百篇,其中多篇被SCI、SSCI、CSSCI等期刊收录。在教学和科学研究成果中,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项1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4项。
学院秉承“明德守正、博学笃行”的院训,强化“制度建院、学术立院、人才强院、特色兴院”的办学宗旨,以“交叉发展、错位发展、特色发展”为路径,以高端人才为引领,以团队建设为抓手,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学院着眼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态度,重视学生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积极探索学科与专业建设以及人才培养方式的改革,为长三角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高级专门人才。近三年来,学生在全国大学生心理辅导课教学竞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江苏省教育硕士实践创新能力大赛、江苏省高等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等各类赛事获得一批奖项。人才培养质量受到用人单位好评。苏州科技大学教育学院,成立于2018年12月,其历史可追溯到1980年成立的原苏州铁道师范学院教育教研室。学院设有心理系、学前教育系、教师教育系、心理与行为科学研究中心、心理与行为实验中心等教学和研究机构。心理与行为科学研究中心2020年获批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三、 学科情况
目前,学院拥有心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教育硕士(心理健康教育领域)专业学位授权点。应用心理学专业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江苏省品牌专业建设点。管理心理学获评江苏省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心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下设管理心理学、基础心理学、教育心理与学校心理学三个学科方向,研究方向包括管理心理、环境心理、认知心理、学习与教学心理、儿童青少年行为和学习问题等。其中管理心理和环境心理为我校心理学科特色方向。
教育硕士(心理健康教育领域)专业学位授权点主要关注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阶段学生和教师心理,致力于教育实际问题的解决和教育实践的改进。该点自2019年开始招生,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学院拥有事件相关电位实验室、眼动实验室、虚拟实验室、环境心理实验室、情绪认知实验室、行为观察室等多个专业实验室;有满足本学科科学研究所需的文献资料电子数据库,长期订购有《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心理学报》等中英文专业期刊。


四、 导师风采
    学科带头人:田晓明,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博士生导师



基本信息:
田晓明,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苏州科技大学心理学学科带头人,国家一流专业(应用心理学)负责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苏州大学原副校长(2007-2017),现任苏州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苏州大学东吴智库、苏州科技大学城市发展智库创办者、首席专家,苏州科技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心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学会理事,中国工业心理学会副会长,江苏省心理学会副理事长,江苏省人事考试专家。
主要成绩与事迹:
主要研究领域为管理心理学、组织行为学、高等教育管理,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6项。著有《失业心理问题研究》等学术专著6部;参编国家级规划教材《管理心理学》;在《Journal of Organization Behavior》、《中国社会科学》和《心理学报》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研究成果获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三等奖。先后在日本关西学院大学、法国ENA进修和访学。


五、 优秀毕业生

基本信息:
施琳,2019级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研究生,目前就职于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担任专职心理教师。
主要成绩与事迹:
在校期间曾获江苏省第四届教育硕士实践创新能力大赛一等奖、苏州科技大学研究生二等奖学金、苏州科技大学首届教育硕士实践创新能力暨微教学大赛一等奖;毕业论文获评2021年校优秀毕业论文;发表《新冠疫情背景下风险认知对自主学习和拖延行为的影响:心理资本的中介作用》等文章。
2021年以笔面试综合成绩第一入职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任专职心理教师、副班主任,获用人单位好评。

基本信息:
龚小霞,2020级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生,目前已被吴江区教育局录取。
主要成绩与事迹:
在校期间,获江苏省教育硕士实践创新能力大赛二等奖、苏州科技大学教育硕士实践创新能力大赛特等奖;发表《新冠疫情背景下风险认知对自主学习和拖延行为的影响:心理资本的中介作用》、《空间知觉中的大地理论》、《固有偏差的研究进展》等文章;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 A 类三等奖、研究生学业一等奖学金;获评“苏州科技大学优秀研究生”“苏州科技大学研究生优秀毕业生”。以笔面试综合成绩第一被吴江区教育局录取。

六、 拟招生专业及方向
 
注:最终招生信息以学校发布的正式招生简章为准。


七、 参考书目


八、 咨询及联系方式

校区所在地:苏州科技大学石湖校区(苏州市虎丘区学府路99号)
咨询电话:0512-68415728,刘老师
学院网址:http://jyxy.usts.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