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5-08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三峡大学艺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三峡大学艺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考研派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哦)[三峡大学民族学院民族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三峡大学民族学院民族学一级学科简介] [三峡大学民族学院的师资力量] [三峡大学民族学院的联系方式] [三峡大学民族学院的介绍] [三峡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的联系方式]

三峡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0三峡大学研究生招生简章] [三峡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三峡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三峡大学考研难吗] [三峡大学研究生院] [三峡大学排名] [三峡大学考研群] [三峡大学研究生学费] [三峡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三峡大学艺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正文

艺术设计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135108)
 
一、 专业简介
三峡大学艺术设计专业领域教育自2000年构建以来,本着服务行业和地方经济建设为目标,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办学理念和区域社会影响力。本领域培养专业类别适应社会发展对特定设计人才的市场需求,适应学生建立明确的职业规划需求和持续发展性的职业能力条件。三峡大学艺术硕士(艺术设计领域)的专业研究领域包括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书画艺术与设计三个方向,体现基础性、应用性、综合性、前瞻性的艺术设计教育特点,强调艺术设计的实践性,通过双导师和团队联合培养方式,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创作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本学科现有教授3人,高级职称教师38人,博士3人,楚天学者1人,行业合作导师10名。
二、培养目标
     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积极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2.培养具备中国文化底蕴和国际视野,掌握较扎实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和设计创新技能,熟悉本学科国内外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的分析、表达和解决问题的专业实践研究能力。
     3.能够胜任设计单位、院校、研究及政府等部门所需要的艺术设计实践、管理、教学、艺术设计活动策划和组织等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并具备自主创业的能力。
 4.艺术设计领域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旨在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系统专业知识和高水平艺术设计技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应用型艺术设计专门人才。
三、招生对象
    具有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四、学习方式及年限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全日制基准学制为3年,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非全日制基准学制为4年,其中实习实践环节不少于8个月。全日制最长学习年限为4年,非全日制最长学习年限为5年。
五、培养方式
     1.实行导师负责制及导师指导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聘请本领域有经验的社会行业专家配合指导艺术设计实践。
  2.突出专业特点,以实践为主兼顾理论及素质培养,采用课堂讲授、技能技巧训练与艺术设计实践等相结合的方式。
  3.创造艺术设计实践条件,建立多种形式的实践基地和研究生工作站,加大实践环节学时数和学分比例。
  4.课程学习和教学实践环节,按教学要求进行考核。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方式。
  5.课程教学和专业实践实行学分制。
六、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艺术设计专业学位研究生应修总学分52学分,其中课程学分37学分,实践环节15学分。其中通识基础14学分,专业设计必修课程15学分,专业设计选修课程8学分(专业选修课6学分,公共选修课2学分),实习、实践15学分。课程学分中学位课34学分(基础课14学分,专业课15学分,毕业设计5学分)。
课程设置一览表
课程模块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考核方式 修课要求 开课学期 学期 备注




0900000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2 2 考试 必修 1  
0900000002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6 1 考试 必修 1  
1400000010 第一外国语 48 3 考试 必修 1  





 
1413510150Z 设计史论 32 2 考试 必修 1 学位
1413510151Z 设计方法与原理 32 2 考试 必修 1 学位
1413510152Z 设计美学 32 2 考试 必修 2 学位
1413510153Z 市场学 32 2 考试 必修 1 学位
专业课
 
 视觉传达设计 1413510154Z 视觉设计思维表达 48 3 考查 必修 2 学位
1413510155Z 图形语言研究 64 4 考查 必修 2 学位
1413510156Z 视觉信息设计 64 4 考查 必修 3 学位
1413510157Z 品牌设计 64 4 考查 必修 3 学位
 环境艺术设计 1413510158Z 环境艺术思维表达 48 3 考查 必修 2 学位
1413510159Z 地域建筑空间设计 64 4 考查 必修 2 学位
1413510160Z 传统园林设计研究 64 4 考查 必修 3 学位
1413510161Z 景观规划设计 64 4 考查 必修 3 学位
书画艺术与设计 1413510162Z 艺术语言研究 48 3 考查 必修 2 学位
1413510163Z 区域艺术实践 64 4 考查 必修 2 学位
1413510164Z 视觉设计 64 4 考查 必修 3 学位
1413510165Z 传统艺术与设计实践 64 4 考查 必修 3 学位




1413510166Z 民族民间艺术 32 2 考查 选修 2 推荐
1413510167Z 非遗文化设计专题 32 2 考查 选修 3  
1413510168Z 特色民居专题研究 32 2 考查 选修 3  
1413510169Z 艺术语言表达 32 2 考查 选修 3  
1413510170Z 设计艺术实践专题 32 2 考查 选修 3  
1413510171Z 书法临摹 32 2 考查 选修 3  
1413510172Z 绘画研究 32 2 考查 选修 3  
1413510173Z 交互设计 32 2 考查 选修 3  
1413510174Z 公共艺术专题 32 2 考查 必修 3  




   
研究生院统一公布
        2 至少修满2学分
          2
          2



1413510175Z 艺术考察 3周 1 考查 必修 2  
1413510176Z 专业实习实践 8月 6 考查 必修 2-5  
1413510177Z 学术活动 5次 1 考查 必修 1-6  
1413510178Z 毕业设计、毕业论文   5 考查 必修 5-6  
1413510179Z 专硕创新创业或社会实践或学科竞赛或助管和学生辅导员   1 考查 选修    
1413510180Z 设计学科竞赛   1 考查 选修   推荐


1413510182Z 基础设计 32 0 考查 必修   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力考入的研究生至少补修2门且不计学分(根据本科生课表安排)
1413510183Z 平面构成 32 0 考查 选修  
1413510184Z 色彩构成 32 0 考查 选修  
七、实践环节
1、艺术考察 
艺术考察计1学分。
艺术考察课程艺术设计专业的必修课程,是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理论联系实践的有效途径。通过艺术考察加深对国内外设计艺术特色的了解,从发展过程中掌握全面、系统的设计艺术面貌,达到收集素材、开扩眼界、提高素养的目的,为进行毕业设计、毕业论文打下基础。艺术考察目的要明确,时间由导师根据课程安排带领外出。艺术考察结束后提交一篇不低于3000字的艺术考察报告,要求图文并茂,第六学期开学统一核查艺术考察报告,材料合格并通过者,给予1学分。
2、专业实习与社会实践
专业实习实践计6学分。
专业实习实践是培养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创作能力的重要环节,各专业方向学生须进行专业实习实践。研究生必须从事不少于8个月的专业实习实践,专业实习实践可以在认定的专业设计机构进行,在社会导师指导下进行结合专业实践进行论文和专业设计研究。
其他社会实践:计3学分。
社会实践的形式是在各研究方向专业实践课程的基础上,结合社会项目、学术活动、艺术设计赛事、展览等进行专业实践、出版专著、设计作品应用、发表、参展、获奖等。,同时也可以是参与导师的项目研究、教学和课堂讨论,助管和学生辅导员岗位以及指导本科生的课程设计、辅助指导本科生的毕业设计(论文)等,导师根据学生参与次数和表现给予学分,单项最高计3学分。每次艺术实践之后,学生须提供一份实践报告,必须有导师的评语。考核通过者取得学分。
序号 艺术实践形式 学分 毕业审核要求
1 科研项目(纵向/横向) 1项1学分
最高3学分
主持或参与项目,已结题项目需提供结项文件,其中要明确标明本人撰写(完成)的部分;未结题需提供项目公文、申报书,并加盖项目认证部门的公章;横向课题还需提供委托文件及经费到账认证,交由导师认定。
2 竞赛/论文获奖 1项1学分
最高3学分
提供获奖证书原件及复印件,交由导师认定。
3 作品/论文参展、发表、应用、专利,出版专著 1项1学分
最高3学分
作品/论文发表、应用、出版专著提供刊物或专利证书原件及复印件,作品参展需提供参展证书,作品应用需提供实践单位的应用证明,交由导师认定。
4 指导本科生的课程设计 1项1学分
最高2学分
交由导师认定。
5 辅助指导本科生的毕业设计(论文) 1项1学分
最高2学分
交由研究生管理办公室认定。
6 助管和学生辅导员岗 1项1学分 由学工和导师确认
7 其他形式:设计相关成果 1项1学分 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交由导师认定。
3、学术活动
学术活动计1学分。
学术活动包括听取学术报告、开展学术沙龙活动等。参与学术活动及应用研讨是提高专业认识和素养,积累专业知识和经验的必要环节。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听取有关学术报告取得相应学分,没有学术活动学分的研究生,不能毕业。艺术设计专业硕士生在学期间应至少参加5次学术活动,每参加一次学术活动,必须在活动结束一个月的时间之内,请导师签字,成绩评定按“通过”、“不通过”两级计分。在研究生第六学期开学初,进行毕业资格审查时统一进行核查,未完成听取学术活动者,不予参加毕业设计(论文)正式答辩。材料完整并符合要求的,给予1学分;材料不完整或不符合要求的,必须在第六学期补足;否则不给予学分。
八、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是研究生按照个人培养计划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习和规定环节获得规定学分后,进入学位论文之前,对研究生品质、专业情况进行的全面考核。一般在第三学期进行,它是检查、督促研究生加强自身修养,顺利完成学业,保障培养质量的有效机制,考核不合格将不能进入学位论文工作。
九、毕业考核
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计5学分。
     毕业考核包括毕业设计展示和学位论文答辩。研究生必须在课程学习环节取得规定的学分并通过中期考核后方可正式进入学位论文(撰写与答辩)阶段。学位论文撰写、毕业创作一般从第三学期开题报告会通过后开始,必须保证有一学年的撰写时间。
  1.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选题应努力体现本专业的学科前沿、社会发展与文化建设的需要,有一定的科学意义或学术价值,有利于研究生对所学的专业理论和知识的综合运用,有利于对问题提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2.学位论文中期检查
学位论文的写作,须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要有明确的主题和完整的论述,要围绕自己的毕业创作展开研究性的调研与分析,要从与创作相关的美学、历史、文化等多种角度展开理论思考和深入研究。学位论文应建立中期审查制度,学位论文初稿及中期检查应在第五学期结束之前完成,第六学期中旬定稿。
3.学位论文(设计)要求
艺术硕士专业学位强调设计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毕业设计是学生们专业实践能力的专门展示,应在毕业前举办毕业设计展览,组织专家组3-5人,进行评分,成绩按百分制记分。设计作品须具备较强的专业水平,作品数量由各专业方向导师协商确定。为保证毕业设计质量,毕业创作阶段的时间不得少于一年。毕业设计阶段有设计选题、开题报告、毕业设计答辩等几个关键环节。艺术设计实践类:应符合选题内容,要求提交一定数量的原创艺术设计作品,体现出设计理念、过程和一定的工作量。各个研究方向的专业能力展示均应根据专业特点,完成一定工作量或时长的实践过程的专门展示。
学位论文应是对毕业作品设计实践所进行的理论思考的全面阐释。学位论文的核心部分(本论、结论)字数不少于7000字(不含图、表及附录)。论文选题报告、印刷格式及体例要求按学校的规定执行。学位论文须符合学界共识的学术规范、标准及体例,杜绝一切不端学术行为,查重率不得大于30%。
4、学位申请
    艺术设计领域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申请者,在修学规定课程和获得规定学分的同时,在国内外省级以上专业期刊、学报发表署名三峡大学,导师为第一作者论文一篇,完成专业能力展示和学位论文答辩的毕业要求。专业能力展示和学位论文答辩共同作为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申请人专业水平的评价依据。专业能力展示体现申请人的专业技能水平,学位论文答辩体现申请人对应用专业技能所表现出的综合素质和理论阐述能力。专业能力展示和学位论文答辩均应公开进行,可以是专业能力展示达到合格水平后再进行论文答辩,亦可同时进行。
完成学位论文(或毕业论文)答辩、毕业资格审核、学位申请条件审核,毕业考核委员会由相关领域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3-5人组成,考核学位申请人专业能力展示和学位论文答辩是否达到合格水平。通过所有课程考核、修满规定学分、达到毕业创作规定要求,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讨论通过,可以授予艺术硕士专业学位,颁发艺术硕士专业学位证书和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十、选读的著作、学术期刊
1.主要参考书目
[1] 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0.
[2] 李砚祖.外国设计艺术经典论著选读(上下册)[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 杭间.中国工艺美学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7.
[4] 柳冠中.事理学论纲[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 2006.
[5] 李砚祖.艺术设计概论 [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9.
[6] 翟墨.人类设计思潮[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 2007.
[7] 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第二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8] Geoffrey and Susan Jellicoe.图解人类景观——环境塑造史论[M].刘滨谊,译.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6.
[9] 朱建宁.西方园林史——19 世纪前[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8.
[10] 王晓俊.风景园林设计(第三版)[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
[11] 陈望衡.环境美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7.
[12] 简召全.工业设计方法学(第三版)[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4.
[13] [日] 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M].朱锷,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
[14] [日]杉浦康平.造型的诞生[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2.
[15] 江湘芸.设计材料及加工工艺(修订版)[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5.
[16] [美]大卫·瑞兹曼.现代设计史(第2版)[M].王栩宇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17] 杨向东.产品系统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18] [美]唐纳德﹒A﹒诺曼.设计心理学[M].梅琼,译.北京:中信出版社, 2010.
[19] [美]比尔·巴克斯顿.用户体验草图设计[M].黄峰,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9.
[20] [美]库帕.交互设计之路:交高科技产品回归人性[M].Chris Ding,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6.
[21] [美]约翰·O·西蒙兹.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M].(原著第5版).朱强,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4.
[22] 王向荣.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3] [美]约翰·派尔.世界室内设计史[M].刘先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4] 王贵祥.东西方的建筑空间[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6.
[25] 魏鹏举.文化创意产业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26] 张德.企业文化与 CI 策划(第 4 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3.
[27] [英]贾斯汀·奥康诺.艺术与创意产业[M].王斌,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3.
[28] [美]维克多·帕帕奈克.为真实的世界设计[M].周博,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
[29] [美]利昂·G·希夫曼等著.消费者行为学[M].江林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30] [英]哈德森.产品的诞生[M].刘硕,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
[31] [美]前田约翰.简单法则[M].张凌燕,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32] [美]比尔·莫格里奇.关键设计报告[M].许玉铃,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
[33] [英]彼得·多默.1945年以来的设计[M].梁梅,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
[34] [美]菲利普·李·拉尔夫.世界文明史(上下册) [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35] [美]温迪·克里斯坦森.古代埃及帝国 [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36] 周启迪.文物中的古埃及文明 [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37] [美]吉尔鲁巴尔卡巴.玛雅诸帝国 [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38] [美]芭芭拉·A.萨默维尔.古代美索不达米亚诸帝国[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39] [印]D.P.辛加尔.印度与世界文明(上下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40] [美]米夏埃尔·比尔冈.古代波斯诸帝国 [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41] [法]勒内·格鲁塞.草原帝国 [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42] [英]阿诺德·汤因比.希腊精神——一部文明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43] [德]特奥多尔·蒙森.罗马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
[44] [法]基佐.欧洲文明 [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45] [法]基佐.法国文明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46] [美]罗宾·多克.伊斯兰世界帝国[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47] [美]戴维·C.康拉德.中世纪西非诸帝国[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48] [美]伯纳德·J.巴姆伯格.犹太文明史话[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49] 赵林.基督教与西方文化 [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50] 蒋维乔.中国佛教史 [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51] [俄]拉夫连季.往年纪事:古罗斯第一部编年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52] [日]福泽谕吉.文明论概略[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53] [美]查尔斯·比尔德 玛丽·比尔德.美国文明的兴起[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54] [法]弗雷德里克·马特尔.论美国的文化[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2.外文学术期刊
[1] Form. 德英双语. 德国《form》杂志社.
[2] DESING ISSUE. 德国《DESING ISSUE》杂志社.
[3] GRAPHIS. 瑞士《GRAPHIS》杂志社.
[4] I-D. 英国《I-D》杂志社.
[5]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esign. NTUST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publication. 国际设计杂志.
[6] The Design Journal. Rachel Cooper, Lancaster University, UK. 设计杂志.
[7] Journal of Design History. Oxford Journals. 设计史杂志.
[8] The Design Management Review. DMI(Design Management Institute) .设计管理评论.
3.中文学术期刊
[1] 文艺研究. 中国艺术研究院.
[2] 装饰.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3] 中国陶瓷. 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
[4] 包装工程. 中国兵器工业第五九研究所.
[5] 美术研究. 中央美术学院.
[6] 包装学报. 湖南工业大学.
[7] 世界建筑. 清华大学.
[8] 建筑学报. 中国建筑学会.
[9] 风景园林. 北京林业大学
[10] 中国园林.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
[11] 艺术评论. 中国艺术研究院.
[12] 艺术百家. 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所.
[13]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南京艺术学院.
[14] 美术观察. 中国艺术研究院.
 

本文来源:http://m.okaoyan.com/sanxiadaxue/yanjiushengyuan_275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