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05 编辑:保研喵

添加深圳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越考保研”,关注[越考保研]微信公众号,在越考保研微信号输入[深圳大学保研夏令营条件、深圳大学保研加分细则、深圳大学保研群、深圳大学保研学姐微信、深圳大学保研真题、深圳大学夏令营]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深圳大学保研信息和免费资源
回复[夏令营信息][保研去向][保研来源][入营名单]即可查看蕞新蕞全的保研数据。

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2025年艺术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的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考研派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哦)

深圳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2025年艺术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正文

专业介绍
130100艺术学(一级学科)
专业代码:130100
专业名称:艺术学
学制:三年
所授学位:艺术学硕士
一、培养目标:
1.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成为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年轻一代;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积极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运用外语进行专业书刊的阅读,并能撰写论文摘要。掌握本门学科的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必要的实践技能;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艺术教学或艺术产业实操、文化产业管理的能力;了解本门学科的发展现状和动向,实事求是、严谨务实。
3.根据国家对学位获得者的基本要求,艺术学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及全面发展的艺术学术研究和宽泛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并能与时俱进,积极投入我国当代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实操型研究生。通过培养方案的实施,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应能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具备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与科学创新能力。
4.依托深圳文化产业实践,培养艺术与文化管理、传承、创新领域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方法训练和实践操练,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艺术素养、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较高的学术修养,熟悉国内外文化政策与法律,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敏锐的职业触觉和突出的实践能力。学生毕业后能够在文化艺术管理部门、文化艺术企业或行业组织,以及高等院校从事管理、策划、营销、投资和研究等工作。
二、学科方向:
1.艺术理论
主要研究领域为艺术基础理论、艺术文化创新。立足艺术理论研究前沿,关注全球艺术文化创新实践,以艺术理论为“体”、艺术文化创新为“用”,在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相互检验相互促进方面形成鲜明特色。主要优势在于学科方向集中,学科带头人发表诸多艺术理论原创性成果,学术团队骨干成员成果丰硕,对艺术发展和艺术文化创新起到重要的理论引导和支撑作用。
2.艺术史
主要研究领域为艺术史、传统艺术保护与活化。着重研究中国艺术史,着眼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当代语境下的传统艺术传承发展的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上具有特色,在客家文化艺术、岭南文化艺术及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活化等研究领域具有优势。
3.艺术管理
主要研究领域为艺术管理理论、新兴文化业态。立足于艺术管理的基础理论研究,在科技与文化创意赋能的艺术事业、艺术产业、艺术市场、艺术组织等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方面特色鲜明。主要优势在于依托深圳发达的文化产业,突出艺术学、管理学、文化学的整合,形成具有系统性和前沿性的跨学科成果,有力支撑新兴文化业态发展和复合型艺术管理人才培养。
4.美术与书法研究
主要研究领域为版画与数字图像应用、油画艺术语言与创作、中国画创作、书法理论与创作。本方向立足深圳经济特区,推动对外交流合作,坚持学科与专业并重,强化基础理论和专业素质教育,实施创作、教学、科研紧密衔接与转化计划,实现培养方式和教学模式的有效拓展。本方向积极培养基础美术与书法教育或高等美术与书法教育的工作者,艺术机构的美术与书法创作人才等,毕业后能成为美术与书法教学团队中的骨干教师,并积极服务于粤港澳大湾区美术与书法建设事业。
5.音乐与舞蹈研究
主要研究领域为音乐与舞蹈,旨在对音乐、舞蹈艺术本体进行较高层次的学术探索和理论研究。通过培养学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专业知识,掌握对音乐、舞蹈艺术本体和艺术现象的研究方法。以期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具有较高层面的艺术思维和知性理念,具有创新性、开拓性、时代性的艺术研究能力。
6.戏剧与影视研究
主要研究领域为戏剧影视表演研究、语言传播与播音主持艺术研究、戏剧戏曲学研究。立足“双区”戏剧影视发展建设,聚焦戏剧影视理论研究的重大攻关问题,努力构建戏剧影视文化产业链,培养适应新时代城市戏剧影视事业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戏剧影视人才。已形成晚清戏曲、民国话剧研究等戏剧戏曲特色研究;注重本土戏剧理论和戏剧疗愈等戏剧影视表演研究;在融媒体语言传播及语言文化研究方面成果显著。培养能适应新文科时代,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创新型、复合型戏剧影视人才。
三、教师队伍(部分):
李凤亮,华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创院院长,中国文联特约研究员。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及“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中外文论学会副会长兼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会会长,教育部艺术学理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广东省宣传思想文化领军人才,广东省第三届优秀社会科学家,深圳市鹏城杰出人才奖获得者。专业领域为文艺理论、文化产业、文明发展,独立主持国家级课题6项(重大项目3项),省部级课题10项,出版各类著作30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
周建新,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客家研究所所长、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文化数字化与文化创新发展)执行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国家社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全国艺术科学专家,广东省文化产业专家,深圳市国家级高层次人才,深圳大学荔园领军学者,深圳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文科委员会主任,入选“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最有影响力学者”。中山大学法学博士,中国艺术研究院访问学者。中国中外文论学会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客家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族服装研究会副会长。主要从事艺术史、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产业研究。主持国家课题6项(重大项目2项)、省部级重点10余项,出版著作10余部,主编《深圳大学艺术学前沿成果选萃丛书》等;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获高等学校哲学社科优秀成果奖和省级科研奖励10余项。
张振鹏,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文化创意产业研究分会常务理事、中国艺术学理论艺术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山东省智库高端人才,深圳鹏城孔雀高层次人才。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6项(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2项、重大项目子课题3项)、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及其他省部级重大项目等课题30多项;发表论文100多篇,多篇论文在《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光明日报》等转载,5篇论文入选中国知网《学术精要数据库》高PCSI论文、高被引论文、高下载论文;获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等科研奖励20多项;科研成果在《教育部简报(高校智库专刊)》《南方智库专报》等刊发;多项成果得到领导肯定性批示并被政府或企业决策采纳;入选“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作者”和“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最有影响力学者”。
胡鹏林,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武汉大学博士,北京大学博士后,深圳市高层次人才。主要从事艺术美学、游戏/电竞/影视等文化产业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资助1项以及省部级项目2项。在《文艺研究》《戏剧》《戏剧艺术》《学术研究》《艺术评论》《同济大学学报》《深圳大学学报》等CSSCI期刊和其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中国艺术美学》《残酷戏剧与身体美学》《文学现代性》等4部。主持和参与文化产业咨询项目数十项,涉及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文化产业园区及项目策划、文化产业政策制定、文体设施规划与运营、游戏/电竞/影视等文化产业业态研究等领域。
钟雅琴,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研究员,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文艺学博士、博士后,美国杜克大学访问学者。深圳市高层次专业人才,深圳市南山区“领航人才”。深圳大学“荔园优青”学者,深圳大学新锐研究生导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艺术理论、城市文化、跨媒介与数字艺术。围绕上述研究领域在《文艺研究》《学术研究》《文艺争鸣》《人文杂志》《中国社会科学报》等权威期刊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20余篇,发表中英文会议论文10余篇,连续10余年撰写《中国经济特区文化产业发展报告》。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8项,出版学术著作及教材6部。
温雯,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研究员,深圳大学文化数字化与文化创新发展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博士生导师。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博士,澳大利亚科廷大学文化科技研究中心访问学者,深圳大学鹏城孔雀特聘计划入选人,深圳大学荔园优秀青年(2016-2023),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文化创意产业研究分会秘书长,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高校研究联盟理事。主要从事文创产业、创客文化和场景理论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2项、广东省社科规划项目2项。出版著作CreativeEconomyandCulture:Challenges,ChangesandFuturesfortheCreativeIndustries(合著)和《创客文化研究》;在InternationalJournalofCulturalStudies,《文艺理论研究》等SSCI、CSSCI刊物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全文转载;系列论文及著作获深圳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三等奖。
宗祖盼,文学博士,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深圳大学社会科学部副主任、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助理、特聘研究员。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创意产业学院访问学者。深圳大学优秀青年教师(“荔园优青”)、新锐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艺术理论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艺术管理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文化产业专家库专家等。主要从事文化产业、文艺理论与批评研究。主讲《艺术与文化创意》《艺术管理》等课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含重大子课题)4项,其他省市级项目10项,著有《文化产业发生论》《跨界融合与文化创新:文化产业论集》,发表各类理论文章60余篇,其中SSCI/CSSCI来源期刊论文30余篇,多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或摘编。决策咨询报告获省部级以上领导肯定性批示。曾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三等奖、深圳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新人著作奖,深圳大学科研工作突出贡献奖等。
莫沉,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学术研究部副主任,香港浸会大学哲学博士。深圳市“鹏城孔雀”高层次人才。主要研究方向为流行音乐、东亚地区大众文化、听觉(声音)研究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厅及深圳市哲学社科项目各1项。在《读书》《新华文摘》《电视研究》《中国出版》等权威CSSCI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另在各大门户网站开设专栏撰写文艺评论,多次以青年学者身份受邀参与东京、釜山国际电影节,为国内S+级《歌手》音乐综艺节目专业评审。
徐天基,深圳大学饶宗颐文化研究院长聘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香港中文大学宗教学博士,香港浸会大学及台湾中研院博士后。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深圳市领航人才、鹏城优才。主要研究方向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担任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主持人及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子课题负责人,参与文化和旅游部及国际合作项目多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十余篇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
李丹舟,深圳大学美学与文艺批评研究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香港中文大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艺术与城乡发展、视觉人类学。在各类学术期刊上发表数篇论文,包括《立场:亚洲评论》(2024)、《全球媒体与中国》(2024)、《空间与文化》(2021)、《国际遗产研究杂志》(2022)、《帕尔格雷夫·麦克米伦》(2017)、《ISEAS》(2017年)、曼彻斯特大学出版社(2024年)等。著有《新城,新文化:城市更新背景下的深圳文化之路》(2019年)和《创意集聚视角下的城市文化治理机制》(2023年)等著作。《全球媒体与中国》特刊《全球语境下的社区艺术干预及其媒体实践》的客座编辑。
四、教学资源:
深圳大学艺术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于2011年设立,2012年首批硕士研究生入学,通过11年的跨越式发展,形成具有个性特色的学科方向,在人才培养、理论研究、教材建设、学术交流、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本学科点拥有整合全校跨学科师资、联合校内外办学力量、凝聚中外学术资源的优势,主要依托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形成了独特的跨学科教育教学平台。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是深圳大学首个跨学院、多学科的文科高水平研究机构,获得了“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首批重点智库”“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广东省文化产业和新媒体青年人才培养基地”“广东省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深圳市文化产业研究、教学与培训基地”等多个高水平科研平台,自主设置了“制度创新与文化创意经济”二级学科博士点,2017年参与申报的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文化产业与文化创新方向)获批,与暨南大学文学院、澳大利亚科廷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目前,深圳大学艺术学一级学科硕士点近年来在第五轮学科评估、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泰晤士高等教育中国学科评级中均取得佳绩。在2022年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深圳大学艺术学理论学科首次进入前10%,位居全国第4名;在2023年该项排名中,本学科稳居中国一流学科前7%之位,位列全国第5名。在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HigherEducation,THE)发布的2023年中国学科评级结果中,深圳大学艺术学理论学科评为B+类学科,位居全国第5名;在2024年该项学科评级中,本学科入选A类学科,位居全国第4名。本学科点还与腾讯集团、字节跳动、环球数码、深圳华侨城等企业建立了交流、培训等产学研合作关系,聘请25位业界精英为实践导师,教学资源丰富。
(一)优势与特点
1.团队优势:我国文艺美学开创者胡经之先生是深圳大学艺术学理论的开拓者,为艺术学理论的学科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目前,本学科点拥有一支在艺术理论、艺术管理学、艺术人类学、文化产业研究等跨学科领域具有丰富研究成果的专家学者队伍。其中,学科带头人李凤亮教授是第一届和第二届教育部艺术学理论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和国家社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全国艺术科学规划评审专家,李新风教授是第七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理论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社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周建新教授是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国家社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和全国艺术科学专家。本学位点拥有一支高层次、国际化、年轻化、精干化、跨学科的学术研究队伍。此外,本学位点聘请25位业界精英为实践导师。
2.平台优势:本学位点具有扎实的学科基础与科研实力,所依托的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是广东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广东省文化产业和新媒体青年人才培养基地、广东省首批重点智库、广东省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在同类学术机构评选中,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连续两年名列全国前列。本学科点形成了以艺术文化创新发展和应用研究为鲜明特色的科研平台集群优势。
3.区位优势:深圳大学地处深圳经济特区,作为拥有自贸区、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三区叠加优势的国家改革开放窗口城市,深圳的文化艺术事业、文化新兴业态领先潮流。凭借这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本学科点围绕国家和地区文化建设重大需求,系统研究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向与路径,力求建设成立足湾区、服务广东、辐射全国的文化创新发展的新型智库和艺术理论学科高地。本学科点还与腾讯集团、字节跳动、环球数码、深圳华侨城等企业建立了交流、培训等产学研合作关系,实践教学资源丰富。
(二)国内外影响
1.学术研究。目前主持或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5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课题30项,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广东省、深圳市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00余项。出版著作70多部,在SSCI、CSSCI等期刊发表论文1200多篇。打造了“文化科技创新论坛”(CTIS)、《文化科技蓝皮书》、中国城市创意指数(CCCI)等学术品牌。
2.人才培养。有多位毕业生后先后被北京大学、英国伯明翰城市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等国内外重点高校录取为博士研究生,直接就业的毕业生正成长为文化艺术管理领域骨干。同时,本学科点依托单位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拥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文化产业与文化创新方向)、制度创新与文化创意经济二级学科博士点,与暨南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培养“文艺学”博士生,与澳大利亚科廷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联合培养“创意经济与媒体科技”“数字媒体与创意产业”专业博士生,并依托深圳大学理论经济学和博士后流动站,培养“制度创新与文化产业”方向博士后。
3.社会服务。本学科点积极参与中央及地方文化发展战略制定,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发挥智库作用,多项政策咨询报告获各级领导肯定性批示,成为政府决策的重要参考。本学科点获得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资助打造“文化产业科研创新平台”,承担国家十三五文化科技发展规划等重要文化政策的编制,连续成功承办12届中国(深圳)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分会场活动,并积极推动深圳加入“世界城市文化论坛”(WCCF),成为“世界文化俱乐部”的一员。本学科点是首届艺术学理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单位、中国艺术学科研究生教育联盟副主席单位、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高校研究联盟副理事长单位、文化产业(中国)协作体专家指导委员会单位、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理事单位、中国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委员会、全国文化智库联盟发起单位。
五、奖助体系:
可参考深圳大学学校的相关规定。同时,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设立“艺术学研究奖学金”,用于奖励研究生发表优秀学术成果。
六、培养特色:
依托深圳文化产业实践,培养艺术与文化管理、传承、创新领域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方法训练和实践操练,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艺术素养、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较高的学术修养,熟悉国内外文化政策与法律,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敏锐的职业触觉和突出的实践能力。
七、就业方向:
通过三年学习,学生毕业后能够在文化艺术管理部门、文化艺术企业或行业组织,以及高等院校从事管理、策划、营销、投资和研究等工作。
八、以往生源情况:
截止至2024年6月,本专业已经招收了13届143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报考要求
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素养和较强的理论研究兴趣,关注艺术和文化产业前沿问题,具有从事本专业实务与研究的表达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和计算机技能,身心健康。欢迎推免生,欢迎具有博士授权或硕士授权高校的考生报考。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我校的考生,须有国家考试机构或高校教务部门出具的所报考专业8门以上本科主干课程成绩证明,并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报考前须经报考院系审核通过,除复试外还须加试两门本科专业基础课,部分专业还将加试实验等科目。
咨询电话:0755-26534961
咨询邮箱:
453970083@qq.com、whcyyjy@szu.edu.cn(艺术理论、艺术史、艺术管理)
1073361407@qq.com(美术与书法研究)
zhuyiyi@szu.edu.cn(音乐与舞蹈研究)
zhangrui@szu.edu.cn(戏剧与影视研究)
更多详细信息
招生专业、招生人数、考试大纲详见《深圳大学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网址:
https://yz.szu.edu.cn/info/1006/12963.htm)
特别说明:招生专业目录中公布的招生人数仅供参考,最终录取人数以教育部实际下达招生计划为准。

深圳大学相关保研资源下载:

深圳大学历年保研笔试/面试真题汇编.pdf
深圳大学保研夏令营信息汇总表.xls
深圳大学预推免信息汇总表.xls
深圳大学保研生源分析表.xls
深圳大学本科生保研去向分析表.xls
各重点院校保研夏令营信息汇总表(报名截止时间).zip
各重点院校推免生条件及要求汇总表.zip

添加深圳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越考保研”,关注【越考保研】微信公众号,在越考保研公众号输入【深圳大学保研夏令营条件、深圳大学保研加分细则、深圳大学保研群、深圳大学保研学姐微信、深圳大学保研真题、深圳大学夏令营】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深圳大学保研信息和免费资源
回复【夏令营信息】【保研去向】【保研来源】【入营名单】即可查看蕞新蕞全的保研数据。
深圳大学保研


本文来源:http://m.okaoyan.com/shenzhendaxue/byxly_912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