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0-08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结构工程专业导师:苏小卒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结构工程专业导师:苏小卒的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考研派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哦)[同济大学汽车试验技术方向导师:侯永平]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汽车试验技术方向导师:周毅]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汽车试验技术方向导师:周鋐]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汽车产品管理与营销方向导师:孔德洋]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汽车产品管理与营销方向导师:何瑛]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汽车产品管理与营销方向导师:王宁]

同济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2同济大学研究生招生目录] [同济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1]] [同济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同济大学考研难吗] [同济大学研究生院] [同济大学考研群] [同济大学研究生学费] 同济大学保研夏令营 同济大学考研调剂2022最新信息 [同济大学研究生辅导] [考研国家线[2006-2021]] [2022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结构工程专业导师:苏小卒正文



►个人信息
姓名:苏小卒
学位:博士
职称:教授
硕/博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
职务:预应力研究所所长
所在研究室:预应力研究所
办公室电话:021-65986003,18901938359
电子邮箱:xiaozusu@mail.tongji.edu.cn

►主要研究方向
混凝土结构;
工程结构抗震

►校外学术兼职
全国混凝土结构标准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分会理事;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结构分会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与工程应用委员会委员

►教育经历
1984.2-1987.2同济大学结构工程博士
1982.2-1984.2同济大学结构工程硕士
1978.4-1980.1同济大学建筑工程大专

►主讲课程本科课程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英)、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英)、砌体结构、建筑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等
研究生课程:高等混凝土结构理论、高等混凝土结构理论(英)

►编著教材
[1]《结构工程专业英语》(唯一作者),同济大学印刷,1987年3月。
[2]《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基础考试复习教程》(参编其中第10章:计算机与数值方法),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年8月。
[3]《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第二作者),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年8月。
[4]《土木工程专业英语》(上册)(主编及作者),同济大学出版社,2000年8月。
[5]《混凝土结构设计》(第三作者),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年3月。
[6]《土木工程专业英语》(下册)(主编及作者),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
[7]《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第三作者),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8月。
[8]《砌体结构设计》(主编及作者),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
[9]《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基础考试复习教程》(第二版)(写其中第10章),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5月。
[10]《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复习教程》(主编),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
[11]《砌体结构》(三校合编)(写其中第6章),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7月。
[12]《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写其中第7、8章),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
[13]《土木工程概论》(IntroductionofCivilEngineering)(英)(写其中第11章),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8月。
[14]《混凝土结构疑难释义及解题指导》(写其中第10章),同济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
[15]《高等混凝土结构理论》(写其中第12章),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年1月。

►发表的学术论文
1.“相连两结构体系的动力特性和抗震性能”,结构工程师,第22卷第6期,2006年12月,第一作者。
2.“NonlinearanalysisofRCmembersusinghardeningplasticityandarc-lengthmethod”,MehranUniversityResearchJournalofEngineering&Technology,Vol.24,No.3,July2005,第二作者。
3.“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结构工程师,2007年23卷3期,第一作者。
4.“拉压杆模型方法在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计算中的应用研究”,土木工程学报,第40卷第11期,2007年11月,第二作者。
5.“预应力混凝土水平加腋框架节点抗震性能试验”,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6卷第6期,2008年6月,第一作者。

学术研究课题
1.“浦东干部学院建设工程关键技术研究”,上海市科委,2004-2005年,混凝土结构子项负责人。
2.“500MPa新型碳素钢筋应用技术研究”,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科技处,2005-2007年,项目负责人。
3.“预制外墙板房屋技术可行性分析研究”,上海杨浦中央社区发展有限公司,2005-2006年,项目负责人。
4.“磁浮复合轨道梁温度监测试验”,上海磁浮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06-2008年,项目负责人。
5.“装配式混凝土构件接缝的抗剪承载力试验研究”,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2006-2008年,项目负责人。

►个人主页

添加同济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同济大学考研分数线、同济大学报录比、同济大学考研群、同济大学学姐微信、同济大学考研真题、同济大学专业目录、同济大学排名、同济大学保研、同济大学公众号、同济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同济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同济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之家公众号

本文来源:http://m.okaoyan.com/tongjidaxue/daoshi_488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