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5-09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青岛大学自动化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硕士点简介

青岛大学自动化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硕士点简介的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考研派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哦)[青岛大学护理学院护理学硕简介] [青岛大学护理学院师资] [青岛大学护理学院联系方式] [青岛大学护理学院简介] [青岛大学药学院药学硕士简介] [青岛大学药学院制药工程简介]

青岛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0青岛大学研究生招生简章] [青岛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青岛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青岛大学研究生院] [青岛大学排名] [青岛大学考研群] [青岛大学研究生学费] [青岛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青岛大学自动化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硕士点简介正文

1、学科简介-控制科学与工程
青岛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是山东省重点学科、“工程学”全球ESI前1%学科和“工程学”山东省一流学科的主要支撑学科,2003年获批“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硕士学位二级学科授权点,2011年获批“控制科学与工程”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本学科依托控制科学与工程系、青岛大学自动化研究所、山东省工业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青岛大学未来研究院,拥有自动化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自动化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
现有博导、硕导22人,其中有新加坡工程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外杰青1人,IEEE Fellow 1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青年泰山学者1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省杰青1人,省优青2人,山东省教学名师1人,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1人,青岛市劳模1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山东省教学团队1个。
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863项目21项、省部级项目16项,其他纵向、横向课题28项,科研经费3000余万元。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200余篇被ESI、SCI、EI收录。获省部级、厅局级科技奖励7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全国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省级优秀教材一等奖1项;拥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规划教材2部。
本学科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层次,硕士毕业生受到社会广泛欢迎。研究生共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含SCI、EI收录50余篇),4人获山东省优秀硕士论文。获得计算机仿真大赛、研究生数学建模大赛、机器人水球赛、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飞思卡尔智能汽车大赛等全国特等奖1项,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40余项。研究生就业单位包括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以及华为、海信、海尔、朗讯、青岛软控、青岛港、Rockwell、艾默生电气有限公司、收获电气等。
2、学科方向(研究方向)
(1)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控制理论与应用和控制工程,主要研究内容有线性系统与非线性系统控制理论;复杂工业过程的建模、控制和优化;电能变换与运动控制;计算机测控与网络技术;综合自动化系统等;各种控制策略,包括自适应控制、变结构控制、智能控制、优化控制、网络化控制等。
   (2)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检测与传感网络和智能仪器仪表与自动化装置,主要研究内容为过程控制与智能仪表;现代检测与传感器技术;各种自动化装置;系统集成技术等。
(3)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主要研究方向为模式识别与智能信息处理和机器人与智能系统,主要研究内容有基于人工生命的智能控制系统;多机器人系统的分布式协同控制和镇定;复杂多智能体系统的拓扑结构与系统的能控性分析;切换系统的镇定与控制;多智能体网络系统的协议设计等。
(4)系统工程
主要研究方向为系统科学理论和工程系统分析与优化,主要研究内容有复杂系统理论、复杂网络理论;数学规划、轨道交通系统系统优化与调度;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在工程领域的应用等。
3、导师简介
葛树志,博士,教授,新加坡工程院院士,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外杰青,IEEE Fellow ,主要从事智能控制系统、智能机器人、智能无人自主系统、虚拟现实仿真技术以及交互式游戏引擎的研发,并做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的突出成果。在新加坡承担并成功完成过数百万新币的横跨大学、研究所以及工业界的项目,其中包括自主机器人及其智能控制、城区自主智能机器人、水下机器人、社会机器人、海底平台安装控制等。自主机器人及其智能控制项目得到新加坡国防科技局70万新币的资助,社会机器人得到媒体发展局150万新币的资助,城区自主智能机器人获新加坡国立大学100万新币的资助,三维航空飞机发动机涡轮叶片机器人自动打磨抛光系统获得新加坡国家科技局超过200万新币的资助。在国内2011年主持超过400万资助的973项目课题“复杂低空飞行的自主避险理论与方法研究”(项目结题获得优秀),2014年参与973项目课题深空“组合自主导航的信息融合与导航系统半物理验证”,以及多项863课题。由于在工程领域的杰出贡献,于2002年荣获新加坡国防科学与技术部颁发的淡马锡青年研究奖(Temasek Young Investigator Award on Intelligent Control of Unmanned Vehicles, Defen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gency (DSTA))1999年荣获新加坡科学与技术部颁发的新加坡国家科技奖(National Technology Award of the National Science & Technology Board, 1999, Singapore),和IEEE FellowIET FellowIFAC Fellow2013年荣获新加坡工程院士称号。
于海生,博导,教授,博士,院长,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教育部自动化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中国自动化学会智能自动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级科研项目2项、市厅级项目4项;主持横向科研项目17项;发表学术论文182篇,SCI收录38篇、EI收录104篇。主持国家级教研项目7项、省级教研项目5项;主编出版国家级规划教材2部。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全国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1项;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山东省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1项。获山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2项、三等奖4项;青岛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研究方向:计算机测控与网络技术、伺服驱动与运动控制、智能装备与机器人。
   E-mail: yu.hs@163.com

 
于金鹏:男,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泰山学者青年专家(首届)、省优秀青年基金(首届)、教育部霍英东青年教师奖和山东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省工业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ROCKWELL实验室主任、中国自动化学会信息物理系统控制与决策专委会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数据驱动控制、学习与优化专委会委员、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控系统与装置专委会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服务专委会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电气自动化专委会委员,山东省自动化学会常务理事。2005年6月毕业于山东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毕业至今在自动化学院任教。在《Automatica》、《IEEE T IE》、《IEEE T FS》《IEEE T NNLS》、《IEEE T Cybernetics》、《Systems and Control Letters》等期刊上发表SCI、EI检索论文90余篇,ESI高被引论文7篇。主持国家基金面上项目等国家级项目6项,省基金重点项目等省部级项目4项,市厅级项目2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1项,获省自然科学二等奖、三等奖等省部级奖励5项,市厅级奖励2项,授权发明专利13项,指导学生获美国数学建模大赛一等奖、挑战杯等国家级奖励20余项。研究方向为智能控制与机器人、运动控制等。
 
纪志坚, 男, 1973 年6 月生, 博士,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山东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8 年硕士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 2005 年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先后出访过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美国圣母大学、英国布鲁内耳大学、香港城市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是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委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特约评审员, 是首界国家优秀青年基金的会议评审专家。研究方向为多智能体网络系统、多机器人系统的分布式协调控制、切换系统、复杂网络的分析与控制等。是国内外二十多个期刊及会议的编委和审稿人, 获得了国际控制界权威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c Control》授予的2012年杰出审稿人称号, 2006 年入围中国控制界的重要奖项《关肇直奖》。
自2005 年于北京大学博士毕业以来对多智能体网络系统、多机器人分布式控制系统,以及切换系统的能控性及镇定性的基础理论等进行了坚持不懈地研究, 取得了一批具国际水准的科研成果。取得的成果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许多引用来自控制界最有影响力的两大期刊Automatica 和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c Control。自2007 年以来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 项, 其中面上项目2 项, 青年基金项目1 项; 主持1 项山东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还以第二负责人的身份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 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 项;博士后基金二项、横向项目三项。于2008 年得到了香港王宽诚教育基金的资助。发表论文93 篇, 其中32篇被SCI 收录,有5 篇第一作者文章发表在国际控制界最有影响力的两大期刊 Automatica 和 IEEETransactions on Automatic Control 上。还有2 篇长文发表在国际控制领域影响因子最高的期刊《IEEETransactions on Cybernetics》上。先后以第一完成人获得2013 年山东省自然科学三等奖一项、2012 年国际控制界权威期刊 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c Control 授予的杰出审稿人称号、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1 项、三等奖2 项;2015 年被评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入围2006 年中国控制界的重要奖项“关肇直”奖; 获得了北京大学颁发的中国石油优秀奖学金、五四奖学金和学术创新奖。两次获得青岛大学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称号、一次教育先锋称号。带领研究生获得了2009、2011 和2012 年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竞赛工作委员会颁发的中国机器人比赛多个项目的一等奖、二等奖以及季军等多个奖项。
 
王冬青,女,1964年生,天津大学博士,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青岛大学特聘教授。2006年获得天津大学博士学位,2004年到美国田纳西大学访问半年。以第一位次分别获得山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青岛市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山东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2项。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10余项。主持完成企业合作课题10余项。主编欧姆龙PLC著作2部。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SCI收录论文30余篇。1篇SCI论文入选“2011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并获得2014年欧洲信号处理协会最佳论文特别奖。10多篇SCI论文列入ESI高被引论文全球前1%。获得发明专利授权4项。研究方向为复杂系统建模与控制,机器人技术,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等。
 
 
高军伟,男,1972年生,博士,教授,山东省自动化学会理事。1995年本科毕业于山东理工大学电气技术专业,2000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兰州理工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2003年博士研究生毕业于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专业。主持山东省博士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等纵向、横向科研项目10项,发表学术论文30篇。主持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教研项目1项,青岛大学教学研究项目3项,出版教材2部,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研究生数学建模、计算机仿真、挑战杯等各类创新竞赛,获全国一等奖4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6项。获得青岛大学“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教育先锋”等荣誉称号。研究方向为智能系统与智能控制。
 
徐世许,男,1963年生,博士,教授,1981~1986(本科)在清华大学仪表及检测专业学习;1986~1989年(研究生)在清华大学控制理论及应用专业学习,获得硕士学位;2006~2012年(博士)在复旦大学流体力学专业学习,获得博士学位。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EI检索6篇。主编可编程序控制器方面的著作6本,参编了另外3本著作。主持完成青岛市管道燃气计算机营业管理信息系统、青岛市卫生人才市场人事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还主持完成PLC控制塑料切片机、PLC控制滚动画布广告、PLC控制注塑机、自动配料监控系统、无人值守地磅智能管理系统、海信国际购物中心智能照明系统等多项课题。获得发明专利2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要研究方向: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计算机在工业控制中的应用,数控技术开发与应用,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开发。
 
 
薛斌强,男,1981年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7年硕士毕业于江苏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2013年博士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电机与电子工程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5年博士学位论文荣获上海市优秀博士论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项目1项,青岛市博士后应用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发表学术论文7篇,SCI收录4篇主讲本科课程“电路原理”和“运动控制系统”、硕士研究生课程“鲁棒控制理论及应用”。研究方向:网络化控制系统、预测控制、滚动时域估计及鲁棒控制。
 
 
赵林,男,1985年出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山东省省属高校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青岛大学特聘教授,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空天系统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非连续控制学组委员。2016年1月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至今在青岛大学自动化学院自动化系任教,现任自动化系主任助理。在《IEEE T SMC:Systems》、《IEEE T Cybernetics》、《IEEE T AES》、《Automatica》、《Systems and Control Letter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bust and Nonlinear Control》等国内外重要控制期刊上录用/发表SCI论文41篇,EI论文8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21篇,ESI 高被引论文2篇,在CDC、ACC、CCC等国内外重要会议发表论文16篇,获省部级科研奖励1项(排名第5),授权发明专利3项。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1项,山东省省属高校优秀青年基金项目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1项,青岛市科技计划项目2项,参研国家级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3项。研究方向为多智能体系统协调控制、非线性系统智能控制、机器人控制等。
 
王娜,女,1983年生,博士,硕士生导师。2005年本科毕业于青岛大学自动化专业,2008年硕士毕业于青岛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2015年1月博士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精密仪器及机械专业。博士毕业至今在青岛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自动化系任教,承担数字电子技术基础、DSP原理与应用、计算机控制理论以及电力电子系统建模与控制等教学工作。在国际期刊和国际国内会议发表SCI、EI检索论文10余篇;授权专利2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青岛市博士后应用项目1项;参与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青岛市博士后应用项目1项。主要研究方向:飞行器导航、制导与控制,鲁棒抗干扰控制以及智能抗干扰滤波算法等。
 
 
蔡明洁,女,1989年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青岛大学五层次特聘教授2017年11月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毕业至今在青岛大学自动化学院自动化系任教。以第一作者在IJRNC、IEEE SMC、NODY、JFI、NEUCOM、IETCTA、IJSS等期刊发表论文11篇,发表国际会议论文1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一项,青岛市应用基础研究项目一项。主要从事非线性系统有限时间控制、多智能体系统有限时间协调控制、切换系统等研究。
 
 
    刘旭东,男,博士。2016年毕业于山东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获工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电动汽车驱动系统、交流电机非线性控制等研究。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基于预测控制的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高性能控制方法与应用),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在ISA Transactions,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等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件,担任Journal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 Technology,控制理论与应用等期刊的审稿人。
 


本文来源:http://m.okaoyan.com/qdu/yanjiushengyuan_278331.html