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11-27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2021塔里木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生考试大纲

2021塔里木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生考试大纲的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考研派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哦)[2021塔里木大学农业综合知识四研究生考试大纲] [2021塔里木大学农业经济学研究生考试大纲] [2021塔里木大学经济学研究生考试大纲] [2021塔里木大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生考试大] [2021塔里木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生考试大纲] [2021塔里木大学中国农业史研究生考试大纲]

塔里木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塔里木大学研究生招生] [塔里木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塔里木大学王牌专业排名][塔里木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塔里木大学考研难吗] [塔里木大学研究生院] [塔里木大学考研群] [塔里木大学研究生学费] [塔里木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塔里木大学研究生辅导] [塔里木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2021塔里木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生考试大纲正文

塔里木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中国古代史》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
一、考查目标
《中国古代史》考试是为塔里木大学招收西域屯垦史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所掌握的历史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评价的标准是高等院校历史学学科优秀本科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本校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二、考察目标
1.掌握基本史实,了解中外历史发展的主要过程、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
2.掌握基本理论,能正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比较和评价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3.了解历史研究的基本史料,并能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读。能辨析史料的价值、偏颇或局限,获取有效信息。
4.论据确凿,论证严谨,逻辑合理,文字准确。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及要求
闭卷、笔试。所有答案均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3.试卷内容结构
以中国古代史为主要考试内容,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学、专门史等方面的内容将有机地体现在以上内容之中。
4.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简答题、史料分析题、论述题 。
四、参考书目
1、赵毅、赵轶峰主编:《中国古代史》(上册)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2、赵毅、赵轶峰主编:《中国古代史》(下册)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第二部分   考试要点
第一编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一章 远古人类在中国的足迹
中国境内发现的古人类发展序列。
第二章 中华文明的发生
农业在中国的起源,仰韶时代、龙山时代的中华文明。
第三章 夏文化与夏王朝
二里头文化及其与夏文化的关系。
第二编 商、周:中华文明的古典时代
第四章 商:辉煌的青铜文明
商代国家制度,青铜文化,殷墟文化,甲骨文与中国早期的文字。
第五章 西周:系统国家理念的确立
稷殖百谷,周初的分封,礼乐制度与周王朝的社会政治秩序,宗法制度与社会组织,世卿世禄与官僚制度,井田制与经济形态。
第六章 春秋:制度的嬗变与精神文化的探索
春秋经济形态的变迁,孔子,老子,墨子与平民价值体系的形成。
第七章 战国:百家争鸣与大变革的时代
铁制工具与农业的巨大发展,土地私有化发展与社会结构的变迁, 孟子、荀子与儒家学说的演变,庄子,韩非子,士阶层的兴起与稷下学宫。
第三编 秦、汉:国家政权的大一统时代
第八章 秦代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及其覆亡
官僚制与郡县制,焚书坑儒与文化专制。
第九章 西汉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发展
 “文景之治”与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从崇尚黄老到“独尊儒术”,官僚体系中的察举、征辟与监察,张骞凿空西域,丝绸之路及汉朝与周边区域的联系。
第十章 东汉:从“中兴”到腐朽
 “光武中兴”,世家大族的兴起,外戚、宦官专权,清议与“党锢”。
第十一章 科学技术、宗教与文化
《史记》与《汉书》,经学、谶纬之学与王充的唯物论, 佛教的传入与道教的萌芽。
第四编 三国两晋南北朝:各民族间的冲突与大融合
第十二章 三国鼎立
曹操在北方的经营,诸葛亮对西南地区的开发。
第十三章 两晋交替与南朝经济的繁荣
占田制、九品中正制与士族的兴衰,汉族文化中心南移,东晋南朝时期南方经济的繁荣。
第十四章 十六国北朝:北方民族的崛起及其和汉文化的冲突和融合
北魏孝文帝改革,均田制、租调制和府兵制,北方的经济发展和民族大融合。
第十五章 民族融合时代的文化成就
玄学的兴起,佛教、道教的发展,敦煌、云岗、龙门石窟,历史学、地理学与文学艺术,《齐民要术》。
第五编 隋唐:中华文明的发展与整合
第十六章 隋朝统一国家体系的重建
隋朝经济的繁荣与大运河,大索貌阅,输籍定样。
第十七章 唐朝的建立与唐代国家制度
唐朝的建立及唐代国家机构,均田制、租庸制与户籍制度,府兵制与唐初军事体制,唐代的礼制与法律,官学体系与科举制度。
第十八章 大唐盛世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盛唐时代的中国与世界。
第十九章 危机与变革:唐代后期的政治与经济
安史之乱,从均田制到两税法,宦官专权与朋党之争,藩镇势力的膨胀,南方经济的发展。
第二十章 唐代社会结构与人们生活
士族、科举官僚、武人,都市、商业和商人,乡村社会与农民生活。
第二十一章 隋唐时代的文化
 “经学统一”,文学和艺术,史学成就。
第六编 辽、五代、十国、宋、夏、金:中华文明的多元繁荣时期
第二十二章 辽在北方的兴起及其南向运动
辽朝的南向运动及其与其他诸政权的关系, “因俗而治”的双轨统治制度。
第二十三章 五代十国:一个短暂的过渡时期
周世宗的改革与中原统一趋势的形成
第二十四章 北宋中央集权国家制度的进一步发展
宋代中央集权国家制度,士大夫群体和官僚政治的发展,户等与社会结构,
熙宁变法。
第二十五章 西夏及其与宋、辽、金的关系
西夏的的部落兵制,西夏的经济与文化。
第二十六章 金朝在中国北方的统治
金朝“牛头地”制度及其相应的“牛头税”。
第二十七章 南宋的抗金、抗元战争
岳飞,文天祥。
第二十八章 两宋时代的区域性经济繁荣和社会生活
租佃关系的发展与农业经济的繁荣,雇佣关系普遍化与手工业生产的进步,市舶司与海外贸易。
第二十九章 两宋时期的学术、文化、科学
书院的普及和士大夫主体意识的重建,历史学、地理学和金石学,“三大发明”。
第七编 元明清时期:新的发展与挑战
第三十章 蒙古国的崛起与元朝的兴亡
元代的国家体制与民族统治,元朝的社会经济与赋役体制。
第三十一章 元代的中外关系及文化成就
马可波罗,理学正统地位的确立,郭守敬与《授时历》及元代的科技成就。
第三十二章 朱元璋与明朝前期的国家制度
洪武时期国家体制的重建,永乐皇帝的内外经营。
第三十三章 15—16世纪的政治和社会变动
 15、16世纪的土地兼并与流民运动,大礼议:家系、皇统、道统的纷争,16世纪前后的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
第三十四章 变革:一个时代的主题
王守仁与他的阳明学,一条鞭法,东林党,利玛窦和徐光启,知识分子结社运动。
第三十五章 明清交替的年代
人口增长与自然灾害,17世纪前后思想家的政治文化反思,明清之际的世俗文化。
第三十六章 清朝开国规模与康雍乾时期的鼎盛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清朝边疆开发与人口流动,《古今图书集成》和《四库全书》,乾嘉学派,清前期的西学
第三十七章 嘉庆与道光前期的危机与挑战
“变局”前夕的学术与文化。
 
 

本文来源:http://m.okaoyan.com/talimudaxue/cankaoshumu_382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