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5-26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温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硕士点简介

温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硕士点简介的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考研派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哦)[温州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VIP特诊中心简介] [温州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正畸科简介] [温州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修复科简介] [温州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洁牙室简介] [温州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放射科简介] [温州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牙周科简介]

温州医科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0温州医科大学研究生招生简章] [温州医科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温州医科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温州医科大学考研难吗] [温州医科大学研究生院] [温州医科大学排名] [温州医科大学考研群] [温州医科大学研究生学费] [温州医科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温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硕士点简介正文

硕士点简介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研究生教育 > 硕士点简介
     基础医学在原有病理与病理生理学、病原生物学、免疫学和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四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的基础上,2011年基础医学获批一级学科硕士点,增设法医学、放射医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并自主设置了医学心理学、医学生物化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
 
基础医学院硕士学位授予学科设置情况表 
 
学科门类
 
一级学科专业代码
 
一级学科名称
 
获批时间
 
二级学科专业代码
 
二级学科名称
 
获批时间
 
理学
 
0710
 
生物学▲
 
2011
 
071003
 
生理学
 
2006
 
医学
 
1001
 
基础医学▲
 
2011
 
100101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2006
 
100102
 
免疫学
 
2006
 
100103
 
病原生物学
 
2003
 
100104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2001
 
100105
 
法医学
 
2011
 
100106
 
放射医学
 
2011
 
 
 
基础医学院自主设置硕士学位授予二级学科表 
 
学科门类
 
一级学科专业代码
 
一级学科名称
 
获批时间
 
二级学科专业代码
 
二级学科名称
 
获批时间
 
医学
 
1001
 
基础医学▲
 
2011
 
1001Z1
 
医学心理学
 
2011
 
1001Z2
 
医学生物化学
 
2011
 
“▲”标注为我校硕士学位授予一级学科 
 
生理学硕士点专业简介
 
 
 
     生理学专业于200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生理学科为浙江省重点学科。
 
     目前已形成比较稳定的科研方向,在呼吸生理学和循环生理学等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在的主要研究方向有:①肺循环的调节机制与低氧生理学;②心肌缺血保护作用的机制;③高血压的机制;④运动生理学;⑤神经生理学;⑥免疫调控的机制;⑦细胞癌变和细胞损伤的信号转导机制。
 
     方向①~⑤依托机能实验教学中心(浙江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低氧医学研究所、体育科学学院和生理学教研室,具有一支教学、科研实力较为雄厚,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教授5人,副教授与高级实验师8人;博导2人,硕导4人。目前承担国家与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2项,主编及参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和高等教育出版社规划教材多部,获国家发明专利5项。科研仪器设备有PowerLab/8sp生物信号采集系统、膜片钳放大器系统、激光多普勒血流监测系统、DMT微血管灌流系统、实时定量与梯度PCR仪、血气分析仪、全波长酶标仪和荧光倒置显微镜等。现有科研实验室多间(肺循环实验室、细胞培养室、心血管功能实验室、膜片钳实验室、低氧实验室、血气分析室、微循环实验室等)。实验仪器设备足以满足培养高层次生理学人才的需要。
 
     方向⑥、⑦与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联合培养。课程结束后,在联合培养单位完成课题工作。
 
     欢迎有志于生理学事业的医学和非医学类本科毕业生报考。
 
<<返回顶部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硕士点专业简介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于200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共有教师18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5人,讲师8人,助教3人;有博士后1人,博士3人,硕士7人;留学归国3人,省级优秀教师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在教学之余,教研室积极开展科学研究,现有数字X线影像研究室、免疫组化研究室、临床应用解剖学研究室等多个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的研究室。教研室目前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省自然在内的各级科研课题20余项,公开发表教改、科研论文200余篇,其中英文36篇,SCI收录论文35篇,影响因子65.666 (按2010年标准)。获美国整形外科学会科技成果一等奖1次,加拿大显微外科学年会论文一等奖1次;获国内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省优秀科技论文二等奖2次。
 
     组织胚胎学教研室,共有教师8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人,讲师6人,;有博士6人,硕士1人。教研室高质量地完成对国内各医药学专业的本科生及研究生教学,为留学生进行全程英语教学,同时积极参加教材建设、精品课程建设,《人体组织胚胎学》2004年被评为校精品课程,2005年被评为浙江省精品课程。共主、参编数8部高等医学院校教材。教研室老师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省自然在内的各级科研课题10余项,经费达100多万元,公开发表教改、科研论文100余篇,并多次获省、市奖。
 
     本学科目前有硕士研究生导师5人,有显微外科解剖学(导师:唐茂林、陈世新)、神经内分泌学(导师:廖敏)、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研究(导师:孙臣友)和影像解剖学(导师:陈成春)四个研究方向。
 
<<返回顶部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硕士点专业简介
 
 
 
     方向一:病理学学科简介
 
     本学科共有教授、主任医师12名,副教授、副主任医师7名,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9名,留学归国人员4名,兼职教授6名,曾获浙江省151人才,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浙江省教坛新秀,温州市551人才,温州医学院优秀教师,温州医学院青年骨干教师,温州医学院教坛新秀。
 
     本学科在科研上已形成了稳定的六个研究方向:临床病理学、免疫病理学、生殖内分泌病理学、血液病理学、神经病理学和糖尿病及并发症研究。近5年已完成和在研的课题有20余项,课题经费达300余万元,其中主持国家自然基金课题2项,主持省科技厅国际合作课题1项,主持、参与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3项,主持卫生厅、省教育厅、省中医药管理局及温州市人民政府、温州市科技局等课题20余项,发表论文近200篇,其中SCI收录20余篇,出版专著10余部,获省厅级科技成果奖7项。
 
     本学科注重与国际的交流合作,2005年与美国洛克菲勒大学共同成立了温州医学院分子病理中心,并与耶鲁大学医学院、德克萨斯大学MD ANDERSON 肿瘤中心、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医学院以及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四所国际一流的医学院校在临床新技术的开展、人才培训以及科研方面建立了协作关系。
 
     方向二:病理生理学学科简介
 
     本学科方向目前共有教授3人,主任医师1人,副教授4人,讲师6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4名。拥有包括浙江省151人才、温州市551人才、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浙江省教坛新秀、温州医学院教学名师、温州市优秀教师及温州医学院优秀教师等人员。部分专家担任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华临床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炎症、感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发热、低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缺氧和呼吸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务。
 
     主要研究方向有脏器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机制的基础及临床研究;低氧性及低氧高二氧化碳性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的研究;糖尿病并发症发生机制及其防治等。
 
     近5年来共获得各类科研课题60余项,其中国家级、省部级项目15项,获纵向资助经费500余万元;获得各级科研成果奖30项,其中省部级科研成果奖5项;发表论文300百余篇,其中SCI收录1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项,实用新型发明专利授权2项。主编教材和参考书22部,参编教材和参考书15部。
 
     本学科方向注重与国际的交流合作,与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生理学部、斯坦福大学医学院、亚特兰大心血管研究中心在新技术的开展、人才培训以及科研方面建立了协作关系。目前已培养硕士生40余人,其中3人获浙江省优秀毕业硕士生。
 
<<返回顶部
 
 
 
 病原生物学硕士点专业简介
 
 
 
     病原生物学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特别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的持续资助下,在肿瘤相关病毒抗原和重要性传播疾病病原体的基因工程疫苗研究,及分子寄生虫研究领域,已经具有较厚实的基础积累和显著的特色与优势,并具有一定的学科影响力。已毕业硕士研究生主要去向为高校、疾控中心和医院检验科等。
 
     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为:(1)肿瘤相关病毒和重要性传播疾病病原基因工程疫苗研究;(2)基因工程疫苗载体研究;(3)肿瘤相关抗原和重要性传播疾病病原免疫信息学研究;(4)广州管圆线虫、弓形虫等重要病原生物的分子寄生虫学研究。内容涉及分子疫苗设计和免疫保护、免疫信息学、功能基因、免疫诊断和免疫病理机制研究及传病蚊媒的microRNAs鉴定及其基因调控功能研究。
 
     本学科已建成了结构合理的学科团队,教授4人,副教授8人,博士7人,硕士6人。目前,承担着世界卫生组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卫生厅重点课题等,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先后完成25项课题研究,在国内外有影响的杂志上发表100余篇论著,多项研究成果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浙江省政府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三等奖、温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等各级科技奖励18项;并在此基础上,于2002年成立了分子病毒与免疫研究所,寄生虫病研究所;申请发明专利7项;数位本学科研究生分别在第24届国际乳头瘤病毒大会上获” Fogarty International Training Program award”奖。
 
     仅2009-2011年,本学科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7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5项,其它课题资助7项,获资助总经费300余万元;申请发明专利1项,进入实审阶段的发明专利1项;发表论文22篇,其中SCI收录7篇,影响因子(IF)总计达10分, 国内一级刊物发表论文10篇;进行国内外学术交流15人次,分别邀请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专家和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专家来温进行学术指导访问;培养研究生毕业11人。
 
 
 
<<返回顶部
 
法医学硕士点简介
 
 
 
   法医学专业于2011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温州医学院是浙江省唯一开设法医学专业的高等院校。
 
   目前,法医学专业有全职专业教师7名,其中高级职称3名,中级职称4名,博士3名,硕士3名,留学归国人员1名,已在浙江省10个地市级公安机关和司法鉴定机构建立了实习基地,其中温州医学院司法鉴定中心是司法部授权的浙江省司法鉴定人培训基地,拥有法医病理实验室、法医物证实验室、硅藻实验室、法医图像分析实验室、法医毒物实验室等多个专业实验室。
 
   本学科在法医损伤学和吸毒毒理病理研究上形成了比较稳定的研究方向。参与和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省公安厅重大项目、省教育厅、温州市科委资助的研究项目10多项,公开发表教学、科研论文百余篇,其中SCI收录文章十余篇,获得省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一项,参编了“十五”国家规划教材《法医毒理学》1部、“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法医学》1部和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法医学》1部。
 
   欢迎有志于法医事业的法医学专业、临床专业、影像专业的毕业生报考。
 

本文来源:http://m.okaoyan.com/wenzhouyikedaxue/yanjiushengyuan_302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