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11-27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2021塔里木大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综合(333教育综合)研究生考试大纲

2021塔里木大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综合(333教育综合)研究生考试大纲的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考研派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哦)[2021塔里木大学农业综合知识四研究生考试大纲] [2021塔里木大学农业经济学研究生考试大纲] [2021塔里木大学经济学研究生考试大纲] [2021塔里木大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生考试大] [2021塔里木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生考试大纲] [2021塔里木大学中国农业史研究生考试大纲]

塔里木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塔里木大学研究生招生] [塔里木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塔里木大学王牌专业排名][塔里木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塔里木大学考研难吗] [塔里木大学研究生院] [塔里木大学考研群] [塔里木大学研究生学费] [塔里木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塔里木大学研究生辅导] [塔里木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2021塔里木大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综合(333教育综合)研究生考试大纲正文

塔里木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教育学和心理学综合(333教育综合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
一、考查目标
教育学和心理学综合(333教育综合)考试内容主要涵盖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能够运用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相关问题。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教育学学科教学(语文)方向和学前教育方向的考生。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及要求
闭卷、笔试。所有答案均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3、试卷内容结构
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及方法的运用。
题型:
(1)简答题 (2)论述题 (3)案例分析题
四、参考书目
1、《中国教育史》,孙培青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外国教育史》,张斌贤主编,王晨副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
3、《教育心理学》,张大均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
4、《教育学》,王道俊、郭文安,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
 
第二部分   考试要点
教育学原理部分:
考试目标:
系统掌握教育学原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观念。理解教学、德育、管理等教育活动的任务、过程、原则和方法。能运用教育的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理念来分析和解决教育的现实问题。
复习重点:
一、教育学概述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
  (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学的萌芽
  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3.20世纪以来教育学的发展
  二、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
  1.“教育”定义的类型
  2.教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二)教育的结构与功能
  1.教育的结构
  2.教育的功能
  (三)我国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主要观点
  (四)关于教育起源的主要观点
  (五)教育的发展
  1.古代教育的特征
  2.近代教育的特征
  3.现代教育的特征
  三、教育与社会发展
  (一)关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主要理论
  (二)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三)教育的社会功能
  (四)当代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与挑战
  四、教育与人的发展
  (—)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对教育的制约
  (二)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三)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五、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一)教育目的
  l.教育目的的概念
  2.关于教育目的的主要理论
  3.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
  4.我国的教育目的
  5.发展教育的构成
  (二)培养目标
  1.培养目标概述
  2.我国中小学培养目标
  六、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的概念
  (二)学校教育制度
  1.学制的概念与要素
  2.学制确立的依据
  3.各级学校系统
  4.各类学校系统
  5.1949年以来我国的学制
  (三)现代教育制度改革
  七、课程
  (一)课程与课程理论
  1.课程的概念
  2.课程理论及主要流派
  (二)课程类型
   (三)课程编制
  1.泰勒原理
  2.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与教材
  3.课程目标
  4.课程的范围与结构
  5.课程实施
  6.课程评价
  (四)课程改革
  1.影响课程改革的主要因素
  2.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外的主要课程改革
  3.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
  八、教学
  (一)教学概述
  l.教学的概念
  2.教学的主要作用与任务
  (二)教学理论及主要流派
  1.教学理论概述
  2.当代主要教学理论流派
  (三)教学过程
  1.关于教学过程本质的主要观点
  2.教学过程中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3.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概念;教学设计的过程与方法;教学设计的模式。
  (四)教学模式
  1.教学模式概述
  2.当代国外主要教学模式
  3.当代我国主要教学模式
  (五)教学原则
  1.教学原则的概念及确立依据
  2.中小学教学的基本原则
  (六)教学组织形式
  1.教学组织形式的历史发展
  2.班级授课制
  3.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
  (七)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八)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九)教学评价类型及其改革
  九、德育
  (一)德育概述
  (二)我国学校德育的基本内容
  (三)德育过程
  1.德育过程的要素
  2.德育过程的规律
  (四)德育原则
  (五)德育方法
  (六)德育途径
   (七)德育模式
  十、教师与学生
  (一)教师
  1.教育的概念与类别
  2.教育职业的产生与发展
  3.教师的地位与作用
  4.教师劳动的特点
  5.教师的专业素养
  6.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与途径
  7.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二)学生
  1.学生及学生观
  2.学生群体
  3.学生的权利和义务
  (三)师生关系
  1.师生关系的特点与类型
  2.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中外教育史部分
   考试目标:
系统掌握中外教育史的基本知识,了解教育思想演变、教育制度发展、教育实施进程的基本线索,特别是主要教育家的教育思想、重要的教育制度、重大的教育事件。能正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中教育历史事件,总结经验与教训,为现实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启示。
复习重点:
     —、中国古代教育
  (一)官学制度的建立与“六艺”教育的形成
  1.学校萌芽的传说
  2.西周的教育制度
  3.“六艺”教育
  (二)私人讲学的兴起与传统教育思想的奠基
  1.私人讲学的兴起与诸子百家私学的发展
  2.齐国的稷下学宫
  3.孔丘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4.孟轲的教育思想
   5.荀况的教育思想
  6.墨家的教育思想
   7.道家的教育思想
  8.法家的教育实践与思想
  9.战国后期的教育论著
  (三)儒学独尊与读经做官教育模式的初步形成
  1.“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确立
  2.太学、郡国学与鸿都门学
  3.察举制度
  4.董仲舒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5.王充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四)封建国家教育体制的完善
  1.魏晋南北朝官学的变革
  2.隋唐时期教育体系的完备
  3.科举制度的建立
  4.颜之推的教育思想
  5.韩愈的教育思想
  (五)理学教育思想和学校的改革与发展
  1.科举制度的演变与官学的改革
  2.书院的发展
  3.私塾与蒙学教材
  4.朱熹的教育思想
  5.王守仁的教育思想
  (六)理学教育思想的批判与反思
  1.理学教育思想的批判
  2.黄宗羲的“公其非是于学校”
  3.颜元的教育思想
  二、中国近代教育
  (一)近代教育的起步
  1.教会学校在中国的举办
  2.洋务学堂的兴办
  3.留学教育的起步
  4.“中体西用”思想与张之洞的《劝学篇》
  (二)近代教育体系的建立
  1.维新派的教育实践
  2.“百日维新”中的教育改革
   3.康有为的教育思想
  4.梁启超的教育思想
  5.严复的教育思想
  6.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改革
  7.清末的留学教育
  (三)近代教育体制的变革
  1.民国初年的教育改革
  2.蔡元培的教育思想与实践
  3.新文化运动时期和20世纪20年代的教育思潮与教育改革运动
  4.教会教育的扩张与收回教育权运动
  5.1922年“新学制”
  三、中国现代教育
  (—)南京国民政府的教育
  1.教育宗旨与教育方针的变迁
  2.教育制度改革
  3.学校教育发展
  4.学校教育的管理措施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教育
  1.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的形成
  2.干部教育
  3.群众教育
  4.普通教育
  5.革命根据地教育的基本经验
  (三)现代教育家的教育理论与实践
  1.杨贤江与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
  2.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与实践
  3.晏阳初的乡村教育实验
  4.梁漱溟的乡村教育建设
  5.陈鹤琴的“活教育”探索
6.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与实践
  四、外国古代教育
  (一)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1.巴比伦的教育
  巴比伦的学校;巴比伦学校的教学内容与方法。
  2.古代埃及的教育
  古代埃及的学校;古代埃及学校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3.古代印度的教育
  婆罗门教育;佛教教育。
  4.古代东方文明古国教育发展的特点
  (二)古希腊教育
  1.古风时代的教育
  斯巴达教育;雅典教育。
  2.古典时代的教育
  “智者派”的教育活动与教育贡献。
  3.希腊化时期的教育
  4.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5.柏拉图的教育思想
  6.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三)古罗马教育
  1.共和时期的罗马教育
  2.帝国时期的罗马教育
  3.古罗马的教育思想
  西塞罗的教育思想;昆体良的教育思想;奥古斯丁的教育思想。
  (四)西欧中世纪教育
  1.基督教教育
  基督教的教育形式、机构和教育内容;基督教的教育思想。
  2.封建主贵族的世俗教育
  宫廷学校;骑士教育。
  3.中世纪大学的形成与发展
  4.新兴市民阶层的形成和城市学校的发展
  (五)拜占廷与阿拉伯的教育
  1.拜占廷的教育
  教育概况;教育的特点及其影响。
  2.阿拉伯的教育
  教育概况;教育的特点及其影响。
  五、外国近代教育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1.人文主义教育
  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北欧人文主义教育;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
  2.新教教育
  路德派新教的教育主张与教育实践;加尔文派新教的教育主张;英国国教派的教育主张
  3.天主教教育
  耶稣会的学校;耶稣会学校的组织管理与教学方式。
  (二)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近代教育
  1.英国近代教育
  教育概况;教育思想:洛克、斯宾塞论教育。
  2.法国近代教育
  教育概况;教育思想:爱尔维修、狄德罗、拉夏洛泰论教育;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主要教育改革方案和教育主张。
  3.德国近代教育
  教育概况;教育思想:第斯多惠论教育。
  4.俄国近代教育
  教育概况;教育思想:乌申斯基论教育。
  5.美国近代教育
  教育概况;教育思想:贺拉斯·曼论教育。
  6.日本近代教育
  教育概况;教育思想;福泽谕吉论教育。
  (三)西欧近代教育思想
  1.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2.卢梭的教育思想
  3.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
  4.赫尔巴特的教育心理学化思想
  5.福禄培尔的教育心理学化思想
  6.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教育思想
  六、外国现代教育
  (一)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期欧美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
  1.新教育运动
  新教育运动的形成和发展;新教育运动中的著名实验;新教育运动中的主要理论:梅伊曼、拉伊的实验教育学,凯兴斯泰纳的“公民教育”与“劳作学校”理论,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
  2.进步教育运动
  进步教育运动始末;进步教育实验:昆西教学法、有机教育学校、葛雷制、道尔顿制、文纳特卡计划、设计教学法。
  (二)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现代教育制度
  1.英国教育的发展
  《巴尔福教育法》与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变化;《费舍教育法》;《哈多报告》;《斯宾斯报告》;《1944年教育法》;“罗宾斯原则”;《雷沃休姆报告》;《1988年教育改革法》。
  2.法国教育的发展
  《费里教育法》;统—学校运动与学制改革;中学课程的改革;《阿斯蒂埃法》与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郎之万一瓦隆教育改革方案》;《教育改革法》;《高等教育方向指导法》(《富尔法案》);《法国学校体制现代化建议》(《哈比改革》);《课程宪章》。
  3.德国教育的发展
  德意志帝国与魏玛共和国时期的教育;《改组和统一公立普通学校教育的总纲计划》;《高等学校总纲法》。
  4.美国教育的发展
  中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则》、“八年研究”;初级学院运动;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全国职业教育促进会”、《史密斯一休斯法案》。
  《国防教育法》和20世纪60年代的教育改革;20世纪70年代的教育改革:生计教育、“返回基础”: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教育改革:《国家在危机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5.日本教育的发展
  20世纪初期至20年代末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教育敕语》、《大学令》;军国主义教育体制的形成和发展。
  《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教育改革。
  6.苏联教育的发展
  建国初期的教育改革;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容及成效;《统一劳动学校规程》。
  20世纪20年代的学制调整和教学改革实验:“综合教学大纲”、“劳动教学法”;20世纪30年代教育的调整、巩固和发展:《关于小学和中学的决定》。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教育改革:1958年的教育改革、1966年的教育改革、1977年以后的教育改革。
  苏联教育思想:马卡连柯的教育思想、凯洛夫的《教育学》、赞科夫的教学理论、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
  (三)现代欧美教育思想
  1.杜威的教育思想
  2.现代欧美教育思潮
 
教育心理学部分
   考试目标:
识记与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代表人物及其主要实验,理解和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对教育工作的启示。运用教育心理学的基本规律和主要理论,解释有关教育现象,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复习重点:
 一、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二)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趋势
  教育心理学的起源、发展过程、研究趋势
  二、心理发展与教育
  (一)心理发展及其规律
  (二)认知发展理论与教育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认知发展的实质;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认知发展的阶段;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
  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心理发展的本质;教学与认知发展的关系。
  认知发展理论的教育启示。
  (三)人格发展理论与教育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人格发展理论的教育含义。
  (四)社会性发展与教育
  社会性发展的内涵;亲社会行为的发展阶段、影响因素与习得途径;攻击行为及其改变方法;同伴关系的发展及培养。
  (五)心理发展的差异性与教育
  认知差异与教育;人格差异与教育;性别差异与教育。
  三、学习及其理论
  (一)学习的内涵与分类
  学习的实质;学习的种类;学生学习的特点。
  (二)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
  桑代克的联结说;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说;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说;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及其教育应用。
  (三)认知派的学习理论
  布鲁纳的认知一发现说:认知学习观;结构教学观;发现学习。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说: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认知同化理论与先行组织策略;接受学习的界定及评价。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学习阶段及教学设计。
  (四)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罗杰斯的自由学习观,学生中心的教学观。
  (五)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的思想渊源与理论取向;建构主义关于学习的基本观点:知识观、学生观、教学观;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应用;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应用。
  四、学习动机
  1、学习动机的实质及作用
  学习动机的内涵、学习动机的分类;学习动机的作用。
  2、学习动机的主要理论
  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学习动机的需要层次理论;学习动机的认知理论:期望一价值理论;成败归因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自我价值理论。
  3、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
  五、知识的学习
  (一)知识及知识获得的机制
  知识含义及其类型;知识获得的机制:陈述性知识获得的机制;程序性知识获得的机制。
  (二)知识的理解
  知识理解的类型;知识理解的过程;影响知识理解的因素。
  (三)知识的整合与应用
  知识的整合:记忆及其种类;遗忘的特点与原因;促进知识整合的措施;知识的应用与迁移:知识应用的形式;知识迁移的种类与理论;促进知识应用与迁移的措施。
  六、技能的形成
  (一)技能及其作用
  技能及其特点;技能的类型;技能的作用。
  (二)心智技能的形成与培养
  心智技能的原型模拟;心智技能的形成过程;心智技能的培养方法。
  (三)操作技能的形成与训练
  操作技能的主要类型;操作技能的形成过程;操作技能的训练要求。
  七、学习策略及其教学
  (一)学习策略的性质与类型
  学习策略的概念;学习策略的结构。
  (二)认知策略及其教学
  注意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复述策略;编码与组织策略。
  (三)元认知策略及其教学
  元认知及其作用;元认知策略。
  (四)资源管理策略及其教学
  时间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学业求助策略
  八、问题解决能力与创造性的培养
  (一)有关能力的基本理论
  (二)问题解决的实质与过程
  问题解决的内涵;问题解决的一般心理过程。
  (三)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知识经验、个体的智能与动机、问题情景与表征方式、思维定势与功能固着、原型启发与酝酿效应;有效问题解决者的特征;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措施。
  (四)创造性及其培养
  创造性的内涵;影响创造性发展的因素;创造性的心理结构;创造性的培养措施。
  九、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
  (一)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的实质
  社会规范学习的含义与特点;品德发展的实质。
  (二)社会规范学习的心理过程
  规范学习的心理过程:遵从、认同、内化。
  (三)品德的形成过程与培养
  影响品德形成的因素;道德认知的形成与培养;道德情感的形成与培养;道德行为的形成与培养。
  (四)品德不良的矫正
  品德不良的含义与类型;品德不良的成因分析;品德不良的纠正与教育。
  十、心理健康及其教育
  (一)心理健康的内涵
  心理健康的实质、标准;中小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的关系。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专题训练;咨询与辅导;学科渗透。
 

本文来源:http://m.okaoyan.com/talimudaxue/cankaoshumu_382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