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5-29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西安邮电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网络空间安全研究生培养方案

西安邮电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网络空间安全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考研派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哦)[西安邮电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企业管理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 [西安邮电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学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 [西安邮电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生培养方] [西安邮电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西安邮电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物流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西安邮电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企业管理学科介绍]

西安邮电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0西安邮电大学研究生招生简章] [西安邮电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西安邮电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西安邮电大学考研难吗] [西安邮电大学研究生院] [西安邮电大学排名] [西安邮电大学考研群] [西安邮电大学研究生学费] [西安邮电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西安邮电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网络空间安全研究生培养方案正文

(0839)网络空间安全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英文名称(Cyberspace Security)
一、学科简介及研究方向
(一)学科简介
网络空间安全是从 20 世纪 40 年代开始系统发展和演进的科学技术领域,主要围绕网络空间中电磁设备、电子信息系统、网络、运行数据、系统应用中所存在的安全问题,开展理论、方法、技术、系统、应用、管理和法制等方面的研究。当前,网络空间安全的研究范畴跨越物理域、逻辑域、社会域和认知域,既要保护包括互联网、各类电信网与通信系统、各种传播系统与广电网、各种计算系统、各类关键工业设施中的嵌入式处理器和控制器等在内的信息通信技术系统及其所承载的数据免受损害,也要防止对这些信息通信技术系统的运用(滥用)所引发的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与国防安全。
随着新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空间安全在推动原始创新、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为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的巨大进步和发展提供助力,是现代文明必不可少的重要科学与技术领域之一。
(二)研究方向
1.密码理论:密码理论学科方向针对网络空间安全领域对信息保密、信息认证、安全协议等技术的需求,重点开展公钥密码与序列密码理论、数字签名、身份认证协议、生物特征识别等理论与技术研究。
2.应用密码技术:应用密码技术学科方向针对网络空间安全领域对信息保密性、完整性、不可否认性、可用性等技术需求,重点开展数字签名应用技术、身份认证协议应用技术、车联网等物联网安全协议设计与分析、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设计与分析等应用研究。
3.网络安全技术:网络安全技术学科方向针对网络空间安全领域对信息系统安全、协议安全、网络安全等技术的需求,重点开展信息系统风险评估与等级保护、网络安全协议、频谱安全、统一身份管理等技术及应用研究。
二、培养目标
1.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严谨的治学态度、强烈的事业精神、坚定的责任意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 掌握坚实的网络空间安全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学科的发展现状、趋势和研究前沿;具有从事本学科和相关学科领域的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能够熟练运用网络空间安全学科的方法、技术与工具,能够从事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关键技术及系统的分析、设计、开发与管理工作的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的专业人才。
3. 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良好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三、学制及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一般最长学习年限为4年。
四、培养方式
1. 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可以采用导师个别指导与导师组集体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培养研究生。导师要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成长,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2. 研究生的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方式,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需要有机结合。研究生入校即进入课题,课程学习与课题研究同步进行,二者在时间上应有一定交叉,其有效时间均不得少于一年。
五、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
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学分分为课程学分和必修环节学分两部分,总学分要求不少于29学分,不高于35学分。其中课程学分不少于26,必修环节3学分。具体的要求如下:
1.学位课程学分不少于17学分,其中
(1)公共必修课6学分。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自然辩证法概论”1学分,硕士英语3学分。
(2)专业必修课不少于11学分,其中数学和专业基础课不少于5学分,专业课不少于6学分。
2.非学位课程学分不少于9学分,其中
(1)专业选修课不少于7学分,其中实验类课程不少于3学分,全英文或者双语课程不少于1学分,学科前沿与专题类选修课不少于3学分。
(2)公共选修课不少于2学分,主要是研究生综合素养和前沿热点类课程。
3.必修环节3学分,其中
(1)科研与学术活动2学分。
(2)教学实践与社会实践1学分。
具体课程信息见《网络空间安全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表》。
 
六、科研与学术活动
1.参加科研活动要求
研究生参加科研课题研究,完成相应工作量,由课题负责人对其科研工作进行考核并写出评语,不单独计学分。
2. 参加学术活动要求
(1)应参加8次学术报告或学术沙龙(其中必须参加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报告1次以上),结合学位论文选题,撰写1篇文献综述。
(2)应参加1次校外学术会议或校内学术论坛活动,并提交论文、或参加学科竞赛1次。
(3)应在一定范围内主讲1次学术报告。
研究生达到上述要求,考核通过者,取得2个学分。
七、教学实践与社会实践
研究生应参加教学或社会实践活动,要求1个学分。主要形式有:
1. 讲课、辅导、协助指导本科生的实验或毕业论文等。
2. 深入社会基层从事于所学专业相关的技术指导、社会服务、调查研究等。
3. 参与研究生各类社团活动、文体活动的组织、学科竞赛活动的组织等。
研究生至少完成以上内容的1项,并提交由实践单位和指导教师签署意见的书面实践报告,审核通过后,取得1个学分。
八、科研成果及其他要求
研究生在申请硕士学位时,应该按照培养方案的各项要求,修满规定的课程和学分;按时完成论文的开题报告和中期报告,将报告交所在学院(研究院)教务部门;并在申请答辩资格时,提交相应的研究成果,研究成果的形式和要求详见《西安邮电大学关于研究生学位申请的若干规定》。
九、学位论文
1.选题与综述的要求
本学科硕士生学位论文选题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结合硕士生的优势及志趣选择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或工程应用研究的论文题目,选题具有较好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确保论文工作的先进性、创新性及可实施性。
本学科硕士生应广泛阅读本学科及相关学科专业文献,其中应有部分外文文献。综述应阐述清楚相关研究背景、意义、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
2.规范性要求
本学科硕士学位论文是硕士生在某个具体研究领域进行系统研究工作的凝练与总结。硕士学位论文是检验硕士生的学业、学术水平的重要依据和必要环节,是衡量硕士生培养质量和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能反映硕士生掌握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的扎实性和系统性,体现灵活运用基础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基本实验技能,体现从事科学研究和承担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硕士学位论文的学术观点要明确,且论据充分、逻辑严谨、理论推导正确、文字通畅、图表清晰、概念清楚、数据可靠、计算正确、层次分明、标注规范。学位论文应包括标题、中英文摘要、引言(或绪论)、正文、结论、参考文献等内容。
3.质量要求
硕士学位论文应在下列五个方面满足质量要求:
(1)硕士学位论文选题有明确的研究背景,应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应用价值。
(2)文献综述应对选题所涉及的工程技术问题或研究课题的国内外研究动态有清晰的描述与分析,对文献资料的评述得当。
(3)硕士学位论文应综合应用基础理论、科学方法、专门知识和技术手段对所解决的科研问题或工程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学位论文应具有新的见解,基本观点正确,论据充分,数据可靠,研究开发或实验工作充足。
(4)硕士学位论文反映出硕士生已掌握本研究方向上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科学研究方法和实验技能,具有独立进行科研或承担工程技术的工作能力。
(5)硕士学位论文写作要求概念清晰,结构合理,层次分明,逻辑性强,文理通顺,符合科技写作规范。
附件:
(0839)网络空间安全学科主要文献阅读目录
一、主要中英文著作与论文
1.Mceliece R J. Finite Fields for Computer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M]. IEEE Press, 1993.
2.Katz J, Lindell Y. Introduction to modern cryptography[M]. Chapman and Hall/CRC, 2014.
3.Stallings W. Cryptography and Network Security: Principles and Practice[M]. Prentice Hall, 2010.
4.Goldreich O. Foundations of cryptography.[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 2001.
5.Schneier B. Applied Cryptography: Protocols, Algorithms and Source Code in C, 20th Anniversary Edition[M]. 2012.
6.Stallings W. Network Security Essentials: Applications and Standards[M].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7.Mao W. 现代密码学理论与实践[M].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4.
8.Bernstein D J, Buchmann J, Dahmen E. Post Quantum Cryptography[M]. 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 2009.
9.郑东, 李祥学, 黄征, 郁昱. 密码学: 密码算法与协议(第2版)[M].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4.
10.张雪锋. 信息安全概论[M].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4.
11.廖晓峰. 混沌密码学原理及其应用[M]. 科学出版社, 2009.
12.郭世泽. 密码旁路分析原理与方法[M]. 科学出版社, 2014.
13.杨波. 密码学中的可证明安全性[M].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7.
14.胡传平. 全球网络身份管理的现状与发展[M].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4.
15.李涛. 网络安全中的数据挖掘技术[M].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7.
16.陆哲明, 聂廷远, 吉爱国. 信息隐藏概论[M].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4.
17.范九伦, 张雪锋, 侯红霞. 新编密码学[M].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8.
18.Shannon C E. Communication theory of secrecy systems. Bell System Technical Journal[J]. 1949, 28(4):656-715.
19.Rivest R L, Shamir A, Adleman L. A method for obtaining digital signatures and public-key cryptosystems[J].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1978,21(2): 120-126.
20.Goldwasser S, Micali S. Probabilistic encryption[J]. Journal of Computer & System Sciences, 1984, 28(2):270-299.
21.Ran C, Goldreich O, Halevi S. The random oracle methodology, revisited[J]. Journal of the Acm, 2004, 51(4):557-594.
二、主要外文学术会议与专业期刊
(一)学术会议:
1.CRYPTO: International Cryptology Conference
2.EUROCRYPT: European Cryptology Conference
3.ASIACRYPT: Annual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Theory and Application of Cryptology and Information Security
4.S&P: IEEE Symposium on Security and Privacy
5.CCS: ACM Conference on Computer and Communications Security
6.NDSS: ISOC Network and Distributed System Security Symposium
7.PKC: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Practice and Theory in Public Key Cryptography
8.INFOCOM: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Communications
9.USENIX Security: Usenix Security Symposium
10.CT-RSA: The Cryptographers' Track at the RSA Conference
(二)专业期刊:
1.Journal of Cryptology
2.ACM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and System Security
3.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Theory
4.IEEE Transactions on Dependable and Secure Computing
5.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Forensics and Security
6.Designs, Codes and Cryptography
7.IEEE Transactions on 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Systems
8.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9.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10.IEEE Security & Privacy Magazine
11.Finite Field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三、主要中文专业学术期刊
1.中国科学:信息科学
2.计算机学报
3.软件学报
4.密码学报
5.通信学报
6.电子学报
7.自动化学报
8.网络与信息安全学报

本文来源:http://m.okaoyan.com/xayddx/yjsy_306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