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5-09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青岛大学历史学院中国史硕士专业简介

青岛大学历史学院中国史硕士专业简介的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考研派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哦)[青岛大学经济学院联系方式] [青岛大学经济学院简介] [青岛大学历史学院学科历史硕士专业简介] [青岛大学历史学院中国史硕士专业简介] [青岛大学历史学院联系方式] [青岛大学历史学院简介]

青岛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0青岛大学研究生招生简章] [青岛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青岛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青岛大学研究生院] [青岛大学排名] [青岛大学考研群] [青岛大学研究生学费] [青岛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青岛大学历史学院中国史硕士专业简介正文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有本土意识和国际视野、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胜任教育科研机构、党政机关、文化事业等单位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通过学习,使研究生掌握本专业系统的基础理论和扎实的专门知识;掌握本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能进行与专业有关的涉外交流;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水平,具备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道德修养和健康的身心素质;树立创新意识、开放意识、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
二、修业年限
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的基本修业年限为3年,允许修业年限为2-6年。
三、二级学科及研究方向
(一)中国古代史:本学科方向立足学术前沿,关注时代变迁,注重中国古代各种专题史的研究,注重开展跨学科、多学科交叉研究,注重精英层面研究与大众层面研究的有机结合、经典文献研究与边缘文献研究的有机结合,注重挖掘中国古代史学科的现实意义,对推动本学科整体水平的提升和其它各研究方向的发展具有奠基和引领作用。
(二)中国思想文化史:本学科方向关注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内在逻辑、朝代特征、历史规律和当代价值,注重思想史文献的研究、传统思想的现代价值研究以及思想文化与社会变迁互动关系的研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人文素养。
(三)中国近现代史:本学科方向既有强烈的历史意识,又有敏锐的现实关怀,注重见微知著,以史为鉴。既关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传统政治史的研究,又对中国近现代文化史、近代乡村社会经济史等新兴研究领域多所涉猎,立足中国近代化的历史进程,探究中国现代化的发展轨迹,凸显思想变革、对外开放和文化融合对中国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四)中国历史文献学:本学科方向以中国古代语言文字研究为基础,突出文献学与历史学、民俗学、文化学多学科交叉研究的理论优势,注重对经学典籍、汉唐历史文献、出土文献研究和历史文献的思想史意义的挖掘与研究,使学生具备中国历史文献学的系统知识,为历史研究奠定文献与理论基础。
(五)青岛及山东区域史:主要研究青岛及山东区域历史文化演进的内涵、特征与规律,注重档案资料及其它新史料的挖掘和使用。本学科方向彰显地域特色,强化现实关注,可为对接区域发展战略、完善决策咨询参考、强化思想文化支持提供丰富的历史借鉴和经验启示。
四、培养方式
(一)本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方式以导师负责制为主,提倡校院内外导师合作指导,体现导师负责与集体指导相结合的原则。
(二)切实贯彻理论联系实际,课程学习、学位论文和能力培养并重的原则,注重因材施教,加强研究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教学采取讲授与讨论、课堂教学与课外研究相结合等方式,注重培养研究生运用所学理论和专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学分要求
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本专业研究生在论文答辩之前,必须修满42学分(包括必修环节4学分)。
六、课程设置
研究生的课程分为学位课和非学位课。学位课程为必修课,包括公共学位课和专业学位课。非学位课程为选修课,包括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硕士研究生的所有课程须在前三个学期内完成,其中学位课程一般应在第一学年内完成。研究生选修课程应与培养目标和研究方向相适应。
(一)课程设置:见《中国史硕士研究生教学计划》(附后)。 
(二)必修环节:
A.实践活动(2学分)
研究生实践活动的形式,包括担任助教、助研、助管,参加教育实习、社会实践等,课内外时数不少于120小时,由学院和学科点负责安排并进行考核。研究生给本、专科学生上课或到中小学进行教育实习,必须在导师指导下进行,要认真抓好备课、试讲、听课、评议等环节,切实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实践活动完成后须填写《青岛大学研究生实践活动报告书》。
B.学术活动(2学分)
研究生学习期间须参加10次以上校、院组织的学术活动,每次应有不少于1000字的书面报告;或参加学科点组织的历史文化专业考察,撰写不少于5000字的考察报告;或公开做1小时以上的学术报告不少于2次。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须填写《研究生学术活动报告书》,经导师签字后自己留存,在申请论文答辩时一并交院研究生工作秘书。
七、必读书目(附后)
八、个人培养计划
每个研究生都必须制定个人培养计划。个人培养计划应对课程学习、文献阅读、专业实践、社会实践、学术活动、学分分配、考核方式、学位论文选题范围、预期目标及工作进度等做出具体的要求和安排。根据本专业培养方案和研究生本人的具体情况,由研究生导师组织有关人员和研究生本人共同制定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在研究生入学后6周内报研究生院备案。
九、中期筛选
研究生在前三个学期中应完成全部课程的学习,修满规定所需学分。在此基础上,在第三学期末或第四学期初,按照学校的有关规定和办法对研究生进行中期筛选。具体要求见《青岛大学关于对博士、硕士学位研究生实行中期筛选的暂行办法》。中期筛选结束后,根据开题报告的要求,安排研究生外出调研,查阅论文资料,访问有关专家,写出调研报告,由导师主持进行交流和评议。
十、学位论文工作
中国史硕士学位论文应是中国史研究某一领域具有一定创新意义的研究成果,应具有某种学术前沿性和前瞻性。
研究生从第三学期起开始学位论文工作。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要注重培养研究生严谨求实、勤奋创新的优良学风和科学态度,使研究生养成良好的学术道德和专业规范。注意把握文献查阅、研究综述、开题报告、理论分析、论文写作等环节,努力培养研究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创造性品格。
(一)论文开题。研究生必须在查阅文献资料,了解本人主攻方向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确定学位论文题目。论文选题应具有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力求与学科建设和社会发展相结合。进入论文工作阶段之前,在查阅文献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研究生必须进行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内容包括:选题意义、研究综述(不少于8000字)、研究计划及目标、主要理论难点及拟解决方案等。开题报告须公开进行,由学科点组织审定,时间安排在第三学期末。开题报告经学科点审核通过后方可进行学位论文研究与写作,如在研究过程中遇到事先没有预计的困难不得不改变研究课题的,需重新进行论证并提交补充论证材料。
(二)论文工作中期检查
学位论文中期检查是对论文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与评估,一般在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后的半年左右(第四学期末)进行中期检查。
(三)论文评阅及答辩
学位论文必须由研究生独立完成,论文写作必须规范,严禁剽窃。论文字数原则上要求在5万字左右。论文水平,要看其内容是否有独到见解或创新性成果,并在理论或实践方面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或本门学科发展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
为确保研究生按期完成高质量的学位论文,第五学期结束前要对论文进行全面检查,论文最后定稿和印刷必须在第六学期4月中旬完成。
学位论文完成后,通过规定的课程考试,方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论文答辩工作一般安排在第六学期6月初。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要求见《青岛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为保证论文质量,本专业一律实行学位论文盲评制度。
十一、科研活动
(一)研究生学习期间须阅读大量中外文献资料,并结合研究方向和研究课题撰写文献综述。
(二)为了提高研究生的科研水平,保证硕士学位的授予质量,本专业要求研究生在第一和第二学年撰写学年论文。在申请学位之前,必须以第一作者且青岛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在国内外公开出版的学术刊物上至少发表一篇与本人研究方向相关的学术论文。
十二、毕业和学位授予
研究生在基本修业年限内,按个人培养计划的规定,完成课程学习和必修环节,成绩合格,完成毕业论文,通过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德、体合格,准予毕业并发给毕业证书。
符合毕业条件,第一外国语和发表学术论文达到申请学位要求的硕士研究生,可填写《青岛大学学位申请书》申请硕士学位,经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推荐、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查批准,颁发学位证书。

本文来源:http://m.okaoyan.com/qdu/yanjiushengyuan_278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